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涵义-杨婉秋
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和背景。
可以提到文化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
因为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文化的界定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众多学者对文化的研究和定义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其中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学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理解和界定。
对于一个国家的学者来说,对本国文化的界定尤为重要,因为文化不仅涉及到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等方面,还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民俗、艺术和科技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独特丰富而复杂的中国文化,对中国学者来说,对于中国文化的定义界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分别介绍学者A和学者B对于文化的定义界定,通过比较和综合分析两位学者的观点和见解,以期对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并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的观点和看法,以期为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界定,为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探讨对文化的定义界定,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学者的观点,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Chapter 1),用以引出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在引言中,首先会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简要概述,介绍文化定义界定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接着,会明确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框架,以帮助读者理解全文的内容和主旨。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中国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界定的讨论,探寻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Chapter 2),主要阐述中国学者A和B对文化的定义界定。
在这一部分,会分别介绍学者A和学者B的背景和研究成果,然后详细阐述他们对文化的定义和界定的观点。
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涵义-杨婉秋
2013201020032 13级俄专杨婉秋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涵义“定型(Стереотип)”这一概念术语早在1922年美国社会学家利普曼(W. Lippmann)出版的《大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书中被提出,并主要用以社会定型方面的社会学研究。
其认为,定型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形式会对我们事前没有感知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大脑对于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会产生与其相关的图景,其形式是先下定义继而观察。
通常情况下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指的是特定民族文化下的群体对自己和其他群体的认知和看法,根据В. А. Маслова的观点,“定型就是对某个民族典型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定型下的定义——定型“是一种语言和言语现象的稳定因素,它一方面能储备和传承文化主导构素,一方面又能在‘本源中’显现自己、同时识别自我”;В. В. Красных从认知心理语言学角度的解释是——定型“首先是现实的某种意象以及从‘天真’日常意识角度的现实的片段,每个语言单位都蕴含有定型、定型形象”;俄罗斯学者Ю. Е. Прохоров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所做的阐释——定型是“某民族文化成员心智语言复合体(ментально–лингвальныйкомплекс),刻印有民族文化标记的单位,它以对该文化标准交际情景规范的基本想象形式体现在言语交际中”;А. В. Сергеева也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是对某个民族行为和举止的概括性认识。
”具体来说,定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这些特征在该民族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二是这些特征通过该民族成员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定型是对某种文化以及该文化群体成员固化的概括性认识,因此也被称为文化定型或者民族文化定型。
”,例如,德国人的严谨守时、俄罗斯人的“也许(авось)”、中国人的礼、非洲人的激情、意大利人的易怒、芬兰人的固执、爱沙尼亚人的慢条斯理、波兰人的殷勤有礼等等(В. А. Маслова 2001: 108),这些特征是对这些民族整体上的定型化认识,它在每个民族成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心理效应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心理效应作者:陈妙然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8期摘要:文化定型是跨文化交际中普遍的认知现象并占有重要地位,对人们的认知思维和认知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从文化定型的内涵入手,辩证地论述了文化定型对人心理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型社会定型心理效应一、文化定型的内涵定型是指某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简单化的固定看法。
简单来说,定型就是人们的一种简化的认知方法,将某一群体的相同特征分析总结,形成这一群体独具的形象标签。
定型属于文化空间语境范畴,分为社会定型和文化定型两部分。
其中社会定型分为行为定型和思维定型(也称心智定型)。
而行为定型还细分为言语交际定型和非言语交际定型。
文化定型也称民族文化定型,分为自定型和他定型两种模式。
自定型即本我,指的是一个群体或民族对本群体或民族的认知和看法;他定型即他我,指的是一个群体或民族对另一个群体或民族的认知和看法。
二、文化定型产生的心理效应文化定型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简化的认知方法,它既能架设桥梁,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又能构筑壁垒,阻碍人类的交流。
因此,文化定型对人的心理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的心理效应1.简化认知过程,加快信息的融合。
人在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是把外界的知识全部存入脑中,而是在现有的知识构架上学习更多的知识。
文化定型以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概括,使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清楚地看世界。
