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洪红,社会学院摘要: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被誉为兵经的《孙⼦兵法》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该书中,孙武初步涉及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朴素战争观,强调统治者重视战争,主张⾃强以御敌。
同时孙武提出在战争之前,君主和将帅要做到知⼰知彼,指挥战争时要讲求奇正结合,伺机⽽动,速战速决,才能克敌制胜。
此外,书中还体现了他以法治军、赏罚有度的治军原则,在军队后勤⽅⾯孙武也有较为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孙武;《孙⼦兵法》;军事思想Slightly discusses Sun Wu's military thoughtHung Hung, Social CollegeAbstract:Sun Wu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strategists in our history, "Sun Tzu" honored as the military classic manifests the Sun military thought centralismly. In the book , Sun has involved the simple outlook on war initially that the war is political continuation, stresses that the ruler takes the war, advocates striving against the imperial enemy by improving themselves . Simultaneously Sun proposes that before the war, the king and the generals must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themselves, pay attention to the opportunity to act, and fight a quick battle to force a quick decision, they can only defeat the enemy. In addition, in the book he has manifested his training troop principle that training troop by law deserving award and punishment, and also has a more concrete explanation in army rear service aspect .Key words:Sun; "Sun Tzu"; military thought孙武,字⼦卿,春秋末期齐国⼈,出⽣于军事世家,⾃幼就颇具军事才能。
孙子兵法战争观
孙子兵法战争观
孙子兵法是由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孙武在公元前371-287年期间撰
写的军事思想著作,是世界战略政策史上重要的杰作,也是中国最伟
大的军事画卷。
孙子兵法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
人为本、以心为主导力量的战争观。
其中,孙子兵法提出的“利害相生”思想,强调对对手的尊重,同时
把敌我的利益关系纳入考虑范畴,以“攻无不胜”达成目的。
孙子兵法论述了“要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来破坏敌方的防线”。
他指出,要有自己独特的战略思想和战术,随机应变,能够让敌方无法捉摸,
有着不可预知的变化性,使之无从猜测,使其无法形成防御。
此外,孙子兵法提出的“以少胜多”原则,严格要求军队的行动,强
调要集中军力和统一指挥,从而取得有利条件,使敌人在有限的战斗
资源和力量的情况下取得有益的战斗效果。
另外,孙子兵法还提出“实力可比,以计取胜”思想,强调把握敌方
薄弱环节、利用军事计算,深思熟虑,持之以恒,以计谋取胜,而不
是仅凭力量把持住优势。
此外,孙子兵法提出了“欲擒故纵”理论,既强调不拘束敌人,又说
明要依靠诱敌深入,反完军机而取胜,意思是把对方引进我们的防线,然后埋伏以拿下敌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的观点体现了灵活性、智慧、务实性,以及一种
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可以说是把军事学从一个简单的战斗的技巧发
展成了一门系统的战略思想学科。
孙武军事哲学思想探究
孙武军事哲学思想探究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他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
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时代齐国人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圣”、“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1772年法国神父阿米奥特将此书译成法文,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威廉二世在被废黜后的侨居中看到此书后叹道:“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决不至于遭受亡国的痛苦了”。
现今已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自问世以来,早已超出国家和时代的界限,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古代,也属于现代和未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和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部光辉的军事著作,其中蕴含着睿智而精深的军事哲理。
毛泽东在研究《孙子兵法》时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孙中山研究《孙子兵法》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中国的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古代军事哲学”。
刘伯承元帅研究孙子时说:“正兵和奇兵,是辩证的统一,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法则,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变化无穷”。
《孙子兵法》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早系统地成立军事哲学的著作,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军事理论论文——孙武的战争谋略艺术
