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杆菌鞭毛变异实验报告
实验六 细菌的鞭毛染色及其运动性观察
实验六细菌的鞭毛染色及其运动性观察生物112 周泓兆1102040226一、目的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鞭毛染色法;2.学习并掌握悬挂法观察细菌运动。
二、原理鞭毛只有通过特殊染色方法时,才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本实验采用银染法,即先利用媒染剂(本实验使用的媒染剂为鞣酸)促进银离子在鞭毛上的沉积,加粗其直径,这样就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深褐色的菌体及褐色的鞭毛。
采用鞭毛染色法可以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而如果只需要了解供试菌株是否具有鞭毛,则才用悬滴法较简便。
该法可直接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细菌的运动状况来推断鞭毛是否存在。
有鞭毛的细菌在幼龄时具有较,强的运动力,而衰老的细菌鞭毛易脱落,因此观察时应选用幼龄细菌。
三、材料1.菌种: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2.染料:鞭毛染液A液,鞭毛染液B液3.其它:干净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酒精棉球,接种环,酒精灯,镊子。
四、实验步骤1.制备菌悬液:用无菌长滴管取3-5ml无菌水,沿试管壁轻轻加入普通变形杆菌斜面上,将该试管置于28℃温箱中静置10min左右。
2.鞭毛染色(1)制片:取一经洗液浸泡过的干净玻片,滴一滴菌液于玻片的一端,然后轻抬此端,使菌液缓慢流向另一端,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固定。
(2)染色:①在涂片处滴加鞭毛染液A液染色5min②用蒸馏水充分洗净A液③用鞭毛染液B液冲去残水,再加B液于涂片处,静置1min④用蒸馏水洗净B液,自然风干(3)镜检:在涂片上滴加适量香柏油,在油镜下观察鞭毛的形态。
3.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1)涂凡士林:取一片干净无油的盖玻片,在其四周分别用牙签涂抹少许凡士林。
(2)滴菌悬液:用经过灭菌的接种环取少量菌悬液置于盖玻片中央。
(3)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央的菌悬液,并轻轻盖在盖玻片上,使两者粘合在一起,然后反转凹玻片,使菌悬液恰好悬在凹槽中央。
鞭毛菌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鞭毛是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细胞表面的一种细长、弯曲的附属结构,主要功能是使细胞进行定向运动。
为了深入了解鞭毛的运动机制,我们进行了鞭毛菌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鞭毛菌的形态结构;2. 探究鞭毛的运动机制;3. 分析鞭毛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生理盐水、抗生素、弱酸女性护理液等。
2. 实验方法:(1)将白假丝酵母菌和念珠菌接种于载玻片上,观察其形态结构;(2)对部分菌株进行抗生素处理,观察鞭毛菌在抗生素作用下的运动情况;(3)对部分菌株进行弱酸女性护理液处理,观察鞭毛菌在酸性条件下的运动特点;(4)通过拴菌试验,观察鞭毛菌的运动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白假丝酵母菌和念珠菌均具有明显的鞭毛结构,鞭毛细长,弯曲;(2)在抗生素作用下,部分菌株的鞭毛运动受到抑制,但仍有部分菌株的鞭毛运动不受影响;(3)在弱酸女性护理液作用下,部分菌株的鞭毛运动加快,而另一些菌株的鞭毛运动则减缓;(4)拴菌试验结果显示,鞭毛菌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
2. 分析与讨论:(1)通过观察鞭毛菌的形态结构,我们了解了鞭毛的细长、弯曲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2)抗生素处理结果表明,鞭毛菌的运动受到抑制,这可能与抗生素对鞭毛蛋白的破坏有关;(3)弱酸女性护理液处理结果显示,酸性条件对鞭毛菌的运动有影响,这可能与酸性条件下鞭毛蛋白的稳定性有关;(4)拴菌试验结果证实了旋转论,即鞭毛菌的运动是通过鞭毛的旋转实现的。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鞭毛菌的形态结构、运动机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鞭毛菌的运动是通过鞭毛的旋转实现的,同时受到抗生素、酸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鞭毛菌的运动机制及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鞭毛的实验报告
1.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
2. 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3. 了解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细胞器,由鞭毛蛋白组成,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剂将鞭毛染色,使其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本实验采用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并探讨其与细菌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等。
2. 染色剂:鞭毛染色液(如革兰氏染液、卡红染液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取适量细菌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
2. 将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镊子轻轻涂布均匀。
3. 待菌膜干燥后,用酒精灯轻微加热固定。
4. 将载玻片浸入鞭毛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10-15分钟。
5.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6. 将载玻片浸入盐酸酒精溶液中,脱色时间为1-2分钟。
7.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脱色液。
