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四肢与骨关节

合集下载

四肢影像解剖

四肢影像解剖

188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四肢以骨、关节和骨骼肌为主。

肢体的近侧份以单一的长骨为轴心(肱骨、股骨),中分以并列的两个长骨(尺桡骨、胫腓骨)为支架,远侧份的肢端骨架结构复杂。

肢体各部分相连处的关节较大,关节结构复杂。

四肢肌的肌腱常越过关节,在其周围有许多滑膜囊和腱鞘等结构。

肩关节和髋关节均呈球窝状,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

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而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囊被强大的韧带或肌腱袖加强,周围包裹有骨骼肌(图9-1-1)。

肘关节和膝关节均由三骨、三关节构成,其内、外侧均有带状的侧副韧带加强(图9-1-2),膝关节前方尚有髌韧带,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图9-1-3)。

腕关节和踝关节均由多骨构成,关节内、外侧同样有侧副韧带加强。

肢端部位的关节相对较小,数目繁多。

前面冠状切面图9-1-1 肩关节189前面冠状切面图9-1-2 肘关节上面图9-1-3 膝关节第二节四肢X线解剖X线成像能清晰显示四肢骨的解剖结构,X线平片上骨皮质呈白色高密度影,骨松质可见骨小梁致密网格影,骨髓为稍淡影。

骨骼肌呈软组织密度,为灰色中等密度影,彼此难以分辨。

X线成像亦能清晰显示关节的构成骨情况,但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囊内结构对X线吸收较少,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端间条带状透亮影,此为X线意义上的关节间隙。

一、上肢骨及关节X线解剖(一)上肢骨1.锁骨锁骨为内前外后弯曲的“S”形扁条状骨,中1/3处皮质厚达2~3mm,骨小梁明显,肩峰端皮质薄到0.5mm。

锁骨外1/3下缘可见喙突粗隆。

2.肩胛骨三角形薄扁骨,覆盖于第2~7肋后方。

其内侧缘与锁骨、肋骨和肺部阴影重叠。

脊柱缘皮质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其外侧相当于冈下窝中心区域,骨小梁稀疏,阴影较淡。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常投影于肺野外缘。

外侧缘呈致密粗条状影,终止于肩胛颈下方。

肩胛骨颈连于外侧略宽的关节盂。

关节盂向内倾斜呈扁椭圆形。

在肩胛颈内上钩状骨性突起或卵圆形环状致密影,为喙突。

四肢骨摄影技术

四肢骨摄影技术


标准片显示:1.腕关节各骨位于照片正 中,呈正位显示 2.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 间隙显示清晰 3.各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 清晰可见
腕关节正位
第1掌骨
第5掌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舟骨
钩骨
腕豆骨 三角骨 月骨
腕 关 节 正 位
桡骨
尺骨
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尺桡骨下端、腕 桡关节的外伤、月骨的脱位 摄影体位:被检侧前臂伸直,第五掌骨 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中 心 线:第1掌骨基底部(桡骨茎突) 照片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 端的侧位影像,月骨及腕桡 关节清晰显示,其余互相重 叠


标准片显示:1.肱骨与尺桡夹角为 90°~120° 2.尺骨与肱骨的关节间隙 清晰显示 3.肱骨内 外髁重叠 呈圆形 4.各骨纹 理清晰, 软组织层 次分明
肘关节侧位
肱骨
桡骨小头 桡骨 肱骨小头 肘关节
肘 关 节 侧 位
尺骨
尺骨鹰嘴
肘关节骨折
肱骨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肱骨的骨质、软组织和 异物情况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 伸直,外展,掌面向上,上 缘包括肩关节,下缘肘关节 中 心 线:肱骨中点 照片显示:肱骨的正位影像
四肢骨的影像学
四肢由骨骼、骨间关节、肌肉、肌腱、 血管、皮肤等软组织组成 平片检查常用于骨外伤、骨发育、病理 性骨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检查 平片还可以显示软组织内的钙化、金属 异物的位置

四肢骨的摄影注意事项
平片应包括所需骨骼及其周围软组织 摄长骨至少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同一胶片摄取两个位置时应方向一致 长骨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 焦片距为75~100cm,电压应病情而增减 骨伤患者应小心摆位,使用辅助用具

