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洞景区规划(统编)
烟霞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
![烟霞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45ba92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5.png)
烟霞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烟霞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策划方案 (2011年至2025年)第一部分战略思路在旅游大力发展之际,也正处我国旅游快速转型期,由原先简单的观光旅游等初级阶段向体验旅游和产业链经济为特征的未来阶段发展的新新式下,发展烟霞洞旅游必须转变思路,顺应市场,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一、烟霞洞旅游发展思路烟霞洞旅游发展必须把握三大战略:区域联合战略、超越发展战略、机制创新战略。
(一)区域联合战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合与协作,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网络,以整合和服务周边的理念,做大做强区域旅游品牌,并不断强化烟霞洞景区特色,使其成为著名的全真道文化圣地 1、对外实行区域联合。
充分利用其位于烟台与威海的交界处的优势,整合两地的旅游资源,形成以烟霞洞景区道文化旅游为突出特色的昆嵛山生态旅游景区。
同时依托蓝色经济区的交通便利,与山东半岛资源整合,分享鲁东地区旅游的消费市场2、对内景区联合。
对旅游小景区进行要素整合,合理组合昆嵛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如整合无染寺、泰礴顶等资源,连线成面形成大景区,完善景点优化组合,丰富旅游内涵。
(二)跨越发展战略烟霞洞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以全真道文化为发源地,追求学道养生、性命双修为品牌,高举高打,以高带低,打造相应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引进最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实现烟霞洞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与供给的矛盾将更趋紧张。
为此,必须挖掘区域旅游资源的潜力,努力扩大供给,实现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达到天人之间的长期协调。
在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烟霞洞景区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部分烟霞洞旅游发展目标景区发展战略目标:在充分享受昆嵛山地区政府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烟霞洞景区凭借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特色自然资源和地域人文资源, 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线,贯穿清雅生活和和谐生活道家文化的主题,将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功能进行有机融合,通过10—1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将烟霞洞景区打造成为国内著名的山水文化休闲胜地。
溶洞方案策划书模板范文
![溶洞方案策划书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0e91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3.png)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溶洞旅游逐渐成为游客喜爱的休闲方式。
为充分利用当地溶洞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特制定本溶洞方案策划书。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游客对溶洞地理知识的了解,培养游客的地质科学意识。
2. 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探险体验,满足游客对大自然探索的渴望。
3. 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三、活动主题“探秘地下仙境,感受地质奇观”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省XX市XX县XX溶洞六、活动内容1. 溶洞讲解活动(1)邀请地质专家为游客讲解溶洞的形成、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2)安排专业导游带领游客参观溶洞,讲解溶洞内的奇特景观。
2. 溶洞探险活动(1)组织游客进行溶洞探险,体验地下河流、地下瀑布、钟乳石等景观。
(2)设置探险难度等级,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溶洞摄影比赛(1)鼓励游客拍摄溶洞内的美景,分享到社交平台。
(2)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品奖励。
4. 溶洞美食节(1)设置特色美食摊位,提供当地特色小吃、烧烤等美食。
(2)组织游客参与美食制作,体验农家乐。
5. 溶洞文创产品展销(1)展示当地特色文创产品,如溶洞石雕、地质纪念品等。
(2)组织游客购买心仪的文创产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七、宣传推广1. 利用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电视、报纸等渠道进行宣传。
2. 合作媒体进行活动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3. 通过旅行社、景区、社区等渠道发放宣传资料。
八、活动预算1. 活动场地租赁费用2. 活动策划及组织费用3. 宣传推广费用4. 人员费用5. 物料费用6. 其他费用九、活动效果评估1. 参与人数2. 游客满意度调查3. 活动媒体报道数量4. 活动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十、应急预案1. 遇到恶劣天气,及时调整活动安排,确保游客安全。
2. 遇到游客受伤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游客生命安全。
3. 遇到设备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089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f.png)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溶洞旅游概述溶洞是指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地下河沿溶解性岩层(如石灰岩、石膏岩等)侵蚀而形成的洞穴。
溶洞内部往往有美丽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石景,同时也是生物的栖息地,有许多特殊的节肢动物、地下鱼类等,是自然生态的宝库。
在我国,贵州的花溪、广西的旅游胜地印象刘三姐、扶余市的岫岩溶洞等都是著名的溶洞旅游景区。
本文将针对溶洞旅游,提供一些旅游规划方案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1. 提前规划溶洞旅游需要提前规划,包括出行时间、人数、路线等方面。
在选择出行时间时,应该避免旅游旺季,避免人流量过大而影响游览体验。
在人数方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出行人数范围,以便安排交通工具和住宿等方面。
路线方面,应当提前了解溶洞各个景点,了解其特点和参观步骤,以便安排最优的游览路线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住宿方面,可以选择靠近景点的民宿、酒店等,以方便行程安排。
同时,在预订住宿时,必须提前核实房间数和价格等信息,以免在旅游期间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3. 安全防范溶洞旅游过程中,安全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应该听从导游和工作人员的指导,遵守旅游规定,不随意破坏溶洞内部环境;其次,应该携带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安全马甲等;最后,应注意个人安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在溶洞旅游时需要家人的陪同和照顾。
4. 健康状况在溶洞游览前,必须确保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问题。
此外,在溶洞游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张和眩晕等不适症状,此时应该立即告知导游和工作人员,及时得到帮助和救助。
