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荻帆 《无题》 象征 教案
无题邹荻帆课件
刘峻琳同学的阅读习惯非常好,有 快读有慢读,既保证了一定的阅读 速度,同时也没有落下重点。下面 我们来介绍另外一种快速阅读法。 1
这种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比尔·科斯比和前苏联 2
著名学者奥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
3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1.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跃式的,
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要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这对提 高阅读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高效学习经验 阅读书籍有快有慢
初三学生刘某以737分的高分在7万名考生中 独占鳌头,成为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丢分最 少的人,其中四科都是满分,这样的好成绩让 人瞠目。尽管如此,刘峻琳似乎还不满 足:“再仔细数学其实也可以拿满分
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 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 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01
读开头、读领头句、读结尾。
2.扫描式阅读。即阅读时视线要垂直移动,
02
瞄准重要字词即可。比如在阅读“那么,有
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这句话时,
只要抓住“有学识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
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3.组合式阅读,即群读。要想做到群读需要经过不
断地训练才能达到要求。我们可以找一篇通俗易懂
高中教学课件
PPT
邹荻帆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无题课件(19张)
“相信未来”一语在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在结构上,点明题旨,构成了诗歌抒情的线索。②在感 情上,有助于表达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 理想一定能实现的情感。③在表达效果上,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 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来 源 :学 科 网 ]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 我 相 信 未 来 人 们 的 眼 睛 ——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整体感知
诗人写此诗时,身虽在香港,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此诗是一 首英雄颂歌,也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诗歌歌颂了为人民的 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一般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现实,在 19 世纪的西方比较盛 行,与浪漫主义并称。主要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等。
特点:真实与批判现实。 现代主义则大部分是二十世纪的作品,是一类非理性的作品,他 们不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的深层生 活状态。 特点:荒诞性与非理性。 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 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 一起,以形成?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 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 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共有四处表示 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连起来。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 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无题》,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邹荻帆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无题》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与社会。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生平介绍邹荻帆,原名邹家华,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27年,卒于2024年。
曾任《诗刊》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无题》、《浪淘沙》、《满江红》等。
2.2 创作背景《无题》是邹荻帆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首现代诗歌。
这首诗以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结构《无题》共四节,每节四句,句式自由,富有节奏感。
3.2 意象分析(1)天空:象征着广阔的人生舞台和无尽的可能性。
(2)飞鸟:象征着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勇气。
(3)大地: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坚韧和执着。
(4)河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第四章:象征意义探讨4.1 天空与飞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引导学生探讨天空与飞鸟的象征意义,思考人生追求和自由的意义。
4.2 大地与河流引导学生关注大地与河流的象征意义,思考现实生活与时间流逝对人生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学习《无题》,使学生了解了作者邹荻帆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鉴赏现代诗歌。
5.2 拓展(1)推荐学生阅读邹荻帆的其他作品,如《浪淘沙》、《满江红》等。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一单元1.4《邹荻帆》无题教案
无题邹荻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手法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合作探究,自主赏析,情感体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产生崇高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诗歌意象“大风雪”“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理解。
教学难点:革命烈士英勇无畏、奉献精神的感悟。
写”宣誓词“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学情分析:现代诗歌形式灵活、情感短促,却具有强烈的爆发力,是一种非常具有内心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而且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丰富而含蓄。
有必修一的现代诗的学习基础,学生对现代诗意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必修二古诗的学习,学生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但一切诗歌的学习最终都要归于感悟情感,本单元要感受生命的律动,为了在课堂上高效的理解这首诗,课前布置了写作背景方面的预习作业: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状况。
以此牵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但能将自己理解组织好语言准确表述仍是学生的软肋。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教师激情导入。
二、自由朗读三、知人论世(课件展示)(一)知人: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
湖北天门人。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二)论世:本诗作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状况的了解)四、朗读感悟(观看朗读视频)五、合作探讨:(自由朗读完成)学案展示:一层: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
二层: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三层: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四层: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课件展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展示后教师予以点评,讲授要点):1、第一层的“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中的“大风雪”指什么?“仆倒”又如何理解。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无题川江号子课件
-5-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芦荻. 漩.涡 仆 仆.人
仆.倒 吆喝.
