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传播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
视觉文化传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于文化传承、社会交流和个体认知的影响。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与特点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以图像、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化形态。
它通过视觉媒介,如电视、电影、网络、广告等,将信息以图像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使信息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 图像化: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表现形式,使信息更加直观、形象。
2. 全球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方式。
3. 快速性:视觉文化传播以快速、高效的方式传递信息,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4. 互动性: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传播内容互动,如评论、分享、点赞等。
三、视觉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同时,视觉文化传播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还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视觉文化传播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视觉文化传播在社会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通过图像化的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社会交流的深入和广泛。
同时,视觉文化传播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丰富了社会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还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感受美的途径,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品牌形象建设中的文化与视觉传播
品牌形象建设中的文化与视觉传播品牌形象建设是每个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它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口碑。
而在品牌形象建设中,文化和视觉传播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化与视觉在品牌形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一、文化在品牌形象建设中的重要性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有了文化才有了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
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口号,代表着“只管做,勇敢尝试,无所畏惧”的品牌文化,为耐克带来了无数的忠实粉丝和商业成功。
另外,品牌文化还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如果企业拥有一个积极向上,关注员工和社会责任的文化形象,将吸引更多的顾客和消费者,从而带来更高的回报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视觉传播在品牌形象建设中的重要性作为信息社会的代表,视觉传播在品牌形象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心理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接收的。
因此,视觉传播不仅能够传达品牌信息和价值,还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视觉传播包括品牌标识、品牌广告、包装设计、网站建设、展示设计等多种形式。
其中,品牌标识是品牌视觉传播的核心,它代表着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声誉。
一个好的品牌标识应该简洁易懂、独特易识、高度辨识,以便顾客在短时间内对品牌有深刻的印象和认知。
另外,品牌视觉传播的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也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和兴趣,从而巩固和扩大品牌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文化与视觉传播的结合应用文化和视觉传播都是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因素,但单独使用很难有很好的效果。
只有二者结合使用,相互补充和强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优衣库在品牌文化建设中主张“简单的设计无界限的创意”,在品牌的视觉传播中也反映出来。
优衣库的设计理念是使衣服简单舒适,而优衣库在广告设计中也强调简约的风格,内容简单,形式简单,清晰地传达简单易懂的品牌信息和风格。
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中广告传播与传统文化新论
摘 要: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某种意义上也即是视觉文化传播。
本文以此为思考源头,对引发当今视觉文化传播潮流的两大因素——品牌国际化及经济感性化趋向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告传播及传统文化进行了新视角的解读。
本文认为,虽然广告传播一直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但视觉文化传播为传统文化在广告传播中逐渐建立,并巩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越来越频繁及广泛的运用,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和平台。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播 广告传播 传统文化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中广告传播与传统文化新论章 俊四十年前贝尔预言:“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而被视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开创者的霍尔对于“文化”则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
循此逻辑,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虽然有关广告与文化的论述已经不少,但立足于视觉文化及视觉文化传播的平台重新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在广告传播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意味。
视觉文化传播·品牌国际化·传统文化结合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分析,美学家阿莱斯·艾尔雅维茨提出:当代文化,即后现代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不仅是视觉文化,而且是全球化和商品化。
根据詹姆逊的观点,现实主义对应于市场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对应于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后现代主义则对应于跨国资本。
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即品牌的国际化。
由此可知,视觉文化传播是当今跨文化传播,也可说是传播的全球化的主导形态,它存在的基石就在于资本—品牌的国际化潮流。
而品牌的国际化走向同时也意味着品牌传播的国际化,广告传播范围随之扩展到全世界。
跨文化传播虽然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带来了文化认同的危机,但也在客观上促使各国文化群体拥有更多的共同体验和相似的意识形态,这就为广告传播的全球标准化奠定了受众基础。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图像霸权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图像霸权一、图像霸权概念及发展“霸权”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首先使用的一个概念。
用简单的话来说明,霸权即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或者支配权。
图像霸权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图片和影像影响逐渐取代文字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并主导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
早期的语言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心记脑存、口耳相传实现的,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
文字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文字不仅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长久保存信息;还打破声音语言传播的距离限制,使信息能传递到千里之外,扩展了人类交流及社会活动的空间。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的传承不再依赖那些经口耳相传且极易遭到扭曲、变形的神话传说,有了可以考证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所以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
