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课后作业和解析

合集下载

热点三 诺贝尔奖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押题训练

热点三 诺贝尔奖 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押题训练

热点三诺贝尔奖2021届高考生物热点押题训练材料1:瑞典当地时间11:30(北京时间下午5:30),备受瞩目的2020年诺贝尔奖正式揭幕。

最先揭晓的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获奖理由是因为他们在丙型肝炎病毒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做出了开创性发现,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病毒,即丙型肝炎病毒。

在次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并作出了诸多硏究,但仍然有很多血源性肝炎病例无法解释。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新药成为可能,最终促成了历史上首次可以治愈该疾病,为从世界人口中根除丙型肝炎病毒带来了希望,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抗击血源性肝炎、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做出决定性贡献。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丙型肝炎病毒的碱基仅有4种B.丙型肝炎病毒所含元素在宿主细胞中一定都能找到C.丙型肝炎病毒经高温或化学物质处理后会失去侵染能力D.丙型肝炎病毒与大豆叶肉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2.2020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学家。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除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之外的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新药物研发成为可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既能够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够引起细胞免疫B.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C.丙型肝炎病毒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机体内能够识别丙肝病毒的细胞有浆细胞和T细胞等3.丙肝病毒的发现者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丙肝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可侵入人体肝细胞而致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0)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0)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0)(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3届合肥二模)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克隆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核移植、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克隆蛙B .运用胚胎移植获得的子代牛在性状上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受体牛的基因不同C .选择胚胎干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动物克隆的成功率D .培养胚胎干细胞过程中加入饲养层细胞是为了促进细胞的分化【解析】 胚胎体外培养需经过体外受精,因此其技术不属于克隆;运用胚胎移植获得的子代牛在性状上不完全相同,是因为重组细胞时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含有遗传物质;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功能上具有全能性;饲养层细胞可作为细胞分裂、增殖的营养细胞。

【答案】 C2.某干细胞研究小组人员从人的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去核的牛卵母细胞中,从而培育出混合胚胎。

该胚胎发育到第三天时已含有32个细胞,可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供医学研究使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胚胎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人的细胞核B .采集的牛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MⅡ期中期才能进行受精C .混合胚胎发育到第三天时已分化为滋养层和内细胞团D .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解析】 该胚胎干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由提供细胞核的生物提供;发育到MⅡ期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能力;混合胚胎含有32个细胞的时期为桑椹胚时期,细胞还没有开始分化;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特点。

【答案】 C3.(2013届黄山调研)2010年,英国“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面是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母亲――→①卵子父亲――→采集精子――→②受精卵――→③早期胚胎――→④试管婴儿 A .过程①中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增加排卵数量 B .过程②需要在添加ATP 的获能液中完成 C .过程③的培养液中应该添加动物血清D.过程④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受体对供体胚胎没有排斥【解析】精子获能液是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

2021年江苏沭阳如东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沭阳如东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沭阳如东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B.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C>O>H>N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下列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B.罗伯特森的细胞膜模型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C.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膜蛋白,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与以后的观察及实验结果相吻合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水主要是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二糖的形式存在C.等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多于糖类D.糖原和脂肪分别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储能物质4.下例关于细胞“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一定为植物细胞B.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C.绿色植物细胞内一定含叶绿体D.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运输才能进入动物细胞内B.脂质中的磷脂、胆固醇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D.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变小6.如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糖蛋白B.②是蛋白质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③有关7.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生物学科(1985-2019)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生物学科(1985-2019)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物学科(1985-2019)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的梦想。

中国已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第⼀个是2012莫⾔的诺贝尔⽂学奖,第⼆个是2015屠呦呦的诺贝尔⽣理或医学奖。

今天,带⼤家⼀起了解⼀下⽣物领域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常⼴泛,有⽣理学、遗传学、⽣物化学、细胞⽣物学、分⼦⽣物学等等。

让我们⼀起来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从⽽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

细胞⽣物学有 1/3 以上的获奖项⽬与细胞⽣物学研究有关,所以你懂的。

那么细胞⽣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呢?概括地说,细胞⽣物学是研究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个有点抽象,直⽩点说,⾸先要发现各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质、DNA、RNA、糖类、脂类化合物等。

