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结课论文-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孙子的虚实原则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提纲一、前言:《孙子兵法》的学术地位及研究价值。
二、摘要:关于虚实篇的总体认识。
正文:(一)结合案例分析重点语句。
(二)学以致用,研究《孙子》的指导思想对我国当代国防与外交的启示。
(三)《孙子》研读的心得体会及倡议。
前言成书于春秋晚期的兵学奇书《孙子兵法》自问世之日起,就不断被历代兵家研究和推崇。
历经了2500多年历史的积淀与洗涤,不仅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反而折射出更加耀眼的智慧光芒。
如今的《孙子》早已穿越了时空和国界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国精英人士顶礼膜拜的“兵学盛典”。
随着人们对《孙子》的研究不断深入,世人已经意识到《孙子》的价值远不止于对战事的指导,从不同的视角看,大到国家的安全战略,政治举措,小到企业管理,商业竞争乃至个人的立身处世等几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从本质生讲,《孙子》揭示的是竞争与对抗的原理和规律。
众所周知,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只有懂得并顺应了竞争规律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想,至此你大概就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研读《孙子》了吧。
摘要虚实篇主要阐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特别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
这里所谓“虚”主要是指的兵力虚,防卫虚;而“实”则主要指的是兵力实(兵力集中),攻击实(攻击有力)。
全篇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1.总论实行虚实原则的一般前提。
强调提出:实行虚实原则的根本关键是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使敌军受制于我,而我确不受制于敌。
为此,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我军先于敌军进入战地,以形成以逸待劳的态势。
二是善于运用“利”与“害”引诱,“调遣”敌军,使之受我牵制而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安变动,从而为我军避实就虚,以实击虚提供可乘之机。
2.提出并论述关于虚实原则的基本方法。
这就是:(1)就一般军事行动而言,我军无论是出兵,进击,乃至于长途进军,都应避敌之实,就敌之虚,出敌所不意,即所谓“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2)就攻守态势来说,应该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孙子兵法》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 孙子兵法》 作为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 的兵 书 , 其 的探索与认识
文化 中 占据着 重要 地位 。唐太 宗 曾赞 之 日 : “ 朕 观诸 兵 是 的原则 , 认 为要 想赢 得 战争 胜利 , 必 须具 备强 大 的物
书, 无出孙武 , 孙武十三篇 , 无 出虚实。 夫用兵识虚实之 质基础 , 具 备 战争取 胜 的各 种 条件 。 “ 经之 以五 事 , 校 之
书早 ,而且 还形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军 事哲 学 思想 理论 体 展” 和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 的理性思维等方面, 对孙子 以就教 于大 方之家 。 系, 并被世人广泛流传 , 享有崇高 的地位 。《 孙子兵法》 的军 事哲 学思 想作 些粗 浅 的探讨 , 共 1 3篇 , 包 括 计篇 、 作战篇、 谋攻篇 、 行篇 、 势篇 、 虚 实 篇、 军争篇 、 九 变篇 、 行军篇 、 地形篇 、 九 地篇 、 火 攻篇 、
世界上 最 早 的兵 书 。 它早 在唐 朝 时就传 到 了 日本 , 稍 后 哲学 意 义。
传人朝 鲜 , 十八 世 纪 以后 又传 到 欧洲 , 陆续有 多 国文 字
的译本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 备受世人重视。
中 的军 事 思想 处处 闪烁着 智 慧 的光芒 ,在 中 国历 史 与
二、 战场上胜 负判 断 , 孙武 进行 了唯物 主义
者, 远近 、 险易 、 广狭 、 死生也。将者 , 智、 信、 仁、 勇、 严 也。 法者 , 曲制、 官道、 主用也。 凡此五者 , 将莫不闻, 知
的主要 因素 。
四、 结 语
《 孙子兵法》 作为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兵法 , 它不仅 之 者胜 , 不 知 者不 胜 。 ” 这 五个 方面 , 是 预测 战 争胜 负 是一部卓 越 的军 事著作 ,而且是 一部 闪烁 着智 慧光 芒 的哲学著作 ,其中所具有的哲学观点是其在历史上产 辩 证唯 物主 义认 为 , 理 论来 自实 践 , 经过 实践 检验 生长期而深远的原 因之一。 现如今 , 《 孙子兵法》 更是被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第一篇: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前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
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一战德国失败原因)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其中的虚实篇是整部兵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本文将对虚实篇进行总结。
首先,虚实篇强调了战争中虚实的重要性。
虚实即是指利用虚假的手段来迷惑对方,使对方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制敌于无形的效果。
虚实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
其次,虚实篇还讲述了如何通过虚实的运用来达到取胜的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然后采取相应的虚实策略来削弱对方的实力。
此外,虚实的运用也需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战略。
最后,虚实篇还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天时指的是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地利则包括地形、地理位置等方面;人和则是指指挥官的能力和士兵的素质。
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取得战争的胜利。
总的来说,虚实篇是《孙子兵法》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通过对虚实篇的研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还可以为现代管理、战略规划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虚实篇是其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战争中虚实的概念和运用。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深刻的战争哲学,也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孙子兵法中的虚实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中,虚实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孙子认为,要善于利用虚实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捉摸你的真实意图。
