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中文书写中常见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下文将依次从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古今字通古今字通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同一个字的书写形式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意义与发音却没有改变。
例如,“木”字在古代写法中为“艹+木”,而在现代写法中为“木”字本身。
另外,“鼠”字在古代写法中为“鼠”字上面写“丷”,而在现代写法中为“鼠”字本身。
这些字在不同历史时期书写形式的改变,不影响其拼音和基本含义。
二、假字假字是指一些因旧时文献中缺少规范字,而采用的类似于音译、谐音等的字。
这些字虽然不是官方正式字,但是因为使用广泛,成为了一些地方的当地发音形式。
例如,“海南”的“南”字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写作“男”,现在“男”的读音当然不是“南”,但当地的民间却仍沿用着这种字的习惯。
三、异体字异体字是指在同一个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因为书写习惯、制版需求或者印刷工具的原因,出现的不同书写方式。
例如,“群”字在不同时期的书写方式就有所不同,有的写作“君”,有的写作“而”。
这些书写方式在不同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但是都不会影响其基本含义和拼音。
可以看出,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没有改变字的基本含义和拼音,它们的差异在于书写形式上。
古今字通与异体字的区别是,前者属于历史演变的范畴,后者是因历史原因出现的不同书写方式。
而假字则是指因为文献中的规范缺失而采用的异音字,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当地习惯。
总的来说,虽然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不影响字的基本含义和发音,但在不同的场合和文献中的使用还是需要注意其书写方式的差异。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简化字的优缺点? 有没有必要恢复繁体字?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 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辟→避 《说文· 辟部》:“法也。”
《诗· 小雅· 雨无止》:“辟言不信。”
属→嘱
《说文· 尾部》:“连也。” 《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
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今字
免——娩 申——伸
卒——猝
直——值 尝——嚐
采——彩
顷——倾 曾——增
孙——逊
责——债
县——悬
解——懈
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昏 要 取
①傍晚、黄昏 ②婚姻、结婚 ①人的腰部 ②重要、关键 ①战场上取左耳 ②娶亲 ①燃烧 ②文言虚词 ①食物熟 ②疑问代词 ①士兵 ②突然、一下子
婚 腰 娶 燃 熟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男女有昏。” 《荀子》:“量要而 带之。” 《诗· 齐风· 南山》: “取妻如之何?” 《孟子》:“若火之 始然。” 《左传· 宣公二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 《赤壁之战》:“五 万兵难卒合。”
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
年-秊;前-歬;並-并;春-萅
5、笔画差异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6、繁简字的差异:
禮-礼;曐-星;雧-集
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
罪-辠;照-曌
繁简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它的简体合称为“繁简字”。
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 连续公布四批简化字,共计515个。 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 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调整后简化字2235个。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四》)——责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 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 字的部分意义。
•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 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 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 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 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 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三)今字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 奉—俸、捧 采—彩 賈—價 辟—避、僻、譬、闢、嬖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 一、古今字 • (一)定义 •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 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 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 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替代古字。
三、通假字
• (一)定义
