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化学第七章:化学与生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题型四:分析题
- 分析下列案例,解释其中的酸碱原理。
- ……
题型五:探究题
- 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 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2. 实验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室设备,进行酸碱实验。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试管、滴定管、pH计等仪器,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亲手体验到酸碱反应的直观效果,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3.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酸碱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他们应该能够分析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如食品调味、环境污染等,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酸碱的性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答案:……
5. 探究题
题型说明:探究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解释探究结果。
例题: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答案: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2. 相关视频资料。
3. 在线化学知识库。
教学手段:
初中化学与生活教案
初中化学与生活教案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1. 化学与生活的具体案例2. 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2. 化学反应的观察与解释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简要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化学与生活的案例(15分钟)通过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化学实验示范(20分钟)老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化学反应的解释。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馈: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更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理解程度。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化学与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化学与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化学与生活》教材是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之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化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章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已经掌握得比较稳固,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就这个教材进行教案分享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认识化学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5.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2.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3.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4.酸碱反应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5.化学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6.电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理论讲解结合实物操作。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3.讲解和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结合。
4.学生自主探究。
五、教学程序与方法1.自主探究阶段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教材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将通过实验来自己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我们将引导学生将物质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分类,从而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结构。
2.小组探究阶段在学习酸碱反应和化学能量这两个内容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将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向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阶段在学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和电化学的时候,我们将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生长发展阶段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教材的最后一次授课中,我们希望能够给学生一个较多的时间来自主探究和总结性复习。
让学生通过生长发展,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发掘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1.教学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要注重对教学要点的讲解,并重复多次强化。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地和因材施教,寻找一个最佳的教学时机。
初中化学分析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教案
初中化学分析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教案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分析化学不仅在实验室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教案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分析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我们周围的应用。
二、授课目标1. 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基本方法及应用领域;2. 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化学的实践操作能力;4.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基本方法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1.2 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重量法、体积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1.3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及其应用举例。
2. 常见的分析化学应用场景2.1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空气质量监测等。
2.2 食品安全:食品成分分析、添加剂检测等。
2.3 医学检测: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
2.4 其他应用:矿产资源勘探、工业生产控制等。
3. 实验与操作3.1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分析化学方法。
3.2 分析结果处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分析结果,得出准确结论。
4. 案例分析讨论4.1 案例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分析与处理。
4.2 案例二: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4.3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化学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基本方法及应用领域。
3. 实验操作: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实践,同时学习实验结果的处理。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5.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化学解决方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5.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例如: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6.课堂总结与拓展,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1.请学生们结合课堂所学,总结酸、碱的定义、性质、分类及常见酸碱的化学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中和反应的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范,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请学生们收集生活中至少三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下节课分享给其他同学,共同学习。
随后,我会深入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图解,让学生明白酸和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会强调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此外,我还会讲解酸碱指示剂在中和反应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例如“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或“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学生们需要在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讨论报告。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操作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们能够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回顾酸碱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中和反应的原理。然后,我会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医药等领域。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二学期化学(试用本)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 复习课件
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 绝大多数
2.有机物的组成和特点:
(1)组成元素:C、H、O、N、P、S、Cl等。 (2)特点: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 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不易导电;化学反应慢、 复杂。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 量在一万以上的)。
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 复习课件
7.1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物质的分类 单质
氧化物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
酸 无机化合物 (无机物)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
混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物):组成中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化合物 (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 无机化合物(无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旧称矿物 质、目前人体已经发现20余种,其中常量元 素有铁、锌、硒、钼、铬、钴、碘8种。如果 注意饮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多吃糙米、 玉米等粗粮,不要过多食用精制面粉,就能使 体内的无机盐维持正常应有的水平。
(8)维生素的重要性
摄入维生素不足,生长发育会 出现障碍,有些人也因摄入维生素 不足,患有营养缺乏症。
练习
1.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2.人体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
量的是。 A.蛋白质、糖类、水 B.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C.蛋白质、糖类、脂肪 D.质贮存在体内的是。
4.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必须溶解在( )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无机盐
(4)脂肪
1.脂肪作用:具有提供能量、保持体温和保 护内脏的作用。 2.食用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油、猪 油、牛油。 3.油脂的主要成分里含碳、氢、氧等元素。
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一些化学产品有哪些?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二、探究(15分钟)
1、实验展示:老师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
2、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影响。
三、知识讲解(15分钟)
展示课件,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四、实践应用(20分钟)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总结归纳: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五、反馈(5分钟)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化学产品或现象,编写一篇关于其应用和影响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珍惜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3.能够运用酸、碱、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许多化学物质,如食醋、纯碱、食盐等,它们分别具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酸的性质1.食醋的性质:食醋是一种常见的酸性物质,它具有酸的味道。
我们可以通过品尝食醋来感受它的酸性。
2.醋酸的性质: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三、探究碱的性质1.纯碱的性质:纯碱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它具有苦涩的味道。
我们可以通过品尝纯碱来感受它的碱性。
2.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它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四、探究盐的性质1.食盐的性质: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它具有咸的味道。
