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作者将探讨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对诵读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德育教育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效果。

结论部分将总结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发展。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国学经典的价值、方法和策略、影响、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国学经典引入并融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传统文字教育以及近年来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德育教育的重视,使得国学经典诵读逐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教学方法。

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情操。

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传统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诵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中国学经典的渗透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包括诸如《论语》、《孟子》、《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中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学经典的价值、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学经典的价值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学经典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想,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国学经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包括了丰富的文学艺术、诗歌音乐等文化元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源泉,渗透中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使命和责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现状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中国学经典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社会风气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匮乏,对中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关注度逐渐下降,导致其渗透度不高。

语文教学内容繁杂、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的重点往往放在语文知识技能上,对中国学经典的渗透往往比较片面和表面,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一些语文教师对中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存在一定困惑和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导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内涵丰富,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诵读国学经典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探讨其意义与实践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都体现在国学经典中。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积淀的文化精髓。

2. 提高语文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表现。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使他们更加娴熟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塑造良好的品格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蕴含的忠诚、孝顺、仁爱等道德情操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格素养。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国学经典作品。

比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2. 组织课外活动除了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诵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国学经典知识竞赛等,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3. 融入生活实践在教学中,要把国学经典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读的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加以运用。

通过国学经典故事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或者引导学生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已成为一种趋势。

国学经典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植根于我国语言文字之中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这一话题展开研究,希望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有所帮助。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着重要的语言文字功能。

国学经典所使用的古汉语,是我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选取经典文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需要选取经典文本,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选取内容简单、思想深刻、富有故事性的经典文本,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这些文本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传递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2. 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辅助教学手段,使国学经典更好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国学经典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

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课堂讲解、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精华。

3. 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国学经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国学经典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中国传统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认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经典的渗透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中国传统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语文素养:中国传统经典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3. 塑造情操品格:中国传统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操品格。

1. 课文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经典课文进行教学。

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2. 阅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经典,了解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 作文训练:通过中国传统经典的启发,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作文训练,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弟子规》观后感,或者以《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为题进行作文创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 主题活动:可以通过举办中国传统经典主题活动,比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体验中国传统经典,从而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1. 教师角色: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经典。

2. 教材编写: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中国传统经典的渗透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对中国传统经典的挖掘和整理,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发展规律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体验中国传统经典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一、引言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中国学经典,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中国学经典渗透到教学中,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悠久文化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学经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经典作品内容简练、言简意赅,正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和领会的。

中国学经典是塑造学生情操的重要素材,这些经典作品中所包含的品德教育和情感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学经典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1. 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学经典,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经典内涵,提高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弟子规》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父母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要恭敬和善良?”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启发性教学法,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培养出一定的品德和人文情感。

2. 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体验情感、塑造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中国学经典中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经典的道理和真谛。

可以通过讲述《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通过故事教学法来渗透中国学经典的目的。

3. 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国学经典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学素养、历史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非常重要。

国学经典包括了《论语》、《大学》、《中庸》、古诗词等,这些经典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语文素养。

在选择国学经典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与学生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国学经典的内涵。

二、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的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让学生正确而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国学经典的背景故事、作者生平、作品内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经典的来历和内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如掌握正确的语调、把握情感的表达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学经典的理解,进行分段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每一段的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更有感情,更有表现力。

三、结合国学经典进行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国学经典进行语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国学经典进行课文解析和生活应用。

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中的名言警句来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将经典中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来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韵律和内涵。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国学经典渗透进去,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1.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和朗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国学经典诗词,让学生们进行朗诵。

通过反复的朗诵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音韵美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也可以借助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教学生们学会用精彩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受。

2.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学生们可以阅读《论语》中的孔子思想,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或者阅读《史记》中的历史故事,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和品质。

3.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比如,学生们可以学习《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明白仁爱、诚实、勤劳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他们也可以从《三字经》中了解到仁爱、礼让、诚信等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4.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歌曲、美术作品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们可以欣赏、理解、体验我国古代的艺术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比如,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诗经》中的诗词,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或者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插图,感受其中的绘画之美和构图之美。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智慧。

在当今教育中,国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对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渗透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应对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智慧,对于学生的品格修养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可以通过课文、课外阅读等形式来渗透,从而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2.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具有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情操。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学经典涉及到诗词、文言文、古文等多种文体,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有效地渗透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以课本为基础,着重讲解国学经典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已经包含了一些国学经典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深入讲解国学经典的背景、内涵和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国学经典有更深刻的了解。

2. 通过课外阅读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

除了课本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让学生有更广泛的接触和了解,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3. 通过古诗词、成语等形式渗透国学经典。

古诗词和成语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成语等形式,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而诵读国学经典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优秀品格。

这种实践在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方法和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

