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_中医治疗
低血糖症怎样治疗?

低血糖症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低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治疗低血糖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低血糖症应该吃什么药。
*低血糖症怎么治疗?
*一、西医
一.急症处理
轻者速给糖类食物或饮料,不能口服或症状严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继以5-10%葡萄糖滴注。
对补充葡萄糖无明显反应者可能为:①长期低血糖;②低血糖伴有发热者;
③内分泌机能减退的低血糖。
须补充更大量的葡萄糖,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 与葡萄糖混合滴注。
还可用胰高糖素肌肉注射或静推。
二.病因治疗
功能性及反应性低血糖宜给低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并给少量镇静剂及抑制迷走神经的药物。
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糖须作相应的病因治疗。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低血糖症怎么治疗,低血糖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低血糖症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低血糖症”找到更
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低血糖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血糖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低血糖的治疗方法很多,低血糖的主题原因是饮食,围绕着饮食治疗的方法也是一个治疗出路。
其中中医治疗就是围绕着一些具有提高血糖功效的药植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治疗不仅无副作用,也更能根除病症。
当然中医治疗的方法也不单一。
那么就让我们一块来看看低血糖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是有哪些?方1:组方:黄芪15g,党参12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3g,麦冬9g,五味子6g,柏子仁9g,龙眼肉15g,炙甘草3g。
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黄12g,玄参12g,知母9g,天冬9g;⊙精神亢奋者,加磁石(先煎)30g,生龙齿(先煎)30g。
主治:低血糖症,起病缓慢,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2:组方:当归9g,山茱萸12g,五味子6g,白芍15g,黄芪20g,川芎6g,木瓜6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2g,甘草6g,大枣6枚。
加减:⊙癫痫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g,白附子9g;⊙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g,郁金9g。
主治:低血糖症,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3:组方:石菖蒲9g,郁金12g,鲜竹沥20g,山栀子9g,连翘12g,竹叶9g,木通6g,丹皮9g,玉枢丹3g。
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黄15g,知母12g,葛花9g;⊙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g,姜半夏9g,姜竹茹9g。
主治:低血糖症,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剂。
方4:组方:人参(另煎)12g,制附子(先煎)12g,太子参30g,麦冬12g,五味子6g,山茱萸12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
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g,肉桂粉(冲服)2g;⊙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子,加淮小麦30g,炙甘草5g,大枣5枚。
中医推荐11种降糖中药

葛根 中提取 的黄酮 能增 加
脑 及 冠 状 血 管流 量 , 血 管阻 力
降低 , 具有降血压作用。 葛根 素
过 服 用西 药 来 降低 血 糖 , 不过 根 皮 。根 皮含 甜 菜碱 、 枸 杞 酰
经常服 用会 对身体 的机能 造 成 影响 , 有些 中药具有可以降低 血
糖 的成分, 而且安 全健 康 , 下 面
有 降低 血 糖 作用 , 对 四氧 嘧啶
性糖 尿病 鼠有 明显 的降血 糖作 用。人参 总皂苷 能 明显抑 制 四 氧 嘧啶 性糖尿病 鼠的高血糖 且 停 药后其效 尚能维持 1 ~ 2 周。 临
低血压 、 降低血糖作用, 动物试
可使 四氧 嘧啶 性糖 尿病 鼠血糖
明显下降 , 降糖作用持久。
4
、
黄 连
为糖友介绍1 1 种 降糖 中药 , 可 以
对 症 选 择 合 适 的药来 服 用 , 不 过 最好 在服 用前 咨询 医生的意
见。
黄连性寒 , 味苦, 具有清 热 燥湿、 泻火解毒之功能。 一般 多 用 于肠 胃湿 热所 致 的腹 泻、 痢
味甘、 苦、 咸, 性微寒归肺、
胃、 肾经 , 具 有清热凉 血 , 泻 火
王” 。 人 参 主要 含 1 0 多种 人参
皂 甙 ,以及 人 参 快 醇 、i 3 一榄 香 烯、 糖类 、 多种 氨 基 酸 和 维 生素 等。
解毒 , 滋 阴的功效 。 主治 温邪入
营, 内陷心 包 , 温毒发 斑 , 热病 伤 阴、 舌绛烦 渴 、 津伤便 秘 、 骨 蒸劳嗽、 目赤 、 咽痛、 瘰 疬 低血压作用, 并能降脂 ,
具 有 防 止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作
中医治低血糖案例

中医治低血糖案例中医治疗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病症。
