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童晔玲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Th pda e s u ft e i ta i e ha s nd dr he a e fc n e a n eu t t dy o h nii ton m c nim a ug t r pis o a c r p i
W N a — io W N i u .D p r etfO cl y C a ghn o i l Scn layM dcl — A GMiom a , A GJ  ̄ n eat n o noo , h n zegH s t , eo dMitr e i e m g pa i aU
e pi c ds o s ria at i a ma r du s( S I s , p is bshsh nt n te rg ne ee p e tnr d r ani l e nt o l nin m t y rg N A D ) oi d , i 0p0 a s dohr us dr vl m n e— nu n e d —f l o o p ea d u d o ie
2 0 7 上海 第 二军 医大 学附属 长征 医院肿瘤科 王妙 苗 综述 ,王杰 军 审校 0 00
【 摘
要】 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 , 动物模 型中表 现出对痛 觉过敏 、 敏等疼痛相 关行为 , 在 超 其相应 的
脊 髓 节 段 内发 生 独 特 的 神经 化学 改变 。癌 痛 的发 生 与 外 周 传 人 神 经 敏 化 和 中 枢 敏 化有 关 , 癌 痛 早 期 , 肿 瘤 细 胞 、 症 细 在 以 炎
药 物 等 。研 究 癌 痛 产 生 的 内在 机 制 及 其 相 关 药 物治 疗 将 为 临 床肿 瘤 患 者疼 痛 治疔 提供 重 要 的 理论 依据 和 疗 向指 导
骨转移癌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癌痛 的动物模型 比较 困难 , 可依 据不 同实 验 目的选择 但 相应 的动物实验模型。
1 理 想 的 骨 转移 癌 痛 动 物 模 型
依据转移 到骨骼 的肿瘤来 源 , 骨转移 癌痛模 型分 将
为 4种 , 自发性 、 发性 、 种性 和转基 因性 。 自发性 即 诱 接 骨转移癌痛发 生率低 且不稳定 , 发生时 间难预测 且参差 不齐 , 目前较少使用 自发性 骨转 移癌痛 模型 。诱 发性骨
转移癌痛模型 , 是指用 化学 、 理、 物等致 癌 因素作用 物 生 于实验动物形成的骨转移癌痛 , 该方法周期 较长 , 亡率 死 高, 骨转移癌痛 出现 的 时间、 位 、 灶数 等在个 体 间表 部 病 现不均一 , 故也较少使用。
接 种 性 骨 转 移 癌 痛 模 型 , 指 把 癌 细 胞 株 接 种 于 实 是
2 骨 转 移癌 痛 动 物 模 型 分 类 2 1 实验 动 物 来源 .
如放疗 、 术 、 手 化疗也 可诱 发 或加重 疼痛 。因此 , 常有 非 必要进一步研究 阐明骨转 移癌痛 的神经 生物学 机制 , 以 便制定更合理有效 的治疗方法 。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 究 的平 台, 理想 的动物模 型 能尽可能复制人骨 转移癌 痛 的条 件 , 而方 便对骨 转移 从 癌痛 的认识 。不过由于种属之间 的差异及人类 骨转移癌 痛形成过程 中的多 因性 , 建立 一个完 全反 映人类骨 转移
验动物骨髓腔 内或 其他特 殊部位形 成 的骨转移 癌痛 , 为 当前采用最多者。主 要包括 两种 常用模 型 : ①将 肿瘤 细 胞 注射 至 动 物 左 心 室 , 而 经 血 液 循 环 运 送 肿 瘤 细 胞 至 从 包括骨髓在 内的多个部位 。该方法可以复制肿瘤在体 内
正清风痛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研究
正清风痛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研究作者:许牧鄢毅吴志圣王志剑朱梦叶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第31期【摘要】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
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建模后给予正清风痛宁)、模型对照组(建模后给予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
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比较三组术前及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后(术后)1、3、5、7、10、14 d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
术后14 d处死各组小鼠,ELISA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
结果:从CCI术后1 d开始,模型对照组小鼠的PWMT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WTL明显短于假手术组(P<0.05)。
相比于模型对照组,术后第3天起给予正清风痛宁40 mg/(kg·d)后,从术后7 d起实验组小鼠的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P<0.05)。
术后14 d,模型对照组小鼠脊髓中的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正清风痛宁对CCI 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NF-α、IL-1β、IL-6相关。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炎症因子Animal Model Study of Zhengqing Fengtongning in Treatment Neuropathic Pain/XU Mu,YAN Yi, WU Zhisheng, WANG Zhijian, ZHU Mengy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22, 19(31): 016-020[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hengqing Fengtongning on Chronic sciatic nerve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induced neuropathic pain in mice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 A total of 30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given Zhengqing Fengtongning after modeling), model control group (given normal saline after modeling),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given normal saline after operation). The animal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 in mice were established. The 