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复习总结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最新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4.我国四大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水浑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危机。
为了有效评估和管理地下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与管理手段不可或缺。
本文将围绕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估与管理展开论述。
一、地下水资源评估地下水资源评估是指通过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储量、水质状况、水力特征等,获得地下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地下水资源的评估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地质、水文、水库水文、实测数据等。
收集、整理这些数据是地下水资源评估的基础。
2. 构建模型:基于收集的数据,使用地下水模型来模拟地下水系统的运行。
模型可以采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响应策略。
3. 评估结果:根据模型模拟的结果,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估。
评估的指标包括地下水储量、水质状况、地下水动态变化等。
评估结果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技术措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一系列工作。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维持地下水库容和水质的平衡,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制定政策: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出发点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特点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限制,对过度开采的惩罚措施等。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对地下水的变化和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保护措施:地下水资源保护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之一。
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控制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减少土地退化等,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水资源学复习总结
一、水资源评价:是指对资源的来源、范围、可依赖程度和质量进行确定,据此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二、等值线法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图,从图上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基本定向指标:是一组用于确定可持续利用方向的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性最基本而又不能直接获得的指标。
基本定向指标可选择生存、能效、自由、安全、适应和共存6个指标。
可测指标:即可持续利用的量化指标,按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划分,个子系统中的可测指标由系统本身有关指标及可持续利用涉及的主要水资源指标构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1、综合评分法2、不确定性评判法3、多元统计法4、协调度法5、多维标度法四、水资源价值的体现:a)维持生命和非生命系统的价值水对人类生存与繁衍的价值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水对非生命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是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满足上述生命与非生命系统存在发展需求的程度和效用,就是水资源对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价值。
b)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人类生存和繁衍对水的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而发展则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期望。
要实现发展目标,离开水资源的供给和水环境物质的支持是绝不可能的。
以此,水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的程度,就是水资源、水环境的价值。
c)水的生态价值水要不断满足自然和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必须保持和改善水所依托的母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稳定有序的自然生产力和抗御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
水对生态系统正常运转需求的满意程度与作用,就是水资源的生态价值。
d)水的环境价值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求。
水具有净化环境或同化污染物的功效,是美化环境、美化景观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就是水的环境价值。
e)水的文化价值人类除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精神需求。
人们追求的精神环境,离开清洁的水几乎是不存在的,尤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需求就愈来愈强烈,水的文化价值就愈来愈重要。
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岩土体等因素,形成各地特色的地下水资源类型,并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用水。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利用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研究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主要包括资源总量、可用量以及水化学成分等内容。
其中,资源总量评估是地下水资源评估的基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测井和钻孔资料,了解地下水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水层厚度、充水深度和地下水质量等情况,以确定地下水的潜在资源总量。
可用地下水量评估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质和水量要求下,地下水的可开采储量。
可用地下水量的评估需要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地质特征、水环境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同时,需根据地下水历史开采量、外部水源引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可用地下水量的可持续开采量。
水化学成分的评估是对地下水水质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质、水化学特征以及水体的二次污染状况。
水化学成分的评估可以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包括地下水开发、水源保护、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依据管理精神,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地下水开发是利用地下水的核心环节,开采方式、采矿量、水质监测和维护等均需要加以管理。
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如井田、河谷或者灌溉地等地,需严格控制开采量,避免出现超采和水位下降等问题。
同时,开采过程中还需注重水质监测,防止对地下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水源保护是指通过立法、政策等途径,对地下水水源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
水源保护主要目的是防止,减轻水源区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水源区的问题,避免水压下降和水质下降等抵触。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对地下水在地方分布和物流上进行优化运用,减少损失和浪费。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第一篇:水资源评价总结一、水资源基本含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二、水资源特性:资源循环流动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两重性三、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形态的变化,水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过程:太阳辐射能,蒸发成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这种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循环叫自然界水文循环。
分类: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成为水量平衡,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五、全球水资源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六、中国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七、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综合评价。