这需要在战争中善于伪装和欺骗,使敌人无法看清你的真正意图。
同时,也需要善于识别敌人的虚实,找准敌人的弱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击。
这种虚实的运用不仅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取得成功。
人生中也充满了虚实的较量,需要善于识别和运用虚实,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孙子兵法中的战争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艺术,需要善于运用策略和战术来取得胜利。
他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胜后战,不先战后胜”等。
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善于运用战争哲学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孙子兵法中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学。
孙子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战争和人生的深刻见解,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等。
这些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善于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才能够走得更远。
总之,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对战争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战争哲学。
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人生中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将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和哲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孙子兵法——虚实军事哲学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至今仍具有借鉴价值。
虚实军事哲学便是其中影响较为深远,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思想之一。
“虚”与“实”作为一对矛盾的对立的两方贯穿于《虚实篇》,乃至于《孙子兵法》全书,可见,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在《孙子兵法》一书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虚实”,即虚假和真实,主要是针对对方的内部情况或势力而言的。
至于“虚实”哲学思想在军事中的应用,孙子提出要通过全面认识和把握“虚”与“实”这一对相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之间的关系,掌握军事战争的主动权,并进一步分析了解对方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主动争取自身优势,灵活主动地打击对方,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由此,孙子便提出了一条重要的作战黄金法则——避实而击虚。
纵观《孙子兵法》一书,可以发现,“虚实”哲学中的“虚”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客观存在的“虚”,这主要是指对方国力衰败,战争物资储备不足,军队实力落后,战略部署有漏洞等由于自身原因而使其处于劣势,而形成的“虚”。
二是,谋略上形成的“虚”,也就是我方采用适当的军事谋略而使对方处于劣势,而形成的“虚”。
正如孙子所言“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分散兵力无法与我战斗,说的就是利用谋略使对方处于“虚”势而争取我方胜利。
对于如何运用谋略而使对方处于“虚”势,孙子在文中作了详细讲述,如“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利用谋略,分散对方兵力,使对方处于相对“虚”的状态,而我方则集中兵力,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之一,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虚实篇是其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了如何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
在读完《孙子兵法》虚实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战争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虚实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取胜。
在战争中,我们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和环境来灵活变通。
有时候,我们需要假装软弱,以诱使敌人掉以轻心;有时候,我们需要假装强大,以震慑敌人的意志。
这种虚实的运用不仅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也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虚实篇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和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
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情况,以便调整战略和策略。
此外,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这些都会对战争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虚实篇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
在战争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判断我们的真实意图。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敌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抓住机会取得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善于利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战胜对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都需要善于运用虚实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孙子兵法》虚实篇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兵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成功。
