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分别行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MRI)检查,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以研究和探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观察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结果63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70个,乳腺癌36例。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40个,肿块最小直径5 mm,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分叶、不规则以及边缘毛刺征等,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以及边缘较光滑的肿块。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良性病灶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患者良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1.43±0.32)mm2/s,恶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0.75±0.16)mm2/s,良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71±0.19)mm2/s,而恶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49±0.15)mm2/s。乳腺病变病灶的良恶性在扩散系数与相对扩散系数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乳腺肿瘤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关键词乳腺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

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而且是女性好发(男性发病率占约1%),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1]。乳腺癌的发生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研究报道[2],乳腺癌的发生大多与其高危因素有关。因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最准确可靠地诊断依据是病理诊断,但对于一些病变范围较小的肿瘤患者,还需要借助其他诊断学方法进行诊断[3]。目前常用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乳腺钼靶片、MRI检查等,但超声又非常依赖检查者的经验且不易发现恶性钙化灶;钼靶片对于指导乳腺手术又有缺陷[4]。MRI 检查技术即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乳房等软组织具有非常强的敏感度,加上造影剂等合理应用,是目前乳腺疾病等非常好的影像学诊断途径[5]。MRI检查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与普及,一些列乳腺疾病检查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在发展,尤其是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检查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7],本文就MRI、DCE-MRI、DWI

及MRS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阐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本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63例,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岁。对63例患者分别行乳腺MRI检查,于影像学检查后2周内行外科手术。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者32例。

1. 2 研究方法运用3.0 T MRI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CE-MRI、DWI 以及MR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以研究和探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

观察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强度曲线类型,测量感兴趣区(ROI)的扩散系数(ADC)、最大信号强度(SImax)、峰值时间(TTP)以及最大线性斜率(SSmax)[8,9]。计算病变区域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相对扩散系数(rADC)、最大信号强度(SImax)、最大信号强度差值的平均值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10]。对病变侧乳腺肿物进行血供分析,在最大强度投影图像上记录病变侧乳腺血管的数目、直径、长度和可见性[8]。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ADC、rADC、TTP以及SSmax的诊断阈值,并对病灶进行性质判定[8]。采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有2名放射影像专业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63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70个,乳腺癌36例。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40个,肿块最小直径5 mm,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分叶、不规则以及边缘毛刺征等,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以及边缘较光滑的肿块。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良性病灶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

2. 2 患者良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1.43±0.32)mm2/s,恶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0.75±0.16)mm2/s,良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71±0.19)mm2/s,而恶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49±0.15)mm2/s。乳腺病变病灶的良恶性在扩散系数与相对扩散系数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乳腺肿瘤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发病率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