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学派
•
• •
比较文学的兴起本是为反对19世纪的狭隘的民 族主义、孤立主义的,但许多研究者力图证明 本国对别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学者,他 们十分热衷于说明法国文化的优越,说明法国 文学对别国文学的贡献,即便是研究外国文学 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其着眼点也在说明法国人 比别的民族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并吸收 外国作家的精神。 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仅仅局限于文学史的研究, 把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人为分离 是错误的,三者之间是紧密相关、互相依存的。 这动摇的法国学派长期以来在比较文学中的霸 主地位,也引起了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学科危 机的关注。
• 学生基亚,毕业于法国高等师范学院, 获文学博士。1980起任新巴黎大学教授。 他强调的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即国际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其著作 《比较文学》是法国青年读者的启蒙读 物,但几乎各种版本的百科全书和比较 文学专著都将它列为参考书。 • 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欧洲中心论后来 受到美国学者批评
法国学派的新发展
• 卡雷(1887——1958)、基亚(1921——)是 二战前后法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卡雷,1936年离开里昂大学到巴黎大学教授 比较文学界,兼任《比较文学评论》主编之一。 其博士论文重视事实联系(《歌德在英国》)。 他的观点体现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写的序 言中:我们不喜欢停留在狄更斯与都德的异同 上,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主张:研究国 际间的精神关系和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 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 弗里德里希(1905——)执教北卡罗来 纳大学,被誉为美国比较文学的救星。 《论比较文学》,现在美国比较文学学 者学习和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当时的创造性劳动。 1960年成立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任 首届会长。后担任国笔法比较文学协会 秘书长,成功组织了第二届国际比较文 学年会。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目录
• 法国学派 • 美国学派 • 俄罗斯学派 • 跨学科性与全球视野
01
法国学派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法国学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派,强调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学之间的比较 研究。
特点
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和比较,关注文学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强调跨文化、跨语言、跨 时代的比较。
推动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质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 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人们可以培养国际视野和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俄罗斯学派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俄罗斯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
特点
该学派注重比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强调跨文化、跨语言的研究,关注文学作品的流传、翻译 和影响。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
代表作品
《比较文学史》、《世界文学史》等。
关注世界文学的整体发展
比较文学不仅关注本国或本地区的文学,还关注世界范围内文学的 发展趋势和潮流。
强调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注重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探究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 融合。
比较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与价值
1 2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文学传统,有助于 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代表作品
美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包括《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导论》等。
3.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学派
(四)影响研究
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阐明 相互影响联系的事实。它关注在一定历史中 发生影响的作品、影响的接受者、影响产生 过程、传递途径以及所产生的文化效应等。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它的根基在 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成熟的研究方 法。
影响研究分支
媒介学 媒介
个体、团体、文字资料
放送者
誉舆学(流传学):研究 放送者在他国的际遇、 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接受者
渊源学:揭示某一文学 现象的主题、题材人物 等外来因素
1、誉舆学(流传学)
站在“放送者”角度,研究放送者对接受者 的影响。研究的是某个作家、作品、某国文 学或文艺运动等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影响, 是从放送者(起点)出发,旨在寻找其流传 终点(接受者)及其接受影响与变异创新的 研究。 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体的影响; 个体对集团的影响;个体对个体的影响。
影响
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 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比较文 学的“影响”不是在本民族产生的,而是外来因素 作用的结果。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 的效果,而 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 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约瑟夫· T· 肖 影响系指某一作家倘若不读另一作家先前的作品就不可能存 在于他作品中的那些部分。 ——奥尔德里奇
寒山对外国文学的影响
寒山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在当时
与后世都没有太多的影响,虽然他的 诗在清时也被编入《全唐诗》,并在 20世纪初被胡适与郑振择等人请进了 《中国文学史》,但由于其迷离的身 世、文言与白话之间的雅俗之隔,让 他长期游离于中国文学正典之外。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
代表人物与作品
人物
雅克布逊、什克洛夫斯基等。
作品
《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形式主义学派的典型代表 ,强调情节、结构和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对传统叙事和表达方式的颠覆。
03
精神分析学派
起源与背景
1
起源于20世纪初,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 受外部因素 影响。
代表作品有《文学理论》、《俄国形 式主义批评》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
目录
• 实证主义学派 • 形式主义学派 • 精神分析学派 • 精神分析学派
01
实证主义学派
起源与背景
19世纪初,欧洲文艺 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实 证性研究,以历史事 实为依据
受到自然科学和历史 研究方法的影响
主要观点与理论
01
重视对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和作者 的生平进行研究
受到语言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影响
强调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价值和形式美的研究。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学作品的独立性
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 不应受外部因素如作者、读者或 社会背景的影响。
文学形式的重要性
强调文学形式、语言和技巧的创 新和实验,认为这些是构成文学 作品独特性的关键。
文学作品的意义
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作品本 身,而非作品所传达的道德或意 识形态观念。
3
试图通过分析作品的形式要素来理解作品的美学 价值。
主要观点与理论
01 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忽视作品内 容和社会背景。
02 主张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结构、节奏等要素的分 析来揭示作品的美学意义。
03 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作品本身,不依赖于外 部因素。