通过对虚实篇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对于战争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兵书,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和智慧。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虚实篇》思想探究学院:水电学院专业:农业水利工程班级:1班姓名:学号:摘要:《虚实篇》以"避实而击虚"一语为全篇的主脑,而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转变虚实的关键。
同时,又用"先"、"后"、"劳"、"佚"四个字,点明入手的途径和所得的后果。
意在教人要占敌机先,争取主动;切戒落后,陷于被动。
关键字:避实、击虚、主动在一场战争中,谁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会取胜。
因此,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历来是兵家所不懈追求和渴望得到的。
如何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呢?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者劳。
"意思是: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从容,后到达战场仓淬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要想先处战地,捷足先登,离不开一个字,"快"。
这是一个速度问题,也是一个力量问题,因为速度和力量成正比,没有足够的力量,速度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军事上,行处战地就能先敌做好准备、先敌进行休整。
先敌完成战役部署,以逸待劳,从容作战。
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就能调动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从而达到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1935年,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使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摸不清红军的真实意图,被动地跟在红军的后面,处处挨打,而红军乘机甩掉国民党军的追剿,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长征开始之后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而取得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先处战地"势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般他说,一个新产品、一种新技术,总会有许多公司在同时进行开发和研究,谁先投放市场,谁就能取得主动权,而后至者则要花费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才能跻身于市场,甚至永远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电报、电话公司的专利权,允许私人购买。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
孙子兵法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孙子兵法论文课次一、二节班级、学号《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姓名:授课老师:院系名称:专业名称:2011年5月22日《孙子兵法》对立与统一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矛盾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上。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统一。
一、义与利的统一:就是说战争这个东西肯定不好玩,要死人的,从道德的意义上讲、从人道的意义上讲,战争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讲、从实际的利益来讲,战争又是不可以没有的。
那么孙子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想的一个困惑,或者他设法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道德和功利取得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结合点,统一起来。
我们一直以为孙子光讲功利,是,孙子特别强调利。
他一开始就讲了,“兵以诈立,以利动”,就是说军队打仗,就是根据利益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打,或者怎么打。
那么他讲“非利不动”,就是没有利益就不要打,得不到好处就不要动,不到威胁的时候,不要动用军队。
他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利,他说“合于利而动”,就是说符合利益,有利益可取,军队打;“不合于利,而止”就停下来不要打,他确实是个功利主义这个立场。
但是孙子难道就不讲道德?孙子是很讲道德的,孙子他要“上兵伐谋”,他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战争效果。
他本身就是人道的做法,他要提倡“伐谋”“伐交”,就是说要打外交战,要谋略打败敌人,而反对“伐兵”,就是公开打仗,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那么他也是考虑到人员伤亡,要减轻伤亡,他本身也是有道德的含义在里面。
那么这个就是说,他是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讲道德,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游戏要有规则,道德要有底线。
做什么事情我认为都是既要讲究利,又要讲究义,道义跟功利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力量实力跟谋略的统一。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讲谋略的,它非常注重实力,它跟《三十六计》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十六计》是玩空手道,做无本生意的事情。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姓名:吴丽学号:2010301470044院系:动力与机械学院自动化系中国历来都非常重视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对于战争的研究自古以来就非常繁荣,兵法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著名的《孙子兵法》正是其中的精华所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对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虚实原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孙子在其中的《虚实篇》中对这一原则集中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在其他篇章中有所涉及,可以说虚实原则贯穿了《孙子兵法》的始终。
唐太宗在《李卫公问对》中称:“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
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对于虚实原则大加推崇。
后世兵家也多次谈到了虚实原则的应用。
著名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就是出自明代兵书《草庐经略·虚实》的“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如破竹压卵”,这可以视为是对虚实原则的经典表述。