中医认为,低血糖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低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食疗和调理等。
下面列举了几个中医治疗低血糖的案例:1. 刘女士,35岁,身体虚弱,经常感到疲劳和头晕,体重下降明显。
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引起的低血糖。
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给予益气养血的中药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体力恢复了,头晕症状明显减轻。
2. 张先生,45岁,长期工作压力大,经常疲劳和焦虑。
他的血糖水平时高时低,经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发现他的肝肾功能不足引起的低血糖。
医生给予他补肝养肾的中药治疗,并建议他进行针灸疗法来平衡体内的能量。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他的血糖水平稳定,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3. 王先生,30岁,体质虚弱,常常感到全身无力和食欲不振。
经过中医的诊断,发现他的气血不足引起的低血糖。
医生给他开了一副补气养血的中药方剂,并建议他进行中药浴疗法来促进血液循环。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他的体力明显增强,食欲也恢复了。
4. 李女士,50岁,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出现血糖波动引起的低血糖症状。
中医认为她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低血糖,给她开了一副健脾益气的中药方剂,并建议她进行食疗调理,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低血糖症状明显减轻。
5. 赵先生,40岁,工作压力大,经常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他的血糖水平时高时低,中医认为他的心脾失调引起的低血糖。
医生给他开了一副调和心脾的中药方剂,并建议他进行中医按摩来缓解压力。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他的血糖水平稳定,注意力集中能力明显提高。
6. 刘先生,60岁,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
中医认为他的脾胃虚弱引起的低血糖,给他开了一副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并建议他进行针灸疗法来促进消化吸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他的低血糖症状明显减轻。
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

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中医草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中,调理血糖是中医草药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进展。
一、血糖的调节与中医草药血糖是人体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而低血糖则会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中医草药常用于改善血糖水平,调节血糖代谢。
根据中医理论,血糖的调节与脾胃、肝胆、肾脏等多个脏腑有关。
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理这些脏腑的功能来改善血糖代谢,并具有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等作用。
二、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中医草药对于血糖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以下是常见的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科研人员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组别,并给予中医草药进行治疗。
通过观察动物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中医草药的疗效。
2. 临床研究:科研人员选择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实验。
研究对象接受中医草药治疗后,观察其血糖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的变化,评估中医草药的疗效。
3. 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对中医草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草药对血糖调节相关基因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
三、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常用草药中医草药有许多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血糖的草药,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气、扶正固表的功效。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改善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2. 苦瓜: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常用于调理血糖。
其有效成分可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提高血糖的利用率。