•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某个字本有专字, 可古人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专字而是借 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现 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 来代替本字的字是通假字,也称为借字。
• 例:
再如:“游”和“遊”。“遊”的本义是关于 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 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 “遊”。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古今字也称分别字或区别字。
由于古字所表示的意义过多,才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另造一个新字(即今字),分担古字中的一个意义。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再如:“责”有五个主要的意义:1)索取;2)询问;3)责备;4)责任;5)欠别人的钱财。
由于“责”所表示的意义太多,影响阅读,因此另造了一个新字“债”来分担了“责”的第五个意义,即表示“欠别人的钱财”这一个意义。
那么“责”为古字,“债”为今字。
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其中“责”为古字,今字则为“债”字。
其他古今字的例子如:说(古字)悦(今字);反(古字)返(今字)由于今字是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造的,因此今字和古字形体上有联系。
今字的造法主要有两种:1)以古字为声符,另加一个形符。
如责债;反返2)改换形符。
如:说悦。
(二)异体字指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异体字是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如:泪淚;勅敕;线線;鹅鵞。
不属于异体字的例子:置寘;实寔;游遊;修脩汉字异体字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其一是为语言中同一语词而造、在使用中功能没有分化的一组字,如泪——泪、覩——睹、徧——遍等。
在异体字中,这类字数量最多。
其二是造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法相同、功能重合的一组字,如罪——辠、颿——帆等。
这里,罪、颿等字的本义都没有文献用例,可能是字书的编者根据字形的造意推出来的,这也是这类异体字与一般假借字的根本区别所在。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 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 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的重要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下面就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分别进行详细解释,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古今字通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通用情况。
这些汉字古今通用,形体未变或变化不大,读音不变或基本相同。
也就是说,古代的汉字在今天的汉语中依然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与现代汉字通用。
“水”、“山”、“人”等字古今通用,这些字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在今天的汉语中依然是重要的基础词汇。
古今字通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这些字的形体没有太大的变化,读音也较为稳定。
古今字通在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今字通与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在于,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即形体和读音基本保持不变;而假字和异体字是古代汉字的变体或衍生形式,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异。
二、假字假字是指古代汉字的变体或衍生形式,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汉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并且与现代汉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形体或读音上与现代汉字存在一些差异,不能直接通用。
“葯”、“馬”、“餘”等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繁,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被其它相对规范的字形所替代或规范化。
假字的特点是形体或读音与现代汉字有一定差异,而且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古代文献中的假字在今天的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一般只在特定的语境或者古文字学研究中才会出现。
三、异体字异体字是指形体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
这些汉字在形体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在含义上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转换使用。
“学”和“學”、“观”和“觀”、“陆”和“陸”等字在形体上有着一定的不同,但在含义上是相通的。
异体字的特点是形体不同但含义相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可以根据语言的发展和使用需求进行互相替代。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古今字通指的是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通用性。
古代汉字就是指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阶段,而现代汉字则是在古代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古今字通主要体现在字形和字义上。