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 and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 of mice before operation and 1, 3,5, 7, 10, and 14 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model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 The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sacrificed 14 days after operation,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1β (IL-1β)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 From 1 day after CCI, PWMT of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PWTL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PWMT and PWTL of 7 d after 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prolong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Zhengqing Fengtongning 40 mg/ (kg·d) from the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 (P<0.05). 14 d after opera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NF-α, IL-1β and IL-6 in the spinal cord of mice in model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NF-α, IL-1β and IL-6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ecreased(P<0.05). Conclusion: Zhengqing Fengtongning can relieve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CCI in mice,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TNF-α, IL-1β, IL-6.[Key words] Zhengqing Fengtongning Neuropathic pain Animal model Inflammatory cytokines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31.004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疼痛,在临床较为常见,诱发因素为躯体感觉系统的疾病或损伤,对患者精神、睡眠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
地塞米松对大鼠 Walker 256乳腺癌骨转移癌痛的作用
地塞米松对大鼠 Walker 256乳腺癌骨转移癌痛的作用张凡;李毅;丁杰;张海林【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bone metastasis pain induced by Walker 256 mammary gland carcinoma cells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bone cancer pain. Methods Ascitic tumour cells were made from Walker 256 mammary gland carcinoma cells injected to tibia of rats.Then,the withdrawal threshold to mechanical stimulus and withdrawal time in response to radiant thermal stimulu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The withdrawal threshold to mechanical stimulus and withdrawal time in response to radiant thermal stimulu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tibia bone inoculated with Walker 256 cells.The pathology results showed the evidence of tibia bone structure was destructed by tumor.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 of bone metastasis pain induced by Walker 256 mammary gland carcinoma cel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Dexamethasone (5 mg/kg ) elevated withdrawal threshold to mechanical stimulus in rat model of bone metastasis pain induced by Walker 256 mammary gland carcinoma cell.Conclusion Dexamethasone could alleviate bone cancer pain.%目的:建立大鼠 Walker 256乳腺癌骨转移癌痛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骨转移癌疼痛痛阈的影响。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薛梦;黄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疼痛,临床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疼痛、诱发痛和痛觉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以及认知障碍.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系统梳理手术创伤、疾病和药物所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各自特点,为研究该疾病发病机理和干预策略的动物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12【总页数】5页(P1252-1256)【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机械异常性疼痛;自发性疼痛【作者】薛梦;黄诚【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疼痛医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病变和疾病相关的慢性疼痛,可由带状疱疹、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以及化疗等因素所诱导。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诱发痛和痛觉过敏,且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表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难度[1]。