3.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也常被用于血糖的调节。
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血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4.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研究发现,金银花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四、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发展前景中医草药调理血糖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治疗儿童低血糖的方法

中医治疗儿童低血糖的方法咱家里有孩子的,最担心孩子生病啥的了。
就说这儿童低血糖吧,可把不少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孩子要是低血糖了,小脸煞白,精神也不好,哎呀,当家长的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今天我就来跟大伙唠唠中医治疗儿童低血糖的方法。
我有个朋友,他家孩子就有低血糖的毛病。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就看到那孩子突然就没精打采的,他爸妈赶紧给孩子弄了点甜的吃,才慢慢缓过来。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关注儿童低血糖这个事儿了。
中医看待儿童低血糖,就像是看待一棵小树苗缺乏养分一样。
小树苗没有足够的营养,就长得不茁壮,孩子低血糖,身体也是缺乏了那种维持活力的“能量”。
在中医里啊,食疗是很重要的一环。
咱就说糯米吧。
糯米就像是一个能量小仓库,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可以给孩子熬糯米粥喝。
那熬得黏黏糊糊的糯米粥,就像给孩子的身体注入一股温暖的能量流。
把糯米洗干净,加上适量的水,小火慢慢熬。
孩子早上起来喝上一碗,就像给身体这个小机器加了油,能活力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天。
还有红枣,红枣那可是个好东西,红红的就像一个个小太阳。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低血糖的孩子来说,就像是一群小帮手,帮着孩子把气血补起来。
可以把红枣去核,和糯米一起熬粥,那味道甜甜的,孩子也爱喝。
除了食疗,中医的推拿也很有门道。
我认识一位老中医,他给孩子推拿的时候,那手法可娴熟了。
他说,推拿就像是给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做一次友好的按摩,让它们更好地工作。
比如说,补脾经。
脾就像一个食物加工厂,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能量。
老中医用他的拇指沿着孩子的大拇指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这一推啊,就好像在给这个加工厂加油助力,让它能更好地把食物变成孩子身体需要的能量。
还有补肾经,肾就像孩子身体里的一个能量宝库,补肾经就像是往宝库里多放一些能量宝贝。
老中医会用拇指从孩子的小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推。
每次看到老中医推拿,就感觉他像是一个神奇的工匠,在精心雕琢一件宝贝,那宝贝就是孩子的健康。
低血糖中医叫什么病

低血糖中医叫什么病在现代医学中,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那么在中医的范畴里,低血糖又被称为什么呢?中医虽然没有“低血糖”这个明确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眩晕”“虚劳”“厥证”等范畴。
“眩晕”这一病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肝阳上亢等原因导致。
低血糖患者在血糖过低时,往往会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等症状,这与中医所讲的“眩晕”有相似之处。
气血不足时,无法上荣于头面,就会导致头晕。
就如同灌溉农田的水渠中水流不足,田地里的庄稼就会得不到滋养而枯萎。
低血糖导致的气血不能上达头目,也就引发了眩晕的症状。
“虚劳”在中医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所表现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低血糖患者常感到身体虚弱、乏力、精神疲惫,这与虚劳的表现相符。
就好像一辆汽车长期缺乏燃料,动力就会不足,行驶起来就会显得无力。
人体长期血糖供应不足,也就出现了虚劳的种种表现。
“厥证”则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低血糖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昏迷,这与厥证的表现较为接近。
中医认为厥证的发生多因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
低血糖导致的脑部供能不足,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发了厥证。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角度来看,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就无法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足够的气血,从而导致气血不足,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这就好比做饭的炉灶出了问题,做不出足够的饭菜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其次是肝肾不足。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也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就像树木的根基不牢固,枝叶就难以繁茂。