字形上,有些古代汉字的字形与现代汉字不同,但其字义相同或相近,这样的字就可以称为古今字通。
“宋”字在古代写作“㲿”,字形不同,但字义相同。
字义上,有些古代汉字的字义与现代汉字不完全一致,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可以通用。
“令”原指命令,现在也可以指代美好或出色。
假字是指类似汉字形状的非真正的文字符号。
假字通常是在没有正式的汉字形式的情况下,为了记录特定的语言、方言或音韵而产生的。
假字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表示外来语或方言,二是为了在汉字表意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创造新的字形。
举个例子,拼音中的“c”、“q”和“x”等字母就是汉语拼音系统中为了表示特定拼音发音而创造的假字。
异体字是指在常用字中存在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这种差异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书法风格下产生的。
异体字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古代字形的多样性,二是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三是个人书法风格的差异。
“曰”字在不同的字形和书法风格下可以写成“日”、“口”或“曰”的形式。
在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古今字通和异体字都涉及到字形和字义的变化。
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通用性,而异体字是指常用字的多种书写形式。
假字和异体字都可以用于记录特定的语言、音韵或方言。
假字是在没有正式的汉字形式的情况下创造的,而异体字是在常用字中存在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在汉字学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古今字通主要体现在字形和字义上,假字是为了表示特定的语言、方言或音韵而产生的,异体字是常用字在不同字形和书法风格下的多种表现形式。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汉字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的区别
如何辨别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 2011-7-23 14:0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208次请举例说明。
2011-7-25 10:27 最佳答案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1. 引言1.1 古今字的定义古今字,即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字形差异。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字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形成了古今字之间的差异。
古今字的定义主要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汉字形体上的差异。
古代汉字是指先秦至唐代使用的汉字形体,而现代汉字是指宋代以后使用的汉字形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古今字之间的差异。
古代汉字的形体往往比较简洁,笔画较少,结构也较为规整。
而现代汉字在经过多次改革之后,笔画更加繁复,结构也更加复杂。
这些形体上的差异导致了古今字的存在。
古今字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书写和识认汉字。
古今字的定义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2 通假字的概念通假字是指在写作中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字。
这些字在古代通常是由于语音上的相似或相关而被视为同一字。
通假字的出现可以带来方便,可以使得写作更加简洁,也可以减少歧义的产生。
在古代,通假字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在书法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
通假字的存在也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它们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语音习惯的演变或是方言的传承。
在现代汉语中,通假字的使用虽然有所减少,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
通假字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的作品和语言使用。
通假字的概念不仅仅在汉语中存在,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通假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和历史背景。
1.3 异体字的特点异体字是指在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发音和意义相同的字。
异体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历史渊源:异体字往往源自于古代的书写形式。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书写习惯不同,导致了同一个字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这就是异体字的形成原因之一。
2.繁简关系:异体字有时候会表现为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关系。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文字学:15 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後來,曉諭用“諭”,比喻用“喻”,不可 相混。
份-彬
▪ 《說文·人部》:“份,文質備也……《論 語》曰:‘文質份份。’彬,古文份。”
▪ 後世分化,“彬”表本義,而“份”改讀 fen,用作量詞。
借字與本字在語音上的聯繫
1.同音通假,即借字與本字在古代聲母 和韻母都相同(聲調可以不同)而通假。