读音 dí xuán pú pū he
喝 喝.水 hē
喝.彩 hè
加点字
额.头 长啸.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1.《无题》这首诗的开头巧妙运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 首 诗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 到所书写的对象中 ,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其中设问句的使用 更 能 体现这一特色。
-16-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无题》
《川江号子》
-17-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2)“雪后的平原” 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3)“天青”“水绿”“鸟飞”“鱼游” 祥和宁静
-12-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及反思2
《无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难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品味诗歌,把握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颔联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尾联用典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现代汉语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我们学过李商隐的诗词导入课文,如《夜雨寄北》和《贾生》,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回顾李商隐的作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邹荻帆《无题》赏析
邹荻帆《⽆题》赏析⽆题邹荻帆我们将仆倒在这⼤风雪⾥吗!是的,我们将。
⽽我们温暖的⾎将随着雪⽽溶化被吸收到⼤树的根⾥去吸收到⼩草的须⾥去吸收到五⽉的河⾥去。
⽽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底墓碑…… 1948年5⽉(选⾃诗集《邹荻帆抒情诗》,长江⽂艺出版社1983年版。
整体感知这⾸诗通过虚拟⼀种死后的情景--鲜⾎随着雪⼀起融化,流淌在五⽉的河⾥,滋润着⼤地上的树⽊和⼩草,⽽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种⼤⽆畏的英雄⽓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诗写得坚实有⼒。
全诗共⼗五⾏,没有分节,但⼤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是第⼀个层次,接下来的五⾏是第⼆个层次,随后的七⾏是第三个层次,最后⼀⾏是第四个层次。
“我们将仆倒在这⼤风雪⾥吗?”起句是⼀个设问句,⼀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
读者也许要问:诗⼈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风雪”指什么?请留意“这⼤风雪”⾥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以现场感。
紧接着这个问句,诗⼈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
”⼗分简洁、⼲脆,以肯定的语⽓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
这是第⼀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前,这⼀层为全诗定的调⼦很⾼:昂扬、悲壮。
接下来,⼀个“⽽”字,既表转折,⼜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两句⽽来:“温暖的⾎⁄将随着雪⽽融化”,被吸收到“⼤树的根”“⼩草的须”“五⽉的河”⾥。
这是第⼆层,是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转移。
随后的⼋⾏,再次⽤⼀个“⽽”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
那是⼀个经过⾎与⽕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绿、鸟飞、鱼游……⼀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
这是第三层,是对前⾯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鲜⾎换来了⼈民的和平。
最后⼀句,“风……”表⾯上是沿着“天”“⽔”“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无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手法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合作探究,自主赏析,情感体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产生崇高感、责任感。
学情分析:现代诗歌形式灵活、情感短促,却具有强烈的爆发力,是一种非常具有内心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而且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丰富而含蓄。
有必修一的现代诗的学习基础,学生对现代诗意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必修二古诗的学习,学生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但一切诗歌的学习最终都要归于感悟情感,本单元要感受生命的律动,为了在课堂上高效的理解这首诗,课前布置了写作背景方面的预习作业: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状况。
以此牵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但能将自己理解组织好语言准确表述仍是学生的软肋。
重点难点:对诗歌意象“大风雪”“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理解。
革命烈士英勇无畏、奉献精神的感悟。
写”宣誓词“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手法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合作探究,自主赏析,情感体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产生崇高感、责任感。
学时重点:对诗歌意象“大风雪”“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理解。
学时难点:革命烈士英勇无畏、奉献精神的感悟。
写”宣誓词“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无题学生齐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教师激情导入。
活动2【活动】朗读自由朗读活动3【活动】知人论世(一)知人: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
湖北天门人。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课件3:无题 川江号子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4.在《川江号子》中,作者从何种角度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 的心声?
