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有关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中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的赏析和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勾画法、朗读法、体悟阐释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五千年诗歌历史,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做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称为“古诗”。
梁代萧统《文选》归为“杂诗”,共十九首。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官僚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中下层士子为谋求仕途,奔走交游,但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写游子失志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
二、学生自学。
1、对照注释进行勾画,阅读《涉江采芙蓉》。
2、思考诗歌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
三、诗味品读。
1、个别朗读。
2、听朗诵录音默读。
3、集体感情朗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学生思考问题探究。
)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其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认为呢?明确:抒情主人公可以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哦着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怀人的思妇。
游人思乡怀人。
大家知道,在古代“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文人多借此喻志。
加之对仕宦与富贵的追求,使文人士子为了理想和仕途,远离故乡和亲人,踏上了漫长的的征程。
前途未卜和路途的劳顿使士子们像一只候鸟,对家的思念更增添了内心的煎熬,离家逾远,思念愈深,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想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不禁触发思念故乡、亲人的心痛。
女子思夫。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古诗中有好多内容就是表达这个的,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采莲曲》。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涉江采芙蓉》活动教学【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浓郁的忧思之情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3、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由浅入深地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
【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认识其中的多元叙述者。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悠悠中华,是诗歌的国度,是诗意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溯流而上,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河岸,靠近《涉江采芙蓉》,去聆听这朵诗花的吟唱,去感受一份丰富的诗情。
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伤、思念提问:曹操的忧思是因为时光短暂、功业未就、求贤不得;《登高》中的忧思是久客独悲,望远怀乡,而本诗中的忧思又是因为什么呢?明确:分离。
李清照曾这样吐露相思别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分隔时间是否缩短、交通是否便利,分离让人思念、忧伤这样的情愫是不会变的。
而《涉江采芙蓉》中又藏着怎样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这样的忧思又是谁抒发的呢,我们来通过活动探讨。
【任务一、个性理解诗意,认识叙述者】活动一:为诗创作分镜头脚本概念阐释:分镜脚本的制作是电影拍摄及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开拍之前应该设计好要拍摄的人物、画面和情节,相当于摄影构图。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画面感的内容。
要求:用三个字命名你的分镜头;依照人物、情节、环境来进行想象。
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明确: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采芙蓉夏秋时节,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许多荷花和芬芳的兰草。
遗所思主人公采呀采,想着要将这些芳草要送给心上的人,可所思念的人却身在远方,主人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的浩叹。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讲解2. 诗歌背景介绍3. 诗歌意境分析4. 诗歌艺术特色鉴赏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原文、背景和意境。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讨论和赏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词。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原文、背景图片和相关视频。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诗歌鉴赏资料和古代文化知识。
3. 纸质教材:提供《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一、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场所:教室二、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及背景(10分钟)2. 讲解诗歌原文: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20分钟)3. 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情感(20分钟)4. 鉴赏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等(20分钟)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二、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一、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及注释2. 相关背景资料3. 诗歌鉴赏指南二、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文化。
2.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邀请古代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一、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1/25
25
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和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和特色。
2024/1/25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涉江采芙蓉的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5
11
导入环节
引用诗句
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经 典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发学生对古诗 的兴趣。
背景介绍
教学目标阐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 《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内涵和 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教学效果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情感、 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17
学生表现评价方式
2024/1/25
课堂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
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业与测试
27
THANKS
2024/1/25
28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 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 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024/1/25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
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3. 了解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4.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简介《涉江采芙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一位少女江边采莲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的分析、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展示江边美景、少女采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提问:同学们对江边美景有什么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见过的美景。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诗文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及唐代诗歌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互动环节1.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中“涉江采芙蓉”这一场景的理解。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意境感悟。
2. 布置作业:背诵《涉江采芙蓉》,分析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六、课后反思1.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反馈。
2. 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背景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4. 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真挚感情;(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3)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进行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涉江采芙蓉》;2. 结合注释,翻译诗歌;3. 写一篇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 评估学生的翻译和赏析文章,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让学生熟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背景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历史价值。