骨和关节检查方法和正常影像表现

骨和关节检查方法和正常影像表现
脊液; 韧带:均为低信号,不能与皮质区别。
正常影像体现
二、软组织正常影像体现
涉及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等
X线检验因为其缺乏自然对比而不能显示各自组织构造, 或仅可经过低密度脂肪组织观察到肌肉间轮廓
CT在软组织窗因为低密度脂肪组织烘托下可清楚显示肌肉、 肌腱和软骨
MRI上,肌腱、韧带、纤维软骨和空气均呈低信号;肌肉 和透明软骨呈中档偏低信号;可清楚显示椎管内软组织
③ 必要时两侧对照。
肘关节正侧位
膝关节正侧位、轴位
腰椎正侧位、斜位
X线检验措施
• 血管造影:血管病变、良恶性鉴别、血供
检验措施
二、CT:
➢断面成像,克服组织重叠,对构造复杂旳某些 深在部位(如脊柱、骨盆和颅面骨等)能很好 旳显示;
➢密度辨别力高,能显示平片发觉不了旳细小病 变,如小旳骨质破坏、细微旳钙化以及软组织 肿胀或液化。并可测量CT值。
X线片
MRI
正常小儿骨骼
长骨
➢ 骨龄
• 定义:骨旳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旳
时间,和骺线完全消失(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 旳时间具有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表达即为骨龄。
• 意义:骨龄判断(即根据正常男女各骨骨化中心出
现时旳年龄和骺线闭合时旳年龄作为正常骨龄原则, 判断个体骨旳发育情况)可发觉骨发育异常,对诊 疗内分泌疾病和先天畸形综合症由一定价值
– 序列:SE(自旋回波) 迅速SE 脂肪克制 T1WI T2WI PDWI
– 方向:冠 矢 横
增强:
– 目旳与意义同CT – 动态增强可了解血液灌注
T1W
T2W
T1W FS
T1W Flash
C- C+
超声成像检验

骨关节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骨关节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
平片(首选)
优点: 1、空间分辨率高; 2、可以显示病变整体;
缺点: 1、显示结果复杂部位和重叠多的部位较差; 2、不易发现早期病灶; 3、不易发现细小病灶; 4、密度分辨率的限度。
精选课件PPT
4
照片时要点:
1、同时照正侧位,某些部位需照斜位、轴位及切线位 等
2、包括相邻关节及软组织 3、必要时双侧对比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
(骨和软组织)
精选课件PPT
1
引言:
骨肌系统由骨骼、韧带、肌腱、肌肉组
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为人体各器
官的系统运作提供保护。其常见疾病除外伤、
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外,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 起骨骼改变,如营养代谢和内分泌。
精选课件PPT
2
一、常用的检查技术: 1)平片; 2)CT; 3)MR。
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
一、代谢性骨病:
佝偻病
二、内分泌性疾病: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 侏儒症
精选课件PPT
104
精选课件PPT
105
精选课件PPT
106
精选课件PPT
107
谢谢!
精选课件PPT
108Leabharlann 精选课件PPT100
5.骨肉瘤 :骨质破坏(溶骨、成骨、混合);骨膜(放 射、袖口征);软组织肿块
精选课件PPT
101
6.骨转移瘤:溶骨、成骨、混合
精选课件PPT
102
(五)骨性关节炎
主要X线表 ⒈关节间隙变窄 ⒉关节面变平,边
缘见骨质增生 ⒊关节面骨质增
生硬化,可见小 囊状
精选课件PPT
103
精选课件PPT

骨关节(医学影像)

骨关节(医学影像)

第二节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CT密度分辨力高,可清楚显示出病 灶,确定其部位、范围、形态和结构。 增强扫描对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有 较大帮助 CT对某些骨关节早期病变和脊柱、 骨盆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CT 显 示 椎 体 和 骨 盆 的 病 变 有 明 显 优 势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骨关节系统的各种组织结构各自具 有不同强度的MR信号,在MRI上能明显 的区别出脂肪、纤维软骨、透明软骨、 韧带、肌肉和骨髓
骨皮质 脂肪 骨皮质
骨髓 肌间脂肪
骨髓
肌肉
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各自具有不同 强度的MR信号,在MR上有明显影像差别
椎 间 孔
椎 间 隙
棘突 上关节突
椎 板
下关节突
椎板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椎弓根
横突
正 中 短 箭 头 示 棘 突
椎间隙
椎弓根
椎 间 孔
椎 间 隙
脊髓
蛛 网 膜 下 腔 脑 脊 液
椎 间 盘
思考重点:
1. 什么是骨质疏松?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2. 什么是骨质软化?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3. 什么是骨质硬化增生?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 哪些疾病? • 4. 什么是骨质破坏?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5. 什么是骨质坏死?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6. 骨膜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 于哪些疾病? • 7. 为什么骨病变时必须观察其周围软组织有无改变?
(七)骨内和软骨内钙化
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颗粒状或斑片 状无结构致密影,分布局限,见于软骨类 肿瘤、结核及骨梗塞

