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NICU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1、NICU是集中收治早产儿和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实行无陪护封闭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的严格训练。

2、对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命更加脆弱、病情变化快,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上要更加细心。

3、对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入院后必须详细向患儿家属做好病情告知,并及时履行各种签字手续。

4、对入院新生儿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特别是孕产期情况)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包括骨折、产伤、畴形等);接收转诊患儿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院外诊治情况。

及时开具医嘱并执行医嘱,并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X线、血糖、血气及各种生化检查等,并根据病情变化动态监测。

5、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并随时加签。

6、对疑似外科等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会诊;对疑难危重患儿或病情突发变化的患儿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查看,并及时告知患儿家属。

7、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并进行逐一床边交接。

8、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1。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特殊场所,其管理规范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及 NICU 的管理规范。

一、环境管理1、布局与分区新生儿病房及NICU 应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更衣室、配奶室等;半清洁区为治疗室、处置室等;污染区则为病房内的卫生间、污物处理间等。

各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标识和分隔,以防止交叉感染。

2、温度与湿度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 24-26℃,相对湿度在 55%-65%。

NICU 内的暖箱和辐射台的温度要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病情进行调节,以保证新生儿的舒适和体温稳定。

3、通风与消毒病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每日定时通风换气。

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等方式。

地面和物体表面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噪音控制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噪音应控制在 45 分贝以下。

医护人员要做到动作轻柔,避免大声喧哗,仪器设备的声音要尽量调低。

二、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资质新生儿病房及 NICU 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技能,经过新生儿护理和急救培训。

医生要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士要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

2、人员配备根据病房的床位数量和患儿的病情,合理配备医护人员。

NICU 内每张床位至少配备 1 名医生和 2 名护士,以保证患儿得到及时的医疗护理。

3、手卫生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患儿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

定期进行手卫生监测,确保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

4、探视制度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探视时间要固定,并控制探视人数。

探视人员要穿戴隔离衣、鞋套,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病房。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禁止探视。

三、医疗设备与物资管理1、设备管理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一个专门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其他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提供医疗和护理的特殊病房。

由于这些婴儿的特殊情况和易感染性,NICU病房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病房入口管控1. 病房入口设置安全门禁系统,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

2. 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佩戴有效的身份证明,并在进入时进行登记。

3. 安全门禁系统应配备视频监控设备,用于监视进出人员的行为。

三、感染控制1. 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消毒剂。

2. 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无菌服。

3.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对时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进行重点清洁。

4.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程序。

四、设备安全管理1. 所有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并按照创造商的要求进行操作。

2. 所有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功能和安全性能的测试和验证。

3. 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对于有损坏或者失效的设备,必须及时报修或者更换,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追踪。

五、医疗废物管理1. 医疗废物必须按照像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分类、采集、储存和处理。

2. 废物容器必须密封,并定期更换。

3. 废物采集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的消毒。

六、紧急情况处理1. 制定紧急情况处理计划,包括火灾、地震、停电等常见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 定期组织紧急情况演练,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悉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3. 在病房内设置明显的紧急出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

七、员工培训与管理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培训、感染控制培训等。

2. 定期进行员工绩效评估,对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培训。

3. 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和义务。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一个专门为早产婴儿和患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提供高级护理和治疗的特殊病房。

由于NICU中的患儿情况特殊,管理制度的建立对确保患儿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二、入院管理1. 家属沟通在患儿入院前,医生和护士需及时与家属沟通,向其详细解释NICU的治疗流程、设施设备以及家属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等,确保家属理解并配合。

2. 入院评估患儿入院时,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病史摘要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评以及及时修正。

三、护理管理1. 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护士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执行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给药、喂养、清洁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等。

2. 护理文书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进程、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等,以便医生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医疗管理1. 医疗团队NICU的医疗团队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他们需要密切协作,及时沟通以确保患儿得到全面的医疗照顾。

2.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医院应及时维护和检修NICU中的设备,并保证药品的准确配送和储存,以确保患儿在需要时能够获得必要的治疗和药物支持。

五、感染防控管理1. 感染控制标准NICU必须有明确的感染控制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包括定期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医护人员的洗手和穿戴防护措施等。

