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讲解学习
第一节 敲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一.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知识要点】1、阴极射线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
史料: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
所以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2、汤姆孙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C 1C 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A '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
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
当满足条件:qE B qv =0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
则:BE v =0 (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20tan m v qEL =θ 又因为:)2(tan L D y+=θ 且B E v =0 则:L B L D Ey m q 2)2(+= 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
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
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机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两千分之一。
高一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高一化学_第一章_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_知识点梳理【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朴素的原子观: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墨翟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割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①物质由原子组成;②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
4、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他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原子核外,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用电子在给定时间内在空间的几率分布的图像来描述电子的运动,这些图像就是电子云。
电子出现几率密度大的地方,“浓密”一些;几率密度小的地方,电子云“稀薄”一些。
但电子云的正确意义并不是说电子真的像云那样分散,电子云只是一种几率云。
二、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2、原子的构成:3、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X)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AZ注:4、构成原子或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原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④阴离子中: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5、(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案、教学设计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世界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珍惜实验资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图片,如燃烧、氧化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好奇心,进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如何变化的?”
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相互转化等。
2.教学过程: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c.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教学过程:
a.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认知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但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概念尚缺乏深入了解。
2.兴趣与需求: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充满好奇,希望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原子世界的奥秘。此外,学生对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问题也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b.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c.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高中化学的启蒙篇章,带领我们认识原子的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分子中原子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再由对元素、同位素等新概念的诠释才能使我们明白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是如何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新物质、新材料以满足生活生产中日益增长的需要。
本章的一大难点在于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及有关计算,新概念相对有点抽象,计算也是重中之重。
另一大难点是在对原子有了初步的学习认知之后,通过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来引入离子的概念,方便日后进一步的学习。
其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的书写是重点。
教材内容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
第一、教材通过回顾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对原子的研究事迹和成果来引入“什么是原子”这一概念,既可以引起同学的兴趣,又可以传授新的知识;第二、教材在每一节都提供《拓展视野》这块,利用课堂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第三、教材在计算一个原子有多大质量这一块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使得教学更形象生动。
二、核心知识整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识(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2)原子核的组成(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难点知识(1)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及有关计算(2)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原子、离子电子式的书写3、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1)理想模型法、思辨法、实验法(2)假设精神、探索精神(曹冲称象)四、课时及教学构思五、教学评价知道近代原子论的发展史,了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掌握同位素的概念,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掌握原子、同位素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能正确书写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其排布规律。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解析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本章概述:本章意图在教材中充分展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演变与发展,让学生知道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和理论是怎样得来的,体现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同样重要。
加强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追求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的全域发展,以符合课改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1)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包括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李子结构和带电状况。
(2)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目标,包括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迈过的艰辛征程和付出的努力,体会科学家的踏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对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作用。
(3)能力目标,包括能运用原子结构,离子,同位素和元素放射性及其半衰期等科学概念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社会,生活问题。
能进行有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第一节从葡萄干的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过程及相关实验,明白它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影响。
(2)通过感性地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形成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科学实验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
