中国建筑史07意匠.pptx
3.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第9课时: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难点: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教学过程:导入:1.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答案: 9999.5间)2.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答案:代表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答案:代表嫔妃),这是为什么?一、讲授新课: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720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注:中国古代都城分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中国古代都城分: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紫禁城是宫城,其正门是午门。
紫禁城的外围就是皇城,有四门,就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故宫,现在通常指代紫禁城。
但实际上故宫包括紫禁城和一部分皇城。
因为在建国后对京城进行了拆迁、改造,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特注:宫城就是皇帝一家住的,皇城是政府办公区域,内城是城市中心。
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宋代木构意匠浅析》PPT课件

精选P堂式木构架
精选PPT
41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厅堂式木构架
精选PPT
42
宋式木构架·殿堂与厅堂
殿堂式:水平分层,内外柱子同高,分槽平面,斗栱做铺作层
厅堂式:梁架分缝,内柱高于外柱,无定形平面,斗栱作为节点
宋《营造法式》陶本
• 此书制定了严密的模数制,
确立“以材为祖”的设计原
则,把一整套材分制用文字
确定下来
精选PPT
3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 《营造法式》中建立的模数制度成为
“材分制”。它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
栔
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
• “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为 材高的1/15,材宽的1/10
材
• 栱的长度,泥道栱、瓜子栱用62分,华
栱、令栱用72分,慢栱用92分;
• 梁栿的截面高度,四椽栿、五椽栿用2材 2栔至3材,六椽栿用3材,均已梁高2/3 为梁宽
精选PPT
5
《营造法式》与材分制度
等 一等材 级
尺 9寸x6寸 寸
适 殿身九间至
用 十一间则用
范
之
围
二等材
9寸x6寸
殿身五间 至七间则
22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6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精选PPT
30
精选PPT
31
精选PPT
32
精选PPT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7章 建筑意匠【圣才出品】

第7章 建筑意匠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房屋从新石器开始就是社会文化的标志物。
营建活动中的观念假设不仅是存在的反映,也已构成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通过礼制,也通过社会中的民俗、心理结构等其他规范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观念形态影响与制约着建筑的发展,这些观念文化有: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1)起源与发展①“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
②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随着对灾变、王权更迭、国运兴衰、人事征战、吉凶关系的长期思考探索,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扩展,但其内核仍是外在于人、人类无法把握的宇宙主宰。
③春秋之后,对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文”、“天道”等一系列概念。
(2)对政治与文化的影响①统治者将承天命、顺天意作为其统治合法性及震慑百姓的理论基础,力图将人间的秩序模拟成通过天象观测所认识到的“天”上的秩序,以求得合法与永恒。
②士大夫也无不以探求天人关系,尤其是以天地之道来通达人道作为最高的学问。
(3)对建筑发展的影响①营造目的与天及与从属于天的下一个等级的若干神灵对话的场所,是中央、地方以至乡村的最重要的建筑活动,它们构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
②规划格局a.州郡依其在国中位置寻求天上星宿为其对应物,称星野。
《周礼·春官宗伯》中便有以天下12州与天上12处星宿对的记载。
魏晋之后,更趋详尽。
b.城市,尤其是都城以及宫殿、陵寝的布局和规划设计与命名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从春秋时期吴越都城的设计规划乃至宋东京及明初南京宫城的兴建、命名和事后的诠释,历代陵墓中天象地理图的绘制,都显示着窥天通天、与天同构的目标。
③尊卑层序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及其他更低层次的事物中的序的把握,使天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
高中人教版美术 鉴赏 (一)中国美术鉴赏 3华夏意匠 建筑艺术 课件 (共26张PPT)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 子午,故名午门。
建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 宫含元殿和唐朝正门丹凤门的形制基础,是
筑 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规 格
正各有用途:①中门为皇
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
情 况 总 结 如 下: 一 、 圆 满 完 成预算 编制修 定工作 上 半年 ,我 局早安 排、早 着手 ,结 合 20XX年的 预算编 制原则 ,圆满完 成预算 编制工 作。 一 是 修 订 预 算管理 办法,提 高预算 编制的 准确性 ,加强对 预算执 行偏差 的考核 ,将科 技 开 发 、 财 产保险 等费用 纳入可 控费用 管理,将 社保、 职工教 育经费 纳入相 对可控 费 用 管 理 ,利 用预算 管理系 统,实现 预算执 行的时 时监控 ,强化 控制,确 保经营 活动的 可 控 在 控 。 二是坚 持从紧 从严安 排各项 成本,树 立“过 紧日子 ”的观 念,对20XX年 新 增 资 产 不 安排材 料与修 理费,可 控管理 费用在 20**年 下降5% 的基础 上再下 降5% , 从 严控制 非生产 性支出 。三是 继续推 行标准 成本的 运用 ,成 本费用 水平和 资产规 模、 线 路 长 度 、 变电容 量、售 电收入 、职工 人数挂 钩,加强 对人工 成本的 管理,严格按照 政 策 核 定 社 会保险 费用等 人工成 本,进一 步降低 管理性 费用支 出。通 过以上 三项措
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 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 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
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攒尖顶 硬山顶
︷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
前朝三大殿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左图中的这座庄严巍峨的塔没有用到一根钉子,经历了诸如地震、大风、雷击的灾害却屹立了近千年;这座建于辽代的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为什么能屹立不倒?