2. 家属和访客的管理家属和访客需要遵守感染防控规定,比如定期洗手、佩戴口罩、衣物更换等。

并限制参观时间和人数,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六、安全管理1. 设备和环境安全NICU应具备安全设施和环境,如温湿度控制、地面防滑、防火措施等,以保证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2. 患儿标识与安全防范患儿需要有独特的标识,避免混淆或错误,如佩戴标签或手环。

并且医护人员需遵循双重核对制度,确保给药和护理操作的准确性。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医院中一个特殊区域,主要负责救治危重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

为了确保NICU的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降低感染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1. 成立NICU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等相关专业人员。

2. 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NICU感染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分析和反馈。

3. 护士长负责NICU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和质量控制,组织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4. 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2. 设施与环境清洁消毒:保持NICU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设备的消毒。

新生儿床单位每日清洁消毒,床单元之间设立隔离带,防止交叉感染。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新生儿救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4. 新生儿用品管理:新生儿用品应专人负责,分类放置,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和更换。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 感染监测与发现新生儿感染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小组,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查找感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6. 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床头抬高、口腔护理、呼吸机管道消毒等,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8.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对使用导管的新生儿,采取严格的导管护理措施,如导管穿刺部位消毒、导管固定等,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9. 喂养管理:加强新生儿的喂养管理,提倡母乳喂养,降低感染风险。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一、概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危重、早产、低体重、先天性疾病等新生儿提供综合护理和治疗的医疗部门。

为确保NICU的顺利运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展,制定并执行NICU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入院管理1. 入院评估:新生儿入院时,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以确定入院诊断和治疗计划。

2. 入院准备:在新生儿入住前,必须做好病房准备工作,包括床位消毒、设备检查、备齐相关药品和物品等。

3. 入院登记:对每位新生儿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院日期、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三、护理管理1. 护理计划: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并及时更新。

包括喂养计划、体温监测、监护仪器监测等。

2. 护理记录:每位新生儿的护理过程都要详细记录,包括生命体征、喂养情况、药物使用等。

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3. 家属教育:与新生儿相关的家属需进行相关教育,包括喂养注意事项、洗护技巧、应急处理等。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运行检查:对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设备消毒: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设备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3. 设备保养: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五、感染控制1.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考核。

加强病房内外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2.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对新生儿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3. 感染处理:若发生感染疫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六、医疗协作1. 团队协作:NICU涉及多学科合作,需要建立和谐、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方协作。

2. 多学科会诊:对于疑难复杂的病例,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一、引言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套全面、细致的新生儿管理方案,确保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得到科学、规范、安全的医疗护理。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及NICU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新生儿病房管理规范1. 病房环境(1)病房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

(2)病房内应配备新生儿专用床位、婴儿床、婴儿车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病房内应设置独立的哺乳室、换尿布区、沐浴区等,确保新生儿在不同功能区域得到合理照顾。

2. 人员配置(1)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护士、护理员等人员。

(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专业培训,提高新生儿救治能力。

(3)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3. 医疗护理(1)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进行新生儿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

(2)对新生儿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各种疾病。

(3)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

(4)对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5)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指导,确保新生儿营养充足。

4. 疾病预防与控制(1)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3)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

(4)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工作,定期对新生儿用品进行消毒。

三、NICU管理规范1. 环境与设备(1)NICU应设置独立的病区,避免与其他病区交叉感染。

(2)NICU内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

(3)NICU内应设置独立的护理站、治疗室、沐浴区等,确保新生儿在不同功能区域得到合理照顾。

2. 人员配置(1)NICU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护士、护理员等人员。

(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安全。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布局管理(一)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设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治疗室。

辅助区包括接待室、清洗消毒间、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哺乳室等。

(二)应当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应布局合理,室内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4-26 度,湿度55%-65%。

(三)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

(四)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3 ㎡,床间距≥1 m。

NICU 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普通新生儿床的2倍。

(五)每个房间内应至少配备1套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二、人员管理(一)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 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 以上。

(二)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三)加强医护人员健康监测,每年对其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带致病者应调离并给予治疗,直到培养2次阴性后才可重返岗位,凡患有急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发热疾病,胃肠炎或皮肤开放性渗出性疾病者,不可在婴儿室工作。

建议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四)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室,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五)新生儿室不允许探视,有特殊情况时,只允许一人,穿好专用衣、帽、口罩、鞋,洗手后才可入室,感染流行期间严禁探视。

三、环境管理(一)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 min,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4 次,有记录。

(二)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床头桌等,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三)地面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四)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内专门负责护理需求高、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重要部门。

