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习题1学生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B)
A. 凋.谢(diāo) 似.的(sì) 廿.四桥(niàn) 啼.笑皆非(dì)
B. 驯.鸽(xùn) 混.沌(hùn) 潜.意识(qián) 浑.水摸鱼(hún)
C. 梧.桐(wú) 平仄.(zè) 颓.废(tuō) 潭柘.寺(zhè)
D. 歧.韵(qí) 落蕊.(lěi) 着.衣(zhuó) 一椽.破屋(chuán)
解析:试题分析:A、C两项,“啼”“颓”的声旁只是部分表音,“啼”应念tí,“颓”应念tuí。A 项,“似的”,“似”应读shì。D项,“蕊”应念ruǐ,“蕾”才念lěi。Sid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 姿态赏玩既使黄城人海
B. 细腻锤炼啼唱尘沙灰土
?
C. 驯鸽藤缦消损不能自已
D. 蓑弱幽远陶然回味不咏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A项,“既使”应为“即使”,“黄城人海”应为“皇城人海”;C 项,“藤缦”应为“藤蔓”;D项,“蓑弱”应为“衰弱”,“回味不咏”应为“回味不永”。故选B。
3、下列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一叶而知天下秋)
B.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成语)
C.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文不加点)
D. 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名噪一时)
解析:C项,“文不加点”形容构思写作速度快,而且不需修改。“点”,修改涂抹,该项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B项的“成语”指现成的说法,是对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AE)
?
A. 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本市《文学自由谈》杂志主编任芙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
名投票,评语公开,将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
....、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
(独树一帜)
B. 秋天到了,行将就木
....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行将就木)
C. 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文章,笔走龙蛇
....,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笔走龙蛇)
D. 那些沉醉在过往,停滞在今日,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无关痛痒
....的借口大王,一定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无关痛痒)
E.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
....的深情。(不能自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A项,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B项,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对象不当;C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对象不当;D项,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动于衷”;E项,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故选AE。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再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A. 文学巨匠郁达夫和他的母亲、哥哥三位忠烈的故事令人震撼。1952年经毛泽东主席签署,郁达夫与他的哥哥郁曼陀分别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B. 《故都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C. 老先生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谁也不能否认先生不是
青年学者之楷模。
.
D. 《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对青年学生是熟悉的,它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要篇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B项,成分残缺,在“深切的眷念之意”前加上“含有”;C项,多重否定误用,将“不是”改为“是”;D项,主客倒置,应是青年学生对《故都的秋》熟悉,或在“青年学生”后加“来说”。故选A。
6.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解析:《茫茫夜》是短篇小说
7、“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这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D )
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
、
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作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
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D.色调的选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解析:D分析游离原文语境
8.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B)
A.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喻修辞手法辨析能力。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B项,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A项,是说落蕊长得像花,不是比喻;C项,是说北方人念“阵”字时,发音与“层”的音相近,不是比喻;D项,为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