5. 游览时间和注意事项在鉴赏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石景时,应当注意游览时间,根据导游安排时间,避免花费太长时间,影响后续行程。
同时,应当注意保护和尊重景区环境,不随意离开游览路径,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提前规划、住宿、安全防范、健康状况、游览时间和注意事项等。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9ac64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0.png)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体验的追求,景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本策划书旨在对某一特定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和策划,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景区概况1. 地理位置:详细描述景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包括所在区域、周边交通等情况。
2. 自然环境:介绍景区的自然景观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3. 人文资源:阐述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
三、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确定景区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如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亲子家庭、学生团体等,并分析其需求和偏好。
2. 市场竞争:调研周边景区的竞争情况,分析本景区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对竞争的策略。
3. 市场趋势: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景区定位与发展目标1. 景区定位:明确景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使其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2. 发展目标:设定景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包括游客数量增长、收入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五、景区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根据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如入口区、游览区、休闲区、服务区等。
2. 景观设计:精心设计景区的景观,包括道路、桥梁、建筑、雕塑、绿化等,营造出美丽、舒适的旅游环境。
3. 游乐设施: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游乐设施和体验项目,增加景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旅游产品开发1. 常规旅游产品:开发包括景区游览、观光、科普、文化体验等常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2. 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景区的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制作等,提升景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 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纪念品、特色食品、文化用品等,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2020年贵州溶洞旅游策划设计(原创)
![2020年贵州溶洞旅游策划设计(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22ed6393de80d4d8d05a4f4a.png)
探奇 · 溶洞
Time Travel In The Cave
地下长河段主题设计
“溶洞穿越之旅”——【时间旅客】
见证一场亿万年的时间巨变 •进入溶洞的刹那,打开时空钥匙,开启一场时间之旅。
44
探奇 · 溶洞
场景一:水渡时空隧道
入洞后游客第一章节通过水系游船体验,此段游程大约十分钟,是游客入洞的第一 印象,通过光效升级,部分加入灯光变换效果,打开时空之门的第一印象。
1133
探奇 · 溶洞——探险溶洞
专业速降Biblioteka 地下河下潜科普讲解1144
探奇 · 溶洞——探险溶洞
邀请网络影视合作,打造全国知名的网红溶洞!
邀请国内视频/直播网站,网红探险达人等,对于六洞山未知的溶洞之旅进行更 深一步地挖掘与探险,同时在产品走红之后可推出相关的同款挑战系列,进行 难度合适的探险路线选择,供户外游客爱好者进行热情地挑战。
探奇 溶洞
依托天然溶洞资源,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围绕奇幻自然的主题元
素,植入新型旅游业态,构建集科普游览、主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沉浸式溶洞
体验组团产品。
【项目构成】 地下长河 溶洞探险 无底迷窟
溶洞酒店 溶洞游乐场
11
探奇 · 溶洞——开发策略
【三大主题】
有限的生态环境内 打造无限的自然科普体验可能
结合 游客佩戴设施和氛围营造,科普开启体验溶洞旅游新模式
游程设计【动态展示慢走快停】 让游客漫步品味地下长河氛围中, 在具体节点短暂停留半分钟到一分 钟的时间,更符合溶洞旅游的体验 节奏。
88
探奇 · 溶洞
99
探奇 · 溶洞
场景三:时光音画长廊丨活灵活现的艺术体验
景区规划方案
![景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1f554ad02de80d4d8401a.png)
龙泉洞风景区规划方案一、地理区域与优势资源概况(一)地域区位龙泉洞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西部,距县城28km,湘黔铁路安化火车站56km,S308线贯穿境内,即将开通的益怀高速路傍景而过,交通较为便利。
(二)龙泉洞景区概况龙泉洞风景区她处于湖南省雪峰山脉中南部,是雪峰湖地质公园的重要核心景区。
以龙泉洞为中心,范围包括老鹰岩樊岩、云台山真武寺、云台山石林、云台山农业观光园。
旅游资源呈上下结构。
景区内不仅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自然风光,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资源。
人文和自然资源相得益彰。
(三)旅游资源类型1、地质奇观——喀斯特地质地貌⑴地下溶洞群①龙泉洞是云台山下的一个支洞。
目前探明开发的长度为2.9km,洞穴面积约6.9万平方米。
垂直高度平均约190m,层数最多处6层,拥有1河、2瀑、5潭、46个洞天、82厅堂、363处景观。
洞内钟乳石、石笋、石花等岩溶景物琳琅满目、惟妙惟肖。
尤其是天下最长的钟乳石鹅管,神秘的“倒挂金钩”,瑰丽的珊瑚状石花、石针为世之罕见,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②石燕洞同属云台山的一个支洞,距龙泉洞800米,初步探险长度2500余米,洞穴面积8万平方米。
重直高度300米,层数多达8层。
能容纳数千年的厅堂有3个,厅堂之大、气势宏伟实属少见。
⑵云台山石林云台山的形成约在远古2.7亿年前,由地壳的抬升作用而成,石林的主要成份是石灰岩,属沉积岩。
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伫立在700米的高山之上,这其中经历了间歇性的持续抬升和雨淋过程。
久而久之,自然风化,而形成了面积较大的云台山石林。
形态奇特的剑状、塔状、柱状、城堡状、似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隐于竹林,或漫布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大自然能给予人类的最大惊奇。
整个石林环抱着黑茶生态园,两者相依相托更显其石林的奇特与茶园的秀美。
2、自然风光——黑茶生态园云台山海拔900米,由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云雾辽绕。
溶洞景区施工方案
![溶洞景区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c79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7.png)
溶洞景区施工方案背景介绍溶洞景区是指以溶洞为主题,通过开发和整治洞穴内部环境,使其形成具有风景、科普、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溶洞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满足旅游客人的需求,施工方案也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一份完整且实用的溶洞景区施工方案,以满足景区的日常管理和顾客的游览需求。
施工方案的制定阶段一:前期调研在开始施工方案的制定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前期调研。