一、意义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华传统的优秀价值观念,如孝顺、礼仪、忠诚、诚信等。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3. 提升语文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方法1. 选材精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合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富有韵味的古诗词或者经典故事进行诵读,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寓教于乐诵读国学经典应该寓教于乐,通过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例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读、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

3. 融入课堂教学诵读国学经典不应是孤立的活动,而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文解读、朗读训练、作文写作等,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起到教学的作用。

三、效果2. 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优秀品格和道德观念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和情感品味。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

二、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1. 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孟子》、《诗经》、《史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学经典,它们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品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正在逐渐建立,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上要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融合国学经典的目的和意义三、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1. 选材与课程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选材至关重要。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化背景,选取内容生动、形象、易懂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比如选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篇目,或者选取一些古诗词、成语故事等作为诵读材料,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诵读国学经典的课程设计也很关键。

可以结合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故事情节、文学修养等方面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诵读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感悟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还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诵读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诵读的效果。

2. 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使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国学经典的内容与背景;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还可以进行分组朗读、小品表演等形式,使诵读环节更加多姿多彩。

国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国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国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随着国学教育的逐渐兴盛,国学资源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如何将国学资源融入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融入国学资源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要结合国学资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经典的诗词、故事、典籍等,以及有代表性的国学名著,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学文化,并激发学生对国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计需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以通过主题式、任务型或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将国学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古诗词的可以通过赏析古诗、学习古代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文人的生平等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教学设计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国学资源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内容,还能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构建交叉学科的教育体系。

可以将国学文化与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的互通和凝聚。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国学资源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问答、故事讲述、诗词赏析、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古代典籍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国学文化的内涵。

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

国学资源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情感联接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认同和传承国学文化。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国学经典渗透进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如何通过国学经典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国学经典非常重要。

这些国学经典可以是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寓言故事、经典散文等,内容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比如《三字经》、《弟子规》、《格莱美童谚》等都是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可以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文内容中来进行渗透。

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3.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

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其中的人物,体验其中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4. 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5. 注重情感体验和品味通过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的实施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一方面,国学经典的渗透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渗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而中国学经典作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渗透和辅助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学经典的关系入手,探讨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学经典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中国学经典作为我国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精华,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学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中国学经典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学经典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材和范本,通过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和方法1. 通过经典诗词启迪学生情操中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将这些古诗词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经典故事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中国学经典中的许多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可以通过对这些经典故事进行讲解和解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孔子、老子、庄子等众多圣贤的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和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格和行为准则。

3. 通过经典名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国学经典中的名篇名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材,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学意义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批注古文、演绎经典名篇,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一、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精深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博大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品格修养和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历史意识,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国学经典中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1.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选文,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选文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2.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比赛通过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朗诵技能和表达能力。

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朗诵,并结合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和解读。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入了解和体验,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开设国学经典课堂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国学经典的课程,比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导读课程。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被重视和应用。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所传达的思想,深刻而又广泛,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分析其对学生的成长及其教学价值。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今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孟子》《诗经》等等,都是文化的积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经典故事或者成语等方式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弘扬文化,促进认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精华。

教学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教师可以把国学经典扩展成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礼仪、道德、人伦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知能力。

二、启发思维,提高素养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也可以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思考、质疑和分析,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在各方面的提高中档基础和提高综合素质。

三、培养感性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本来就是注重情感的培养,更何况教学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其中呢?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地得到良好的体验和锻炼。

如《鹅的传说》中的“不怕风雨”的动人情节,殷殷叶问犹如绝笔的《念奴娇》,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国学经典讲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它的个个剪影都是生动而又深刻的。

利用国学经典来开展阅读教育,更能让学生发现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三、文化体验
三、文化体验
除了经典选读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对话等活动,让小学生接触 国学文化,感受国学魅力。例如:
三、文化体验
1、参观博物馆: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等博物馆,让他们 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
三、文化体验
2、访问文化景点:可以组织小学生游览文化景点,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让他们在游览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我们引用了一个 具体的教学案例。某小学在语文课程中引入了经典诵读,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和实施方案。在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提高, 同时他们在背诵、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案例分析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作用和价值。通 过对经典诵读的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
二、观点阐述
二、观点阐述
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深远 的意义。首先,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其 次,经典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此外, 经典诵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因此,经典 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 趣、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加强学 生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等。
四、研究方法
四、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学经典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让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滋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情感。

如何将中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使其真正落地,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传统课程中,中国学经典往往只是被简单地放在课本中,学生在快速地阅读背诵后,便开始了下一个章节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也无法使其真正受益于经典文化。

如何将中国学经典的精髓和思想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经典文化的教育价值,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对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至关重要,这也是本研究的背景所在。