同时文化定型是人们长时间对本群体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浓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权威性,人们以前人的视角学习更新的文化知识,加快了新旧知识的融合。
2.趋同心理,对本我文化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文化定型受到本群体文化心理定型的影响和支配,使本群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即使群体中有个别人的想法与民族整体文化不一致,也会受趋同心理的影响而变更并保持一致。
从客观上讲,这种趋同心理有利于一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对本我文化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个历史阶段和定型特征。
俄语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
俄语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作者:刘蒋胜禹姚梦倩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2期摘要:随着各国交往的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而民族文化定型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族文化定型是文化的模式化和具体化,可以被看作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单位。
本文将民族文化定型置于俄罗斯语言文化学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领域中加以研究,通过中国“龙”形象民族文化定型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民族文化定型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民族文化定型;跨文化交际;中国“龙”“定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其1922年出版的著作《大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
“定型”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图景,它可以帮助人们节省认识世界的时间和精力。
(李普曼,200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中心范式”的兴起,“定型”作为“文化的语言”的核心内容之一,得到中俄国两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当前俄语语言文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认为,定型是观念世界图景中的一个片段,是某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对客观事物固有的认识。
从语言与定型的关系看,定型作为“文化的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独特展示形式,体现各民族世界图景的独特性。
一、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文化空间通常指“人的意识中的文化存在形式”或“由民族文化决定的情感信息场”(Красных,2002),“包含着民族文化共体成员现有的和潜在可能有的关于文化现象的全部认识”(Гудков,Красных,1998)。
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主要研究内容层面,用来揭示定型成因的文化方面因素,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社会定型。
不仅表现为思维定型,还表现为个体的行为定型。
思维定型是“人的心智图像,对事物或情景固定的民族文化认识”(В.А.Маслова,2001),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超稳定和超固化的东西。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内容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哲学思想对整个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强调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注重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修养。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5.强调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佛教文化强调因果报应和慈悲为怀。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如书法、绘画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如古琴、京剧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科学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内涵
究者 持完全相 反 的观 点。部分学 者强调 民族观 念 的
点 , 们在试 图 了解周 围世界 时 , 人 对于那些 在现实生 活 中不能直 接观察 到 的现 象 , 头脑 中一 定会 产 生 与 其相 关 的图景 。他 还认 为 , 型是 在个 人所 处 的文 定 化环 境影 响下 形成 的 , 为在 大多 数情 况下 我 们并 因 不是 先看见 它 , 然后对 其下定义 , 而是先 给某 一现象 下定 义 , 然后 再 去观察 它 。在 了解 纷繁 的外 部 世界 时, 我们 只能获取 自身 的 文化 强加 给我 们 的那 部分
情况 下 , 人们会 把定型理解 为客 观事实 , 随利普 曼 追 的大 部分研究 者认 为定 型不 一定 是 偏 见 , 型可 以 定
信息 , 并已习惯以定型的方式来接受它。定 型可以 给人关于世界整体的认识 , 逾越其 自 身狭隘的社会、 地理、 政治 环境等认识 范 畴。按照他 的观点 , 定型 可
释 了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其在文化、 认知空间的内涵 ,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他 民族文化, 让外语 学习更加轻松 、 高效。
关键词 : 民族 文化 定型 ; 文化 空 间 ; 知 空 间 认
中图分类号 : O G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5O 2 1 ) l 14 2 17 —18 (O0 0 —0 0 —0
21 00年第 O 期 l 第2 6卷 ( 29期) 总 2
概念转喻对文化定型的解释力
CN 2 2— 1 3 2 2/C
长春工程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 0 1 3年 第 1 4卷 第 3期
J . C h a n g c h u n I n s t . T e c h . ( S o c . S c i . E d i . ) , 2 0 1 3 , V o 1 . 1 4 , N o . 3
构过 程 。就其认 知 本质 看 , 文 化 定 型 这 种 以偏 概 全 的认 知方式 正是 L a k o f和 J o n s o n所 定 义 的概 念转 喻 认 知 方式 的体 现 , 因此 概 念转 喻 对 文 化定 型 这 一 现
象具 有解 释力 。本 文 拟通过 分析 概念 转喻 思维模 式 在文 化定 型 中的具 体 体 现 , 从 而 证 明概 念转 喻 对 文
关 键词 : 文化定 型 ; 概 念转 喻 ; 认 知方 式
中 图分 类号 : H 3 1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8 9 7 6 ( 2 0 1 3 ) 0 3 - 0 0 7 9 - 0 3
从 词源学 角度 看 , “ s t e r e o t y p e ” 就有“ 文 化定 型 ,
认 知手 段 。 目前 , 已有 一些 学 者 从 认 知语 言 学 的角 度对 文化 定 型 进 行 解 释 , 如 运 用 原 型 范 畴 理 论 J 、