调研包括了对溶洞景区的地质结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阶段二:工程规划在调研阶段结束后,需要对景区进行细致的工程规划。
包括了景区的整体布局、游览路线和标识、灯光和音响的设置、设施的选购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里,需要注意景区的保护和安全问题,并结合地形地貌等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工程规划。
阶段三:施工准备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规划,准备竣工投入使用的设施和材料,并选好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
为了保障工期,还需要确定施工时间、土方开挖排方、照明、排水、通风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排安全防范措施等一系列的工作。
阶段四:实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工作细节的完善,将施工计划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并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各种工况,如灭火、救援、安全防护等问题,以保障景区及景区工人安全。
阶段五:验收启用在施工全部完成后,对工程进行逐项验收。
优质的工程和材料的选择、稳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防范、防水、防火、防盗等细节处理应得到严格监控。
验收合格后,将设施投入使用,并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管理方案溶洞景区的管理方案包括了景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景区的日常维护:在设立固定清洁和安保班组的同时,进行洞穴维护、设备检修、保洁、卫生等全方位维护。
溶洞景区规划方案最新
![溶洞景区规划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91d2e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c.png)
溶洞景区规划方案最新1. 引言溶洞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特殊地貌,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溶洞被修建成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溶洞的独特性和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我们制定了溶洞景区规划方案,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2. 规划目标我们的溶洞景区规划目标如下:- 最大限度地保护溶洞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提供安全、便捷和高品质的游览体验;- 引入科学教育元素,提高游客的科学素养;-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规划设计3.1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溶洞独特的自然环境,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限流措施,每天限制游客的数量,避免溶洞过度开发和破坏;- 建设观景台和观景步道,避免游客对溶洞生态系统的直接接触;- 制定严格的巡游路线,并设立专门的导游队伍,确保游客的安全;- 安装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任何可能的自然灾害。
3.2 游览体验为了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我们将进行以下改进:- 设立直观、清晰的导览标识,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溶洞地貌、生态特点等;- 提供高品质的导游服务,培训导游员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解说技巧;- 建设舒适的休息区和便利设施,包括厕所、饮水点、遮阳棚等;-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游览过程中增加互动、沉浸感,提升游客体验。
3.3 科学教育为了提高游客的科学素养和对自然的认识,我们将开展以下项目:- 建设科普展览馆,展示溶洞地质形成过程、动植物物种等科学知识;- 设立科学实验室,定期举办科学展示和实验教学活动,吸引学校和科研机构参与;- 开展科普讲座和主题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地质知识,加深游客对溶洞的认识。
3.4 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合作伙伴,合理开发溶洞景区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建设周边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饮、商店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景区的经营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当地居民成为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等。
景区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
![景区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6caa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b.png)
景区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一、工作计划概述1.1 项目名称:XXX 景区工作计划1.2 编制目的:明确景区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景区综合管理水平1.3 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上级要求及景区实际情况1.4 编制范围:包括景区景点开发、景区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计划二、工作计划内容2.1 景区发展目标及策略2.1.1 目标设定:按照上级要求和景区实际情况,明确景区发展目标2.1.2 策略制定:根据发展目标确定相应的策略2.2 景点开发计划2.2.1 确定开发区域:根据景区整体规划,确定开发区域,并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2.2.2 确定项目内容:根据游客需求和市场调研,确定开发项目的内容和规模2.2.3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和规模,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进度、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安排2.3 景区管理计划2.3.1 安全管理: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景区安全责任、安全巡逻、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安排2.3.2 环境保护:制定景区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分类、绿化工作、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计划2.3.3 文化传承:制定景区文化传承计划,包括传统技艺保护、非遗项目推广等方面的安排2.4 旅游服务计划2.4.1 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游客需求,合理布局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餐饮场所、卫生间等方面的安排2.4.2 人员培训计划:制定旅游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2.4.3 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三、工作计划实施措施3.1 制定执行方案3.1.1 制定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3.1.2 编制工作计划进度表: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编制工作计划进度表,明确各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和责任人3.2 人员配置及培训3.2.1 人员配置: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包括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3.2.2 培训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3.3 