成绩_______孙武的战争谋略艺术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杰出代表,被人奉为“兵学圣典”。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
伐,即进攻,攻打。
谋就是谋略。
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
孙武认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正合,以奇胜”是孙武的谋略艺术的主要体现。
关键字: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奇胜前言用兵之要,先谋为本。
列宁曾经指出,在战略决策中,最重要的莫于过谋略的运用。
谋略作为军事家在战争实践中对各种计谋手段的高度概括,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激烈的争霸战争,使兵家更自觉地认识到运用谋略的重要。
出现了一批论及谋略制胜经验的兵书,尤以孙武的《孙子兵法》为代表,把谋略运用提高到了理论水平。
“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正合,以奇胜”是孙武的谋略艺术的主要体现。
一、避实而击虚对这一谋略艺术,孙武在《孙子•虚实篇》中提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孙武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臵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
孙武“避实而击虚”的谋略思想,是历代兵家推崇的重要用兵原则。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若不“避实击虚”而以自己较弱的力量于对方强大的主力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
二、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在《孙子〃虚实篇》中指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却不被敌人调动,就是所谓的“先发制人,后发者受制于人”。
孙武指出,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
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先生所著,是古代军事著作中许多军师的最高荣誉。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取现法”、“机密现法”、“列兵现法”、“攻守现法”、“虚实现法”、“用兵现法”、“孤立现法”、“灵活现法”等。
第一是“取现法”,即通过熟练的战略规划,及时发现敌人的弱点,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
为此,需要深入了解敌人的地形、天气、兵力等,利用自己优势,迅速夺取对手的领导地位,并实行有效的战略打击方案,迅速击溃敌人,获取战场胜利。
第二是“机密现法”,它是一种利用保密措施以保住战术计划资料不被暴露的方法。
孙子兵法提出,应当秘密地研究和实行策略,而不是传播它的资料,以保证策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是“列兵现法”,即按照特定的计划合理部署兵力,使战士更加有力。
整齐地部署战士,统一作战,以及操纵方向,是战胜敌人的良好战术。
第四是“攻守现法”,即在攻击敌人的同时要保护自己,因此,在进攻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以免受到攻击的同时损失严重。
第五是“虚实现法”,即虚齐实入的技巧,包括在部署兵力时要采取虚拟的方式,迫使敌手陷入错误的决策,同时还要选择实际的战斗地点。
第六是“用兵现法”,即要更好地利用兵力,用有效的部署,使战士更集中,更有效率,而且熟悉操作。
第七是“孤立现法”,指要攻击对手的短处,使对手分散它的力量,以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逼迫敌人无法发挥作用,最终达到胜利的目的。
最后是“灵活现法”,即要把握自身的机会,要灵活地采取行动,做出积极的战术步骤,发挥自己的余裕,避开敌人的重点,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达到最佳的战略效果。
孙子兵法是战争古代经典,其提出的战略思想深刻,启发十分之大。
通过取现法、机密现法、列兵现法、攻守现法、虚实现法、用兵现法、孤立现法、灵活现法等,能够更好地实施有效的战略方案、严格执行可靠的战术,终究能够夺取胜利,取的敌人的取胜。
军理之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一、1.重战思想(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慎战思想(火攻篇)“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3.备战思想(九变篇)“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指导思想(战争的普遍规律)(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5.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战略思想(1)庙算制胜(始计篇)“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诡道制胜(始计篇)“兵者,诡道也。
”(3)“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主张“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行军篇)7.作战用兵原则(1)先胜而后求战,“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军形篇)(2)示形、动敌(计篇)(3)避实而击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实篇)(4)我专而敌分,“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虚实篇)(5)因敌而制胜,“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虚实篇)(6)奇正相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势篇)这种特殊的战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谋略制胜。
二、(10点)1.重站、慎战、备战——强胜论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胜论(“知”的基本内容是“五事”“七计”)5.谋形造势以镒称铢——势胜论(“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孙武孙武的军事思想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春秋末期吴国将军。
亦称孙子。
字长卿。