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传播时间的持续和空间的拓展上完成了对语言传播的超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电机、电话、电灯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末电影的发明以及20世纪初电视的发明将人类的传播进程推进了一大步,人类获取信息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电视及电影中的图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依靠网络获取信息的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阅读文字之后进行思考理解转变为现在更乐于观看图片和图像这样一种现状。
图像在人类越来越注重视觉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字成为了图像的附属,图像的霸主地位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建立。
文字在印刷时代的传播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信息时代得到了改变。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传播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
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以视觉图像作为主要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将信息传播给大众。
本文将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分析其文化形态与传播理念,旨在理解并把握这种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形态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表达形式,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它通过影像、图像、图表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
它所体现的文化形态,是多元化的、动态的、全球化的。
这种文化形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直观性、即时性和互动性。
首先,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
图像比文字更能直接地传达信息,使人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即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可以即时获取和分享信息。
最后,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互动性。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中,形成一种互动的传播模式。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是“以图说话”。
这种理念强调以图像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图像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
这种理念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信息。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也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视觉文化传播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信息的需求。
在创新性方面,视觉文化传播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视觉作品。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视觉文化传播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图像来获取信息,而非传统的文字阅读。
视觉传达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日益丰富多样。
而视觉传达作为一种直观、生动且极具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以图像、色彩、文字、符号等元素为载体,将文化内涵以一种能够迅速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视觉传达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字的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能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然而,图像和视觉元素具有超越语言的通用性。
比如,一幅精美的传统中国画,即使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也能通过画面中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元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看到埃及金字塔的图片时,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古埃及文明的伟大和神秘。
这种跨越语言的传播能力,使得视觉传达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接纳彼此的文化。
视觉传达能够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描述,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以电影为例,一部优秀的文化题材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服装、场景等视觉元素,能够将观众带入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比如《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其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武打设计以及充满中国韵味的服装和建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侠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比如,各类文化展览中的艺术作品,通过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创新等视觉手段,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视觉传达有助于塑造和传播文化品牌。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文化品牌的塑造和传播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具有独特视觉形象的文化品牌,能够在众多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比如,故宫博物院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视觉设计,将古老的故宫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出了众多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产品,成功地塑造了故宫这一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故宫文化。
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
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引言: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青年文化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视觉化的传播形式,通过音乐视频、演唱会等方式,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音乐“景观”。
本文旨在探讨在视觉文化时代,流行音乐如何通过视觉化的传播和与观众的审美互动来塑造独特的音乐体验。
一、视觉化的音乐传播方式1.音乐视频的崛起音乐视频作为最早的视觉化音乐传播方式,通过将音乐与图像相结合,使观众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享受到视觉上的盛宴。
通过人们对音乐视频的追捧和分享,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视觉体验。
2.演唱会的视觉表演演唱会不仅是音乐的现场表演,更是一种视觉化的艺术呈现。
艺人可以通过舞台效果、灯光、服装等方式,将音乐与视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景观”。
观众通过欣赏演唱会的视觉表演,得到了一种更加丰富和深入的音乐体验。
二、流行音乐的视觉化表达手法1.音乐视频的创意拍摄和剪辑流行音乐视频的制作越来越注重创意拍摄和剪辑手法,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将音乐通过图像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观众。
同时,音乐视频中的场景、服装、化妆等元素也会对音乐的表达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视觉化特征。
2.演唱会的舞台设计演唱会的舞台设计是流行音乐视觉表达的核心之一。
通过舞台装置、灯光设计、舞蹈编排等手法,艺人能够创建出一个与音乐相呼应的舞台“景观”。
观众在演唱会上不仅仅是听音乐,更是通过视觉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三、视觉化传播对音乐的影响1.加强了音乐的传播力通过视觉化手法的加入,流行音乐在传播上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音乐视频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使得流行音乐不仅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也使得音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分享。