江苏无锡锡山寄畅园的借景
江苏苏州拙政园的借景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规模比较小,因此它的设计手法更加精巧。私家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在文化内涵上追求典雅的士大夫气息,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厅堂、楼阁、亭榭、游廊、小径、墙体、门窗等可以非常灵活地配置选择,使园林面貌变得极为丰富多样。同时,江南私家园林为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在山水景观的营造上更具特色,以水池为园林中心来组织景观的表现方式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体现了文人园林的特点。
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古徽州,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硬山式木构架,沿进深方向共有四排柱子。前后两排为檐柱,内侧两排为金柱。檐柱与金柱之间为廊。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柱头部位架设抱头梁,梁下设穿插枋。金柱之间承接五架梁,梁下设随梁枋,梁上立瓜柱,瓜柱之上架设三架梁,然后再止脊瓜柱,柱顶直接承托承托脊檩。
富于节奏感的建筑群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宫殿、住宅、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中国建筑史建筑意匠PPT课件

正房、厢房,高低、大小 有别,主次分明,十分和谐
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 内向性 • 尚祖制 • 中庸
一.宗庙为先
礼对建筑的制约,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
活动的首位。《札记·曲礼》曰:君子营宫室 ,
宗庙为先,
厩库为次,
居室为后。
礼制建筑的类型
• 形式美在中国建筑中的特色有三: • 其一,它从属于中国礼制的秩序要求。 • 其二,它遵循实践理性的原则,以体验到为归宿。 • 其三,含蓄性与模糊性 • 另“和而不同”、意境美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特质。
空间与屋顶艺术
• 建筑空间的层次性 • 硕大屋顶的轻盈性
模数制与结构体系
• 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制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为礼制所要求的等级服务,通过提高材等加大重要建筑的安全 系数来提高建筑等级。
《明会典》规定: 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
门屋三间五架。……其余廊庑、库厨、从屋等房,从宜盖造,俱不得过五间 七架。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门屋三间五架;三品至五品,厅堂 五间七架,……正门三间三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 三架。洪武三十五年重申,“庶民所居房屋从屋、 十所二十所,随所宜盖, 但不得过三间”。
• 坛、庙、宗祠 • 明堂 • 陵墓 • 朝堂 • 阙、华表、牌坊
选址与布局
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 近水利而避水患 《管子.乘马篇》 “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
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腰带水(rui 汭位)、反弓水。 • 防卫性好(利用天险,或人工构筑) • 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 • 注重小气候的利用与营建 • 理想的景观模式 • 有良好的环境主体
中国建筑史(7)-建筑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与西方的区别--机制的不同: 中国:道器的巨大分离;
经验科学的层面,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上; “梓人”的社会地位; 西方:贵族与知识分子阶层的介入; 理论体系完善,发达--《建筑十书》; 建筑师具有较高社会地位。
第一节 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互相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 性; “万物负阴而抱阳”--关 注山水的位置; 3、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生 活各方面具体而微的体现; --形成规范文化;
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
(一)内向性; --防御性内向空间:院落; (二)尚祖制; --祖先崇拜; (三)中庸; --儒家的基本精神;
内向空间:
第二节 选址与布局
一、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六条 原则;
1、近水利而避水患: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 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 子。乘马》 “腰带水”
2、防卫性好; 3、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
大城市,消费型城市
4、注重小气候;
5、理想的景观模式; 6、对社会环境有所选择;
的名称; 4、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对建筑形式、建筑类型的若干影响; 5、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在设计施工中采取模数制,如宋《营造法式》
记载的材份制,清工部《工程做法》则载有斗口制;它们大大加快了 设计施工的进度;
1、从属于中国的礼的秩序要求; 例如:色彩、开间数等;
2、遵循实践理性原则,以能体验到为归宿; “过白”
3、含蓄性与模糊性; 鲁班尺“压白”之法
二、空间与屋顶艺术;
1、空间层次丰富; 室外--室内:院落空间、檐