肝肾不足,身体的气血运行就会失常,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再者,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新生儿低血糖症怎样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新生儿低血糖症应该吃什么药。
*新生儿低血糖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 输注葡萄糖液(1)血糖低于2.5mmol/L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开始治疗。
予口服或鼻饲10%葡萄糖液,每次2~6ml,每2小时一次,直到血糖水平稳定。
如血糖仍不升则改为静内滴注10%葡萄糖液。
(2)对有症状者均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首剂用10%~15%葡萄糖5~lOml/kg,然后用10%葡萄糖,每日60~80ml/kg,或以每分钟5m1/kg的速度滴注葡萄糖液,维持血糖水平在2.2mmol/L 以上。
以后改用5%葡萄糖液,并逐渐减量。
(3) 持续或反复严重低血糖:如治疗3d后血糖仍不能维持,则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 d)2~3d,静滴;可用胰高糖素0.03mg/kg,肌注隔6~12hl次,同时监测血糖;对高胰岛素血症者可试用肾上腺素、先用1:1000(0.01mg/kg)皮内注射,哪有效,用1:200肾上腺素放于25%甘油内,按.005~0.01ml/kg每6h口服1次。
或用盐酸麻黄素0.05mg/kg口服,每3hl次,适用于糖尿病母亲婴儿。
也可用二氮嗪(能抑制胰岛素释放),每日10~15mg/kg,分3~4次静注或口服。
对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细胞瘤须做胰腺次全切除。
如为半乳糖血症,需停用含乳糖的乳类食品,代以配方豆乳。
2.输入氯化钠和氯化钾 24~48h后,输入的溶液中应含生理需要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
3.及时喂奶症状好转后及时喂奶,同时逐渐减少葡萄糖的输入。
4.激素疗法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仍不能维持血糖水平,可加用激素疗法。
(1)氢化可的松:5~10mg/(kg d),致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后24~48h停止。
激素疗法可应用数天至1周。
(2)高血糖素(glucagon):0.1~0.3mg/kg肌注,必要时6h后重复应用。
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

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根据中医理论,低血糖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具体表现为脾虚、脾湿和胃火亢盛等病机。
首先,脾虚是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消化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
当脾虚时,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无法被充分分解吸收,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同时,脾虚还会引发气血不足,使得全身各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其次,脾湿也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中医认为,湿气重则脾失运化,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无法被有效代谢吸收。
湿气重的人容易出现胃纳减退、大便稀溏等消化问题,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此外,胃火亢盛也是低血糖的常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胃火亢盛会热化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使血糖无法正常升高。
胃火亢盛的人常常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等症状,容易引发低血糖。
对于低血糖的治疗和预防,中医提供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脾胃为生”,建议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薏苡仁等。
合理搭配蔬菜和水果,并避免过食油腻、高糖、高盐食物。
此外,饮食要细嚼慢咽,避免剧烈运动后空腹进食,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其次,调养情绪也很关键。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可以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和娱乐活动,有助于调节情绪,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此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也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方法。
中医提倡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提高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与现代医学不尽相同,侧重于脾胃功能的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调养情绪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以预防和缓解低血糖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低血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以确保安全有效。
国家级名医对低血糖的辩证治疗医案

