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成的演变
一、货币的起源自货币产生起,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而然地产生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的发掘,在世界各地,商品交换都经过两个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在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物物交换的情景:有用理瓦缺罐换鱼的,有用捆葱换一把扇子的。物物交换存在局限性,它将买方和卖方局限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交换双方只有同时需要对方的商品,且在价值量上大致相等,交换才能实现。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如果先用自己的商品去交换一种大家普通愿意接受的物品,然后再拿这种物品去交换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就会使商品交换变得容易得多。于是,通过媒介的商品交换成为交换的主要形式。在历史上,牲畜、兽皮、贝壳等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因此,贝壳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我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许多与货币或财富有关的汉字都带有“贝”字,如财、资、贵、货、贫等,从中可以看出贝壳在我国充当货币的历史。货币生产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人类要生存,必要要劳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外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归私人所有,但在社会分工条件出来的私人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消费的,所以私人产品必须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认可,成为整个社会总产品的有机构成部分,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即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其他人生产的产品。产品交换出去了,说是生产该产品所投入的劳动是社会所需要的,从而私人劳动成为了社会总劳动中的一部分,转化为了社会劳动;相反,如果产品没有交换出去,说明生产该产品所调入的劳动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就没有成功地转化为社会劳动。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但在商品交换中,如何确定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马克思提出了价值概念。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经过比较,价值相等的商品互相交换。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进而,如何将抽象的人类劳动—价值表现出来呢?马克思探讨了价值形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自然推导出了货币的产生。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比如,一袋米与一只羊进行交换,在这个交换中,一袋米的价值通过一只羊这种外在的、看得见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可见,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成(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人发挥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这些内容在《政治经济
学》教材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实际上,物物交换向媒介交换转化的过程也是交易成本降低的过程。经济学者经常会谈论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例如,粮食的所有者要用粮食交换羊,但羊的所有者在此时此地冻需要粮食,而是需要农具,农具的所有者又需要烟草,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的所有者只有先与烟草的所有者进行交换(这还是在烟草的所有者需要粮食的前提下)之后再用换来的烟草与农具的所有者进行交换,再与羊的所有者进行交换,经过多次交换后,他对羊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每一次交换都会发生一定的交换成本,如时间成本,交换次数越多,交换成本越高。物物交换转化为媒介交换后,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1.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例如在我国,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商时期,贝币就已经出现了。贝产于南方的海里,对于建国于北方的夏朝、商朝而言,比较稀有,价值较高,而且贝自身又具有坚固耐用,携带方便的特点,是理想的货币材料。作为货币的贝,单位是朋,1朋10贝。用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商品充当货币的国家也很多。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欧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都有用牛羊作货币的记载。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如荻俄墨德斯的铠甲值9头牛,给第一名决斗士的奖品值12头牛,1个工艺娴熟的女奴值4头牛,等等。埃塞俄比亚曾用盐作货币,美洲曾经充当古老货币的有烟草、可可豆等。随着商品生产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实物形态的货币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商品交换对于货币的需求。首先,实物货币不易于分割。现实中,不仅有大额商品交易,也有零星、小额商品交易,在小额商品交易中,只需要较少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这就需要对货币进行分割,但牲畜等实物货币具有不易分割的特点,分割后的部分价值总和也会大大低于整体价值。其次,实物货币不易保管。牛羊等实物货币的保管成本非常高,烟草、可可豆等也有一定的保持期限。第三,有些实物货币的价值较小,大额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货币发挥媒介作用,携带不便。于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替代了实物货币,货币形成进入了金属货币时代。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有很多优点,如金属易于分割,可按不同的比例任意分割,媒介不同数额的商品交换,分割后还可以治炼还原;金属也易于保管,金、银、铜等都不易被腐蚀;金银的价值高,便于携带,较少的数量就能媒介大额的商品交易。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称量重量,有时还要按交易额的大小把金属条块进行分割,非常不方便。为了便利交换,政府开始用金属铸造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类似于铲形农具的“布币”、仿照刀状铸造的“刀币”、延续贝币形状的“铜贝”等多种形状的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到战国中期,圆形方孔的圆钱在泰国广泛流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种形状的铜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