然后研究这些⽣命分⼦在细胞内外是如何组织起来和相互作⽤的。

这些分⼦位于哪些区域,是线粒体,还是核糖体、溶酶体,哪些分⼦和哪些分⼦结合或靠近等等。

可能你会说都知道了⼜有卵⽤。

那还真是挺有⽤的,⽐如新药研发。

药物都必须作⽤于细胞活动的特定环节,假如这个药物结构特别,没法进⼊,那就必须和细胞表⾯的特定受体结合,⽐如 G 蛋⽩偶联受体,从⽽发挥药效。

●诺奖获奖项⽬1985 年: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的发现。

1986 年:发现⽣长因⼦。

1989 年: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1991 年:发现细胞中单离⼦通道的功能。

1992 年:发现可逆的蛋⽩质磷酸化作⽤是⼀种⽣物调节机制。

1994 年:发现 G 蛋⽩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

1999 年:发现蛋⽩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1998 年:发现在⼼⾎管系统中起信号分⼦作⽤的⼀氧化氮。

2001 年: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

2009 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2012 年: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2013 年:发现细胞重要运输系统—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

2016 年:细胞⾃噬研究。

神经⽣物学神经⽣物学是当今⽣命科学领域最具活性的学科之⼀,有⼈称之为 21 世纪的明星学科。

从高中生物解读诺贝尔奖--生物真题

从高中生物解读诺贝尔奖--生物真题

真题解析| 从高中生物解读诺贝尔奖关于诺贝尔奖的公布,我们在第一时间收集了“氧气感知”相关高中生物试题,通过这些试题可以从高中生物考查角度去解读这些诺奖成就!1.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

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减少B. HIF合成导致乳酸的产生C. 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 降低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答案】C【解析】A错误,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增多;B错误,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合成不会导致乳酸的产生,是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C正确,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提高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

2.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了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当ESF过多时,会抑制肝脏的功能,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A正确;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进而使得红细胞数量增加,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D正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史上的名人轶事及诺贝尔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史上的名人轶事及诺贝尔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史上的名人轶事及诺贝尔奖(科学家给我们的启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实验题目】:PCR【完成该实验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Kary B Mullis【实验大致过程,经历】:PCR最初的原始雏形概念是类似基因修复复制,它是于1971年由Dr. KjellKleppe提出。

他发表了第一个单纯且短暂性基因复制(类似PCR前两个周期反应)的实验。

而现今所发展出来的PCR则于1983由Dr. Kary B. Mullis发展出的。

1983年4月在开车去度周末的路上,Kary Mullis考虑是否可以有一种方法对微量生物样品中的DNA的结构进行鉴定,因为很多致病基因的鉴定都只能在很少的样品中进行。

最初他想利用Sanger做DNA序列分析的原理,但是做序列分析时,引物的结合并不能保持足够的特异性。

于是,他想到在目的基因的下游再加一条引物,这条引物结合在互补链上,两次序列分析的结果可以相互补而确认。

然而DNA样品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可能会干扰双脱氧核苷酸的参入。

解决的办法是将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脱氧核苷酸,反应完成后可以获得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然后加热使各种不同长度的两条链解链,再加入新的寡核苷酸引物和同位素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得到标记片段进行分析。

不过,如果脱氧核苷酸的量已经足以合成新链全长,就无法进行上述分析。

想到这里,Mullis突然意识到,尽管这样的合成的DNA链不能用于分析DNA的序列,但是如果反复进行这一反应,无疑位于两个引物之间的序列会得到扩增,扩增出来的DNA应该是位于两条引物间特异性序列。

【实验意义和贡献或者启发等】:通过PCR,可在几小时内将一个分子的遗传物质成百万乃至上亿倍的复制。

PCR技术的建立在科学史属于一种“postmature”发展方式。

即该项发现或发明出现时的一切理论基础都已经具备,只是没有人实现这一发明或发现。

可见,科学家们需要更活跃的思维来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和见解。

必修第1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第1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类的健康服务ꎻ从否定的角度看ꎬ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
都属于无机盐ꎬ它们在饮料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ꎮ 运动员在运动中
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ꎬ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ꎬ或者被某些人用作
会大量出汗ꎬ出汗时人体会排出大量无机盐ꎬ所以要给他们补充无机
生物武器ꎬ将给人类带来灾难ꎮ
盐ꎮ 无机盐可以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ꎬ也是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
“ 真” 字指“ 真正” 的含义ꎻ从进化的视角看ꎬ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
化而来的ꎮ
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1) ✕ꎻ (2) √ꎻ (3) √ꎮ
2. Dꎮ
3.提示 根瘤菌是细菌ꎬ属原核生物ꎬ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ꎬ植
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ꎮ
拓展应用

