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场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概念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号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号)《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已于2000年11月29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张左己二000年十二月八日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从事职业介绍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发展多种类型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服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委托其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具体办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有关事务。
第二章求职与就业第五条劳动者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可凭本人身份证件和接受教育、培训的相关证明,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或直接联系用人单位等渠道求职。
劳动者就业前,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
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应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第六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要求的城镇失业人员,应当进行失业登记。
进行失业登记时,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和证明原身份的有关证明;有就业经历的失业人员,还须持原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或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女方 看足
球 逛 商 店
男 看 3, 0
方足 1 ,
球0 逛 0, 1 图7-3 性别战
商0 ,
10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均衡
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二、重复博弈 三、动态博弈战略行动
11
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B 低价 高价
A 低 24 4 价 ,2 0 4, 8
高 8, 3
价 40 2
,图7-4 房地产开发博弈
3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占优战略均衡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三、纳什均衡
4
一、占优战略均衡
• 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 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dominant strategies)。
• 占优战略均衡只要求所有的参与人是理性的, 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也是理 性的。因为,不论其他参与人是否理性,占优 战略总是一个理性参与人的最优选择。
• 参与人在前一个阶段的选择将决定随后 的子博弈的结构。这样的动态博弈称为 序贯博弈(sequential games)。动态博 弈中另外一类是所谓的重复博弈 (repeated games)。顾名思义,重复博 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 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stage game)。
14
•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
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5
囚徒B
坦白
抵赖
囚徒A 坦 -8, -8 -1, -10 白
抵 -10, -1 -2, -2 赖
图7-1 囚徒困境
6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课件
平均工资为P1时, 劳动力供需平衡
平均工资为P2时, 劳动力需求小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2 Q4的失业人口。
平均工资为P3时, 劳动力需求大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5 Q3的短缺劳动力。
24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 人口规模 2. 人口年龄结构 3. 人口城乡结构
结构
(共1次考题:2007.5)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共13次考题:
2007.5/2007.11/2008.5/2008.11)
9
9
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
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 在敏感的反应
16
劳动力需求
•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 Ed D / D W /W
1)需求无弹性,即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 穷大。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7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 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 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 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 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 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 总产量绝对减少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14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私有制和自由市
场制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因此, 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市场货币关系存在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
21
三、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市场缺陷分析,成 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完全竞争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 仅依靠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经济干预应局限于征税和补贴
22
三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续)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理论作出贡献 ➢ 自由市场时有效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有缺 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干预,否定了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措施干预
其次,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所谓政府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
—服从关系,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而市 场则是通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 配置。
最后,从交易目标来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
共选择”,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 选择”的制度安排。
15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设想 ✓ 从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的管理 ✓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途径来实现 ✓ 坚持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坚持若干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16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二)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学派对政府与 市场的认识 一些书刊的发表或出版 ➢ 1871年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 卡尔.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原理》 ➢ 1874年利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一、外部性及其后果 二、政府干预 三、明确产权 四、排污权交易 五、合并企业 六、共有财产
2018/11/15
25
一、外部性及其后果
外部性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经济活 动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 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外部性分为有利的 外部性(正外部性)与有害的外部性(负外部 性)。 – 有利的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 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 – 有害的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 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 有为此承担成本。
16
2018/11/15
四、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之所以在厂商内部产生各经济行为主体之
间目标的差异,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存在委
托人-代理人(principal-agent)问题。
所谓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由于委托人不能 确知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它是指 经理或工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
牺牲企业主的利益为代价。
2018/11/15 11
二、如何解决非对称信息下出现的问题
若2.5< D*< 5,则高质量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 低质量劳动者不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雇主取D*=4年为判断标准,则有大学
文凭的劳动者可以获得10000元的年薪;没有的
获得5000元的年薪。见下张幻灯片图示图10-1。 讨论:电冰箱和空调等家电产品的逆向选择 问题如何解决?