四肢关节正常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

四肢关节正常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
供更加准确的定位信息。
MRI检查的优点是对于软组织的 显示效果非常好,有助于判断病 变的性质和程度,但费用较高,
检查时间较长。
05
CATALOGUE
四肢关节病变影像表现与诊断
关节炎病变影像表现与诊断
骨关节炎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和 囊性变。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模糊,关节腔内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
骨小梁
不同个体间骨小梁的分布 和形态存在一定差异,这 种差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 骨小梁的变异。
02
CATALOGUE
四肢关节常见病变
关节炎病变
骨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硬化。
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增宽、关节面侵蚀、关节半 脱位。
关节肿瘤病变
关节创伤性病变影像表现与诊断
骨折
01
骨折部位骨质连续性中断,可伴有移位或成角畸形。根据骨折
类型和部位的不同,影像表现也有所不同。
脱位
02
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周围软
组织肿胀或出血。
韧带损伤
03
韧带部位连续性中断或形态改变,可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出
血。
THANKS
感谢观看
骨囊肿
单囊或多囊状骨质膨胀,内含浆 液或血性液体。
骨巨细胞瘤
囊状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 呈“肥皂泡”样改变。
骨肉瘤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明显,可见 Codman三角或“葱皮”样改变

关节创伤性病变
骨折
骨皮质断裂、移位,周围软组织肿胀。
脱位
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周围软组织肿胀。

骨与关节影像学

骨与关节影像学

关节纤维性强直
关节脱位
• 关节骨端脱位离正常相对关系
• 常见
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 分类
程度
完全,不完全性(半脱位)
原因
外伤性 常伴撕裂性骨折
病理性 化脓性或结核性关节炎
先天性 关节发育不良
复习
基本病变 骨 软组织
关节
密度增加 骨质硬化,骨膜增生,骨质坏死 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 关节腔造影 显示关节囊、肌腱、韧带、软骨等关节细微 结构
血管造影
肩关节造影
肩关节造影
膝关节造影
超声检查
•优势 无创、价廉、移动方便 对浅表病变显示较佳
•目的 浅表病变检查和定位
•局限 对疾病的特异性及骨骼检查欠佳
同位素检查
• 优势 功能成像 全身扫描
• 目的 病灶定位 早期发现异常 可进行治疗
全身系统
营养、代谢、内分泌等
检查方法
• X线平片
• 造影
血管造影

关节腔造影
• CT
平扫、增强
• MRI 平扫、增强、功能成像
• 超声
• 同位素
• 介入放射技术
X线平片
良好的定位、定性作用
检查要求 正侧位片 包括软组织 邻近一个关节 对侧对比
CT
•优势
密度分辨力高
显示精细结构
•作用
确定范围、性质以及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骨关节病变基本 X 线表现
• 骨基本病变 • 密度减低
骨质疏松 骨质软化 骨质破坏 • 密度增加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坏死 骨膜增生
• 关节基本病变 肿胀 破坏 退行性变、强直
骨质疏松
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 (有机成份和钙盐同时减少)

骨骼影像诊断

骨骼影像诊断
骨干已完全骨化,大多数骨两端于生后出现二次化 骨中心。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存在着骺板为进行软骨 内化骨的部位,不断进行化骨以增加骨长度,直至 骨骺与干骺联合,骺软骨板消失,乃停止成骨。骨 横径增长有赖于膜化骨
•35
儿童四肢管状骨发育示意图(1)
•36
儿童四肢管状骨发育示意图(2)
•37
(一)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6)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 现
•24
X线摄片检查注意事项
1、任何部位都要拍摄正侧两个位置,某 些部位还要采用斜位、切线位或轴位。 2、照片部位应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长 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3、两侧对称的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 与体征轻微或X线片一侧有改变但不明显 时,应使用同一投照条件拍摄对侧以作对 照。
•10
骨的血供(图1)
•11
骨的血供(图2)
•12
二、关节的解剖(1)
关节(joint)为两骨或数骨之间的连接部分 间接连接:滑膜性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 腔 直接连接:可动、少动关节及两骨间的纤维、软骨或 骨性连接
•13
二、关节的解剖(2)
(一)间接连接 关节面:覆盖着骨端的骨性关节面的软骨(大多为透明
当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较大(例如,脂肪 瘤、静脉石)或利用造影检查,例如血管造 影可对软组织做进一步的影像学分析
•64
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fundamental lesions of bone
•65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定义: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 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 减少,但二者比例仍正常。
•7
一、 骨的解剖(4)
(二)骨的组织学结构 2.编织骨
见于一岁以前婴儿或某些病理情况下很快形成的骨 组织 胶原纤维粗细不一,排列交织成毛毡样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骨关节系统介绍•骨关节的医学影像学表现•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骨关节病变的预防和康复•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实例•展望未来:骨关节医学影像学的进展01骨关节系统介绍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分为皮质骨和松质骨。