齐国乐安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汉墓出土的竹简、木简《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思想。
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孙武率先论述战争全局和战略全局问题,最早揭示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而制胜”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深刻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战略理论彪炳古今中外,孙武则以“兵圣”之誉而名垂千古。
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孙子》十三篇中:1.战争观。
孙武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计》)认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孙子.火攻》)。
“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九变》)。
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武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辩证关系。
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事”,居“五事”之首的“道”既指修明政治(“修道而保法”),也包括争取民心(“上下同欲”)和振奋士气(“并气积力”)。
他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到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
吴楚之战时,孙武以“民劳,未可,且待之”(《史记.吴太伯世家》)劝阻吴王暂缓攻楚,更进一步表明他意识到爱惜民力、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
他也十分看重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它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字字玑珠,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不仅在《始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论孙武军事思想中的仁德
从 内心 深处 他仍 认 为这并 非他 追求 的理 想 战争 的
[ 收稿 日期 ]2 1—62 00 0 .1 [ 第一作者简介]张 域文化研究 。
二 、 战 的 国 防思想 慎
孙武认 为 战争 首 先要 合 乎 以仁义 为 主 的道 。
杰( 92 ) 男 , 17 一 , 山东荣成人 ,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 化研 究院 副编 审 , 主要从 事先秦 思想史及地
谋 略 中的基 础 即仁 德关 注 得则 相 对 较 少 , 文正 本 基 于此 , 欲从 孙武 的合道 的战争 观 、 战 的国防思 慎 想 、 战而屈 人之兵 的理想 军事境 界 、 君王 和将 不 对 领 的严 格要求 及其 对 当代 战争 的启 示 等五方 面来
预解 释 为 “ 信 使 民 ” 杜 牧 解 释 为 “ 者 仁 义 恩 ; 道 也 。 …¨孙 武解 释说 :道者 , 民于上 同意 , 与 ” “ 令 可 之死 , 与 之 生 , 不 畏 危 。 对 此 , 林 则 解 释 可 而 ” 贾
第2 6卷第 5期
V0_ l26. . No 5
21 年9 00 月
Ju a o h n o gU i ri f eh o g ( oi c n e) or l f a dn n esyo T cn l y S c l i cs n S v t o aS e
S p 01 e .2 0
预、 杜牧 、 林 、 皙等 历 代 的解 释 可 知 : 武 的 贾 王 孙
“ ” 指 以仁 义 为 主 的与 百 姓 “ 道 是 同利 共 患 ” 民 的
论 述孙 武军事 思想 中的仁德 。
一
、
孙 武合 道 的战 争观
心 。可见孙 子虽 然 强 调 战争 以获 利 为 目的 , 但所 获之利 应 顺 乎 民心 , 须 与 民族 、 必 国家 、 姓 的利 百 益 一致 , 因此孙 武 强调 战争一旦 非 打不可 , 必须 以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国家维持政权和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2.慎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孙吴非常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够站在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是囿于单纯的军事角度。
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
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都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
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与六韬三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与六韬三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乱世,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时期,军事思想逐渐成为各国兴衰的关键。
孙子兵法与六韬三略作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兵书,在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一部古代军事著作,被公认为战争兵法的经典之作。
其强调的战争原则和策略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和原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孙子兵法还提倡以智谋取胜,而非仅仅依赖武力。
其中最为重要、最为经典的一段是对“战”的定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取地形,谨阵势,敌国相与,细察敌情,处君之事,谨治器械,道指要害,凡战之穷,必告人于君。
”这段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兵法的核心与重心。
六韬三略,是六篇战争著作的统称,其作者、创作年代和具体情况众说纷纭。
但无论如何,六韬三略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的瑰宝。
六韬三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战争形势和敌我对比,提出了相应的应战策略。