8. 将载玻片浸入复染液(如复红染液)中,复染时间为1-2分钟。
9.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复染液。
10. 将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干,盖上盖玻片。
11. 在显微镜下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1. 大肠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一端。
2. 枯草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两端。
3. 葡萄球菌:观察到细菌无鞭毛。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具有鞭毛,且鞭毛形态和分布不同。
这表明鞭毛在细菌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 葡萄球菌无鞭毛,这可能是其运动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3.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能够清晰观察到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为研究细菌的运动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鞭毛染色法观察了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了解了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鞭毛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技能。
鞭毛实验报告文字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菌鞭毛的结构特征。
3. 鉴定细菌鞭毛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由鞭毛蛋白组成,呈螺旋状排列。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分布,可以将细菌分为单鞭毛菌、双鞭毛菌、丛鞭毛菌和无鞭毛菌。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鞭毛,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对细菌鞭毛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油镜。
3. 油镜:物镜100倍,目镜10倍。
4. 洗洁精、生理盐水、消毒棉签。
5. 研钵、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细菌培养物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 取少量培养物,用消毒棉签涂抹在载玻片上,晾干。
- 将载玻片放入95℃的烤箱中,固定10分钟。
2. 染色- 取少量生理盐水,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细菌上。
- 加入几滴洗洁精,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 加入1滴革兰氏碘液,染色1分钟。
- 用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料。
3. 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 调整焦距,将低倍镜切换至油镜。
-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4. 结果记录与分析-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现其呈球形,无鞭毛。
- 观察大肠杆菌,发现其呈杆状,有1根鞭毛。
- 观察肺炎克雷伯菌,发现其呈杆状,有2根鞭毛。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鞭毛。
2. 大肠杆菌:有1根鞭毛。
3. 肺炎克雷伯菌:有2根鞭毛。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成功观察到了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2. 实验过程中,洗洁精的作用是去除细菌表面的油脂,便于染色;革兰氏碘液的作用是使细菌染色,便于观察。
3. 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无鞭毛,大肠杆菌有1根鞭毛,肺炎克雷伯菌有2根鞭毛。
这与理论知识相符。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一、引言动力试验变形杆菌(retractile test rod bacteria)是一类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的细菌,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在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展示出了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本文将对动力试验变形杆菌的实验现象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分类和分析。
二、实验现象分类和分析2.1 实验现象分类根据变形杆菌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可以将实验现象分为以下几类:1.移动性变化2.形态变化3.生长速率变化2.2 移动性变化在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的移动性会发生显著变化。
一般情况下,变形杆菌呈现出蠕动的方式进行移动。
然而,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它们的移动性能够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表现为速度的增加或减慢,甚至形成聚集体等。
2.3 形态变化动力试验中的变形杆菌在形态上也会发生变化。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形状的改变,包括长度的变化、体积的变化和触角的发育。
有时候,变形杆菌甚至会出现分裂现象,形成更多的个体。
2.4 生长速率变化动力试验中,变形杆菌的生长速率也会受到一些试验条件的影响。
一些条件可能促进其生长,加快其繁殖速度,而其他条件则可能抑制其生长或使其生长速度变慢。