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
本文对近年来啮齿类动物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和特点综述如下。
1 不同手术创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1.1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CCI)模型 CCI模型最早是由Bennett和Xie[2]在大鼠上建立模仿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该模型通过将股二头肌与臀肌分开,充分暴露并分离坐骨神经,在其周围放置四根间距为1 mm松散的铬制肠线并结扎。
此模型的优点是手术后24小时内出现痛觉超敏反应,在第14~15天疼痛达高峰,神经结扎引起的疼痛可持续15~30天,手术操作容易,具有机械痛和热痛敏,并且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又有炎症成分[3]。
癌痛形成机制及模型研究进展
t h e o r y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a d d i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
Ke y wo r d s : c a n c e r p a i n mo d e l ; e t h o l o y; g me c h a n i s m
痛、 肱骨痛模型 。姚鹏 等通 过建立 胫骨癌痛模 型发 现大 鼠 骨癌痛发生时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G R K 2和 B 一 抑制蛋 白 2 ( a r r e s t i n 2 ) 的表 达增 加。Z h a n g等 将 骨 肉瘤 N C T C 2 4 7 2细 胞注射 到小 鼠股骨 髓腔 内引发癌痛 , 并 发现细胞 周期蛋 白依
癌痛是 临床 晚期 恶性肿瘤 患者最 常见 的症状之 一 , 一 半
以上 的癌症 患者会经 历剧烈且很 难控制 的疼痛 , 虽然 吗啡等 阿 片类药物 对癌 痛的疗效 显著 , 但是 , 伴 随成瘾性 、 胃肠道 反
表现为 同侧肢体蜷缩和保护行为 , 同时出现触诱发 痛 , 且痛行
为 与 骨 质 破 坏 程 度 成 正 相 关 。之 后 , 相 继 出现 了胫 骨 痛 、 跟 骨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A u g ; 1 7 ( 8 )
・1 2 6 9・
◇综 述与 讲座 ◇
癌 痛 形成 机 制 及模 型研 究 进 展
主 晶, 胡 卫, 詹 玲, 万信念 , 焦良波, 陈 涛
( 三峡 大学医学院 ,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2 )
康莱特注射液对癌症痛大鼠痛行为和肿瘤生长的影响
康莱特注射液对癌症痛大鼠痛行为和肿瘤生长的影响谭煌英;高福云;崔建;武晓勤;刘国玲;李圆;李佩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06(013)001【摘要】目的利用癌症痛动物模型,研究和评价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癌症疼痛的疗效.方法根据Medhurst方法,建立大鼠乳腺癌骨痛模型.实验分康莱特组、塞来昔布组、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2次,连用10 d.康莱特组,腹腔注射10 mL/kg;塞来昔布组,30 mg/kg灌胃;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NS 10 mL/kg.吗啡组在造模第17天,单次腹腔注射3 mg/kg.在末次给药后测量各组大鼠的痛相关行为,包括触诱发痛(大鼠足底皮肤对2 g von Frey纤毛刺激的缩足反应敏感性增强)和机械性痛觉过敏(两侧后肢负重差异).并将大鼠后肢进行X线摄片,影像学评估肿瘤诱导的骨破坏.结果造模第17天,康莱特组、塞来昔布组、吗啡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左侧足底皮肤对2 g von Frey纤毛刺激的缩足反应百分率分别为53.3%±20.7%、46.7%±20.7%、13.3%±16.3%和90%±16.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康莱特组缩足反应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两后肢负重差异值康莱特组、塞来昔布组、吗啡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分别为(48.6±28.52)g、(42.95±29.45)g、(25.81±1 6.99)g和(78.01±1 9.08)g.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康莱特组两后肢负重差异明显变小(P<0.01).胫骨X光照片显示,生理盐水组和吗啡组骨质破坏严重,放射学评分范围4-5;康莱特组和塞来昔布组,骨破坏程度较轻,放射学评分下降;假手术组大鼠胫骨未见放射性改变(评分均为0).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在大鼠乳腺癌骨痛模型上有效,能减轻癌性骨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同时骨破坏程度减轻,肿瘤生长受抑.【总页数】4页(P39-42)【作者】谭煌英;高福云;崔建;武晓勤;刘国玲;李圆;李佩文【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补骨脂对乳腺癌骨痛大鼠痛行为及肿瘤生长的影响 [J], 姚暄;贾立群;谭煌英;高福云;颜钰;李环;崔建;邓博;刘猛2.钙剂对间斑寇蛛毒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致痛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孙辉;寇晓文;刘娟娟;董新玲3.地佐辛在雌激素干扰下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J], 陈江;程桥4.臭牡丹对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痛敏行为的影响 [J], 江茜;王英;黄诚5.鞘内注射阿片复合纳洛酮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学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J], 赵军;高宝柱;郑宝森;曹君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课件
三.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定义:模型是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形成移植性肿瘤动物的肿瘤实验动物选择:移植性肿瘤常用动物为小鼠、大鼠和地鼠肿瘤细胞的选择:筛选抗癌药物时,最好选用3类瘤株,及肉瘤、腹水型肿瘤和白血病株。在众多移植性肿瘤中,小鼠Lewis肺癌、小鼠黑色素瘤B16及小鼠白血病P388是目前最受重视和应用最广的。