▪ (1)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 是。
▪ ——政—征(古音同屬章母耕部) ▪ (2)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 ——蚤—早(古音同屬精母幽部) ▪ (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畔—叛(古音同屬並母元部)
雕
兇猛的鳥
鵰
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刻、畫
凋
草木衰落
琱
返回本章目錄
通假字
▪ “通假”指的是古書中出現的字形臨時借 用現象。可以借用的原因是二字的讀音相 同或相近。由於古今讀音已經發生巨大變 化,判斷通假,需要對古代音韻有一定的 了解。
▪ 兩個字如果是通假的關係,其字形直接記 錄該意義的字稱為“本字”,字形與記錄 的意義無關,僅與本字是同音關係者,稱 為“借字”。本字和借字是共時的關係。
▪ 晉 潘嶽《夏侯常侍誄》:“內贊兩宮, 外宰黎烝。”
(4)置—寘
zhì
置 放寘 置
置≠寘
返回本章目錄
▪ (5)雕、鵰、凋、琱、彫
《呂氏春秋·辨土》:“寒則雕,熱則脩。” (脩:乾枯)
《戰國策·秦策三》:“天下有明主,則諸 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爲其凋榮也。” ——凋零;凋謝
▪ 雕:
▪ 同“ 鵰 ”。 ▪ 治玉。後亦寫作“琱”。 ▪ 泛指雕刻、雕琢。後亦寫作“彫”。 ▪ 泛指修飾。 ▪ 浮華,虛誇。參見“ 雕俗 ”。 ▪ 凋零;凋謝。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共13张PPT)
第六页,共13页。
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诗经·豳 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梁惠王上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寡 人(guǎrén)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 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即一年四季的“季”),借作“是”(这些)。 《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靡,本义是“倒下”,借作“无”。《诗经·大雅·荡》:“靡不有 初,鲜克有终。”
惠,本义是“仁慈”、“恩惠”,借作“慧”。
如:饋-餽直、昵,-暱本、棹义-櫂是、“猿曲-猨”、的裤-反袴、面掩-,揜借作“特”(表“仅只”之义)。《孟子·梁惠王 4壶、,谁本习义计是上会器,物》能之为名:文(如收““责水‘…于壶薛”…),乎以借?作五“瓠”十(葫芦步)。笑百步,则何如(hérú)?’曰:‘不可。直不百
》) ②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年,酒五斗。(《汉书·文
帝纪》) ③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④ 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乎。(《许行》) 4. 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 ① 主齐盟者,谁能辨焉?(《左传·昭公元年》) ②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古今(ɡǔ jīn)字
同一个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 ;产生在前的那个字,叫古字,产生在后的那个字则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学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虽然都与汉字有关,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却很大。
下面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一、定义和特点1. 古今字:指在不同时期汉字所写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例如,“宾客”在古代被写作“賓客”,“教育”在古代被写作“敎育”。
2. 通假字:指在文化交流、部分方言、异体字的情况下,不影响意思的汉字替代。
例如,“慶祝”可以写成“庆祝”,“晚會”可以写成“晚会”。
3. 异体字:指同音同义的汉字中,因不同人或地区、历史等原因所产生不同的字形或写法。
例如,“酒”可以写成“酉”,“麒麟”可以写成“麟”。
二、变化的历史古今字是因为汉字的历史和发展而产生的。
在汉字的漫长历史中,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例如,“日”字在古代写为“曰”,现代写法则改为直线、半圆弧组合而成。
通假字则是因为经济文化交流或方言差异而产生的。
例如,广东话中的“饺子”可以写成“餃子”,而普通话中的“篮球”也可以写成“蓝球”。
异体字则是因为个人、地区偏好或历史、文化传承等原因而产生的。
例如,“街”字在一些地区可以写成“衖”,“瓶”字在民间常常写成“缾”。
三、区别和联系1. 区别:可以看出,古今字主要是汉字发展造成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变化,通假字则是因为不同区域、文化所产生的汉字替换,不影响意思。
异体字则是同音同义不同写法的表现。
2. 联系:这三者之间也存在联系。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字的变化和演变,都是汉字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时,三者也互相影响,例如某个字的异体字也可能成为新的通假字。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在中文的书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三种不同的情况。
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多区别和联系,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中文却至关重要。
首先,古今字通是指古代和现代的汉字用法相同,发音相同或者近似的汉字。
古代的汉字常常与现代用法有所不同,但是有些汉字的古代用法与现代用法几乎没有区别,这就是古今字通的情况。
例如,汉字“人”,在古代和现代的用法都指人类或人类的一员;汉字“日”,在古代和现代的用法都指太阳或时间的一个单位。
由于古今字通,我们通常能够理解古代文献或历史资料中使用的汉字。
其次,假字是指在汉字中,为了简化或缩写文字而使用的非正式的汉字。