三、实验过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过程:1.准备培养基和试验用菌种。
2.在培养皿中均匀涂抹一层培养基。
3.用接种环或接种棒,在培养皿的一边划一条细而直的线。
4.在线的一侧,接种变形杆菌。
在线的另一侧,不接种菌种作为对照组。
5.盖上培养皿盖,放置在恰当的环境条件下孵育。
6.观察和记录变形杆菌的运动、形态和生长状况。
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动力试验的实验过程和所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变形杆菌的移动性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有明显的变化。
速度的增加和减慢可能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例如温度、pH值等。
2.变形杆菌在形态上的变化可以说明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实验三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细菌的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 形态特征; 2.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 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 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 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培养12-16h小时的普通变形杆菌。 2. 标本片:周鞭毛(伤寒杆菌) 3. 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香柏油、二甲苯。 4. 器材: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吸 水纸、接种环,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一)鞭毛染色 硝酸银染色法:
1.清洗玻片: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 新的。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 (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 煮沸20min。取出稍冷后用自来水冲洗、晾 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5—6天,使用前取出 玻片,用自来水冲去残酸,再用蒸馏水洗。将 水沥干后,放入95%乙醇中脱水。
下周实验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本次实验课结束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第三组同学留下值日
注意事项
①取菌要取菌落边缘的幼龄菌体。 ②取菌后的接种环在载片上的蒸馏水中轻轻沾几下即可, 不要用力太猛,更不能用接种环大幅度涂开;否则鞭毛 易脱落,造成染色失败。 ③鞭毛染色的玻片只能自然干燥,不能用热风吹干,不 能热固定,这是由于加热后菌体易变形,鞭毛易脱落, 影响观察。 ④A、 B染液染完后用蒸馏水(自来水效果差)冲洗时 一定要充分,背景很脏,鞭毛不易被观察到,影响实验 效果。 ⑤加B染液后,将玻片稍加热(但不能太热,更不能沸 腾或蒸干)使其微冒蒸汽,染色效果较不加热为好。 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细菌鞭毛变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鞭毛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细菌鞭毛变异的现象及原因。
3. 探讨不同因素对细菌鞭毛变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鞭毛蛋白、基体和构型鞘三部分组成。
鞭毛蛋白是鞭毛的主要成分,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
细菌鞭毛变异是指细菌鞭毛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
2.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石炭酸琼脂等。
3. 实验工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火焰、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将实验菌株接种于营养肉汤,37℃恒温培养18小时。
2. 鞭毛染色:取培养好的实验菌株,涂布于载玻片上,干燥后用鞭毛染色剂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3. 鞭毛变异观察:观察不同菌株的鞭毛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4. 石炭酸处理:将实验菌株接种于石炭酸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鞭毛变异现象。
5. 无石炭酸培养基恢复实验:将石炭酸处理的实验菌株接种于不含石炭酸的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鞭毛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鞭毛观察结果(1)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2)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3)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呈单鞭毛状,运动速度较快。
2. 鞭毛变异观察结果(1)变形杆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2)霍乱弧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3)大肠杆菌在石炭酸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后,鞭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菌株鞭毛完全消失。
3. 无石炭酸培养基恢复实验结果将石炭酸处理的实验菌株接种于不含石炭酸的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部分菌株的鞭毛数量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六、实验结论1. 细菌鞭毛变异现象确实存在,石炭酸可以引起细菌鞭毛的变异。
