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
视觉文化资料
视觉文化
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官之一,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深刻影响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认知的过程。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视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从早期的岩画、壁画到当代的电影、电视等,视觉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视觉文化通过视觉艺术、视觉传媒、视觉符号等方式,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人们,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视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催化剂。
通过视觉文化,人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感知世界,从而拓宽思维,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视觉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人生、世界的认知和表达。
在视觉文化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促进文明的融合和互动。
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全球化,视觉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显。
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媒体等方式,视觉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好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视觉文化,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视觉文化的发展。
通过加强对视觉文化的研究
和宣传,可以增进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只有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发展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特色的视觉文化,才能实现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并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觉文化从传统逐渐演变为现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传统的视觉文化是指在古代或过去几个世纪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视觉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艺术,如青铜器、瓷器、绘画和书法。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传统视觉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和内涵,强调了审美、思想和道德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视觉文化也在变化。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趋势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传统的视觉文化逐渐融入了外来的艺术形式和潮流。
例如,西方的摄影、电影和设计等艺术形式开始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应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和互动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也出现在视觉文化中。
现代的视觉文化强调创新和个性化。
艺术家们借助新的材料、技术和思维方式,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
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情感和身份等主题的探索,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和审美的作品。
同时,现代的视觉文化也注重展示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艺术家们鼓励人们去思考和感受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传统文化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现代视觉文化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
虽然传统与现代在表达方式和风格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
视觉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发展,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视觉文化的发展需要保持平衡。
传统的视觉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精神,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及发展趋势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及发展趋势【摘要】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对设计的影响、跨界融合趋势、个性化定制体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跨界融合带来新的创意灵感,个性化定制体验满足了用户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不断推动设计的进步。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将不断创新突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追求更高的创意和品质,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技术、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创新、挑战、突破、时俱进。
1. 引言1.1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在这个新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产品或传递信息的手段,更是对人们情感和心灵的触动。
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和符号,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更是扮演着连接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的影响上。
一个好的视觉设计可以让品牌更加有吸引力和独特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增加品牌忠诚度。
精心设计的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也可以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视觉传达设计在营销和品牌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项重要的商业策略。
它可以帮助企业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持续凸显,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2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图形、色彩、文字、布局等元素,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支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达和交流的设计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商业营销、政治宣传、文化传承等领域,视觉传达设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趋势也备受关注。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随着广告业的兴起和电影行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二战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商业广告鼎盛,视觉传达设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视觉传达设计开始出现分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前卫艺术的影响酝酿出了一些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如标志的抽象化手法,摩登主义的图形语言等。