下空间、廊下空间等多重 屏障; 2、大屋顶; “反宇”、“如鸟斯革,如翚 斯飞”(《诗经》)-- 翼角升起;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框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第一节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木构架建筑的优点(5点)、缺点(3点)第二节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建筑的特点(优点、缺点)2抬梁式建筑的特点(优点、缺点)3斗拱的定义,不同位置斗拱的名称(清代和宋代)第三节单体建筑的构成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第一大点包括三小点,第二大点)2不同类型的单体建筑屋面样式第四节建筑群的组合1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处理手法(重点,结合故宫来分析)2庭院围合的方式(4种)第五节建筑与环境1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几个方面关系(4个方面)第六节建筑类型1穴居和巢居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1巢居、穴居的形成原因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建筑类型(形成原因)3龙山和仰韶文化(父系和母系)4建筑沿轴向展开以及建筑装饰发展的开始原因5城市孕育的开始原因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1夏朝二里头遗址2商朝尸乡沟3西周a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四合院)B湖北蓟春干阑式建筑C瓦的发明4春秋a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b开始砖的使用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战国(1)木架结构不发达情况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解决办法2秦朝3汉朝(1)木架建筑的成熟(2)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的发展(3)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形成(4)斗栱的使用(5)高颐墓石阙4三国、晋、南北朝(1)佛教的传入,高层佛塔的出现,佛寺、佛塔、石窟(2)舍宅为寺(3)石窟类型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1隋(1)大兴城、洛阳城2唐朝六个建筑特点3宋朝(1)与唐朝的更本性变化以及原因(2)6个特点(3)《营造法式》、宋代石塔4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第五节封建社会后期建筑1元(1)减柱法,其起始原因及弊端(2)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大殿立面2明朝(1)6个特点(2)砖墙的普及3清朝(1)5个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第一节概说1城市结构形态的演变(4个阶段)P542城市公共工程的发展(6点)第二节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1古代都城东移的原因P592古代都城的三种建设模式3都城建设的宫廷特点(封建统治)4汉长安城建设特点及平面图P605七大古都P626隋大兴城(唐长安)P667宋东京P708元大都P729元明北京城P74第三节地方城市建设1地方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4点)P792南宋平江府P84第三章住宅与聚落第一节概说1存在早期聚落的两大原因P872土楼3干阑式建筑4阿以旺P97第二节实例1四合院P982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P1034窑洞5西藏襄色林主楼P109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发张阶段(4点)P1172明清故宫,(艺术手法,布局、平面图)P123第二节坛庙1坛庙的三种类型及例子2天坛平面图、布局及艺术特点P1323社稷坛、太庙4太原晋祠圣母殿平面图、特点P1355曲阜孔庙平面图及特点第三节陵墓1地下埋葬制与墓室的演变过程p1392明代陵墓的创新p1423明十三陵,尤其是长陵P148第五章宗教建筑第一节概说第二节佛寺、道观及清真寺1佛教寺院的两种类型(佛塔为主、佛殿为主)特点P155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P156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P1614云南傣族寺庙P1695山西芮城永乐宫P1716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扎第三节佛塔经幢1五种佛塔类型及特点P1762楼阁寺塔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3密檐塔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P1814单层塔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5喇嘛塔代表(北京妙音寺白塔)6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7傣族佛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9经幢名词解释、唐宋经幢对比第四节石窟、摩崖造像1四大石窟(敦煌鸣沙山、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P1892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5点)3摩崖造像名词解释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第一节概说1唐宋至明清山水风景园林的继承发展(4个点)P194第二节明清皇家苑囿1清代帝苑两大部分(居住和朝见、游乐)P1982清代苑囿的指导思想P1983皇家园林的特点(4点)P1994