其内容涵盖了战争机械、间谍情报、阵地布阵、士兵训练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将略》和《奇计》两篇更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将略》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军队组织结构与制度,还论述了养兵之道,强调和谐的军民关系对胜利的重要性。
《奇计》则以其独特的计谋和智谋为人称道。
六韬三略还强调了重视情报收集、阵地选择、合理训练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军事思想上,孙子兵法注重战术与策略,强调智谋胜于武力;六韬三略以全面系统的方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作战指南。
两者在关注战争的本质、强调战争的重要性方面有着一致的观点。
精通孙子兵法和六韬三略的军事家,不仅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具备了在实战中灵活应对的能力。
然而,孙子兵法和六韬三略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孙子兵法更加注重战术层面,而六韬三略在具体战术的讲述上则更加全面。
试析兵圣孙武的制胜思想
春秋末期著名 的军事理论 家孙武 ,被誉为 “ 兵圣” “ 、兵学鼻
祖”“ 、兵家之师” 。他的传世巨著《 孙子兵法》 以其实用的战争哲学 亮是三 国时期杰 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他在任用 马谡镇守蜀军的 和超越时空的军事见地在世界上流传至今 。 孙子兵法》 《 语言简练 ,
思想深刻, 字里行 间都透露出对战争胜利的诉求和思考。
个 方 面 又 比 1本 强 , 以必 胜 , 能 速 胜 , 打 持 久 战 , 也 是 在 3 所 不 要 这
篇就讲到 , 在后面有限的篇幅中又反复强调 , 可见选择什么样 的御 兵之将 , 是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孙武认为 ,故知兵之将 , 民 “ 生
之 司 命 , 家 安危 之 主 也 ” 战争 在 某 种 程 度上 更 是 将 帅 指 挥 艺 术 国 ,
入 战争 泥潭 , 景 暗淡 。 前 2 人 善任 , 者治 兵 。孙武 的 “ . 知 能 将胜 论 ” 想在 他 的 书中一 开 思
种有利 于战争胜利的因素 , 打无把握之仗 , 不 不打无准备之仗 , 在
交战之前就肯定战争胜利然后才去交战 , 这就是孙武的“ 先胜” 思
想。1本在二战初期为了称霸太平洋 , 1 4 年 1 月偷袭美军珍 3 于 91 2
行、 兵众孰强 、 士卒孰练 、 赏罚孰明” 等七个方面的情况 。17 9 9年 , 苏联出动 1 0万大军 , 大举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并非一时 心血来潮 , 苏在阿富汗经过将近 3 的苦心经营 , 0年 控制 了阿经济 命脉 , 又扶植了一支亲苏政权 , 早已形成 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 而美 国距阿路途遥远 ,鞭长莫及 。但是 ,苏联 的入侵却 因缺乏了一个 “ 字 , 了第三世界国家。8 个第三世界国家一致声讨 , 道” 激怒 i 8 美国 及西方盟国也被迫调整对苏战略。由于缺乏正义性 , 最终使苏军陷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思想著作,作者被誉为“中国军事思想之父”。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孙子兵法》的编写始于公元前三五三年,由东晋末年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子)所编写。
孙子兵法把军事范畴从战略阻拦、军事道德强调、以少胜多以及有效利用军队组织等
做了深入研究,并精心梳理。
它在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有关军事上的观念为中国在
中世纪持续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子兵法》的核心观点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表达出中国古代兵家对战争的
重视和严格要求。
孙子进一步提出了“兵者,张之以德”的观点,强调要以道德引导军事
行动,推动古代军事理论发展。
另外,专业性是中国古代兵书思想的一大特点,孙子谈到
了兵种、兵形、器械、器材等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军事理论研究,把“百家经邦而兵家术
学焉”的构想发挥到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远影响着中国的军事思想发展,其特别强调把有利战争的因素
整合到一起,做到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体现了当时的国家战略宗旨“国家保卫外部,国内政治稳定”的坚定态度和强大精神。
同时,也体现出了当时将军的专业能力和对把有
利战争因素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以及良好军队素质和精神素质。
总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是古代战争理论的一
部重要著作,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孙子兵法主要偏重于战略、军事道德以及军事技术而
作出的思考,可以说正是在孙子兵法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才得以历久弥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孙武军事思想
第一章孙武军事思想1战争取胜条件1.1.1政治孙武在论述战争胜负的关系因素时,提出了五种因素,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道”,他将“道”放在关系战争胜负的首位,说明他认为“道”是关系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道为何物?诸子时代,各家有各家的解释,“道”在老子心目中是可以产生出万物的本体。
他具体论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在孔子看来,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制度。
他具体的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不理想的社会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①孙子谈论“道”,切入点与另外两家完全不同,“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可以看出,“道”首先是一种在政治上对对方的认同,再进一步,是可以生死与共的信赖感。
孙武又在判断敌我双方谁能取得战争胜负时,将“主孰有道”作为判断标准。
