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1. 引言本教案为《无题》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作品。

这个教案适用于中学或大学的艺术课程,特别是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课程。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无题》的背景、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

2. 教学目标- 了解《无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分析《无题》的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

- 探讨《无题》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无题》概述- 介绍《无题》的艺术家、创作年代和创作背景。

- 分析《无题》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2 中国古代文化背景-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对《无题》的影响和意义。

3.3 分析《无题》的艺术表现形式- 分析《无题》的绘画技法和构图特点。

- 探讨《无题》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联系和差异。

3.4 学生讨论和创作- 组织学生对《无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 引导学生创作与《无题》相关的艺术作品。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无题》的艺术作品和相关文化背景。

-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创作实践:提供学生创作平台,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创作与《无题》相关的艺术作品。

5.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无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学生艺术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6. 参考资料- 李白《无题》原作- 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章以上为《无题》教案的概要,旨在帮助教师组织和设计相关课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和欣赏《无题》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与他的代表作品;2.理解《无题》的主旨思想及艺术特色;3.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李商隐的诗集以及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2.讲解与分析:(1)首先,让学生朗读《无题》,并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

(2)接着,让学生思考“无题”两字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探讨的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深入的讲解,如音韵、修辞手法等。

3.感悟与领会:(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就李商隐的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梳理整首诗歌的结构与内涵。

4.课堂延伸:(1)通过对比其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色。

(2)在欣赏古典诗歌中培养学生音韵美与意境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及解析。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答法3.讨论法4.朗读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2.听取学生对《无题》理解与领会的反馈;3.检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 教学设计

《无题》 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汇和语句。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启示,将其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语句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3、引导启发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或者讲述一个与文本相关的小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初读文本(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生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3、精读文本(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主题。

例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研读文本(1)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探讨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活动。

例如: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2)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题》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诗歌《无题》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想起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经验和了解。

- 提问学生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如何欣赏诗歌。

2. 分析《无题》(15分钟)- 分发《无题》的副本,并要求学生静读诗歌。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然后提取他们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 每个小组应该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 教师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确保学生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 解释诗人可能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创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首类似于《无题》的现代诗。

- 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的情感或者描写一种特定的主题。

-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诗歌的手法和技巧,如自由诗或断行。

6. 诗歌分享(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

-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给予评论和欣赏。

7.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提问学生对今天的教学活动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拓展活动:- 邀请一位诗人来讲解现代诗歌,并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创作活动。

- 组织一个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 探索其他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并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通过分析和创作《无题》,学生将能够深入探索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通过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4. 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然后,对《无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无题》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经典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无奈。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诗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本案例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领略《无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 创设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运用诗歌元素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
3. 《无题》与《静夜思》在意象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例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探究场所。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题》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标题: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了解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并理解其中的动情之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无题》这首诗,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情感体验,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李商隐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特点;2. 理解《无题》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无题》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导入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分组讨论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分析;4.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主题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5. 示范指导法:通过教师示范诗词的朗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诵读。

五、教学准备1. 李商隐《无题》诗歌文本;2. 课堂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诗词欣赏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商隐的写作背景和其诗词作品的影响力,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准备进入课堂话题。

2. 讲解与分析(15分钟)a) 介绍《无题》的创作背景和李商隐的写作特点;b)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和意象表达;c)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d) 引导学生对诗词的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自己对《无题》的理解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培养彼此合作的能力。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展示各组学生对《无题》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与欣赏(10分钟)请学生自愿朗读《无题》,通过音乐和画面的搭配,运用课堂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诗词的美感和情感的体验。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背景及其对唐代文学的贡献;2. 理解《无题》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无题》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无题》的主旨和思想内涵;2. 理解《无题》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分析《无题》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无题》中暗示的情感和意境;2. 分析《无题》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呈现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3. 课堂展示和评价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了解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导入新课出示《无题》的全文,并问学生是否猜测出了《无题》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全文(1)教师解读请学生先读一遍《无题》,然后教师解读全文的主题和意境。