高中生物 必修 1 ( 人教版)

1.提示 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ꎬ 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ꎬ即新细胞是
老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的ꎬ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ꎬ所以具有
统一性ꎮ 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ꎬ由于自然选择等ꎬ细胞出现
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ꎮ
(1) 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
2.提示
胞核ꎬ只有游离的 DNA 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ꎮ
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ꎬ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ꎮ
(3) 因为人体皮肤和迎春叶都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ꎮ 例如ꎬ人体皮肤
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组成ꎬ这些不同的组织
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保护等功能的器官ꎮ
拓展应用
1.提示 可用学生已学过的植物或动物的分类、细胞所具有的结构进
含有大量的 Nꎮ
2.提示 细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ꎬ但是却有重要作用ꎬ如在玉米细胞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2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作业2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作业(二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1·上海高考)人工免疫时常将经过理化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这表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 )A.抗原细胞的完整性B.病原微生物的活性C.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D.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解析】把病原体经过理化方法杀死后作为疫苗,说明疫苗可以没有活性和感染特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部分是其含有的特异性化学物质(蛋白质、多糖等),而这些大分子物质可单独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答案】 C2.(2012·福建高考)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解析】注入小鼠B细胞后的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说明小鼠的B细胞可以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产生使小鼠T细胞凝集的抗体。

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C3.(2012届宣城一模)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C.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解析】吞噬细胞内富含溶酶体,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

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参与构成第三道防线。

【答案】 D4.(2012·宿州质检)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⑤免疫可以将结核杆菌完全消灭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d、fC. 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对⑤有破坏作用D. 所有抗原侵入人体都需要⑤⑥共同作用【解析】由图可知,⑤属于细胞免疫,⑥属于体液免疫,a属于吞噬细胞,d是效应T细胞,f属于浆细胞。

高中生物课本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本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本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章生物与细胞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细胞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等基本功能。

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核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表达中心。

2. 线粒体在细胞中扮演什么角色?-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细胞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分子ATP。

第三章遗传与进化1. 什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定律,描述了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的分离和组合方式。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体的适应性特征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这些特征会逐渐在种群中积累,导致物种的进化。

第四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1. 什么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一种生物技术,通过直接操作生物体的基因来改变其遗传特性。

2.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物武器的滥用以及确保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等方面。

第五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环境恶化。

结语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答案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同时,鼓励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答案)一、选择题1.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

它能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B.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特点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其生存D.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不受影响2.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水稻不需要Ca2+而排出,结果浓度变大SiO的载体多于Mg2+载体B.水稻4-4SiO需求量较少C.番茄对4-4D.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有选择性3.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 ATP 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

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是主动运输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 ATP 的主动运输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4.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对照组实验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5.如图为K+、Na+和a分子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

介绍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科学发现的科普文

介绍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科学发现的科普文

生命科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领域中,诺贝尔科学发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科学家凭借自己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并且他们的发现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DNA的发现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工作使得我们对于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后来的生物科技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干细胞的发现在1998年,詹姆斯·汤姆森首次成功地从早期的胚胎中分离出干细胞,这项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成人体内的各种细胞,甚至可以用来治疗许多慢性疾病。

这项发现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基因组学的发展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基因组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开始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基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又迈出了一大步。

四、RNA干涉技术的发现1998年,克雷格·梅洛和安德鲁·法尔博斯发现了RNA干涉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改变RNA的表达来控制基因表达。

这项发现不仅为基因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疾病的治疗和疾病基因的筛查提供了新的工具。

五、免疫疗法的突破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和托马斯·亨特分别因为他们对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减轻了患者的副作用。

