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教案

合集下载

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教案

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2、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4、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

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

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也工四六文。

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学习课文:(一)、学习《无题二首》(其一)1、齐读,整体感知——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2、简介写作背景: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3、基本解读:1)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第二单元9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第二单元9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无题二首(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审美鉴赏:把握诵读节奏及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感悟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

教学重点:把握诵读节奏及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感悟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探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小测1)李商隐《无题》中借用春蚕、蜡烛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2)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句子是:“”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讲授新课1、简介“无题”之意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为“无题”,另有一些诗取首句头两个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也属于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2、作者档案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受牛李两党相争之累,一生仕途很不得意。

因此,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借写爱情来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其诗工骈文和近体诗,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优美的意境。

3、写作背景因受牛李二党相争影响,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挤打击,虽在朝任过一些官职,但终生不得志,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无比愤懑,基于这种感情写下了此诗。

4、初次诵读(每位学生读5遍)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与他的代表作品;2.理解《无题》的主旨思想及艺术特色;3.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李商隐的诗集以及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2.讲解与分析:(1)首先,让学生朗读《无题》,并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

(2)接着,让学生思考“无题”两字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探讨的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深入的讲解,如音韵、修辞手法等。

3.感悟与领会:(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就李商隐的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梳理整首诗歌的结构与内涵。

4.课堂延伸:(1)通过对比其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色。

(2)在欣赏古典诗歌中培养学生音韵美与意境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及解析。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答法3.讨论法4.朗读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2.听取学生对《无题》理解与领会的反馈;3.检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讲述李商隐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诗歌赏析:解读《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3.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入《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背景。

2. 阅读诗歌:让学生朗读《无题/李商隐》,并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或情感表达方式。

5. 分享与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展示不同的文学才华和理解能力。

四、作业要求1. 阅读《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理解并掌握其主题和意境。

2. 创作一首与《无题/李商隐》类似的诗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或情感表达方式。

3. 在作业本上写出自己的创作,并注明标题和作者。

4. 准备好分享自己的作品,可以口头朗读或以其他形式展示。

五、评判标准1. 对《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创作诗歌的奇特性和情感表达力。

3. 展示作业的方式和表现。

六、延伸活动1. 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诗歌进行赏析和创作。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3. 指挥学生参观文学馆或图书馆,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在欣赏和理解《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练习,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展示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五首唐诗:
1.李白《望庐山瀑布》
2.杜甫《春望》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王之涣《登鹳雀楼》
5.李商隐《无题》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唐诗,引导学生学习唐诗的韵律、意境、背景和作者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精神品质。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对于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于时代背景与个人遭遇对诗歌情感的影响。
-比较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识别各自的特点并进行分析。
-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如何体现白居易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无题》中,如何理解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象征意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格律和韵律。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格律严谨,意境深远。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我们民族情感的抒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和意境,体会李白如何将自然景色与豪放情感完美结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仄、对仗等格律知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分析,来揭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风格,从而突破个人阅读理解的局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如诗歌朗读、小组讨论、意象分析、情境创设等,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以下是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欢迎阅览!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李商隐16首教案资料

《无题》李商隐16首教案资料

《无题》李商隐16首前几天一直寻找李商隐的《无题》,有的说十五首,有的说十九首,没有一个正常的顺序,难以看下去,昨天查看的全唐诗库,将里面的《无题》进行了整理,整理出16首《无题》——wj全唐诗 539卷0671)无题(一云阳城)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2)083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3)无题二首》10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4)闻道阎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105无题四首5)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7)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8)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1089)无题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110无题二首10)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11)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12212)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130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古诗教案幼儿园

《无题》古诗教案幼儿园

《无题》古诗教案幼儿园一、简介《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星空、散步在花园风景区时的领悟,又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感性领悟融入其中,令人感觉深远而清新。

本教案面向幼儿园,旨在帮助幼儿在学习这首古诗时,了解和领略其中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无题》的作者及其背景;2.掌握《无题》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思路;3.能够在赏析《无题》的同时,感受自然和人的美;4.培养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为幼儿介绍《无题》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并和幼儿一起欣赏原始诗歌。

2.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品读《无题》的每句话,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老师带领幼儿结合诗歌内容,勾勒出富有想象力的绘画图案,表达出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4.老师引导幼儿,通过感性认识,理解《无题》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应用意义,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灵性互通,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致良知,讲述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和解释。

5.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创作考虑,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有关诗歌主题的作文或诗歌。

四、教学方法1.看图导学法老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形式,让幼儿先感知诗歌的基本情境,再通过诗歌语言的引导体验整体氛围。

