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
常用免疫组化试剂介绍
常用免疫组化试剂介绍一、用于鉴别诊断(一)上皮源性: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目前,商品化的细胞角蛋白有20多种,不同的分子量代表不同类型的上皮标志。
通常将C K分为两大类型:Ⅰ型〔低分子量〕;Ⅱ型〔高分子量〕。
理论上讲,大多数单层上皮表达低分子量的CK;复层上皮多表达高分子量的CK;移形上皮〔膀胱〕和假复层上皮〔呼吸道的被覆上皮〕既表达低分子量的CK,也表达高分子量的CK。
在癌组织中,低分子量的CK多在腺癌中表达,高分子量的CK多在鳞癌中表达。
目前为止,未发觉任何一种上皮只含有一种CK,某些上皮可含2-10种不同分子量的CK。
因此,目前试图应用单一的CK免疫表型来确定某种特定的上皮性肿瘤是不可能的。
同样,应用CK来区别腺癌、类癌和间皮瘤也是困难的。
因此,CK的免疫组化结果推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应用这类标记物作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应特别注意。
有必要时,应联合用多种CK加以综合推断。
CK的阳性表达还包含有间变癌、双向分化的滑膜肉瘤、脊索瘤、胚胎癌、间皮瘤、上皮样肉瘤、胸腺瘤等。
CK的阴性表达有:副节瘤单向分化的滑膜肉瘤、软骨〔肉〕瘤、精原细胞瘤、淋巴瘤、脑膜瘤、恶黑、恶纤组、软组织肉瘤〔除特别类型外〕。
在推断CK免疫组化结果时应注意几点:〔1〕 CK的单克隆抗体优于多克隆抗体;〔2〕 CK常出现斑点状的假阳性反响,应注意识别;〔3〕虽然大多数CK多在胞浆表达,但CK17多在胞核表达;〔4〕绝大多数CK抗体需用胰酶消化,可增加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5〕局部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肉瘤〕可见有CK表达,在诊断时应注意;〔6〕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组织中的滤泡外的网织细胞含有CK8和18以及desmin,在推断淋巴结转移癌和肌源性肉瘤转移时应依据组织学综合推断。
2.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EMA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乳脂小球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上皮细胞中〔也存在于间皮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中〕,其分布与角蛋白相似,但对内脏腺上皮优于细胞角蛋白,尤其是分化差的癌EMA有时可呈强阳性表达。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emt过程中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摘要:一、EMT 过程简介1.EMT 的定义2.EMT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二、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1.细胞形态的改变2.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的变化3.细胞骨架重塑三、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3.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4.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四、EMT 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1.EMT 与肿瘤侵袭2.EMT 与肿瘤转移五、靶向EMT 治疗策略1.抑制EMT 过程的关键分子2.增强肿瘤细胞对EMT 抑制药物的敏感性3.利用肿瘤细胞EMT 状态进行精准治疗正文:上皮- 间质转化(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通过该过程,上皮细胞能够获得间充质细胞的特征,从而影响细胞迁移、侵袭和分化。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EMT 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EMT 过程,重点讨论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与EMT 过程的关系,并探讨靶向EMT 治疗策略。
在EMT 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
首先,细胞形态从扁平、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转变为圆形、松散排列的间充质细胞。
这种形态学改变使肿瘤细胞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进展。
其次,细胞连接和细胞黏附分子发生变化,如E-cadherin 的表达降低,N-cadherin 的表达增加。
这些变化使肿瘤细胞能够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
此外,细胞骨架重塑也是EMT 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β-actin 和filamin A 等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改变,使细胞骨架结构变得不稳定,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EMT 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黏附蛋白(如E-cadherin 和N-cadherin)以及细胞骨架蛋白(如β-actin 和filamin A)。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肿瘤细胞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ECM是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和透明质酸等成分。
肿瘤细胞通过调节ECM的合成、分解和重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 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间质细胞样特征的过程。
在肿瘤细胞转移中,EMT的发生使得肿瘤细胞脱离原始的密集连接,获取到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EMT的调控涉及多种关键的分子,如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等。
3. 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至关重要。
细胞间的黏附、信号传导和细胞外囊泡的释放等机制,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细胞间连接蛋白如整合素和选择素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癌干细胞癌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
CSCs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具有增殖、抵抗药物和侵袭能力。
研究表明,CSCs的特定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识别和定位这些细胞,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
5.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物质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和信号分子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的过程。
总结: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是现代肿瘤学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病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是()A 纤维瘤B 血管瘤C 平滑肌瘤D 神经鞘瘤E 脑膜瘤2.浆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特异性免疫标记是()A CD34B CD15C CD56D Vsc387E LCA3.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A 彻底的凝固性坏死B 脂肪坏死C 纤维素样坏死D 干性坏疽E 液化性坏死4.液化性坏死常见于()A 肝B 脑和胰腺C 胃肠道D 肾E 脾5.二尖瓣狭窄时扩张的左心房内球形血栓是()A 白色血栓B 红色血栓C 混合血栓D 透明血栓E 以上都不是6.下列疾病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A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B 结核病C Graves病D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E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7.肿瘤的硬度与下列哪项无关()A 肿瘤的良、恶性B 肿瘤的种类C 实质与间质的比例D 肿瘤间质血管的比例E 变性、坏死等继发改变8.组织中沉积的钙盐 HE 染色时呈()A 无色有折光性阴影B 红色团块状C 颗粒性、片块状蓝色物质D 深红色小条、小块状E 红色颗粒状9.肿瘤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组织来源B 含血量的多少C 是否有继发改变D 是否含有色素E 肿瘤的良、恶性10.年轻女性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是A 单纯性腺病B 纤维腺瘤C 导管扩张症D 导管内乳头状瘤E 纤维囊性病11.肉瘤的典型肉眼形态是()A 淡黄色、分叶状、质软、包膜完整B 灰白色,质硬,边界不清C 结节状、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硬D 不规则结节状,切面灰红、质软、湿润如鱼肉状E 囊状,囊腔内充满黏液12.决定肿瘤性质的主要依据是()A 肿瘤的生长方式B 肿瘤的肉眼形态C 患者的发病年龄D 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E 患者的临床表现13.关于肿瘤间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由胶原纤维组成B 不含有血管C 形态有异型性D 不具有特异性E 任何肿瘤都有间质14.关于病理性核分裂象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 见于肿瘤性增生B 见于良性肿瘤C 见于恶性肿瘤D 不是确定肿瘤性质所必需的E 以上都不是15.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A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B 巨细胞形成C 细胞排列紊乱D 核分裂象多见E 血管丰富16.女性,56 岁,乳头糜烂。