2018/11/15 21
四、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
调动经理积极性的奖励办法:若企业盈利6万 元或10万元,经理奖金为0;若企业盈利50万 元,奖励经理11万元。对于经理而言,如果他 不尽力,一分奖金也没有。如果他尽力工作, 虽然在发生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也拿不到分文 奖金,但是在不发生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可 以得到11万元的奖金,综合偶发事件发生与不 发生两种情况,其奖金的期望值是5.5万元。 从中减去因尽力工作而额外花费的2万元代价, 经理还剩3.5万元期望奖金额,超过促使经理 努力工作所需要的3万元数额。对于企业所有 者而言,采取这种奖励办法,他可以获得30万 元的期望利润,其净利润是24.5万元。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1章劳动经济学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1章 劳动经
济学
5
3、宏观劳动力供给:
★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要稍微注意!) ( 1 )人口因素;(2)劳动参与率;(3)劳动时间。
二、劳动力供给弹性(P6,要理解!)
★ 弄清楚劳动力供给的几种弹性下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化 的关系。
(1)供给无弹性(Es=0):工资率变化而劳动力供给不变化; (2)供给无限弹性(Es ∞):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变化; (3)供给有弹性(Es=1):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同; (4)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供给变化大于工资率变化; (5)供给缺乏弹性(Es﹤1):劳动力供给变化小于工资率变化。
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1”,最小 等于“0”。 2、含义: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接近绝对平均; 接近1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均。因此,基尼系 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1章 劳动经
济学
20
3、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 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 “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 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 不平均”。
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1章 劳动经
济学
10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
一、工资的含义 1、工资就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
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 的负效用。 二、生产要素新解 1、分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8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9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10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11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12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3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1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5U-V 分析——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16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第10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习题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二、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 )。
A.市场机制没能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B.价格机制不能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C.根据价格所作的决策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D.以上都是2.一个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是由( )负担的。
A.经济中的所有人B.生产该产品的厂商C.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客户D.除了生产该产品厂商的客户外的经济中的所有人3.在做消费决策时,单个消费者考虑的是( )。
A.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和社会成本C.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D.积极的和消极的外部性4.假如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状况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可以说( )。
A.实现了资源的配置B.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公C.存在市场失灵D.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5.下列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收费的高速公路B.收费的学校C.公共路灯D.私人经营的商店6.如果市场上有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社会最优产量而言相对不足,则说明市场上存在( )。
A.正的外部性B.固定成本C.信息不完全D.负的外部性7.可用( )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
A.外部不经济B.外部经济C.外部损害D.以上都不是8.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 ) 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当正的外部性发生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时,( )。
A.太多资源被分配给该产品的生产B.社会边际收益超过私人边际收益C.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边际收益小于私人边际收益10.以下( )不是公共产品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竞争性C.外部性D.由政府提供11.对于一项交易的双方来说,一般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可能交易的买方对交易对手的情况不了解,那么原因可能是( )。
A.买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B.交易对手有意隐瞒C.对于买方来说,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D.以上都有可能12.按照科斯定理,对作为公共财产的资源配置产权,( )。
公共政策(第10章)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B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经济学分析法B.利益主体分析法C.伦理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
A.利益 B.金钱C.社会地位D.名誉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C)。