为了保障NICU病房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并严格执行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NICU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病房出入管理1. 病房出入口安全防护为确保病房的安全,病房的出入口必须配备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指纹识别系统、门禁卡等。

惟独经过授权的医护人员才干进入病房,确保病房内的安全。

2. 病房出入登记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等,必须在进入时进行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进入时间等信息。

登记记录由病房管理员负责保存,并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

三、病房内部安全管理1. 病房内部布局病房内部应合理布局,确保通道畅通,设备摆放有序。

各种设备应按照规定的位置放置,避免阻塞通道和影响工作效率。

2. 病房设备安全使用所有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医护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3. 病房卫生管理病房卫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病房内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医护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穿戴防护用品的规定,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四、患者安全管理1. 患者身份确认患者入院后,必须进行身份确认,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出生日期等信息。

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避免误诊、误治等情况的发生。

2. 患者护理管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3. 患者隐私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必须严格保护的。

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和治疗时,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

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 突发事件预防病房应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包括火灾、地震、停电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防范措施。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医院中特殊而重要的部门,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他们对于医院感染的抵抗力较低。

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1. 成立感染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感染管理制度。

2. 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制定新生儿病室和NICU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2)负责感染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及反馈;(3)开展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4)定期对新生儿病室和NICU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提出改进措施;(5)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处理,防止感染暴发。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入院筛查:对新生儿进行入院筛查,发现感染性疾病及时隔离治疗。

2. 环境卫生:(1)保持新生儿病室和NICU环境清洁、通风良好;(2)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消毒;(3)限制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需接受感染知识培训,掌握感染防控技能;(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需洗手;(3)限制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4. 设备管理:(1)新生儿用物需严格消毒、灭菌;(2)呼吸机、暖箱等设备定期清洁、消毒;(3)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及时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5. 感染监测:(1)定期对新生儿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2)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3)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6. 抗感染药物使用:(1)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遵循抗菌药物应用原则;(2)对感染病例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3)监测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防止不合理使用。

三、感染事件处理1. 感染事件发现感染病例,医护人员需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小组。

2. 调查与分析:感染管理小组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原因。

新生儿科(含NICU)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含NICU)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含NICU)工作制度
一、NICU保持室温在22~24℃左右,湿度在55~65%,阳光充足,清洁整齐,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二、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病,全体工作人员定期做细菌培养,细菌培养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并分析解决,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NICU谢绝参观,家属在规定的时间,经探视通道隔窗探视,危重患儿家属经主治医师或护士长同意方可床旁探视。

三、工作人员入室前应穿好室内工作衣,更换专用鞋,每次护理婴儿前后要洗手。

四、NICU的面巾、橡皮奶嘴、奶瓶、婴儿用过的尿布、被服、新生儿衣服及其它用物均应各自分开,用后立即洗净并煮沸、消毒方可再用。

新生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消毒处理。

五、室内每日清洁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周大清洁整顿一次,勤更换床单、被服。

六、早产儿及病儿分开居住,新生儿患传染病或有感染可疑时,必须隔离治疗。

七、值班人员应随时观察和护理新生儿,不得擅离NICU,发现新生儿有脐带出血、面色苍白、发绀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予以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八、NICU室内的器械、物品等均应固定专用。

九、新生儿手腕上应系上注明婴儿姓名,性别,住院号,体重等信息,婴儿出院时要认真查对。

十、每次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还要巡视新生儿,逐一床旁口头交班。

病危新生儿交班本上要书写清楚,并将特殊病情记入护理记录栏。

一切用品在下班前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病情危重的新生儿提供高度护理和监护的医疗部门。

在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中,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制定一套完善的NICU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NICU管理制度的相关要点。

二、入院流程1. 操作规范a. 新生儿入院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入NICU接受治疗。

b. 接收新生儿的医生和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入院操作,包括身份核对、病历登记等。

c. 入院时应向家长详细介绍NICU的规章制度,包括探视时间、探视要求等,确保其了解和遵守。

2. 家属陪护管理a. 家属陪护需提前申请,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探视。

b. 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得干预医疗操作或私自调整治疗方案。

c. 家属在陪护期间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感染预防措施。

三、医护人员管理1. 岗前培训a. 所有进入NICU的医护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熟悉NICU设施、了解常见病情和护理技术等。

b. 培训内容应包含新生儿护理技能、应对急救情况的应急处理等,以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应对各类状况的能力。