国家级名医对低血糖的辩证治疗医案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也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传统认为低血糖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等因素导致,因此通过辩证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位国家级名医对低血糖的辩证治疗医案:患者,女性,年龄45岁,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容易疲劳,心慌,口干,食欲减退。
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水平偏低,尤其是在饭后数小时。
被诊断为低血糖症。
辨证治疗:辨证分析:患者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精神疲乏,表现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等病理表现。
口干、食欲减退是脾胃虚弱的典型症状。
心慌是阴虚导致的心悸的表现。
辩证治疗方案:1.补脾和胃:选择健脾和胃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朮等药材,以补益脾胃,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能量供应。
2.滋阴养血:选择滋阴养血的中药,如玄参、麦冬、菟丝子等药材,以滋养阴液,促进血液生成,提高血糖水平。
3.调理心脾:选择调理心脾的中药,如五味子、山药、茯苓等药材,以调节心脾功能,增强体质,减轻心慌症状。
4.饮食调理: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则。
每餐应定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以维持血糖稳定。
5.生活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适量的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调节血糖水平。
6.心理调节:对于低血糖患者来说,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以有利于康复和症状缓解。
以上医案是针对低血糖患者的辨证治疗方案,但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来制定。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复查血糖水平,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吴深涛治疗顽固性低血糖症4法

心之所藏 , 在 内者 为血 , 在外者为汗 , 汗者 , 心 生地 3 0 g , 柏子 2 0 g , 刺 五加 3 0 g 。用 法 : 日1 剂, 水 之液 , 义 肾主 五液 , 如 若 汗 出淋漓 不 止或 发 汗 太过 , 煎服 。 耗伤心肾之阳 , 则 恐 有 亡 阳之 虞 , 而变 生 他 患 。经
第一 附属 医 院内分 泌科 主任 医师 . 从 事 内分 泌 及 代 每 劳 累或 精 神 紧 张后 易 发作 , 舌淡 、 苔 白, 脉浮缓 。 谢疾 病 治疗 与 科研 丁 作 多年 , 采 用 中 医辨证 论 治 顽 辨证 为表 虚卫外 不 固 , 营卫 失 和 。治 以益气 同表 , 调
和营卫之法 , 首 固其 卫 表 虚 耗 之 阳 . 以 防其 心 阳之 再 发作 。
亡脱 , 遏病 于 萌芽 之 始 , 补其 形体 之 衰 , 使 病 无 由入 2 补 中 益 气 . 升 清 举 陷 法
其腠 理 。临证 常 以玉 屏 风 固护卫 表 之 阳 ; 桂 枝汤 调 低 血糖 发作 时 有 以周 身 乏力 、胸 中气 短 难续 , 和营卫 , 温通心 阳; 生 脉散 益 气 养 阴 , 敛汗生脉 ; 炙 心 悸 、 眩 晕 继 而 昏 迷 为 主 要 表 现 , 以 固其本 。四方合 用使 其卫 名 之低血 糖症 , 可应 中医大气 下 陷之 理 。大气 者 , 即 表得 固, 心 阳得 充 . 阴l 血得 养 , 阴 阳和 合 , 多 可奏 立 胸 中之 宗 气 , 由少 火 生发 , 以元 气 为根 本 : 培 养 于后
2 0 1 1 年 8月 2 5日复诊 :诉 服药 后 上述 低血 糖 云: 阴 阳者 , 天地 之道 也 , 万 物之 纲 纪 , 变化 之 父母 , 症 状未再 发作 , 仅平 时汗 出 明 显, 夜 间偶有 盗 汗 守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怎样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应该吃什么药。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方法:1.低血糖症:1)无症状性低血糖:口服:10%葡萄糖5~10ml/kg,每2~3hl次。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速率为6~8mg/(kg·min),4~6h 测血糖,调节静脉注射速率,维持24h后停止,改服1日的10%葡萄糖(5~10ml/kg)。
能进食者哺母奶或鼻饲配方奶。
2)症状低血糖:缓慢静脉注射25%葡萄糖2~4ml/kg,以1ml/min速率注入。
之后用10%~12%葡萄糖静脉滴注8~10mg(kg·min),定期监测血糖,血糖稳定24~48h后改用5%葡萄糖维持,逐渐减量。
一般2~3d治愈,之后开始进食母乳或配方乳。
3)持续或反复严重低血糖:(1)治疗3日无效果:A.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d)2~3d,静滴。
B.用胰高糖素0.03mg/kg,肌注隔6~12hl次,同时监测血糖。
(2)高胰岛素血症者A.用1:1000(0.01mg/kg)皮内注射。
若无效,用1:200肾上腺素放于25%甘油内,按.005~0.01ml/kg每6h口服1次。
B.用盐酸麻黄素0.05mg/kg口服,每3hl次,适用于糖尿病母亲婴儿。
C.用二氮嗪抑制胰岛素释放,每日10~15mg/kg,分3~4次静注或口服。
(3)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细胞瘤须做胰腺次全切除。
2.高血糖症1)暂时性高血糖症,一般不需治疗。
2)医源性高血糖症:减少葡萄糖少量、浓度及速率。
开始浓度以5%葡萄糖为宜,滴注速率控制在4~6mg/(kg·min)。
3)血糖16.8mmol/L(300mg/dl、尿糖阳性或控制输液速度后症状持续者:皮下注射胰岛素0.2U/kg,继以1~3U/kg·d静滴,同时输1/4~1/5张液。
