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高考一 经济知识体系整合

合集下载

重视基础,学以致用

重视基础,学以致用

重视基础,学以致用作者:吴燕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年第06期一、端正态度,学会自主学习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四层”为考查内容,是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紧密关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和达成素养的基础。

必备知识是在梳理高校专业学习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历年高考考查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形式和教学实际情况系统整合、掇菁撷华而成的。

高考政治试题都是以必备知识为基础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夯实知识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二、课前认真预习新知凡事预则立。

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提前了解新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同时,预习也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预习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在预习政治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运用听讲解、看视频、做练习、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还需注重思考,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要注重及时总结和反馈。

及时总结可以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效果;反馈则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专注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政治知识的关键场所。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紧随老师的思维,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同时,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和同伴交流,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能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点,还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期高三政治教师2024工作计划(七篇)

学期高三政治教师2024工作计划(七篇)

学期高三政治教师2024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本组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政治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政治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全国卷,抓好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努力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1.研究全国卷的考试特点和答题技巧。

2.完成哲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部分内容复习任务。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在学校、教研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组内教师能团结协作,抓落实,落实知识点的讲解,落实对学生的解题的指导。

1.完成高三经济、哲学和政治生活的部分内容的复习。

对这几块的基础内容讲细讲透,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

这是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适当进行检测,查漏补缺,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

2.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提高高三政治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全国卷高考题目和知识要求的把握。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备课组建设很重要,根据学校要求,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次主题活动,各抒己见,百花齐放。

再次要求组内高三教师要多做题,把握新高考方向、关注新高考动态、捕捉新高考信息,力争最佳。

最后发挥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编好复习提纲,提高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堂教学突出“精、细、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作为高三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

4.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针对明年新高考全国卷的变化,加大对其研习,加强针对性。

特别是要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练习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

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高三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

高三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

2025届高三政治上学期一轮复习计划高三政治组一、指导思想本备课组要在学校、级部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政治选考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以便指导我组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以确保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序进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复习,为2025届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轮复习重在抓基础,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以便基础能力过关,即发展基本能力(包括识记能力、运用能力)、掌握基本方法(主要是答题方法),一切围绕“夯基”进行,为二轮复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一)基础知识方面1.能记住考纲要求的课本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理论。

2.能够举出典型的事例来论证。

比如,复习知识时要链接时政和生活。

3.能够对易错和易混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弄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能画出课、单元、模块知识图(二)能力技巧方面1.知道政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常见的类型,并掌握每种类型题的作答方法。

2.能熟练运用解题技巧、避免低级失误,做题效果得到提升。

3.学会用规范的术语、政治思维解决政治学科问题。

三、具体措施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

首先根据考纲对知识点进行点拨明确方向;其次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对重点知识详解并拓展延伸;最后是随堂训练,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在复习中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常规性安排1.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案结合充分利用每周集体备课会,进行集体备案,正确把握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力避盲目性。

结合学情,进行个案备写,提高复习的有效性2.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精、细、实”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情精心计划,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按考纲要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课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有关高考机制的知识点

有关高考机制的知识点

有关高考机制的知识点高考机制是中国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千千万万考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高考机制不仅仅涉及到考生的命运,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关高考机制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一、高考机制的历史背景高考机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为了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高考作为考核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

由于历史原因,高考成为了中国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二、高考机制的作用和意义高考机制在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它为每个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让他们通过努力取得学术上的成果。

其次,高考机制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离不开高考这个志愿者和参与者,而高考成绩也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否进入大学、获得优秀职位等的重要依据。

此外,高考机制还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推动着教育的进步。

三、高考机制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考机制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高考制度注重知识积累和记忆,过多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考机制的评价方式趋同性较强,导致了一些学生产生“应试教育”的心态,缺乏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高考机制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感到过度焦虑和紧张。

四、高考机制的改革与探索为了解决高考机制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系统在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一方面,政府逐渐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在高考中引入电子科学、社会实践等新的考试科目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尝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通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等额外加分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考复习计划(优秀9篇)

高考复习计划(优秀9篇)

高考复习计划(优秀9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前面也有不多改变。

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高考复习计划》,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考复习计划篇一一、学生基本情况某某语文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比较认真,但是知识掌握不全面,接收知识稍慢,记忆力不强,特别是在知识的把握、答题方向和技巧上还有很大的欠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水平。

二、授课内容及课型本学期的主要复习内容:高考语文必考知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科技说明文、文言文、诗词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

三、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20__.9——20__.12月第一轮复习20__.1——20__.3月第二轮复习 20__.4——20__.5月第三轮复习四、主要措施1、加强教学研究,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首先,研究高考《考纲》、《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四川的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重点研究20__年四川语文高考试卷和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广泛收集高考信息,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其次,研究学生和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梳理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加强和落实“培优”:作业严格把关,周考坚决落实。