2. 岗位职责a. NICU应设立专职医生和护士,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b. 医生应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并与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c. 护士应认真执行医生的医嘱,准确记录每位新生儿的体征数据和护理措施,定期汇报给医生。

四、感染控制管理1. 消毒灭菌a. NICU内所有的医疗设备和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灭菌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

b.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

2. 隔离措施a. 对于存在传染病风险的新生儿,应立即进行隔离,确保其他健康新生儿的安全。

b. 隔离病房内应有专人负责,同时监测隔离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一、总则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新生儿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NICU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工作内容1. 入院管理(1)新生儿入NICU前,需由家属签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知情同意书》。

(2)入NICU的新生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出生体重小于1500g或胎龄小于32周。

②有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如呼吸窘迫、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

③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和监护的。

2. 监护和治疗(1)NICU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2)根据新生儿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3. 护理工作(1)NICU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护士执业资格。

②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

③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护理工作内容:①全面负责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如喂养、沐浴、更换尿布等。

②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③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操作。

④做好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工作,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4. 感染控制(1)NICU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感染控制的规定,加强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

(2)新生儿入住NICU后,应立即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

(3)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5. 家属管理(1)NICU实行家属探访制度,探访时间为每天下午3:005:00。

(2)探访家属需佩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遵守NICU规章制度。

(3)护士应向家属做好病情解释,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家属度过难关。

6. 人员培训与考核(1)NICU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感管理规范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感管理规范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感管理规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医院中一个特殊区域,主要收治病程较重、需要密切监护和加强护理的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因此,NICU院感管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降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1.1 目的本规范旨在明确NICU院感管理的具体要求,提高新生儿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NICU院感管理小组NICU院感管理小组由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等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院感管理措施。

2.2 制定院感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NICU 院感管理制度,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环境清洁、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2.3 培训与教育对NICU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新入职人员必须接受感染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环境管理3.1 环境布局NICU应设置在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污染源。

分区明确,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2 环境清洁与消毒3.2.1 地面、物体表面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2.2 空气采用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3.2.3 仪器设备每日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设备如暖箱、呼吸机等每周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四、人员管理4.1 人员配备根据NICU工作量合理配备医护人员,确保医护人员在岗期间能够充分休息。

4.2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4.3 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应穿戴清洁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必要时穿戴隔离衣。

五、无菌操作管理5.1 无菌操作原则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和无菌操作的安全性。

5.2 无菌物品管理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标识清晰,定期检查有效期。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需要特殊医疗护理和监测的新生儿提供服务的场所。

为了确保对这些婴儿的高质量关怀,严格的NICU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NICU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执行方法,以确保婴儿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和保障。

一、NICU管理制度的重要性NICU管理制度对于婴儿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1. 协调与沟通:NICU管理制度促进了各个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和沟通。

团队间的紧密合作可以确保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理解。

这对于婴儿的综合性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2. 保证质量: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婴儿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程序、医疗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培训,可以保证医疗团队在护理过程中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工作。

3. 婴儿安全:NICU管理制度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婴儿免受潜在危险因素的伤害。

这些措施包括洁净环境的维护、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和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有效的监测。

二、NICU管理制度的内容NICU管理制度的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1. 人员组织:确定NICU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包括各个职责和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

2. 设备和护理用品:确保NICU配备必要且高品质的医疗设备和护理用品。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进行合适的记录。

3. 操作规程:制定清晰的操作规程,包括婴儿入住和出院的程序、护理要点和急救措施等。

这些规程应该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评估,并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4. 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规程。

确保员工明确了解和遵循这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的感染风险。

5. 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婴儿监测和评估系统,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情记录。

同时,确保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相关医护人员,以便做出及时的治疗决策。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下统称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儿及医务人员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环境整洁、操作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三条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主体为新生儿病区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新生儿病区应设立感染管理组织,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感染管理组织负责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感染管理组织应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二)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三)定期对新生儿病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评估感染风险;(四)对新生儿病区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考核;(五)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六)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六条新生儿病区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保持手部清洁。

第八条新生儿病区应保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第九条新生儿病区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第十条新生儿病区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应达到灭菌标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区应建立健全探视制度,限制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数量。

患传染病的家属不得入内探视。

第十二条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第十三条新生儿病区应加强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及NICU管理指南新生儿和NICU目前没有分科。