通常来说,假字与正式的汉字在发音和形状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汉字“飞”,在某些场合下可以简化为“非”;汉字“便”,可以简化为“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假字常常可用于简化汉字,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通常是有限制的。
例如,假字在重要的文件、书信、合同等正式场合下是不允许使用的。
最后,异体字是指在书写中,与正式汉字形状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却不是官方规定的汉字。
异体字通常与正式汉字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笔画数、书写形式等。
在历史演变中,由于地域和族群的差异,汉字的书写规范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异体字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
例如,汉字“马”在北方可以写成“馬”,在南方可以写成“马”。
异体字的出现,往往需要我们有更深入的汉字学知识,才能够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总的来说,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字书写中常见的情况。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够正确地使用中文。
同时,汉字书写的历史演变也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变迁和发展,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接受这些变化。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代汉字是指古代汉语所使用的字形,包括殷商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
古代汉字的字形和现代汉字有很大的不同,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变化和演化。
古代汉字的字形包括字的结构、字的构造、笔画的撇捺顿画等方面,与现代汉字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所使用的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
繁体字保留了古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与古代汉字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而简化字则是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和方便使用而进行的一种字形改革,相比繁体字来说,字形更加简化了。
现代汉字的字形在结构、构造、笔画等方面与古代汉字有所差异。
古今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字的字形和使用上。
在字形上,古代汉字的字形繁复,多是象形、会意等形式,字的结构较为复杂。
而现代汉字的字形相对来说简化了,字的结构较为简单。
但无论是古代汉字还是现代汉字,都遵循着一些基本的造字原则,如形声相合、意符相应等。
在使用上,古代汉字主要用于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常用于古代文献、碑刻等古代文物的研究。
而现代汉字则是现代汉语的书写系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形,广泛应用于报刊杂志、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领域。
字通是指字的通用形式,是一种字形标准,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统一认识同一字的字形,减少误解和混淆。
字通的形式一般是通过标准字典进行规定和统一的,在字通的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一些变形和创造。
假字是指在字通之外、非字通里所出现的字形,它们具有一定的书写规范和使用范围,但不符合字通的统一字形要求。
假字可以通过正字法、方言字等方式进行使用,多出现在地方方言、个人创作等情况下。
假字的形成和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造字和变形。
异体字是指同一字在不同地区、不同个人或不同字体中出现的形态上的差异。
异体字是由于书写风格、书写工具、书写习惯等因素导致的,是对字通的一种变异和变形。
异体字的形态与字通的规范字形有所不同,但仍属于同一字的范畴。
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同源词的区别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都是汉字学上的重要概念,它们所代表的几种文字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如表示“返回”义的词原用“反”表示,后来用“返”表示,“反”、“返”在“返回”义上构成古今字;表示“昏暮”义的词原用“莫”表示,后来用“暮”表示,“莫”、“暮”在“昏暮”义上构成古今字。
古今字产生的两大原因:一是文字假借,一是词义引申。
(一)文字的假借由文字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某字被借走,为它的本义造新字,原字与新字构成古今字。
如:须一鬃“须”字由表花纹条理的“彡”和表头部的“页”构成,其本义是胡须。
(说文解字》:“须,面毛也。
”)由于“须”被借去表“必须”之义,于是本义另造“鬃”字表示(“鬃”今又简化为“须”)。
然一燃“然”字下面的“…”实即“火”字“然”之本义是燃烧。
《说文解字》:“然,烧也。
”由于“然”被借作代词、连词,以及形容词词尾,于是本义另造“燃”字表示。
2.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形成古今字。
如:采一彩“采”字的字形结构是“爪”在“木”上,本义是采摘。
假借表文彩、色彩。
后为假借义造“彩”字。
辟一鹳“辟”的本义是法律、法度。
《说文解字”:“辟,法也。
”假借表开、开辟。
如《苟子·议兵]》:“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
”后为假借义造“阴”字(“牌”夸又简化为“辟”)。
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造成一词多义,表现在书面上就是一字多词。
为了表意明确,减轻原字的负担,于是新造字分担原字的义项,形成古今字。
具体情况亦有二:1.让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如:昏一婚“昏”本义是黄昏。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后为引申义造“婚”字。