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目标与策略:第一轮复习复习时间:20__.9——20__.12月复习目标:对四川语文高考题型及考试范围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考点、夯实基础,初步形成答题技巧,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采取专题复习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从考试题型出发,重点讲解每一类题型答题技巧。

(1)研究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基本题型及要求;(2)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3)立足教材,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注重学科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和综合。

姜钢:1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姜钢:1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2016-10-11 姜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明确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对“十三五”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实施意见》部署,我国高考改革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制订了高考内容改革规划和分省命题省份使用全国卷的调整方案。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并顺利实现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2016年迈入“调布局、克难点”的关口,科学实行“一纲多卷”,平稳完成命题格局调整,全国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通过加强法治化建设强化考试管理和秩序,进一步提升了全国高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外语“一年两考”即将在我国高考历史上首次实施;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回答好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性问题,并通过修订考试大纲、改进评分方式及评卷管理、加强国家题库建设等措施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握和谋划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布局,要在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确保人才选拔质量和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为此,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形成“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模板(三篇)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模板(三篇)

2024年高三政治复习计划标准模板一、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通过提问、默写等有效手段督促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理解教材中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

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堂教学、时事评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懂得从经济、文化、哲学、政治等多角度去思考热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训练,通过加强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积累解题技巧和方法,加强考试心理素质的磨炼,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应试能力。

4、分层教学,通过区别对待,对实验班和普通班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大面积提高政治教学成绩,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突出学科尖子生的培养,使培优取得实效。

二、工作思路:1、研究高考,把握教学方向。

研究高考,把握教学方向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

为此,我们要广泛收集高考信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____年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

如____年广东文科综合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以下特点:(1)注重主干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再现,突出试题的基础性;(2)命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3)试题背景材料与考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相适应,呈现方式丰富多样;(4)积极开发当地考试资源,突显试卷的地方色彩;(5)试题充溢浓厚的人文精神,实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

2、坚持集体备课发挥整体功能强化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

在网上充分搜集资料,坚持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周坚持一次,时间是周三下午第七节。

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五明确各自的分工分职,六反馈一周教学得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之,组员之间可相互随堂听课,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充实备课中的不足。

3、紧抓本本坚持以生为本第一轮复习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明确主干核心知识点,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要及时补充内容、观点。

复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恰当把握课堂复习的容量和节奏,注意讲练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满堂灌,以提高复习工作的有效性。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跨学科视域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3)1. 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1.1 新工科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6)1.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7)1.3 市场需求分析 (8)2.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9)2.1 知识与技能需求 (10)2.2 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11)2.3 创新型人才培养 (12)三、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3)1. 跨学科教育理念及价值 (14)1.1 跨学科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6)1.2 跨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7)2. 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比较与借鉴 (18)2.1 国内外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2.2 典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21)2.3 经验借鉴与启示 (22)四、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23)1. 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24)1.1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置原则 (25)1.2 跨学科课程设置方案 (26)1.3 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 (27)2.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28)2.1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30)2.2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推广 (31)2.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实践案例 (33)五、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及完善路径研究与应用实例分析 (3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跨学科知识融合日益成为趋势的背景下,“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综述旨在探讨跨学科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概括性地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传统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工程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工科人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选择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业教育的背景分析 (3)1. 国内外高等教育普及化现状 (4)2. 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性 (5)3.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6)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 (7)1.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8)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9)3.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0)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11)1. 理念逻辑 (12)(1)服务面向 (13)(2)价值追求 (14)2. 制度逻辑 (15)(1)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机制 (16)(2)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17)3. 实践逻辑 (19)(1)专业课程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0)(2)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的优化 (21)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3)1.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24)(1)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5)(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27)2.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8)(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9)(2)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31)3.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2)(1)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3)(2)开展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35)一、内容综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职业教育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还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它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办学理念上,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职业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衔接管理机制研究

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衔接管理机制研究

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衔接管理机制研究作者:孙丽男来源:《理财·市场版》2024年第03期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概述一、集团化办学内涵集团化办学是一种集团化一体式办学体制,具体来说,将行政指令作为主轴主线,并且将学校的共同意愿作为遵循,使得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跟多个学校联系在一起,由此组建出来的学校共同体办学体制就是集团化办学。

同时,要么以核心机构作为重要抓手,要么以品牌学校作为重要支撑,推动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共享、合作、互通、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成再造与辐射推广。

此外,各个学校之间不仅要进行统一集成化的管理,而且要一以贯之固有的教育品质。

当然,也要保持各个学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寻求和塑造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教育界定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初中生毕业后的教育。