宣传推广3.3.1 制定宣传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安排3.3.2 实施宣传活动:根据宣传计划,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3.4 监督检查及评估3.4.1 监督检查: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4.2 评估考核:制定评估考核标准,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考核,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四、工作计划执行时间4.1 编制时间:XXXX 年 X 月 X 日4.2 实施时间:从 XXXX 年 X 月 X 日至 XXXX 年 X 月 X 日范文:一、工作计划概述1.1 项目名称:某某景区工作计划1.2 编制目的:明确景区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景区综合管理水平1.3 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上级要求及景区实际情况1.4 编制范围:包括景区景点开发、景区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计划二、工作计划内容2.1 景区发展目标及策略2.1.1 目标设定:将某某景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2.1.2 策略制定:通过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拓展旅游市场等方式实现目标2.2 景点开发计划2.2.1 确定开发区域:根据景区整体规划,确定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山水景观、文化遗址等2.2.2 确定项目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需求,确定开发项目的内容和规模,如建设观光索道、文化展览馆等2.2.3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内容和规模,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进度、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安排2.3 景区管理计划2.3.1 安全管理: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景区安全责任、安全巡逻、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安排2.3.2 环境保护:制定景区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分类、绿化工作、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计划2.3.3 文化传承:制定景区文化传承计划,包括传统技艺保护、非遗项目推广等方面的安排2.4 旅游服务计划2.4.1 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游客需求,合理布局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餐饮场所、卫生间等方面的安排2.4.2 人员培训计划:制定旅游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2.4.3 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三、工作计划实施措施3.1 制定执行方案3.1.1 制定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3.1.2 编制工作计划进度表: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编制工作计划进度表,明确各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和责任人3.2 人员配置及培训3.2.1 人员配置: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包括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3.2.2 培训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3.3 宣传推广3.3.1 制定宣传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内容,制定宣传计划,包括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安排3.3.2 实施宣传活动:根据宣传计划,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3.4 监督检查及评估3.4.1 监督检查: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4.2 评估考核:制定评估考核标准,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考核,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四、工作计划执行时间4.1 编制时间:2020年1月1日4.2 实施时间:从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以上为景区工作计划的一种格式及范文,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大同市玉龙洞风景旅游区建设方案为
![大同市玉龙洞风景旅游区建设方案为](https://img.taocdn.com/s3/m/a24a5c20a5e9856a56126079.png)
大同市玉龙洞风景旅游区建设方案为:规划三大旅游景区,即探险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景区、路边休闲景区、(可与同煤集团合伙开发煤矿安全生产景区)。
主要开发项目有:探险旅游景区,即:攀岩、悬崖古道游览、高空缆车观景。
休闲度假景区,即:农家乐、花果园林观光、朝拜。
路边休闲景区,即:停车、住宿、餐饮、购物、摄影。
煤矿安全生产景区,即以五九矿难纪念馆,新型大型煤矿生产基地为依托开发出关于煤炭生产及安全方面的旅游资源。
建设形式为口泉乡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落实业主进行开发。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该项目预计总投资3780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投资1200万元,农户自筹380万元,争取银行贷款1700万元,争取国家旅游专项资金500万元。
6、工程建设进度2009年前完成景区详细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省级专业部门评审,同时落实业主并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前完成项目建设扩初设计及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工程监理工作,并开工建设。
2011 ~ 2013年完成项目所有工程建设并验收,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
7、项目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年接纳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万元,实现税收126万元,实现利润714万元,四年还清全部贷款。
同时可解块100余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动当地农民开拓服务领域,年均增加纯收入100万元左右,人平增加纯收入326元。
二、项目区域基本概况玉龙洞位于大同市口泉乡境内白洞村七峰山北坡山壁之上。
为道观,以三清殿为主殿。
上三清殿须爬人工铁索磴道,磴道作南北方向,约30度角北上,先露天石磴50余级,然后人洞,九十余级石阶,旁有铁索,索由铁环扣接,长30米,系人洞的左壁。
这洞实际是人工凿的隧道。
攀铁索拾阶而上,出蹬道口,是为三清殿,殿的后室如云冈石窟,前檐架檐饰瓦。
殿侧有“吴天洞”,不能人人,以手试探,寒气袭人。
三清殿为殿顶铁瓦,翼角伸张如飞,木结构,门窗内外两层。
左右附属建筑有八佛洞,小路出山半壁有羊倌面。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6922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b.png)
溶洞旅游规划方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探险的兴趣不断提高,溶洞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刺激、探秘的首选。
作为国内著名的溶洞旅游胜地,我国有众多的溶洞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
针对溶洞旅游的特点,本文将对溶洞旅游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1. 溶洞旅游区划分根据溶洞旅游资源的特点,通常将其划分为入口区、景观区、深部区。