免疫功能抑制的大鼠作为移植宿主
实验动物:体重120~160g的Wistar大鼠操作方法(例:人胃癌细胞株):1.大鼠分笼饲养,皮下注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阿糖胞苷200mg/kg体重,2d后用10Gy(1000rad)60Co全身照射,照射后的大鼠饲养于洁净环境中,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h,自由摄食饮水,饮水中加土霉素1mg/ml2.将人胃癌细胞株调至1×106个/ml细胞悬液,台酚蓝拒染法检测癌细胞存活率后,每只鼠皮下注射0.5ml(含5×105个细胞)细胞悬液3.接种后每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生成后取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般情况下,接种3~5d形成肿瘤,移植成功率可达85%,移植成功后可用以观察受试药的疗效
瘤块接种法
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每次接种的动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无菌操作取出瘤块,将数个瘤块混合后剪成小块,放入玻璃匀浆器中,加无菌生理盐水向一个方向转动研磨后,经滤网过滤,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3~1:4(肿瘤g:生理盐水ml)的瘤细胞悬液,用台盼兰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数,用1ml注射器注射到接种部位,每个接种点接种0.2ml(一般含1×106~1×107个细胞数)。通常接种到腋窝皮下,每只动物可选用多个接种点。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01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02
化疗性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探讨
化疗性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探讨姬丽娅;马妮;王新来;田晔;狄政莉;史明;姬西团;吴中亮【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5(14)6【摘要】目的利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或紫杉醇(Paclitaxel)建立化疗性痛大鼠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微量释放泵连续给与SD大鼠一定量的长春新碱(Vincristine)或紫杉醇(Paclitaxel),而对照组给与相当量的溶剂.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连续时间点观察大鼠的痛觉行为学变化;当痛觉阈值降到最低点时,对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进行针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OX42的免疫荧光染色,并鞘内给药抑制胶质细胞观察镇痛作用,同时取出两组大鼠的新鲜脊髓背角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长春新碱组注射后第6d 出现了明显的机械和热痛觉过敏,到注射后第8d痛觉阈值降到最低点,以后基本维持在此水平;而紫杉醇组第4d出现了明显的机械和热痛觉过敏,第12 d痛觉阈值降到最低点,以后基本维持在此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脊髓背角GFAP和0X42的染色密度出现了显著增强,鞘内给予针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L-α-氨基己二酸(LAA)和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米诺环素(minocydine)能起到有效镇痛作用.另外处理组脊髓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类分子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p-p38)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化疗性痛模型,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可能参与了化疗性痛的形成.【总页数】5页(P505-509)【作者】姬丽娅;马妮;王新来;田晔;狄政莉;史明;姬西团;吴中亮【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3;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3;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0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相关文献】1.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评价及发病机制探讨 [J], 张淑香;田伟;任燕冬;李玉萍;刘树民2.实验性肾盂肾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的研究 [J], 孙建实;栗德林3.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J], 王红;吴婷婷;卢慧芳;宋梅;杨波4.化疗性静脉炎实验用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综述) [J], 刘东梅5.ICU获得性肌无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探讨 [J], 刘芙蓉; 敖雪; 刘蕾; 林建良; 邓超; 李景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一、内容概括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这是一篇关于癌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化疗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文章还探讨了目前针对这种疼痛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A. 研究背景和意义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是它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而导致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忍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疼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B.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和分类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神经源性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
