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经典习题
1、某三价金属离子,具有28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0,则 它的核内中子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2、对于第n电子层,若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 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其容纳的电子 数比n+1层上电子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 ) A L层 B M层 C N层 D 任意层
2、本章作用和地位
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规律 之一。涉及到的这些概念和原理不仅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整 个过程中,而且渗透着化学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 ②是培养学生从感性学习走向理性学习的开端。对初高中的 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方法:模型法、实 验法。 (2)学习从具体事实中归纳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
-
三维图
+
-
-
●探究卢瑟福模型的合理性
卢瑟福行星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吗?
α α α α α
-
+
-
汤姆生的电子发现实验:
-
------+++++
C A
+
1903年汤姆生“ 葡萄干面包“模型:
负电荷 正电荷
截面图
-
-
-
原子是一个球体,R=10-8CM,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内,
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卢瑟福α粒子(He2+)散射实验:
铅 盒
放 射 体
闸 门
显 微 金 粒 镜 箔 子 片
真 空 罩
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_第一章_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他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用电子在给定时间内在空间的几率分布的图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这些图像就是电子云。
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电子云“浓密”一些;几率密度小的地方,电子云“稀薄”一些。
但电子云的正确意义并不是说电子真的像云那样分散,电子云只是一种几率云。
二、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2、原子的构成:3、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X)注:4、构成原子或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5、(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aha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二、从X射线到放射性的发现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 原子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原子的构成化合价±a质子Z个质量数A b±离子电荷原子原子核中子A-Z个X核外电子Z个质子数Z c原子个数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同;中子数、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例:氢原子的同位素(1个质子):氕(H)无中子;氘(D、重氢)1个中子;氚(T、超重氢)2个中子大多数天然元素都有同位素,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一般是不变的。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探测金属器件缺陷、研究化学反应机理、育种、保存食物、治疗肿瘤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是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成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丰度)计算而得的平均值(A=A1*a1%+A2*a2%+…+An*an%)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用各种原子的质量数替换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一、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由内层至外层分层排布(近核低、远核高),这种分层排布情况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熟记1到20号元素)第一电子层称为K层,依次为、L、M、N、O、P、Q。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常用小黑点或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这种图式被称为电子式。
二、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书为2n^2个(n表示电子层序数)。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这位科学家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但他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
他主X和平、反对战争。
他是()A.牛顿B.居里夫人C.居里D.爱因斯坦2、爱因斯坦生前留下遗言:“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
”这说明爱因斯坦( )。
A.崇拜偶像B.死后要哀荣C.看重荣誉D.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偶像来崇拜3、普朗克对爱因斯坦最初的科学研究给予了很大帮助,因此爱因斯坦对普朗克非常尊敬。
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
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
这最能说明爱因斯坦( )。
A.科学成就远超普朗克B.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C.战争造成的历史误会D.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4、“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现代物理学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D.发现和提出了相对论5、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句名言表明(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②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实现社会价值必须先实现自我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
A.完全继承B.完全否定C.有否定,有发展D.没有任何关系7、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
《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
8、1979年中国邮政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发行的邮票。
其中E=mc2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质量能量公式,根据这个公式,人类得以利用的新能源是( )。
A.地热B.风能C.石油D.原子能9、“我死后,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
第一章翻开原子世界大门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学习导读★知识重点1.人类认识原子构造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点和依照。
古典原子论 ----- 惠施、墨子、得谟克利特的看法↓近代原子论 -----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逊(电子的发现者)↓----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行星模型↓玻尔模型---- 玻尔( 引入量子力学)2.α、β、γ三种射线的性质。
种类本质质量(u)电荷(e)速度(c)电离性贯串性α射线氦核 4 +2 最强最弱,纸能挡住β射线电子1/1840 -1 较强较强,能透过几mm 厚的铝板γ射线光子0 0 1 最弱最强,能透过几cm 厚的铅板3.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1)之所以用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金箔是由于α粒子质量大( He2+),速率高(光速的 1/10),带正电荷,能对其余带电微粒产生较强的作用。
(2)很少量α粒子被直接弹回,说明行进途中碰到了质量较大、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物体的“阻拦”—原子核。
(3)绝大多半α粒子能直接穿过金箔,说明原子是中空的;说明原子核相对整个原子而言,体积很小。
4.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照和内容。
依照: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
内容: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带负电荷构成的,电子环绕原子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同样。
从现代原子构造理论看,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的理论是不正确的。
电子的质量固然很小,但以靠近光速的速度在原子内运动,所以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不行能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我们既没法测定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也没法知道某一时辰电子所在的地点。
核外电子的运动只好经过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时机多少来描绘(往常用电子云描绘)。
稳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原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以为物质是无穷可分的,这位代表人物是()A. 惠施B. 墨子C. 孔子D. 孟子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以前起了很大的作用。