鞭毛染色实验报告
1. 掌握鞭毛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
3. 了解鞭毛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鞭毛染色是一种特殊染色方法,通过媒染剂和染色剂的作用,使鞭毛变粗,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的媒染剂有单宁酸、明矾钾等,染色剂有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等。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 试剂:鞭毛染色液(A液)、0.01%美蓝水溶液(B液)、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凡士林。
4. 工具: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细玻棒、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1. 活化菌种:将保存的菌种在新制备的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移种2-3次,每次于30℃培养10-15h。
活化后菌种备用。
2. 制片:在干净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法,以接种环从活化菌种中取少许菌苔(注意不要带培养基),在载玻片的水滴中轻沾几下。
将载玻片稍倾斜,使菌液随水滴缓缓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于空气中干燥。
3. 染色:滴加鞭毛染色液A液,染3-5min。
用蒸馏水充分洗净A液,使背景清洁。
将残水沥干或用B液冲去残水。
滴加B液,在微火上加热使微冒蒸汽,并随时补充染料以免干涸,染30~60s。
待冷却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干净,自然干燥或滤纸吸干。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典型区域,然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注意观察鞭毛着生位置(镜检时应多找几个视野,有时只在部分涂片上观察到鞭毛)。
1. 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到典型的鞭毛,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菌体一端。
2. 普通变形杆菌:观察到鞭毛,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菌体两端。
3. 大肠杆菌:未观察到鞭毛。
六、实验讨论1. 鞭毛染色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本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具有鞭毛,而大肠杆菌无鞭毛。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
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一、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现象在进行动力试验时,会发现试件表面出现了一些白色斑点,这些斑点是由变形杆菌所引起的。
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
当试件表面存在微小的裂纹或缺陷时,变形杆菌会侵入其中并在表面形成白色粘液状物质。
二、变形杆菌的特性1. 革兰氏阴性: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于细菌分类的方法,根据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变形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2. 好氧:好氧细菌需要氧气才能进行代谢和生长。
变形杆菌也属于好氧细菌。
3. 能产生粘液:变形杆菌能够产生粘液状物质,这种物质有助于其在试件表面附着并生长繁殖。
4. 能够侵入裂纹和缺陷:由于变形杆菌体积较小,可以侵入试件表面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
三、变形杆菌实验的意义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金属表面裂纹和缺陷。
由于变形杆菌能够侵入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试件表面出现的白色斑点来确定试件是否存在裂纹或缺陷。
这种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灵敏度高:由于变形杆菌能够侵入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中生长繁殖,因此对于微小的裂纹和缺陷也能够进行有效检测。
2. 非破坏性: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不会对试件造成任何损伤。
3. 易操作:这种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四、动力试验变形杆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试件表面清洁干净,并确保表面没有任何油脂或污垢。
2. 培养变形杆菌:将变形杆菌培养在适当的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温度在25-30℃,通气良好。
3. 涂布变形杆菌:将培养好的变形杆菌涂布在金属试件表面,涂布后放置在恒温箱中,在适当的时间内让细菌生长繁殖。
4.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试件表面是否出现白色斑点,如果出现则说明试件存在裂纹或缺陷。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变形杆菌对环境要求较高,应该注意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通风。
变形杆菌类及其检验
变形杆菌类及其检验变形杆菌类为有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属和摩根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分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奇异变形菌(P.mirabilis)、产粘液变形杆菌(P.myxofaciens.)和潘氏变形杆菌(P.pennea)。