关节由两个或多个骨连接而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骨关节的基本结构骨关节结构稳定,支撑着身体重量。

骨关节的主要功能支撑身体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使身体可以完成各种运动。

活动性骨关节结构可以保护内部脏器不受外界损伤。

保护内脏按照运动轴数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按照形态可分为杵臼关节、椭圆关节等。

按照关节面形态可分为平面关节和球窝关节等。

骨关节的分类和分布02骨关节的医学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的密度变化、骨折及骨折复位情况、关节病变、脊柱侧弯和骨折后骨痂形成等。

X线平片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但成像质量不如CT和MRI。

X线平片是骨关节影像学检查的基础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骨骼系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CT检查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能力,能够更好地显示骨关节的细节和病变。

CT检查对于骨折、关节脱位、肿瘤、炎症等骨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CT检查对骨盆、髋关节等复杂结构的显示效果更佳,可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骨关节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全面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

MRI检查对骨髓炎、关节炎、肿瘤等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检查能够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核素扫描等。

超声检查适用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检查,对关节炎、肌肉病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核素扫描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的情况。

03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骨折的诊断与分类骨折是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现象,可由多种病因导致,诊断与分类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摄影位置学5-四肢骨关节摄影位置2

摄影位置学5-四肢骨关节摄影位置2
华西放射
足内斜位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关节弯
曲,足底部靠近探测器,然后膝部向内倾斜, 使足底与探测器约成30~45度;对侧下肢 伸直。 ○照射野长轴平行于足部长轴,第3跖骨底部 置于探测器中心。
华西放射
华西放射
中心线 对准第3跖骨底部垂直探测器射入中 心。
照片显示 足内斜位影像。骰骨显示正位影像, 其余为斜位像。距跟关节、楔舟关节、第3、 4跗跖关节间隙清晰。
用 途 用于足弓角度的测量。足功能位。
华西放射
跟骨侧位
摄影体位 ○患者坐于或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外
侧靠近床面,膝部弯曲。 ○被检侧足部外缘紧靠探测器,使足底平面垂
直探测器。 ○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整个跟骨包括在内。
华西放射
中心线 对准内踝下2cm处,垂直探测器射 入中心。
照片显示 显示跟骨侧位影像。跟骨形态、骨 质显示清晰,跟骰关节、跟距关节显示清 楚。
○股骨颈等较厚的部位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 ○足的跗骨部与趾骨部体厚相差较大,全足正
位摄影时可选用高Kv、低mA。以取得相似 的密度。
华西放射
部位
足 跟骨 踝关节 胫腓骨 膝关节 股骨 髋关节
常用体位
足前后位、足内斜位、足侧位 跟骨侧位、跟骨轴位 踝关节前后位、踝关节侧位 胫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后位、胫腓骨侧位 膝关节前后位、膝关节侧位、髌骨轴位 股骨前后位、股骨侧位 髋关节前后位、髋关节侧位、髋关节蛙形位
动度甚微。
○跗骨间关节,包括跟距、跟距舟、跟骰和跗跖关节。
○跖趾关节,包括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
华西放射
体表定位标志
骨 盆:耻骨联合面、坐骨结节、髂 前上棘和髂嵴等。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标题: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深入解析与应用导语: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探索其在临床诊断、手术规划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并给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CT扫描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1. 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 介绍X射线的物理性质和其在CT扫描中的应用。

- 解释CT扫描的工作原理,包括X射线的生成、感知和重建过程。

2. CT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CT扫描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强调CT扫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第二部分:四肢骨关节CT扫描技术1. 骨关节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阐述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骨关节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骨关节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骨关节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骨关节CT扫描在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骨关节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四肢软组织CT扫描技术1. 软组织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讨论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四肢软组织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软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软组织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软组织CT扫描在肿瘤、感染和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疾病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中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对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这一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骨关节CT扫描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病变,为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软组织CT扫描则有助于评估肿瘤和感染等软组织疾病,实现疾病的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