八、九、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测算供水量和用水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总结范文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实总结一、实概况在研究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的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一次实机会。
这次实是在某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的,为期两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工作。
二、实内容1. 地下水调查在实期间,我参与了多次地下水调查工作。
我研究了地下水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下水取样和监测的操作技术。
通过实地调查,我了解了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质状况,并学会了分析地下水数据和制作调查报告。
2. 地下水管理除了地下水调查,我还参与了地下水管理的工作。
我研究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了解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
我协助编制了地下水管理计划,跟踪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参与了对地下水开采项目的审批和监督工作。
三、实收获通过这次实,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使我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和应用。
2. 技能提升:通过参与地下水调查和管理工作,我提高了地下水取样和监测的操作技术,同时也学会了分析数据和制作调查报告的方法。
3. 感受行业氛围:通过与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合作,我深入了解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
四、实建议针对这次实,我有一些建议:1. 加强理论研究:在实期间,我发现自己在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建议加强相关课程的研究,提高理论水平,以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
2. 提升技术能力:地下水资源管理需要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巧,包括地下水取样和监测等。
建议在实结束后,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3. 多参与项目:在实期间,我发现参与项目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在未来的实或工作中,积极参与各类地下水资源管理项目,拓宽自己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这次地下水资源管理专业实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和锻炼机会,使我更加熟悉和了解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行业。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管理概论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或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意义2. 地下水管理工作内容:a地下水资源管理涉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规划、合理利用、科学分配、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保护、超采区治理、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
3. 与八十年代初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比较,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部分区域变化较大。
(2)地下水供水量呈增长趋势,尤其北方地区增长较快。
(3)开发利用总体比例上看北方利用率高。
(4)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4. 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规划、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等。
5. 地下水资源评价: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规律,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以及治理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资料。
包括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评价。
6. 地下水资源规划:是指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活动中,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及其功能在相互协调的前期下做出的总体部署和安排7. 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是指为防止和治理不恰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人类活动而造成地下水超采、污染或破坏,所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
主要包括:超采区治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区地下水保护;地下水污染预防;地下水补给等。
8. 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②地下水资源管理粗放:③重开发、轻保护:9. 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1)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2)地下水超采诱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3)加剧了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4)地下水污染日渐加剧,水质恶化(5)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造成地下水严重破坏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台考虑的原则(2)地下水质、量、热统一考虑的原则(3)地下水补给、储存、排泄统一考虑的原则(4)地下水勘察、开采与管理统一考虑的原则2. 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规定时段内水文、气象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科学的、综合的全面地分析、计算和预测,这些工作总称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规划管理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在不断的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并深化发展。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地质性质的系统分析和研究。
评价结果将对地下水资源的量、质、分布、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 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定可供开采的地下水量,从而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地下水和地土的物理、化学、地质性质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获取、开采、输送和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经济因素,确立最佳的地下水开发方案。
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测量、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和水资源管理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评估地下水资源量的可开采性。
2. 地下水质量的评价地下水质量的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污染物浓度、微生物、同位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地下水质量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现场采样、室内分析和实验室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环境因素和污染源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二、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进行全面的制定、实施和监管。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优质性和安全性。
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是指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包括地下水资源的获取、输送、分配、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需求特征,制定出合理的地下水利用方案。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近年来,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越来越重视。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还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确保可持续利用的第一步。