此时,视觉传达设计在服务于社会、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示了极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又有了一次革命。
各种新兴的工具和软件不断涌现,像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互联网交互等新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这一时期,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多元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汽车设计、建筑设计等,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设计师们更加关注设计的应用、体验及实用还原性等方面的策略性思考与提升。
近年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创新思维的不断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一开始的静态平面设计到现在的动效设计、VR/AR技术等,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数字化营销、移动端设计、数据可视化等。
随着智能手机和新一代高清屏幕等新型设备的应用,更多的可能性被挖掘了出来,视觉传达设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趋势与热点1.数字化设计: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不断向数字化发展。
动效设计、立体化设计等都是数字化设计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形式之一。
2.运营设计,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和机构已经开始将“运营设计”纳入其研究范畴。
视觉文化研究详细内容
视觉文化研究详细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视觉文化的发展历程、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视觉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展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概括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视觉艺术作品,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视觉文化研究、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当代社会、影响、传统文化、关系、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个体、社会、意义、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变得越发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视觉信息的时代。
视觉文化已经深刻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对视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特点和趋势,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影像、符号、视觉语言等对个体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揭示视觉文化与人们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密切关联。
视觉文化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和解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转化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碰撞。
在全球化背景下,视觉文化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理解。
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乎个体的视觉体验和文化认同,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与视觉文化的交融也为视觉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现象。
通过研究视觉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拓展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视觉文化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
【 关键词 】视 觉文化 ; 时代特征 ; 远程教 育
【 中图分类号】4 G 2 G 0 4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0 1 80 (02 0 — 09— 6 1 — 70 21 )3 04 0 0
视觉 文化 的研 究从 2 0世 纪 以来 一 直受 到学 者 和大众 的关 注 。这 些关 注者 来 自不 同 的学 科 领 域 , 有 的专 注于视 觉 的哲 学溯 源 , 的关 注 视 觉 表征 的 有 思辨 , 的关 注视觉 传播 的理性 , 的则关 注视 觉呈 有 有
4 9
渗透 于审美 、 言和思 维 的价 值 观 中 。“ 语 意象 ” 之述 始见 于《 易传系辞 上传 》 其 第 八篇 日 :圣人 有 以见 , “ 天下 之赜 , 拟 诸 其 形 容 , 其 物 宜 , 故 谓 之 象 。 而 象 是 ” 也 就是 说 , 一切 的形 而 上 的道 , 是万 物 的 都
现 的技术 性等 。 由于 时代 的不 同 , 会 发 展 的水 平 社 和技术力 量不 同 , 觉文 化在 不 同时代 , 视 在不 同领域 中呈现 出不一 样 的 时代 特 征 。在 图像 、 化 和技 术 文 的演 变 中呈现 出视 觉文化 的哲 学价 值 、 育价值 、 教 技 术 价值 、 艺术 价值 。
新 的 阶段 。第 三 阶段 即是 2 0世 纪末 至新 世 纪 的 十 多 年 以来 , 视觉 文化 的研 究 出现 的群 众 性研 究 趋 对 向 。展 望新世 纪 的视 觉 文 化 研究 , 要 系统 梳 理 和 需 清醒认 识视 觉文 化发展 的历 史特 征 。
( ) 一 第一 阶段 : 古代 视 觉文化 研 究
清晰化 是在 2 纪 末 以后 , 结构 主义 、 结 构 主 O世 在 后 义 、 现代 主义等 思 潮 的洗刷 下 , 渐 被 人 们 关 注 , 后 逐 但事 实上 , 视觉 文化 与 哲 学 的关 系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古希 腊 , 当时著名 的哲学 圣 贤的话 语或 著作 中 , 在 可 以看 到 “ 觉 ” 当时 就 已经 受 到 密 切关 注 。如 果 视 在 将视 觉文 化研 究进 行 阶段 的划 分 , 须 先 从 古希 腊 必 的哲 学思 想 中去寻 求对 “ 觉 ” 视 的研究 。其 次 , 进人 1 9世 纪 以来 至 2 0世 纪 , 诸 多 现 代 思 潮 和技 术 浪 在 潮 的全 面渗透 下 , 视觉 文 化 研 究 可 以说 进 入 了一个
视觉文化浅析
创造者: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门不 要紧,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 生时我在看你;你学走路时,我在看你;
你入学,我在看你;还有你掉第一颗牙
齿那一幕。你不能离开,楚门你属于这 里 ,跟我一起吧。……回答我,说句 话。……说话!你上了电视,正在向全
世界转播。
• • ………… 楚门: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
视觉文化的效果
• 1、视觉文化是一种战术
• 2、视觉文化的虚拟性。 • 3、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谢谢欣赏!
视觉文化浅析
组员情况介绍
• • • • • • 组长:窦如冰 文字资料收集:蔡欣、李乐、曾升 图片资料收集:吴晨 视频资料收集:陈理婷 P P T制作:陈盈盈、吴晨 主 讲 人:窦如冰
目录
• • • • • 视觉文化的定义 视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案例分析 视觉文化的特征 视觉文化的传播方式及效果
案例分析
• 楚门:你是谁?