例如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在疱疹消失后,可能会出现神经源性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针刺、烧灼或电击感,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中枢性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大脑或脊髓损伤导致的。
例如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此外还有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导致的。
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周围神经受损,从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麻木、刺痛等不适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类型的疼痛。
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C. 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和局限性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化疗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这个问题可不好解决,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哦!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哪些治疗方法呢?又有哪些局限性呢?别着急我们一一来了解。
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_童晔玲
中国肿瘤2007年第16卷第5期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童晔玲,何国浓,严继贵,俞丽霞,王泽时(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摘要: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为癌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癌痛有其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外周敏化、中枢敏化、骨溶解和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等有关。
全文综述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癌痛;动物模型;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7)05-0338-02ResearchProgressonAnimalModelandPathologicalMechanismsofCancerPainTONGYe-ling,HEGuo-nong,YANJi-gui,etal.癌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痛相比,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机制,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为癌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将对癌痛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缓解癌痛新方法、筛选有效的镇痛药物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本文就近几年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癌痛的动物模型研究由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肿瘤骨侵袭和扩散造成骨癌痛,是癌症诱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关于癌痛模型的研究集中于肿瘤骨转移模型。
1999年美国的Schiwei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股骨癌痛模型。
将溶骨性的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种植于同源C3H/HeJ小鼠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内,种植后第5d出现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数目增多,种植后14d,行为学上出现自发痛和触诱发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成正比,神经递质也有改变,且可以被骨保护素(OPG)所逆转。
2001年Wacnik等[2]建立了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NCTC2472细胞植入小鼠跟骨,种植后第3d肿瘤细胞与骨粘连,第6d出现骨质溶解,同时出现机械性痛觉增敏和冷刺激痛觉增敏,一直持续16d,注射吗啡(ED509.0mg/kg)可以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
疼痛的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
疼痛的动物模型与研究方法概述临床上持续超过6个月的疼痛即被视为慢性痛。
慢性病理性痛的特征是,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均涉及机体的系统性病变(如免疫反应异常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其疼痛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作为诱因或疼痛程度与局部的病变之严重性不成比例。
在这个意义上,癌症痛不属于慢性痛,因为它具有明确的局部持续刺激,应当属于急性痛的持续状态。
慢性病理性疼痛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炎症性及神经源性。
炎症痛模型炎症是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很多原因不明的疼痛疾患实际上是由于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所致。
因而,在动物模型上研究炎症痛的特征、机制,可能为理解疼痛及寻找有效的镇痛方法提供帮助我们介绍3种慢性炎症痛模型,均是以福氏佐剂作为致炎物质的。
它们是:多发性佐剂关节炎,单发性佐剂关节周围炎和单发性佐剂关节腔炎模型。
多发性佐剂关节炎模型本模型系采用每毫升含干重为1毫克结核杆菌的高浓度福氏佐剂,向大鼠尾根部或足底作皮内注射。
溶剂采用4份石蜡油、4份生理盐水和1份乳化剂(Falba或Aracel A)混和而成。
注射后77~90%的大鼠会出现一定的持续时间不等的关节炎症。