分析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诗歌主题与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像、音乐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涉江采芙蓉》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2 课文学习分组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歌。
逐句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3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美好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中的表现,以及对诗歌主题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4.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原文文本,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提供诗歌的翻译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位江边女子采摘荷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字词的解释、意象的描绘、主旨的理解。
难点:诗歌中的意境感悟、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江边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意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江”、“荷花”、“明月”等,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思考诗歌背后的哲理。
6. 人生哲理: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如“人生如梦,珍惜当下”等。
7.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与诗歌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涉江采芙蓉》板书内容:意象:江、荷花、明月意境:优美、宁静、哲理人生哲理:人生如梦,珍惜当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准确背诵《涉江采芙蓉》。
3. 请学生分析其他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下周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背后的人生哲理感悟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江边风景,让他们亲身体验诗中的美景,进一步理解诗歌。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及作者分析并欣赏《涉江采芙蓉》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文学鉴赏技巧的培养创意思维的激发与实践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涉江采芙蓉》的理解与欣赏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创意写作的实践2.2 教学难点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解读创作背景对诗歌意义的影响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运用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写作平台:提供在线写作平台,便于学生提交和讨论作品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及作者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析诗歌内容文学鉴赏技巧的培养: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创意思维的激发与实践: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进行实践4.2 时间安排导入:10分钟课文朗读与解析:20分钟文学鉴赏技巧的培养:30分钟创意思维的激发与实践:4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提问写作作品: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自我评价: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同行评价: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相互借鉴和提高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和计划第六章:课程准备与资源6.1 课程准备课文《涉江采芙蓉》的文本准备相关文学理论资料的搜集创意思维训练的教材或活动方案6.2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搜集与诗歌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图书馆资料:整理相关的书籍、杂志、论文等资料教学工具:确保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的正常使用第七章:课程实施与细则7.1 课程实施按照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提问和分享观点监督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7.2 课程细则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完成教学内容和活动学生支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第八章:课程拓展与深化8.1 课程拓展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邀请文学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文学鉴赏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小说等,提升创作能力8.2 课程深化分析《涉江采芙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探讨作者的其他作品,比较其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研究文学鉴赏理论,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九章:课程评估与改进9.1 课程评估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创意思维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师自我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9.2 课程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补充和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10.2 课程展望展望未来,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创作,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教师自身不断提升,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环节明确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和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涉江采芙蓉》诗歌简介《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及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诗歌原文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字、难字的注音。
注释解读对诗歌中的生词、典故、地名、人名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剖析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爱情与坚贞不渝的信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音韵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难点问题探讨与答疑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如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
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2024精选涉江采芙蓉教案一等奖2024新版
教案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抗 争,赋予了诗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案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 实的思考,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情感深度传递和共鸣力量
强烈的情感渲染力
教案通过深情的朗诵和表演,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 情感力量,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主题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发言内容 可以包括对诗歌意境、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
互动交流
在代表发言后,鼓励其他学生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形成 课堂内的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角色扮演或朗诵表演活动设计
01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不同角色,如采莲女、诗人等,通过表演的形式
《涉江采芙蓉》与古代民歌中的采莲曲
古代民歌中有许多描绘采莲景象的曲目,如《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以将这些曲目与《涉江采芙蓉》进行比 较,分析它们在主题、意境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当代社会中“涉江采芙蓉”现象探讨
当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不断变迁。可以从当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出发,探讨《涉江采芙蓉》中所体 现的爱情观在当代是否仍有现实意义。
民歌典范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具有浓郁民 歌色彩的诗歌,其语言质朴、情感 真挚,为后世民歌创作提供了典范 。
文学流派代表
《涉江采芙蓉》代表了某一时期的 文学流派和审美趣味,对于研究文 学史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创作题材与主题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主题,如爱情、离别、自然等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对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涉江采芙蓉》是东晋时期谢灵运的作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表达等。
文学价值探讨:探讨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意境等。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解析和讨论。
鉴赏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等。
2.2 教学手段投影片:展示诗歌文本、背景图片等。
视频: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舞蹈等表演。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美。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表达等。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诗歌解析和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朗读:10分钟解析:15分钟讨论:2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学生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表现,如意象分析、情感理解等。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改进。
