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与再贴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贷款与再贴现
再贷款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中央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这类贷款主要有中央银行对地政府的专项贷款、支农再贷款、短期流动贷款、无息再贷款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再贴现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
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供求;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减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不欧版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要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我国于1986年正式开展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
再贷款及再贴现曾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中央渠道,但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使基础货币供应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再贷款及再贴现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年下降。由于外汇占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在贴现工具主要是发货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