这一发现不仅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免疫疗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这些诺贝尔科学发现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生物学与诺贝尔奖专题讲座

生物学与诺贝尔奖专题讲座

搭档,配合默契,俗称“雌雄一体”。
卡尔
蒂格
性格:腼腆,稳重,内向 活泼开朗,泼辣能干
吸收资料 迟缓
善于理出头绪
实验室 梦想家,分析,推理 奇才,做实验
发现糖类代谢中的一种新化合物葡萄糖 磷酸,并证明糖原 葡萄糖,促进激素类 药物讯猛发展,使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的研 究首次进入分子阶段。年月,格蒂得得知获 奖的消息,着手收拾行李,临行前晚上才告 诉丈夫准备动身,丈夫以为她去欧洲旅行, 埋怨她不顾战后欧洲满目疮痍,她才告诉他 去领诺贝尔奖。
()奖坛上的父与子 年来,除几对伉俪获奖外,还有对
父子 获奖,他们是: 年获物理学奖,布拉格父子。 年和年获物理学奖,汤姆森父子。 年和年获物理学奖,玻尔父子。
华夏民族的骄傲
直到——年诺贝尔奖 华人与诺贝尔奖
• 杨振宁: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 获奖时为中国国籍),年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时年岁;
化学 物理
和平
诺贝尔奖为何下午颁发?
每次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 因为诺贝尔是年月日下午:去世的。为了纪念这 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在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 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 到现在。
文学
医学 经济
年月日第届诺贝尔奖颁发
克里克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年沃森克里克在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女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于年获奖奥尔特曼美国化学家美国化学家年和年奥尔特曼切赫分别发现了核糖核酸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不仅为探索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于年获奖
“分”的学生——兴趣 桑格从小就对生物产生兴趣,

生物课后练习答案(全六册)

生物课后练习答案(全六册)

初三下册P6:1.(1)×(2)√(3)√2、A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甘薯是先育秧,然后再扦插;蒜、姜、藕、荸荠、芋头等也可以用地下茎繁殖;山药不仅可用根状茎繁殖,还可用叶腋上涨的“零余子”(珠芽)繁殖。

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P12:1、D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

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蝉蜕。

P171、 略2、 分别描述了燕子的筑巢、产卵、孵卵、育雏行为。

3、 鸟卵孵化的时间长短与卵的大小有关。

4、 超市买回的鸡卵一般都是养鸡场的鸡产的卵,而养鸡场一般都是只喂养母鸡,不喂养公鸡,因此这样的鸡卵大都是未受精的卵,也就不能孵化出小鸡。

P221、(1)√(2)×(3)√(4)×(5)×2、前者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后者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P271、 C2、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绵羊和山羊不是同种生物。

(2)× 毛色与毛的的直或卷是两类性状(3)√(4)√(5)√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遗传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还会受环境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使性状反生差异,比如,玉米中有些隐性基因(如其中一对为aa)使叶内不能形成叶绿体,造成白化苗,它的显性基因A控制叶绿体形成。

基因为AA的种子,如果在不见光的暗处发芽,长成的幼苗也是白化的;而在光照下发芽,长成的幼苗就呈绿色。

由此可见,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发育,表现出来的性状不同。

因此同一品种的甘蓝,尽管基因组成相同,但是由于北京与西藏的环境条件不同,导致橄榄球的大小出现了差异。

P321、C2、(1)×(2)√(3)×3、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训练6——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科前沿例题(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训练6——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科前沿例题(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训练6——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科前沿例题(2)[ 2019-03-30 星期六 ]勤学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科前沿考察解读关注生物前沿问题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往年高考题不乏结合诺贝尔生理学奖考察考生的题目,让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开始刷题66.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惊奇。

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新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一般通过捕食、竞争或种间互助等实现,D错误。

答案C7.2018年3月,科研人员设计了一段DNA序列并导入人体细胞,该序列仅与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可“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该过程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C.基因表达产物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及运输D.效应T细胞杀死癌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解析DNA序列和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使得癌细胞内的相关基因表达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表达产物“命令”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的过程中只体现细胞免疫,B错误;表达产物是一种分泌蛋白质,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C正确;效应T细胞主要通过和癌细胞结合杀死癌细胞,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 正确。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的发展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的发展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的发展一、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物质基础和阐明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科学家深入到生命体的深层结构,探明构成有机体的蛋白质(包括酶)与带有遗传信息的核酸的组成、结构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代谢作用。