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解析
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解析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肿瘤转移常常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了解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进行解析。
一、转移相关基因的改变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一些特定的基因发生改变,进而促使肿瘤细胞具备转移的能力。
这些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增殖和凋亡调控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等。
例如,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细胞间黏附,并促使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进而转移到其他部位。
此外,凋亡调控因子Bcl-2的上调也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增强相关。
通过研究这些转移相关基因的改变,有助于揭示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二、细胞外基质的参与细胞外基质(ECM)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对于肿瘤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ECM通过提供结构支持、调控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参与肿瘤转移。
例如,转移相关基因在ECM上的调控和活化,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进一步侵袭并跋涉到其他组织。
此外,ECM中一些特定的蛋白质,如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也会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入侵产生影响。
三、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会促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度激活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可导致细胞极化丧失和上皮-间质转化,这些变化会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此外,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NF-κB和JAK/STAT等,也与肿瘤转移相关。
四、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血管生成是指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肿瘤转移的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为其提供途径以侵入其他组织。
在肿瘤中,血管生成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成员实现。
什么是EMA-CO方案
什么是EMA-CO方案简介EMA-CO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
该方案结合了顺铂(Epirubicin)、依托泊苷(Mitomycin C)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三种化疗药物。
通过联合应用这三种药物,EMA-CO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适应症EMA-CO方案主要适用于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尤其是具有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该方案也常被用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的结直肠癌。
药物介绍1.顺铂(Epirubicin):顺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癌化疗的铂类药物。
它能够通过干扰DNA的修复和复制过程,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2.依托泊苷(Mitomycin C):依托泊苷是一种抗生素类化疗药物。
它通过与DNA结合,阻断DNA链的复制,从而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长春新碱(Vincristine):长春新碱属于天然产物类化疗药物。
它能够干扰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阻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方案实施EMA-CO方案的治疗周期通常为3周。
每个周期内,患者会接受一次化疗。
方案的实施过程如下:1.检查和评估:在开始方案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这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EMA-CO方案的治疗。
2.化疗药物的使用:在治疗周期的第1天,患者会被给予顺铂的静脉注射。
接着,依托泊苷也会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通常在第1天或第2天进行。
最后,长春新碱会在第1天、第2天或第3天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3.监测和调整:在方案实施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身体状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
4.治疗方案的持续时间:EMA-CO方案通常需要多个周期的治疗,具体的周期数取决于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
临床疗效EMA-CO方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了其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鉴别诊断技巧 1
对淋巴结来源不明的转移性肿瘤
用角蛋白抗体获得阳性支持癌的诊断 用Vimentin抗体获得阳性支持肉瘤的诊断 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获得阳性支持甲状腺癌的诊断 用S-100蛋白抗体获得阳性支持黑色素瘤的诊断。
5. 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淋巴网状细胞均为膜阳性,作第一线抗体。
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标记
1. 肿瘤增殖标记:反应细胞增殖活性,是瘤细胞新生(恶性)状况的客观 指标;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Brdu。
2. 细胞凋亡标记: 凋亡抑制基因蛋白抗体:Bcl-2、Bcl-XL、mtp53。 促凋亡基因蛋白抗体:Fas/FasL,wtp53、Bax、Bcl-xs
均可表达,但纤维细胞较明显,在一些上皮性肿瘤也有阳性反应。常 用作间叶源与上皮源肿瘤的第一线鉴别抗体 。
2. 结蛋白(Des):标记平滑肌、横纹肌肿瘤。
间叶源性肿瘤标记
3. 肌动蛋白(Actin):标记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细胞。
4. 肌球蛋白(Myotlobin),肌红蛋白(myosin):标记横纹肌较好。 5. Ⅷ因子、CD34:对血管内皮细胞肿瘤标记较特异。
2. 有一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 混合组成的恶性肿瘤,故应用Vim和组织细胞标记来诊断。
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
1.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记神经原肿瘤。
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特异性标记脑胶质细胞。
3. 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垂体瘤、甲状腺髓样癌、皮肤Merkel细胞 癌、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同时应用NSE、嗜铬蛋白颗粒A(CgA)及