创造者:我是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受万众欢迎的电视节目。
楚门:那么,我是谁? 创造者:你就是那个节目的明星。 楚门:什么都是假的? 创造者:你是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看你。……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 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 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楚门:你无法在我的脑子里装摄影机。 • …………
午安、晚安……
视觉文化的特征
• 1、视觉性已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广泛的视觉化深刻地 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 • 2、呈现出图片压倒文字的倾向,视觉文化与感性的、直 观的和快感的文化具有内在联系。视觉文化正在日益深刻 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中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 • 3、对外观形态的过度关注,生活世界外观的美化和显现 表明了人们观念的变化
论中国历史上的视觉文化现象
论中国历史上的视觉文化现象中国历史上的视觉文化现象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便是视觉文化现象。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媒介。
在中国古代,美术、书法、建筑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视觉文化现象。
一、美术中国美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中国美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
其中,绘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不仅在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传递文化、记录历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诸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许多名作以其独特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自然风景等,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古代书法家们常常将自己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不仅表现了书法技巧,更显示了艺术家的个性魅力。
中国传统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四种,每种书法都各有千秋。
其中,楷书与草书更是凸显了书法家们的心路历程,让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深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建筑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被誉为世界建筑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和构造,体现了人们对于宗教、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青砖、灰瓦、石料等自然材料为主要构建材料。
其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门、墙、屋檐、窗户等。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精心设计和装饰,中国传统建筑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视觉文化现象的传承视觉文化现象在传承过程中,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除了个人的学习和传承外,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更多的政策,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视觉文化现象。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把传统视觉文化现象与现代文化联系起来,也是传承传统视觉文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包括利用网络传播和数字化设计等渠道,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
视觉文化_从传统到现代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视觉文化: 从传统到现代引言视觉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传统到现代的角度,探讨视觉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传统视觉文化1. 中国传统视觉文化中国传统视觉文化源远流长,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卜辞、刻石和金石文。
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及由它们演化而来的篆刻、绘画和装饰艺术,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传统视觉文化中,人们重视和强调自然之美,追求和谐与平衡的艺术表达,并借助于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体系传达思想和信息。
2. 东方视觉文化除了中国,东方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视觉文化。
例如,日本的宇治茶道、花道和插花都是以自然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追求简约、自然的美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寻求内心平静和和谐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视觉文化的现代转变1. 工业革命与现代视觉文化工业革命的兴起给视觉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影术和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逐渐崛起,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审美观念。
摄影术使得艺术形象的再现更加真实和便捷,而电影则将故事和声音融入其中,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同时,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传媒的出现,也使得视觉文化从传统的精英文化转变成了大众文化,使更多人都能够接触和参与其中。
2. 数字时代与现代视觉文化数字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现代视觉文化。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
传统的媒体形式逐渐被数字化取代,平面设计、动画、网络艺术等新兴媒介开始崭露头角。
与传统视觉文化相比,现代视觉文化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充分展示了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部分视觉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 视觉文化与身份认同视觉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服饰、建筑到艺术作品,它们都反映了群体特征和个体价值观。
人们通过视觉文化表达对自身群体和社会的归属感,加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精简版)
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
用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看的方式”。
说白了,范式也就是一整套关于特定科学理论的概念、命题、方法、价值等。
而科学的革命说到底就是范式的变革,是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的过程。
我以为,这个原理用于解释视觉文化的历史是相当有效的。
在库恩的科学哲学意义上,我们把视觉文化中贡布里希所描述的“图式”就看作是一种视觉范式,亦即特定时代人们照片类似于绘画,是凝动的瞬间的记录,但是它却给欣赏者以一再观看和思考回味的可能性;但电视则不然,它决不允许欣赏者作选择,后面的形象不断地消解着前面的形象,因此不可能为欣赏者留下从容的、反思性的片刻。
这里一静一动,一非线性一线性,一可重复一不可重复,诸多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视觉范式的不同。