界 中的“ 长 头发卷 毛 ” 等 同于 那个 人本 身 , 而 是 当我 们谈 及那 个 抢 我 风 头 的人 时 , 她 那 头 引 人 注 目的 “ 卷 毛” 最先 浮现在 我们 的 眼前 , 因此 这 是一 种 概念
“ C h r y s l e r h a s l a i d o f h u n d r e d s o f w o r k e r s ” — —这 句 新 闻报道里 用 “ 裁 员 的单 位 ” 代替了“ 执 行 裁员 的部 门” 。克 莱 斯 勒 是 为 大 家 所 熟 悉 的 国 际 化 汽 车 品 牌, 汽车生 产商都 拥有 庞 大 的工 厂 和夜 以继 日劳 动
民族文化的流变与传承
民族文化的流变与传承介绍民族文化是指一定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独特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它是一种历史、传统和本土性很强的文化体系,是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民族文化的流变民族文化的流变是指民族文化的形态、内容和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民的觉醒、文化的交融和交流而发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倘若经历许多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文化积淀和传承才会发生巨大深刻的变化,文化的变化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1. 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因素是影响民族文化的因素中最根本的两个方面。
随着政治制度、国家实力、社会变革的不同,民族文化变迁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例如,19世纪末, Qing 帝国政治和经济的瓦解,中国民族文化经历了晚清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其影响直至21世纪。
2. 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变革是引领民族文化向前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随着时代变革,民族文化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等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21世纪的中国,随着知识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有了新的思想观念,这种变化反映在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上,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
同时,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成为一种充满时代色彩的生机勃勃的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指民族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信息在现代代际之间的延续和传递过程。
它在文化保护和文化发展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家庭传承家庭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基础、最源头的传承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就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借助物之一。
因此,家庭中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成为他们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印记。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拓展和深化方式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必修课,以此强烈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同时也有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形成民族文化的完整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隋唐时期: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认识与超越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型的认识与超越林碧玲【摘要】文化定型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种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认知方式,它是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辩证的角度对文化定型的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力求对文化定型有更加客观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超越文化定型提出对策.【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2)001【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型;对策【作者】林碧玲【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4随着国际社会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但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各民族在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往往会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相互误解,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发生文化冲突。
Dodd 指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与三个因素紧密相关:第一,情感因素,指拥有积极的态度,包括自我肯定、自尊意识、信赖和安全感等;第二,认知因素,指跨文化接触时的感知与认识,包括期望、定型观念和不确定感等;第三,策略因素,指所采取的行为与交际技巧,包括言语和非言语技巧[1]。
其中作为重要认知因素之一的文化定型,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一旦形成便容易根深蒂固,它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干扰沟通理解以及决定交际策略和方式的一个重要链接性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和影响跨文化交际行为和结果。
因此,如何辩证认识和跨越文化定型对于跨文化交际和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定型”(Stereotypes),又可译为“定势”、“定型观念”、“刻板印象”、“固定模式”、“模式固见”,在跨文化交际中被称为“文化定型”或“文化定势”。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Walter Lippmann 于1922年在他出版的《大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提出的。
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定型的习得
为 一 种 现 成 的 语 言 交 际单 位 对 克 服 跨 文 化 冲 突 , 除 交 际 障 碍 , 而 达 到 有 效 交 际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显意义重 大。