A.资源 B.土地C.利益纠纷 D.权力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A.伟大人物的推动B.生产关系C.战争 D.生产力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詹姆斯·布坎南B.图洛克C.诺斯 D.霍布斯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A.《政府过程》B.《自由、市场和国家》C.《公共选择》 D.《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A.政治学分析法B.经济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 D.伦理学分析法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BC)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3.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BC)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D.领导的个人利益4.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CD)A.公共利益 B.正常利益C.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5.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D)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三、判断题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答案:√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答案:×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一、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难点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二、关键概念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一般均衡 产品转换率 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 不可能性定理 契约曲线 福利经济学 社会无差异曲线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B.庇古C.帕雷托D.埃奇沃斯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B.LK XY MRTS MRS =C.X Y LK LK MRTS MRTS =D.XY LK MRT MRS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10章 地方政府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1单0.2击.1此地处方编政府辑的母权版力文结构本样式
➢ –地方第党二委级
• 地位•:第在三包级含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等各大领导班子在内的地方党
– 第四级 政体制中,地»方第党五委级是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 领导方式:通过地方党委常委兼任地方各国家机关领导,从而使得
筹备、测试和调整阶段,选择有限的试点单位尝试新制度或新政策
,然后才在全国推开;
• 试验区:经中央政府批准的,赋予广泛自主权的,特定的地域性的
12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1单0.3击.2此试处验编型创辑新母:版自文上而本下样的式政策试验
–行第政二规划级单位。
、目标责• 第任制三、级巡视、督办、运动性治理、专项整治等来加大监控力度
,不断向下–级第政四府级施加压力,实现其政策目标;
» 第五级 ➢ 选择性执行
地方政策执行可以简单地分为四种类型,即顺从、变通、扭曲和 拒绝执行,当然,现实政治生活的政策执行不限于这四种形式。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过程•:第三级
– 第四级 • 启动阶段:中»央第发五出级改革动议,地方摸索典型经验; • 正式试点阶段:出现试点项目之间竞争,多个地方成为项目试点;
• 上级评估巡视阶段:典型树立阶段,地区之间开始相互学习;
• 推广阶段:由点到面,以正式文件乃至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全国范围
内推广执行。
13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点。
➢ 地方政府的功能与类型
• 功能: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
第10章外部性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执行、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等。
劳动市场中的外部性与政策干预
劳动市场中的外部性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工会力量对工资和就业 的影响等都会产生外部性。
政策干预的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反歧视政策、劳动法规、最 低工资标准等来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分类
根据产生影响的不同方式,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 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 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外部性的来源与影响
外部性的来源
外部性可能来源于生产或消费过程中 的各种因素,如污染、交通拥堵、教 育等。
典型实例
工厂排放污染物、吸烟对他人健康的影响、交通拥堵等。
负外部性的经济影响
市场失灵
负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无法自发实现 帕累托最优。
社会成本增加
负外部性使得社会总成本大于私人成本,造成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福 利损失。
激励扭曲
负外部性可能导致激励机制失效,使得经济行为主体 忽视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
负外部性的纠正措施
公共政策在纠正外部性中的作用
提供制度保障
公共政策可以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立环 保机构等。这些制度可以确保外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并防止相关行为的再次发生。
促进技术创新
公共政策可以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这些技 术创新可以降低产生外部性的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 。
劳动关系学重点
1劳动关系(labour relations)是指现代产业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国际劳工标准(International Labour Standards)指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国际劳动立法所确定的关于劳工权益保护及劳动关系处理的原则、规则的规定。
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
3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现代产业社会中受雇于他人,以劳动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者。
4工会(trade union)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以集体谈判为基本手段,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5雇主(Employer)是劳动关系中相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者的称谓。
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6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是关于工人组织或代表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劳动条件、劳动标准等问题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制度。
7工人参与的定义工人参与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普通员工依据一定的规定与制度,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与决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8三方协商机制是处理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就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劳动立法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谈判和合作的原则与制度的总称。
9企业规章制度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的,明确劳动条件、调整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关系当事人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
10集体争议(class labour disputes)是指集体劳动关系中存在共同性或关联性权利义务的劳动者或劳动者集体,因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义务问题,与雇主发生的法律纠纷。
11产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s)是指劳资关系双方为在劳动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取罢工或闭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
第10章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和调节 劳动经济学课件.