要想正确地把握孙子所说的“虚实”原则,首先应当了解“虚”和“实”的真实含义。
从字面上来看,“虚”就是指空虚,具体而言就是指兵力分散而薄弱,而“实”这是指充实,意味着兵力集中而强大;另一方面,“虚实”也有具体行动上的真真假假、用间佯动、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意思。
“虚实”的意义非常丰富,在具体运用上更是变化万千、难以捉摸。
然而如果从整体的视角去理解“虚实”,我认为“虚实”原则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战争中的资源投放问题。
在战场上或在决策时,决策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投放。
资源对于每一个决策者来说都是稀缺的,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现实中我们很说会看到有哪个指挥官会抱怨说自己手中合格的兵太多或者是钱太多。
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相应的成本的制约,所以就产生不了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方式下的资源分布的差异,这也就是孙子在书中反复加以论述的“虚实”问题。
资源的投放问题贯穿来整个战争的始终,而且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因而虚实原则也不能仅仅被视为是作战原则,它还是进行通盘战略思考的重要方法。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浅议《孙⼦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浅议《孙⼦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摘要:《孙⼦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部集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全⾯的军事理论著作,揭⽰了⼀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孙⼦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思想启⽰引⾔中华⽂明源远流长,博⼤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思想,极⼤地促进了中华⽂明的发展繁荣,⽽其中中国的军事思想也是⼀直⾛在世界前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向前迈进的。
⼀、《孙⼦兵法》的出现及其重要地位在奴⾪社会时期,我国便已出现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内容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社会进⼊封建社会,由于⽣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引起了⼠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兵法》便成书于此时,它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部集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全⾯的军事理论著作,揭⽰了⼀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的声誉,被誉为世界三⼤兵书之⼀(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德国?克劳塞维茨),《五轮书》(⽇本?宫本武藏) ),它着重阐述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其内容博⼤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被推为中国古代兵书之⾸。
“前孙⼦者,孙⼦不能遗;后孙⼦者,不能遗孙⼦。
”明朝军事著作家茅元仪的这句名⾔,是对《孙⼦兵法》重要历史地位和永恒思想价值的⾄为精当的评价。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毫无疑问,《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领域中的地位及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它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虚实哲学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哲学,同时也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
《孙子兵法》中所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都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华,千百年来受到所有军事家和将领们全力关注。
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后克敌制胜。
因此,虚实哲学, 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
孙武在《虚实》篇中论述到: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实篇主要阐述作战中的虚实原则,特别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的原则。
这里所谓“虚”主要是指的兵力虚,防卫虚;而“实”则主要指的是兵力实(兵力集中),攻击实(攻击有力)。
兵家在选择作战目标,确定进攻路线和主攻方向时,坚持避实击虚, 作战行动就会十分顺利。
虚实军事哲学的应用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首先,牢记虚实军事哲学的作战前提是确保战争胜利的根基。
“致人而不致于人”, 是实行虚实原则的前提,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所谓“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
指挥作战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要原则。
其次,应用虚实军事哲学的作战方法是确保战争胜利的法宝。
一是在军事行动上,无论是进击,还是防守,在作战对象和攻击方向的选择上,都应该避敌之实、就敌之虚,拣弱敌打,以强击弱。
二是在用兵的攻守上,进攻时应以实攻虚,“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防守时应避实就虚,“守其所不攻”、守其“不知其所攻”。
三是在兵力的运用上,应努力使我军的兵力相对集中而形成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而使敌军兵力尽可能分散而处于劣势,即“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从而确保以实击虚一举成功。
《孙子兵法》结课论文
课次班级、学号《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研究姓名:授课老师:院系名称:专业名称:2013年12月18日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①《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自问世以来,流传历史之久长,对中外军事理论与实践影响之深远,至今无出其右者,实因其精博深邃的内容、丰富深奥的哲理和战争普遍规律的揭示。
在其谋攻篇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充分的体现了战争哲理和战争规律。