文学流派鉴赏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文学流派鉴赏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文学流派鉴赏: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流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文学流派作为文学创作与鉴赏的重要标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色,更是表达了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精神面貌。
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从而增加阅读的乐趣。
一、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规范性和经典性上。
古典主义追求完美、秩序和理性,注重形式和结构的严谨性,力图达到创作的规范与经典的价值。
作品常常以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为蓝本,主题以神话、历史和传说为题材,语言风格偏向庄重、平实和正式。
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思与超越,强调个人主义、感性和非理性的情感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具有强烈的想象力和情感力,追求自由、追求自我,批判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浪漫主义的语言多样性和表达方式不拘一格,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
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主张以真实的生活为写作对象,并且力图准确地再现社会的现实状况。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注重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以真实、客观的态度来塑造形象和展现情节,语言简练明了,风格篇章平实流畅。
四、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被视为现实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它更加重视环境和遗传等客观因素对人的影响。
自然主义描写的对象更多地关注底层社会和社会弱者,揭示社会阶层的不公和人性的丑陋。
自然主义作品风格写实,语言力求精确,有时带有冷静的观察与深沉的思考。
五、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中最具革新性和前卫性的流派之一,它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进行颠覆和重构。
现代主义作品追求独特的艺术形态,突破传统的故事结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规范。
现代主义作品常常以内心的复杂心理状态、个人的疑虑和迷茫为主题。
六、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旨在超越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以解构的手法,打破故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真实性观念,创造出多元和模糊的艺术形象。
文学文学流派
文学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形成的特定风格、主旨和表达方式的分类体系。
它在文学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真实、客观、现实的方式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背景,通过描述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来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
这些作品注重对人物的塑造,追求真实的人物描写,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兴起的文学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幻想。
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用夸张的、幻想的方式来描绘情感、爱情和自然景观。
这些作品追求情感的自由流露,强调个体的独创性和独特性,且常常将自然界视为意象的源泉。
三、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学流派,特点是强调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科学观察和分析。
自然主义的作品通常通过详细描写人物的环境、遗传和社会条件来揭示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这些作品描绘了人性的阴暗面,以及社会的压迫和环境的影响。
四、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示人类内心世界和宇宙的奥秘。
象征主义作品通常使用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探讨深邃的哲学和心理问题。
这些作品经常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来揭示人类的意识和存在状态。
在当代文学中,这些传统的文学流派仍然影响着许多作家和作品。
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文学流派和独立的文学风格。
这些不同的文学流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验和理解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充分地体验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总之,文学流派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分类体系,不同的文学流派通过不同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来描绘现实和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不同的文学流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深度。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
日尔蒙斯基的比较文学定义
•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
研究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文学事实相 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 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 的文化接触;相应地区分为:文学过程的 类型学的相似和文学联系和文学影响,通 常两者相互作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苏联大百科全书〉) 苏联大百科全书〉
• 这一立场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要判断一种
文化什么方面是好的,什么又是坏的,无 法从该文化的外部来作出。判断一种特定 的做法或者行为是否与一种文化的价值观 相一致,这是能够做到的事情,而判断那 些价值观本身是好是坏,就做不到了。” 些价值观本身是好是坏,就做不到了。” (Richard F.Von Dohlen. Culture War and Ethical Theor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c.,1997,p.19) America,Inc.,1997,p.19)
卡雷的比较文学定义
•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
的精神联系,研究阿伦和普希金、歌德来自 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 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 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 法国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5 法国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5页)
有必要说明的三点
• 1、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是从比
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的;有的学者认为中 国学派也自成一家,但我认为还不太成熟, 暂时不算在内; • 2、三个学派并不一定是按时间前后形成的, 也有交叉、也有重叠;往往形成一种“ 也有交叉、也有重叠;往往形成一种“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 • 3、学派的特点、缺点也是相对的,只是一 种理论上的表述,不是一种绝对的判断。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绪论一、从研究对象和范畴看:三个阶段: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布吕奈尔三人主义二、从价值取向着眼三、比较文学的价值1、对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确立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处于对狭隘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不满,后者滞后于当时文学的全欧性与全球性交流的事实。
新的视角: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新的领域: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2、对文学创作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了解与欣赏其他民族文学的理论指导。
比较文学可以提醒创作者注意吸取他国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写作技巧,以推动自己与本国文学的发展。
3、对文化交流而言,比较文学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互识互证互补,最终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
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民族、不同体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与包容势在必行,比较文学有助于缓解文化霸权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矛盾,促进文化多元化。