2.丰富了音乐的表达形式视觉化传播使得流行音乐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视觉文化传播是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视觉媒体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影像、图像、符号等作品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在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巩固和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多元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传播这一文化形态以及其传播理念,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诠释。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视觉媒体将一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它以影像、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为基础,以直接触动感官的方式塑造了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视觉文化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进行展示,而是通过符号的运用和传播的技巧来表达文化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念。
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如文字、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视觉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拉近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加交流与共鸣的可能。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 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觉文化传播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文化的冲击,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
通过视觉文化传播,可以将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展现给世界,提升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 文化交流与融合视觉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与独特性,视觉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艺术展览等形式将不同文化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形态,推动文化交流与互动,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 传播理念的创新与推动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创新和推动传播理念的作用。
传统文化传播通常以文字和语言为主要手段,而视觉文化传播以影像符号为基础,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视觉文化传播的出现,推动了传播理念的创新,提升了传播效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视觉传达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视觉传达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变得日益多样化。
而视觉传达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视觉传达,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
这些视觉符号可以是图像、图形、色彩、文字等元素的组合,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海报、广告、包装、书籍、网页等等。
当这些视觉元素被巧妙地设计和组合在一起时,它们能够在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视觉传达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字的障碍,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传播范围。
然而,图像和图形等视觉元素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它们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一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即使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也能够通过画面中所描绘的山川、树木、水流等元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和谐的追求。
同样,一张充满非洲特色的图腾图案,也能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到非洲原始文化的神秘与魅力。
其次,视觉传达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相比于文字描述,图像和图形能够更迅速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当我们看到故宫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时,立刻就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威严和庄重;当我们看到印度泰姬陵那洁白的大理石建筑和优美的穹顶时,也能直观地领略到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建筑艺术的精湛和浪漫。
而且,视觉传达还可以通过动态的形式,如动画、视频等,将文化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比如,一些介绍传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精彩的剪辑,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再者,视觉传达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
好的视觉设计往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一张反映战争残酷的摄影作品,能够让人们对和平产生更加深刻的渴望;一幅展现亲情温暖的插画,能够唤起人们对家庭的珍惜和关爱。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1. 引言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2.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对于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案例分析。
2. 新媒体概述1. 定义: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内容创作、生产、发布及传递过程中所采取或使用到的一系列数字工具和平台。
2. 特点:a) 实时性: 新闻事件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等实时更新;b) 参与性: 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并内容;c) 多样性: 包括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形式。
3. 视觉文化传播基础知识1.定义:“视觉”是指我们通过眼睛感受到外界事物;“文化”则包含了各种符号系统。
因此,“视觉文化”的组合即表示我们借助图像来表达特定历史背景下某个群落内部共享价值理念的方式。
“視覺”,則是一種感知方式,以眼睛為主要媒介的視覺藝術形式。
2.重要性:视觉文化传播通过图像、符号等表达方式来影响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1. 影响因素:a) 技术进步: 数字摄影技术使得图片更易获取和处理;b) 社交网络平台: 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创作或收集到的图片,并进行互动交流;c) 移动设备普及: 方式相机成为了每个人随身携带且方便使用的工具。
2. 实践案例分析:a)社交媒体上用户内容(UGC)在推广品牌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b)新闻报道中利用数据可视化手段提高信息呈现效果.5.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Copyright): 法定权益保护原作者对其创造出版物享有排他使用权.- 著作权(Work of authorship): 涵盖文字、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创意产生之后即拥有者合法所有并受国际公约规范保护的权益.-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法律对创造性工作所给予的独占或准独占使用权限.6. 附件1. 图片:本文涉及到的相关图片可在附件中找到。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引言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旨在通过视觉形态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传播方式。
它通过图像、设计、摄影、电影等不同形式的视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背后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意义进行沟通,进而达到传递意义、建立共识、引起共鸣的目的。