CK19和EMA在Ⅰ~Ⅱ期宫颈鳞癌淋巴结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CK19和EMA在Ⅰ~Ⅱ期宫颈鳞癌淋巴结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吉亚南;宋静慧;苏一乐【摘要】目的:研究CK19(cytokeratin19)和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在Ⅰ~Ⅱ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与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Ⅰ~Ⅱ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CK19和EMA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例经常规HE病理检测阳性的盆腔淋巴结13枚,皆呈强阳性表达,CK19、EMA阳性表达率均为100%.65例经常规HE病理检测阴性的盆腔淋巴结中CK19呈阳性表达23例,阳性淋巴结33枚(33/241),阳性表达率13.7%,EMA呈阳性表达21例,阳性淋巴结31(31/241)枚,阳性表达率为12.9%,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与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①在淋巴结中CK19、EMA表达,可以作为Ⅰ~Ⅱ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提示可能存在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4)011【总页数】4页(P1284-1287)【关键词】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细胞角蛋白19;上皮膜抗原;免疫组化【作者】吉亚南;宋静慧;苏一乐【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几年,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20%~34%的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最终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90%[1]。
常规的病理检查中难以发现微小转移灶。
细胞角蛋白19在肿瘤微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4
·综述·
细胞角蛋白 19 在肿瘤微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罗婧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张三元 2(通讯作者 *)
(1.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浸润性生长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指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还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目前临床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尽管已行手术治疗,但最终仍死于复发,推测这些患者可能早期已存在肿瘤细胞的微转移。因此,肿瘤微 转移病灶的检出和有效应对方案的实施已成为提高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细胞角蛋白 19(CK19)广泛分布在正常 的上皮组织中,被认为是检测上皮细胞及其恶性肿瘤微转移最理想的标志物。本文就 CK19 在上皮细胞肿瘤微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 19;微转移;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34.046 本文引用格式:罗婧 , 张三元 . 细胞角蛋白 19 在肿瘤微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34):112-114.
ABSTRACT: Invasive growth i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malignant tumors. Tumors can not only grow and spread in the primary site, but also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transfer to other parts of the body.Man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had underwent surgery, but eventually died of disease recurrence. We speculate that these patients may presence of micrometastasi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malignant neoplasms. Therefore,detection of tumor micrometastases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response programs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ostoperativ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CK19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mal epithelial tissue and considered to be the ideal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ir malignant tumors. The text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CK19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ir malignant tumors micrometastasis. KEY WORDS: Cytokeratin 19; Micrometastasis; Neoplasm
emt指标
emt指标EMT指标(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即上皮-间充质转化指标,是指体内细胞从上皮性结构向间充质性结构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会伴随细胞极性丧失、细胞移动能力提高、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等一系列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EMT指标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在胚胎发育中,细胞在不同组织间的迁移、组织间间隙缝隙的闭合变成不同细胞类型的前体细胞都需要借助于EMT过程。
在成体生理和病理情况下,EMT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EMT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上皮细胞的转录表达型的改变、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间质中间型的构成变化。
这个过程被用于描述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EMT指标的评估和检测可以为癌症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目前,EMT转化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研究中,也成为癌症车辆的重要指标。
EMT满足了癌细胞转移的需要,而转移是癌症形成、发展、恶化的关键步骤。
EMT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癌细胞的逃避身体的免疫防御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细胞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远处的机会。
EMT几个关键指标的研究1. E-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EpCAM是上皮细胞表面的一个糖蛋白,其表达水平在癌症中常常是异常高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pCAM的表达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显示,EpCAM不仅能够参与EMT的过程,而且是EMT过程的调控分子。
EpCAM在肿瘤侵袭、转移、耐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E-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E-cadherin是上皮细胞特异性胶接分子,对于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它的出现被科学家们发现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即所谓的肿瘤抑制基因。
由于 E-cadherin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经常可以看到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减少E-cadherin的表达,这是促进癌症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免疫组化
主要用于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和血管肉瘤的诊断淋巴瘤的鉴别
C-erbB—2/Her-2
C-erbB—2/Her-2扩增提示预后、对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学药物有反应、且易对抗Her-2单克隆抗体疗法起反应。
CK7