CT检查
适用范围:软组织病变和骨骼解剖较复
杂的部位 优势:
– 显示解剖空间关系 – 密度分辨力高,易发现病灶,确定部位、范 围、形态与结构
CT检查方法
平扫: – 两侧对照 – 扫描层厚2~5mm,如骨关节要行重建则需 1~2mm扫描 – 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 ①软组织窗:低窗位窄窗宽,L60HU\W300HU ②骨窗:高窗位大窗宽,L400HU\W500HU 增强: – 软组织病变和骨病变的软组织肿块 – 动态增强扫描了解病灶血流灌注 – 根据病灶强化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
脊柱
CT表现
椎体:骨窗显示为薄层致密骨皮质包绕略低密度松质骨,松 质骨内可见“Y”形低密度线影(椎体静脉管); 椎管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板围成。内可见硬膜囊、黄 韧带和腰段神经根。 • 硬膜囊为椎管中央低密度影; • 黄韧带位于椎板和关节突内侧软组织密度影,2~4mm; • 神经根位于硬膜囊前外侧,对称的圆形中等密度影。 侧隐窝:前为椎体后缘、后为上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 呈漏斗状,前后径不小于3mm,内有神经根; 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低于椎体密度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50~110HU。
T1W
T2W
T1W
T1W
FS
Flash
C-
C+
超声成像检查
软组织病变的定位和定量具有显著
的优越性 无创,无X线辐射,价廉,设备轻便 图像对比分辨力远不如CT和MRI, 征象显示不似X线、CT、MRI清楚
核素骨显像
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反映局部骨骼血供
和代谢情况 定位诊断 、早期诊断、疗效观察 敏感性高,特异性不高,难以定性
检查方法
三、MRI: 任意平面成像,观察全面 组织分比率高观察软组织、骨髓病变比X线和CT好 不用对比剂可显示血管,有利于了解病变的血供和 病灶与血管的关系 关节内积液,采用T2WI扫描,液体信号很高,可达 到关节造影效果 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佳甚至不显示 MRI检查应结合X线检查进行。

摄影位置学4-四肢骨关节摄影位置1

摄影位置学4-四肢骨关节摄影位置1
手的X线摄影常规位置为正位及斜位, 观察手内异物时,可用正、侧位片,局部手 指可用局部片。
华西放射
手后前位(正位)
摄影体位 ○患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掌面向
下,平放在探测器上,五指伸直略分开。 ○手长轴平行于探测器长轴,第3掌骨头置
于探测器中心。 ○双手同时摄片时,患者应面向摄影床,
两臂伸直,双掌面向下,对称的放于探 测器上。
华西放射
华西放射
中心线 ●单手摄影时,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探
测器中心。 ●一次曝光摄取双手时,中心线经两手间的
中点投照。
用 途 观察手骨形态,手内异物,关节和软 组织病பைடு நூலகம்等。
华西放射
照片显示 为单手及双手的掌下正位影像,2-5掌
骨、指骨为正位投影,拇指的掌骨、指骨 呈斜位像。腕骨的舟骨为轴位投影,豌豆 骨与三角骨重叠,钩骨钩突与体部重叠, 其他骨的邻接面多有重叠。骨皮质与髓质 层次分明,可见软组织轮廓。
○婴幼儿骨关节常规摄取双侧影像,以便对比。成 人一侧病变诊断有疑问时,可摄取对侧。
○焦-片距一般为75-100cm。增生性骨疾病应酌 情增加管电压,溶骨性骨疾病和长期废用的骨骼 应减少管电压数值。
○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照射野,不被 检查的部位尽量减少X线的照射。
华西放射
手的X线检查是骨科常用的检查项目之 一。断手再植、手外伤后骨成形等,需要多 次进行X线摄影检查。手的异物、骨髓炎、 结核、肿瘤、关节炎、婴幼儿发育不良及内 分泌疾病对手骨都有影响,需要用手的X线 摄影来确定诊断。
摄影位置学
上肢
华西放射
X线最先体现在骨骼上,因此四肢 骨和X线摄影是密不可分的。四肢骨 和关节的外伤、发育情况及病变的诊 断常以X线平片摄影为依据。在X线照 片上,骨质的破坏、硬化和软组织内 的钙化及密度较高的异物均可显示清 晰,软组织对比较差,血管和淋巴系 统则不显示。如果采用软X线摄影技 术,则皮下脂肪、肌肉或肿块影尚可 分辨。

医学影像-四肢关节正常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四肢关节正常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

