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3-003-02
摘要本文从关公司治理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比较了文献的研究结果,展
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公司治理实证研究
一、引言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东通过构建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两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信息会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其代表)对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干预。

公司治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

如果公司内部和外部存在有效的治理机制,就会对管理当局的信息披露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相反.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则会使管理者有机可乘,可以根据需要作出选择性
披露,即发生盈余管理行为。

目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动机、计量方法和盈余管理手段上,而对于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审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将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做回顾。

二、国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基本上都是以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计量指标,但公司治理指标的选择各异,但主要有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以及监事会等几个主要方面。

王生年等人(2009)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的3749个公司年样本,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与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检验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股权制衡未能制约大股东的盈余操控行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失效并且监事会形式重于实质。

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导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曹廷求等人(2008)利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与盈余管理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积极结果。

黄新建等人(2005)文以我国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方面,对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流通股与盈余管理无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此外.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相对比较集中,致使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没有发挥其约束作用。

还有大量文献是以公司治理中的单一因素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变量,主要有作为公司治理核心指标的董事会特征,控股股东,审计委员会等。

杨清香等人(2008)以2002-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确定;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会议频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王颖等人(2006)研究了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他们以2002年一2004年深市和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审计委员会成员的77家(2002年16家、2003年25家、2004年36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在形式上基本达到了公司治理准则中对人员具体构成的要求;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余明桂等人(2006)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否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会计报告。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高级管理人员来自非控股股东的公司。

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占据的席位比例均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表明控股股东确实具有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

此外,文章还发现,聘请了
独立董事和发行了外资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显著地低于没有聘请独立董事和发行外资股的公司。

李常青等人(2004)以上海证券交易所421个上市公司3年问的1262个观察值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成u型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负相关,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关系不显著。

(三)公司治理、盈余管理结合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
薄仙慧等人(2009)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
者的治理效应,以及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非国有公司;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只有非国有公司的正
向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负向盈余管理水平影响均不显著。

高雷等人(2008)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
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王建新(2007)以2001年至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
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薪酬外部竞争优势弱化、未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越倾向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的公司越倾向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具有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

三、总结与评价
在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盈余管理的计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文献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表征盈余管理,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量模型是国外学者根据国外的资本市场特征确立的模型,其是否能够有效运用于计算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还有待研究。

因此,如何更准确地计量盈余管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研究的结论不完全一致,在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方面,有多数研究结果是负相关,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不相关。

在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关系方面,有正相关和倒u型关系两种结论。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制约盈余管理方面是否发挥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

参考文献:
[1]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角度.经济研究.2009(2).
[2]曹廷求,钱先航.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
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8(6).
[3]高雷,张杰.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高管变更.会计研
究.2008(9).
[4]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4(19).
[5]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会计研究.2007(5).
[6]王生年,白俊.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6).
[7]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12).
[8]杨清香,张翼,张亮.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11).
[9]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中大管理研究.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