1.CK7和CK20的联合应用对鉴别腺癌原发灶尤为有用。2.肾癌:与常见肿瘤、嫌色细胞瘤、嗜酸性粒细胞瘤的鉴别。3.识别卵巢粒层细胞肿瘤并鉴别其与癌(特别是具有性索样模式的内膜癌)
CK20
1. CK7和CK20的共同表达对于癌的原发部位的诊断尤为有用;2.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CK5/6
可鉴别腺癌和间皮瘤,阳性多提示为间皮瘤。
CK8/18
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34βE12
属高分子量角蛋白,主要用于乳腺小叶性病变和前列腺癌的诊断
CD1a
1.CD1a与S-100:郞罕氏细胞肉芽肿病2.胸腺瘤的分类:皮质胸腺瘤是CD1a+3.CD1a阳性在区分胸腺癌和肺肿癌中可能很有用4.可用于诊断表皮B淋巴细胞瘤,CD1a+树突细胞缺失
项目名称
临床意义
肌动蛋白Actin
肌动蛋白存在于一下肌肉中:α-骨骼肌、α-心肌、α-平滑肌、γ-平滑肌。HHF35能够识别普遍存在于α-骨骼肌、α-心肌、α-平滑肌、γ-平滑肌肌动蛋白中的一种抗原,且对肌组织具有相对独特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鉴别
2.骨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CD15
1.霍奇金淋巴瘤2.粒细胞肉瘤3.区别腺癌和间皮瘤,解释在一些病例中发生的肿瘤细胞被炎症细胞所吞噬的现象可能是困难的,CD15是由死亡的炎症细胞所释放
CD20
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CD21
免疫组化指标意义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临床病理中,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报告单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导致许多病人及其拿到一张不知所云的报告单,以为她们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有时候医生也解释不清楚,因此收集了大部分“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以供参考对下列药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高,G0PCNACEARb ;P53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与;CK18CK19而胆管为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CK7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显的;其他尿道况下肝癌的诊断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85%的胃道villin;MDR 多药耐药基因T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Syn 突触素神经组织标志S-100神经组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NSE 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ChrCKHCKLEMAVimP504 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100%;AMACR的优点在于它是癌症特异性,只存在于癌症组织;Rubin称,AMACR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诊断标志物;对各种癌症细胞进行检查后发现,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过度表达AMACR,以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CD117胃肠间质瘤胞,价值如子宫内CD15对胃癌、表达随癌CDl5的近细胞核膜处,CD15可能是通过对所结合的铺基构型改变影响和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CD56 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大多数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细胞肺癌Des,结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高分化MSACD68各种单核CD34断;CD44s 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CD44v 则主要表达于转移的肿瘤细胞;李道明等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2例食管鳞癌CD44v4/5的表达,结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 16/21,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2.86%9/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癌巢周边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癌细胞及浸润脉管壁的癌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张成武等检测了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0.2%和74.1%,其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静脉和淋巴管侵袭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以上结果均表明,CD44v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AATTgCT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阳性;PH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肿瘤阳性N-myc表达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b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肿瘤相关抗原72 TGA72 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TGA72,尤其是乳腺癌、TGA72阴性表达,细胞膜及;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TTF-1亦阳性,而TTF在其它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T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TTF-1主要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和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TTF-1为甲状腺分化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TTF-1,甲;75%以阳性,肺的典型性类癌TCS均为阴性,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有一个不同于TCS的共同起源的理论;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IHC的应用对其鉴别诊断和分型有独到之处;恶性淋巴瘤一般会出现异常的免疫表型,如出现Ig限制性轻链;正常情况不表达或只表达少数的T、B细胞标记的异常表达;不成熟细胞的表达或部分抗原的丢失等等;现就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作一简略介绍;1.B细胞恶性淋巴瘤:1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HLA-DR,CD79a,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CD20常阴性;2B3、CD43及B异要注意假阴性4,但;近年推CD105的高表达虽对分型无特异性,但可提示预后差;FL不表达CD43,可与Burkitt 淋巴瘤区别;目前认为BCL-6是生发中心B细胞特异性标志;但也有研究认为,FL中BCL-6无过度表达,FL发生恶性转化可能与P53突变有关,与BCL-6无明显的相关性;6边缘区淋巴瘤包括MZL、SMZL、MALT:无特异性抗原表达,在B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同时可表达边缘区细胞相关抗原CD21、CD35;CD20广泛强阳性是其特征,SIg阳性,一般不表达CD43;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特征为表达B细胞抗原的同时表达CD138、kappa+/Lambda-或kappa-/Lambda+,即B细胞抗原与浆细胞抗原同时存在,可与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区别;CIg阳性;8、CD11C,50~70%阳性9,约50~,kappa或原和10;肿CD15、ALK95%,提示DLBCL中BCL-6过表达;11Burkitt淋巴瘤:全B细胞标记阳性,100%表达KI-67,部分表达CD10,CD43阳性而不表达CD5、BCL-2;由于存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可呈星空样分布;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比较2.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1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2T前淋巴细胞淋巴瘤T-P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约60%病例CD4+/CD8-,而;3B,TIA-1阴性、穿孔系,约、CD255CD4阳性CD5、CD7; 6尤以CD7、CD5区别; 7EMA,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区别;60-80%表达ALK,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EMA共表达,成人多为ALK+/EMA-或ALK-/EMA+;ALCL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3.