就中等职业而言,在实践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中等专业学校为主,第二种类型以职业高中为主,第三种类型以技工学校为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不仅包括高等职业中的专科和本科教育,而且包括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本文“高等职业教育”特指高等职业专科教育。

从应用本科教育角度来看,其指的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本科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要将其划分到高等职业教育范围内。

然而,其跟广义的高等职业教育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其一方面在本科层次内,另一方面与应用型专科、硕士等共同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完整体系的组建部件。

此外,高校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本文“应用本科教育”特指应用型高校。

三、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等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等。

中高职贯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

中高职贯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

中高职贯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作者:于文玲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5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贯通教育的探索实例,给出了打造契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中高职贯通教育的几点建议,以期对中高职贯通教育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贯通教育;地方产业经济;现代物流管理;产教融合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出台,职业院校也紧跟政策不断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也应运而生。

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也更接地气。

但随着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仍无法完全符合地方经济需求,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

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探索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中高职贯通教育体系?笔者将结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贯通式培养过程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1]。

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然,地方产业经济也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需结合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服务[2]。

职业教育只有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经济,才能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反过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了,也可以留住人才,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范文(9篇)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范文(9篇)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范文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了,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反思过去,我们有很多经验需要借鉴,展望未来,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创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采众长,我们的政治学科才会跨入新境界。

下面就我们章丘电大复习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各位老师交流,望各位领导老师指点。

一、今年高考政治复习中的做法(一)做真做实集体教研,坚持学案导学。

1、用计划指导教学:从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制定了周密的学科复习计划,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时间:开学到____月底,方法:基础带能力,二轮复习,时间:从____月到____月中旬,方法:能力带基础。

三轮复习,时间:____月份,方法:在渗透基础、能力、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考试技巧和考场经验。

然后依据计划复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精选精编学案、习题,并把时政热点问题及时向学案和练习中渗透。

当前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提高课堂实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科学、实用含金量高的学案和练习。

于是我和张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在学案的编写上狠下功夫。

我们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本、新形势并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对学案进行了精细化的推敲与研究,并在上课后根据教学实际再进行调整,并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保存了所有的政治学案,供下一步的教学用。

习题精编,高三不缺试题,但缺好题。

于是我们分别从不同网站如:中学政治教学网、高三政治教研网、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网、教研室网等网站和其它途径获得了大量试题素材,老师跳进题海做题,精选、精编试题,然后提供给学生做定时训练,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些试题的科学性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真正做到了“老师跳进题海选题,学生跳出题海做题”,既提高了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坚持相互听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们不但坚持组内听课,还通过听课向其他学科的教师学习。

(二)狠抓作业批改。

我们的作业有整理本、默写本、主干知识专项训练、试卷等等,我们的要求是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注重及时批改,注重面批面改。

大学经济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

大学经济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

大学经济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大学经济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与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跨学科整合和交叉融合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经济学知识的应用。

一、跨学科整合1. 经济学与心理学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货币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也包括人类的行为与决策。

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提供了许多有关人类决策行为的理论和方法。

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因素,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 经济学与数学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它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经济研究非常重要。

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和模型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将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并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

3. 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方法。

经济学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同时,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为经济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社会科学管理学的交叉融合1. 组织行为学与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企业内部个体与群体行为以及组织结构与管理的学科。

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而组织行为学则关注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

将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分析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提高组织的效益和竞争力。

2. 营销学与经济学营销学是研究市场需求、产品销售和消费者行为的学科,经济学则研究供求关系和价格决策。

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为企业的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

3. 金融学与经济学金融学是研究资金的流通、融资和投资的学科,经济学则涉及更广泛的经济现象。

新高考下的教育资源整合

新高考下的教育资源整合

新高考下的教育资源整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模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这一改革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高考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

这种选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这也意味着学校需要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资源整合首先体现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上。

学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选择,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置。

例如,对于一些热门的选考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校需要增加师资力量,提供更丰富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以保障教学质量。

同时,对于一些相对冷门的选考科目,如地理、历史、政治等,学校也不能忽视,要确保这些科目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引入在线课程等方式,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师资队伍的整合与建设也是新高考下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

新高考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选科和规划学业。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交流、跨学科教研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师资队伍的优化整合。

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整合与更新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高考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学校配备更加先进的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等。

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教学需要更多的实验器材和场地,信息技术学科需要更新计算机设备和软件。

学校要合理规划和分配教学设施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条件。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目录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目标 (4)二、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6)2. 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7)3. 高考评价体系不完善 (9)4. 考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0)5. 政策执行力度与教师培训问题 (11)三、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 (12)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 完善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15)3. 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 (16)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7)5.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与加强教师培训 (18)四、案例分析 (19)1. 成功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或学校案例 (21)2. 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经验教训 (21)五、结论与展望 (23)1.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24)2. 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25)一、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