动物的一侧或双侧后肢通常首先出现改变,出现多个关节的红肿;其次是前肢和尾部出现关节炎症。
根据动物受累及的关节数目及其行为表现,可以对此炎症的严重程度予以评价。
多数动物在第18~25天内病情最为严重。
福氏佐剂是一种免疫佐剂,可以加强机体对抗原产生免疫的能力。
本模型所诱导的是动物的免疫反应性炎症,其目的是模拟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
多发性佐剂关节炎是最早提出的关节炎模型之一。
利用此模型曾经做了大量工作。
这一模型适合于进行抗类风湿的药物研究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用于作为疼痛模型时,其缺点是病变范围过于广泛,除了多个关节均有炎症反应以外,往往伴随有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性病变。
这一情况限制了它在疼痛研究特别是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吴丽萍;唐宏亮;梁英业;王开龙;庞军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24(17)3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
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
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7页(P558-564)
【作者】吴丽萍;唐宏亮;梁英业;王开龙;庞军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防城港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和分子机制
2.推拿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5.基于中医推拿干预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毛庆祥; 杨天德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08(006)006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但是,目前的动物模型仍有很多缺陷,需要不断地完善,对疼痛的观察方法也需要改进。
【总页数】3页(P13-14,17)
【作者】毛庆祥; 杨天德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重庆 400042;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
【相关文献】
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推荐意见(一) [J], 佟明亮
2.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薛梦;黄诚
3.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方法 [J], 武亚茹; 常可欣; 贾庆忠
4.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6通过ERK5信号通路介导CCI动物模型病理性神经疼痛的机制研究 [J], 董小群; 李晓飞; 杨骐宁
5.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邓晚秋;阮颖文;郭凯文;胡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周秋雯;徐建国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08(21)6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性疼痛为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两种慢性疼痛.为研究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作出许多动物模型.文章介绍了中枢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和癌性疼痛等常见动物模型及其特征.
【总页数】5页(P638-642)
【作者】周秋雯;徐建国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1
【相关文献】
1.运动骨代谢实验动物特点与动物模型评价--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二) [J], 张林
2.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的选择与构建--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 [J], 张林
3.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国笑; 王瑜; 李少源; 焦玥; 荣培晶
4.冠状病毒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2019-nCoV可能的易感小动物模型 [J], 熊芮; 吕
建军; 聂建辉; 柳全明; 范昌发
5.慢性疼痛与记忆偏差的研究进展 [J], 左锡波;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及其在P2X受体介导痛觉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及其在P2X受体介导痛觉研究中的应用高云;梁尚栋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2006(22)11
【摘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该文综述的多种神经病理痛的动物模型,复制了人类神经病理痛的各种症状,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有效手段.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应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观察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新作用位点.
【总页数】5页(P1310-1314)
【作者】高云;梁尚栋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R322.8;R342.4;R63-332;R392.11;R441.1
【相关文献】
1.川芎嗪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 [J], 高云;梁尚栋;邵立健;穆松牛;徐昌水;张春平
2.嗅鞘细胞移植与 P2X4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张文俊(综述);况荣华;刘曾旭(审校)
3.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进展 [J], 赵浩;余庆;刘曾旭
4.嗅鞘细胞移植与P2X4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张文俊(综述);况荣华;刘曾旭(审校);