所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是兵法中的精髓,是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战略家和军事家的追求。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这里的“不战”不是指不交战,而是指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不论在古代战争还是在现代战争,在两军对垒的情况下不交战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大规模集团军作战还是小股部队的交锋都是交战。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就会有牺牲,而在古代每一次的战争往往要持续数年之久每次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想要胜利,往往需要比敌人多好几倍兵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战而屈人之兵”运用而生。
像“四面楚歌”、“空城计”、苏秦②的合纵连横策略等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运用。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赵惠文王③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乐毅④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⑤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
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没能攻下。
惠文王十分生气,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
赵奢一到麦丘,就命令进攻。
赵括⑥认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难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麦丘的粮食尽管还没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
孙子兵法结业论文
二战中的孙子兵法精神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可以称得上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座巅峰,给人类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阐述的军事思想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学习军事不能只注重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战例对理论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于抽象的理论的理解,才能把兵法学透学活。
关键词:二战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正文《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它所阐述的是军事和战争的客观规律,有些内容涵盖的范围甚至更广,可以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孙子兵法》永远都不会过时,它的精髓闪现在人类大大小小的们每一场战争中,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对于将来,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结合二战中的实际战例谈一谈作者对于孙子兵法一些浅显的个人见解。
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个一个战例的来看。
1.百战经典:“白色闪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德国闪击波兰战役吧。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
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
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
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
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赖歇瑙的第10军团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军团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克鲁格的第4军团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库勒的第3军团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摘要:虚实原则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军事理论,也是一个基本的用兵原则。
准确的理解虚实军事哲学,掌握其规律和方法,不仅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对我们的人生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虚实原则;《孙子兵法》;胜利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虚实原则是《孙子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其中蕴含着克敌致胜的关键。
“兵者,诡道也。
”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运用不同常人的做法迷惑敌人,最终出乎意料地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关键之处在于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奇不意,攻其不备,最后克敌制胜。
此处的虚实实既指的是表面意义上通常所用的和实际采用的出人意料地计策退敌同时又代表敌我双方的优劣之势,所谓出奇制胜,不过是虚晃一招,表面上按常人能想到的计策来对敌,实际上则选择另一种逆其道而行的方法来对敌;同时避开自己的弱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攻打敌方的弱势,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指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要抢先占有有利的条件,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来控制敌方而不是受制于人。
这种掌握主动权的方式,是转变虚实的关键之处。
要想在战场上,使自己成为处于优势的一方,需要“出其不所趋,趋其不所意”,出击敌人鞭长莫及无法施援的地方,突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地,从而转变敌我双方虚实。
运用虚实军事思想的秘诀就在于,“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其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主要阐述的是,通过佯动,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打击,了解敌人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优势处和致命点,从而利用自身的优势,打击敌人的致命点,获得战争的胜利。
孙武《虚实》篇中有“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的流动,会避开高地,往地处流动;而用兵之道,就是避开敌方防守坚实的地方,攻其薄弱空虚的地方,这正是虚实军事哲学里的基本用兵原则。