孙武将“道”放在军队战争胜负因素的首位,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在孙武时代前的几次著名以少胜多战例,取胜的一方往往是君主得民心的一方。
如商汤伐桀,相传商汤伐桀时“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②因此,很快商汤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再如吴越争霸时,越王①勾践采取“十年生聚”等鼓励国内生产发展的手段,使百姓赞同国君的主张,终于在接连的战争中,灭吴成功。
孙武之前的战争史充分的证明了政治因素对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孙武将“道”列为取胜的第一要素是非常正确的。
1.1.2经济在孙武看来,国家经济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判断依据。
他具体的论述到“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所谓“度”,是指国内领土面积的大小,所谓“量”,是指重要战略物资的产量,所谓“数”,指人口的多少。
大国土地面积较大,其生产出的粮食,草料,物资等可供战争消耗的物资产量就会比小国所生产的多,相应而然可以拥有并支撑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军队人数多则一般能在战争中取胜。
孙子兵法的策略与战术
孙子兵法的策略与战术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被誉为古代军事经典之一。
自出版以来,它一直被视为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权威指导。
本文将探讨孙子兵法中的策略和战术,并展示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一、策略在孙子兵法中,策略是指决定和规划战争大局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
孙子认为,一个好的策略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败。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策略原则,以下是其中的几个:1. 战争核心思想:孙子兵法强调以智者治战,智慧是战胜对手的关键。
他认为,了解和把握敌人的情况、弱点和意图,可以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2. 战略定位:孙子兵法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以守为攻”两个重要战略定位。
前者意味着利用敌人的不备进行攻击,后者则是指采取防守的方式取得进攻的优势。
3. 兵力运用:孙子兵法强调灵活运用兵力,根据战局变化进行调整。
他主张依靠少数精锐部队实施突然袭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4. 联盟与合作:孙子兵法提出了“敌人之敌即友”和“扶弱抑强”等策略。
这些策略意味着在战争中,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与其他国家或势力合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战术与策略相辅相成的是战术,它是指在具体战争行动中实施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制造疑虑和混乱是获取胜利的有效手段。
孙子主张利用虚假情报和假象,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2. 阵地防守:孙子认为,合理利用地形和阵地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进攻。
他提出了军事巧妙阵地布置和陷阱的战术,以削弱敌人的实力。
3. 歼灭敌人:孙子兵法强调敌人的主力军队必须被完全消灭或禁锢,以消除敌人的战斗能力。
他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敌人的弱点和错误,实施歼灭战术。
4. 心理战:孙子认为,影响敌人的心理状态是战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他提倡使用计谋和欺骗来制造恐慌和混乱,使敌人丧失士气和意志。
总结孙子兵法的策略与战术在古代和现代战争中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初探
(本文校对:吴秀)
2.主观指导上的“出奇”谋略。“奇正”是孙子首创的一对军事范畴,一般而言,“正”指常法,“奇”指变通。他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主张“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以敌人意料不到的“奇”胜敌。孙子认为,用兵之道并非一成不变。贵在灵活变化,“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九变》)。“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还形容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无竭如 河海”(《势》)。“出奇”谋略可细分为三:一是变奇力。通过诡诈示形调动敌人,改变力量的数量、编成和使用方向,从而改变在某一局部的敌我实力对比,形成“我众敌寡”“我专而敌分”局面,我军以“正”应对,以“奇”从容攻取。二是造奇势。孙子重视“势”的研究,《势》中专门谈了战斗力的养成问题,主张“善战者,求之于势”。谋求优势,就是“占据那些能增强自身能量的空间位置,创造出一种有利己方不利于敌方的战场环境和态势”。也就是要争取对己有利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三是运奇术。战术上,由作战对象、作战态势、作战地点的规定性来确定谋略。对骄傲之敌,要词卑示弱,使它麻痹松懈;对贪利之敌,要“以迂为直”利而诱之,使之上当受骗;兵力对比不同时,要“知众寡之用”。兵力居劣垫则防守,占优势时才能进攻;优势程度不同作战方法也不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谋攻》);作战地点不同时,要采取不同的行动:“散地则毋战,轻地则毋止,争地则毋攻,交地则毋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九地》)。“出奇”还要在思维上不走极端、正如《九地》所强调“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一意孤行则会导致自取灭亡,“必死或杀,必生可虏”。