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95%的HL为此型,以出现少量H/RS细胞和大量炎症背景细胞为特征;WHO按临床特点将CHL分为四个亚型,但四个亚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是一致的;肿瘤细胞表达CD30,约75-80%病例表达CD15,不表达EMA,ALK可与ALCL区别;多数病例无T、B免疫表型,约20-40%病例H/RS细胞CD20+,须与DLBCL区别;CHL的背景非肿瘤细胞大部分为T细胞,少数为B细胞;CHL常不表达LCA;最近上市的FASCIN对霍奇还表达4.的5%,免CD30表达CD75,约,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p27而且p27等采,p27可能标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E-cadherin:E-cadherin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cytokine是上,胃癌等,,查体以瘤.查;从乳腺展的过程;EMA:上皮膜抗原EMA、EMA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Laminin: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膜basal lamina结构中,是基膜所特有的非胶原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820kDa, 含13-15%的糖,有三个亚单位, 即重链α链, 400kDa和β1215kDa、β2205kDa两条轻链;结构上呈点使,并促进LN能够;LN联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肽链的N端序列构成;每一短臂包括二个球区及二个短杆区,长臂也由杆区及球区构成图,结构模型;LN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例如,在长臂靠近球区的;链上有IKVAV五肽序列可与神经细胞结合,并促进神经生长;鼠LNα1链上的RGD 序列,可与αvβ3整合素结合;现已发现7种LN分子,8种亚单位α1,α2,α3,β1,β2,β3,γ1,γ2,与FN不同的是,这8种亚单位分别由8个结构基因编码;LN是含糖量很高占15-28%的糖蛋白,具有50条左右N连接的糖链,是迄今所知糖链结构最复杂的糖蛋白;而且LN的多种受体是识别与结合其糖链结构的;Cyclin D1: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TNMfactor;是一;肿瘤周“正152源性88%同源性,通过影响微管聚合而调节细胞运动,并通过影响G蛋白的信号传递而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但其作用并不依耐于NDPK的活性;有实验结果表明,与转移潜能有关的是nm23NDPK的表达水平而不是NDPK的活性;nm23是独立预后指标,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C-erbB-2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有显著关系,nm23高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低表达者;nm23表达降低的乳腺癌分化较低,ER表达水平低,并常常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nm23的表达水平降低;通过检测nm23可以把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和腋淋巴结阴性病人中有潜在高转移倾向的病例筛选出来,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种不同的最重要,VEGF的组只在性,与受体,,小部分来自细胞间质,它是独立预后指标,与年龄、绝经状态无关,与ER、PR呈负相关,高表达者易转移复发,预后不良,且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效果差,建议对VEGF高表达者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如利用VEGF单抗阻断与受体结合,重组VEGF与VEGF竞争受体,将VEGF与小分子毒性物质结合,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VEGF表达等等,VEGF单克隆抗体阿瓦斯汀、伊利替康; 实验表明,循环中的VEGF是预后指标,高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且该指标可用于指导治疗;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Ghosh等报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基质,而且与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相关,高表达患者在20年生存上提示预后不良;Ryan等对399例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显示,VEGF表达与新的肿瘤标志物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唑,;,它们的;促凋亡家族中;研ion径中起关键作用;Bcl-2蛋白通过调控内质网Ca2 +参与的核内外物质转运及膜通透性转换PT来阻止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从而阻止了其与Apaf-1、procaspase-9的相互作用,最终抑制Caspase-9、Caspase-3引发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总之作为一种抗凋亡基因,Bcl-2可保护细胞免于病毒、氧化剂等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前研究认为Bcl-2基因及其相关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是肿瘤发生和产生耐药现象的重要因素;CD44v6:CD44v6是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的跨膜蛋白,不仅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还参与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CD44v6作为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和透明质酸的主要受体,能够连接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伪足转移通过;100%αα中渗出进入脑脊液CSF,再经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CSF和血液中S-100蛋白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异和灵敏的生化标志;。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
EMT(上):亚型、标志物诱导因素EMT,助力肿瘤侵袭性增强的帮凶。
上皮间质转化现象(EMT),指的是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细胞极性消失,细胞骨架重排,并且迁移运动能力增加的现象。
EMT是可逆的,在解除诱导因素后,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即间质细胞表型向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事件,从加强细胞间的连接紧密,减弱细胞的的移动和侵袭能力。
EMT和MET是相反的生物学过程,一旦EMT可逆过程不能完成,最终会导致病理结果。
1EMT的3种亚型根据EMT发生的特定生物学环境,可将EMT分为3种亚型。
1型EMT:与胚胎植入、发育和器官形成相关。
通过这种转化,上皮细胞获得了能够在细胞外基质中迁移的表型,并迁移到特定的部位参与组织的形成。
2型EMT:与组织再生、损伤修复和器官纤维化相关。
通过产生纤维细胞,从而修复由创伤和炎症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
3型EMT:恶性肿瘤发生时,上皮样细胞转化为间质样细胞的过程,与肿瘤相关的表型转化相关。
这些细胞通常位于肿瘤周边,通过EMT获得局部和全身的侵袭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的转移。
2EMT的标志物(biomarker)在EMT过程中,即有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又有间质样细胞的标志物。
1)上皮样细胞的标志物A)E-cadherin(E-钙粘蛋白),一种Ca2+依赖的、与细胞间黏附密切相关的跨膜糖蛋白,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的膜表面,是典型的上皮细胞标志物。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性。
细胞膜表面钙粘蛋白类型的转变(E-cadherin转变为N-cadherin),可增加细胞的运动性及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B)β-catenin,胞浆蛋白,位于正常上皮细胞和非侵袭性肿瘤细胞膜上。
通常认为,细胞质中的β-catenin反映了E-cadherin的分解情况;而位于细胞核中的β-catenin 则发挥了激活转录因子的作用。
C)Claudin-1,属于Claudins家族,介导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EMT在医学中是一类生理组织变化状况,其一般是上皮细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形式,这种转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等。