景一影“景”本义是日光。
《说文解字》:“景,光也。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古今字通指的是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所使用的字形和字义。
古代汉字在
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变体和异体,即当前通用的字形和古代使用的字形存在差异,这就是古今字通。
假字指的是一个字的上下左右的构造部分发生了变化,结果与原字相似
但不完全相同的字形,通常用于额外表示含义。
异体字是指在不同的地区或个人使用中,
因书写的不同或发展的差异,形成了相同意义但字形不同的字。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在字形和字义上存在差异。
具
体来说:
1. 字形差异:古今字通指的是古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字形发生的变化,其字形与现
行字形有明显的差异;假字是对原字的一种变体形式,相对于原字来说,其字形变化较小,但上下左右部分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异体字在字形上与原字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
横竖撇捺的顺序不同,或者某些笔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1. 演变关系:古今字通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结果,它记录了汉字从古代到现代
的演变历程,而古今字通中可能出现了很多的假字或异体字;假字和异体字则是古今字通
中的一部分,可以说古今字通中的一部分字形差异就是由假字和异体字所引起的。
2. 补充作用:假字和异体字对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假字
可以补充原字的意义,扩展字义的范围;异体字可以丰富汉字的字形,让文字更加多样化。
这样的补充作用对于汉字的表达能力和含义理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在字形和字义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又有一定的联系,是汉字
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对于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文字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异同浅析
通假字(Tongjiazi)是指在汉字书写系统中,为了表达某些含义的字,在书写过程中使用的替代字,通常是与原本字形类似的字。
通假字的使用是为了方便书写,使字体看起来更加美观,或者为了避免和其他字形相似而造成混淆。
古今字(Gujinzi)是指在古代的文献中所使用的字,它们在当代的书写系统中已经不再使用。
古今字的使用是为了表达历史的真实性,使得文献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异体字(Yitiji)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书写系统中所使用的相同字的不同写法。
异体字的使用是为了表达字的意义,使得文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能够被正确理解。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都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的含义,使得书写更加方便或者更加真实可信。
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区别:
●通假字是为了方便书写而使用的替代字,它们在当代的书写系统中仍然可以使用。
●古今字是在古代的文献中使用的字,它们在当代的书写系统中已经不再使用。
●异体字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书写系统中所使用的相同字的不同写法。
(完整版)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总结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通假字: 寤:通“ ” , 倒逆。
注P97例句: “ 公寤生 , 惊姜氏 , 故名曰寤生 , 遂恶之。
”无:通“毋” ,不要。
注 P99 例句: “不如早为之所 , 无使滋蔓。
”阙:通“掘” ,挖掘。
注 P103例句:“ 若阙地及泉 , 隧而相见 , 其谁曰不然 ?”古今字 :大: 今字“太”, 表示尊称。
注 P98例句 : “请京 , 使居之 , 谓之京城大叔。
” 辟: 今字“避”, 避免。
注P99例句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厌: 今字“餍”, 满足。
注P99例句 : “对曰 : 姜氏何厌之有 ! ”尝: 今字“ ” , 副词 , 品尝 , 体会滋味。
注 P102 例句:“小人有母 , 皆尝小人之食矣 , 未尝君之羹。
”异体字 :佗:同“他” ,其也,另外的。
注 P98 例句: “佗邑唯命 ,请京, 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
”: 同“昵” , 亲近。
注 P100 例句 : “公曰 : “不义不 , 厚将崩。
”《公 孙 无 知 之乱》通假字:绌: 通“黜” , 贬低。
注 P109 例句 : “衣服礼秩如 , 襄公绌之”。
游: 通“, 出行 , 乐。
注 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御: 通“ ”, 抵 。
注 P110 例句 : “我奚御哉 ! ”税: 通“脱” , 解脱桎梏。
注 P113例句 : “管仲请囚 , 鲍叔受之 , 及堂阜而税之”古今字 :: 今字“嫡 ” , 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例句:“衣服礼秩如 ”。
见: 今字“现”, 出现。
注 P110 例句 : “彭生敢见” !坠: 今字“ ”, 坠落。
注 P110 例句 :“公惧 , 坠于车”。
反: 今字“返” , 返回。
注 P110 例句 : “反, 诛屦于徒人费”。
路: 今字“辂” , 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 P112例句 : “公丧戎路 , 传乘而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
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
