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holter)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ppt课件

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 信号,捕捉短暂、间歇的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 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数据,可以诊断 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室颤 等。
评估心脏功能
01
02
03
评估心脏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 的电活动,了解心脏的起 搏和传导功能。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在佩戴动态心电图设备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止佩戴并就医。
寻求专业建议
对于心电图数据的解读和诊断,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辅助诊断
在一些复杂的心脏疾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可以辅助其他检查手段,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动态心电图的缺点
价格相对较高
01
动态心电图的价格通常比常规心 电图检查高一些,这可能使得一 些患者无法承受。
02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这种 检查方式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经济 负担。
需要佩戴设备,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可能存在伪影和干扰信号
由于动态心电图是在患者日常活动中进行监测,所以可能 会出现一些伪影和干扰信号。
这些信号可能会影响对心电图的准确解读,从而影响诊断 结果。
05
动态心电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出心律失常 ,如早搏、房颤、室颤等,帮助 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心脏功能评估
动态心电图需要患者佩戴监测设备, 这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 的影响。
在工作、休闲活动或社交场合中,患 者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设 备的佩戴。
Holter动态心电介绍ppt课件

CONFIDENTIAL
Philips Healthcare, June 19, 2008
EASI历史回顾
•1956 Frank 介绍校正的直角心电向量图
•1958
•1961
Pipberger 从心电向量图得出心电图
Pipberger 表明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等值
•1988
•1996 •1999
Dower 介绍EASI导联系统
Dower/Feild 用DOWER数据库优化
EASI 系数
通过FDA认证,应用于临床
CONFIDENTIAL
Philips Healthcare, June 19, 2008
我们的系统是怎样从心电向量图得出12导联心电图
EASI Lead System
3 VCG Leads are Calculated Channel 1: S (-) to E(+) Channel 2: S (-) to A(+) Channel 3: I (-) to A(+)
前—后观
胸骨下端电极E在I-A电轴中点。所有三 个电极在同一水平面上。
心电向量得出的12导联心电图由E、A、I和胸骨上方的S获得,另加一 个接地电极。
CONFIDENTIAL
Philips Healthcare, June 19, 2008
目录
• EASI介绍 – EASI优势 – 为什么Holter与传统ECG不同 – 闪存卡容量问题 – EASI的认证 • Holter 记录盒 • Holter软件
– – – – – 心律, 100%; 心腔扩大、肥厚, 84%-99%; 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是 97% 和99%; 先前发生过的前壁和下壁心梗分别是 95% 和 92% 。 两种方法对心脏间期的测量的区别非常小; 且在测量 P, QRS, 和 T波 方面没有区别。 – 对 426 病人 ST 监测, ….两种方法诊断急性心梗的一致性是 100%, 血管造影导致的缺血诊断的一致性是 95%, 短暂缺血的一致性是 89% 。
《动态心电图》课件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动态心电图技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展历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动态心电图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早期的动态心电图采用模拟记录方式,存在信号质量不稳定、易受干扰等问题。随着数 字化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动态心电图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信号质量 和稳定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使得远程监测和数
患者自我监测能力。
在心脏康复领域的应用
康复评估
动态心电图可用于评估心脏康复患者的康复效果 和运动耐量。
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动态心电图数据,医生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康复效果监测
通过持续监测动态心电图数据,医生可及时调整 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THANK YOU
可穿戴设备集成
可穿戴设备与动态心电图技术的结 合,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舒适的 监测体验。
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远程诊断
通过远程传输动态心电图数据, 医生可以远程诊断病情,提供及
时的治疗建议。
远程监测
患者可在家中自行监测心电图数 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
生。
远程教育
医生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向患 者和家属传授心电图知识,提高
动态心电图无法替代其他心电检查手段,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做出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5
动态心电图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改进
算法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动态心电图的算法将进一 步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
传感器技术升级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 提高动态心电图的信号质量和稳定 性。
判断心脏疾病的病情和预后,为 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和决策依
(推荐课件)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及临床应用PPT幻灯片