我们可以通过品尝食盐来感受它的咸味。
2.硫酸铜的性质:硫酸铜是一种蓝色的盐类物质,它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蓝色沉淀。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五、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中和反应的原理: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改良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等。
2.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如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
六、巩固练习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收集有关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了这些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特征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概念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发展史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2 有机物的结构学习有机物的常见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定律掌握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能量守恒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规范5.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六章:空气与燃烧6.1 空气的组成学习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分数掌握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2 燃烧与灭火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第七章:溶液与浓度7.1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7.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技巧第八章:金属与非金属8.1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和应用领域8.2 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酸碱与盐9.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的化学反应和中和反应9.2 盐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的化学反应和应用领域第十章:化学与社会10.1 化学与生活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化学在饮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应用10.2 化学与科技学习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十一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1.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11.2 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和特征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类型第十二章: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2.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掌握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2.2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计算技巧第十三章:有机合成与高分子材料13.1 有机合成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四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14.1 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学习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技巧14.2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化学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15.2 化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学习化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化学的定义、特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最新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最新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课题:化学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化学在医疗、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 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3. 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化学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化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化学在医疗、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如药品制造、食品添加剂、环境治理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应用案例,并进行讨论分享。
三、学习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20分钟)1. 讲解化学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储存注意事项,如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制品的包装标识等。
2. 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学习正确使用化学制品的方法。
四、探讨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5分钟)1. 讲解化学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如工业废水污染、化学品残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化学的应用和影响,积极参与化学环保工作。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与社会的综合报告,包括化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以及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化学制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化学与生活初中教案
化学与生活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碱和酸性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肚子会疼?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是
因为肚子里的酸性物质过多或者有碱性物质进入肚子。
2.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并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讲解: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如颜色、是否有气体产生等,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肥皂的清洗作用、碱性溶液对铝的腐蚀等。
4.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酸和碱?它们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酸和碱的性质及应用,并做一篇相关的小论文。
扩展:可以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酸碱反应的其他现象,并向全班汇报。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问回答,评价学生对酸碱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2)小组讨论:在实验观察后,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与酸和碱相关的实例,学生分组讨论,了解酸和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课堂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和碱的反应操作。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体验酸和碱反应的操作过程。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在知识层次上,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但对于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能力层次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观察仔细程度。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一些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进一步强调。
针对随堂测试,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在测试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对酸和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从溶液酸碱性的识别到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学会用实验导出理论、验证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与pH关系、测定pH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实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会归纳溶液的酸碱性与pH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启发、归纳、总结、实验。
学法:实验、交流、归纳、总结
[实验用品]:稀醋酸、稀盐酸、稀硫酸、纯碱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
一、溶液的酸碱性
1、pH与酸碱性
2、测定溶液的pH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pH = 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碱性。
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正常雨水:溶有二氧化碳而显弱酸性;
酸雨:pH<5.6的降水。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 第七章 有机物
(1)通过资料收集体验有机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科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通过是对甲烷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是重点,甲烷和乙醇的分子构成和主要 性质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提问]甲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 发生爆炸。收集可用排水集气
检验纯度吗?
法或向下集气法。甲烷用途是
[提问]甲烷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作燃料。
[提问]甲烷有哪些用途?
[板书]3、甲烷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和用途。
学生阅读介绍乙醇的有关内容。
乙醇的 性质
甲烷和 乙醇的 结构式 小结本
课
[提问] 乙醇俗称什么?乙醇有 哪些物理性质?乙醇有什么化 学性质?乙醇有什么用途? [板书]4、乙醇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用品
药品:植物油、食品袋、蔗糖、食盐、甲烷气体、石灰水等。 仪器:烧杯、镊子、酒精灯、石棉网、试管、试管夹等。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 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1]学习 主题引入
[2]有机物的概 念
[3]含碳物 质并非全 是有机物
[4]常见的有机 物
[5]日常 生活离不 开有机物
清石灰水,请学生观察火焰颜 浊得出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 观事实的意
色和检验生成物的现象。
碳。写化学方程式。
识。
[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甲烷燃烧有什么现象?从什么 CH4+2O2 点燃 2H2O+CO2
现象得出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什 学生回答:可燃性气体点燃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初中化学第七章:化学与生活(教案)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
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奶类、蛋类、鱼类、牛肉、瘦肉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氧化
4、人体蛋白质代谢摄入胃肠道尿素+CO2+H2O,放出热量合成蛋白质人体氨基酸水解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2)酶:生物催化剂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淀粉酶麦芽糖酶例:淀粉(能使碘变蓝)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引起变质的因素物理:高温、紫外线等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120g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
7、35-
7、45)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食物来源Fe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肝脏、瘦肉人、蛋、鱼、豆类、芹菜Zn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海产品、瘦肉人、肝脏、奶类、豆类、小米Se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I(碘)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海产品、加碘盐F(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考点二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
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有机小分子如:CH
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合成橡胶
二、有机合成材料(1)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用途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塑料制塑料薄膜、塑料袋、电源插座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制作服装、绳子等合成橡胶丁本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等(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2)解决途径: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