沪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同步练习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基础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原子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位代表人物是()A. 惠施B. 墨子C. 孔子D.孟子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1)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2)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等(3)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原子理论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观点中不确切的()A. 只有(3)B. 只有(1)(3)C. 只有(2)(3)D.(1)(2)(3)3: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在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中的伟大贡献是()①发现了电子;②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③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④提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物质和电子构成的。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①原子构成中有质子;②原子构成中有电子;③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④原子构成中有中子。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④5: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①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②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③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的理论是错误的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二、填空题2、道尔顿的原子结构学说:(1803年):化学元素均由构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同一元素的原子都是相同的,否则都不同;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
3、汤姆孙发现了,而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显,由此推测:原子中的______________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型体内,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中的葡萄干分布一样。
4.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即原子是由带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核和在它外面运动着的带的组成的一个体系,就像绕太阳运转一样。
思维拓展题1.关于O2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表示氧气这种物质;②表示氧元素;③表示两个氧原子;④表示一个氧分子;⑤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两个氧原子;⑥表示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
1.2 原子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
35×75.77%+37×24.23%=35.496
概念区分
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式量——
物质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摩尔质量——
1 mol 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与式量 相同。单位 :g/mol
分子量——
又称为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电子的质量)≈1836
3
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A
A ——质量数 Z——质子数 ±a——化合价 c——分子中原子个数 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X Z
±a
b± c
b±——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M-xe →M x+ eg: H+ Na+ K+ Mg2+ Al3+ NH4+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
相对质量及计算
一个含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记作126C,它的质量 为1.9927×10-26Kg。取126C原子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 即: 1.9927×10-26Kg ÷12= 1.6607×10-27Kg 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 1.6726×10-27÷1.6607×10-27≈1.007≈1 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 1.6748×10-27÷1.6607×10-27≈1.008≈1
×100% =21.95%
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 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235 U说法 92 92
2011-9-15高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教师姓名郑孝涛学生姓名年级高一上课时间2011/ /学科化学课题名称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教学目标1.认识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经历的历史阶段和过程;2.知道原子结构、同位素和相对质量的概念;3.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离子概念,会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4.理解电子式的概念,会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同位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大量实验电子与放射现象的发现α粒子轰击金箔古代原子学说道尔顿原子学说葡萄干面包模型行星模型观察、猜测结论结论结论实验推测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注:(1)放射性现象a、β、γ三种射线的比较是微粒还是波带电情况相对质量大小穿透力大小比较aβγ(2)α粒子轰击金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 现象1:绝大部分α粒子都穿过了金箔 说明:原子是中空的现象2: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了180°,弹了回来。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第一章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板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介绍】在古代,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惠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无限可分墨子: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若不存在被分割条件,就不能被分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
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
【过渡】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还在继续,到了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经过试验和研究,把古代思辨、猜测的得到的原子假说发展成更为科学的原子理论。
【阅读】阅读教材第三页第5段,了解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
用你们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一下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是否合理?•*原子是可分的,只不过在化学反应条件下是不可再分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元素的原子不一定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讲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不是实心、不能再分的小球,而在当时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1897年英国科学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这是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开端。
【讲述】汤姆孙经过几年思索和研究,在1903年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而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好象葡萄干面包一样,因此称之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过渡】虽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与我们现在知道的大不相同,但他毕竟指出了原子是可分的、有结构的,使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又进了一步。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有重要突破,是从发现X射线开始的。
高一上册化学《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案、教学设计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策略: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原子世界的欲望,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其认识到原子科技在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新课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理论和模型,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c.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d.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道尔顿原子理论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3.阅读作业:
a.阅读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科普文章或化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在原子研究中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行星模型》教案