提示:从“我”的角度,在诗歌中间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 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再是船上的 “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 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雨点”的意象转 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用“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 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 心声。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1.《无题》这首诗的开头巧妙运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首诗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 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其中设问句的使用 更能体现这一特色。
比如:“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设问句的形式把一 个严酷的事实一下子拉到读者面前,“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生死考 验的场景生动形象而又有力,“是的,我们将。”回答充满了果敢、坚毅与无 畏,昂扬着战士们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3.《川江号子》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提示:前面九行: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 七行: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作者发出几许无 奈的感慨。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然后,对《无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无题》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经典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无奈。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诗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本案例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领略《无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 创设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运用诗歌元素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
3. 《无题》与《静夜思》在意象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例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探究场所。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题》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七言爱情诗。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整体氛围绵缈深沉而不晦涩,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深处的绵邈深情。
李商隐的诗以其含蓄朦胧、意境深远而著称。
《无题》一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隐喻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方面,这首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风格。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沉感慨。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含蓄朦胧的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诗歌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爱情”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
引出李商隐的《无题》,介绍诗人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古诗《无题》九上语文教案2021
课外古诗《无题》九上语文教案2021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课外古诗《无题》九上语文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课外古诗《无题》九上语文教案2021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三)二读赏其美: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
语文诗词无题教案
语文诗词无题教案教案标题:发掘诗歌之美——语文诗词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无题》这首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通过模仿《无题》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无题诗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无题》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创作符合《无题》风格的无题诗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无题》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 讲台、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无题》的课文,让学生观察诗词的结构、字数和韵律,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无题》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重点关注诗人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
3. 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方法。
4. 创作无题诗词(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尝试模仿《无题》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无题诗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或主题作为创作的起点,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分享与展示(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和同学们可以一起欣赏和评价这些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诗词。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思考诗歌对于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典诗词,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于《无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创作无题诗词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其创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邹荻帆《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邹荻帆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4、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崇高感。
教学重点:虚拟的情景的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以“无题”给作品命名,是作家常用的一种形式。
“无题”这个标题常常给读者以神秘和难以捉摸之感。
但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内容,其内涵又是耐人寻味,能够把握的。
你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致了解诗人的意思吗?整体感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知人论世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
湖北天门人。
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
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
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
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
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高中语文无题邹荻帆课件
难点和疑点,达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了解,并 能了解各章节在单元中的地
位及其相互关系。
3.图表整理法 图表整理法是指通过预习把涉
及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 图表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
三.这首诗的语言运用有何特点?
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 一(最长的十二个字,最短的两个 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 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 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 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 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 富有感染力。
四.本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何作用?
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 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 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 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 “,”“。”,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 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 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 “,”,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 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 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 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做一些练习题 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2 方法二[阶段预习法
