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乐音的特性教案
乐音的特性教案【篇一: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庆中张秀金一、课标要求《科学》课程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着眼与科学的发展性,由此提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即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此目标贯穿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整个教学当中。
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则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重视发挥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1、教学理念(新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理论突出科学探究,不只是为了满足外在的需要,更重要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⑵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各是由什么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做有关乐音三个特征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⑴体验到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
⑵通过分析课本声波图形,初步了解分析图形的方法,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音调和响度教学难点:音色教学用具: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欣赏陶笛演奏《枉凝眉》片段,像这样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不同,为了将它们区分开,我们就需要找出它们的特征。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乐音具有三大特征,通过这三大特征,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它们区分开了。
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三大特征吧。
二、新课教学:(一)、音调1、学生体验:键盘上音调的变化。
2、学生体验:音调素材结论: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实验1】一位同学尽全力吹动短纸条,再尽全力吹动宽度一样的长纸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1.理解32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高、音长和音色。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32乐音的三个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高、音长和音色。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32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其特点。
2.分辨不同声音和乐器的音高、音长和音色。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
2.不同音乐乐器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包括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和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让他们回顾音乐中的重要元素。
1.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和元素。
然后引出32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高、音长和音色。
2.利用课件或黑板上的图表,依次介绍音高、音长和音色的概念,以及他们在音乐中的表现和特点。
a.音高:由音的频率决定,高音和低音的区别。
b.音长:由音的持续时间决定,长音和短音的区别。
c.音色:由演奏乐器或声源的特点决定,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质不同。
Step 3:练习和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音高、音长和音色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理解。
2.利用录音或视频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和分析不同乐器的音高、音长和音色。
可以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引导学生找到不同乐器和声音的共同点和区别,让他们举例说明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高、音长和音色。
Step 4:拓展和应用1.提供一些常见的乐器和声音的图片或录音,让学生尝试用音高、音长和音色来描述它们。
2.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或声音进行研究,并在小组内设计一次简短的展示,展示该乐器或声音的特点和特色。
3.结合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歌曲,引导他们分析歌曲中的音高、音长和音色,以及这些特征在歌曲中的作用和表现。
Step 5:作业和总结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音乐中的音高、音长和音色的短文,描述他们理解和认识的这三个特征,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来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活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的互动,让他们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锣鼓等)、音叉、噪声发生器等。
2. 学具:录音机、耳机、乐谱、画笔和颜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动听的乐曲,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然后向他们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通过实际操作乐器,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特征。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并描述该乐器的声音特征。
5.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创作一幅描述乐音特征的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乐音的三个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实践中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征,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理解乐音特征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会继续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高低、长短、强弱,能够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高低: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高的不同,高音和低音的频率不同,音高越高频率越快。
通过听音乐和演奏乐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高低音,并学习如何区分和表达高低音。
2.长短:声音的长短指的是音符的持续时间,长音持续时间长,短音持续时间短。
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练习长短音符的演奏和表达。
3.强弱:声音的强弱指的是音符的音量大小,强音音量大,弱音音量小。
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练习强弱音符的演奏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或敲打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音乐和声音,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高低: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唱出不同音高的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高低。
3.学习长短: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演奏出长短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长短。
4.学习强弱: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演奏出强弱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强弱。
5.综合练习:设计一段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综合运用高低、长短、强弱三个特征,演奏出整体的音乐效果。
6.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三个特征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听音乐的专注程度、唱歌和演奏的准确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3.2乐音的三个特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讲述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乐音特征分析音乐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难点:音调和频率、响度和振幅、音色和材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乐谱、音叉、钢尺。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如《青春修炼手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哪些特点呢?比如声音的高低、大小、清晰度等。
”引导学生关注乐音的三个特征。
2. 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教师拿起一个音叉,轻轻敲击,让学生听其声音的高低。
解释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教师将音叉靠近音响设备,增大音响设备的音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解释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教师拿起一个钢尺,轻轻拨动,让学生听其声音的清晰度。
解释音色是由发声体材料决定的,不同材料的发声体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首钢琴曲,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现象。
4. 随堂练习:乐谱:低音高音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5. 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频率) | 响度(振幅) | 音色(材料)六、作业设计:1. 根据乐谱,判断音符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现象1:敲击鼓面,声音越来越大。
现象2:吹奏长笛,声音越来越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世界》的第三节3.2《乐音的三个特征》。
本节主要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征的含义和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表现。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乐音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难点:乐音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每个特征的概念和表现。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乐音特征的实验现象,如音叉的振动、尺子的伸缩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乐音特征的表现。
5.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乐音特征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歌唱家如何运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情感。
6. 知识拓展:介绍乐音特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声音识别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乐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乐音的特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P48的练习题:(1)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什么?(2)请举例说明每个特征的表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阐述歌手如何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来表现歌曲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乐音特征的创作活动,如自制乐器、创作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乐音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引入
1.让学生们观看某个音乐视频,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想;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乐音的三个特征;
3.引入问题:为什么同一首歌曲可以在不同的演奏者演奏时听起来不一样?