5.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进展 [J], 赵浩;余庆;刘曾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肿瘤2007年第16卷第5期癌痛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童晔玲,何国浓,严继贵,俞丽霞,王泽时(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摘要: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为癌症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癌痛有其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外周敏化、中枢敏化、骨溶解和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等有关。
全文综述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癌痛;动物模型;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07)05-0338-02ResearchProgressonAnimalModelandPathologicalMechanismsofCancerPainTONGYe-ling,HEGuo-nong,YANJi-gui,etal.癌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痛相比,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机制,癌痛动物模型的出现,为癌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这将对癌痛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缓解癌痛新方法、筛选有效的镇痛药物提供极为有效的途径。
本文就近几年出现的癌痛动物模型及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癌痛的动物模型研究由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肿瘤骨侵袭和扩散造成骨癌痛,是癌症诱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关于癌痛模型的研究集中于肿瘤骨转移模型。
1999年美国的Schiwei等[1]首次报道了小鼠股骨癌痛模型。
将溶骨性的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种植于同源C3H/HeJ小鼠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内,种植后第5d出现骨质破坏,破骨细胞数目增多,种植后14d,行为学上出现自发痛和触诱发痛,疼痛程度与骨质破坏程度成正比,神经递质也有改变,且可以被骨保护素(OPG)所逆转。
2001年Wacnik等[2]建立了小鼠跟骨癌痛模型,将NCTC2472细胞植入小鼠跟骨,种植后第3d肿瘤细胞与骨粘连,第6d出现骨质溶解,同时出现机械性痛觉增敏和冷刺激痛觉增敏,一直持续16d,注射吗啡(ED509.0mg/kg)可以缓解机械性痛觉增敏现象。
他们还建立了小鼠肱骨癌痛模型,方法及各项指标与跟骨癌痛模型类似[3]。
2002年英国学者Medhurst等建立了大鼠胫骨癌痛模型。
该模型是在同源SD大鼠的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103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种植后10d~14d,X线片上显示胫骨骨质显著破坏,第20d骨矿物含量和密度下降,组织学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发现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动物在术后第12d~14d出现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1mg/kg~3mg/kg吗啡有效[4,5]。
目前,国内也已成功复制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
谭煌英等[6]按照Medhurst的方法对骨癌痛模型进行了复制,并从疼痛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癌痛模型的起点。
董航等[7]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SD大鼠胫骨骨髓腔,机械痛和辐射热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术后8dX射线显示注射部位松质骨出现放射性缺损病灶,第14天松质骨放射病灶增多,骨皮质缺失,第22d出现严重的骨破坏;术后8d大鼠后肢苏木精—伊红染色见骨髓腔有异型细胞,骨小梁未见广泛破坏;术后14d可见肿瘤细胞充填骨髓腔,引起骨小梁广泛破坏;术后22d可见肿瘤细胞穿破骨皮质,侵及周围肌肉及软组织。
上述的这些骨癌痛模型中,应用乳腺癌细胞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可视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手术操作较简便,评价方法成熟,具有研究意义。
2癌痛的发生机制2.1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外周敏化)初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背角神经节(DRG),分布着感受不同刺激的多种受体,可将各种伤害性刺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在持续的外周刺激下,DRG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外收稿日期:2006-08-29;修回日期:2006-10-10通讯作者:王泽时、俞丽霞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06-10-01(02))338周神经敏感性增加,表现出痛阈降低,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
以往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能释放一系列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PGE)、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而初级感觉神经元可以表达其中多种因子的受体[8 ̄10]。
另外,肿瘤组织中大约有20% ̄30%的巨噬细胞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IL-1等[11]。
肿瘤组织分泌的这些因子可能作用于初级感觉神经元上各自的受体,激活和敏化感受器,参与癌痛的产生[12]。
2.2脊髓的神经化学变化(中枢敏化)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各种因子导致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兴奋,异常兴奋的神经元不断向上一级中枢脊髓背角神经元发放冲动,再经不同的上行传导束到达高级中枢。
初级感觉神经元异常兴奋使DRG内的胶质细胞等合成、释放新的递质如ET-1或对原有的递质如P物质(SP)、SP受体(SPR)等进行调节。