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模拟情景教学模式。
引言:化学的萌芽到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确立,转折点在“原子论”的提出。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情景一:出示一只粉笔。
教师提问(设问:对这一物体,你在思考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结果分类汇总。
教师介绍古代原子学说(西方和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观点)以及夭折的经过。
思考分析古代原子学说无法确立的原因。
情景二:道尔顿的气体实验(两种气体能均匀混合)微观世界的气体的微小微粒的运动导致气体的相互混合。
学生思考:为什么气体能过均匀混合,这一现象对“原子存在”事实的启迪。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可能的推测。
教师活动: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情景三:凭借你已有的知识,分析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存在错误吗?例题: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课件沪科版
6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 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
一、古典原子论
• 年代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战国 惠施 (我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我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
件的
公元前400年 德谟克利特(希腊) 古典原子论
2
二、近代原子论
• 19世纪初 道尔顿(英国) 化学元素均有不可 再分的微粒(原子)构成
1903年 汤姆生(英国) 葡萄干面包模型
3
•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 1896年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
•
放射性
4
三、现代原子分子论
• 1905年 卢瑟福(英国) 铀有两种不同的
•
辐射
• 1909年 盖革(英国) 粒子散射
5
• 1911年 卢瑟福 • • 1913年 玻尔 •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word教案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历史阶段与过程,了解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怎样得来的2.通过对原子结构发现过程所涉及的方法的理性分析,了解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3.感受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攀登精神踏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科学实验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每种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模型的不足及发展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引言】化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新兴、还在不断发展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人们早在古代就已经思考物质是怎样构成的,由此还形成了不少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
【设问】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形成了原子-分子论以后。
) 【讲解】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但20世纪初,人们连原子都看不见,怎么会知道原子中有一个比原子还小得多的核呢?又如何知道原子核的性质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沿着前辈科学家的道路走一走,一起来了解人们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历史阶段与过程,了解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
从而感悟一下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科学方法。
【板书】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教师】对物质的构成,早在古代就有不少的观点,请同学们看书第3页1、2、3、4段。
并请同学们谈谈看书后感想(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到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看他们的观点当然有很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
但在科学十分落后的当时,他们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体现了先辈们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问题】最早提出原子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模克利特,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
高一上册化学《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案、教学设计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策略: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原子世界的欲望,使其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其认识到原子科技在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新课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理论和模型,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c.练习巩固: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d.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道尔顿原子理论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3.阅读作业:
a.阅读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科普文章或化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在原子研究中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打开原子的大门解析
在万国博览会上1855年,在法国巴黎,轰动世界的万国博览会开幕了。
人流涌进了钢架玻璃建造的展览大厅,参观那里展出的世界各国送来的展品。
在休息厅里,人们一边品尝世界各国出产的名酒,一边议论展览会中使人惊叹的“粘土中的白银”——金属铝。
在博览会的一角有一件展品,大多数参观者都没有注意,却引起好几位科学家的莫大兴趣。
这是一个绕满漆包线的大线圈,通上6伏直流电以后,线圈的振子像电铃一样地振动。
这时候,从线圈上接出来的两根铁针的针尖之间,发出了紫红色的小闪电。
展品的说明上写着:“感应线圈:可以把低的直流电压变成几千伏的高电压。
巴黎电学器械厂技师鲁姆柯夫1851年发明。
”以前要得到直流的高电压需要把几千个电池串联起来,不仅花钱多,还要为这许多电池盖一间很大的房子。
这回可好了,用这个一只手就能拿得动的“小玩意”就能得到高电压了。
那些想用高电压做实验的科学家们围着这个“感应线圈”转来转去地看。
真是妙极了!他们都准备回去照样装一台。
就这样,高庄感应线圈传到了德国。
就在这一年,德国的玻璃工人盖斯勒利用托里拆利真空原理发明了一种水银真空泵。
他在一根玻璃管的两端封上两根白金丝,再用他的泵把管中的空气抽掉,然后在两根白金丝上通上感应线圈发出来的高压电。
管中残余的气体就发出了紫红色的辉光。
这就是低压气体放电管。
可不要小看这根放电管,它不仅是今天霓虹灯、日光灯、电子管、显像管的老祖宗,而且通过对放电管中放电现象的研究,使人们得出意想不到的许多大发现。
由于它是盖斯勒最早制成的,所以人们通常把它叫做盖斯勒管。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放电管开始。
阴极发出来的射线德国波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普吕克对盖斯勒管非常感兴趣。
他和他的学生希托夫一起作了许多研究。
他们发现,在管中除了气体在发光以外,正对着阴极(负极)的玻璃壁也在隐隐地发出黄绿色的荧光。
用磁铁在管外晃动,这荧光也在晃动,好像能被磁铁吸引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当时他们没有搞清楚。
正在这时候,德国的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了光谱分析法。
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教师版)
上海高中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本节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
2.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1.了解人类认识元素经历过的两个阶段:建立在道尔顿原子论基础上的元素概念和建立在同位素基础上的元素概念。
2.了解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认识及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是在不断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认识论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同位素。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对比辨析质量和相对质量的区别。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其原因是质子的相对质量为l.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
取其近似整数值均为1。
3.关于同位素的教学,让学生辨析“同一种原子”和“同一类原子”的区别。
所谓同一种原子,必须是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不是同一种原子,而是同一类原子。
通过举例,将概念具体化。
4.关于同位素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上课前或课后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同位素在医学临床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应用。