1.2 研究意义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理、美学等方面的价值观念,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些经典作品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文本,又是思维、情感、品格等多方面素养的重要源泉。

通过学习中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这些经典作品既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又可以启迪他们的智慧,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2. 正文2.1 中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中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试验开题报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

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

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

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现行幼儿、小学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缺失人文素养的问题;2、国学经典正式列入课程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问题;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4、以儿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带动家长、影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普及的问题。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界定1、国学的含义。

国学范围甚广,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我们要从国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编辑成读本,由语文教师根据国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实施引导。

2、国学启蒙的含义。

启蒙,启,有开导、启发之意。

蒙,昏昧无知的意思。

启蒙是开发蒙昧,教育童蒙的意思。

国学启蒙之含义:其一,以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来启发蒙童;其二,仅对儿童进行国学的初步发蒙,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基础的国学方面的入门知识、修养、能力。

(二)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教育界前辈张志公经典教育的理论观点;2、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经典启蒙教育的理论观点;3、王财贵《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其中关于国学启蒙的理论,阶梯、实践等等都说得很详实;4、明末教育家、理学家陆桴亭的记性、悟性非同步发展的理论;5、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早期识字教育理论。

六、选题可能存在的困难:(一)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国学启蒙》教材使用的家长调查问卷(原总人数:99人)交卷总人数:79人,占总人数的79.8%。

其中,能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的所占比例:30.3%:偶尔读过的占比例:33.3%:但是在“您认为小孩从小学习国学有必要吗?”在“很有必要”的选项中所占比例:72.7%。

这些现象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本次研究的成败,因为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也有本身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是需要反复记忆和诵读的,这都需要由家长在家中督促解决。

(二)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尤其中高年级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教材知识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知识。

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到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要学习国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一个繁琐反复并且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学习国学的兴趣上不断地狠下功夫,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

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

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很少,只有那么五六篇小文章,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任何一个教师,凭借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也能基本上对付得了,因此,他们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

正是这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虽然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评价:(一)研究内容设计:国学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新编少儿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论语》、《老子》、《孟子》、《唐诗三百首》等。

此外还涉及到琴、棋、书、画、舞、武等各方面的学习内容。

故事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

童话故事:中国现当代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寓言故事:中国古今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附:小学国学经典启蒙教育课程规划目标:(二)对教材教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初步设想:根据读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做到所编读本内容可读性强,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便于学生读的特点,通过开展课题教材教法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读本的编写时,我们注意到了它的规范性:(1)为了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系统有序、扎实有效地在祖国的未成年人身上显现,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即在“度、量、正、懂”四字上反思。

①度:度就是要求适度、恰当。

我们在读本中所选的有童趣的诗文、短小的古文、韵文、家训等都是描写以儿童生活为主,使儿童读来既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

②量:我们只从为儿童读诵的百十种蒙书中选编适合于少儿的来读。

我们的宗旨是在不增加负担的同时每周一节课,在课堂中学习一首诗、20字或28字,或一句短文约50字,或韵文如《声律启蒙》最长也就80多个字。

当堂读、背、画完成不再有其他作业。

③正:我校的国学启蒙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德育与智育、尤其是情感的培养和陶冶。

做此事的前提应该是把正确的东西给孩子,把不正确的摒弃掉。

尽量以名家的注释或解读为准。

④懂:在当前少儿读经中,少年儿童接触面少,思维单纯。

有些事情先入为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初知一点不深究,但应该趁此机会必须引导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中可读、可说、可背、可吟、可唱、可演、可玩、可画,既开发学生的语言功能,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几得。

(2)本着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诗意体悟”则做了一些调整,本着浅显易懂,浅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时也只是点到为止,理解即可。

(3)“阅读提示”则是教师的空间,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怎样让学生读出古诗文的感觉、读出想象、读出愉悦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激发儿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将会边实验边总结。

(4)“创意空间”则是师生、学生和父母家人的活动天地,学生自己选择和伙伴或者家人一起诵读的形式,选择表达自己情感的涂画,尽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用,真正做到让学生体悟在美文里,成长在活动中。

(三)国学经典蒙读学习中的评价我们遵循尽量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诵读和体悟,进行随即的评价,用活动展示在生活中的体悟和运用评价,注重创意空间的学习过程,提倡师生同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亲子共评、孩子评家长,家长评孩子的多元形式,以达到学以致用。

八、研究的原则、方法:(一)研究原则1、全面性原则。

研究《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国学蒙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

以童心、童趣、童乐学国学。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

《国学蒙读》只是个引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

寓教于乐、兴趣教学、游戏引学、以玩带学、在玩中学。

在潜移默化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5、模糊性原则。

《国学蒙读》仅以启蒙为主,利用读本图文并茂,内容活泼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初知文字内容即可。

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国学进课堂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国学进课堂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