这种方法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潜力,还能培养孩子对语言和音韵的感受力。

2.集体朗诵法老师带领幼儿集体朗诵这首古诗,让孩子们从声音的节奏、韵律中领悟语言的美感和情感。

3.绘画创作法通过画图,可以让幼儿们将感性理解转化为具象化的表达,同时通过画图来深化幼儿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4.策划PPT展示法通过选取相关图片、题目,制作PPT展示来呈现《无题》的文化内涵,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步骤1.自由阅读或朗诵《无题》2.欣赏相关图片,通过形象化精神探索(图片可以体现大自然的景象、夜晚的星空、人的情感和思想等)3.用文字概括画面内容4.设计诗歌配图,细节处理,表达自己的画面理解5.辅助线、颜色涂抹6.一张画完成,进行展示六、教学评价1.根据幼儿的年龄、语言表达、文化素养特征,和孩子们的影响要点,创设现实生活中包含语言表达和文化学习任务的过程和情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李商隐的《无题》和杜牧的《秋夕》。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唐代诗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唐诗二首》时,学生需要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无题》和《秋夕》的诗意,掌握诗句的字词含义,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无题》和《秋夕》的诗意,掌握诗句的字词含义,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难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教学: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无题》和《秋夕》的原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唐诗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无题》和《秋夕》的原文,学生自读,理解诗句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诗句的字词含义和诗意进行讲解。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八年级语文下册格律诗五首《无题》教学设计长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格律诗五首《无题》教学设计长版

《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遥无期的哀伤。

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2.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3.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4.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体会诗歌的朦胧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1. 背诵默写诗歌;2.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体会诗歌的朦胧美。

【教学难点】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搜集李商隐生平与创作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新部编本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

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教案标题:无题李商隐教案导入教案导入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下面是一个关于无题李商隐的教案导入部分的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无题》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导入步骤:步骤一: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李商隐的诗歌创作背景,如唐代的文化繁盛、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等,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氛围。

步骤二: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美妙之处。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三:导入主题教师可以展示《无题》的诗歌原文,并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是《无题》?”,“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步骤四:启发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无题》的问题,如“你觉得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导入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环节。

通过以上的导入步骤,学生可以在情境的营造和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了解学生对于《无题》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后续的教学调整和指导提供依据。

李商隐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标题:《李商隐无题》诗歌鉴赏与写作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李商隐无题》这首唐代名篇,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表达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歌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练习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李商隐无题》的诗歌原文,并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李商隐无题》的主题和意境,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李商隐无题》,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三、写作指导(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李商隐无题》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无题诗。

2. 教师与学生分享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朗读或展示。

2.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优秀作品,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鉴赏和写作的要点。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和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李商隐的作品,并进行鉴赏和写作。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创作和展示环节。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艺术性。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李商隐无题》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欣赏李商隐无题诗含蓄朦胧的主题,意象朦胧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学目标、教法说明了解李商隐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产生心灵解读。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即解读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感悟李商隐“隐晦曲折,朦胧含蓄”的诗风。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探究互动法。

为锻炼学生的师范技能,选取一名同学辅助教师教学。

二.教学过程说明(一)激趣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诗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在PPT的辅助下,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家世背景,仕途经历,爱情悲剧,使学生对李商隐其人有一个大致轮廓。

(二)无题二首赏析过程1.读诗文。

PPT显示《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师生和乐齐读。

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诵读中让诗文凭着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诗意。

2.赏文意。

为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辅助教师教学,为大家疏通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

尽管学生在讲台上只讲解了几分钟,但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搜集资料、做教案、做幻灯片、备课等。

这首诗涉及到两个历史典故,即“巫山神女”和“清溪小姑”,怎么将这两个历史典故简明、清晰又生动地介绍给同学们,并自然融入到诗意的疏通中,需要学生课前做好编辑工作,并形成一段短小精悍有文采的教案。

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备课、讲课等师范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在台前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学期下来,一班的每名同学都会轮到五次左右这样的机会,这为他们将来参加见习、实习或找工作参加面试、试讲都会有所助益。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二首--无题》教案1 鲁人版选修1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二首--无题》教案1 鲁人版选修1

李商隐《无题》诗等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某某生。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X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

另一种那么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文本《无题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恋情诗。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

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

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听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四、文本《无题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恋情诗。

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这一句为千古名句。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两句比喻新奇贴切。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写宴会之热闹。

这里的宴会既可以理解为昨夜的宴会的情景,也可以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

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

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

良辰美景令人心醉,但毕竟已经过去。

《贾生》1、写作背景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2、分析文本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柳》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提出问题,分析文本(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舞”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舞”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写出了柳枝的欢乐。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课外练习(3)请你谈谈两首诗的同中异,并鉴赏其表达技巧或评价其思想情感。

杨柳枝词柳白居易李商隐一树春风千万枝,曾逐东风拂舞筵,嫩于金色软于丝。

乐游春苑断肠天。

永丰西角荒园里,如何肯到清秋日,尽日无人属阿谁?已带斜阳又带蝉。

同中异:1、吟咏对象--柳白诗--春柳;李诗--秋柳2、艺术手法--对比白诗--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李诗--春柳之美与秋柳之衰【赏析一】开篇写柳,一棵大柳树沐浴在春风里,条条柔软如丝的柳枝迎风飞舞,柳色嫩黃似金。

将无形春风凝固在有形柳树之上,极言柳树之美丽婀娜。

第三句笔锋一转,用“西角”、“荒园”渲染出荒凉冷漠的气氛,前后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充满活力的柳树与死气沉沉的环境的不协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对所咏的永丰柳树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也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是一篇难得的咏物言志的佳作。

【赏析二】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暗示的手法)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