对地下水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地球化学分析、水文地质勘探和数学建模等。
通过对水质特征和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储量、质量以及可供利用的潜力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评价还可以检测潜在的污染源,帮助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划定、使用权的确认和管理程序的规范等,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其次是加强监测和调控措施,对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大众参与到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来。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点还在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评价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健康,避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破坏。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应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确保水源充足且不受污染,维持生态系统良好的功能和平衡。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也需要与其他水资源的管理相互配合。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其仅进行单一的评价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管理纳入整体水资源管理的框架中,协调两者之间的管理措施,实现全面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高效的管理工具都是保障可靠评价和科学管理的基础。
因此,需要不断加大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水平。
水资源复习资料总结
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资源的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双重性⊙自然属性⊙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水循环问题大循环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一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
海上内循环作用: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陆地内循环作用:保证陆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行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
更替周期(T):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T=Q(t) / q(t)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2.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中水的使用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①建造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地下蓄水④海水淡化⑤拖移冰山⑥恢复河、湖水水质⑦合理利用地下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 增加排水工程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资源的评价:1、水资源的数量评价2、水资源的质量评价3、水资源的利用评价4、水资源的综合评价水资源的评价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2、水质水量并重3、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4、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影响地表水资源形成的要素:降水、蒸发、径流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源1、径流的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我国大部分河流补给形式,受降水影响较大。
(2)地下水补给—虽然也受地表水的补给,但作为补给源时,已经过调节,年际变化不大。
(3)冰川、融雪补给—受气候影响较大(蒸发),属于我国较少的补给形式2.频率与重现期:(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T=1/P;(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T=1/(1-P);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径流过程: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评价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它是地球表面以下的水体,来源于降雨、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源的渗透和滞留,在土壤与岩石的间隙和裂缝中聚集而成。
由于地下水的分布地域广泛、质量稳定、储量巨大、开发利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生活饮用、农业、工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评价显得尤为关键。
一、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调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应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地下水源地生态环境。
对于那些岩溶水、河谷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区等特殊地质地理环境区域,应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加强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地下水资源调配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统筹管理,采用先进的外围取水、导水、汇水技术,加快水资源重点区域向非重点区域的调配和供应,通过北方向南调取水,南水北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效益优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采用科学的、技术先进的开采方式和一系列保护措施,避免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应引导和鼓励新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如海水淡化、水电站等新型水资源工程,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提供有效保障。
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通过对地下水利用价值的分析评估,对相应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其水源状况、水质状况、开发利用状况等,为制定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计划、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测法、模型仿真法和统计方法等。
其中直接观测法是通过对井水和河流水质进行取样,然后分析水质指标来评价地下水资源;模型仿真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统计方法是在分析地下水水质、水量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科研技术和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角度出发,探讨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潜力。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对地下水的储量、化学性质、水质和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地下水资源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下水储量的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井位、水位、水质、补给量以及补给区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估计出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其次是地下水水质的评估。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利用,因此对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如硝酸盐、重金属等进行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
最后是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评价。
水文特征包括地下水层位、补给衰减规律、水化学特征等,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必须与补给量相匹配。
如果地下水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或者水质退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地下水开采量非常重要。