.
9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
HRV: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 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 节情况。
1977年Wolf等发现HRV与MI后死亡有关。
.
10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
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NN的标准差。
<50ms为异常,>100ms为正常
RMSSD: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HOLTER是评估心律失常的有效工具。
HOLTER对于评估ST改变、起搏器功能有一定帮助。
.
33
2017 刘朝晖于重庆
课件地址:
.
34
.
4
分析方法
计算机智能化的学习识别 以同类型的模版分类,然后由人工进行校对性的分析
.
5
ST段的分析
根据基础心律的基线、J点及J点后60~80ms的ST段
可提供ST段偏移的幅度、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度等数 据。
.
6
导联系统
胸前双极导联:均为模拟导联,即 MV5、MV1及MaVF
pNN50:相邻NN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
.
11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
.
12
郭继鸿《心电图学》p129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律: 24h总心率<80,000次; 最快窦性心率<90次/分; 最慢窦性心率<40次/分; 平均窦性心率<50次/分
.
13
窦房结功能低下
窦性暂停、窦房阻滞 双结病变: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逸搏
心房/室感知
自身P/V 波
无P/V波 过感知
自身P/V波 感知不良
抑制起搏
动态心电图ppt课件

03
药物对心电图表现的影响
分析药物对心电图波形、心率、节律等方面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可能导
致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
06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病例展示及诊断思路分享
病例一:心肌缺血 患者信息:年龄、性别、主诉等 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倒 置等
典型病例展示及诊断思路分享
诊断思路: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及 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病例二:心律失常
药物作用机制
了解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如对心肌细胞钠、钾、钙离子通道 的阻滞作用等。
药物对心电图表现的影响
分析药物对心电图波形、心率、节律等方面的影响,如可能导致心 电图出现异常波形或心律失常。
其他心血管药物影响分析
01
药物类型
包括降压药、扩血管药、利尿剂等心血管药物。
02
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了解药物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率通常为 100-25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规律的快速大幅度扑动波,心 室率通常为200-250次/分;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完全丧 失正常节律,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04
心肌缺血检测与评估方法
ST段改变识别及意义
03
0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4
实时监测与远程医 疗
物联网、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将 推动动态心电图实时监测与远程 医疗服务的普及,为患者提供更 为便捷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日益广泛,预测未来动态心电图 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 现自动化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等异常事件,提高诊断准确性 和效率。
动态心电图佩戴方法ppt课件

动态心电图佩戴方法
心功能检查科
.
三通道Holter电极片贴放位置
第一通道(相当于Ⅰ导联) 第二通道(相当于Ⅱ导联) 第三通道(相当于V1导联)
.
三通道Holter电极片贴放位置
.
三通道Holter记录器操作要点
按钮按下→显示:时间 再按下→显示:ID 再按下→显示: Ⅰ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 Ⅱ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 Ⅲ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时间 长按3秒→显示:R+时间(如:R 9:30)记录器才开始记录, 提示操作完成
.
Holter申请单书写注意事项
基本项要全: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所在病区 和检查有关的症状、体征、 病史要明确: 如心悸、胸痛、晕厥、心梗病史等 安装有起搏器的病人需要说明 (同时要注 明起搏器类型、安装起搏器的原因及时间)
.
.
装机后需告知病人的事项
避免剧烈活动,出汗过多 防止静电远离电磁场:要求患者穿着棉织品内衣,
以免产生静电,避免到强电磁场处,以免造成干扰 伪差影响心电图分析 务必不要做影响胸部电极的检查项目 请患者爱护记录器:注意防水、防震、防挤压、防 磕碰,不要擅自将记录盒从背套中取出 请患者按规定时间拆除记录盒
心功能检查科
.
三通道Holter电极片贴放位置
第一通道(相当于Ⅰ导联) 第二通道(相当于Ⅱ导联) 第三通道(相当于V1导联)
.
三通道Holter电极片贴放位置
.
三通道Holter记录器操作要点
按钮按下→显示:时间 再按下→显示:ID 再按下→显示: Ⅰ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 Ⅱ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 Ⅲ通道图形 再按下→显示:时间 长按3秒→显示:R+时间(如:R 9:30)记录器才开始记录, 提示操作完成
.
Holter申请单书写注意事项
基本项要全: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所在病区 和检查有关的症状、体征、 病史要明确: 如心悸、胸痛、晕厥、心梗病史等 安装有起搏器的病人需要说明 (同时要注 明起搏器类型、安装起搏器的原因及时间)
.
.
装机后需告知病人的事项
避免剧烈活动,出汗过多 防止静电远离电磁场:要求患者穿着棉织品内衣,
以免产生静电,避免到强电磁场处,以免造成干扰 伪差影响心电图分析 务必不要做影响胸部电极的检查项目 请患者爱护记录器:注意防水、防震、防挤压、防 磕碰,不要擅自将记录盒从背套中取出 请患者按规定时间拆除记录盒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的应用56页PPT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的应 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的应 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动态心电图》课件