饥厥;食厥 (西医病名:低血糖症、倾倒综合征)中医治疗

饥厥;食厥(西医病名:低血糖症、倾倒综合征)中医治疗本病又名食厥。
《明医杂著?风症》:“因怒发搐,呕吐痰涎,口噤,昏愦,……此气滞而食厥。
”NCp老中医在线饥厥是因饥饿等而使营气不足,清阳不升,脑神失养所致。
以突发心慌、软弱,冷汗、面白,甚至晕厥等为主要表现的厥病类疾病。
NCp老中医在线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低血糖症、倾倒综合征。
NCp老中医在线NCp老中医在线【诊断依据】NCp老中医在线1.多为成年发病,常在饥饿或运动后骤然发生,亦可于清晨空腹时或下半夜、午餐前出现。
部分病人近期内常有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手术史,其发作多在术后1~3周,于餐后30分钟内,或餐后2―3小时出现。
NCp老中医在线2.突感胃脘不适,饥饿,软弱,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肢体颤抖,脉细数。
严重者可见烦躁不安,语言不清,神识模糊,步履不稳,思睡,甚至晕厥、抽搐等。
血压可正常、或偏高、或降低。
病情轻者发作15~20min后可自行缓解,或于进食、饮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缓解(若因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术后,于餐后短时间内发生者,则不宜给予进食或饮服糖水)。
NCp老中医在线3.空腹血糖多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一般低于2.8mmol/L(50mg/d1)。
即刻型倾倒综合征血糖可增高,延迟型综合征血糖则降低。
NCp老中医在线NCp老中医在线【鉴别诊断】NCp老中医在线1.虚眩:多发生于由平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眩晕、疲乏、脉弱、血压降低等症,血糖多正常。
NCp老中医在线2.神劳、脏躁:女性多见,发作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血糖正常。
NCp 老中医在线3.痫病:突发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常有反复发作史,发作与饮食无关,给葡萄糖后不能终止发作,血糖正常,脑电图可发现癫痫样波。
NCp老中医在线NCp老中医在线【辨证论治】NCp老中医在线1.脾虚气陷证:胃脘不适,饥饿,恶心欲呕,头晕目眩,心悸,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肛门坠垂,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白,脉沉微。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 低血糖症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一组因人体血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此病患者常可出现脸色苍白、心悸、脉搏加快、冒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有饥饿感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躁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
在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症是最常见的一类低血糖症。
此病患者多为中年女性,其病情可长期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出现恶化的征象。
此外,胰岛β细胞瘤患者、内分泌病患者及过量服用降糖药的人也易发生低血糖症。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患者常因禀赋素弱、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或气血乏源而导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进而引发此病。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此病分为4个类型:心脾两虚型、肝虚风动型、痰热扰窍型和气虚阳脱型。
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低血糖症的特点及如何选方用药进行治疗。
1.心脾两虚型低血糖症此型低血糖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可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慌心悸、健忘、恐惧(甚至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补益心脾的原则,可选用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黄芪、龙眼肉各15克,酸枣仁、党参各12克,当归、麦冬、柏子仁各9克,五味子6克,远志、炙甘草各3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烦热、盗汗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地、玄参各12克,知母、天冬各9克。
患者若出现精神亢奋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磁石(先煎)、生龙齿(先煎)各30克。
2.肝虚风动型低血糖症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可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等症状。
治疗此型低血糖症应坚持养肝熄风的原则,可选用补肝散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当归9克,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各12克,白芍、山药各15克,黄芪20克,甘草、五味子、川芎、木瓜各6克,大枣6枚。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
老年人低血糖症怎样治疗?

