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校区选址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新校区的选址方案要符合当地的空间(或区域)发展规划,要同当地建筑规划部门咨询潜在地点的城市规划,了解和掌握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交通中心、居民区等区域规划的详细资料。分析拟选校址的坐落位置是否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周边村镇、工矿企业等关系是否协调,当地群众和政府对项目选址能否接受,以及场址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新校区的选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选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将对影响高校选址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政策因素

在推进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因此,当高校考虑建立新校区时,必然离不开当地政府力量的支持和政策的扶助。首先,要了解各级政府及相关领导对学校新校区建设的态度,对教育事业支持的程度。政府的政策和态度主要体现在征地、基本建设的各种相关手续及建设投资的财政支持上,了解这些,将有利于校方预估新校区建设需投入的费用。学校要尽量争取到政府倾斜的政策,处理好与地方(区县、乡镇)一级政府的关系,了解地方能否适应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如不适应,要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在推进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必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由于受高等教育投资规律的制约,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投资收益,所以政

府必须充当导向力量。高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力量的支持,离不开政策的扶助

二、城市和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主要是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大学新校区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方向,只有在相符合的城市功能规划区域内,大学才能与城市互动地发展、提高。在选址时要准确了解城市和地区发展规划的内容,以及校址位置是否符合城市和地区的长期发展规划。高校应向当地建筑规划部门咨询潜在地点的城市规划,了解和掌握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交通中心、居民区等区域规划的详细资料。分析拟选校址的坐落位置是否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周边村镇、工业企业等关系是否协调,当地群众和政府对项目选址能否接受,以及场址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要求。

三、建设费用及运营费用

对新校区选址来说,土地的征地费用和拆迁费用是选择新

校址时首先要面对的,也是备选方案中区别较大的方面。建设费用还包含了市政配套和建造实际成本。拟选场址范围内的市政管网、建设成本。建造实际成本包含建设中的各种规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较大的是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当地的建材价格等相关。地貌、气象条件,如标高、坡度、降水量、日照、,条件的要求,并计算挖填土石方工程量及所需工程费用。

对校区来说,建成后的运营费用更为关键。运营费用包括日常的交通费用、教师或职工来往的补助费用和日常正常运行时的水电费用。新老校区的交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教师、学生在校区或市区间交流;并且由于大多数新校区都位于城区的边缘,而教工原来的生活、学习等都在市区内,要有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的融入到新区中去。交通费和补助费对备选的校区选址方案来说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些也是需要综合考虑的

四、自然环境及条件

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分类与土地利用,尤其是环境敏感区设,选址时占地面积应考虑留有发展余地,考虑近期及远期规(如自然保护区),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生物多样性、噪声、划。场址应具有适当的面积与外形,在外形上可选择长方形,不振动等。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可能对环境在以下几方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校区选址时还要分析场址所在地面产生影响:对有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破坏,主要是对水源、区及其周围的地震活动情况。矿藏、森林、草原、土地、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在建成后向外参考文献:界排放污染物和有害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噪声、光污染等。投产后的产品在使用时对环境和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如噪声大、振动大的机械;产生废水、废气、粉尘或有害射线的生产设备;对人类造成危害的食品等

五、文化环境和文化传承

大学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可替代的,但其也受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校区所在地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均对学校有一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于选址而言,侧重研究的是学校外围的文化,因为学校就位于其中,是外围社区共同生活体的一份子,而且,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就性质而言是从属于大文化的区域性亚文化。这表现在校园文化受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的影响很大。但为了给学生提供开拓创新的源泉,新校区选址既要保证安静清净的学习环境,又要能赋予校区生动和幻想的空间。

六、基础设施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包括选址区域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市政、防灾规划、娱乐生活配套服务等。首先新校区选址要考虑方案的建设施工条件,分析拟选场址的施工场地、施工用电、用水等条件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其次,新校区选址要求交通便捷,与市区、新老校区间的联系要便利,并且有利于学生疏散、人才引进以及开展教学科研交流研讨活动,要求同时有多种以上运输方式。再次,新校区选址要求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校区发展需要,

有充足的供电、供水、供气的能力。此外,是否具备足够的发展腹地以满足高校发展对空间的要求是影响高校选址相当重要的因素。高校在城市中的布局一般要求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所,以便减少外界干扰,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又能使教师舒适的生活、高效的工作,同时还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此外,高校周围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文化休闲设施、医疗设施等,满足人们的各项生理与精神需求。证教职工日常生活所需。

七、市场环境

大学的空间区位要有良好的市场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高校空间区位的选择要着重考虑的是市场对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供求关系与国家的需要,特别是学校社会经济效能的最佳发挥,以便最大限度体现该校存在的价值。由于学校是为社会服务性的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高校区位的市场性指向逐渐显露出来。市场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源和就业市场,二是科研生产力转化的市场。

综上,高等教育在知识本位价值观的驱动下,倾向于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环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信息通畅、人文环境良好、人才较多汇聚的城市,对于高等教育知识价值的实现是极为有利的。当高校的科学研究的优势越来越依赖于集体的力量,乃至一定集团的力量,表现在高等院校的区域分布上,倾向于多数高校集中在少数有较好研究基础的城市,即高校的集聚效应。在高校集聚体内地理和组织上邻近的高校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交流、共享和整合,从而获得明显的经济优势和知识创新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