视觉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
本文将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阐述,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视觉文化传播的特点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
相比于纯文字传播,图像和视觉元素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人类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种原始、直观的方式,能够快速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和内在共鸣。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
图像和视觉元素往往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可以通过视觉符号携带出多层次、多维度的意义。
这使得视觉文化传播更加丰富和有趣,能够触及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第三,视觉文化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和延展性。
视觉元素可以在不同的传媒平台上进行传播,包括网络、电视、印刷媒体等,进而形成多样化的传播渠道。
它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迅速扩散和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视觉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广泛多样,包含了艺术作品、广告、品牌标识、影视作品等多个领域。
首先,艺术作品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元素传达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广告作为商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也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广告画面和形象,广告传达着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特征,还有品牌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优秀的广告作品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形成品牌认同与忠诚。
第三,品牌标识是企业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独特而富有辨识度的标识能够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符号,并在市场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
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
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
这一新的传播理念,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
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其中,影视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格外突出。
【关键词】视觉文化;消费社会;文化形态;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产业一、视觉文化:一种新文化形态的理解费尔巴哈曾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
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①人类早就有了视觉(Visual)经验,即看的经验,这也应当说就有了视觉文化,有了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亦可视为通俗的“观看”。
“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
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将各种信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人们,使人们在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
本文将通过对视觉文化传播的解析,深入探讨其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以图像、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
它以图像为主导,将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多样性。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还包括现代的网络漫画、动漫、电影、电视等新兴媒体形式。
这些形式各异的视觉文化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优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赖于图像。
因此,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导,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像传递信息,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
2. 多元化表达。
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还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文化等新兴元素。
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表达方式。
3. 互动性。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强烈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交流模式。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交流。
视觉文化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视觉文化传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传播:某种意义借助于媒介符号而进行交流的活动,它导致信息和情感的共享;什么是视觉传播:以非语言符号的直观媒介形式所进行的传播,其特点是感性、生动而具体;什么是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以及在历史中积累起来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什么是视觉文化:这是从与传统书写和印刷文化相比较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当代以机械复制为手段而产生的大众文化,如电影、电视、商业环境设计和报刊杂志图片,以及网络多媒体等等的视觉直观的文化种类; 视觉传播:是一种传播方式,可产生特定的效果;所有传播都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情感和判断,必然涉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必定是有倾向性的,不可能是单纯的形式或方法像计算机语言;因此视觉传播涉及到视觉形式的效果好坏和视觉内容的真善美问题,从哲学上说,前者叫做工具理性问题,后者叫做价值理性问题;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视觉转向的时代的定义:这个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这个时代重图像甚于事物,重复制品甚于原作,重表现甚于事实,重现象甚于存在,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生产和消费形象,威力无穷的图像左右了我们对现实的要求;对“看”的依赖和“看”所承受的重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60%到70%的方式是图像的方式;根源:1科技的发展为“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双项技术支持彩色印刷、电影电视、数字多媒体、移动通信2“消费社会”的出现是“视觉文化时代”到来的社会根源3信息社会的到来是“视觉文化时代”出现的内因信息化社会:即一个社会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活动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 其标志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繁荣;传播的实质:1:动词:去想改变想法、感觉、讯息,得以获知,得到共识,获得交流2:名词:符号.共通信息.讯息互换,个人之间通过共通的符码系统交换的过程,表达观念的艺术,传递讯息的科学3:特质:有意义符号的交换,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东西,由媒体连接参与者,潜在交流的可能,滿足人类需求的基本途径传播活动的分类:1根据信息的特质,可以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2根据信息的符号表达形式,可以分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3根据媒介的人体性和技术性之分,可以分为人际传播面对面,电话,大众传播印刷和电子媒介网络传播计算机及其网络媒介4根据传播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和国家传播视觉传播涉及各种特质的信息内容,主要以非语言传播为主导形式进行,在大众和网络传播中应用广泛,且各种传播主体都非常热衷于此种传播形式;视觉传播的内容:人类意识的内容:认知概念,真——纪实性电视新闻;功利伦理实践,善——纪实和审美形式皆有;审美艺术情感,形象,美——审美形式,内容涉及认知和功利伦理视觉传播的特点与常规的语言符号传播比较:运用非语言符号的直观形式进行传播,逼真性高——形象性,感染力强——情感性,适合当代节奏——快捷而准确易读性高,跨文化障碍少——诉诸本能直觉,娱乐价值高——富于感性和身体性,易于表现新奇对象新鲜、美观、动人、丰富传播效果:从横的方向看,不同民族语言的阻隔被打破;从纵的方向看,同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文字的垄断被打破,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视觉传播的缺陷:1.