掌握了虚实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后,在战场的实际运用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制定最为合适的对敌计策。
论《孙子兵法》的虚实原则
孙子的“虚实”军事哲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虚实原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也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
《孙子兵法》中所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都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华,千百年来受到所有军事家和将领们全力关注。
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
因此,虚实原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
孙武在《虚实》篇中论述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意思是说用兵的法则像流动的水一样,水流动起来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
用兵的法则是避开敌人防守坚实的地方而攻击其空虚薄弱的部位。
避实而击虚,虚破则实损,避强而击弱,弱亡则强消。
兵家在选择作战目标,确定进攻路线和主攻方向时,坚持避实击虚,作战行动就会顺利如庖丁解牛。
所以说虚实原则是兵法中的一个基本用兵原则。
一、牢记虚实原则的作战前提是确保战争胜利的根基“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实行虚实原则的前提,更是揭示战争胜败关键的至理名言。
指挥作战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要原则。
主动地位的取得不能靠空想,而是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努力争取。
在未战之前,要“先处战地而待敌”,军队应事先进入战场,先敌完成作战部署,占据有利位置,以逸代劳,要先敌准备、先敌休整、先敌部署,这样便能居于有利地位,从容作战。
牢牢把住战争的主动权,是谓“不致于人”,同时,善于运用“利”、“害”的引诱、威迫,调动敌人,使敌军按我们的意图行动,并使其由逸变劳,由饱变饥,由安变动,大大消耗削弱其战斗力,是谓“致人”。
军事斗争的最高艺术,莫过于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军理课孙子兵法小论文
《孙子兵法》学习有感一.二.《孙子兵法》的内容理解首先,《孙子兵法》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和目的性。
作品诞生在战争频仍的春秋末期,那时的诸侯崇尚功利、追求富国强兵。
而时代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也使得作品打上深深的目的性痕迹。
《火攻》篇中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可见,对应的战争目的分别是争夺利益、取得胜利、转危为安。
其中,取得胜利最终是为了获得利益,转危为安属于利益的一种。
因此,战争最核心的目的就在争夺利益。
《孙子兵法》正是以“争利”为核心展开的。
这里的“争利”并非全是贬义。
当“利”为“公利”,为了谋取国家的利益时,便有些情有可原。
《火攻》篇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意思是,攻取城池后,未有足够力量维持其胜利,拖延了时间,最终招致凶险,枉费了国家资源,而又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利益。
因此,没有国家利益则不动兵,没有十足把握就不用兵,国家没有遇到危难就不应该发动战争。
可见,孙子的军事思想并非狭隘的利己主义,而是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去思考大局的。
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发扬的。
其次,《孙子兵法》十分注重把握人的行动原理并依此凝练而成。
趋利是人的本能,趋利性是人行动的动因。
当然,这里的趋利性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
《孙子兵法》通过对人性的操纵来把握战争的输赢。
正因对人性的细致体察,《作战》篇才有这样的表述:“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对敌人“善而养之”以便日后“胜敌而日强”,是在把握俘军心理的基础上做出的表面的尊重、让步,实则是以此松懈俘军,使其为我所用。
《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是基于对士兵以感恩之心回报宗主的心理把握做出的决断,目的是“故可与之赴深溪”、“故可与之俱死”。
《孙子兵法》的智慧来自于人,作用于人,必然要考虑人性特征,以此深入人心,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结课论文-虚实军事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摘要:虚实军事哲学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基本用兵原则和谋略哲学,《孙子兵法》虚实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方法和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战争的谋略运用中也运用广泛。
牢记虚实原则的作战前提,掌握其规律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判定和创造出虚实,才能把握现代战争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战略《孙子兵法》是一部影响中国军事哲学的巨著,它的军事谋略、战争哲学、军事方法、谋略规划、计策思想等,已经被古今学者用在各个领域中。
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成书至今已有千年,千年来逐渐浸染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思想内核,对中国传统思想、内政外交和军事方针、战略制定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1]。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虚实篇从用兵“虚”“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人手,全面论述了指挥作战“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争取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
书中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千百年来影响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专家和国家战略决策者。
“兵者,诡道也”。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精华。
然而,如何用诈?诈从何来?如何用奇?奇出何处?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继续探讨的,虚实军事哲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
因此,虚实原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
其中提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者;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文化遗产之一。
它讲述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原理,并提出了许多有关指挥军队的理论和实践的思想。