从医学发展历史看,对于EMT的研究发现最早在发育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经过长期实验发现,EMT 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变化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研究了EMT 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影响。
1EMT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生物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充分。
1982年,Garry Greenburg[1]和Hay等[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产生成伪足而出现出间质细胞的状态,EMT概念由此被提出来。
若上皮细胞产生EMT之后,形态上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梭形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
同时,还观察到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或者缺失,包括:E-钙黏蛋白(E-Cad)、黏蛋白、角蛋白、桥粒斑蛋白等;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上调,包括: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上调。
2EMT的形成及肿瘤转移导致EMT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包括:蛋白分子、转录调节因子、MicroRNA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得肿瘤细胞被袭击而出现转移,由此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吉亚南1,宋静慧2(1.内蒙古医学院2003级研究生,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EM 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论: EMA和CK是上皮肿瘤较好的标志物,应用于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提高微转移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上皮肿瘤;微转移[中图分类号]R730 26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4-0951(2006)03-0257-03Application of Epithelial M embrance Antigen andCytokeratin in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 umorsJI Ya-nan1,SONG Jing-hui2(1.Postgraduate in G rade2003,Inner M ongolia Medical College,H uhhot010059China;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The Aff iliated Hosp italo f I 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H uhhot01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pithelial membrance antigen(EMA)and cytokeratin (CK)in microme 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 and its prog ress of related study.Methods:Reading the literatures home and abroad,then summ arizing them.Results:EMA and CK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robing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Conclusion:EMA and CK are better marker for epithelial tumors.Their applications in probing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 improve the diagnostic techique.[Key words]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Cytokeratin(CK);Epithelial tumor;M icrometastasis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判断预后指标如肿块大小、淋巴结状况、血管受侵情况及受体情况等,都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转移。
免疫组化解读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发表时间:2010-09-07 发表者:肖晖(访问人次:2025)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参考: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
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
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两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
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
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
它的过度表达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
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
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
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肿瘤标志物1011
CA19-9:CA19-9是1979年Koprowski等用结肠癌细胞免 疫小鼠,并于骨髓瘤杂交所得116NS19-9单克隆抗体。 CA19-9是一种糖脂,正常人血清中小于37U/ml,85%-95 %的胰腺癌患者该项指标较高。手术切除肿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 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 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
例如用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Ⅳ型胶原的单克隆抗体可清楚显 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一旦证实癌细胞突破了基底膜,就不是原 位癌,而是浸润癌了,其预后意义是不同的。
四、检测方法
1、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阳性标记色度特征 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着色程度取决于抗原含量、分布密度和标记
方法及其敏感性。 淡黄色,提示为弱抗原; 棕黄色,提示为中等度抗原; 棕黑色,提示为强抗原。
主要用途 AFP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和性腺或性腺外 某些生殖细胞肿瘤(如内胚窦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AFP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只占60% 左右,部分病例则为阴性,而一些非肿瘤性肝病变 (如肝硬化和肝炎)肝细胞以及肝转移性肿瘤的癌旁 肝细胞亦有AFP表达。后者AFP的来源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癌旁肝细胞自己合成;二是癌旁肝细胞从癌灶内 吸收AFP;三是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的建立加速了肿瘤标志物研 究的发展。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1、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
2、异位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
3、辅助识别肿瘤的良恶性,癌前病变与癌
4、对肿瘤细胞增生程度的评价
5、辅助肿瘤分期: 在判断肿瘤是原位还是有浸润发生以及有无血管、淋巴管的侵 袭是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的。
免疫细胞在肿瘤骨转移骨微环境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eg 的产生,发 挥 免 疫 抑 制 作 用。 对 乳 腺 癌 动 物 模 型
研究显示,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分泌 CXCL1 和 CXCL5 招募
MDSCs,此 过 程 与 TGF
β 信 号 通 路 密 切 相 关;MDSCs 和
血管黏附分子,通 过 AKT 信 号 通 路,协 助 循 环 肿 瘤 细 胞 发
,主要包括 巨 噬 细 胞、
[
3
4]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调节性 T 淋 巴 细 胞 (
Tr
eg)、
调节性 B 淋巴细胞(
Br
eg)及 辅 助 性 T 淋 巴 细 胞 17(
Th17),
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 细 胞 改 造 骨 微 环 境 中 以 及 免 疫 逃 逸 发