四、肩关节
成人肩关节正位 1.肩峰 2.喙突 3.关节盂 4.盂下结节 5.肩胛骨外侧缘(腋缘) 6.肩胛骨内侧缘(脊柱缘)7. 肩胛上角 8.肩胛下角 9.肩胛冈 10.肩胛颈 11.锁骨肩峰端 12.锁骨胸骨端 13.肩锁关节 14.肱 骨头 15.大结节
正常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肩胛骨滋养管 左图:男,10岁,肩胛颈体交界及喙突基底部为滋养管显示较清晰部位,在切线位 时显示为透亮线(箭),注意与裂纹骨折鉴别。右图为另一例肩胛骨滋养管(非切 线位,箭)。
指骨滋养血管 箭头所示斜行透亮线影为近节指骨滋养血管,而白箭所示小圆形透亮区为中节指骨 滋养血管轴位投照所致。注意指骨滋养血管从近端斜向远端,从骨皮质斜行走向髓 腔,与掌骨相反。R:环指,P:近节指骨。
指骨Mach效应 箭头所示为环指(R)与小指骨结 构内的软组织重叠影所形成的 Mach效应,其走行与滋养血管影 相反,也不应误为骨折线。
正常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尺骨茎突永存骨化中心 又称尺骨茎突骨(箭),要与尺骨茎突陈旧性撕脱骨折鉴别。本例边 缘圆钝且光滑,无外伤史,可资鉴别。
腕骨生理性切迹和凹陷 舟骨、头状骨及三角骨的正常凹陷(箭),此三 处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侵蚀的好发部位。正常切 迹或凹陷骨皮质较光滑。
腕骨滋养血管影 头状骨及月骨各见一滋养血管影(箭),轴位投照多表 现为小的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常有硬化边,切线位投照 类似骨折线,多见于手舟骨
Haglund外生骨疣与不典型骨刺 跟骨后上缘骨刺样突起(箭), 属正常变异,称Haglund外生骨 疣。穿高跟鞋时可损伤相邻的跟 腱,形成Haglund综合征;跟骨 结节下缘前突骨刺样突起(箭 头),正常人可见,常无临床症 状。
载距突下生理透亮区 正常人载距突下可见 三角形的局限性透亮 区,为生理性骨小梁 稀疏区(箭),透亮 区内骨小梁仍清晰可 见。与骨囊肿和脂肪 瘤不同,两者因存在 骨质破坏,骨小梁显 示中断。

四肢影像解剖概述及上肢影像解剖-图文-图文

四肢影像解剖概述及上肢影像解剖-图文-图文
四肢影像解剖概述及上肢影像解剖_图文_图文 .ppt
第二部分
第二篇 四肢影像解剖
第一章 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
第一章 概述
骨组织
• 基本组织:骨,软骨,骨膜 • 附属组织:血管,神经,脂肪,骨髓
第一章 概述
骨组织
骨• 与软骨的成份

• •骨 • •
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 有机质
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 无机质:钙,磷 纤维
)
第二章 上肢
• 构成 肱骨 下端 尺桡 骨上端
• 包括 肱尺 关节 肱桡关 节 桡尺近侧 关节 一个关节 囊
肘部(elbow joint)
第二章 上肢
肘关节X线解剖
• X线征与脂肪垫 • 关节间隙: 3mm • 提携角: 10~15 • 肱骨小头测量
肘部(elbow joint)
图2-2-27 肱骨小头测量
•关

•脂

•骨性关节面
• 关节软骨( 骺线 )
•关 节 腔
• 韧带 和 纤维囊
• 关节盘和半月板
T1WI 高 低
中等 低 低 低
T2WI 较高
低 略高 低 低 低
PDI 高 低 中等 低 低 低
第二部分
第二篇 四肢影像解剖
第二章
上肢影像解剖
第二章 上肢
指掌部
• (fingers & palm)
• • 软骨 •
软骨基质:胶原纤维 , 粘多糖 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 纤维
第一章 概述
骨的发育
• 骨化 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 生长与成型
第一章 概述
骨生理
• 成骨与破骨 • 钙和磷代谢 • 影响骨代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与关节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是什么?X线平片MRI在骨关节肌肉系统检查的优点有哪些?对早期骨质破坏和细微骨折,MRI较X线平片和CT 敏感。

MRI对脊柱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及了解病变与椎管内结构的关系优于CT。

MRI对脂肪、肌肉,韧带肌腱及软骨等组织及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和水肿等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但MRI对钙化,细小骨化及骨皮质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和CT。

观察关节内结构时,也可将稀释后的含钆对比剂注入关节腔行MR关节造影检查。

普通平扫MRI图像特点:T1WI和T2WI图像上,骨皮质皆为极低信号,脂肪组织则呈高信号或较高信号;富含水的液体如脑脊液,尿液等在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而在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

特殊平扫图像特点:脂肪抑制T1WI和T2WI图像:具有普通平扫T1WI和T2WI的信号特点,唯脂肪组织呈低信号。

掌握脊柱MR正常表现。

在MRI T1WI和T2WI上:①脊椎各骨性结构的皮质、前及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呈低信号。