本雅明把两者分别称之为“视觉接受”与“触觉接受”:前者是凝神专注于对象;后者则是消遣性的,不以聚精会神的方式发生,而以熟悉闲散的方式发生。
视觉范式所以会有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本雅明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在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感知机制所面临的任务是以单纯的视觉方式,即以单纯的沉思冥想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它渐渐地根据触觉接受的引导,即通过适应去完成”。
究其根本,我以为两种视觉范式的根源乃是理性的视觉范式与感性的视觉范式之别。
绘画的视觉范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对透视法则的发现,导致了对空间秩序和中心化视觉范式的产生。
空间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着秩序性。
伯格认为:透视法是欧洲艺术独有的,它最初在文艺复兴初期确立起来,透视法是将万物集中于观者眼睛之中心,恰似灯塔射出的一束光线——只不过不是向外射出的光线,而是向内统摄事物的外观形态。
透视法将这些外观形态称之为真实。
透视使得单眼成为可视世界之中心。
万物皆汇聚于这只眼睛并消失于无限远的灭点。
可视的世界是为观者而安排的,就好像宇宙曾被认为是为上帝所安排的那样。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与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与趋势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视觉传达设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从远古时代的简单符号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过程,并且不断适应着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趋势。
在早期人类社会,视觉传达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实现的。
例如,原始人在洞穴墙壁上绘制的狩猎场景,就是一种早期的视觉传达方式,用于记录和传递他们的生活经验。
这些图形虽然粗糙,但却能够有效地传达基本的信息,如猎物的形象、狩猎的过程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都是人类通过图形来表达语言和思想的尝试。
这些文字不仅具有实用的交流功能,同时其形态和结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在中世纪的欧洲,手抄本和宗教绘画成为了主要的视觉传达形式。
当时的工匠们精心绘制宗教题材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向人们传达宗教教义和故事。
这些作品不仅在宗教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的艺术和设计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视觉传达设计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海报、广告、书籍装帧等开始大量涌现,设计的风格也逐渐从繁琐的装饰转向简洁、实用。
这一时期的设计注重功能性和标准化,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例如,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考虑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兴起,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学派强调形式追随功能,主张去除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简洁、几何化的设计语言。
这种理念在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字体设计、排版设计等更加规范和统一。
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表现手段,使设计更加真实和生动。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提出了挑战。
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数字化的多媒体设计,从静态的图像到动态的交互体验,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跨媒体整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如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视觉传达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媒体平台,而是趋向于跨媒体整合。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的媒体上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根据每个媒体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一个品牌的宣传活动可能包括线上的网站、社交媒体页面,以及线下的海报、宣传册等。
在跨媒体整合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确保品牌的颜色、字体、图形等元素在各种媒体上都能够被清晰地识别和理解,从而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
此外,不同媒体的用户体验也有所不同,设计师需要根据媒体的特点来优化设计,比如在移动应用中注重简洁和易用性,在虚拟现实中营造沉浸式的体验。
二、动态化与交互性在过去,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静态的图像和文字为主。
然而,如今动态化和交互性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青睐。
动态图形、视频和动画能够更生动地传达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交互设计则让用户能够参与到设计中,与信息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深入的体验。
动态化的设计可以在网页设计、广告宣传和用户界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网页上的滚动动画可以引导用户的视线,展示更多的内容;广告中的动态元素能够更好地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交互性设计则在游戏、移动应用和智能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户通过触摸、点击、滑动等操作与界面进行交互,实现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
三、个性化与定制化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反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设计师不再仅仅提供标准化的设计方案,而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喜好、行为和需求,从而提供更贴合用户心理的设计作品。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
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
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
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的变化并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表现和发展,还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应.而且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代艺术领域经历了各种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反传统美学思想的达达主义,都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中形成。
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些都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奠定了基础.一平面设计的起始-—19C的讽刺漫画1.维多利亚时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工业革命.继而影响到整个欧洲,引发了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和制造开始出现了分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为平面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工业运动时期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