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 2.许多商家为营利,不惜推出3.现在的许多视频节目比低俗广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4.视觉传播以感性生动的画面占据受众的眼睛和头脑,使其无暇思考和判断,因此容易受人摆布;5.需要昂贵技术设备制作影像,受众也需要有相应机器接收设备才能观赏时代不同,对此的承受力和喜好倾向也不同;媒介:就是讯息.广播让我们想象影像,电视则清楚呈现影像;媒介是传达符号样式的实体基础;意义本身不能被传送,真正能被传送的是意义象征符号.符号式传播语言是人类演化的一部分;人类所用的符号有许多以非语言方式传播;符号的七种类型:生理外表,类语言,身体动作,时间的使用,触觉使用,空间的使用,标志、人造物的使用人类生活及其意识的内容:1认知活动概念,真——科学研究,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命题语言2实践伦理功利,善——实用的生产、商业活动和道德理念的制订——命题语言和审美形式皆有3审美艺术情感,形象,美——审美形式,内容涉及认知和功利伦理;传播媒介的三种形态:1.示现的2.再现的3.机器的当代视觉媒介的种类:1、图画和摄影精确复制2、和3、计算机和网络现代传播形式所表现的人类生活和意识及其所使用的媒介技术:1新闻真,善,认知概念与伦理规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2广告善,功利目的,经济生产,财富,生活欲望,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3广播影视艺术美,善,真,情感的艺术形式,广播——音乐、歌曲,电影——电影叙事类作品,故事片,电视——综艺节目电影,音乐会,演唱会,选秀,文化节目,艺术展报道,叙事类作品,电视剧,互联网传统文化中真善美往往是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被表现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它们比较难以区分了;视觉传播的领域媒介特性及其所擅长领域和价值倾向:人际传播媒介相关1绘画,雕塑,装置,书法,建筑2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大众媒介相关3CI,广告,视觉传达,版式设计,包装设计,4电视新闻、新闻电影记录片,5电影故事片、电视剧、文化艺术类多媒体出版物、网络中的多媒体文化艺术信息符号就是以某种形式表示它自身以外的其他意义的代码;语言符号学:是一套能使人们彼此交流的符号系统,它由符号、能指和所指组成,即能指是表达其他事物的事物,所指是能指所表达的事物的意义事物的概念而不是实物,符号是二者的结合;图像符号:是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或相同;例如,一个建筑模型就是真实建筑的某些特征的图像展示:形状、颜色等等,或照片与本人的相似关系;标记符号:是如果某标记确系由某物体造成,并成为指明该物体存在的物质痕迹,那么这一标记就是标记符号;例如弹洞与枪击的关系;非语言的图像符号的特点:1.不需要专门的教育过程,也能识别其意义2.与现实对象相似,使人容易将其等同于现实对象象征符号所涉及的既不是相似性,也不是实际的因果关系,而是由象征符号使用者做出的一种硬性规定,使某种象征符号与某种意义之间具有特定的关联;文字是这类符号的典型例子,除了拟声词外,它们仅仅通过社会习俗与所指的事物发生关联;广义的视觉符号:是指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和意义的符号,如绘画、摄影等图像符号,电影、电视、数字视频等影像符号,舞台表演、展示、建筑、服装的具象符号,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符号,以及书法、印章等基于语言文字的符号,它们都是眼睛所能感受的,因此都属于视觉符号;狭义的视觉符号:是指在现代大众媒介上传播的,以印刷媒介形式或电子以及数字媒介形式表达某种意义的直觉符号皮尔斯的图像和标记符号,以及象征符号中的非语言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的主要特点是:1除了符号形式以外,物质媒介本身的特征也将产生附加意义2具有特定的视觉语言语法,像语言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理解视觉形象的符号特性:1形象性:图像符号不必与现实事物的逼真复制,只要在结构或某些总体特征上相似即可,因为符号的本质就是示意,而非替代;2标志性:由某一物体的有形痕迹形成的符号3不确定性:视觉形象的视觉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具备指明形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手段,更重要的是,视觉传播缺少判断结构视觉形象的符号功能:1引发情感2提供论据3引而不发视觉符号与视觉表征:表征即表现,代表,是指符号与其指代物的关联,以及人们如何使用符号传播和交流思想;视觉表征:探讨人们如何使用视觉符号传播和交流思想;视觉符号的特点:1以平面表现立体媒介的模拟性2从再现走向仿像后现代视觉文化的特性,消费影像而非追求现实真理3与语言符号相反的多义性直觉符号的优点和缺点并存,提供了意义表达的灵活性视觉表征中图像与现实的关系:1.相似理论:传统理论主张,图像总是指代和它相似的事物,同时这种相似是媒介形式的相似,而非等同于原物的相似,否则就不是图像,也将不具有表征意义;2.再现理论:改良的相似理论,认为非现实存在的对象,那种头脑想象的对象,也可以被图像符号来表征3.象征理论:认为将相似性作为图像价值的标准是错误的,主张所有的表征都是象征性的,图像符号也不例外;所谓象征,就是一种符号在表达其表面意义以外,还表达另一种内在的意义;这种内在的意义是随现实环境和历史、文化语境的不同变化的;4.自我指涉模式:符号的能指此时与所指的关系是分离的,能指自我指涉而与所指无关;如大众文化的许多产品;①:被表征的客体以比喻的方式来形容②存在关系:表征是对一种现实存在之物的表现,不是针对非现实存在之物的;③描写关系:表征是对某个已存在之特定对象的描述;广告文本对其所传播对象的表征方式两种类型:①对现实存在物的描绘产品诉求②对非现实存在物的比喻、象征形象诉求主图像符号生产者与观者的关系:1.文化惯例说:认为观者是通过自己的文化经验对图像进行解码分析,而习俗和惯例则内化于文化经验之中,观者以为自己是凭直觉来理解图片,实际上特定的理解是受特定的文化惯例支配的;2.神经感知说:主张观看是一种客观的生理性的过程,这是视觉经验及其理解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对图像意义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这些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的线索3.推演说:认为观者对图像意义的理解首先是通过观察和感知产生初步认识,然后假定其与现实有关系,接着便与现存的图像图形进行大量的比对处理,最终使图像与现实联系起来;4.信息处理说:认为观看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具有主观色彩的信息处理过程,观者是通过自己已有的视觉经验来获得对观看对象的认知,这与图像生产者的原意可以并不一致;描述色彩:A客观法依靠已知的度量标准①波长与色彩:可见光谱波长范围:380-780纳米毫微米②温度与色彩色彩的温度色温的度量单位是卡尔文K;零度是卡尔文温标中可能的最低物理温度,大约为摄氏零下273度;B比较法:以经验中已知事物的颜色来定义一种颜色的方法就是比较法C主观法都依靠观者的评价;色彩比视觉的其他要素更能引起情感反应,因此,它是一种高度主观的、极其有力的观念交流途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能以相同的眼光看待同一种颜色;产生纵深感的8种因素:1空间,空间大,景物的纵深感也强,旅游;2大小,知道物体大小和比例容易产生纵深感;3色彩的冷暖和明暗可以产生纵深感;4光线的强弱可以产生纵深感;轮廓光5纹理梯度,池塘涟漪6介入物,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之前7时间,对历史和未来价值的态度将决定纵深感的强弱;8透视关系,暗箱原理的运用完形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完形:是一有組織的整體,它的特性由其內部的全體性質所決定,它本身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而非各部分相加的總合;2完形心理學:探討人類組織及辨識視覺刺激的方式,他們認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也就是說,在辨識圖樣時,所有刺激所共同發揮的作用超過各個感覺的總和;3認知心理學:受完形心理學影響甚巨,其論點主張知覺的主要條件在組織的整體,而非組織中的部分,人類行為乃由其所處的整體情境所決定,而不是由個別情境所決定;4飛現象:魏德邁發現如果兩個不動的光源以輪流的方式很快地閃動,觀者會認為是一個單一光源在兩個定點之間來回的移動;聚合法则:1認知會屈服於直覺的驅力,藉著凝聚互具吸引力的刺激形成較為簡單的群組,由複雜驅向簡單化,這種視覺吸引力就是『聚合法則』;將種種資訊組織成意圖的整體,即靠聚合;2四個聚合法則:相似法則、鄰近法則、連續法則、共同因緣法則;影響圖與地的因素有哪些:1對稱:所觀物體有一個平衡或對稱的取向,我們會視其為前景物體;2外凸:物體曲線向外或向內者,常被視為有展現形體的物體;3區域:較小的形狀易被視為形體;4意涵:有意涵的物體視為影像前景對於熟悉的物體,會較注意5取向:物體的形狀,一個垂直的或水平的形樣最常被視為一個形體;知觉理论:根据知觉理论,视觉过程并不只是观者简单地目睹由光线建构的物体,而是积极地通过大脑活动达成一种知觉活动;根据卡罗琳·布鲁默的研究,大脑活动能以下述方式影响对形象的知觉:记忆、投射、期待、选择、适应、失谐、文化和文字;看的过程:1.视觉的感觉:以视觉感官去感受或去看,此动作仅让足够的光进入眼睛,以便能立即看到周遭的物体;受伤或不正确的用法会阻碍视觉的运作;此时并不涉及精神因素;2.视觉的选择:在视界场域中选择出特定的元素;也就是将某个景物特定部分区隔出来;此区隔结合眼睛对光采集的能力和大脑较高层次的功能运作的结果;选择是有意识、智力化的行为;3.视觉的认知:认知和想象-也就是必须试着让所检选出的元素产生意义;以认知和想象来处理影像的心理运作,就不仅止于观察的动作;4.视觉传播的循环心理和智力的活动的三个方面:1理解视觉对象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艺术经验和素养2理解视觉文化需要特定的思维能力3对视觉传播和交流情境的共识视觉思考:1以影像的方式去思考及学习,即是「视觉思考」;2安海默:『视觉认知』即是『视觉思考』;3视觉思考可经由『看/想象/图绘』这三种可视化想象力来达到;4.可视化想象力:互动的想象力;麦克金McKim主张视觉思考可经由看/想象/图绘三种可视化想象力来达到;5看:我们所见之物是影像images 而非东西;6想象:我们心灵之眼所想象之物,一如我们在作梦时所见;7图绘:我们所描、所涂、所绘之物; 什么是视觉构成:构成艺术充分调动造型因素中的关键元素,以构成最具传达效率的画面视觉形态;视觉构成讲究形式感、传播效率和视觉冲击力,而避免主观和传统文化因素的习惯运用;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存在于一切视觉造型中,同时立体构成的学习使初学者在三维空间中开创独特的视觉角度,发掘三维空间中材料的肌理、质感与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体验;视觉构成设计的目的:1.