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诗歌: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现力。
5.2 教学延伸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江南水乡,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文学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打印或投影在屏幕上的诗歌文本。
注释资料:提供诗歌的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pdf
新课学习:分段讲解,突出重点
第一段
讲解芙蓉花的形态特征、生长环 境及分布范围,引导学生观察芙 蓉花的图片,了解其外观特点。
第二段
介绍芙蓉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包括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寓意, 让学生感受芙蓉花的文化魅力。
第三段
学习芙蓉花的养护知识和栽培技术, 包括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 面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种植芙蓉 花。
教师评价:总结教学得失,优化教学策略
教师对学生在《涉江采芙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 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鉴赏能力等。
教师通过评价总结教学的得失,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针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过程,教师进行全面的反思,思 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等。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芙蓉花的资料和信息,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反思学习过程,明确改进方向
学生对自己在《涉江采芙蓉》学习过 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堂 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诗歌理解程 度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 感。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同 时,由于古代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 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02
教材内容与解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01
国家一等奖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为中心的“听读、认读、诵读、品读、吟读、研读”教学,逐层深入地教会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
2、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问题,进而揣摩诗歌的主题。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册前几篇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古代诗歌的特点,这首诗歌则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领域。
而这首诗歌在内容难度上不大,可以以此作为一个范本,教会学会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多作个性化解读。
重点难点:1、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境,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探究,揣摩诗中主题。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背景音乐《长相思》古今中外,人们都喜欢以诗歌抒情言志,高尔基曾说过“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的确,诗歌是最能跨越时空界限,将人们的心灵沟通起来的文学样式。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几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和泰戈尔一样,抒发人类最真挚最美好感情的诗歌,出自《古》里的《涉》。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活动3【讲授】诗歌鉴赏品味走近诗歌。
(提出读书的目标和方法)芙蓉:又名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遗(wèi):赠送。
(三)、诵读体会感情知行合一(联想和想象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周敦颐《爱莲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涉江”者和“还顾”者是同一人吗?——朱自清《荷塘月色》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采用了“对写法”,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等奖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①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②明确: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为中心的“听读、认读、诵读、品读、吟读、研读”教学,逐层深入地教会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
2、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问题,进而揣摩诗歌的主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册前几篇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古代诗歌的特点,这首诗歌则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领域。
而这首诗歌在内容难度上不大,可以以此作为一个范本,教会学会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多作个性化解读。
重点难点:
1、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境,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通过朗读和探究,揣摩诗中主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背景音乐《长相思》
古今中外,人们都喜欢以诗歌抒情言志,高尔基曾说过“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的确,诗歌是最能跨越时空界限,将人们的心灵沟通起来的文学样式。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几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和泰戈尔一样,抒发人类最真挚最美好感情的诗歌,出自《古》里的《涉》。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活动3【讲授】诗歌鉴赏品味
(一)听读走近诗歌。
(提出读书的目标和方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二)认读正音断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芙蓉:又名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遗(wèi):赠送。
(三)、诵读体会感情
一二句——情感:欣喜。
语速:轻快。
重音:多。
三四句——情感:欢快—失落。
重音“遗”,“在远道”语速:“在远道”
放慢。
五六句——情感:无奈、忧伤重音:漫浩浩,语速:放慢。
七八句——情感:凄凉、悲怆重读:忧伤,语速上:“以终老”慢速,忧伤时间长久
(四)、品读知行合一(联想和想象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这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为什么选择送“芙蓉”来表达爱情,而不是送
别的花草呢?
1)荷花是一种清雅高洁之物, 这里也是要借莲花营造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2)佳人之花,从古到今,诗人们都喜欢以荷花比喻美貌的女子。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
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一首》徐志摩
3)爱情之花。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诗歌中常以荷花喻真挚的爱情。
2、“涉江”者和“还顾”者是同一人吗?
(有人认为“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是男子,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理由如下:
(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远离江南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这之后的很多诗歌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现象。
(2)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朱自清《荷塘月色》
(3) 本诗可理解为采用了“对写法”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明明是妻子思念丈夫,却落笔对方,写丈夫也在想念着自己。
这样,相思就变成双方的事了,和“同心而离居”就更加吻合。
对写法: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又叫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此处相思,彼处着墨”,即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作用: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委婉含蓄,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此诗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
思乡之情,不言而喻。
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采用了“对写法”,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五)、吟读升华感情
女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六)、研读触类旁通
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试着给本诗拟个题目,最好能说明理由
(抓住意象和感情是给诗歌拟题目的方法之一)
——芙蓉殇,殇指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
——“离歌”,顾名思义,离别的悲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本身就是一曲离别的悲歌
活动4【活动】欣赏歌曲《涉江采芙蓉》
欣赏歌曲,在歌曲后半部分,PPT页面转入从古至今描写相爱不能相守得诗句,教师再口述结语,让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文,在余音绕梁中结束学习。
活动5【活动】结语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人和被她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
但是,这种同心而离居的悲苦,让我们感慨至今,千百年来,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文学,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相思的情怀,跨越时间和空间,向我们走来,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