《1.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假设及其意义,能够结合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正确地看待这些观点。
2.了解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和行星模型的提出过程和依据。
3.掌握元素的放射性实验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科学探索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认识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法和实验法,不断增强科学方法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性和长期性。
2.感悟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分析】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源自沪教版高中化学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一节,是学生开始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课。
在内容上分析,本节主线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整个章节来看,本节内容为后续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埋下了伏笔,使学生能够在初中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原子的性构。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提升他们继续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原子”、“质子”、“电子”这些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对于原子的组成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原子内部的结构之前还未接触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的建立和描述卢瑟福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行星模型的构建基础、描述和评价2.教学难点根据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构建出行星模型【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打开原子核的大门》 讲义
《打开原子核的大门》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充满了无尽的奥秘。
而原子核,作为物质的核心部分,更是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原子核的奇妙之旅,打开这扇神秘的大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原子核。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则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那么,人们是如何发现原子核的存在呢?这得从 19 世纪末说起。
当时,科学家们对物质的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元素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这些射线的性质和行为与以往所知的物理现象大不相同。
通过对这些放射性现象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原子内部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结构。
其中,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用α粒子(即氦核)去轰击金箔,发现大部分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的被反弹回来。
这个实验结果让卢瑟福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但质量很大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绕核运动。
了解了原子核的发现历程,我们再来看看原子核的一些基本性质。
原子核的大小通常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左右,但却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而质量数则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这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核具有稳定性和放射性两种特性。
大多数原子核是稳定的,但有些原子核会自发地发生衰变,放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类型,比如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从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β衰变则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β⁻衰变则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γ衰变一般是在α衰变或β衰变之后发生,原子核处于激发态,通过放出γ射线(即高能光子)回到基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1个质子带一个
位负电荷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资料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中性原子。
汤姆逊模型 Thomson model (1904)
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 子嵌着同数 目的电子
拉塞福模型 Lutherful model (1911)
带正电荷的核 位于中心,质 量主要集中在 核上,电子沿 不同轨道运转
玻尔模型 Bohr model (1913)
电子在一定轨 道上绕核做高 速圆周运动
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十世纪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 学的定义
1748年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772年、73年
高中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化学》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 是什么?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年代
化学大简史事 纪 要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公元前8~6千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中国战国时期
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原子中各微粒 之间的数量关 系、电性关系 和质量关系
核素和同位素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
{ {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 中子
核外电子(-)
符号表示: ZAX
资料1、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近代原子论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近代原子论
1896年 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
行星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是以经典电磁学 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 得了氧气
1777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 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学说
从公元古前代5世希纪腊的古哲希学腊哲家学留家基留基伯伯和在致 力德于谟思克考分利割特物的质问朴题素后原得出子一说个结到论现:分代割
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
相对原子质量=
mx
1 12
mc
2.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计算并填写上表中的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电子云模型 Electron cloud model (1935)
现代物质结构 学说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 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核外电 子的运 动特点
核外电 子的排 布规律( 原子结 构示意 图)
知识框图
核
外原
电 子
子 的 构
原子核(质 子和中子)
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 cm3的容 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 于1.2×108 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 要3000万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
思考
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对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 个C原子质量的1/12(1.661 X10-27 kg) 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1/1836
1.007
1.008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 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 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中的量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薛定谔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 构学说
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2
( 2x
2
2 y
2
2z
)
8 2m
h2
(E
V )
0
今日的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 电子轨域 电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云
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近代原子模型发展历史
道尔顿模型 Dalton model (1803)
坚实不可分 的实心球
达量到子不力可能学分模。型他的,学人生类德谟思克想里特中接的受原了
这子种结物构质碎模片型会经小到过不多可次再分演的变观念,,并给称我这 种们物多质方的最面小的组启成单迪位。为“原子” 。
古典原子论
公元前5世纪 留基伯(希腊) 宇宙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叫做原子.
公元前460--370年 德谟克利特(希腊) 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