其中入口区是溶洞内外的过渡区,景观区则是溶洞让游客最为直观感受到奇妙景观的区域,深部区则是蕴藏着更多未知的区域,需要专业的探险队进行拓展探险。
2. 溶洞旅游建设针对上述三个区域的特点,相应的建设应当进行如下规划:入口区入口区作为溶洞旅游的第一形象,应当以更加舒适美观的形式展现给游客。
应建设属性门厅、停车场、游客中心、书店、餐饮综合服务区、缆车等基础设施。
景观区景观区是游客最直观感受到奇妙景观的区域,因此应当注重景观体验的建设。
宜建设照明、景观道路、解说员站台、扶手等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和体验环境。
深部区深部区由于地质构造的限制以及人为开发程度的不同,进入该区域需要具备一定的探险能力和专业装备。
因此,深部区的建设应当针对专业探险队,包括探险装备租赁、专业探险队培训、救援设备等。
3. 溶洞旅游安全建设尽管溶洞旅游是一项充满刺激的活动,但是安全问题显然也是必须重视的。
在溶洞旅游建设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水平要求对于游客、导游以及探洞队,都应当将掌握一定的岩石、地质、物理、气象等知识,以便在急难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安全设备建设在深部区域进行探险前,深部区域应当检查游客是否佩戴好安全带、头灯、救生器材等装备。
此外,在深部区域内还应当设立警示标志,以便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溶洞旅游为极限运动,一旦发生危险事件,应当迅速进行救援。
因此,应当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以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4. 溶洞旅游宣传对于如此丰富多彩的溶洞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宣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探险。
芦山龙门洞风景名胜区规划
![芦山龙门洞风景名胜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a80b75b84ae45c3b358cdf.png)
芦山龙门洞风景名胜区规划前言芦山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东北部,历史悠久,以其境内的古青衣羌国而闻名。
芦山地处青衣江上游,邛崃山脉中南段支脉地带,境内崇山峻岭,高峰雄踞。
近年来,由于其境内大型洞穴群“龙门洞”的发现,为本县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机。
在雅安市与芦山县领导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拟将龙门洞所在的纱帽山、青龙滩、青龙峡等相关景点开发为集洞穴奇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风景区。
这一景区不仅能极大的带动地处偏远的芦山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能作为川西平原边缘独一无二的“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地质科学博物馆”而为整个四川省的旅游发展蓝图增添一抹亮色,填补了四川省洞穴旅游的空白。
在成都市万象新闻纪录片公司对龙门洞景区的开发规划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和策划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受委托对整个青龙洞风景区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规划内容为两部分,分别是总体规划和重点地段的建设性规划。
在开发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深入发掘和丰富人文内涵,营造出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环境,使其成为芦山县重要的第三产业项目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经县有关部门、单位的协商、建议,规划方案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成果。
自然地理区位条件龙门洞旅游风景区地处雅安市芦山县东北部,围塔山尾部。
大部分位于芦山县龙门乡苗溪茶场内。
北临宝盛乡、东南接芦邛公路,以芦邛公路作为东南部的规划边界。
风景区规划总面积520公顷,南北长约3.4公里,东西宽2.5公里,为一微弯的狭长地带。
龙门洞旅游风景区最低海拔770M,最高海拔1350M,相对高度达580M,地势较为陡峭。
境内包括沿芦山河的一、二阶台地,河滩地,以及大面积地下构造复杂的典型喀斯特山地洞穴。
一、气候、水文龙门洞景区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温度15.2℃,七月均温24.1℃,1月均温5℃,年平均降雨量1313毫米,雨季集中,夏秋之间,常年多夜雨。
某县溶洞景区项目修建性详规方案-冷桦
![某县溶洞景区项目修建性详规方案-冷桦](https://img.taocdn.com/s3/m/3bb6235da26925c52cc5bf2f.png)
项目区位
xx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南麓,西安近邻,商洛西部,总面积 2332 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 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 78%、森林覆盖率达 65%,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同时兼有 南北气候带的特征,北部属暖温带,东南xx县部属北亚热带,整个县域属亚热带和温暖带两个气候的过 渡地带,植被繁衍群落差异明显。 本项目场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山中 , 距离xx县城约 13 公里 , 距离西安市区约 90 公里。距本案场 地北侧 1 公里处则是被誉为“西北一绝”的著名喀斯特溶洞群 ----- xx溶洞。
规划背景篇 GUIHUABEIJINGPIAN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背景
本项目场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山中 , 距离xx县城约 13 公里 , 距离 西安市区约 90 公里。距本案场地北侧 1 公里处则是被誉为“西北一绝”的 著名喀斯特溶洞群 ----- xx溶洞。作为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xx溶洞就被 列入了陕西省十大风景旅游景点,以具有成熟,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本案开 发可借势溶洞,利用外部交通的便利与之互补发展。 xx溶洞景区共有大小溶洞 118 个,其景观价值据专家评价在全国可列 前十位,被誉为“北国奇观”,xx溶洞 2007 年被评为国家 AAA 级景区。 2008 年 3 月被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11 年 4 月 27 日举 行了开园揭牌仪式。2011 年 12 月国土资源部批准“陕西xx溶洞国家地质 公园”建设资格。2014 年晋升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是游客从西安进入 陕南旅游精品线路的第一个重要景区。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 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按照三廊六区九点建设架构,做精生态旅游, 重点完善牛背梁生态景观旅游区、溶洞风景名胜区、凤凰古镇民俗风情区和 县城综合服务接待区四大旅游板块,全面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并进一步提 出围绕游憩怡情、购物消费、康体养生、异地养老四大功能,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发展承载能力。 2015 年,xx县旅游发展公司编制了《xx溶洞景区扩容升级规划》, 对xx溶洞景区的升级进行控制性规划。古道岭项目紧挨xx溶洞,当以作 为其综合配套服务景区进行打造。
溶洞景区运营方案
![溶洞景区运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946d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d.png)
溶洞景区运营方案一、景区规划1.1 环境优势分析溶洞景区作为一种地下自然景观,通常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在规划阶段,需对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进行分析,以确定开发方向和特色。
1.2 景区定位根据溶洞的地质特点和自然景观,可将景区定位为地下奇观、地质科普、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方面。
定位的准确定性将指导景区后续的开发方向和运营管理。
1.3 规划布局在规划布局中,需充分考虑景区内部的道路、照明、通风、安全等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景区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规划。