[ 关键词 】 跨文化交 际; 文化定型 ; 习得 [ 作者简介 ] 曲雅静( 94一)长春工 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教授 , 16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 与文化研 究。
S p2 0 e .0 9
20 0 9年 9月
口语言 ・ 文化 研究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民族 文 化 定 型 的 习得
曲雅 静 王 秋 冯 宇
( 春工业 大学 外国语学院 , 长 吉林 长春 1 0 1 ) 3 0 2
[ 摘
要 ] 随着世界一体化 、 多元 化的发展 , 文化交 流、 文化对 话 已成世界 交 际的主要模 式。 民族 文化定 型作 跨 跨
第2卷 1
第 5期
长 春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 l f agh nUnvri f cn l y S c l cecsE io ) o ra o n cu i st o hoo (oi i e dt n Ch e y Te g aS n i
Vo . No 0 121 .5
是会对某一 民族和文化所特有 的典 型的特征 产生一定的看法 , 据这些特征异文 化或异 民族的代表 就被划 为不 同的群体 ( 根 范
畴)这样 , 过 不 断 累 积 , 形 成 了 对 某 一 民 族 或 文 化 典 型 特 征 概 括 的 理 解—— “ , 通 便 民族 文 化 定 型 ” sH K aT p  ̄ (c oy by u e r ceerH1。定型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生活 中不 断重 复的客观 条件 , Tpo Hb) 这种 千篇一 律 的重复便 以标 准的规 范和思 维模式 在人 的认识 中巩 固下来 。另外 , 由于人类具有对相 同的民族现象 、 同 的民族要 素及相 同 的人 以稳 定的 、 范的模式 强化信 息 的 相 规 能 力 , 以在人的意识 中便会产 生对某一 民族或 文化 的定 型 , 所 这些 相 同的 民族 客 体会 以相 应的概 念形 式记 录在 人们 的意识
文化传统的稳定性
文化传统的稳定性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它包含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习俗等,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文化传统的稳定性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变迁中,文化传统能够保持其基本特征和核心内涵的稳定状态。
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对于一个民族或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精神支撑和认同感。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感到迷茫和失落,而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根深蒂固的认同感,使人们能够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其次,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文化传统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它能够凝聚人们的心,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在社会变革中,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防止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发生。
最后,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文化传统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传统的稳定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受到了侵蚀和消失的威胁。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也在逐渐减弱。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维护其稳定性。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民族文化离析与重构的意义阐释
民族文化离析与重构的意义阐释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代表着该地区或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特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面临着离析和重构的挑战。
下面将探讨民族文化离析与重构的意义。
一、民族文化离析的意义1.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离析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通过分离民族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将这些元素保存下来,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
同时,这种保护也可以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维护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2.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离析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推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将民族文化元素从传统文化中分离出来,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3.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民族文化的离析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通过将民族文化元素分离出来,我们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高文化自信心。
二、民族文化重构的意义1.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民族文化需要重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造,使其更具有现代性和实用性,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传统手工艺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习俗可以转化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文化的重构还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重构民族文化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民族文化的重构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传统的界定
文化传统的界定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它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神财富,是其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其独特的文化标识。
文化传统的界定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包括对生活、工作、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等理想的追求。