05 动 态 心 电 图 在 心 血 管 疾 病 诊 断中的应用
06 动 态 心 电 图 与 其 他 检 查 方 法 的比较与联合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动态心电图概述
定义与原理
动态心电图的定义
动态心电图的原理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 的区别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发展历程与现状
动态心电图的起源 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不断完善 现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其他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的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与其他
06
检查方法的比较与
联合应用
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
定义和原理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诊断结果和意义
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联合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 原理和意义
动态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 联合应用方案
用
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局限性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未来发展
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的优势
常见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表 现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的局限性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QRS波群:正常 形态为3个连续 的负向波
T波:正常形态 为正向波
U波:正常形态 为正向波,小于 T波
异常波形表现与临床意义
异常波形表现: 介绍常见异常 波形特征及识
别方法
临床意义:阐 述异常波形对 临床诊断和治
疗的意义
06 动 态 心 电 图 与 其 他 检 查 方 法 的比较与联合应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动态心电图概述
定义与原理
动态心电图的定义
动态心电图的原理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 的区别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发展历程与现状
动态心电图的起源 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不断完善 现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其他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的诊断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与其他
06
检查方法的比较与
联合应用
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
定义和原理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诊断结果和意义
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联合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 原理和意义
动态心电图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 联合应用方案
用
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局限性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未来发展
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的优势
常见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表 现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的局限性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QRS波群:正常 形态为3个连续 的负向波
T波:正常形态 为正向波
U波:正常形态 为正向波,小于 T波
异常波形表现与临床意义
异常波形表现: 介绍常见异常 波形特征及识
别方法
临床意义:阐 述异常波形对 临床诊断和治
疗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 一,有特殊价值。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 素多: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件 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换 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1.5-2年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
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 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 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 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 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正常人DCG表现: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脏起搏器治疗者;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症;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 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DCG诊断心肌缺血:
次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
HR>100bpm
*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 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 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 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 升,平均快于男性。
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随访;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 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 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 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 绞痛等价值更大;
适应症: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冠脉造影前后 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
行运动者。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解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研讨会对DCG诊断心肌缺血的问题探讨较多:
女 54bpm, <60bpm的发生率9%
建议:心率50(男)/55(女)- 95bpm
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
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
55-100bpm(女)
2、节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 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 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 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 on T、VT等。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 人。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 性、推测预后;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 的病因;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 律失常作用。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
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 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 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 的长程心电图。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的发展:
1961年应用于临床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 素多: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件 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换 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1.5-2年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录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
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 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 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 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 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正常人DCG表现: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脏起搏器治疗者;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症;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 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DCG诊断心肌缺血:
次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
HR>100bpm
*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 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 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 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 升,平均快于男性。
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随访;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 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 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 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 绞痛等价值更大;
适应症: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冠脉造影前后 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
行运动者。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解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研讨会对DCG诊断心肌缺血的问题探讨较多:
女 54bpm, <60bpm的发生率9%
建议:心率50(男)/55(女)- 95bpm
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
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
55-100bpm(女)
2、节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 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 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 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 on T、VT等。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 人。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 性、推测预后;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 的病因;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 律失常作用。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
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 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 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 的长程心电图。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的发展:
1961年应用于临床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