二、景区开发2.1 地质科普利用溶洞景区丰富的地质资源,进行地质科普教育。
结合地质公园、展览馆、标本馆等,向游客介绍溶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增强游客的科普意识。
2.2 建设观光设施在景区内部建设观光通道、栈道、观景台等设施,方便游客观赏地下景观。
同时,为了保护溶洞内的自然环境,还需设置警示标识、禁止触摸、摄影点位等措施。
2.3 构建互动体验项目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可在景区内开设互动体验项目,如地下漂流、VR体验、探险探秘等,让游客亲身感受溶洞的奇妙之处。
2.4 多元化产品开发景区可在开发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设计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如地下演唱会、地下音乐会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三、景区经营3.1 营销推广在景区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声誉。
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合作推广、公关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3.2 票务管理景区需要建立完善的票务管理系统,包括门票价格策略、售票渠道、票务预订等,保证游客购票便利,减少排队和等待时间。
3.3 服务设施为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景区需建设完善的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休息点、洗手间等,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
3.4 安全管理景区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警示系统、应急预案、紧急救援等,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健康。
新邵白水洞规划方案 (2)
![新邵白水洞规划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c14f0e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0.png)
新邵白水洞规划方案背景介绍新邵白水洞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境内,是一座以著名的天然石灰岩溶洞为主体的风景区。
该景区是新邵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邵白水洞旅游服务设施的薄弱已经成为影响景区发展和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为了推动新邵白水洞的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对其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必要之举。
规划目标改善游客服务体验,提升景区形象,促进新邵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方案新邵白水洞规划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基础设施升级和景区形象优化。
基础设施升级:1.前台服务中心改造,包括增加自助服务设备、扩大售票区域、提高售票效率等。
统一管理洞区售票和游客接待服务,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接待服务体验。
2.修建步道,增加游客观赏洞灵已经洞窟的机会,同时增加步道互动性,为游客提供更生动有趣的观测体验。
3.扩建停车场,提高景区游客接待能力和游客停车体验。
景区形象优化:1.修建特色建筑,如山地散居式木屋、观景平台等,打造“度假休闲胜地”的形象。
2.营造洞区绿化环境,增加植物种植面积、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形成“洞中有景,景中有洞”的景观效果。
3.夜间灯光景观的设置,让新邵白水洞在夜晚的时候也具有美丽的景观,让洞区的特色更为突出。
实施过程1.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定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和项目成本的控制。
2.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宣传,促进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成立项目管理组,负责协调各项目部门,确保整个项目能够有序推进。
预期效果1.推动新邵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收益。
2.提高新邵白水洞景区的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3.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促进重游和口传宣传。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新邵旅游市场的规模。
结束语通过对新邵白水洞规划方案的调整和优化,将会对新邵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也将为更多的游客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宜人的旅行环境和更加愉悦,难忘的旅游经历。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doc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797943408a1284ac9504336.png)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十二月项目名称: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设计号:06057委托单位:天仙镇人民政府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院长:樊晟高级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高级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12月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主持人:王丹硕士研究生、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岳波工程师肖顺规划师张洁琪规划师协编单位:天仙镇人民政府泸州市园林局前言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于200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至今未编制过总体规划。
根据纳溪区人民政府要求,受天仙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天仙洞风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编制,本次规划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综合型风景区的标准和要求编制,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天仙洞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确定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利用方向,促进风景区所在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工程组于2006年7月初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10月下旬提出规划初步方案,向天仙镇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汇报和交换意见,并向院总工办汇报,经综合地方和院总工办的意见,完成本次规划的评审成果,包括:一、规划文件1.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2.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3.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二、规划图纸1. 区位分析图2. 综合现状分析图1∶100003、高程分析图1∶100004. 景源评价图1∶100005. 规划设计总图1∶100006. 保护培育规划图1∶100007. 风景游赏规划图1∶100008. 游览设施规划图1∶100009. 基础工程规划图1∶1000010.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1000011.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1∶1000012. 