普罗菲登斯菌属共有5个种。
摩根氏菌属只有一个种,即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
变形杆菌类是腐物寄生菌,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水、土壤、腐败有机物中以及动物肠中都有存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这种活菌在肉品上大量繁殖,被人摄食后进人人体,在条件适合时,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只从样品中检出变形杆菌并无实际意义,只有变形杆菌类严重污染的食品被人摄食后,才能引起食物中毒。
检验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不仅要分离鉴定变形杆菌而且还要检验变形杆菌在每克食品中的最近似数。
4起中毒事件概况1.1 2003年4月18日,康乐县苏集乡古洞沟村一村民在家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的66人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
经及时救治,未发生死亡。
对所食鸡肉和烩菜进行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2 2003年4月18日,广河县阿里麻土乡古城村一村民在家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的90人就餐后有62人发生食物中毒。
经及时救治,未发生死亡。
对所食羊肉进行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3 2003年5月16日,康乐县白王乡老树村一村民宰杀病畜分食,30人发生食物中毒,未发生死亡。
经采样检验,检出变形杆菌;1.4 2003年5月26日,和政县梁家寺乡宋家沟村一清真寺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者集体就餐,115人发生食物中毒,无死亡。
经采样检验,检出变形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特性变形杆菌是一类大小、形态不一的细菌,有时球形,有时丝状,呈明显的多形性,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荚膜,革兰氏阴性。
2.培养特性1)需氧及兼性厌氧。
2)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
3)在固体培养基上普通和奇异变形杆菌常扩散生长,形成一层波纹薄膜,叫做迁徙生长现象。
变形杆菌检验
变形杆菌检验变形杆菌(Proteu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人和动物的粪便带菌很高,各类食品及用具等均可检出,虽是常见的腐生细菌,但在严重污染的食物中,通过生长繁殖后,可使食物含有大量此菌,食入后亦易引起食物中毒。
对此菌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别,也可以用血清学分型,但目前变形杆菌因子血清在国内应用尚不普遍,其检验程序一般是按肠道细菌检验方法进行。
一、检验方法(一)操作步骤1. 取被检样品25g,加225mL灭菌盐水,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接种在SS琼脂平板和EMB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18~24h,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弱选择性的固体培养基上可出现菌落蔓延生长的特点,SS琼脂能抑制其蔓延生长,呈单个菌落。
其他变形杆菌呈半透明圆形菌落。
2.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培养基,经37℃、24h培养后,斜面产碱不变,底层产酸变黄,多数产少量气体,有的产硫化氢或不产硫化氢者均为可疑反应。
3. 将三糖铁斜面上可疑反应的培养物做尿素酶试验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4. 对尿素酶阳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生化特性进行分型鉴定。
必要时做血清分型。
(二)检验程序表9-1变形杆菌检验程序二、结果分析判定(一)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大小很不一致,有明显的多形性,约为1~2μm×0.1-0.5um,有周身鞭毛,不产生芽胞,无荚膜。
(二)培养特性生长条件与其他肠道细菌相同,一般培养基都能生长,有动力,运动活泼,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形杆菌在湿润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和血琼脂平板上都能蔓延生长(或称游散生长),在选择性较弱的如EMB培养基,不能抑制其蔓延生长,在选择性较强的SS琼脂和DC琼脂培养基上能受到抑制,呈现单个菌落。
莫尔根变形杆菌和雷极变形杆菌呈半透明、圆形、光滑菌落,如果在1%琼脂上或经多次移种之后,莫尔根变形杆菌也可看到蔓延生长现象。
(三)生化特性根据变形杆菌属的生化学性状分为: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a)、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莫尔根变形杆菌(P.morganii)和雷极变形杆菌(P.rettgeri),共同的生化学性状为:均能迅速水解尿素,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精氨酸阴性,不利用丙二酸盐,能在含氰化钾(KCN)的肉汤内生长,均不分解乳糖、棉子糖、纤维二糖、阿拉伯糖、卫矛醇、山梨醇。
微生物学实验四、鞭毛变异、噬菌体溶解试验、药敏试验,(抗“O”试验 ) ”
方法
1. 轻轻混匀乳胶试剂 2. 在反应板孔中分别加一滴阴性、阳性对照、
一滴未稀释的待测血清(50μl) 4. 在各反应板孔中加一滴乳胶试剂 5. 轻轻摇动使其混匀,2分钟后观察结果
结果
凝集出现(阳性): ASO>200IU/ml 表明机体近期受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反复受过溶血性链球菌侵害
凝集不出现(阴Βιβλιοθήκη ):ASO<200IU/ml根据其对02的稳定性: 链球菌溶血素O(SLO): SLO为含有-SH的蛋
白质,在遇氧时-SH被氧化为-S-S-基而失去溶 血作用。
链球菌溶血素S(SLS): 对氧气稳定
实验原理(乳胶凝集法)
血清 (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