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引导学生辨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前者是指某一个原子的相对质量,而后者是指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根据其所占的原子分数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三、知识梳理(一)复习提问1.原子的由哪些微粒构成?2.什么是核电荷数?为什么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3.什么是同位素?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4.什么是元素的原子百分率?5.如何理解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6.质子、中子、电子还可以再分吗?(二)知识回顾1、物质的组成1.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大多数有机物等。
高三化学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翻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点原子是当前被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以下是第一章翻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 1.2 原子构造和相对原子质量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1.对原子构造认识的历程: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 近代原子论:道尔顿;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 原子构造行星模型:卢瑟福; 电子云模型:波尔。
认识 2.重要人物及成就:道尔顿 (原子论 )、汤姆孙 (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 )、伦琴 (X 射线 )、贝克勒尔 (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 )、卢瑟福 (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构造行星模型 )。
3.原子的构成 ;(看第一章例题 )原子核的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①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AZ X (+)中子(不带电 )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对中性原子:顾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垿数对阳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An+ e=Z-n,Z=e+n对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如: ZBm+ e=Z+m , Z=e-m②质量数 (A)=质子数(Z)+中子数(N)。
即 A = Z + N质量数(A)( 原子核的相对证量取整数值被称为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全部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证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4.知道同位素的观点和判断 ;同素异形体 ;( 看第一章例题 ) 同位素质子数同样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议论对象是原子。
②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整同样。
③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仍是化合态,也无论其根源怎样不一样,各样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不变。
化学高一第一学期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课件
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 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年代
化学大简史事 纪 要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公元前8~6千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中国战国时期
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云模型 Electron cloud model (1935)
现代物质结构 学说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 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核外电 子的运 动特点
核外电 子的排 布规律( 原子结 构示意 图)
知识框图
核
外原
电 子
子 的 构
原子核(质 子和中子)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中性原子。
近代原子论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近代原子论
1896年 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
行星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是以经典电磁学 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
坚实不可分 的实心球
汤姆逊模型 Thomson model (1904)
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 子嵌着同数 目的电子
拉塞福模型 Lutherful model (1911)
带正电荷的核 位于中心,质 量主要集中在 核上,电子沿 不同轨道运转
玻尔模型 Bohr model (1913)
电子在一定轨 道上绕核做高 速圆周运动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 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 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中的量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X+ d
薛定谔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 构学说
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 2 2 x 2 2 y 2 2 z)8 h 2 2 m (E V )0
今日的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 电子轨域 电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云
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近代原子模型发展历史
道尔顿模型 Dalton model (1803)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年代
化学大简史事 纪 要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公元前8~6千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中国战国时期
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对原子质量=
mx
1 12
m
c
2.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计算并填写上表中的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
1.007
1.008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氢
质子数 1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 cm3的容 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 于1.2×108 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 要3000万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
思考
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对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 个C原子质量的1/12(1.661 X10-27 kg) 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十世纪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 学的定义
1748年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772年、73年
达量到子不力可能学分模。型他的,学人生类德谟思克想里特中接的受原了
这子种结物构质碎模片型会经小到过不多可次再分演的变观念,,并给称我这 种们物多质方的最面小的组启成单迪位。为“原子” 。
古典原子论
公元前5世纪 留基伯(希腊) 宇宙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叫做原子.
公元前460--370年 德谟克利特(希腊) 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
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原子中各微粒 之间的数量关 系、电性关系 和质量关系
核素和同位素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
{ {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 中子
核外电子(-)
符号表示: ZAX
资料1、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 型体育场与蚂蚊)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1个质子带一个
位负电荷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资料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 得了氧气
1777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 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学说
从公元古前代5世希纪腊的古哲希学腊哲家学留家基留基伯伯和在致 力德于谟思克考分利割特物的质问朴题素后原得出子一说个结到论现:分代割
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