实验发现,骨癌痛模型鼠患侧肢体相应的脊髓节段存在神经化学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谷氨酸重摄体转运体减少、脊髓SP受体内吞、Ⅲ ̄Ⅳ层强啡肽、Ⅰ层神经元c-fos表达增加等,而正常动物中只有在伤害性刺激下才能出现上述变化,提示骨癌痛时存在外周传入神经敏化[1,4,12,13]。
星形胶质细胞与癌痛密切相关,在各种模型中都能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反应,多种痛相关物质如缓激肽、胆囊收缩素、SP、兴奋性氨基酸等都能激活它,而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引发痛增强反应。
活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直接影响神经元可塑性,促进初级传入终末释放多种致痛物质[14]。
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能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改变周围的神经化学环境,参与痛觉信号的传递。
各种损伤均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表现为细胞数增加,胞体肥大,分支增多,GFAP表达增加。
上述研究表明,癌痛的产生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2.3骨溶解对骨转移病人骨代谢的临床分析表明肿瘤所致骨质破坏(骨溶解)与骨癌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肿瘤刺激破骨细胞,引起骨溶解和骨形成的失衡,产生明显的骨质破坏,而且其破坏程度与痛行为、脊髓背角神经节(DRG)的神经化学改变呈正相关。
破骨细胞的过度活跃是骨癌痛发生的前提,其传导网络极其复杂,RANKL-RANK-OPG调节轴是其分化和活化的主要调节形式。
RANKL及其信号转换受体RANK具有刺激破骨细胞前体分化为破骨细胞、增强破骨细胞活力的作用,而骨保护素(OPG)作为诱饵受体,能与其配体RANKL以高亲和力结合,阻止RANKL与RANK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
因此RANKL和OPG的比例决定了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破坏的程度。
在肿瘤分泌的多种因子参与下,RANK经RANKL激活后,通过IKK、INK、p38、ERK、c-Src酪氨酸激酶等蛋白激酶途径实现信号传导,影响基因表达,调节OC和蛋白酶水平,激活破骨细胞[15,16]。
2.4肿瘤对外周神经的直接作用肿瘤发展到后期,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局部组织压力增加,压迫支配该部位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机械损伤、压迫和缺血。
同时,肿瘤释放的化学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不但破坏局部组织,也破坏支配局部组织的神经分布,这些都会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1]SchweiMJ,HonoreP,RogersSD,etal.Neurochemicalandcellularreorganizationofthespinalcordinamurinemod-elofbonecancerpain[J].JNeurosci,1999,19(24):10886-10897.[2]WacnikPW,EikmeierLJ,RugglesTR,etal.Functionalinteractionsbetweentumorandperipheralnerve:mor-phology,algogenidentification,andbehavioralcharacteri-zationofanewmurinemodelofcancerpain[J].JNeu-rosci,2001,21(23):9355-9366.[3]WacnikPW,KehlLJ,TrempeTM,etal.Tumorimplanta-tioninmousehumerusevokesmovement-relatedhyperal-gesiaexceedingthatevokedbyintramuscularcarrageenan[J].Pain,2003,101(1-2):175-186.[4]MedhurstSJ,WalkerK,BowesM,etal.Aratmodelofbonecancerpain[J].Pain,2002,96(1-2):129-140.[5]WangLX,WangZJ.Animalandcellularmodelsofchronicpain[J].AdvDrugDelivRev,2003,55(8):949-965.[6]谭煌英,于莉莉,高福云,等.大鼠骨癌痛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研究[J].癌症进展杂志,2005,3(1):75-79.[7]董航,田玉科,项红兵,等.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的制备及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77-78.[8]NelsonJB,CarducciMA.Theroleofendothelin-1anden-dothelinreceptorantagonistsinprostatecancer[J].BJUInt,2000,85(Suppl2):45-48.[9]PomonisJD,RogersSD,PetersCM,etal.Expressionandlocalizationofendothelinreceptors:implicationsfortheinvolvementofperipheralgliainnociception[J].JNeu-rosci,2001,21(3):999-1006.[10]张瑛,韩济生,王韵.癌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与临床,2004,35(3):224-228.[11]项红兵,杨辉,安珂,等.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5):350-352.[12]HonoreP,LugerNM,SabinoMA,etal.Osteoprotegerinblocksbonecancer-inducedskeletaldestruction,skeletalpainandpain-relatedneurochemicalreorganizationofthespinalcord[J].NatureMed,2000,6(5):521-528.[13]毛应启梁.癌症痛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24(2):172-174.[14]钟代星,纪楠,王亚云,等.脊髓胶质细胞在痛信息产生和传递过程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3,34(4):353-355.[15]丰盛梅,金慰芳,高建军.破骨细胞RANK激活后信号通路[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507-509.[16]田庆显,黄公怡.OPG/RANK/RANKL系统和骨质疏松[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83-686.339中国肿瘤2007年第1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