近期建设规划图1∶10000目录第一章区位关系分析 (1)第二章综合现状 (9)第三章规划重点及对策 (15)第四章景源评价 (17)第五章规划总则 (23)第六章分区、结构与布局 (26)第七章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 (29)第八章保护培育规划 (33)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37)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48)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50)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54)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4)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6)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9)第十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73)第十七章规划管理配套措施 (77)第一章区位关系分析1.1区域界定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内,是川南地区中小型湖泊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的风景名胜区。
XX洞景区规划
![XX洞景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244e16252ea551810a687c2.png)
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XX洞景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瑞安市东北,地理位置处东经120°41′15″--120°45′,北纬27°51′15″--27°53′43″,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东晋,仙岩已是佛教及风景游览胜地,唐朝杜光庭所撰《洞天福地记》中,誉仙岩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而XX景区内有多处先人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清初旅游家、金石家、诗人潘耒(次耕)曾作有“十景诗”和游记。
历史变迁至今,XX景区已无昨日之盛,急待开发修整。
XX景区所在地大罗山地质地貌奇特,山石嶙峋,多陡岩峭壁,构成气势雄健的花岗岩山地。
由于花岗岩次生节理相当发育,低山风化与表流冲刷形成各种奇形怪石,姿态万千。
此外有很多由花岗石山体崩塌形成的岩洞,如:XX、罗隐洞等。
洞穿行于巨石之间,或深邃、或清幽,空间形态丰富多变,趣味天成。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XX景区多姿多彩的水景使整个景区大气中不失灵秀。
金河水库曲折蜿蜓,势如游龙,加之山谷石涧中的明流暗涌,构成难得的山水风景。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6月7日《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国家建设部,1987年8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3、浙江省人大常委会,1996年7月《浙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4、1986年8月《仙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本风景名胜区景点组合匹配较好,各景点互为呼应,尤以千变万化的花岗岩巨石为最。
在其雄浑的自然景观上亦蕴含丰富的文化遗存。
因此,本风景区的开发必须同时打出“人文景观”与“风景名胜”的组合牌,充分发掘各种有形、无形的自然资源潜力,开发独具个性的旅游胜地。
(一)性质以奇石巨岩,幽洞深谷,千年古茶为特色,以观石探洞、登高问奇、森林沐浴、野趣山居、寻古觅踪为主要功能的山林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又跨入了新的千年,作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人们开始崇尚自然,希望远离城市。
香溪洞旅游规划文本
![香溪洞旅游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fcbbc9c42cc58bd63186bdd1.png)
学号:200201040130姓名:蒋小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日期:2005年10月20日第一章项目背景一、社会发展背景安康市地处陕西南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温和,空气湿润。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近二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基本上无大型工商企业,故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比较落后。
二、旅游发展背景安康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安康是秦巴文化的交汇区、楚文化的延伸地带,东巴文化在其中也有分布),因道教而闻名的香溪洞也独具特色:洞得水而活,水依洞而幽,山得林则妍,林因山而茂;道家仙踪隐于其间,神话故事,世代相传。
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交通不便、距大城市较远、在道教方面的影响力远不及青城、武当等名山;故很难对远省区形成影响,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港澳台地区、毗邻的日、韩和东南亚等国更少有人至。
(近年随着襄渝和西康铁路的建成,来香溪洞的旅游人数虽呈直线上升趋势,但也基本上以陕西的游客为主。
)第二章香溪洞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综合分析第一节香溪洞简介香溪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安康市。
安康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南北宽约240㎞,土地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中部,河谷盆地居中,构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
安康市辖一区九县,总人口约300万。
安康市具有独特的地缘和区位优势,位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东达武汉市,南与重庆接壤,北连西安市,西经汉中抵成都,处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腹地的交汇处。
安康市古称金州,历史悠久,留下许多风景名胜,而香溪洞为八景之首:有吕洞宾修行的纯阳洞和炼丹炉,有孙思邈采药的药王洞,巍巍山顶的钟楼内,有唐代的大钟一口,清晨以龙头柱撞之,山水之间,荡漾其声!更有引得仙女下凡的香溪清泉,让人心驰神往。
第二节香溪洞风景区旅游资源一、自然景观香溪洞风景名胜区由香溪洞、三天门、蜈蚣山、文武山、牛蹄岭五个分景区组成,总面积约10KM2。
汉江穿其北而过,景区内有香溪、荷花池、黑龙泉,清澈的香溪,飞挂的瀑布,激越的清泉构成了千娇百媚的水体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景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XX洞景区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瑞安市东北,地理位置处东经120°41′15″--120°45′,北纬27°51′15″--27°53′43″,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东晋,仙岩已是佛教及风景游览胜地,唐朝杜光庭所撰《洞天福地记》中,誉仙岩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而XX景区内有多处先人遗迹,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清初旅游家、金石家、诗人潘耒(次耕)曾作有“十景诗”和游记。
历史变迁至今,XX景区已无昨日之盛,急待开发修整。
XX景区所在地大罗山地质地貌奇特,山石嶙峋,多陡岩峭壁,构成气势雄健的花岗岩山地。
由于花岗岩次生节理相当发育,低山风化与表流冲刷形成各种奇形怪石,姿态万千。
此外有很多由花岗石山体崩塌形成的岩洞,如:XX、罗隐洞等。
洞穿行于巨石之间,或深邃、或清幽,空间形态丰富多变,趣味天成。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XX景区多姿多彩的水景使整个景区大气中不失灵秀。