乳胶试剂(链球菌溶血素“O” SLO)
抗原抗体复合物
ASO的浓度≥200IU/ml时:肉眼可见凝集颗粒。
实验四、药敏试验、噬菌体溶解试验 鞭毛变异、抗“O”试验
鞭毛变异
加了0.1%石炭酸
迁徙性生长
没有迁徙 性生长
链球菌的血清学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 (ASO)
概述
链球菌溶血素对血细胞有溶解作用,可溶解红细 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对神经细胞和心 肌细胞有毒性作用,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
鞭毛染色
3. 实验设备及器材: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 高压蒸汽灭菌锅;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滴 瓶;试剂瓶;双层瓶;镊子;载玻片;φ90mm培 养皿;500ml标本缸;15×150试管;火柴(或打 火机);吸水纸;镜头纸;棉花;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七 鞭毛染色技术、活细菌的运动性 菌落形态
影响鞭毛染色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1.菌种的活化程度:实验前,应将菌种用斜
面底部有少量冷凝水的新鲜培养基斜面转接 2~3次,以使菌种活化,处于良好的生理状 态,其鞭毛的生长才正常; 2.染色液的新鲜程度:用于鞭毛染色的染色 液,应随用随配。搁置一段时间的染色液的 染色效果较差; 3.载玻片的洁净程度:用于鞭毛染色的载玻 片应无油污、无划痕,洁净干燥。
实验前应将菌种用斜面底部有少量冷凝水的新鲜培养基斜面转接23次以使菌种活化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其鞭毛的生长才正常
实验七 鞭毛染色技术、活细菌的运动性 菌落形态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鞭毛是某些细菌生长在细胞外的长丝状蛋白质 附属物。
通过鞭毛的高速旋转,可使有鞭毛的细菌呈现 运动性,是鞭毛的主要功能。鞭毛也是有鞭毛 的细菌实现其趋性的最有效方式。
实验七 鞭毛染色技术、活细菌的运动性 菌落形态
5.染色处理: ①滴加鞭毛染色A液于载玻片上,染色处理
4~6分钟,蒸馏水充分洗净A液; ②用B液冲去残留的水,再加B液于玻片上,
微火加热至微冒汽,保持0.5~1分钟,注意 勿使B液干涸,应随时补加B液,蒸馏水清 洗,自然干燥; 6.镜检:油镜。菌体深褐色,鞭毛很纤细, 呈浅褐色;可多调整几个视野,仔细观察。
实验七 鞭毛染色技术、活细菌的运动性 菌落形态
变形杆菌实验报告
变形杆菌实验报告1. 引言堆肥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果皮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养分,通过堆肥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提供土壤所需的营养物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果皮堆肥的效果以及堆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实验步骤2.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皮、土壤、水和密封容器。
果皮种类采用柑橘类水果的果皮,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维生素等养分成分,适合于堆肥。
土壤需经过筛选,确保其质地均匀细腻,无杂质。
2.2. 实验步骤1. 将果皮切碎成较小的块状,以增加其表面积。
2. 在密封容器底部铺一层约5cm厚的土壤。
3. 在土壤上撒一层切碎的果皮,厚度约2cm。
4. 用水稍微湿润果皮层,但不要让其过于湿润。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将所有果皮用完。
6. 最后再覆盖一层约5cm厚的土壤。
7. 密封容器盖上盖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8. 定期检查容器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并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氧气供给。
9. 等待大约4-6周,待果皮完全分解为堆肥后,即可使用。
3. 实验结果3.1. 观察结果在堆肥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果皮逐渐分解,并转变为深褐色的肥料状物质。
整个堆肥过程中,堆肥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最终稳定在40-60摄氏度之间。
同时,堆肥的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3.2. 堆肥质量评估我们通过对堆肥样品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估堆肥质量。
结果显示,果皮堆肥中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也较为丰富,符合优质有机肥料的标准。
4. 结论本实验表明,果皮堆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机肥料制备方法。
通过将果皮进行切碎和堆肥处理,可以将废弃的果皮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并提供土壤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实验中,堆肥过程中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对于堆肥质量的影响较大,需要注意定期检测和调节。
然而,本实验只对果皮堆肥的基本过程和堆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估,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堆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优化堆肥方法,以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
变形杆菌检测方法
三糖铁结果:K/A 产H2S 尿素分解阳性
5、生化试验
• 经初步鉴定符合变形杆菌特征菌株, 按表3-8-1、3-8-2、3-8-3、3-8-4中项目进 行生化鉴定试验,并判定种属或种群。
• 也可用API20E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 行生化鉴定。
奇异变形杆菌 API20E 结果