新生儿收治普通病号,而NICU是收治危重新生儿的病房, NICU临床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 NICU应具有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较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是医院重点管理科室之一。

根据我国卫生部NICU建设分级管理指南的标准(三级 6等分法),将我科定为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一、目前新生儿及NICU床位设置与人员编制:总床位40张,NICU 8张床位,新生儿病房 32张床位。

人员编制:医生1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

新生儿专业护士 28人,护士长1人。

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一、新生儿室(一)布局新生儿室应有独立的区域,设置床位不少于6张。

需设置接待室、配奶间、沐浴区、隔离间、有条件者可设置早产儿间。

可根据条件选择有陪或无陪管理两种模式。

无陪病区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3 m2,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病区实施母婴同室者,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6m2。

(二)设施设备1、基本设施每个房间至少设1套非手触式的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及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空气消毒设备。

2、诊疗设备暧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监护仪、氧浓度监测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低负压吸引器等。

(三)技术指标1、病人收治范围①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上的新生儿;②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各类新生儿呼吸系统疾患;不需静脉营养的低出生体重儿;③不需换血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转诊指标①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下的低出生体重儿;③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合并器官功能损害的重症疾患;④先天畸形等需外科诊治者;⑤其他需要转诊的患者。

3、诊疗技术要求应具备新生儿复苏术及气管插管术、新生儿氧疗(FiO2可调)、nCPAP技术、静脉途径建立(含静脉留置)、无创监测技术、蓝光治疗、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危重程度评分、出院病人管理等。

二、三级医院新生儿病区(一)布局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护理单元病区,设置床位在20张以上。

需设置早产儿室、隔离室和抢救室,设置接待间、配奶间、沐浴区、治疗间、处置间、仪器间等辅助用房。

(二)设施设备1、在新生儿室的基础上配备中心供氧设备、中心吸引设备(终端数≥床位数)。

2、诊疗设备暖箱和辐射式抢救台≥1/2床位数,配备有创呼吸机、血气分析仪、新生儿专用抢救车等。

(三)技术指标1、病人收治范围①胎龄32周以上的新生儿;②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上的低出生体重儿;③各类新生儿常见疾病;④因严重疾病在三级NICU中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新生儿。

2、诊疗技术要求掌握新生儿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外。

还要求开展以下10项技术中的8项:(1)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RDS;(2) ROP筛查;(3)新生儿换血术;(4)新生儿全静脉营养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6)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7)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8)新生儿高频通气技术、(9)吸入NO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10)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危重新生儿出院后随访门诊。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一)布局1、在新生儿病区内设置NICU,床位8-10张,设置6个以上的抢救单元,实行全无陪管理模式。

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5m2,床间距不低于1.5m。

提倡设计单间或家庭式NICU,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2、设置化验室。

(二)设施设备1、每一个抢救单元的设备要求①新生儿专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每床1台;②辐射式抢救台和/或暧箱1台;③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各1-2台;④有创呼吸机或无创CPAP装置1台。

2、其它须配置的设备①血气分析仪;②能行高频通气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呼吸机;③床旁X线仪及X 线屏蔽设备≥1组。

3、选配设备有条件者可选配如下设备:①床旁B 超仪;②亚低温治疗仪;③床旁脑电图机;④体外膜肺;⑤设备齐全的新生儿专用抢救车;⑥其他:新生儿转运车、新生儿纤支镜。

(三)技术指标1、病人收治范围(1)胎龄32周以下或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早产儿;(2)需要机械通气在24小时以上者;(3)窒息、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4)昏迷患儿,频繁惊厥;(5)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6)低血压、休克、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7)重度贫血,各部位严重出血,DIC,严重溶血;(8)严重先天畸形(如气管食道瘘、胃肠道闭锁,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脐膨出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穿孔、输尿管异位或狭窄、先天性心脏疾患等)需要外科治疗者;(9)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糖代谢紊乱等;(10)重度硬肿症,体温≤30℃或 > 41℃者;(11)原因不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例。

2、诊疗技术除要求掌握新生儿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常用诊疗技术以及上述二级新生儿病区要开展的技术外,还要求开展以下17项技术中15项:(1)能开展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2)持续血液净化技术;(3)配备PACSX系统;(4)相关小儿外科可以开展严重先天畸形(如气管食道瘘、幽门肥厚、胃肠道闭锁,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脐膨出、输尿管异位或狭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穿孔、先天性心脏疾患)等外科手术,NICU中可以提供专科护理。