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上,引导学生从字面和间接意义上分析李商隐的表达方式。

(2)拓展理解提问: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分析并拓展理解。

4. 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唐代诗歌,然后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以及修辞手法,并与《无题》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1)请几个小组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讲一首诗,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给出评价和点评,总结归纳学生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代诗歌或现代诗歌,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李商隐《无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李商隐的《无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唐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无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材内容解析:《无题》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学情分析:据上学期来的多次考试和近期举行的摸底考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诗歌能力低下,不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

古诗词方面仅能达到背诵默写,对于赏析此类题学生很是棘手,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解答,所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通过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上,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写作背景。

2.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3.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流利的朗读诗歌,并学会抓妙词、寻意象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为爱情苦苦煎熬的主人公形象,体会诗人坚忍执着的情感。

教学方法:音乐激趣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音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音乐《锦瑟》,提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到今天所学内容《无题》。

板书课题。

二、任务一:知人论世,进诗门1.作者介绍李商隐(约 813——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唐代诗人,曾经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

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

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

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无题李商隐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技巧,解读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歌。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无题》这首李商隐的诗歌,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没有标题?它有哪些特点?阅读与分析:1. 教师将《无题》的原文呈现给学生,并分段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归纳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文学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技巧,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语言表达。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展示给全班。

创作与表达:1. 教师向学生介绍创作诗歌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押韵、节奏和意象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情感进行表达。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无题》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并提出问题或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将李商隐的诗歌改编成歌曲或故事,展示给全班。

教学资源:1. 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的原文。

2.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诗歌的原文和解读。

3. 学生课本或诗集,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其他李商隐的诗歌。

4. 学生作品展示的场所和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进行观察和评价。

2. 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问题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唐代或现代的诗人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四首《无题》教案

诗四首《无题》教案

诗四首《无题》教案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13-2诗四首之一。

该诗是现代诗人海子创作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无题》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教学难点: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春天的花海或秋天的枫叶。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自然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自然对人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示例:学生A:我觉得自然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可以让我们摆脱繁忙和压力。

学生B:自然的美丽景色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增加生活的乐趣。

学生C: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第二环节:诗歌欣赏教师将《无题》的诗歌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随后,教师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示例: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无题》。

学生们齐声朗读《无题》。

教师:诗歌中的“无题”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A:我觉得“无题”代表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没有具体的主题,可以让读者自由地理解。

学生B:我觉得“无题”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没有找到答案。

教师:诗歌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有什么意象?学生C:我觉得“白日依山尽”可以理解为太阳在山脚下落山,代表了一天的结束,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短暂。

语文诗词无题教案

语文诗词无题教案

语文诗词无题教案教案标题:发掘诗歌之美——语文诗词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无题》这首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通过模仿《无题》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无题诗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无题》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创作符合《无题》风格的无题诗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无题》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 讲台、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无题》的课文,让学生观察诗词的结构、字数和韵律,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无题》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重点关注诗人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

3. 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方法。

4. 创作无题诗词(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尝试模仿《无题》的写作风格,创作出自己的无题诗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或主题作为创作的起点,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分享与展示(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和同学们可以一起欣赏和评价这些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诗词。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思考诗歌对于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典诗词,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于《无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创作无题诗词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其创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4.创新实践,提升能力:
-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美好品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2.学生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课文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需要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5.能够独立分析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参与一次家庭或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活动,选择《无题》或其他李商隐的诗作进行朗诵,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6.深入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性报告。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化素养。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欣赏李商隐无题诗含蓄朦胧的主题,意象朦胧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学目标、教法说明了解李商隐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产生心灵解读。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即解读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感悟李商隐“隐晦曲折,朦胧含蓄”的诗风。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探究互动法。

为锻炼学生的师范技能,选取一名同学辅助教师教学。

二.教学过程说明(一)激趣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诗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在PPT的辅助下,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家世背景,仕途经历,爱情悲剧,使学生对李商隐其人有一个大致轮廓。

(二)无题二首赏析过程1.读诗文。

PPT显示《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师生和乐齐读。

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诵读中让诗文凭着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诗意。

2.赏文意。

为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辅助教师教学,为大家疏通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