阶段预习是对近期将要讲授的功课内容从整体上进行 粗线条式的浏览,以求得初步印象的一种预习方法。一 般来说,以章或单元为整体单位比较可行;而像史、地等 科目的预习则可以截取某个相对完整的时代或相对独 立的区域作为整体预习的单位。
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 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 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美好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2.学生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课文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需要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能够独立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参与一次家庭或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活动,选择《无题》或其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朗诵,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6.深入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性报告。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
邹荻帆《无题》象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2)学会从象征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邹荻帆及他的作品《无题》;(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欣赏邹荻帆的诗歌风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象征意义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无题》诗歌,分析自己生活中的象征事物;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3. 写一篇关于《无题》诗歌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无题》诗歌的象征意义理解程度;2. 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3. 学生对邹荻帆诗歌风格的欣赏水平;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无题》为例,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邹荻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读读议议评评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崇高感。
知人论世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
湖北天门人。
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
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
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
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导入以“无题”给作品命名,是作家常用的一种形式。
“无题”这个标题常常给读者以神秘和难以捉摸之感。
但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内容,其内涵又是耐人寻味,能够把握的。
你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致了解诗人的意思吗?整体感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
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点拨】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行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的五行是第二个层次,随后的七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一行是第四个层次。
【原文①】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
【点拨】“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找出下文与“仆倒”一词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含义。
(诗的最后一行“墓碑”一词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的意思。
)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
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
”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
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大风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可以从诗中找出其他意象对比揣摩,)【明确】(答案并不要求完全统一)大致是“为实现光明幸福而进行的残酷斗争”的意思。
【原文②】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如果诗人不是写诗,而是议论文,直接表达观点,怎么说)【明确】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
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
【点拨】接着上文的①②两行,第③行一个“而”字,既表转折,又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两句而来:“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里。
这是第二层,是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
【原文③】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
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
【点拨】随后的七行,再次用一个“而”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
那是一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
这是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和平。
【原文④】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点拨】最后一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是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
问题探究一、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明确】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
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
二、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须仔细体会这些象征和隐喻的含义。
语言品味这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但是诗中不含一点儿悲痛伤感,悲壮中还有许多崇高豪迈。
开头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
”问句中的动词“仆倒”含有强烈的动感色彩,表现出烈士为民族美好未来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情态。
第②行5个字,——“是的,我们将。
”——回答上句提问,中间还用逗号断开,以“是的”作斩钉截铁的回答,十分肯定,在悲壮中透出昂扬。
第⑤句开始,用一组排比句将内容层层铺开,表现出烈士将自己的鲜血转化为滋润万物的营养,掩饰不住自信和欣慰。
“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这一组意象朴实而有深味,烈士牺牲的意义就在其中了。
第11至14句,共8个字,每句2字,都是主谓式。
句子短促而富有感染力。
在渲染画面景物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理想境界。
画面的美好更衬托出烈士心灵的纯洁神圣。
这首诗的语言运用的欣赏重点是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20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
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
”,语气非常简洁有力。
第七行末也用了“。
”,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
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附:《无题》赏析(李玉昆、李滨)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
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
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
这首诗的取材别具一格。
它描写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大自然;它歌颂的不是英雄先烈们叱咤疆场的战斗业绩,而是英雄先烈流血牺牲的意义。
而写这意义又不是着眼于如何除旧,而是着眼于怎样育新。
这样的取材本身就脱出了一般“英雄颂”的窠臼,而使人觉得异样的新鲜,但同样达到了歌颂英雄先烈的目的。
这诗的写法也十分新颖。
开头用写实的笔法突兀而来,自问自答,说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
没有犹豫,没有悲哀,没有呼喊,没有修饰。
在朴素无华的描写中,显示着英雄先烈的视死如归的本色。
这种写法就大不同平常。
而接着,笔调突转,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象征手法写了下去。
作者撇开社会和人,而完全着眼于自然。
说烈士的鲜血被大树、小草、河流所吸收,雪融化后的平原上,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形象,是独具意义的实体,同时又是象征性的。
写的是自然,而象征的是社会。
最后,以风吹拂着英雄的墓碑作结,留下袅袅余音。
如果先烈们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么面对这一派和平、安乐、生趣盎然的新世界,也将会发出快慰的微笑吧!这就使整首诗摆脱了一般政治抒情诗的套数,有了全新的意境。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而含蓄。
全诗表现着烈士牺牲的伟大意义,又没有一个直接表现这种意义的字眼;诗中写到英雄烈士的墓碑,但没有鲜花,没有默悼的人群,只有清风吹拂。
诗人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平平常常,但在这平常中却包含着说不尽的意义。
读者读了诗后,自会想到那“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明朗的世界,是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的结晶,而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读者们更会想到,在青天下,绿水旁,在“英雄的墓碑”周围的草地上,还有人在凝望着“英雄的墓碑”沉思默想……一首不足百字的短诗,能使读者浮想联翩,它的含蓄是可想而知的。
礁石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
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另外,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