(5)新生儿呼吸机(常频和高频)的临床应用;(6)微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7)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8) NO吸入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9)头部亚低温防治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10)早产儿PICC技术的应用;(11)头颅B超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12)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13)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技术的应用;(14)新生儿全静脉及部分静脉营养;(15)高危新生儿随访及早期干预;(16)早产儿鸟巢式管理及水床应用;(17)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技术。

(四)重症监护新生儿科人员配备NICU应当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NICU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各级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其执业范围为儿科,方可执业。

护士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方可执业。

主治医师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各种呼吸机应用、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脐动静脉插管、胸腔引流、换血等技术。

住院医师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能力。

应确保在病房中随时有至少一名住院医师在岗,能立刻处理NICU的突发事件,并确保有一名能胜任NICU各项工作的二线医师随时待命,负责处理各项临床一线医师不能处理的事件。

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1,护士应熟练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NICU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应配置熟悉新生儿X线透视技术的放射技术人员,并建立X线防护设施,使重复的X 线暴露最小化,摄片时应适当使用性腺挡板。

(1)人员资历①科主任要求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原则上三级医院具有正高技术职称。

②三级学科学术带头人要求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医院具有本科学历、三级医院具有硕士学位。

③护士长要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护师工作8年以上及大专以上学历。

④专科人员:三级学科人员需要进行准入培训,需要有半年以上专科进修经历。

(2)学科梯队①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医院高级:中级:初级=1:3:6;本科以上学历者须达到80%。

三级医院为3:4:3;本科以上学历者须达到100%,研究生学位人员比例达到30%。

②人员数量病床与护士人数比例要求1:1,逐步达到1:1.5;医师与护士的比例1:2,NICU医师与护士的比例1:3,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配备适当数量的护理员、陪检人员、工人及保卫人员等。

(五)其他1、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新生儿学授课和临床带教实习。

2、接收二级以下医院的新生儿科进修医师。

3、举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或承担省级以上学术会议。

4、指导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5、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承担市以上各类科研课题和合作项目,获得院内外科研经费,积极参与多中心临床科研协作,发表一定数量的统计源期刊专业论文。

6、科室内至少1/2医师(1/5护士)接受过半年以上的进修学习或在职研究生培养(包括全日制)。

年度内主任(护士长)参加2次以上的省级或全国性学术交流,1/2以上医师(1/5护士)参加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或学术交流。

四、NICU消毒隔离制度:NICU要求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在病原菌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医务人员的双手,护士服装按照手术室和产房服装要求配备。

入口处和室内均有洗手消毒设备,任何人每次接触患儿前后都需要洗手,暖箱消毒:暖箱外部毎日清洗,箱内被褥每日更换,箱内不放水,住院时间长的患儿每周彻底消毒,更换暖箱。

六、新生儿病房日常的工作流程:新生儿临床工作繁琐、头绪多,病情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共性多特征少,具有全科医疗特点因此与各科室协作交流多,规章制度要求注重细节管理。

1、日常工作安排7:30 夜班医生巡视病人8:00 晨交班,医护床头交班(简明扼要交代患儿病情变化及注意事项)8:30 白班医生查房幵具医嘱11:30-12:00再次查房14:00-16:00和家长交流调整医嘱16:00-17:00医生间交流17:30-18:00夜班交班,床边交班,上级医师巡视病房22:00夜班巡视病房后休息2、上级医师査房:周二、周五上午主任医师查房,主管医师汇报和总结病例。

病历书写写:每天书写病程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每周至少2次记录上级医师查房,病房常规检查按病种确定项目,分入院即查项目、次日检查项目、一周检查项目,听视力筛查,疾病筛查。

五、家长探视家长预约探视时间,每周两次。

积极开展FLcare,增加母子接触机会。

六、入出院管理当日完成住院通知单,询问病史,签入院谈话记录,病重病危通知单,告知家长注意事项,诊断治疗情况,探视时间,当日完成病例。

办确定出院时间,出院医嘱,预防接种,诊断证明,出院指导,全面核对病儿信息,告知出院后随访时间。

七、科内规范化培训内容-标准化1、长期临时医嘱标准的模板,药物使用说明,疾病诊断指南,专家共识,治疗常规。

2、病历书写,消毒隔离,消防安全。

3、重视查房,病例讨论和知识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