构成赏心悦目的吸引力2.有助于意义的传达3.确保其易读性4.集中注意力在信息的最重要部分视觉构成的主要原则:1界定图框:图框一方面界定了一个设计,另一方面决定了视觉表现的范围、方式和水平或垂直的构图方向;2重量:任何视觉元素都有特定的视觉重量,这是由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经验共同造成的心理定势;3视线的动向:观者在观看时,眼睛会以独特的方式持续地扫描对象来吸收视觉信息;4“好的”法则:在完形认知理论中,“好的”法则意即在现有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好规律的、对称的、简化的心理组织;这里的“好”是指那种激起最少负面情绪,极少复杂化的视觉状态;因为人的视觉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总是寻求一种最简单省力而舒适的视觉感知状态;视觉构成与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又称作“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视觉构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富有传播效率的视觉形式;因此,视觉构成与形式美法则往往有交叉之处,而前者往往更强调具体的传播目标和效率而突破后者的规范;1对称2连续3渐变4对比5调合6比例7平衡8节奏9统一视觉传播的认知基础:1个体认知的发生学原理2.图像认知的直观性、简易性、便捷性 3.图像认知的视觉优势4.图像认知的技术条件19世纪中叶发明摄影术,19世纪末发明电影技术视觉化时代来临的历史必然性 1.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放松成为紧迫需要 2.电视等消费类媒介成为主要的文化形式3.视觉符号直观性强,富有感染力4.视觉传播现场感强,能满足受众认知真实和亲身参与的需要:纪实和目击成为最被认可的媒介价值和文化享受;视觉传播的功能:1.视觉传播具有直观、便捷的表意功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视觉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对人的认知和行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3.视觉传播的现场目击感,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增进了人们对世界认知和体验的深度与广度;4.视觉文化的通俗、廉价和生动趣味性,使得大众得以摆脱正统文化的束缚,可以在熟悉而轻松的日常形式中尽情狂欢;视觉传播的消极方面:1.视觉符号所建构的拟态环境替代了社会现实,令人将娱乐和消费当作真实的认知2.图像依赖使得人们的理性分析能力弱化,只顾表面而不顾实质;社会新闻 3.过量的视觉信息令人产生审美疲劳,使得人类的文化价值丧失其珍贵性;4.视觉传播盛行,使得形式主义泛滥,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形象工程”取代了对象本身;视觉传播的伦理问题:1视觉传播的逼真性往往被用于制造虚假形象,以服务于商业、政治乃至个人目的:2视觉传播符号往往被滥用于展示视觉暴力和色情,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对世界的扭曲认识;3视觉传播易于侵犯名人隐私;4视觉传播有漠视普通人权利,进而造成侵害的倾向;宣传的定义:“它仅指以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以消息、谣言、报道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控制意见的做法”拉斯韦尔;告知性传播—新闻—知晓,劝服性传播—宣传—改变行为电视广告的视觉传播特点:1形象性,产品形象,商标、代言人形象2实证性,精确复制现实场景和产品形象3情节性,善于视觉叙事4精致性,视听效果精美动人5消费性,提供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电视广告的文化隐忧:1广告对人的包围日益严密,使正常的生活空间受到侵犯2广告诱发攀比心理3电视虚拟现实令人产生不切实际倾向视觉说服与修辞方式:1.隐喻,把某一事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事物上;潜在地运用巫术法则相似律,接触律和类比论证方式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2.转喻,用某一事物的突出部分来代表整体;视觉说服的文化制约性:1.文化传统与广告的意蕴:明示义—隐含义 2.文化传统与诉求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与表达的方法3.全球化时代的广告诉求策略:普世文化—地方文化新闻与广告中形象运用的原则:1新闻需要真实,广告可以虚构2新闻真实来自选择,广告真实出于创意3新闻需要约束,广告必须创新视觉素养的定义:视觉素养是人类通过观看以及结合其他感官体验发展出的一种综合的视觉能力,这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具备此种能力的人,可以辨别和理解周围环境中各种自然的或者人工的视觉行为、物体、符号;同时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这种能力,得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灵活运用这种能力,在视觉传播中对大师作品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多的享受;视觉素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媒介素养是人类使用不同方式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1.所有的媒介都是建构起来的2.媒介信息是通过创造性运用其特有的法则建构起来的3.不同的受众对同一则信息的感受不同 4.媒介有着潜在的含义和观点非透明 5.所有媒介信息都被有目的地使用,或为利益,或为权力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对媒介的识别对媒介的防御对媒介的利用对媒介的参与视觉素养和信息认知:1.受众对视觉传播符号的反应不同,因为各人的空间智能、想象力和教育经历不同2.当代受众视觉素养提高,对传播者有制约3.现实中的视觉素养应用案例新闻娱乐化: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在内容上, 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1观念的改变A从题材的多样化发展到随意化B从新闻立场的平民化、非政府化发展到个人化、无原则化C是从追求新闻节目的好看到新闻价值观的异化;2形式上的表现A作为电视节目串联的主持人其身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B方言制作和播报新闻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C表现式的电视新闻形式层出不穷;3内容上的表现A时政新闻的“过度娱乐化”B社会新闻的庸俗化C经济新闻报道的“娱乐化”D娱乐新闻的低俗化;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根源:1.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型,“娱乐至上”成为世界性风潮,作为“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延伸”的电视媒体,娱乐功能日益突显;2. 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3.新闻节目特别是传统新闻节目,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最短板;4.追逐收视率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根源1收视率作为客观而有效的标准,反映了各个节目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同,告诉着媒体从业人员节目的收视程度2媒介人员在生产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依据节目的收视程度来进行薪资结算,这也成为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而呈现。
浅析视觉文化传播对受众的影响
浅析视觉文化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摘要】视觉文化传播的兴起,导致“视觉转向”的形成。
这改变了受众观察社会的视角,并深刻影响着受众认识客观现实的深度及其思维方式。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转向、受众“视觉转向”的形成,使得当今时代进入一个“视觉化”时代。
新的视觉形式和视觉技术,导致了受众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重新解释和理解,并深刻影响着受众的行为走向和思想观念。
一、视觉文化传播对受众观察社会视角的影响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形象日益充溢着人的生存空间。
在视觉形象的包围圈中,受众仰望到的是形象筑成的高墙,从而形成了“人仰视社会”的状态。
这时,人的视角的变化就明显地表现为人与形象的关系的变化。
在原始的视觉时期,人支配形象;在语言学转向的时代,语言支配形象,形象是语言的注解。
而在当代视觉文化时代,形象取代了语言,放逐了语言,语言成为形象的注解,人处在被形象包围的状况中无法脱离。
伯格在其《看的方式》中写道:“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里,我们所有人会见到成百上千的日常生活的广告形象……在历史上任何其他形式的社会中,未曾有过如此集中的形象,如此密集的视觉信息。
”[1]所以他断言: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被形象所包围的世界里。
在思维工具和观察视角都变化的状况下,受众以仰视的目光进行视觉性思维所感受到的是压迫,是对全局的难以把握。
二、视觉文化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法国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当代媒介社会是一个模拟的符号世界,这就构成了一个仿像的世界。
视像不仅构成了对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构成了现实本身。
视像在塑造现实,也同时在塑造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方式。