1.实力上的“击虚”谋略。《计》明确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打击敌薄弱之处、疏忽之处是军事家屡屡取性的奥秘所在,也是战法谋略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不管作战诸要素敌我对比如何,千方百计要使己“实”令敌“虚”,形成“我专敌分”、“以镒称株”这种我军占局部优势的局面,再以我之强击敌之弱。《虚实》指出,“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九地》说得更详细:“兵之情主数也,乘人之不给也,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用兵的规律就是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之机,从它料想不到之处,攻击其疏于防守之处。在以实击虚的运作上,主张“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察明敌之虚实;同时要善于转化敌我虚实形势,以“攻其所必救”、“胶其所之”来调动牵制做人,使“敌之所备者多,析战者寡”,构成空虚,在我方兵力使用上强调集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九地》),造成我军力量优势战而胜之;其次主张击敌之虚与严防敌击我之虚,认为“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守其所不攻也”(《虚实》)。从而“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形》)。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把握的,就不能随便用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则百战不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可能胜也可能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这一思想是极富科学价值的。
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对此曾有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孙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孙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后世人称他为孙子,孙武子。
著有《孙子兵法》,那你知道孙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孙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孙子兵法》一书,总共大概有五千多个字,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兵法十三篇。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
他内容非常强大,论述也非常精深,后人几乎没有可以和他相比较的。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人奉为兵学经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孙武相信客观存在,世界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他认为要了解情况,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达到胜利的目的。
孙武的谋略严谨机智,讲究避实而击虚,致人而不制于人,兵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以奇胜。
在《孙子兵法》中不难看出,孙武最爱重谋略,喜欢以谋胜敌之道。
主要的主张是“庙算知胜”、“兵者诡道”、“上兵代谋”、“兵以诈立”、“运兵计谋”。
孙武的孙子兵法经典语句有哪些孙子兵法有很多著名的语句,什么要因敌方的形势而改变自己的战术等,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精髓有以下几个方面:敌人没有注意、没有防备的时候,和在敌人早已掌握己方动态,开始积极应战的准备之中开始进攻,差别是很大的,其中成功的机率会大大降低,最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没有时间反应,这样,己方的损失也会相对的下降。
准确地知道自己这边的现状,也知道对方的现状,这样双方打起仗来就可以百战百胜;只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而并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就会产生一胜一败的结果;如果自己这边的情况不知道,敌方的情况也不知道,那么这场仗是绝对不会赢的。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现状,同时也知道对方的情况,才会最大程度的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孙武的语录军事战略与统帅的智慧
孙武的语录军事战略与统帅的智慧孙武的语录:军事战略与统帅的智慧孙武,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和战略家,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兵法圣典。
本文将通过引述孙武的语录,探讨他在军事战略和统帅智慧方面的思想。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孙武兵法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强调战争之前必须对敌方和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对敌方的了解可以帮助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战略,找出对方的弱点和要害,采取相应的战术。
同时,对自身的了解也是军事统帅成功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局限,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武强调在战争中要运用正规的作战方式和出人意料的战术。
正规作战是指按照传统的军事原则进行战斗,而出奇制胜则是通过突破传统思维,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措施来取得战略优势。
正合和奇胜相辅相成,只有正确地运用二者,才能获得胜利。
3. “兵之胜,不在乎多寡,而在于能否取得胜利。
”这句话强调兵力并非胜利的决定因素,而是取得胜利的手段之一。
关键在于以少胜众,以弱胜强,运用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抓住敌人的弱点,精准地打击敌方实力的薄弱环节,从而赢得战斗的胜利。
4. “拔矢击敌,无有失时。
”这句话强调在战争中,要做到迅速果断地决策,并抓住战机。
战场环境复杂,每个时刻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军事统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在最关键的时刻采取正确的行动。
5.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战争中充满了竞争和对抗,孙武强调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来击败敌人。