老年人低血糖症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老年人低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人低血糖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老年人低血糖症应该吃什么药。
*老年人低血糖症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包括控制低血糖症状和病因治疗两方面。
1.缓解低血糖症状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即可缓解,重者需静脉注50%的葡萄糖40~80ml。
严重者需持续静滴5%~10%葡萄糖数天,必要时可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d,静滴,或胰升糖素1~2mg,肌注。
2.病因治疗胰岛素瘤经手术切除可根治。
如不能完全切除,可试用二氮嗪(氯苯甲噻二嗪) 100~200mg,2~3次/d,此外也可试用奥曲肽(octreotide)、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和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B细胞癌可试用链脲佐菌素,每次20~30mg/kg,每周2次,总剂量8~12g,此药肝肾毒性大,仅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胰岛外肿瘤则治疗原发病;严重肝病则治疗肝病为主;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补充糖皮质激素;胃大部切除者应少吃多餐,进食消化较慢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混合餐,避免含糖流质;
乙醇性低血糖患者应避免空腹饮酒过多,尤其是肝病患者不宜饮酒;早期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患者应控制饮食,禁食单糖类食品,主食应富含纤维类,必要时加用磺脲类药物,使胰岛素释放峰值提前。
*2、预后
低血糖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老年人低血糖症怎么治疗,老年人低血糖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老年人低血糖症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老年人低血糖症”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糖尿病低血糖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t a k e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 C M) t r e a t me n t b a s e d o n t h e r o u t i n e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a s
与对 照 组 , 对照 组 给 予一 般性 西 医 治疗 , 治 疗 组 患者 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予 以中药 辨证 组 方 治 疗, 对 比不 同 疗 法下 两组 患者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① 治 疗 组 综 合 疗 效 明显 优 于对 照 组 ( P <O . 0 5 ) 。 治 疗 组 患 者低 血 糖 完 全 得 到控 制 1 4 例( 4 6 . 6 7 %) 、 低 血 糖 基 本 得 到控制1 6 例( 5 3 . 3 3 %) 、 低 血糖 控 制 无 效 0 例( O . 0 0 %) , 对 照 组 患 者低 血糖 完 全 得 到 控 制 7 例( 2 3 . 3 3 %) 、 低血糖基本得到控制l 9 例( 6 3 . 3 4 %) 、 低 血 糖 控 制 无 效4 例( 1 3 . 3 3 %) 。 ② 治疗 组 患 者 低 血 糖 控 制 率 达 1 0 0 . 0 0 %, 明 显 高于 对 照 组 的8 6 . 6 7 %。 ③ 治 疗 组
L I UL i ANG J r i a w e i Th e c a d r e h e a l t h c a r e d e p a r t me n t , L i u z h o u Ho s p i t a l O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Li u z h o u 5 4 5 0 0 1 , Ch i 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糖症目录低血糖症 (1)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 (2)【概述】 (2)【病因病理】 (2)【诊断要点】 (2)【辩证分型】 (3)1.心脾两虚症状: (3)2.肝虚风动症状: (3)3.痰热闹窍症状 (3)4.气虚阳脱症状: (3)【分型治疗】 (3)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3)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4)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4)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4)【中成药】 (4)【简便方】 (4)【其它疗法】 (4)【注意事项】 (5)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 (5)1 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 (5)2 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 (6)3 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 (6)4 艾灸、推拿治疗的优势 (7)5 病案举例 (8)参考文献: (8)西医如何分析中医如何治疗低血糖 (9)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9)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0)●少吃多餐 (10)●均衡饮食 (10)●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10)●增加高纤维饮食 (11)●戒烟禁酒 (11)●食物疗法 (11)血糖有多种来源 (12)低血糖的症状 (12)几种常见的低血糖 (12)胰岛素瘤 (12)肝病性低血糖 (13)早期糖尿病 (13)功能性低血糖 (13)治疗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13)低血糖症中医辩证施治【概述】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
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最常见的为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但无恶化征象。
其次为胰岛β细胞瘤及各种内分泌病所致者。
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
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
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
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
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
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诊断要点】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辩证分型】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