二、探究
1.引出第一个特征:音高;
2.通过实验,让学生们发现不同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从而引出音高的概念,讲解什么是音高;
3.引出第二个特征:音强;
4.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不同响度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音强;
5.引出第三个特征:音色;
6.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高的声音,音色也不同,解释音色的概念。
三、总结
1.列出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音色;
2.根据实验所得,总结出不同音高、音强、音色对音乐的影响;
3.鼓励学生多关注音乐,欣赏不同的乐曲及风格,增强音乐素养。
四、延伸
1.让学生们选择一个乐器,通过了解其发声原理和演奏技巧,了解该乐器所具有的音色特点;
2.让学生们听一首喜欢的歌曲,在听的时候分析其中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并解释对音乐整体的影响;
3.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鼓励他们去尝试学习乐器演奏,提升音乐技能。
八年级物理《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音调及响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2、音色教具选择:刻度尺橡皮筋铅笔音叉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声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以及频率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⑴播放两段音乐的片段,其中一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
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⑵提出问题:其中音乐歌曲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
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⑶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2、过程展开A、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记录下表伸出长度振动的快慢振动的频率发声的音调1/41/31/23/4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教科版(new)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
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3。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官,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概念.2。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教学重点】音调及响度的概念.【教学难点】音色。
【教学突破】为了使学生理解乐音的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学生探究活动,尽量多通过活动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对于初中的学生,音色难以从形成机理上作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课堂小游戏,以及讨论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乐音除音调和响度外还有音色这个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声音文件、示波器、音叉、筷子、碗(一个完好的和一个有缝隙的)等。
学生准备:粗细两根橡皮筋、钢尺或塑料尺、纸屑等.┃教学过程设计┃课后作业:教材第45页中的家庭实验室:做“橡皮筋吉他”.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反思】学生对生活中关于音调的有意感知很少,往往和声音的另一个特性——响度混淆。
教学中仅从音调的定义和应用两个方面分析是不够的,还可以结合实例如牛叫声和蚊子飞舞时翅膀的振动声形象地对音调加以比喻.音调高的声音给人们的感觉特点是“尖锐”,音调低的声音给人们的感觉特点是“粗犷”.为了使学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多的对比实验.本节课的课堂小游戏,设置也很巧妙,让学生在都亲身参与活动的情况下理解了本节的难点-—音色的概念.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切实感悟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视频演示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了心血来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乐音的三个特征,以此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乐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这三个特征,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3.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铃鼓、音叉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乐音卡片,卡片上分别有音高、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的图案。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钢琴演奏一首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引发他们对乐音的兴趣。
然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2. 讲解:我分别演奏几个乐音,让孩子们听辨并指出乐音的音高、响度和音色。
我解释说,音高是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乐音的大小,音色是指乐音的质地。
3. 实际操作: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乐音卡片。
孩子们需要根据我演奏的乐音,找出对应的卡片,并贴在相应的特征上。
4. 游戏:我设计了一个乐音特征的游戏,孩子们需要根据我给出的乐音特征,找到对应的乐器,并演奏出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响度和音色。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体验和感受乐音的三个特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乐音的兴趣和热情。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乐音特征的辨别还有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2. 乐音的三个特征_教学设计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2.掌握乐音的特征与乐器的关系;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2. 教学难点:•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乐音的三个特征简介乐音是指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它包含三个基本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音高:指乐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高高,频率低则音高低。
•音强:指乐音的响度,与振动物体振幅的大小有关,振幅大则音强高,振幅小则音强低。
•音色:指乐音的品质或质地,是由发出乐音的物体所产生的谐波成分决定的。
2. 乐音的特征与乐器的关系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与乐器发出的乐音的谐波成分有关。
例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发出的乐音中含有丰富的谐波,所以它们的音色丰满、饱满;而单簧管、长笛等乐器发出的乐音中谐波较少,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对比较单一。
3. 运用乐音的特征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分析乐音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例如,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起伏;音强的变化可以带来动态变化和情感的强烈表达;音色的变化可以赋予乐曲不同的特点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器材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和与乐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示例演示法:通过演奏乐器、播放音乐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听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分析、欣赏与评价法: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 主要器材:•幻灯投影仪•音乐播放器•小提琴等乐器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开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讨论。
步骤二: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通过展示幻灯片,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强和音色。