这需要军事统帅细致入微地观察敌方的行动,找到奇袭的机会,打破敌人的防线,造成混乱和破绽,从而获得战略上的优势。
6. “守则固,攻则疾。
”在防守和进攻之间,孙武认为保持防守的稳固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果断的攻击,否则可能会因为攻击的过度冒险而导致战局失控。
由此可见,平衡防守和进攻是军事指挥官智慧的体现。
7. “虚则实,实则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孙武的军事思想洪红,社会学院摘要: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被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该书中,孙武初步涉及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朴素战争观,强调统治者重视战争,主张自强以御敌。
同时孙武提出在战争之前,君主和将帅要做到知己知彼,指挥战争时要讲求奇正结合,伺机而动,速战速决,才能克敌制胜。
此外,书中还体现了他以法治军、赏罚有度的治军原则,在军队后勤方面孙武也有较为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Slightly discusses Sun Wu's military thoughtHung Hung, Social CollegeAbstract:Sun Wu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strategists in our history, "SunTzu" honored as the military classic manifests the Sun military thought centralismly. In the book , Sun has involved the simple outlook on war initially that the war is political continuation, stresses that the ruler takes the war, advocates striving against the imperial enemy by improving themselves . Simultaneously Sun proposes that before the war, the king and the generals must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themselves, pay attention to the opportunity to act, and fight a quick battle to force a quick decision, they can only defeat the enemy. In addition, in the book he has manifested his training troop principle that training troop by law deserving award and punishment, and also has a more concrete explanation in army rear service aspect .Key words:Sun; "Sun Tzu"; military thought孙武,字子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出生于军事世家,自幼就颇具军事才能。
约公元前532年齐国内乱,孙武来到吴国,“隐于罗浮山之东”[1],潜心研究兵法,著名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后经好友伍子胥推荐,得到吴王阖闾接见,吴王读了孙吴献上的《孙子兵法》,便要他演试一番,于是便上演了旷古未有的宫女演兵的故事。
痛失爱姬的吴王阖闾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作战,便任命他为将军。
后来,在孙武的训导下,吴军很快成为一只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
吴楚、吴晋两场战争,使得吴国达到鼎盛,可谓是“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2]在春秋,孙子凭能而闻达于诸侯;在现今,孙子凭“书”而显名于中外。
书,即被各家誉为“兵经”[3]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不仅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
北宋时,《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或“兵经”。
它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共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十三篇,约6000字。
全书总结了战争的丰富经验和一般规律,提出了有关作战的战略及战术原则,是孙子的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趋于成熟。
笔者主要是依据《孙子兵法》,仅就孙子的战争观、战略战术、治军原则等方面对孙武的军事思想窥探一二。
一、战争观(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问题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包括对战争起源、战争根源、战争动因、战争本质、战争性质、战争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战争与其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对待战争的态度、消灭战争的途径,以及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学者程远在《先秦战争观研究》一书中,根据时代进步将先秦战争观分为天命战争观、民本战争观、功利战争观和战争观的初步融合四种形态,基本上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朴素的战争观。
孙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孙子兵法》中就初步涉及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朴素认识。
《谋攻篇》中,孙武说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战而屈人兵,善之善者也。
”也就是战争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不用交战就能克敌制胜,才是最高明的。
据此孙武得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4]。
用智慧的政治手段和外交策略,“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5]才是上策,只有当政治手段不奏效,无法解决时,才会“伐兵”、“攻城”。