10.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10.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0.3.1就业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 1.财政政策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3)改变税率 2.货币政策 (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10.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0.3.2收入政策 1.工资—物价指导 2.工资—物价管制 3.经济激励和经济惩罚
10.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0.3.3人力政策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2.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3.激励就业 (1)鼓励失业者尽快实现再就业 (2)鼓励企业雇用失业人员 4.实施创业就业计划 5.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2.最低工资立法对垄断市场的影响
10.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10.2.1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 1.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3)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10.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10.2.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机制 1.竞争与保障 2.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制度结构
10.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供给有弹性 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10.1.3最低工资立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最低工资立法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1)完全覆盖的情形
10.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2)未完全覆盖的情形
10.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10.1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2.政府采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10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9
4. 纠正外部不经济性
(1)政府的反外部性计划。 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经济措施:庇古税与补贴
征税。数额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 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3)法律保护私人进入。采取法律手段,允许私人适当 进入。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17
五、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1.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也称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 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 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 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 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3
2. 市场力量的弊害:市场势力对整个经济是一种损害, 致 使生产无效率。
垄断厂商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导致资 源配置的无效率,还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交易价格>平均 成本。 导致管理松懈,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动力。 导致寻租(Rent-seeking)行为,如果垄断来自政府规则,可 以被游说,产生寻租。 造成研发费用的减少。
生产最优: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 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 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和交换同时最优: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 同。
西方经济学·微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11章 19
3. 社会福利最大化与经济效率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两种观点: (1)把社会福利看作是消费者的效用之和。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对定量标准以上的劳动所得课税直接 影响劳动力供给。
• 个人所得税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可以用图 10-1说明。 •13
•工资率W
•S2 •E2 •E1 •B •D •S1
•w2 •w1 •wB
•O • 图10—1•l2•Fra bibliotek1•24
•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 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 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 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 实现。
•25
• (2)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最长劳动时间 标准的规定。
• 1995年2月17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修改〈
•22
•
具体确定最低工资一般考虑城市居民生 活费用支出、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失 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可用公式表 示为: • M= f (C, W, L, U, E, a )
•23
• 我国《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 • 第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 生活费用。 • 第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 第三,劳动生产率。 • 第四,就业状况。 • 第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就业量L
个人所得税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14
• (二)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通常都根据 工资总额来征收社会保障税(缴纳社会保 险费亦同),用于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 劳动能力时对劳动者进行补偿,如支付养 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
•15
•
首先,我们这里假设只有雇主是纳税人 ,且社会保障税是按劳动者工资的一定百 分比T来计征。我们可以用图10—2来做分析 。
•5
• 第一,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是利润的最大 化,而政府的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 。 • 第二,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 水平的硬约束 。 • 第三,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或服务不 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地评价与度量。 • 第四,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 比较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
•6
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3
• 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 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 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 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 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 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4
(一)公共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决定 • 1、公共部门就业 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有 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
•10
• 转移支付的替代效应则是指由于转移支付 的存在,影响到一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如对教育的补贴支出,会使教育的价格下
降,人们节省的费用用于其他用途,由此
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的连锁反应。
•11
• 政府转移支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农业 的补贴,对稳定乡村劳动力供给具有重要 意义。
•12
• 二、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10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政府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2
第一节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一、 政府支出与劳动力市场 (一)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
•7
• 2、 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 •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 比较工资”的原则,即公共部门劳动者的 工资水平参照相当于企业部门劳动者的工 资水平进行制定,因为确定企业部门劳动 者工资水平的主要力量是市场,而公共部 门的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立法或由行 政力量决定。 • 在事实上,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总体 上要比企业部门高。
的存在,提高了该种产品的供给价格,使
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参见图10—3。
•18
•价格P
•S2 •S1
•P2 •P1 •D
•O
•l1
•l0
•就业量Q
•图10—3 限制价格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19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一、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一)最低劳动标准 •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低劳动标 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
•16
•工资率W
•w2
•S
•w0 •w1 •D0
•D1
•O
•图10-2
•l1
•l0
•就业量L
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7
• 此外,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
优化配置中,利用价格政策鼓励或限制某
些产业的发展,其中,“限制价格”的政
策对劳动力市场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假设
实施的是对生产者征税,则由于此种税负
•8
(二) 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1、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与劳动力需求 • 转移支付与补贴的数量变动不影响国民 收入总量的变动。因此与经济社会的就业总 量无关。但是,转移支付与补贴却对社会产 品的总需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劳 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结构。
•9
• 2、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 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 要体现为改变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条件。 • 府转移支付的程度,即转移支付的规模与结 构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0
1、最低工资标准。 (1) 最低工资的概念。 在我国,1993年11月24日劳动部颁发的《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指出,“最低工资” 是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 劳动义务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 最低工资报酬。”
•21
• (2)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 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 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自 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 工作40小时。
• 在现代社会,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公共部门 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 • 第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部门 服务的需求。 • 第二,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 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 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 • 第三,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增长 ,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 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