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第三节明清江南私家园林1《园冶》内容(见红宝书)2私家园林特点或设计手法(大点4点,小点若干)P2053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比较(举例比较)(见红宝书)第四节风景建设1风景建设的类型(4点)P2162上述四种风景胜地的共同点(3点)3风景名胜发展的原因(6点)P2174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3点)P2185中国古代风景点的3种意境塑造手法P220第七章华夏意匠第一节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1实践理性、工具理性、试错法2三种观念(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P2293社会文化心理对建筑的影响(3点)P232第二节选址与布局(5大点)1对环境的分析与利用(6点)P2342环境改造与方位变通3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4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5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过白”名词解释,图示第三节审美与建筑设计1形式美在中国建筑的特色(3点)P2552空间与屋顶艺术中国建筑的特殊矛盾性(3点)P2573模数制与结构体系“材”所指代的三方面内容P258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制特点(2点)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多为名词解释)第一节台基、踏步、栏杆、铺地1台基(普通台基、须弥座)P2632踏步(1)如意踏步(2)礓䃰(慢道)P265(3)辇道(4)左墄右平P2653单勾阑、重台勾栏、寻杖绞角造、寻杖合角造、斗子蜀柱第二节大木作1大木作P2672开间(面阔)3通面阔4步P2675通进深6举势7生起8侧脚P2759移柱造10减柱造P27611副阶周匝12额枋13地栿P276h14平板枋15雀替16骑马雀替17斗拱P27618斗拱的特点P277(或见红宝书)19计心造、偷心造P27920举架(举折)P27921推山、收山P28022出际(屋废)P28023椽24砌上明造(见红宝书)25拖脚26叉柱造、缠柱造P281第三节墙壁1版筑P2822空斗墙P283第四节屋顶1庑殿顶2歇山顶3悬山顶4硬山顶5攒尖顶6单坡顶7平顶8檐口曲线的做法P2859水戗发戗10嫩戗发戗第五节装修1隔扇门P2892罩P2893平闇P2904平棋P2905藻井p2906卷棚(轩)p2917角叶P294第九章清式建筑做法第一节大木作1大木P296(注意与大木作区别)2大木大式3大木小式P2964檩数分配图P2985台明高6庑殿顶推山P2997悬山顶挑山P3008歇山顶收山P2999宋清用材之比较P30510水戗发戗11嫩戗发戗P306第二节石作与瓦作1墁地2清式石栏杆的特点P310第三节小木作第四节彩画1三种彩画(P316)第十章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1近代中国建筑的突出特点P32121927至1937年间建筑繁盛的表现P324第十一章城市建设1张謇开发南通P3342中国固有形式第十二章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制度1近代中国居住建筑的3种形式P3492里弄住宅的演进P3553建筑制度近代化的历史作用P385第十三章建筑教育、建筑设计机构和职业团体与中国近现代建筑师1营造学社P3962五位建筑大师及代表建筑P398第十四章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1西方折衷主义建筑的两种形态P408 2南京中山陵P4143三种设计模式P4204仁立地毯公司P4225南京外交部办公楼。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授课教师: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难点:古代建筑和园林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中国造园艺术的精神非常深奥。
教具资料多媒体投影课件欣赏图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一)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1)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PPT课件

故宫北部有御花园
御花园雪后
最后是故宫的后门——神武门
故宫角楼与景山万春亭
角楼为九 梁十八柱 七十二条 脊,高 18.2米, 基座宽 17.7米, 座落在9 米高的城 墙上。它 是不对称 建筑,从 不同角度 观察它, 就有不同 的形象, 体现了中 国古代建 筑的高超 技艺。
故宫建筑使用什么材料
92根。
汉白玉台基 前后各有三级 台阶,中间为 御道。 刻有高浮雕的 九龙戏珠和宝 山,即五岳。 其珠为吉祥如 意珠,双龙之 中,一个代表 天帝,另一个 代表帝王,帝 王受天之命, 合天之意,务 使国中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 双龙下面的山 海图案乃象征 江山永固。
太和殿前有宽 阔的平台,称为 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 嘉量各一,铜龟、 铜鹤各一对,龟、 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 时器,嘉量是古 代的标准量器, 二者都是皇权的 象征。殿下为高 8.13m的三层汉 白玉石雕基座, 周围环以栏杆。 栏杆下安有排水 用的石雕龙头, 每逢雨季,可呈 现千龙吐水的奇 观。
太和殿内景: 即人们常说的金銮 殿, 正中设座,背后有7 扇金漆屏风。全部 雕饰、彩绘皆以龙 为主题。
中 和 殿 内
保 和 殿 内
三大殿,为外朝区最主要 的三座宫殿,自南向北,依次 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外朝为礼仪及行政办公区。
太和殿以北为内廷区,是 帝后居住的地方,前后有乾清 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也以工 字形白石台基相连。
占地72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房间数量 传说9999 .5 8707
保和殿
故
中和殿
宫
太和殿
平 面
布
太和门
局
金水桥
午门