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推崇,与巴洛克风格相似,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人以轻薄、繁琐,易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繁琐的美术字,如胖体字,繁字体,哥特式的复古字等等,为了追求富丽,华贵,花哨的效果,还用各种阴影,花卉图案等进行装饰。
在这一时期的插图也非常接近写实的,同时海报,杂志等排版等也都极其的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指人类通过眼睛感知外界事物,并将这些感知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的过程。
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可以分为光线进入眼睛、光线折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光信号传递至大脑以及大脑解码信息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光线进入眼睛是视觉形成的第一步。
当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光线时,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光学结构折射,最终聚焦在视网膜上。
眼睛的这些光学结构起到了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作用,确保光线形成清晰的像。
其次,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是视觉形成的第二步。
视网膜是眼睛内的感光器官,其中包含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
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这是由于光线在折射时产生的光学效应所致。
接着,光信号传递至大脑是视觉形成的第三步。
视网膜感知到光线后,会将感知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的视觉皮层。
在这个过程中,光信号会经过视觉传导通路的各个部分进行处理和整合,最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视觉感知。
最后,大脑解码信息是视觉形成的最后一步。
大脑的视觉皮层接收到光信号后,会进行信息的解码和分析,将感知到的光信号转化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大脑的这一过程涉及到视觉记忆、形状识别、运动感知等多个认知功能的参与,从而使人类能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外界的视觉信息。
综上所述,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包括光线进入眼睛、光线折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光信号传递至大脑以及大脑解码信息等几个关键步骤。
这一过程是复杂而精密的,需要眼睛、视觉神经和大脑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感知和理解。
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视觉信息处理的基础,对人类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至关重要。
视觉历史的四个阶段
视觉历史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的视觉体验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视觉体验主要是基于原始的感知能力。
原始人类依靠肉眼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观察和理解自然界的事物。
他们靠眼睛判断猎物的位置、觅食的机会以及潜在的危险。
这种视觉体验是直观和本能的,没有经过任何技术或工具的加工。
第二阶段:手工艺品的视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学会了利用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个阶段的视觉体验通过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颜料、刻刀和石头等工具来创造各种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传达着文化和历史的信息。
通过观察这些手工艺品,人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第三阶段:摄影的视觉19世纪末,摄影术的发明开启了视觉历史的新篇章。
摄影术使人们能够准确地记录下真实的图像,并将其保存下来。
摄影的发明使得视觉体验变得更加真实和具体。
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来看到过去的人、地方和事件。
这种视觉体验不再仅仅依赖于个体的感知,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传达信息。
摄影的发明为历史研究和视觉艺术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
第四阶段:数字化的视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的视觉体验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和电视屏幕来观看和共享图像。
数字化的视觉体验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图像,还包括动画、视频和虚拟现实等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图像,并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视觉体验。
这种数字化的视觉体验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以上就是视觉历史的四个阶段。
从原始的视觉体验到手工艺品的视觉,再到摄影的视觉,最后到数字化的视觉,人类的视觉体验逐步演变和发展。
这些阶段不仅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展示了人类对于视觉的渴望和追求。
视觉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表现。
通过视觉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儿童视觉发展规律 (2)
儿童视觉发展规律引言概述:儿童视觉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儿童视觉系统逐步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了解儿童视觉发展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儿童的视觉健康和学习能力。
一、出生至六个月1.1 视觉系统初步发育:婴儿出生时,视网膜和视觉皮层尚未彻底发育,只能看清晰近距离的物体。
1.2 对高对照度和简单图案敏感:婴儿对黑白对照度和简单图案更为敏感,容易被这些刺激吸引。
1.3 培养视觉追踪能力:通过挪移和摇晃玩具,可以匡助婴儿培养视觉追踪的能力。
二、六个月至一岁2.1 视力逐渐提高:随着视觉系统的发育,婴儿的视力逐渐提高,可以看清晰更远的物体。
2.2 开始凝视和摹仿:婴儿开始凝视周围的物体和人脸,并尝试摹仿他们的动作和表情。
2.3 培养手眼协调能力:给婴儿提供各种玩具,匡助他们练习抓握和触摸,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三、一岁至三岁3.1 视觉细节和颜色感知:幼儿开始注意到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3.2 培养空间感知能力: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游戏,匡助幼儿培养空间感知和立体感。
3.3 发展视觉记忆和注意力: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培养他们的视觉记忆和注意力。
四、三岁至六岁4.1 视力稳定提高: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视力逐渐稳定提高,可以看清晰更小的物体和更远的距离。
4.2 开始学习图形和字母:幼儿可以开始学习认识简单的图形和字母,培养他们的视觉认知和阅读能力。
4.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事物,匡助幼儿培养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六岁至成年5.1 视力成熟稳定:进入学龄期后,视力基本成熟稳定,但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2 发展视觉学习能力:学龄儿童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视觉任务,如阅读、写字等,发展视觉学习能力。