生过程中均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骨髓 来 源 的
r
e
f
o
r
e,i
ti
se
spe
c
i
a
l
l
r
t
an
tt
oexp
l
o
r
ee
f
f
e
c
t
i
vei
n
t
e
r
ven
t
i
onst
osupp
r
e
s
st
heimmunee
s
c
apeo
ft
umo
r.Th
i
sa
r
t
i
c
l
e
yimpo
r
ev
i
ewst
her
o
l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MA、EGP-2和CK19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MA、EGP-2和CK19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孙善平;臧益秀;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金广超【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46)4【摘要】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上皮膜抗原(EMA)、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探讨EMA、EGP-2和CK19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指标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乳腺癌患者和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EMA、EGP-2和CK1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NM分期、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和PR表达状态等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MA、EGP-2和CK1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阳性细胞表达率与TNM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明显相关(P<0.05)。
3指标联合检测相对于2项或单项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升高(P<0.05)。
结论联合检测EMA、EGP-2和CK19可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可能在乳腺癌预后预测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总页数】5页(P395-398)【关键词】乳腺肿瘤;流式细胞术;CA-15-3抗原;基因;角蛋白【作者】孙善平;臧益秀;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金广超【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循环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陈艳;邹天宁;王熙才;伍治平;金从国;谷玉兰;周永春;刘馨2.EMA和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臧益秀;孙善平;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及hMAM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J], 张敬杰;王本忠;张月君;颜蕴文;王劲;徐晓军;裴静4.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EA mRNA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莫军扬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EMA和EGP-2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臧益秀;孙善平;王晓;陈连胜;田斌;李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临床论文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及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疗效。
方法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ema, 细胞角蛋白19 ck l9 mrna表达水平检测其骨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以骨髓微转移为指标,评价新辅助化疗对阳性患者的影响。
结果63例中,检出骨髓微转移19例,阳性率为3016%。
临床ⅲ期患者骨髓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阳性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转阴率达708%。
结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在临床早期也有相当比例微转移,新辅助化疗对抑制骨髓微转移有效,可以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并可能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细胞角蛋白19 ck l9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具有确切的预测价值,可有效监测乳腺癌微转移和疗效。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微转移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此疾病的认识的提高,已能较早期的得到诊治,约90 %的患者在初次治疗时无远处转移征象,但是仍有约24 %经常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转移迹象(包括淋巴结转移) 的患者将于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
骨髓和骨是乳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其发生率可高达80 %以上。
近年来,对乳腺癌患者处于亚临床阶段的骨髓微转移的检测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的重视1]19 ckl9 mrna表达水平检测其骨髓微转移情况,并对比研究新辅助化疗对骨髓微转移的影响,以指导日后的诊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 1 骨髓血标本我院2010~2012 年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年龄33~70 岁,平均(46±8)岁,均于术前及术后1 个月左右于髂前上棘处抽取骨髓血标本及进行外周血中ckl9 mrna水平检查。
1 2 方法12 1 骨髓微转移的检测采用ab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ma、ck19 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美国da ko 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吉亚南1,宋静慧2(1.内蒙古医学院2003级研究生,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EM 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论: EMA和CK是上皮肿瘤较好的标志物,应用于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提高微转移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上皮肿瘤;微转移[中图分类号]R730 26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4-0951(2006)03-0257-03Application of Epithelial M embrance Antigen andCytokeratin in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 umorsJI Ya-nan1,SONG Jing-hui2(1.Postgraduate in G rade2003,Inner M ongolia Medical College,H uhhot010059China;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The Aff iliated Hosp italo f I 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H uhhot01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pithelial membrance antigen(EMA)and cytokeratin (CK)in microme 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 and its prog ress of related study.Methods:Reading the literatures home and abroad,then summ arizing them.Results:EMA and CK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probing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Conclusion:EMA and CK are better marker for epithelial tumors.Their applications in probing m icrometastasis of epithelial tumors improve the diagnostic techique.[Key words]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Cytokeratin(CK);Epithelial tumor;M icrometastasis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判断预后指标如肿块大小、淋巴结状况、血管受侵情况及受体情况等,都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转移。