其次,地下水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护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使用地下水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保护制度,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最后,地下水利用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等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超采或过度利用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结论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评价和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与管理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管理,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与管理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评估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
评估的目标是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量和质量,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观测和监测、水文地质调查和模型建立等。
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自然分布、补给源、流动规律等基本特性,从而为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
传统上,地下水管理主要侧重于满足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需求。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地下水管理逐渐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方向转变。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法规是不可或缺的。
政策和法规可以限制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地下水管理相关的机构和部门的合作,建立监测系统,及时获得地下水资源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另一方面,地下水资源管理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公众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他们关注地下水资源问题并积极参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发布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公众参与地下水管理的决策过程,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机制。
此外,地下水资源管理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地下水模拟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同时,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地下水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在评估方面,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规律。
水文地质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水文地质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质量特征的学科,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开采条件及地下水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以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地下水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地下水资源总量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总量评价包括地下水的储量评价和可用资源评价。
储量评价是通过对地下水重要参数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地下水的总储量。
可用资源评价是对地下水储量进行合理评估,考虑地下水的开采条件和环境可持续性,确定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
2. 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埋藏地层、水源补给途径、地下水层的结构和厚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地下水的储存和补给条件。
通过对地层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渗透性等特征的研究,可以评价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好坏,为地下水的管理提供依据。
3. 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地下水开采条件评价是对地下水的开采可行性进行评估。
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补给量、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价地下水的可开采程度和开采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中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质的测定,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下水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以确保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二、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地下水资源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是制定地下水开采目标、方向和计划的过程。
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确定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和可分配水量,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开采限额,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
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
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
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
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8.1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
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
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1.⽔资源评价的涵义、内容及原则。
按流域或地区对⽔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条件作出全⾯的分析估价,是⽔资源规划、开发、利⽤、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内容:⽔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包括多年平均值和地表⽔、地下⽔在总量中各占多少、年内和多年变化规律等;⽔资源可利⽤量和允许开采量的估计;确定出适合不同⽤途的各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前景;⽔资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解决供需⽭盾的途径;查清⽔的化学成分和特征,并进⾏分类和分区,并确定出不同化学类型⽔体分布范围和数量;为控制⾃然界⽔源所采取的⼯程措施的正负两⽅⾯效益评价;政策性建议等。
原则:“三⽔”转化原则,尤其是地表⽔与地下⽔统⼀评价“以丰补⽋”原则⽔量与⽔质并重,遵循⽔质标准的同时⼜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资源评价和环境评价、评价和监测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可持续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及⽣态系统保护协调全⾯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2.⽔资源分区的含义、⽬的及意义。
含义:⽬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然地理、⽓候、⽔⽂和社会经济、⽔利设施等各⽅⾯条件基本⼀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开发利⽤意义:?⽔资源时空规律很复杂,在较⼤范围内,差异性很⼤,分区可以更好地研究⽔资源的变化规律;⽔资源的开发利⽤,受⾃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布局、⽔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
对各流域各地区⽽⾔,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明显的差异性,也有相似的⼀致性。
分区可以根据各分区的⽔资源特点,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探索共同的规律,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开发利⽤⽅案,便于管理和⽅案的实施3.⽔资源评价分区⽅法如何?我国⽔资源评价⼯作是如何分区的?⽔资源区划分的⽅法为逐级划区,把要研究的整个区域划分为若⼲个⼀级区,每⼀个⼀级区⼜可划分为若⼲个⼆级区,依次类推,最后⼀级区常称为计算单元或基本单元,即区划的最⼩单元。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