5.3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匡助学龄儿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视觉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了解儿童视觉发展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儿童的视觉健康和学习能力。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摘要】视觉文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视觉感知、传播和文化符号的理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历史演变,从视觉艺术到数字媒体时代的变迁。
随后讨论了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包括视觉语言、符号学和视觉社会学等,以及影响视觉文化研究的因素。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视觉文化研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其对文化交流、跨文化理解和艺术表达的影响。
展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数字化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推动视觉文化研究走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视觉文化研究、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当代、方法、因素、重要性、社会、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视觉文化研究简介视觉文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人类视觉文化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传播和影响。
视觉文化研究探讨了视觉传达的各种形式,包括艺术、影视、广告、摄影等,以及这些形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变化和演变。
视觉文化研究旨在理解人们如何通过视觉媒介来构建和表达他们的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这些视觉文化产品如何影响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以及视觉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 正文2.1 视觉文化的概念与内涵视觉文化是一个涉及视觉艺术、视觉传播、视觉符号等多方面内容的概念。
它是对人类社会中视觉现象和相关文化现象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
视觉文化的内涵包括了视觉的历史变迁、视觉表达形式、视觉艺术、视觉传播等方面。
视觉文化不仅仅是关于图像或者艺术品的研究,更是关于视觉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探讨。
在视觉文化中,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和理解世界,通过视觉艺术、设计等方式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视觉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方面。
视觉文化的概念与内涵不断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得以拓展和深化,它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不断受到新技术、新媒体等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2024年视觉文化的转向》范文
《视觉文化的转向》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的文化环境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尤其是视觉文化的崛起与转向,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觉文化,指的是以图像、影像、视觉符号等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化形式,其转向则代表着这种文化形式在内容、形式和影响上的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的转向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视觉文化的转向现象视觉文化的转向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视觉内容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从照片、短视频到直播、VR/AR体验,视觉内容的类型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
2. 表达个性化: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
通过摄影、设计、动画等手段,人们可以轻松地创作出个性化的视觉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互动性增强:传统的视觉文化往往以单向传播为主,而现在的视觉文化则更加注重互动和参与。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可以实时与观众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三、视觉文化转向的原因视觉文化转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觉内容的创作、传播和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2. 全球化进程: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各种文化元素在视觉文化中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视觉文化景观。
3.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升级。
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文字阅读,而是更加追求视觉上的享受和满足。
四、视觉文化转向的影响视觉文化的转向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文化传播:视觉文化的转向使得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各种视觉内容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2. 文化认同:视觉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认同方式。
通过视觉符号和图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
《2024年视觉文化的转向》范文
《视觉文化的转向》篇一一、引言在21世纪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人类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时代。
这场变革的主导者就是“视觉文化”,一个基于图像、视频和交互体验的新型文化形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视觉文化的转向,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视觉文化的崛起视觉文化的崛起源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设备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图像和视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视觉信息来获取和交流知识,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主导文化形式。
三、视觉文化的特点视觉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图像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信息的表达方式更加直观和生动。
其次,交互性增强,观众可以与影像进行互动,实现双向交流。
最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觉文化具有更强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四、视觉文化的影响视觉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使人们更加依赖视觉信息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其次,视觉文化在商业、教育、娱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视觉文化还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通过视觉信息相互理解和沟通。