这就形成了“超现实”文化。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就是生活在视像所营造的人造世界中。
也就是说在这个人为的视觉符号世界里,主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文化产品的生产,都受到了对人为符号模拟的制约。
电影可以虚拟一个故事,如《英雄》;广告可以拼接一个非现实的天堂美景,如旅游的自然风景广告。
这些都自觉甚至是不自觉地影响着受众的视觉经验、生活选择、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着受众的思维方式。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即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价值观念及文化内涵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以图像为主要载体,将文字、声音、色彩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信息表达形式。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情感性、符号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果。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特征1. 直观性: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载体,能够直接呈现信息,使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2. 情感性:视觉元素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使传播内容更具感染力。
3. 符号性:视觉元素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能够传递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4. 互动性:现代视觉文化传播注重与受众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
四、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形态中的体现视觉文化传播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有所体现,如影视作品、广告、网络漫画、插画等。
这些文化形态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塑造文化形象,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视觉文化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各种文化在相互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视觉文化传播的现代应用1. 广告行业:视觉元素在广告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色彩等视觉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效果。
2. 媒体传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3. 网络社交: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通过视觉元素来展示信息,使信息更具吸引力,提高传播效果。
4. 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1.引言-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
-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关系- 定义: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介形式。
- 视觉文化传播的概念:视觉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视觉艺术手段传递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更适合进行视觉文化传播。
3.新媒体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等成为了用户分享和传播视觉文化内容的重要渠道。
- 网络直播:网络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直播展示和观看视觉文化活动的机会,拓展了传统文化活动的受众范围。
-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视觉文化体验,增加了娱乐与教育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4.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过载:大量的视觉文化内容在新媒体上的传播导致了用户获取信息的困惑,但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机会。
- 知识产权保护: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也增加了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争议的难度,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和规范建设。
- 多元化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视觉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创新实践的机遇。
5.结论-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 强调新媒体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展望未来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等附件,供读者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包括文学、艺术、科研成果等。
-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作、发明过程中所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 互联网:指连接全球用户的大型计算机网络,提供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平台。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导论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通过图像、影像和视觉形式传播文化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交流的加深,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视觉文化传播这一概念进行探讨,从定义、特征和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诠释。
定义与特征视觉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视觉形式传播文化信息、价值观念、观念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视觉媒介包括摄影、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广告等,它们通过视觉形式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图像化特征: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基础,通过视觉形式呈现和传播文化信息。
图像具有直观、抽象和隐喻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2. 非语言性特征:相比于语言传播,视觉文化传播更注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视觉形式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全球化、普及化。
3. 可视化特征:视觉文化传播通过视觉媒介将抽象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使得观众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意义与影响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视觉文化传播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通过将文化观念、历史记忆等通过视觉形式传播给观众,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具有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视觉文化传播,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还能够有效地传达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通过视觉形式呈现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促使社会积极反思和改变。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与应对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过载使得视觉文化传播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浮于表面。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观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愈发简短和片面,导致传播效果受限。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可能会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文化传播