尽管学生在讲台上只讲解了几分钟,但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搜集资料、做教案、做幻灯片、备课等。

这首诗涉及到两个历史典故,即“巫山神女”和“清溪小姑”,怎么将这两个历史典故简明、清晰又生动地介绍给同学们,并自然融入到诗意的疏通中,需要学生课前做好编辑工作,并形成一段短小精悍有文采的教案。

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备课、讲课等师范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在台前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学期下来,一班的每名同学都会轮到五次左右这样的机会,这为他们将来参加见习、实习或找工作参加面试、试讲都会有所助益。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引言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探索一首名为《无题》的诗歌。

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其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将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无题》的诗意和主题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4.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无题》的背景介绍2.诗意解读与主题探讨3.修辞手法与意象分析4.诗人情感的体验与鉴赏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无题》的情境。

2.讲授:详细解释诗意,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和修辞手法。

3.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总结:回顾要点,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无题》的情境。

短片内容可以是一对恋人在花海中漫步,或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现代歌曲。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无题》的背景信息,包括诗人、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3. 诗意解读(15分钟)教师详细解读《无题》的诗意,解释每一句诗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4. 修辞手法与意象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同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蜡烛"、"黑夜"等,讨论这些意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5. 诗人情感的体验与鉴赏(1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讨论与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无题》的主题、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进行讨论。

《无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无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无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无题》篇1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篇古诗,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1《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诗歌之美无垠”。

而在这美的世界里,“《无题》”这首诗更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思考。

因此,我在教授《无题》这首诗的时候,也将这种思考感受融入到了我的教学中。

一、课程背景此次教学的对象是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

该课程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后,继续深入探讨了初中阶段语言与媒体以及人生哲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无题》作为本单元内容中的重要阅读课文,是对学生人生哲理课的探讨与理解的必修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本诗的背景、诗歌风格特点以及作者思想;2.能够熟悉本文的主题,并通过思考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3.能够初步掌握“紧扣主题,感性思考”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介绍人生哲理探讨的意义和目的。

(2)播放《无花果》MV,呼应大部分初中学生爱听歌的心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人生哲理的热爱与思考。

2.阅读环节(1)前置知识讲解:通过介绍王勃的《滕王阁序》,让学生了解到诗赋的区别与联系。

(2)语句解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理解,理解诗中的语句,进行诗文学习。

(3)组织小组讨论:将不同小组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让他们合作思考、交流、分析和感悟《无题》所表达的奋斗精神,以及人生哲理与意义。

3.思考环节(1)征求学生意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诗中的内容以及对作者理念的理解。

(2)思考题:提出“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与你的成长有何关联?如果给你一个类似的主题,你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等问题,给予学生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4.写作环节(1)分组赛事:把班级划分为若干组,给予每组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提示的相应主题,理解并运用本次教学所提供的课文语言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主题包括考试失败、加入社团、结伴游园、成为志愿者等;)(2)评估环节: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作文逐个评阅,评估学生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及思想水平,并对各组的作文进行点评、展示、评比。

《无题》教学设计方案

《无题》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无题》,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阅读方法、诗歌的基本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能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提问:这首诗歌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欣赏这首诗歌的?(二)新课导入1. 介绍《无题》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

2. 让学生阅读诗歌,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b. 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哪些?c.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d. 诗歌的意象有哪些?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几首与《无题》风格相似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具有诗意的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阅读方法、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作品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自学习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

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

这首诗有表白两情坚定至死不渝之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

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

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

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两个“难”字,表现两人情谊深厚。

次句用暮春花落衬托感伤情绪,以景渲染、烘托离愁别绪。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

“但愁”“应觉”都是联想猜测之语,一种体贴入微之意在句中自然流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

“蜡烛”一句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

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相随。

“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

“蜡炬”句用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相随。

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

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

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

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

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相见难,东风无力来回天(抒情写景);
颔联:春蚕尽,蜡炬干,两情死不变(谐音对偶);
颈联:想象对愁,勿伤身体防夜寒(借物言愁);
尾联:蓬山路不远,青鸟为我探看(托鸟传情)。

————忠贞爱情,至死不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