②骨髓:在T1WI上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中等或略高信号。

③椎间盘:在T1WI上信号较低且不能区分纤维环和髓核,在T2WI上纤维环为低信号、髓核为高信号。

随着年龄增长,髓核T2WI信号减低。

④脊髓(spinal cord):在T1WI 上呈中等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在T2WI上则低于脑脊液信号。

⑤神经根:在分辨力高的MRI T1WI上可见神经根穿行于高信号的脑脊液中。

正常腰椎MR三个基本序列的辨别脊柱骨皮质和骨小梁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骨松质T1WI高信号,T2WI中高信号椎间盘髓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问盘纤维环、韧带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脊髓、神经根T1WI中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脑脊液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硬膜外脂肪组织T1WI高信号,T2WT中高信号静脉丛网状略低信号影小儿长骨的组成及特点?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长骨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板和骨骺等部分。

骨龄: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线消失时的年龄为骨龄,骨龄判断可估计骨发育情况。

骨龄的意义:1)骨龄与实际年龄做比较,推断骨:发育是否正常、过早或过迟;2)估计骨骺疾病的时间;3)对诊断内分泌性、代谢性、营养性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等疾病有一定价值:4) 法医学的应用等。

通常7岁以前观察腕部,7岁以后观察肘部。

熟悉骨关节与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的及正常表现滑膜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关节骨端,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骨端被覆有关节软骨,关节囊内层衬以滑膜,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

有的关节有囊外或(和)襄内韧带,有的关节有关节盘。

1.关节骨端关节骨端骨性关节面在X线上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的线样致密影,CT表现为高密度,MRI 表现为在不同加权图像上呈一薄层清晰锐利的低信号影。

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及儿童期尚未骨化的骺软骨在X线和CT上均不能分辨;在SE T1WI和T2WI上关节软骨呈一层弧形中等偏低均匀信号影,在脂肪抑制T2WI上呈高信号影。

2.关节间隙关节间隙x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关节腔及少量滑液的投影。

CT表现为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在冠状和矢状重组图像上比较直观。

关节软骨及少量滑液在CT上常不能分辨。

滑液在SE T1WI上呈薄层低信号。

在T2WI上呈细条状高信号。

儿童因骺软骨未完全骨化,在X线和CT上关节间隙较成人宽。

3.关节囊、韧带、关节盘关节囊、韧带、关节盘在X线上不能分辨。

关节囊壁在CT上呈窄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厚约3mm。

在MRI各序列上均呈光滑连续的小弧形形线样低信号。

韧带在CT上显示为线条状或短带状软组织影,MRI 表现为条状低信号影。

一些关节内的关节盘,,如膝关节半月板在薄层CT横断位上显示为轮廓光滑密度均匀的“C"形或“0”形结构,CT 值在770 ~90HU之间;在T1WI和T2WI冠状和矢状图像上为领结状或三角形低信号结构。

软组织正常表现骨肌系统的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筋膜,韧带和关节囊等,由于其组织间密度缺乏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平片上均表现为中等密度,无法显示其各自的组织结构。

CT检查:在CT图像上,可分辨脂肪、肌肉和血管等组织结构。

躯干和四肢最外层的皮肤呈线样中等密度,其下方为厚薄不一的皮下脂肪层,CT值在-100~40HU,脂肪与骨之间几乎都是中等密度的肌肉、肌腱和韧带;肌肉间隙内有低密度的脂肪间隔;血管和神经多走行于肌间,在肌间脂肪的衬托下呈中等密度的小类圆形或索条影。

CT增强扫描血管显示为更清楚的高密度影,易与并行的神经区别。

MRI检查:MRI可清晰显示上述软组织结构。

①脂肪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呈低信号;②肌肉在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 上呈低信号;透明软骨在T1WI呈中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③纤维组织,肌腱,韧带和纤维软骨等在MRI各种序列上均为低信号;④血管因其存在流空现象,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或无信号的圆形或条状结构,常位于肌间隙内,对血管的观察也可行MRA、CTA观察,较大的周围神经在T1WI 和T2WI上呈中等信号。

掌握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关节基本病变1.关节肿胀,常由关节腔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所致。

(1)X线平片: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厚,密度增高,病变累及的结构层次难于区分;大量关节积液可致关节间隙增宽。

(2)CT检查:可见软组织密度的关节囊肿胀,增厚;关节腔内积液表现为关节腔内水样密度影,如合并出血或积脓其密度可较高;关节附近的滑囊积液在CT上也可见到,表现为关节附近囊状液体密度影。

(3)MRI检查:关节肿胀除见关节囊增厚外,在T2WI 上可见关节囊呈高信号;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可呈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MRI对关节积液很敏感,一般积液表现为液性T1WI低,T2WI高信号,合并出血时T1WI和T2WI可均为高信号。