孙武这种以战续政的认识是非常科学的,对后世影响颇深。
《尉缭子》中关于“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以及《战国策》中“以战续之”(张仪语)都是对孙武以战续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重视战争并提出自强以御敌春秋时代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称霸战争,不但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大国吞并小国,而且各卿大夫之间也在你争我夺,互相兼并领地,攻伐战争不时爆发。
基于对这种局势的敏锐观察,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开篇即云:“兵者,过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强调战争是关乎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不可以不认真研察。
在《火攻篇》中又指出,指导战争,“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即有益于本国利益的就要“动”,无益的就要“止”。
同时告诫君主和将帅:“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6]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不听劝谏,一意孤行,以微国敌强国,交锋楚军。
在战争开始后,宋襄公不以百姓生死、国运攸关为念,反而时刻举着所谓的仁义大旗,把仁义滥用在敌国上,甚至是两军对垒之时,屡失战机,结果兵败泓水,国势衰微。
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道德至上的国君在现实中头破血流”。
那么如何在风云多变的局势中避免战争呢?孙武提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7],清醒地认识到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自强方能御敌,寄希望于敌国不侵犯是不现实的。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攻敌之可胜。
不可胜字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之可胜。
故曰:胜可只而不可为。
”[8]只有充分准备,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才能够“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放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9]二、作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战争关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所以孙武强调领导者在制定战略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提出了预知战争的五个条件—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以此来比较敌对双方的情势,根据双方的国情、军情、民情,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10]做到避实就虚,攻其无备,出奇制胜。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正是懂得知己知彼,周旋于各种利益关系中,才能大获全胜,崛起为春秋首霸。
孔子弟子子贡洞察时势,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游说齐、吴、晋,不但避免了齐鲁之间的战争,反而将战火旁引,使吴越变为对抗的主角,最终“存齐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楚”。
[11](二)出奇制胜奇正相合的战术在春秋时代的战争中就已经运用。
《左传·隐公五年》中记载的郑卫战争中就是以正病合,以奇兵偷袭取胜的典型战例。
孙武把这种战术从理论上总结,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他主张,作战时军队要分为正兵和奇兵,以正兵会合交战,与敌人周旋;以奇兵偷袭,出奇制胜。
奇兵与正兵结合,相互变换位置,变化莫测,就会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他论述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12]。
《孙子兵法·势篇》中,孙武还强调了用兵之中奇正变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为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齐正是也”。
[13]战国时代,这种战略运用更加普遍,技术也更加熟练。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出击秦兵。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
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
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14]这里秦正兵佯装败走,偷袭的奇兵分为两支,一支“绝赵粮道”,一支把“赵军分而为二”。
不仅断了赵军后路,而且极大地削弱了赵军的战斗力,使其无还手之力,亦无待援之能,结果一败涂地。
此外,孙武还赞成和重视另一种形式的“奇兵”—间谍。
在战争中要想获取敌方情报,离间敌人,诱使敌人失败,做到知己知彼,就需要使用间谍。
根据身份不同,孙武在《用间篇》中将间谍分为五种:乡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
并且强调:“五间具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认为间谍也是战争中的法宝,因此战争的指挥者就必须注意亲近地对待间谍,做到“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真诚相待,用仁义去感化他、用道义去教育他,使其中心为将帅效命,孙武所谓“非仁义不能用间”[15]就是这个道理。
再则,对间谍必须加以厚赏,“赏莫厚于间”[16]。
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收拢间谍,而且不同身份的间谍要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
比如,反间要以厚利,生间如期往返等等。
最后,孙武还特别指出,用间之事必须严守机密,“事莫密于间”[17],要有非凡的智慧,才能在错综复杂关系中驾驭用间之事,才能达到“无所不用间”[18],取得真实的情报,使得己方事事先知,而敌人则处处受挫。
(三)“四治”与“八戒”“四治”即孙武在《军争篇》里提到:“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