现在,科学家们已可以从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和解释生命现象。

毕希纳 (1860~1917) 德国生物化学家在发酵罐内,酶使麦芽等发酵,生产出啤酒1897年发现引起发酵的物质是酶,从而把酵母细胞的生命活力与酶的化学作用联系起来,建立了酶化学。

于1907年获奖。

萨姆纳 (1887~1955) 诺思罗普 (1891~1987) 显微镜下的胰蛋白酶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1926年首次提纯了酶,诺斯罗普1929年分离和提纯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他们证明了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于1946年获奖。

托德 (1907~1997) 酶是由数千个原子组成的非常复杂的化学物质。

英国生物化学家图为一个溶菌酶分子的模型。

首先发现并合成了核苷酸单体,证实其具有遗传特性,他还发现了核苷酸辅酶的结构。

于 1957 年获奖。

他的研究为揭开生命起源之谜开辟了道路。

康福思(1917~)澳大利亚裔英国化学家60年代证明酶是一种催化效能很高的生物催化剂,某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于1975年获奖。

他为发展立体化学和阐明生物体内许多复杂的化学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斯科 (1918~ ) 沃克 (1941~ ) 博耶 (1918~ )丹麦生物化学家英国化学家美国生物化学家1957 年斯科发现了钠+、钾+-腺苷三磷酸酶; 1964至1981年博耶、沃克先后发现并阐明了腺苷三磷酸酶合成的基本酶学机制。

这一成果发现了人体细胞内负责贮藏和转输能量的“离子传输酶”,从而揭开生命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奥秘。

三人于1997年获奖。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美国化学家鲍林4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纤维状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及蛋白质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淮安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植物组织培养是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在体外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同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可能不同D.丙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调节渗透压,A项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B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项正确;丙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2.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C.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若为灭菌处理则会使细胞失去活性,A项错误;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易吸水涨破,所以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B项正确;烟草细胞甲含有链霉素抗性,但不含细胞核,不能增殖,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但含有细胞核,能进行增殖,所以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C项正确;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社会责任第1课时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课后作业
1.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
2.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法:先对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

现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B.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能完成基因修饰
D.这项研究为基因分离定律提供了有力证据
3.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布鲁斯·巴特勒、朱尔斯·霍夫曼、拉尔夫斯他们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4.2017年10月4日,三位科学家因“研发出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获诺贝尔化学奖,下列生理活动需要借助该种显微镜观察的是()
A.植物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B.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
C.ATP合成后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
D.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5.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对研究生物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
B.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直接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此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将增加
6.2012年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和英国发育生物学家剑桥大学博士约翰·戈登。

山中教授从皮肤细胞等体细胞中培育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

iPS细胞能培养出各种细胞,因此山中教授的发明为再生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下列对此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iPS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基本相同
B.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C.iPS细胞培养出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各种细胞中mRNA完全
不同
D.iPS细胞或许同胚胎干细胞一样,通过诱导分化,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这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7.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核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

关于干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年体细胞诱导回干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由于胰岛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C.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类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肌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呈现周期性变化
8.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揭开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关于细胞内囊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囊泡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B.囊泡膜能与其他膜结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囊泡参与信号的转换
D.各种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移到高尔基体
9.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细胞,其中网格细胞周期性地响应于空间环境而产生兴奋并发射信号,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动态的导航网格。

下列关于网格细胞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蓝藻细胞相比,该细胞有细胞核而无叶绿体
B.与红细胞相比,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显著较小
C.高度分化,有潜在的全能性但难以表达
D.响应特定空间环境时,Na+通过主动运输内流
10.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从上述的叙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A.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C.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11.2016年12月28日,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控制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尝试通过这项技术抗击体内癌细胞。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能表达
B.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方式中也可能有无丝分裂方式
C.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时,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将缩短
D.细胞表面积与细胞核大小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12.2017年7月,科学家们解开了关于染色体中DNA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
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13.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惊奇。

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