五、视觉文化的转向随着视觉文化的崛起,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向。
这个转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文字文化向图像文化的转变。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图像和视频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视觉信息来获取知识。
其次,从单向传播向交互式传播的转变。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动技术的发展,观众可以与影像进行互动,实现双向交流。
最后,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转变。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更加真实和丰富的视觉信息。
六、未来展望未来,视觉文化将继续发展和壮大。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视觉信息的表达方式将更加丰富和多样。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使视觉文化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
视觉文化及研究综述
视觉文化及研究综述图像过剩时代的到来,使得视觉文化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1、视觉文化及其内涵研究视觉文化并不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具有视觉器官,图像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与人类的发展史、文明史几乎同样久远。
只是在过往历史中,并没有将视觉以及图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
在原始时期,图像是作为岩画、图腾等仪式被研究,随着时代发展继而演变为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视觉文化的明确定义是二十世纪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的预言,他认为电影的出现将产生新的视觉文化来取代旧的印刷文化。
在西方哲学史中,黑格尔曾经断言:“一切艺术都是从人的眼睛开始的,而人的心灵则从现实的物质材料和形式里获得其形象。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这一预言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当今时代描述为“世界图像时代”。
这就意味着,这个时代的本质是以图像来把握世界,也就是说,用形象的思维去认识和把握世界。
同样,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描述了当代文化的典型特征:“它越来越倾向于将本身没有非视觉化的东西视觉化”。
另一方面,关于视觉文化的内涵,许多学者将其内涵进一步扩大。
美国学者米歇尔认为,视觉文化应包括视觉技术、视觉媒介以及与观众的关系等。
在她看来,视觉文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联结更为重要,而这些联结会在哲学、伦理、政治等层面体现出来,同时会影响人们如何认识观看这一行为。
在视觉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法国学者让·保罗·拉康和英国学者大卫·霍克尼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认为“视觉文化”的涵盖的范围应该更广的观点。
法国学者埃雷特罗格夫也认为视觉文化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图像的研究上,而应研究视觉文化价值、哲学意义和社会内部权力关系的全过程。
德国学者米克·巴尔在他的著作《视觉本质主义与视觉文化对象》中认为,视觉文化问题需要通过具体的研究对象来解决,因此视觉研究应扩展到视觉性研究,视觉性研究就是指视觉文化何以被看到,如何被看到的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期(总第180期)试论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张浩(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文化唯物论”支撑下的视觉文化,并非始终与人类视觉活动相伴而生,而是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视觉活动时期—原始视觉文化时期(模拟)—语言文化时期—当代视觉文化时期(复制和虚拟)。
因此,“视觉文化”作为一个特定意指的概念,仅适用于视觉文化凸现的两个历史时期中,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视觉活动成果的研究中。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活动;语言文化;[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20世纪9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一词频繁地出现于不同研究领域的论文中。
在此热潮中,由于视觉文化对“视觉”或“视觉性”的依赖,加之“文化”的概念繁复多样,于是不少论者就将与视觉相关的种种现象统统纳入视觉文化的领域,“视觉文化”的概念被泛化了。
要廓清视觉文化的概念,首先要确定“视觉文化”中“文化”的含义。
孟建教授在《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文中认为:“我们考察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问题的时候,不能忽视对‘文化’含义的理解。
自英国学者泰勒于1871年提出文化的概念以来,目前可供查找的较为普遍定义就有164种。
本文赞同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文化唯物论’的观点: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
”[1]依据这一观点,人类视觉活动或视觉现象能否构成“视觉文化”形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否是“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第二,是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人类视觉活动的发展流变过程中,来梳理视觉文化的发展流变。
人类的视觉活动与生俱来。
无疑,视觉活动的发展流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人类“与狼共舞”的原始时代到语言的产生;第二阶段,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第三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到电子媒介出现;第四个阶段,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即电子媒介时代。
一、原始先民视觉活动的发展与原始视觉文化的产生尽管在第一阶段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处于人猿未分的混沌状态,但生物学和动物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传递信息和沟通并非人类独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共有现象。
我们无从考证这个阶段人类是如何传递信息和相互沟通的,但参考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可以推论:在这个阶段人类靠着视觉活动和听觉活动来交流沟通,并且由于语言尚未产生,声音不存在确定的含义,因此视觉活动是这个阶段人类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这个时期没有任何用以标志和记载的符号,人类视觉活动是即时的,视觉活动成果还不能外化成文化而得以传播。
因此,这个阶段只有视觉活动而无视觉文化。
第二阶段,由于语言的产生,人类实现了由猿到人的决定性跨越。
语言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对语言的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研究”[文章编号]1003-1553(2008)04-0013-03理论探讨13电化教育研究起源作了种种推测,或许都有一定道理。
但重要的是语言起源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得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原来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