比较文化是“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语)“自我”和“他者”的认识之道(孙景尧语)四、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促成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研究的形成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
3、文学发展方面,各民族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频繁,促使传统的民族、国别文学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学应运而生。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一、总论1、诞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2、三个学派填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3、可比性名词解释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4、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5、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文化)、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二、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1、辩证关系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性与变异性2、流传学(起点到终点):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3、渊源学(终点到起点,实证性、渊源性与文本性):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4、媒介学(路线与途径,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名词解释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比较文学史上的三个学派1
• (2)美国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 • B 、强调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学性”; • C、 认可“平行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 D、 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
义。
• (3)美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让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到了几乎 是无所不包的地步;
• B、 将“比较文学”导向了“比较 文化”研究,从而有可能消失自己的 学科特征;
• (2) 法国学派研究的四个特点:
• A 比较文学是对文学史的研究,即 “国际文学关系史”;
• B 崇尚考据考证,研究方法科学;
• C 注重事实联系,治学态度严谨;
• D 他们的研究是以跨越民族和语言为 前提的。
• (3) 法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研范围局限于西欧文化体系与文 化遗产的范围之内;
• C 、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 (1945)为其代表作;
• 三种主要著作:《但丁在国外的声 望》、《比较文学大纲—从但丁到奥 尼尔》、《比较文学书目》。
• 创办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杂志。
• D 、克里斯蒂:五种主要著作:《美 国超验主义中的东方影响》、《亚洲 遗产与美国生活》、《从文学看世 界》、《比较文学与多种文化关系参 考书录指南》、《世界文学:人类经 历文集》。
第三讲 比较文学史上的 三个学派及其特征
一、学派构成的五个要素
• 1 代表人物 2 理论主张 3 发表阵地 4 学术影响 5 方法论特点
二、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个案性与整体性)
• 1 法国学派:
• (1)五个代表人物:
• A 巴登斯贝格:
• 三种主要著作:《歌德在法国》 (1904)、《文学研究》(1907)、 《巴尔扎克的外来影响》(1912)。 研究的两个特点(查阅大量报刊原始 文献;严密的考证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流派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可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2、答: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有时称为“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及其姐妹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许多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检视人类行为的视野,并检视关于人类行为与文化的假设。
2、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
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
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3、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
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
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5、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标准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1.、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
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
学术风格:审美研究。
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
(三)、跨文明研究。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
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
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
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
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
2、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比较文学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主要观点: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评价: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法国学派的正式形成约在20世纪20年代法国学派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早期的比较文学家布吕纳介(布吕纳季耶)是一位文学史家,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文学史研究.后继者戴克斯特(1865—1900,35岁)和贝兹(贝茨)(1861—1903,42岁)都是布吕纳介的学生。
戴克斯特出版有《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贝兹出版有《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戴克斯特去世之后,法国比较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是巴尔登斯贝格(1871—1956),他是戴克斯特的学生。
是法国学派的领袖人物。
1、比较文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跨界(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2、巴尔登斯贝格接替戴的事业,是第一个系统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的影响的学者。
3、梵·第根: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
著作《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的入门书)4、法国学派诸人师承关系:布吕纳提埃尔→→戴克斯特/贝兹→→巴尔登斯贝格→→伽列→→基亚5、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相应分为三类:史诗、抒情诗、戏剧。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雷马克的贡献哈瑞·列文(Harry Leuin 1912—)曾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和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日尔蒙斯基:四种主要著作:
《文学的历史比较研究问题》 (1960)、《作为国际性现象的文 学流派》(1967)、《作为比较文 学研究对象的中世纪文学》(1970) 《比较文艺学:东方和西方》。 • C 康拉德:《现代比较文艺学问 题》。
• (3) 法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研究范围限于西欧文化体系与文化
遗产的范围之内; • B 有时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忽略了 同时要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 • C 有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的存在。
杨、乐先生对欧洲中心主义的看法
杨说:“所谓的欧洲中心主义,不 过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方法,而欧洲人不能不从一种欧洲 的视角去看待他者”。
• (4)美国学派的特点与缺点之成
因: • A 正在兴起的新批评的影响; • B 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结构; • C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气象; • D 比较短的文化与文学传统.