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 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
中国建筑史建筑意匠

又由于中国文化中两仪生四象,天圆地方的观 念影响下,木结构建筑的平面形状,除了表达与天 有关的建筑可用圆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矩形 或矩形组合。
这样在多数重大建筑群中就成呈现一种以简单 的矩形并通过轴线均衡对称关系组成院落及院落群 的几何秩序。
其三,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及其 他更低层次的事务中有序的把握,使天人合一观念 逐渐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
二、物我一天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对生活其中的可见的天然世界 的认识。
自然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包含着自与然两 部分,即包含着人类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物 质本体部分,即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 看做包含人类自身的物我一体的概念,人类 及山、水、花、草、鱼、虫等都是从属于物 质世界的体系的。
这另外一种机制的基础就是实践理性精神。
实践理性区别于工具理性之处在于它包含着实 践过程与认识主体的意志性因素。
房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已不仅是遮风避雨之 物,而是社会文化的标志物,营建活动中的观念性 假设不仅是存在的反映,也已构成社会存在的一部 分,于是通过礼制,通过社会中的民俗、心理结构 等其他规范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观念形态影响与 制约着建筑的发展。
四、空间序列与总体权衡
由于中轴线作用的不断加强,虽然晚期的建筑空间在尺度上小于早 期,但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变化却更为丰富。
在院落内的建筑间距与建筑尺度的关系上,规范文化本身已有种种制约。 总体来说,多数基址,前低后高,后部建筑除最后一进外,一般都要高
于前一进,但不宜高于主体的堂或主殿,楼阁除外。 建筑间距有两种处理: 一是过白做法; 一是用廊相连。 用廊庑将简单的单体连接,形成丰富的群体是古代木结构建筑区别于砖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 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并且实行宵禁制度,夜晚不 能出入坊区。
开封是“地摊经
济”的发源地。
北宋取消了“宵
甗
禁”制度,并且
有了临街商铺。
城市建筑的格
局发生了变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多样的古代建筑形式
表木/华表
一、直达帝王的“意见箱”; 二、乐器演变的“登闻鼓”; 三、原始部落的 “图腾崇拜”; 四、观测天文的 “仪器”; 五、古代道路的 “路标”。
黄河中游地区的 森林覆盖率至唐 宋时代已下降到 32%左右,1949
为什么用 木头建房
自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 域的中原地区,深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 口的繁殖,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年之前剩下3%, 传统中原农耕地 区的植被退化已
子而不是 石头?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又逬一步加剧了对木材 和薪材的需求,森林的破坏由此逐渐加剧。
牌坊/牌楼
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 大门式建筑物
亭
把两个牌楼连接起来, 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
园林建筑 ——最诗情画意的名字
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是园林中重要的景点建筑,多 建于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 乘凉或观景用。在建筑形态上的 特征是“有顶无墙”。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 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 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 型建筑物。
感谢聆听
楼
“楼,重屋也。”
楼是古建筑中两层以上的房屋, 亦称重屋。城市中的城楼、箭 楼、钟楼、鼓楼,供登临远眺 的黄鹤楼、岳阳楼、望江楼、 烟雨楼,供演戏的戏楼等。
黄鹤楼 位于湖北省武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类型 (1)世俗建筑的神圣化:宫殿 (2)神圣建筑的世俗化:佛寺的世俗样式
建筑空间 神圣空间的世俗化 基地、尺度、材料、构造、色彩、装饰
注意: (1)注意神圣-世俗的对比在西方建筑史中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在东方(中 国),纪念性的概念比神(圣)性更适用
(2)在注意到中国传统没有绝对的神圣建筑(空间)的同时,注意发掘中国 传统建筑如何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某种神性-纪念性
泉州继成堂通书 兴宁罗家通书 现代的万年历
古代非受教育阶层家庭的唯一一部书 老黄历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配合的“符号系统” 通过广泛的“象征主义”的手法 为时间、空间、方位、数量、色彩、材料建立“秩序”
这类知识通行于知识分子和普通小农
阴阳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 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义
中国建筑史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Edited by Xiao Min 2007.8.