本文将围绕孙子兵法展开,通过分析孙子兵法的精髓和应用,探讨其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启示。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计为主"。
孙子认为,在战争中,只有运用计谋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掌握敌情才能制定合理的战略,而利用情报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则需要将计谋与实际相结合。
这一思想在现代军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对敌情的分析,还是对战局的预判,都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结合军事专业知识,制定出全面有效的作战计划。
孙子兵法强调了"胜无战"的原则。
在孙子看来,最好的战争是不战而胜的战争。
他认为在与敌对势力进行较量时,应该尽量避免与其直接对抗,而是通过策略和智慧来击败对手。
现代军事中也在强调非传统安全战略的重要性,通过经济、文化、科技等非军事手段来实现国家的安全目标。
军事力量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唯一的选择。
孙子兵法注重了战略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他认为,战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战术进行。
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局,领导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决策能力,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战略方针和战术布置。
现代军事强调的快速反应和机动性,正是孙子兵法中变化的体现。
只有及时调整、灵活应对,才能使军队在敌我对抗中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强调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在孙子看来,一支优秀的军队需要统一指挥,紧密配合,形成协同作战。
只有领导者具备良好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能力,才能带领士兵取得胜利。
而在现代战争中,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军队由不同军种和兵种的士兵组成,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实现各兵种间的配合和支援。
领导者应具有积极主动的决策和指挥能力,能够在战局变化时及时调整指挥态势。
孙子兵法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战略思维,对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军事哲学及其意义尹家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摘要:虚实军事哲学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基本用兵原则和谋略哲学,《孙子兵法》虚实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方法和意义。
“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战争的谋略运用中也运用广泛。
牢记虚实原则的作战前提,掌握其规律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判定和创造出虚实,才能把握现代战争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战略《孙子兵法》是一部影响中国军事哲学的巨著,它的军事谋略、战争哲学、军事方法、谋略规划、计策思想等,已经被古今学者用在各个领域中。
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成书至今已有千年,千年来逐渐浸染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思想内核,对中国传统思想、内政外交和军事方针、战略制定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1]。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虚实篇从用兵“虚”“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人手,全面论述了指挥作战“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争取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
书中论述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等思想,千百年来影响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专家和国家战略决策者。
“兵者,诡道也”。
兵不厌诈,出奇制胜,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精华。
然而,如何用诈?诈从何来?如何用奇?奇出何处?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继续探讨的,虚实军事哲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战场上的所谓用诈,说到底就是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藉以引诱敌人,调遣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其关键所在是避实就虚,以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守,最后克敌制胜。
因此,虚实原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法宝。
孙子十分重视对虚实这对范畴的研究和运用。
其中提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者;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谋略思想,均强调了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谈到的战术思想以及大量采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或明或暗、或正或反、或柔或刚等各种方法手段以制约对手来达到最终取胜的目的的战术方略可以被借鉴[2]。
虚实哲学思想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渗透了中国军事哲学思想的精髓,《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三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孙子的虚实哲学在论著中均有表现和渗透。
虚实哲学是解决用兵问题的关键,即使是在现代战争中,虚实军事哲学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思想、决策制定、军事方针,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虚”与“实”“虚实”在古代兵法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何谓“虚实”?不同的事物范畴有不同的理解。
“虚”与“实”是一种状态,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在军事上,“虚实”是指军队的坚实与虚弱[3]。
孙子强调的虚实思想,流传下来,内涵丰富,不同的军事专家对“虚”“实”有着不同的理解。