• 3 俄苏学派 • (1)三个主要代表: • A 维谢洛夫斯基:其《历史诗学三
•
章》提出了“借用说”和“多源 说”. 开创了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法: 历史比较研究;
• 乐黛云先生曾说: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 的文化传统、思维方 式,自己熟悉的一切 去解读另一种文化, 一般来说,他只能按 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 认识这个世界。
• 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
‘洞见’,决定了他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 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解 释。”(《重读杨周翰先生的“欧洲中心 主义”,〈中国比较文学〉,1999,3)对 于“欧洲中心主义”,我们可以理解,但 我们不能认同;因为任何文化的意义与价 值都只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文化不可能 永远处于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只处于边缘。
雷马克的比较文学定义
•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相关领域之间 的关系,例如艺术(绘画、雕刻、建筑、 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 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 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 表现领域的比较。(《比较文学研究资 料》,北师大,1986,第1页)
• 2 美国学派 • (1)四个主要代表: • A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认为法国学派存
•
“五大问题”:第一,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 研究方法;第二,机械的研究渊源和影响;第 三,文化民族主义动机;第四,将比较文学和 总体文学分开;第五,丢弃了文学之美的欣赏。 B 雷马克: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主张,并代 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 C 基亚:四种主要著作(《查尔斯摩根》、
《英国在法国小说中》、《克洛代尔研究》、
《比较文学》)、认识比较文学的“性质” (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研究的“七个方面” (媒介、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 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
• D 卡雷:主要著作是《歌德在英国》,为其学
生基亚《比较文学》写序言提出定义,代表法
国学派发言。
• E 艾金伯勒:七种主要著作(《兰波
的神话》、《文学保健学》、《耶稣 会士在中国》、《孔子》、《云雨, 中国的色情》、《比较不是理由》、 《真正的总体文学论文集》);内在 价值与内在规律;人文主义学术;东 方的加入才有完整性。
卡雷的比较文学定义
•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
的精神联系,研究阿伦和普希金、歌德和 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 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 法国大学出版社,1951年,第5页)
• (2) 法国学派的四个特点: • A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研究,即“国际
• • •
文学关系史”; B 强调事实联系,崇尚考证方法; C 治学态度严谨,方法科学; D 以跨越民族和语言为前提。
B 梵第根:五种主要著作(《俄相在法国》、《欧 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莎士比亚在欧洲大陆 上》、《欧美文学史》、《比较文学论》);提 出“三种文学”概念(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 体文学)、文学的三种类型(放送者、接受者、 传送者)、注重三种文学关系研究(希腊文学与 拉丁文学、中世纪以来的近代文学和古代文学、 近代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一、学派构成的五个要素
• 1 代表人物
2 3 4 5
理论主张 发表阵地 学术影响 方法论特点
二、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学派研 究的个案性与整体性)
1 法国学派:
(1)五个代表人物: A 巴登斯贝格是形成期的领袖人物:三种 主要著作(《歌德在法国》(1904)、 《文学研究》(1907)、《巴尔扎克的外 来影响》(1912))、研究的两个特点 (查阅大量报刊原始文献;严密的考证方 法)
• C 奥尔德里奇:以《论比较文学》 •
•
(1945)为代表作; 三种主要著作:《但丁在国外的声 望》、《比较文学大纲—从但丁到奥 尼尔》、《比较文学书目》。 创办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杂志。
• D 克里斯蒂:五种主要著作:《美国超验
主义中的东方影响》、《亚洲遗产与美国 生活》、《从文学看世界》、《比较文学 与多种文化关系参考书录指南》、《世界
文学:人类经历Biblioteka 集》。• 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 提出了文学的“环宇主义”和“文化多元
主义”的观点,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国学派在前期的学者
• 在美国,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相当多,
还没有形成学派之前,还有沙克福德、盖 莱、伍德贝利、钱德勒、坎贝尔等人,只 是没有形成气候而已。但有多少人能够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能 看到呢?一个学科的发展不是靠几个人就 能够的,必须有一大批人来从事这样的工 作,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才有基础。
• • • • •
(2)美国学派的四个特点: A 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 B 强调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性”; C 认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D 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 意义。
• (3)美国学派的三个失误: • A 让比较文学研究几乎是无所不包; • B 将“比较文学”导向了“比较文
•
化”,从而有可能消失自己的学科特 征; C 其比较文学研究仍然没有跨越东、 西方两大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