金河水库曲折蜿蜓,势如游龙,加之山谷石涧中的明流暗涌,构成难得的山水风景。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6月7日《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国家建设部,1987年8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3、浙江省人大常委会,1996年7月《浙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4、1986年8月《仙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三、风景区性质与形象策划本风景名胜区景点组合匹配较好,各景点互为呼应,尤以千变万化的花岗岩巨石为最。
在其雄浑的自然景观上亦蕴含丰富的文化遗存。
因此,本风景区的开发必须同时打出“人文景观”与“风景名胜”的组合牌,充分发掘各种有形、无形的自然资源潜力,开发独具个性的旅游胜地。
(一)性质以奇石巨岩,幽洞深谷,千年古茶为特色,以观石探洞、登高问奇、森林沐浴、野趣山居、寻古觅踪为主要功能的山林型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又跨入了新的千年,作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人们开始崇尚自然,希望远离城市。
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自然化,消费者注重目标的自然性、人文性和文化性,以及蕴含之中的娱乐性、参与性。
而XX景区作为一个临近城郊的风景名胜,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在原有如仙岩等景区面临单一老化的形势下,适时进行整治开发,完全有能力成为仙岩省级风景名胜区又一个旅游增长点。
(二)形象策划理念基础:奇石幽洞、陡岩绝壁、千年古茶、化成十景,罗隐仙踪。
视觉形象:奇石、陡岩、云端化成、化成远眺。
听觉形象:灵谷传声、幽谷听泉、化成晚钟。
四、规划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的基本方针,结合本风景区具体情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结合,从旅游市场定位来再认识风景资源,并以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市场,同时,旅游业的繁荣促进资源保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建设一个重视生态环境质量和古迹保护,具有充足旅游价值的风景名胜区。
1、贯彻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旅游业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2、旅游开发既要面向瑞安市及邻县和整个浙江省包括上海市(特别是沪杭一带),也要进一步面向闵赣皖苏、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等层次的客源市场。
3、新世纪的旅游市场对风景区的要求,使景区开发必须具备前瞻性。
4、景区的设计充分体现地域性,充分挖掘原有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五、风景区结构与规划内容通过对景区数十个景点进行详细考察,初步确定六大功能分区,连同旅游服务设施与各级道路系统,共同构成风景点体系。
(一)划分原则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分区的主要依据,同时考虑管理的方便以及各景点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功能分区在整个风景区范围内,基于人文景源和自然景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整个XX景区由七大部分组成:攀岩游湖区、空谷问幽区、寻古觅踪区、森林游乐区、农居山村区。
(三)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1、攀岩游湖区:攀岩游湖区由入口小广场、游人中心兼售票处、游船码头、观景亭、攀岩区组成,该处景观大气、气势磅礴,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入口环境。
入口小广场及游人中心位于金河水库末端山坡地上,前望巨岩景观石焰流霞,俯瞰山谷流溪亦称灵谷传声,上可远眺化成全景、极目金河,下可临涧观景、攀岩戏水,位置极其优越,且拟建中的公路将通至坝下,因此,入口广场实际可作停车之用。
除了深谷巨岩,入口建筑设计同样强调标志性,造型取山石之意,内设售票处、办公室、接待室等,其中建设有一游客休息厅,近期可辟为茶室、休息室,并可视具体情况提供餐饮服务。
由于水坝巨大石坡面在整个环境中显得极不和谐,因此在坝上凿出“云端化成”四个大字,作为一大手笔的人工景观,其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暗示整个景区的悠远景深与磅礴气势。
2、空谷问幽区穿过大坝,峰回路转,路侧横一巨石,上书“空谷悬书”,巨石后面有一深谷,对面巨石嶙峋,古洞隐约其中……进入空谷问幽景区的路上横一巨石,断面平齐,上书“空谷悬书”四字,在这一区域内有一由花岗石坍塌形成的岩洞,称为长春洞,洞不大,环境却很清幽,上覆巨石,下临深谷,茂林修竹,山路与长春洞对望似乎近在咫尺,但要穿过山谷上到洞中却颇不易。
长春洞的整治应以恢复原始地貌为主,去除原堵塞洞口的粗陋建筑,仅设山石围栏,虽出自人作,仍求宛若天开。
在洞口上方的石壁上作摩岩石刻。
“空谷悬书”这一景观立意由此而出。
在空谷问幽区末端有一山寺,寺前有约百米蹬道,侧进式,建筑全部采用附近花岗石构筑,建筑朴素,细部尺度宜人,是当地民间石构建筑的代表作,宜保留,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整理,去除画蛇添足之作。
寺院二层与一巨岩相连,岩面宽大,近有茂林,远望景致优美,可稍作围护,叠石为台,是游客饮茶观景的好地方。
3、化成石景区化成石景区有数处风化或冲刷形成的巨石景观,如“神龟探海”,“仙猴窃语”等,“神龟探海”惟妙惟肖不可多得。
类似巨石景观在XX景区还有很多,是XX景区的一大特色,这些象形巨石均系花岗石风化而成,造型雄浑有力,应管理维护好。
化成石景区有一人工栽培的杨梅林非常茂盛,杨梅林内布置木石制造的休息凳、石桌椅,在杨梅林外的高地上建一凉亭称十景亭,内置石碑,刻有“化成十景”之列十景:石门锁翠、南屏冬日、北峰春秀、东谷夏阴、西崖秋爽、中岩夜月、石焰流霞、青莲花瓣、灵谷传声、云端化成。
4、寻古觅踪区XX与罗隐洞是XX景区历史悠久, 景观独特的两个景点。
XX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洞内有一古茶树,据考证,这株山茶树是唐朝时候种植的,已有一千多年花龄了,而XX为康熙年间天目禅师所辟,本设计方案对XX景点重点进行改造,去除原简陋的化成寺,营建新寺,并对环境进行整治,降低高耸石制围墙,使景观畅通,新的寺庙近山谷而建,对景群山,因此,建筑风格不照搬古制,而是在唐宋建筑风格的基础进行创新,求大气、庄重,并采用当地石材营造,寺外建一经幢,在寺庙右侧建一公厕,以方便游人。
罗隐洞位于许爷岩山上,洞属花岗岩错叠而成,高低大小不一分四室,空间变幻神秘幽静,洞内有清泉一泓,相传唐状元刘冲隐居于此,自号罗隐秀才,罗隐洞不远有罗大师塔墓,墓前有石制墓塔,经考证为唐代遗物,塔四周竹林茂密,甚是幽静。
从大处看,整个环境自然天成,原罗隐洞入口的粗陋建筑予以去除,恢复天然风貌,洞内外进行环境整治,尽可能去掉与自然景观相冲突的民间构筑,寻求原始质朴的审美情趣,洞内设石桌椅,切不可用水泥粗制滥造,泉水围积采用石料为主,混凝土只作粘接,力求天然而成,洞外的历史遗构进行翻修,与大石壁下新增的草亭及竹林中的罗大师塔墓形成一组充满野趣,浑然一体的风景。
5、森林游乐区森林游乐区是和野餐烧烤区有着相似性质的旅游点,位于大罗山脚,地势较平坦,并有曲水石涧。
从罗隐洞下山经过一小石桥便到,所处位置夹于两山之间,金河水库源头。
河谷中巨石成群,景观优良,游乐园中建有曲水茶室、小木桥、野营区、水上乐园、水车坊、自划船码头等设施,提供森林浴、游泳、幽谷小居(野营)、康乐棋牌、品茶观景、踩水车等综合性、参与性的山野游乐项目。
山林野趣,与城市中的游乐园绝不相同,此外山岩雄健、松竹青秀、水涧逶迤,森林游乐园的审美体验应是这三者的融合。
6、农居山村农居山村由原派岩村改造而成,村外果树成林,树内植被也非常茂盛,品种丰富,村内建筑改造为供远地游客租用的农居,建筑格局保持原貌不变,重点对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进行整治,针对不同的游客设计不同类别的出租农居,分为院落型、别墅型和旅游服务型三种。
所有建筑结构及风貌基本维持原貌,但对建筑内部重新进行平面布局规划,并对内装进行翻新,利于接待游客。
普通院落型农居由数幢建筑组成一个组群,统一管理,主要针对一般的团体游客和普通散客。
室内布置较简易,以多人客房为主。
每幢农居视开间数量及面积多寡视一至二个卫生间,配套设施配置见后表。
高级别墅型农居主要针对家庭型游客户及一些高级游客设立,内装较完善高级,客房以单人、双人为主。
每套客房均带有卫生间及基本洗浴设备。
室外多围有院落,烘托高级别墅农居的雅致气氛。
原派岩村中心区一幢9开间的民间建筑改造成为整个农居山村的旅游管理中心,用以管理农居的租用及日常运作。
使用功能包括办公、接待、会议、餐饮及工作人员的住宿。
设计中对于农居山村的理解是这个村庄本身存着内在的运营机制和生态关系。
这种营运机制及生态关系是农居山村区别于一般旅馆的特别之处。
因此,在处理原派岩村的环境时,除了改进原杂乱无章的环境景观外,增加了一处苗圃一处菜园,保留原有的果树林,并在中心服务区的露天茶座旁开辟了一处果木园。
这些苗圃及菜园主要满足农居山村及整个景区日常需要,同时,体现独特的农家特色。
从提高农家趣味性的角度出发,在村中利用一幢民俗作坊,用以介绍农业生产,陈设农具,让游客参与制作。
同时,在服务中心的入口旁补建一造型别致的茶楼,茶楼不大,空间通透,适于游客小憩。
山村设计力求体现地道的农家特色,环境布置以古朴为基调,室内可设现代设施,但不可完全现代,以免失山林居宿的意义。
六、特色景观规划(一)XX史上曾留“化成十景”之说,通过现场的考察体验,这十景确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