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测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1916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
由此可见该学者主旨是
A.德国应更改施里芬计划
B.一战是可以避免的
C.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
D.德国应选择和平崛起
2.出于保密需要或者是为了彰显某种意图,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
下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行动描述正确的是
A.施里芬计划: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
B.黄色方案:主攻方向放在德法边境的阿登山区,以达到奇袭效果
C.海狮计划:最终被迫不定期推迟,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霸王行动:执行德黑兰会议决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栖登陆
3.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
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这旨在说明
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
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
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
4.“马恩河之战后,双方开始向沿海地带机动,但无任何战略意义,只是把战线延长到海边。
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
”该战场形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
A.一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
B.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
C.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
D.同盟国不再推行任何机动战
5.一战期间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
结合地图标数,理解正确的是
A.①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②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
C.③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④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
对发生在下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7.(加试题)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
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
这不能表明的是
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8.“持续了300多天”、“几乎由法军独自承担,最终又以将战线恢复到原始状况告终”、“给徒劳无功的德军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伤痛回忆”,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兴登堡战役
9.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了。
”该战役
A.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C.由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地区主动发起
D.促使战争的重心开始回到西线
10.加试题《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就某次战役记载道:“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
太阳照在被毒死的士兵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
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
……直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材料所述的战役
A.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破产
C.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11.一战中,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
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新式武器坦克首次使用
C.凡尔登战役后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D.美国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12.一战期间,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3.列强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这个“火药桶”最先爆炸于
A.英国
B.德国
C.塞尔维亚
D.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4.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
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英军首次使用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但由于技术与装备的不够完善,收效不大。
上述材料描绘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不列颠之战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
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
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
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
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
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17.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
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
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
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约瑟夫·奈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那么俄国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德国如果发动战争就不得不在一开始就会面两线作战,德奥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也就是说他认为一战是可以避免的,故B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说明德国要更改施里芬计划,A错误。
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材料也不是说明德国要和平崛起,D 错误。
2.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施里芬计划”的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在战争初期在西线集中德军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故A 项正确。
1939年,希特勒下达了进攻西欧的第六号指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即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排除B。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继续同德国抗争,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最后成为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排除C。
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为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排除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涵“战争中军事行动往往都有一个代号”,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B
【解析】
【详解】
索姆河战役虽然投入使用毒气,但交战双方有所防备,排除A;从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了化学武器,由于协约国军队未有防备,伤亡5000多人,故B正确;C是就战争的影响而言,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贝当投降德国,排除D。
4.A
【解析】
【详解】
“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表明德国的速胜计划破产,一战演变为持久战,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目的,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德国的速胜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不能说明阵地战是最主要作战形式,排除C;材料信息表明德国的速胜计划破产,转入阵地战,无法得出同盟国以后是否推行机动战,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双方统帅部分别于11月15日和17日下令转入防御,建立筑垒阵地,从此西线机动战完全结束,转入阵地战”,联系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略计划分析解答。
5.C
【解析】
【详解】
图示中的③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故答案为C项。
①为索姆河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②为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
6.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甲”位于法国的北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战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故①错误。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结果是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故②③正确。
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故④错误。
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BD,选C。
7.D
【解析】
【详解】
既然德国不能实现“速战速决”,以后转入阵地战是必然;“施里芬计划”的要旨是速战速决,故马恩河战役表明该计划的破产,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马恩河战役发生在大战的初期阶段,以后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的失败还未成定局,故D项错误,符
合题意;A、B和C均属于正确表述,排除。
【点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战役,是西方战线中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
因为由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
8.B
【解析】
【详解】
凡尔登战役前后持续10个月,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低落。
故答案为B项。
马恩河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对德军的战役;突破兴登堡防线的是协约国军队。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9.C
【解析】
材料中的“钢铁怪物”是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坦克,坦克第一次亮相于1916年爆发的索姆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的是马恩河战役,故A项错误;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伤亡惨重,但仍未决出胜负,不具有决定意义,故B 项错误;为牵制德国,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地区主动发起了索姆河战役,故C 项正确;1918年德国企图在西线发动新的攻势,夺回战争主动权,随后协约国也源源不断把军队开往西线,促使战争重心回到西线,故D项错误。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结合所学知识,坦克在一战中首次应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故选C。
AB应是指马恩河战役。
D 夸大了索姆河战役的作用。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进程·索姆河战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191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新式武器坦克首次使用,故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1914年的战争结果,排除;索姆河战役后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故C 项错误;D项发生在1917年,排除。
点睛:材料中关键时间是“1916年”。
1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第一次使用坦克这种前所未有的武器在战场上给德军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并且迅速崩溃,从而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故选C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日德兰海战都和题意主旨无关,故排除ABD项。
13.D
【解析】
【详解】
尊重材料和史实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火药桶”的引爆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而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就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因此D选项正确。
英国不是巴尔干地区国家,不符合材料和史实,A选项错误;德国不是巴尔干地区国家,不符合材料和史实,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依据史实可知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不是塞尔维亚;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4.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为了战胜法国而发动了一场战役,结果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德国也没战胜法国,故②表述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①③④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15.A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信息“英军首次使用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但由于技术与装备的不够完善,收效不大”可知,此次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1916
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故A项正确;马恩河战役发生于1914年,故B项不符合材料;凡尔登战役发生于1916年2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故C项错误;不列颠之战是在1940年,故D项错误。
【点睛】
“英军首次使用的坦克虽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是解题的关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
16.(1)变动: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欧洲列强被迫对日妥协;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
(2)影响: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解析】
(1)依据材料“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的信息从列强共同支配到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以及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以及推动了中民主革命进程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特点实质性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1. 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
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
17.(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
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
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
(2)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