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总结这些特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诸如“如何通过调整音响设备改善音乐会的音质”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乐音特征知识。
6.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
5.通过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热爱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本章乐音的三个特征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在生活中常接触到各种声音,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科学原理的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6.能够运用乐音的三个特征解释生活中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提交形式:短文,要求语言流畅、观点明确。
1.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混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数据分析能力较弱,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声音为什么听起来各不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引发学生对乐音特征的思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一些乐器的实际演奏录音或视频。我会让学生们仔细聆听和观察,然后讨论并记录下每个乐器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感受。我会让学生们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和关系,并分享他们在讨论中发现的乐器音色特点。通过总结归纳,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乐音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乐音特征知识。作业可以包括乐理知识的练习题,乐器的演奏和录音练习,或者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通过作业小结,学生们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 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本案例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来说,我会:
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2.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声音音调、响度的实验,体会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2.经历用实验来研究声音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三、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2.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教学重点】决定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教学难点】音色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彩色摄像头、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段音乐,请演奏.(学生分别演奏)(学生回答).(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播放录音)大家还能一一辨别,真不简单.无论是李玟的歌声,还是公鸡的打鸣,还是发令枪声,它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具有声音的一些特征,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课时展示:乐音的三个特征)【进行新课】OK.(用VCD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生:……,这一句音调上不去.?生:不是响度不够,而是声音的音调太高..用力也唱不上,说明与响度无关,这是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调..(让锯条接触发音齿轮,发出不同的声音.)生:……生:…….声源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而振动的快慢可以用频率的大小来区别.归纳: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出的音调最高.(学生动手做,教师可以做指导,组织).可以到课后再论高低.(投影):请男生跟我读.(投影):请女生跟我读.——你觉得男生和女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生:……90~140Hz,而女子说话声的频率约为270~550Hz,男女生声音的差异就在这.归纳:频率决定音调.不同的材料,不同发声体,发音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生:鼓声.生:用力就行.(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生:可能是由于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比原先大.(学生未必说得准确,教师可以顺势用声音产生的原因来进行启发)肉眼是看不到的,怎样才能把鼓面的振动放大一些,使我们能观察到振幅的不同呢?生:……我就用一些泡沫塑料撒在上面.(教师把摄像头对准鼓面,在上面撒些彩色泡沫.)(学生提出用乒乓球也可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生: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敲击音叉发声,教师同时说明音叉是实验室的发声工具)(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敲击后的音叉,进行对比实验)(也可以用投影演示音叉敲击后放入水中).生:……归纳: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大小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高不上去和低不下来都是对音调而言.如果两个人说话的响度,音调都相同,我们是否就无法区分呢?打电话时,熟人的声音是不是一下就听出来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它们不一样..(播放笛子,小提琴,二胡的音乐).能听出下面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多媒体播放各种发声器,……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声说出来.(进行游戏)我们再来唱一段,先体会一下.生:…….音色,音调,节奏都很重要.归纳:音色是描述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例题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低不同解析: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蜜蜂采花蜜时频率小,音调低,不采花蜜时,频率大,音调高.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课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了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经历了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探究方法,收获不小,兴趣也很高,希望能扎实理解本节内容.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本节课重在引导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初步知道影响音调的因素.决定响度的因素、展示转换法的思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乐音的三个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乐音三个特征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乐音的三个特征。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评,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比喻、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加深对乐音三个特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目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
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
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
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
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
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
用
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
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
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3.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