地下水是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来说,科学合理地管理地下水资源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企业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现在是时候对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首先,我们要总结企业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抽取量、水质监测数据等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计划,合理分配地下水资源,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我们需要总结企业地下水保护工作情况。
地下水受到地表污染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地下水资源。
通过总结企业的地下水保护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此外,我们还需要总结企业地下水治理工作情况。
地下水污染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治理工作来改善地下水质量。
通过总结企业的地下水治理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地下水治理工作,改善地下水质量。
最后,我们要总结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总结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工作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总之,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的总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总结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地下水是企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地下水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企业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
首先,我们企业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进行了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制定了地下水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明确了地下水的使用权限和管理责任,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制定了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保证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但与此同时,我们企业在地下水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给企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地下水管理制度和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管理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企业员工对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监管盲区,需要加强员工的地下水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企业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地下水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员工的地下水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地下水管理意识和责任感,确保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
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
地下水是企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已
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因此,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企业在地下水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对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企业加强了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通过实施定期的地下水
水质监测和水位监测,我们及时了解了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档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们企业加强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通过建立了地下水保护
区和禁采区,限制了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管控和治理,保障了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安全。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地下水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不够科学和有效。
其次,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了一些地下水管理规定的执行不到位。
最后,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责任不清、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说,企业地下水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管理概论1.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或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意义2.地下水管理工作内容:a地下水资源管理涉及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规划、合理利用、科学分配、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保护、超采区治理、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
3.与八十年代初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比较,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部分区域变化较大。
(2)地下水供水量呈增长趋势,尤其北方地区增长较快。
(3)开发利用总体比例上看北方利用率高。
(4)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4.地下水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规划、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等。
5.地下水资源评价: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规律,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以及治理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资料。
包括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评价。
6.地下水资源规划:是指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活动中,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及其功能在相互协调的前期下做出的总体部署和安排7.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是指为防止和治理不恰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人类活动而造成地下水超采、污染或破坏,所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
主要包括:超采区治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区地下水保护;地下水污染预防;地下水补给等。
8.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②地下水资源管理粗放:③重开发、轻保护:9.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在:(1)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2)地下水超采诱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3)加剧了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4)地下水污染日渐加剧,水质恶化(5)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造成地下水严重破坏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台考虑的原则(2)地下水质、量、热统一考虑的原则(3)地下水补给、储存、排泄统一考虑的原则(4)地下水勘察、开采与管理统一考虑的原则2.地下水资源评价:根据规定时段内水文、气象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科学的、综合的全面地分析、计算和预测,这些工作总称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
3.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般是在较大的地区,针对一个或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如大型山间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冲积平原、构造盆地、自流斜地等,开展的水量计算和可利用程度的分析评定工作4.局域地下水水量评价:一般是在区域水量评价基础上,对地下水系统的某一子系统进行的水量计算和成井条件的分析论证。