研究视觉文化,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得弄清楚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疆域是什么?这样往往就需要给“视觉文化”作一个界定,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理论框架出发来对其界定,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后现代主义、后工业时代、后殖民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研究乃至传媒技术和艺术等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
视觉文化研究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流行的研究,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下面我将重点陈述中西方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以及他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理论与批评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否认视觉文化是一门学科,他认为视觉文化研究需要借助于其他的多种学科,比如已有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有其他本身就比较年轻的学科,如电影研究或者传媒研究。
他主张,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与由对象所定义的学科如艺术史和电影研究应当区分开来,前者应该把视觉性的中心性作为“新”的对象。
在巴尔看来,视觉文化研究缺乏自身独立的研究体系和方法,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他又强调,就研究对象来说,视觉文化研究不是简单的从属于其他学科,成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视觉文化研究应当在对象上与艺术研究和传播研究区分开来,合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而整合成自己的研究体系。
英国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视觉文化,就其本质来说,视觉文化体现为“视觉性”,它是研究后现代文化最为有效的研究策略。
在米尔佐夫看来,视觉文化要重点研究文化中的权力分配、性别政治、种族意识等,可以说他是将视觉文化研究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范畴。
而且他认为视觉是一个可变的、解释性的研究机制,主要是考察日常生活中个人和群体对于视觉媒介的反应。
美国学者依雷特•罗戈夫(Irit Rogoff)也对视觉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他说:“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它所涵括的范围远远超越图像研究,甚至是最开放和跨学科的图像研究所涉及的领域。
”在他看来,视觉文化打开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世界,在其中对图像、声音以及空间构图的解读及相互作用又依赖于彼此的关系,且视觉文化的意义在于为视觉场和可视领域里的意义的持续移置提供了视觉上的阐明。
可以看出,这里视觉文化就是对互文本世界的考察,是对可视领域的事物提供意义阐明。
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巴纳德(Malcolm Barnard)认为视觉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视觉文化强调的是这个属于的文化方面,它所涉及的是视觉文化氛围中形成和通过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
巴纳德倾向于采用狭义概念,在他看来,视觉文化所强调的正是其视觉方面的内涵,它在某种程度上把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二维和三维的可视物品视为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它有可能包括艺术和设计的所有形式,同样也包括个人的或与身体有关的视觉现象。
中国视觉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我认为主要是孟建、周宪和田少煦。
2002年6月中国第一个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成立,该中心是全国最早关注视觉文化传播的研究机构,并正在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镇,标志着我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开始起步。
同年孟建教授发表论文《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着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此文章将视觉文化传播和研究学结合起来研究,开拓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开启了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大门。
孟建认为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他主要以视觉文化传播为契机或者在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相关框架下,解析现实社会的具体现象。
田少煦是深圳大学海志楼视觉传播的带头人,多年致力于数字媒体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主讲课程:设计基础、广告设计、标志与CIS设计、数字色彩、数字图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播设计、中国民间工艺文化,将计算机、美术和传播结合。
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同样它也给视觉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我主要收集是微电影和试衣机器人模特这两个例子,并且分析它们转为实际应用或产业化的可能性。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是伴随着近几年我国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大势兴起而出现在我们视线中。
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
分析微电影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主要就是讲它的盈利模式和上下线的问题,其实在目前微电影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公司开始拍摄微电影用来宣传旗下艺人,它投资小回报大使它很受投资者的欢迎。
具体来说我觉得它未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植入广告,在看过《非诚勿扰2》后,不少观众都对片中的植入广告表示反感。
而在网络电影中植入广告,观众却不好意思开骂,因为在网上看视频不需要付费。
网络电影和广告植入相结合,可以从创作之初便结合广告元素进行创作,改变了以往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广告硬性植入从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而播出平台也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以及广告收益,“可以做到让投资人、媒体、创作者、观众四方得利”;二,点击率,现如今社会是一个眼球经济社会,点击率意味着吸引眼球,吸引眼球自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不管是影视公司对自己艺人的宣传还是政府部门出资制作的城市宣传,我觉得很多也可以采取微电影形式;三,观影票房,现如今说到票房肯定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能,谁会花钱去电影院看微电影,但是我觉得微电影有很大的票房发展空间,它可以和娱乐场所进行合作,现如今很多娱乐场所都拥有自己的电影院,可以将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扩大。
记得我在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的时候就有在里面看过只有二十分钟4D的微电影,感觉很新奇也很不错。
再说,微电影的内容由谁生产,从电视台到手机运营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唱片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其中。
拍摄微电影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随着旧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媒体内容很可能既需要跨媒体的能力,又需要针对行的制作,而这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而微电影的平台很多,只要可以播放视频的平台都可以考虑,选择何种媒体(主要是新媒体)要靠制作人的决策和考量。
另外我还想说一个就是试衣机器人模特,我觉得它也属于一种视觉文化传播(呵呵,不
知道是不是,请教老师),据英国《每
日邮报》14日报道,一种试衣机器
人模特即将掀起一场服装网购的革
命,这种机器人可以根据购物者在
网上输入的身材尺寸而变换体型,
从而使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试
衣效果,这也就解决了人们网购衣
服时无法试穿的苦恼。
这种机器人模特由爱沙尼亚一家名为“试我吧(Fits me)虚拟试衣间”的公司开发研制,由许多有弹性的面板制成,能变换出成千上万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体型”。
据介绍,试衣机器人模特可以匹配85%以上的女性身形。
英国一家生产衬衫的公司已引进了这项先进的技术。
客户使用这种超级可视化产品使该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57%,国际范围内的销售额则增长了一倍。
有了这种机器人,喜欢网购的人只需在引进试衣机器人技术的网站上填一张电子表格,输入自己的身材尺寸,就可以看到“自己”试衣的真实效果。
我觉得相对现在的网上购物如此疯狂,它应该会很受大家欢迎。
参考文献: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孟建:《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现代传播》,2002(3)。
/view/4342291.htm
/a/20110616/000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