2.关节破坏关节破坏是指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

①X线平片: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在累及骨质时,则出现相应区的骨质破坏和缺损,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②CT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软骨下的骨质破坏,即使是微细的改变也能发现,目前CT尚不能显示软骨,但软骨破坏导致的关节间隙狭窄却易于发现,尤其是与健侧对比时;③MRI检查:关节软骨的破坏早期可见关节软骨表面毛糙、凹凸不平、表层缺损致局部软骨变薄,严重时可见关节软骨不连续、呈碎片状或者大片状破坏消失;关节骨质破坏时低信号的骨性关节面中断、不连续。

2.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薄,甚至可碎裂,碎片可游离于关节腔内,并可发生钙化和骨化,可形成关节内游离体(也称为关节鼠)。

软骨广泛变性、坏死可引起关节间隙狭窄,继而造成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①X线平片: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X线表现主要是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中晚期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尤其在关节负重部位),软骨下骨质囊变和关节非负重部位形成明显的骨赘,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松。

CT 检查:关节退行性变的各种X线征象在CT上均可显示,且更加清楚。

③MRI检查:在关节退行性变时可明确显示关节软骨变薄或缺损,关节间隙变窄;还可见骨性关节面中断或局部增厚;关节面下的骨质增生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骨赘的表面为低信号的骨皮质,其内可见高信号的骨髓;关节面下的囊变区呈T1WI低、T2WI高信号,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3.关节强直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

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关节骨端间为纤维组织连接。

①X线平片:骨性强直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虽然关节活动消失,但X线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CT检查:关节强直的各种X线表现在CT上均可清楚显示;③MRI检查:关节骨性强直时,可见关节软骨完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骨髓信号贯穿于关节骨端之间;纤维性强直时,关节间隙仍可存在,但关节骨端有破坏,骨端间可有高,低混杂异常信号影。

4.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关节骨端的脱离,错位,有完全脱位(原相对的关节面彼此不接触)和半脱位(原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两种。

①X线平片:对一般部位的关节脱位,可做出诊断,但对有些部位的关节脱位则难以明确②CT检查:对平片上难以发现的关节脱位,CT也可清晰显示,如胸锁关节前、后脱位和骶髂关节脱位等;③MRI检查:不但能显示关节脱位,还可直观地显示关节脱位合并的损伤,如关节内积血、囊内外韧带和肌腱断裂,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等。

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也有先天性或病病理性。

任何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坏后都可能发生关节脱位。

软组织基本病变1.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胀指因炎症、出血、水肿或脓肿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肿大膨胀。

其影像学表现为:X线平片:病变密度略高于正常软组织,皮下脂肪层内可出现网状结构影,皮下组织与肌肉界限不清。

如形成脓肿,边界可较清楚,邻近肌束受压移位;结核性脓肿壁可发生钙化。

血肿的边界可锐利清晰或模糊不清。

CT:显示软组织肿胀优于X线平片。

脓肿的边界较清楚,内可见液体密度区;血肿呈边界清晰或模糊的高密度区。

MRI:分辨血肿、水肿及脓肿优于CT。

水肿及脓肿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血肿不同时期的信号表现不同,如亚急性期血肿,在脂肪抑制的T1WI和T2WI 序列上均呈高信号影。

2.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多因软组织肿瘤引起,骨肿瘤破坏骨皮质侵人软组织时也可形成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亦可见于某些炎症。

X线平片:良性肿块多边界清楚,邻近软组织可受压移位,邻近骨质可出现压迫性骨吸收或反应性骨硬化。

恶性肿块一般边缘模糊,邻近骨表面的骨皮质受侵袭可出现骨质破坏。

病变组织成分不同,密度有所差别:脂肪瘤密度比一般软组织低,在X线平片上就可以分辨出来;软骨类肿瘤可出现钙化影;骨化性肌炎内可出现成熟的骨组织影。

CT: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大小,边界及密度(如含脂肪、钙化或骨化的密度均有明显不同)均明显优于X线平片。

CT增强扫描可反映肿块的血供情况,也能区别肿块与邻近组织及血管的关系,还可区分肿瘤与瘤周水肿及肿瘤内有无液化坏死等。

MRI :除对钙化、骨质的显示不如CT外,对软组织肿块其他信息的显示均优于CT。

肿块信号与肿瘤成分及成像序列有关:一般肿块多呈均匀或不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其中液化坏死区呈明显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时见液-液平面;含脂肪成分的肿块呈T1WI高信号、T2WI等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其信号可被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