其次,文化传统还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些习俗和方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文化传统还包括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宗教在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往往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信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道德规范。
最后,文化传统还包括各种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
这些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独特标志,是其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文化传统的界定对于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是其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一个民族或社会才能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传统,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传统,让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第三、历史是退化的。人类在尧之世达到兴盛顶 点,此后经“皇、帝、王、霸”四个阶段,不断 退化。【《礼记》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实现“内圣外王” 的途径。孔子注重内圣外王,孟子发挥内圣之学, 荀子高扬外王之学。】 “外王”事功有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的 强权政治、赫赫武功盛极一时】;“内圣”修身 不足【精神修炼】。因此必须强调修身,培养恪 守礼制的顺民,方能长治久安。理学家须担负起 教化君王和铸造大众心灵的历史责任。
3、唐人---心胸开阔。李白《南陵别儿童入 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登程去,接受唐玄宗的征 召,满腹诗书经纶,我等岂能埋没民间甘 做庸人。】失意之人不计前嫌。 4、宋人---感情有节制地含蓄表露。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唐人---友情深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 《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 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6、宋人—友情淡薄。辛弃疾“不须携酒登 楼,问有谁,共我斟。”
(三)、绘画:
1、唐代山水画---雍容华贵、绚丽辉煌。画 马雄健肥硕,体现热烈奔放的气质和精神。 2、宋代山水画---含蓄飘逸,空淡朦胧。残 山剩水、独钓寒江,有国破家亡之痛苦。
(四)、书法:
1、唐代---轻盈华美、潇洒婀娜【张旭、怀 素狂草奔放不羁;颜真卿正楷笔画端庄、 肥硕,庄严而浑厚,充满浩然正气。】 2、宋代---宋徽宗瘦金体书法枯茎瘦骨,老 气横秋。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更加注重规矩、法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020032 13级俄专杨婉秋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涵义“定型(Стереотип)”这一概念术语早在1922年美国社会学家利普曼(W. Lippmann)出版的《大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书中被提出,并主要用以社会定型方面的社会学研究。
其认为,定型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形式会对我们事前没有感知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大脑对于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会产生与其相关的图景,其形式是先下定义继而观察。
通常情况下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指的是特定民族文化下的群体对自己和其他群体的认知和看法,根据В. А. Маслова的观点,“定型就是对某个民族典型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定型下的定义——定型“是一种语言和言语现象的稳定因素,它一方面能储备和传承文化主导构素,一方面又能在‘本源中’显现自己、同时识别自我”;В. В. Красных从认知心理语言学角度的解释是——定型“首先是现实的某种意象以及从‘天真’日常意识角度的现实的片段,每个语言单位都蕴含有定型、定型形象”;俄罗斯学者Ю. Е. Прохоров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所做的阐释——定型是“某民族文化成员心智语言复合体(ментально–лингвальныйкомплекс),刻印有民族文化标记的单位,它以对该文化标准交际情景规范的基本想象形式体现在言语交际中”;А. В. Сергеева也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是对某个民族行为和举止的概括性认识。
”具体来说,定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这些特征在该民族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二是这些特征通过该民族成员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定型是对某种文化以及该文化群体成员固化的概括性认识,因此也被称为文化定型或者民族文化定型。
”,例如,德国人的严谨守时、俄罗斯人的“也许(авось)”、中国人的礼、非洲人的激情、意大利人的易怒、芬兰人的固执、爱沙尼亚人的慢条斯理、波兰人的殷勤有礼等等(В. А. Маслова 2001: 108),这些特征是对这些民族整体上的定型化认识,它在每个民族成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对此,在М. А. Булгаков的《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诗人Бездомный和文联主席Берлиоз正在莫斯科的牧首塘公园的长椅上聊天时,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留给Бездомный和文联主席Берлиоз的初步印象是“иностраннец(外国人)”,但“иностраннец(外国人)”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只有具体到对某个民族特点的认识和看法才能成为民族文化定型。
因而,当Бездомный和Берлиоз与这个人进行初步接触,有一些更为细节的了解后,他们的反应是:«Немец», —подумал Берлиоз.«Англичанин, —подумал Бездомный, —ишь, ине жарко ему в перчатках».这说明在Бездомный和Берлиоз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对“немец(德国人)”和“англичанин(英国人)”的既定认识和看法,他们在牧首塘所看到的这个人的某些言行和举止与他们印象中的“德国人”和“英国人”的某些特征正好吻合,表征这些特征的知识模型被启动,并驱动联想动作,形成了相应的联想反应,这些联想反应的出现就是因为民族文化定型在语言个性的头脑中起作用。
所谓“民族文化定型”就是把定型置于“文化空间”与“认知空间”双重语境对定型所做的语言学阐释。
(一)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俄罗斯学者克拉斯内赫认为,“‘文化空间(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亦称‘民族文化空间(национальное/этническоекультурноепространство)’,通常指‘人的意识中的文化存在形式’或‘由民族文化决定的情感信息场’”。
文化空间“包含着民族文化共体(национально-культурноесообщество)成员现有的和潜在可能有的关于文化现象的全部认识”,也就是说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所有个体和集体认知空间的总和。
文化空间语境中的定型可分为“社会定型”和“文化定型”两大类:1. 社会定型。