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
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
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证候分析: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测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分型治疗】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方药:补肝散加减。
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 20克川芎 6克木瓜 6克熟地 12克山药 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随症加减: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随症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 12克、葛花 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 12克(另煎)附片 12克太子参 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中成药】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简便方】黄芪50克、当归10克、大枣20克,水煎服,每日l剂,适用于低血糖症反复发作,心脾两虚者。
【其它疗法】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
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
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
阴虚有热者不宜。
【注意事项】1.功能性低血糖症有反复发作史,有一定规律性,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常备糖制品以应急。
2.因肿瘤或其他内分泌病引起的低血糖症,应对因治疗。
3.发病垂危时,应及时应用现代医学的抢救治疗措施。
4.避免过度劳作、恶性情绪刺激、酗酒等不良因素影响,同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艾灸配合推拿治疗低血糖症临床应用总结胡斌,马巧琳、(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郑州)本文原载于《中医研究》2008年第4期,授权环球中医网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低血糖症是由于血中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轻者可能仅感头晕、乏力、心悸、焦虑和出冷汗等,严重者神志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症状的轻重与血糖水平有着相应的关系。
1 低血糖症的中医认识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低血糖症”之说,但从低血糖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来看,根据主症可将其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眩晕”、“气脱”、“心悸”等范畴,多辨为虚证。
如《灵枢•口问篇》:“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景岳全书•厥逆》:“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伤寒明理论•悸》:“其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悸也”。
根据患者素体状况及发病时主症进行辨证,可分为1、心脾两虚,2、脾肾双亏,3、肝肾不足,4、心肾阳虚,5、气阴两虚,6、下元亏虚(肾阴、阳、气)六型,且患者素体以气虚、气虚兼阳虚为多见。
艾灸推拿治疗分期进行,发作期艾灸取穴以益气升提为主,辅以行气降气腧穴;缓解期推拿以辨证选穴治疗为主,辅以益气升提腧穴。
2 大气下陷论的基本概念孙玉信老师认为低血糖症多属于大气下陷症,大气即胸中之宗气,居于胸中,以“原气为根本”,又靠“水谷之气为养料”来充养,才能发挥走息道而司呼吸,主全身之气,贯心脉而行气血,统摄三焦气化,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等生理功能。
张锡纯云:“肺气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呼吸之气”,“能撑持全身,为诸气纲领”,“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是此动脉,当为大气余波”。
饮食的消化腐熟及命门之火的生长旺盛,均依赖于心、肺之阳的布散宣通,“但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又赖于胸中大气”。
可见大气“为生命之宗主”,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若因力小负重,或空腹劳作,或病后气力未复而过度活动,或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等形成。
大气下陷出现呼吸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有呼吸停顿,昏然罔觉等症状。
3 艾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依据及机理孙老师指出:艾灸推拿治疗低血糖症,要注重“大气”及“经气”之间的关系。
急性发作期应以救急,故以益气升提腧穴为主,施用艾灸法,先选百会、太渊、足三里、涌泉。
百会又称三阳五会,有苏厥开窍、升阳固脱之功;太渊为肺经输穴、原穴,又为脉会,有调补肺气、通利血脉之功;足三里为胃之下合,补之可与脾经同气相求,有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之功,是强壮要穴。
上三穴合用,对虚、陷之大气有生升之妙。
然气的特性为升降有序、有升有降,经气循行更是如环无端,故又辅以苏厥宁神开窍、降气潜阳的涌泉,使生升之大气重新复位纳入正常运行而不致躁然虚鼓难以接续。
主辅配合可使下陷之大气恢复正常功能。
艾灸宜多壮,可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灸至手足转温,神志转清为度。
缓解期应以推拿手法调整为主,孙老师认为低血糖症发作期的大气下陷及患者素体均以“虚”为主要病机。
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有调整脏腑经络虚实的功能,故可根据病位分别选取太冲、太溪;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可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等病证,故可根据病位分别选取肾俞、气海俞、脾俞;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诸腹之募,皆为元气不足,从阴引阳,无误也”,主治虚证,故可选取巨阙;交会穴是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可治疗所交会经脉的病证,用于病情复杂或所涉及经脉较多的病证,故可选取关元、三阴交。
即辨证选取主穴,心脾两虚者用巨阙、脾俞;脾肾双亏者用脾俞、肾俞、气海俞;肝肾不足者用太冲、太溪;心肾阳虚者用巨阙、肾俞、气海俞;气阴两虚者用关元、三阴交;下元亏虚者用太溪、肾俞、气海俞。
同时又需辅以益气升提腧穴百会、关元、足三里。
主、辅配合可使患者素体偏性得以调整,恢复大气的正常充盛运行状态防其再度下陷。
推拿手法应以点、按、揉等柔和手法为主,幅度宜小,频率宜慢,以取调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