第十三讲:华夏意匠
唐 柳宗元《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隟(xì)宇而 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 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 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曰:“将求他工。” …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 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 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 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 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 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 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 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 知其术之工大矣。
…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一、意匠的含义
1. 匠意与意匠
匠意,匠心:设计者的思想观念
-以意料匠、以意料量 -匠心独运
意匠
(1)有思想的设计 特指经过巧妙构思(超脱自然的、原始的状态)的艺术作品
(2)意+匠 设计观念和设计技巧
──> 代表相生 ----> 代表相克
(2)五行属性
五行 八卦 五季 五方 五气 五化 五色 五味 五音 五声 五数 五体 五官 五脏 六腑 五常 五务 五腧 五情 五精
木 震巽
春 东 风 生 青绿 酸 角 呼 3 筋膜 舌 肝 胆 仁 步 井 怒 魄
火 离 夏 南 暑 长 赤红 苦 徵 笑 2 血脉 眼 心 小肠 礼 视 荥 喜 神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 五行之中。
(1)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3 “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Empathizing Local Knowledge 具有移情作用的传统知识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配合的“符号系统” 通过广泛的“象征主义”的手法 为时间、空间、方位、数量、色彩、材料建立“秩序”
比较: 西方:宇宙观-发展为宗教和哲学;自然-发展为科学 中国:……
附:中国的传统学术与知识
一、意匠的含义
3.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和原理
教材:
(1) 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2) 选址和布局 (3) 审美与建筑设计
观念的层次 观念的体现:随着设计过程展开
一、意匠的含义 3.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和原理
教材:
(1) 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建筑设计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
(2) 选址和布局
建筑设计原理
(3) 审美与建筑设计
(随着设计过程展开)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1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宇宙论 cosmology -对应传统概念“天”
天道:自然界的法则、规律 人道:社会的法则、规律
宗教:无神-泛神。没有超越性的一神教信仰 政治:社会统治秩序的合法性 伦理:自然秩序符合世俗的等级伦理精神
《古今图书集成 》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 汇编 ,三十二典,六千余部,一万卷
建筑学知识: 史部 政书类 考工之属 子部 术数类 相宅相墓之属
附:中国的民间知识
择吉通书 传统风水知识民俗化的重要载体
年表 月表 日时表
神煞方位 用事宜忌 历法知识
在涉及堪舆方面,各类通书的内容大同小异: 竖造要论、修整要论、安葬要论、修理坟茔、 入宅归火、修作厨灶、安葬方位、等
1 作为教育分科: 国家正统学术:国子监: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
2 作为学术流派: 三教九流:儒释道 九流十家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农家、小说家 (兵家、医家 )
3 作为文献目录: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四库: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2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和 environment -对应传统概念“地”
-自然的有机性,生命得到尊重 -对自然的审美折射社会意识
基地、材料的自然属性人文化(移情作用) 场所的人工属性生态化(艺术手法)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一、意匠的含义
2. 建筑意匠: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978
课本:探讨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意识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意匠:建筑设计的观念(建筑设计思想、建筑设计原理)
观念的层次: (1)哲学的、宗教的:建筑设计思想 (2)制度的:建筑设计原理 观念的体现:随着设计过程展开 (1)选址和布局 (2)建筑设计 (3)装饰、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