社会定型在社会个体身上,又通过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体现出来,因而可进一步分为“行为定型”和“思维定型”。
在特定民族社会中,二者因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必然表现出该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
“行为定型”,又称“交际定型”、“言语交际定型”等,是社会个体在特定场合和情境下根据社会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举动,不同民族文化个体呈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俄罗斯学者Красных、Рыжков分别将其阐释为“以某种方式对社会群体、民族及民族文化具体的实际需要进行言语固化的符号”;“通过对社会认可的需要进行表征,从而能对个体意识施加类型化影响的民族交际单位”。
中国学者赵爱国称“行为定型”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行为模式(модель действия)或行为策略及战略(тактикаистратегиядействия)”。
现实交际中,行为定型有“言语交际定型”和“非言语交际定型”两种表现形式。
例如,俄罗斯人乘坐公交通常会询问前面的人“Вы выходите на следующей остановке?”,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定型。
但对于日本人而言,如果询问“降りますか”,可能被视为陌生人对其私生活的干涉。
“思维定型”则反应了事物之间存在的常规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能够帮助人们在不同的或相关的事物间快速建立起联系,并作出反应。
被俄罗斯学者Маслова、Красных、Прохоров分别阐释为:“人的心智图像,对事物或情景固定的民族文化认识”;“某种固定的、最低限度的恒量,是受民族文化特点制约的有关事物或情景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超稳定和超固化的东西”。
由于人思维的最终形式大多数时候都要诉诸于语言,因此,思维定型被部分语言学家称为“心智定型(ментальный стереотип)”,表现为概念表达对特定语言形式的固定诉求。
2. 文化定型。
文化定型又称“民族定型”或“民族文化定型”。
俄罗斯学者Маслова将其定义为“对形成某民族典型特点的概括性认识”,即某群体或民族对本群体或民族以及他群体或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或行为的概括性表达,或叫“图式化”和“简单化”的认识。
根据定型指涉对象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分为“自定型(Автостереотип)”和“他定型(Гетеростереоттип)”。
自定型是指特定民族文化的群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他定型则是指对其他群体或民族的认识和评价,这两种定型在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
从个体获得定型的角度看,定型的形成与后天的文化教育分不开。
自定型的出现是因为每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都有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观念,大家都认可这种观念并按照这个规范来说话行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这样做的”认识,即该民族的文化定型。
如中国人对本民族常见的自定型有“龙的传人”、“南方人精明、干练”、“北方人豪爽、实在”等。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民族文化定型作为必须遵守的范型(образцы)加以接受,目的是为了“不被大家笑话”(Маслова,2001: 108)。
他定型是指某一社会和文化群体对另一社会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的固定看法,在某些情况下带有批判色彩,具有戏谑甚至嘲笑、不赞的意味,这种情况下的他定型与民族中心主义有关。
如现实生活中俄罗斯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定型为:любезный/изысканныйкакфранцуз(好客/十分讲究的法国人)、пунтуальныйкакнемец(非常守时的德国人)、чопорныйкакангличанин(过分拘礼的英国人)等。
根据定型载体(或体现形式) 的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通过言语行为主体的语言/言语定型、行为定型、思维定型等表现出来。
(二)认知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认知空间作为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是一种不会脱离外部空间孤立存在的内部空间,是指人能动地反映外部空间诸要素而形成的一定的心理或心智空间,是人的身心与客观现实互动的产物。
认知空间语境中,定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言定型(языковойстереотип)”,即“言语模式(шаблонречи)”。
中国学者赵爱国对“语言定型”的解释是“泛指一切有固定指涉意义的语言组合及用法”,如“новый русский(俄罗斯新贵)”、“чѐрныйчай(红茶)”等。
总之,就民族文化定型理论来说,文化空间语境的定型研究属于“内容层面”,研究“定型与文化”,即人的外部环境空间的关系,处于定型理论的表层;认知空间语境定型的研究属于“表达层面”,主要研究“定型与认知”,即人的内部心理空间的关系,处于定型理论的深层。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化空间的特质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形态是外显与内隐的结合;认知空间的特质是心理或心智的,形态是内隐的,认知空间是广义的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按照Ю. Е. Прохоров的观点,文化定型可分为内隐民族文化定型和外显民族定型。
思维模式定型是内隐民族文化定型的主要内容,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
前者用雷什科夫的话说,,是能通过现实展现社会一致需求,,对社会化个性的意识施加典型化影响,并能培养其相应动机的交际单位;后者与交际者的/外国文化有关, 可理解为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策略的民族特色形象或模式。
它基于不同民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类型的差异性,既从交际对方理解的角度考虑到自我交际行为的定型,又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考虑到交际对方的交际行为定型。
通过对定型、民族文化定型性质特征的分析,在所做的结论基础上可以给民族文化定型下定义:“民族文化定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概括的形式或一系列特征,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些相对稳定的、概括的形式或特征正是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空间代表或者他民族代表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定型”是在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们对世界的观念,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文化决定性的概念,这种观念或以心智的形式存在,或以语言外壳的形式存在;“民族文化定型”是与一定符号模型相一致的交际(行为)过程和交际(行为)结果;“民族文化定型”既包括非语言现实的标准,也包括存在于语言层面的规范。
无论是某一民族的特色,还是涉及某一民族对另一民族文化的所有观念(包括总体观念、言语交流规范、行为、类型、思维逻辑、道德礼节、规范、传统、习惯、偏见、迷信等)都可以称为民族文化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