该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主要涉及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新高考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机制。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实际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试内容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考试方式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水平,以及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高考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参考学案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参考学案1

第二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导学案(1)了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2)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3)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教学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内容。

教学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只有形成符合②、具有③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④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⑤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⑦,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⑧,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⑨,充分发挥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①阶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②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③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建设④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实施⑤ 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建设⑥ 的开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⑦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总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⑧。

自主探究一: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改革背景 (3)1.2 改革目标 (4)1.3 改革意义 (5)2.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6)2.1 教育理念变革 (8)2.2 产教融合 (9)2.3 终身教育观念 (10)3.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 (11)3.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12)3.1.1 适应产业发展的课程设置 (14)3.1.2 更新老旧教学内容 (15)3.1.3 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 (17)3.2 教师教育与发展 (18)3.2.1 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 (19)3.2.2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21)3.2.3 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 (22)3.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22)3.3.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24)3.3.2 翻转课堂与远程教育 (25)3.3.3 项目式学习与问题驱动教学 (26)3.4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7)3.4.1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 (29)3.4.2 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30)3.4.3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接轨 (31)3.5 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32)3.5.1 实践技能考核 (34)3.5.2 行业企业参与评价 (35)3.5.3 多元化评价标准的确立 (36)4.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38)4.1 政策支持与环境优化 (39)4.2 资金投入与资源配置 (40)4.3 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 (42)4.4 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43)5.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挑战 (44)5.1 未来发展方向 (45)5.2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6)1. 内容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近年来,高考改革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考改革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全面素质教育,而职业教育则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两者的融合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性、挑战和推进措施。

一、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性高考作为我国选拔高等教育入学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应试导向、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传统高考模式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

而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从而减轻他们对高分高考的追求。

其次,融合与发展可以促进教育的全面素质。

高考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已成为热议话题。

而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传统高考模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而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对工程师、技术人才等实践型人才的需求。

将两者融合起来,将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的挑战高考改革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虽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挑战。

长期以来,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当前,全社会倡导全面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观念束缚和利益驱动,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制约融合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来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大力发展生产力、贯彻新发展 理念、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典例2】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扶贫开发 方式由粗放转向精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 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任务异常繁 重。针对当前的扶贫形势,中国正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包括“移民搬迁扶 贫、光伏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三项“绿色减贫”工程。
3.贴近生活,重视实践: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引导考生拓宽视野,思考社会现实, 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4.综合运用,导向明确:运用多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经济生活知识,考查学生 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经济学科能力。
5.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答案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综合性,既体现经济生活 教材基础知识,又关注时政热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具备相应的时政素 养;还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会由此及彼的推导。
2018·全国Ⅲ卷T38 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 经济体系
影响。(14分)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企业
2017·全国Ⅰ卷T38 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 的经营与发展
如何应对?(14分)
2017·全国Ⅱ卷 T38(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 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 价格变动的影响 的影响。(8分)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答案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供有效供 给,满足人民需求。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加强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有利于提高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二、民生问题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1.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用等问题,其中就业是最大 的民生,教育是民生之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社会稳 定是民生之盾,还包括扶贫、医疗等问题。
2.从解决民生问题的依据来看,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享发展理念,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
接轨高考一 经济知识体系整合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真题分布
设问方式
考点链接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供给
2019·全国Ⅰ卷T38 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 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的积极影响。(14分)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国际
2019·全国Ⅱ卷T38 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 经济合作
原因。(14分)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2019·全国Ⅲ卷 T38(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 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4分)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 影响消费的因素、
2018·全国Ⅰ卷T38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
2017·全国Ⅱ卷
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
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
T38(2)
与发展
对措施?(6分)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
2017·全国Ⅲ卷 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 宏观调控、发展更高层
T38(1) 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 次的开放型经济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一、供给侧和需求侧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1.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经 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3.解决供给存在的问题,要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
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 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扩大消费的措施主要有扩大有市场需求的投资、国家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搞好 分配和商品流通、规范市场秩序。
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14分)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2018·全国Ⅱ卷T38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
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10分)

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 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典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图1 中国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注 : 欧 美 国 家 一 般 认 为 产 能 利 用 率 在 79% ~ 83% 比 较 合 理 , 产 能 利 用 率 低 于 75%即为严重过剩。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图2 近年来居民海外购物的原因分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思路分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属于原因作用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图1明显是生产或者供给的 问题,图2显示消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可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 系、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等进行分析。
条政策建议。(14分)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1.注重基础,考查能力:重点突出价格、消费、企业等经济生活核心主干知识的考 查,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考查学科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突出热点,重新理念:关注“一带一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工智能、中 国制造、降低企业税负、体育热、中国高铁“走出去”、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变 化等热点素材,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时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