转移的肿瘤组织在非原发部位表达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并分泌到体液和周围组织中,所以转移肿瘤的标志物往往比原发肿瘤要高。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转移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能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骨髓、淋巴结中检测出常规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转移灶-微转移灶。
现就恶性肿瘤的微小转移检测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概 述1.1 微小转移的概念是指在各种机体组织、体液及细胞移植物中检测到镜下及亚显微水平的肿瘤残留,是常规临床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隐匿在原发灶以外的组织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
1971年由Huvos提出,其标准是直径<2mm的转移灶;随后Fisher提出其标准<1.3mm的转移灶;1980年Black则认为直径小于20%作为标准比较合适[1];1993年国际抗癌联盟(U ICC)出版的 肿瘤TNM分期补充材料 中指出:当远处转移灶组织增殖生长到1~2m m时,称作微转移。
目前,大多数认同直径<2mm的微小癌灶为微转移[2]。
1.2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 en,EMA)EMA在1977由Eeriani等从乳球蛋白中提取,其分子量51~1000KD,存在于上皮细胞中。
EMA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EM A分布。
已证明一些学者EMA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用于上皮源性肿瘤与其它肿瘤的研究。
结果表明,乳腺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肺鳞癌、肺腺癌、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恶性间皮瘤等上皮源性肿瘤为EMA阳性;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中枢及外周系统肿瘤、各种结缔组织肿瘤中为阴性。
此分布表明,EMA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物。
也可以作为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1.3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s)CK起源于上皮细胞,是上皮细胞和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中间丝的组成成分,几乎占细胞总蛋白85%,包括至少20种相关多肽的多基因家族,根据Moll分类分为:酸性细胞角蛋白( 型,CK10 ~20,其分子量40~56.5KD)和碱性细胞角蛋白( 型,CK1~9,其分子量52~67KD)两个亚家族, CK在骨髓、外周血和淋巴结等组织中均无表达,主要存在于上皮组织及相应来源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是上皮分化的最可靠标记物,对上皮组织的定性具有独特的价值。
其中以CK家族中最小的成员CK19的表达最为特异,从已有的资料看,有较高的灵敏度(90%~100%)和特异性(98%~100%)。
Aihara等[3]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胰腺癌和胃癌患者外周血及术中门静脉血中CK19mRNA的表达,发现肿瘤分期越晚,血循环中微转移的阳性率也越高,并证明CK19mRNA是诊断循环性肿瘤细胞很有价值的标记物。
2 检测标本目前研究者根据不同检测方法所选取的标本较多,肿瘤可转移至淋巴结(包括术中所选取新鲜淋巴结活组织和石蜡切片)、骨髓、外周血及其他体液等,较多见的取材为外周血、骨髓、淋巴结。
3 检测方法3.1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通常采用一系列抗上皮细胞膜或骨架成分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上皮性肿瘤播散至外周组织中的癌细胞。
目前较多用于检测的有角蛋白单抗、抗表面膜抗原等。
王燕霞[4]等采用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52例 期乳腺癌中微小转移进行研究,结果有23%病例伴有微小转移。
在低分化乳腺癌组中微转移为45%,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9.3%, P<0.01。
研究者认为免疫组化可提高乳腺癌微小转移检出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吴进冬[5]等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45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635个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20%的患者出现转移;Ishida[6]等对109例胃癌患者术中切除的2446枚淋巴结进行了常规HE染色和以角蛋白为探针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常规H E染色仅能发现230枚,阳性淋巴结9.4%,而免疫组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发现197枚淋巴结。
指出:对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的微小转移灶,依靠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转移灶,免疫组化技术,应用单克隆抗体作为上皮细胞的标记物,使淋巴结内上皮细胞较容易发现,使淋巴结微转移灶转移的诊断率得到了提高。
3.2 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该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通过一对引物的限定,可在体外酶促合成特定的DNA(或cDNA)片段,这一过程经过20~30个循环周期的反应,可使靶序列扩增106~108倍。
从大量背景DNA 或RNA中,特异性扩增微量待测靶核苷酸片段,使检测敏感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应用PCR技术,通过肿瘤特异性标记物基因(或mRNA)的扩增,可以将外周血、骨髓或淋巴结少量肿瘤细胞的基因(或mRNA)片段进行放大、识别。
有两种策略:一是检出肿瘤细胞中因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产生的稳定的异常DNA;二是应用RT-PCR技术对组织或肿瘤中特异的mRNA进行扩增,而它们在被检组织中无表达。
实践证明:PCR分析是检测隐匿性转移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Datta[7]等应用套式PCR,对34例 ~ 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外周血或骨髓微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显示:RT-PCR可以在106个外正常单核细胞中检测出10个乳腺癌细胞;19例 期癌患者中4例外周血检测阳性。
CK主要表达在上皮组织及相应来源的恶性肿瘤组织中,因此CK19m RNA RT-PCR常被用来检测骨髓、外周血和淋巴结的微转移灶。
查小民[8]等应用CK19和EMA通过RT-PCR与常规免疫组化比较,研究乳腺癌的微小转移。
结果显示:26例外周血CK19mRNA阳性4例(15.4%),骨髓阳性10例(38.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例骨髓7例(26.9%)EMA阳性,其中CK19mRNA都阳性,有3例(11.5%)免疫组化结果阴性而CK19mRNA阳性,说明RT-PCR法是一种较敏感的方法,免疫组化也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
Schoenfeld[9]等应用CK19作为乳腺癌检测标记物,对78例无远处转移症状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RT-PCR检测与骨髓免疫组化检测的比较研究,指出乳腺癌微转移灶的检测,CK19mRNA RT-PCR方法敏感度是免疫组化法的10倍。
免疫组化法发现5%的外周血、22%的骨髓中CK19阳性,而应用RT-PCR法阳性率比例分别达25%和35%。
张琴[10]等应用CK19mR-NA RT-PCR方法对31例上皮性肿瘤及87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正常淋巴结无CK19 mRNA表达,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11例大肠癌均表达CK19mRNA,82个淋巴结中,组织学检查11个有肿瘤转移,其CK19RT-PCR也为阳性;其余71个无肿瘤浸润淋巴结,经CK19RT-PCR发现16个表达CK19mRNA。
葛明建[11]等应用CK19m RT -PCR方法对159枚区域性淋巴结检测肺癌微小转移灶,指出在被检测的159枚淋巴结中,42枚被病理切片和分子学方法同时证实存在转移,在余下117枚检阴性淋巴结中,CK19RT-PCR还发现25枚存在微小转移;说明与传统病理学检查相比CK19 RT-PCR法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从而准确评价其转移状况。
4 结 语肿瘤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的相关机理因素进一步阐明,对进一步认识肿瘤、克服肿瘤必将提供有力的帮助,必将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