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军事力量强弱的对比,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军事目的,把军事行为划分为是明显的军事行动与幕后军事行动,例如: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争霸时期,刘邦大军为了走出汉中,进入中原,不得不做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不妨把修栈道视为实,把度陈仓视为虚。
从军事战略思想的层面来看,还可以把虚实哲学理解为军事方针政策的内涵运用。
例如:在强调软实力的现代国际环境下,世界各国往往采取军事威慑的手段克敌致胜,而不是采取军事行动发动战争。
例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以视作实,中国与印度发生领土争端难以解决,中国在中印边界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可以称之为虚。
这种思想观,类似于通过战略威慑、军事布局等手段,以实现军事手段才可以达到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效果,又能够避免军事冲突。
从军事战术手段的层面来看,虚实可以是军事部署的强弱分布。
《孙子兵法》所强调的“兵以诈立”“出奇制胜”正是这种针对军事部署情况采取的军事手段,中国军事哲学讲究避实而击虚,虚破则实损,避强而击弱,弱亡则强消。
兵家在选择作战目标,确定进攻路线和主攻方向时,坚持避实击虚,作战行动就会顺利如庖丁解牛。
新中国开国元勋、一代伟大的军事专家毛泽东善用的游击战术,以及著名的十六字作战方针,也体现着虚实军事哲学的智慧,他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著名的军事思想,虽然仅有16字,却涵盖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虚实军事哲学,其思想要义正是击其所需,避其所实。
所以说,这也是孙子虚实思想的体现。
二、虚实军事哲学在战争中的应用虚实军事哲学在中外战争史上均有应用,而且取得了令人称奇的战绩。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虚实军事哲学的巨大意义。
1947年秋,我军在攻占石家庄前,首先攻克石家庄外围重要据点正定城,然后立即调头北进包围了徐水,摆开发动保北战役的架势,目的是诱使石家庄守敌北援徐水,将敌军歼灭于北上途中,然后乘虚而入,解放石家庄。
据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罗军长料到,这是我军的调虎离山计,迟迟不派兵出城。
为了引蛇出洞,我军钟天民旅长以大无畏的胆略,猛攻徐水,迫使蒋介石对石家庄守敌施加压力,让他们赶快北进。
可是,老谋深算的敌军长的主力仍然不离开石家庄。
为了尽快把敌人引出来,钟旅长决定智斗顽敌,又一次制造假象,故意放弃徐水,向西撤退。
罗军长认为这是我军的溃败,时机已到,于是率第三军离开石家庄北上,准备完成蒋介石南北夹攻我军的计划。
解放军引蛇出洞终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昼夜强行军240华里,赶到清风店,抢先占领战略要地。
在清风店战役中,我军全歼敌第三军,活捉敌军长。
接着,我军又急速挥兵南下,一举攻占了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
再看一场战役,也是经典战役。
1948年秋,傅作义拟率军突袭华北重镇石家庄,当时我党中央迁入石家庄附近的西柏坡不久,为了保障党中央机关的安全,毛泽东写了一篇新闻《紧急动员一切力量准备迎击匪军进扰》,一时间我军民积极响应、制造声势,最终吓退傅作义大军,以“空城”击退来犯之敌。
虚实哲学在这量场战役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与孙子在其《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里论述的军事活动中的“虚”与“实”是一致的。
在战斗中,敌我双方为了隐藏各自真实的作战意图,往往采取一些虚虚实实的作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此来麻痹对方,达到出奇不意,克敌制胜的目的。
解放战争期间石家庄保卫战中我军的“虚实战略”,无不说明了巧妙运用“虚”与“实”在军事战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虚实军事哲学的战略意义中国目前面临很多的边境争端,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依托中国日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谋划关系重大。
面对目前日渐复杂的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印边界问题、中越海洋权益争端、台湾问题等,中国可以采用虚实军事思想,通过中国古典智慧逐一解决。
我们分析这些事件,也可以从中找到中国虚实哲学的脉络。
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需要和谐的国家环境,适宜韬光养晦,不适合发动战争。
所以中国政府一直采取柔性办法解决钓鱼岛争端。
其一、通过每年的保钓人士登岛宣誓主权体现中国主权之争。
从表面上看,保钓行动是民间组织,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中国政府每年对保钓行动的相关支持是非常充分的。
不难推断,这也是中国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智慧体现;其二、渔政船巡航南海海域。
不少人抱怨中国软弱,不采用军舰飞机大炮巡航南海,却采用装备地下的渔政船巡航南海,有人质疑这是政府软弱和不尽心之处。
其实不然,这正是国家决策者的高明之处。
渔政船是非军事武装,中国渔政船在南海巡航,并不是军事行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关于扩大事端的指责,一方面又能体现中国政权在南海的存在感,同时,外国军事力量找不到借口对我渔政权进行攻击,真是一举三得,这正是看似软弱,实则强悍的虚实军事哲学。
三、频繁的军事演习。
中国海军走出第一岛链的呼声愈演愈烈,但是伴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国际环境却不容乐观,不少国家视中国为潜在对手。
所以中国目前只能采取低调崛起、低调发展、在必要时候通过军事演练等方式展示肌肉,威慑四方。
通过军事威慑,不仅可以避免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海的觊觎,还能避免军事冲突升级。
这样的虚虚实实,正是中国军事哲学的博大精深之处。
当前的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事件,我们也不难看出虚实军事哲学的端倪。
事发后,中国便派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开赴公共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对外宣称这一演习与菲律宾事件的联系。
以有礼威胁论有节的形式进行了军事威慑,又能够让相关国家无话可说,避免了中国威胁论纸嚣尘上,还能够避免台湾当局面临尴尬指责。
当前中国面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借鉴孙子的虚实军事哲学予以解决,往往通过内政外交、软实力展示的方法,还能够比荷枪实弹的效果好,这正是“兵者,诡道也。
”四、结语虚实军事哲学不仅适用于军事战术上,还适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不仅限于军事决策,涉及到内政外交的各个发面,均能够体现虚实军事哲学的智慧。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时代,如何以和平崛起的姿态,韬光养晦,避免重大国际动荡,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正可以运用虚实军事哲学。
中国面临的领土争端、贸易摩擦、海权争端等,均要采用有智慧的方法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够维持当前稳定的国际环境,抓住发展机遇、高速崛起,这些正是虚实军事哲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