”[2]由此我们看到:第一,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确实有过彼此之间的协作,并且这种协作只能凭借视觉活动来完成,“先是用姿态或手势表达语义而后才有音节分明的言语”。
[3]第二,随着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人们需要传达更复杂的信息才能满足更高程度的彼此协作的需要,视觉活动已不足以传递接收这些信息,于是便发展出语言。
第三,语言产生后可以进一步协调更复杂的动作,而更复杂的动作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刺激语言的发展,于是在这样的交互作用中,人类彼此协作的动作和协调动作的语言便日趋丰富和复杂化,而赖以传递接收动作信息的视觉活动和赖以传递语言信息的听觉活动也日趋复杂和丰富。
日益复杂和丰富的视觉活动不断深化着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拓展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领域,也逐步产生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并被编码为语言的形式储存于个体的记忆之中。
但是语言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人类互相交流共享这些视觉活动成果时的先天不足:首先,语言并不能直观地表达视觉活动的成果,而是通过一套编码规则将视觉形象转化为音声符号,这样在交流共享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编码和解码,而编码和解码者个体差异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信息失真和误差。
其次,音声语言的易逝性局限了视觉活动成果的储存时间和交流共享范围。
第三,依靠听觉感知的、抽象无形的音声语言符码系统和依靠视觉感知的、具体多维的视觉活动成果之间,本就存在着一道天然的鸿沟,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音声语言无法具体准确地表达视觉活动成果。
日益丰富的视觉活动成果和音声语言符码系统之间的错位决定了人类必须发展出一套新的符码体系,来表达视觉活动成果,进而促使人类向更高级的阶段进化。
世界博物馆里收藏着约15万年以前的绘画图案,民主德国哈勒地区发现35万年以前刻有平行和交叉线条的兽骨,无论这条线传达了什么信息,都表明了人类用形来表达思想的开端。
从生物信息系统进化的角度而言,人类用形表达思想的开端,意味着人类体内视觉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自此而始,人类逐渐发展出以点、线为基本元素的表形符码体系,将视觉活动成果体外化、固定化,供更多的族群成员交流和共享,进而实现视觉活动成果的社会化。
这样,人类就能够将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通过各种图形加以记录、保存和累积起来,相互交流并传授给后代,以更好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这样,音声符码体系与表形符码体系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人类完成了两种最基本体内信息功能———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体外化的过程,也标志着人类视听觉功能的延伸。
语言可以表达更为复杂和抽象的思维活动,而图形则用以表达直观具象的视觉活动成果,抽象的思维活动和具象的视觉活动之间相互刺激、交流和融合,促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向更为高级和复杂的维度发展,不断提高感觉和思维的条理性,不断加强人类对其直观视觉活动成果的抽象概念的认识。
原始岩画和图腾是这个阶段人类视觉活动成果的集中表现。
作为人类唯一的记录手段,原始岩画记录并促进了原始先民对于生命、生活、自然、环境的认识,贯注了原始先民的情感、意志、理想、愿望等情绪。
图腾崇拜作为原始先民的精神寄托随之出现。
已有资料表明,图腾崇拜在呈现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是氏族直接认同动植物,崇拜它们,与它们建立幻想中的血亲关系;第二是在人兽同祖的观念上建构半人半兽的图腾形象,开始重视母祖,但母祖与兽祖是结合的;第三是部分重要图腾随着氏族和部落的融合而不断被综合化、艺术化,失去氏族宗教的严格性质,演变为华夏民族文化的象征。
[4]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在这个阶段,原始岩画为载体的人类视觉活动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视觉符号交流经验知识乃至抒发感情。
而原始岩画与图腾崇拜,尽管只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但是凝冻、聚集在这种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有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使原始人对他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并且在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方面都如此。
原始岩画和图腾涵盖了原始先民劳动实践和精神生活的全部成果,表达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对原始先民“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并且成了“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142008年第4期(总第180期)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具有了完备的文化特征,人类视觉活动成果才演变成视觉文化,开始了原始视觉文化传播时代。
原始先民的直观视觉感受与抽象理性精神的发展为其创造文字做好了准备,正是这个漫长而缓慢的原始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孕育了发明文字的智慧和经验,而文字也正是原始视觉文化发展的结晶,它凝聚了全部原始视觉文化的发展成果,为文字霸权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二、语言文化对原始视觉文化的消解第三阶段,文字发明以后,人类由直观图形记事进入抽象概念记事阶段。
原始岩画与图腾是原始先民视觉功能的外化表现符号,而文字则成为人类听觉功能的外化表现符号。
至此,人类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都有了外化记录符号。
文字符号与视觉符号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文字使得声音和发出声音的人相分离,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可以通过轻便的介质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对人类传播信息的限制。
其次,由于文字是原始视觉文化发展的结晶,它凝聚了全部原始视觉文化的发展成果,因此它不仅可以表达人类的直观视觉感受,而且可以表达人类的抽象理性精神,突破了视觉符号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局限性,成为人类最完备的信息传播载体。
第三,由于文字符号可以完备地表现人类的视听功能,使文字信息的传播具有了准确性、权威性,从而成为构筑人类社会的文化、思想、制度体系的主要工具。
由于文字符号的以上优势,人类视觉活动的外化表现被文字消解,人类智慧的发展不再依赖视觉图形(像),而更强调概念知识的传承,因而,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由原始视觉文化时代进入文字语言文化(文字语言文化———为论述方便,下文将这种文化形态统称为“语言文化”)时代,尤其是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使语言文化进一步得到张扬,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的迅速普及,文字居于霸权地位,原始视觉文化被消解,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语言文化成了“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
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文字语言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
于是,人类进入语言文化时代。
三、当代视觉文化的复兴第四阶段,电子媒介时代来临以后,人类进入机械复制时代,声音与图像又重新被接纳到传播文化中。
而且声音和图像不像在口语文化和语言文化时期那样容易消失,现代电子技术使它们被复制扩散及永久保存的能力大大增强。
也就是说,电子媒介融合了口语文化与语言文化,使文化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电子媒介使文化重新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得以传播,从而消除了语言文化的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
不论教育程度的高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和图像与文化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