API 20E报告单 奇异变形杆菌
肠杆菌科: 变形杆菌类(Proteus) 变形杆菌类: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普罗菲登斯属(Providencia) 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 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 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 产粘变形杆菌(P. myxofaciens) 潘氏变形杆菌(P.permeri)
7、血清学实验
在食物中毒诊断和判定中,需要对来自可 疑食物与患者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别鉴定,以判 定其同源性,如果没有分型因子血清,可做患 者血清效价和交互吸收试验。如果这两个实验 不能做,至少应该将待试菌株分别点种在普通 营养琼脂平板的两端,待两侧的菌株蔓延生长 到平板中间,菌苔完全融合,说明两株细菌没 有拮抗现象。
变 形 杆 菌 的检 测
一、概 述
变形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腐败 有机物等自然界和人与动物肠道中,是一 类条件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 致病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常引起泌尿 系感染等多种感染;污染食物后易在其中 繁殖,引起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最常见的一 类食物中毒之一,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5 月~10月,以7月~9月常见,主要中毒食 品为含有大量变形杆菌活菌的熟肉制品和 凉拌菜。 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一 般为3~4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 剧烈疼痛、腹泻、头疼、发热、全身无力 等。腹泻一日数次,多为水样便、少数粘 液便,有恶臭。病程较短。
试验3细菌的变异致病性与天然免疫性
细菌的变异、致病性与宿主天然免疫性
Content:
? 示教
? 细菌的变异
? 形态的变异(鼠疫杆菌) ? 鞭毛的变异(变形杆菌) ?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转导
? 细菌的侵袭力
? 血浆凝固酶实验 ? 透明质酸酶实验
? 宿主的天然免疫力
? 大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操作
? 溶菌酶测定 ?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 紫外杀菌实验(结果观察)
溶菌酶的作用原理
溶菌酶作用位点
N-乙酰葡糖胺 β -1,4糖苷键
N-乙酰胞壁酸
青霉素作用位点
溶菌酶试验
溶壁微球菌 生理盐水
唾液
冷却 迅速颠倒混匀,倒入平板
37℃15 -18hr
65℃ 琼脂
滴入溶壁 微球菌
溶菌圈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 侵袭的部位
侵袭力 毒素
定植 侵袭 抵抗机体免疫 内毒素 外毒素
侵袭性酶 凝固酶
侵袭的数量
血浆凝固酶试验
? 原理: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能使抗凝的人血或兔血 凝固。
抗凝兔血
抗凝兔血+表 皮葡萄球菌
抗凝兔血+金 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酶试验
墨汁+生理盐水 墨汁+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含透明质酸)
The End
Thanks
补体
抗菌肽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 抗凝血液5ml→ 加入葡萄球菌培养液,混匀→ 第一张血推片 37℃孵箱 ,5 ‘震荡一次→20 ' ,第二张血推片
? 瑞氏染色:血推片→ 自然干燥→ 4滴左右染液1' →加等量水 →晃动,吹气混匀5‘→ 冲洗→印干→ 镜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杆菌鞭毛变异实验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那就是关于变形杆菌鞭毛变异的实验。
在课堂上老师给大家看了有关于变形杆菌和自己身体内的其他细胞组成,然后让我们讨论并且记录下来自己对于生物方面的理解与想法。
最后经过我们一致同意选择变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
当时听到要用变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时觉得很新奇,也充满着好奇感,因此回去查阅了不少资料。
现将具体情况分享如下:首先,我们从网络上查找了许多有关变形杆菌的资料及图片,通过搜索我知道了:变形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又名变形链球菌。
这种菌广泛地存在于水、土壤以及人类皮肤表面等处。
根据形态特征可将它归入于不同的菌属中,在自然界主要发现于海洋环境中。
通常认为该菌至少含有16种的糖类,所以被称之为“变形菌”。
但也有人认为“变形菌”应该指该菌会使变质或使食品变形才对。
虽说变形杆菌只是微生物里面普通的一员,但我还是没能接受用变形杆菌进行实验,觉得太残忍了,心想把活生生的变形杆菌放到一个杯子里让他无法动弹,我看到都感到疼。
正巧爸爸刚从外面买回几瓶酒精回来,本打算用酒精给变形杆菌消毒,却发现不知哪儿来的皱纹纸包裹着变形杆菌。
既然如此我便直接问妈妈要了两张桌布铺在餐桌上做为“陷阱”,随即又顺手拿起几块水果冻切块藏在衣服口袋里。
接着我拿出已准备好的几瓶酒精倒在桌布上,当我转身离开时我又立马返回看了一眼。
幸亏只滴落一点酒精进去,否则真会酿成大祸。
待所有东西摆放完毕后,又放置了一段时间才引导变形杆菌爬进布缝中。
1、取菌液1-2ml于试管中,加入3ml 的95%酒精摇匀(注意不要太稀),塞紧棉花做为标记,静止5分钟左右观察结果。
2、在5分钟之后,再把盛装变形杆菌的容器摇晃数次以确保孢子粉均匀地附着在变形杆菌的周围,又过了五分钟,把原先做为标志的玻璃板拿掉换上第二块干净的玻璃板。
3、五分钟之后把做为标志的玻璃板轻轻压下看是否有粘着物,随后再用橡胶棒轻敲桌面的瓷砖墙壁(留心别伤害到变形杆菌)看结果。
4、待观察结束后迅速换上酒精,再重复上述步骤操作,而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必须快而准。
之后将显微镜调整焦距、光圈、物镜等清晰度达到最佳状态,最后在镜头前撒上少量的滑石粉防止杂物。
接着又按照上述程序观察变形杆菌的各部位,其中重点要检测四条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