5.成井条件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评价区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导水能力、补给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打井地点和取水层位;二是确定拟建水源地的开采能力。
6.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水质现状评价和水质预测评价;水自然环境评价和水污染环境评价;单指标评价(如水化学类型、总矿化度以及少量特异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6;地下水评价方法:水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随机模型法、开采试验法、水文分析法等7. 水均衡法计算步骤:首先应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第二步测定计算各分区的均衡要素值。
第三步,计算和评价8.水均衡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水均衡法的原理明确,计算公式简单,但计算项目有时较多,有些均衡要素难于准确测定,有时只能算出一个粗略的量;水均衡法可粗可精,所以适应性强,许多情况下都能运用。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较简单,水均衡要素容易确定,开采后变化不大的地区,用此法来评价地下水资源效果较好9. 解析法计算步骤;利用勘查试验资料确定计算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第二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边界概化,同时依需水量拟定开采方案,选择公式。
第三步,按设计的单井开采量、开采时间计算各井点特别是井群中心的水位降落值。
10.开采试验法:开采试验法,也称为试验性开采抽水法。
它是模拟水源地开采条件(包括开采方案、开采降深、开采量等)进行较长时期的抽水试验,根据抽水试验的结果确定允许开采量11. 采量试验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抽水时期:为了用抽水试验揭露当地地下水的补给能力,一般选择旱季开始抽水。
延续时间:尽量延长抽水时间,在抽水量达到设计开采量后,一般至少为整个旱季+1个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期间进行全面观测。
12.地下径流模数:单位补给面积内的地下径流量第三章地下水资源规划1.地下水资源规划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规划原则(2)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4)坚持可持续利用,力争供需平衡的原则2.地下水资源规划内容:3.地下水资源规划工作程序:一、规划大纲及技术细则的编写二、规划编写的组织与协调三、规划内容的编写四、规划成果的咨询与完善五、规划验收与鉴定六、规划的报批与实施4.地下水资源规划编制:一、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三、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未超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五、超采区地下水保护规划5.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1)人水和谐、可持续利用 2)保护优先、合理开发3)统筹协调、全面兼顾4)以人为本、优质优用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6)可操作性强、服务管理7)水量、水位和水质并重6.区划体系和分类:7.各类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地下水补给条件、含水层富水性及开采条件、地下水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系统类型及其保护的目标要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区域水资源配置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求、国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总体部署等8.地下水水位目标:水位目标应确定出最小埋深、最大埋深的阈值,为管理提供标准和参照。
9.地下水的最小埋深:考虑土壤次生盐碱化控制、城市基础设施保护等需求后,确定的合理最小埋深。
10.地下水的最大埋深::考虑取水工程、地下水有效补给、生态系统、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水资源战略储备等因素后综合确定的地下水水位目标。
11.水源涵养:主要针对地下水补给区,通过植被建设,涵养水源,增加基流,尤其是在重要泉水补给区,水源涵养是重要的泉水保护手段。
12.规划的实施重点:(1)地下水超采区;(2)海(咸)水入侵区;(3)地面沉降区;(4)地面塌陷区;(5)产生地裂缝区;(6)易出现荒漠化区;(7)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区(湿地、历史名泉等);(8)有开发潜力区;(9)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次生盐渍化区;(10)地热异常区;(11)水质异常区(包括地下水污染区、矿泉水区等)。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保护1.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2.地下水超采区的区域分布边界线的划定:一般以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区域的外包线或者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地域的外包线,其中,需要保护的名泉发生了泉水流量衰减现象,边界线为该泉水相应的泉域。
3.超采区的分类:裂隙水超采区、岩溶水超采区和孔隙水超采区;根据一般基岩、碳酸盐岩的埋藏特征,可将裂隙水超采区和岩溶水超采区分别划分为裸露型和隐伏型。
4.超采区分级:特大型超采区:F≥5000km2 大型超采区:1000 km2≤F<5000 km2 中型超采区:100km2≤F<1000 km2小型超采区:F<100 km25.一般超采区:不符合严重超采区条件的其它地下水超采区6.对未超采区可进一步划分为:①补排平衡区:实际开采系数为0.75~1.0;②有开采潜力区:实际开采系数小于0.757.地下水超采治理步骤:1)工作范围核定(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3)制定不同阶段治理目标(4)替代水源分析(5)确定地下水压采量(6)落实压采措施(7)建立方案实施的保障体系8.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措施:(1)跨流域调水及配套工程(2)本地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3)污水处理回用工程(4)节水工程5其他水源工程(6)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9.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管理措施:(1)管理体制(2)政策措施(3)监测计量(4)产业结构调整10.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隔离防护、综合整治、修复保护体系;隔离防护工程是指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综合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对保护区内现有点源、面源、内源、线源等各类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修复保护工程是指采取生物和生态工程技术;11.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源地的保护:重在保护水源。
(1)卫生安全(2)井口12.排水利用:将矿山排水净化处理后用于城市供水或其他行业的供水,实现矿坑排水资源化13.排水管理:(1)监测(2)水资源费征收(3)排水论证和许可4)补偿政策14.地下水污染的概念:“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15.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化学物质、生物、放射性污染物16.地下水污染源及污染途径:点状污染源、线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等。
根据地下水补给途径,可以划分为间接污染和直接污染两大类17.水动力弥散:一些示踪剂在随水流动的过程中,超过了按照平均流速所预计的占有区域,而另一些示踪剂的运移则落在平均流速之后。
18对流:对流过程是按照平均流速控制和传播的现象。
19.地下水脆弱性如下定义: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20.污染预防措施:(1)加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了解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2)制定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3)尽快查明全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保护地下水资源。
(4)解决污染物排放无序问题,做到先处理再排放。
(5)尽快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对重要饮用地下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控;应加强地下水污染机理和防治技术的攻关,建立一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工程,21.地下水人工补给:借助于工程措施,人为地引导汛期洪水、排水及河道弃水,使其入渗地下,促使更多的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同时减轻地表防洪压力。
22.地下水人工补给的作用:(1)增加水资源储存量(2)防涝防渍(3)防止海水入侵(4)改良浅层地下咸水,增加淡水资源(5)防止地面下沉23.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类型:(1)地面渗水补给①淹没或灌溉渗水补给②水盆地渗水补给③渠道渗水补给④河流渗水补给(2)激发补给(3)注水补给第五章地下水资源管理1.控制性关键水位:具有明确物理概念的一系列水位值的总称,对应于地下水不同开发利用状态的一系列水位值,或者说对应于地下水不同可开采量的一系列水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