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
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擒、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同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给的意思,例③是拱揖的意思,④是恭顺的意思。
一个人字身兼四职,也就是分别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
这对运用文字来说是经济,但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别发担它的兼职,共字本身就要用以表示共同、共合这一个义项了。
像这样,我们把原先定一字多职共用字“共”称为母字,把后来特地为分担母字兼职而造的供、拱、恭等称为分化字。
从记录同一个词(比如供给的供)所用字的时代先后来说,古用“共”而今用“供”,于是“共”与“供”构成古今字。
同样,“共”与“拱”、“共”与“恭”也分别是古今字。
古今字的绝大多数是母字与其分化字构成的。
这类古今字从后世表主的分工上看,又有几种情况:(1)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
例如“益”与“溢”。
益字小篆作,像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是水漫溢,引申则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义。
后来加水旁新造“溢”字专表本义,“益”则只表引申义了。
古书先后在记录漫溢这个词时,益和溢构成了古今字。
《吕氏春秋·察今》:“澭州暴益“,用的是古字。
类似的还有:州——洲、止——趾、要——腰、责——债、监——、新——薪、閒——间、景——影,等等。
(2)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
例如:“莫”与“暮”。
莫字的古字形象日落草莽之中,本义为昏暮,因时常借用为“莫须有”的莫,后来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用古字。
类似的还有:孰——熟、然——燃、衰——簑、北——背、原——源、午——杵、县——悬、它——蛇,等等。
(3)古字表本义和部分引申义,今字专表某一引申义。
例如“解”与“懈”。
解字从角从牛从刀会意,本义为解剖,引申又有懈怠、松懈的意思,后来加心旁新造懈字,用以专表解字的这一引申义,而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如放开、解脱等)仍由解字承担。
古书先后在记录懈怡、松懈的懈时,解与懈构成古今字。
《史记·李将军列传》:“胡虏益解”,又《张释之传》:“王生老人,曰:…吾袜解‟。
”均用古字。
类似的还有:知——智、被——披、坐——座、没——殁、反——返、食——饲、赴——讣、振——赈、潦——涝、张——帐,等等。
(4)古字表本义,今字表假借义。
例如“辟”与“避”、“ 闢”、“譬”、“僻”。
辟字多久评论和,从(儿同人)从辛会意,本义为法,在上古又经常假借为躲避、开闢、譬如、乖僻等字,后来增加形旁,分别为这些假借义新造专字。
古书先后在记录这些词时,辟字在不同词义上分别与避、闢、譬、僻构成古今字。
《郑后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
”《晃错传》:“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汙之名。
”《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皆用古字。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栗—慄、信—伸、胃—谓、舍—捨、戚—慼、采—彩、牟—眸、师—狮、莩—殍、澹—赡、母—毋,等等。
(5)古字和今字的表义具体化。
例如“受”与“授”。
受字甲骨文作,像彼此双方以手交接一凡(盘)之形,《说文》训为“相付”。
彼上授受,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古代施受同辞,接受和授予均由受字表示。
《新唐书·高俭传赞》:“古者授姓受民,以旌有功。
”这里的受即是赐予(付予)的意思,是用古字。
后世新造授予专表授予义,而受字专表接受义。
教—学、示—视,与此同。
祝—咒,也是古今字。
祝,甲骨文作像一人跪于神位之前张口致辞之莆。
祈祷于神,可求赐于己,也可求降祸于,是祝字本含有祝福和诅咒两方面的意思。
《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屈靡究。
”疏:“口告而祝祖之也。
”后世新造咒字,专表诅咒之义,而祝字专表祝福之义。
兽—狩,也是古今字。
兽字甲骨文作,从单(狩猎武器)从犬器从犬会意,是狩的本字。
古代“名动相因”,行为动作与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每用同一个来表示,故兽在上古兼有禽兽和狩猎两个方面的意思,后世新造狩字专表狩猎(动词),而兽字则专表禽兽(名词)了。
像这样的古今字,其今字都是为表义的具体体面化而造的专字。
以上所列举的由母字和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不仅具有造字早晚先后的区别,而且绝大多数的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别主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古字为声符),这给我们识别这类古今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2.由于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古今字。
书面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使用同音假借来调剂汉字的记词职务。
原本由某个字担负的记词职务,到了某个历史阶段,因为种种原因,便改由别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承担了。
而且往往一直承担下来,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
于是前后两个字在彼此交接的那个词义上构成古今字,也就是被借字与借字要成古今字。
例如伯字,本主为“长”(老大),其引申主可特指“诸侯之长”,“春秋五霸”的霸原本作“伯”,《汉书·文帝纪》:“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
”伯与霸所表示的词义判然有别。
后世五伯的伯借用霸字充当。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霸字下说:“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也。
”但一则“不还”,到唐代这个借字即已成为正字,至今不变。
于是“伯—霸”在“诸侯之长”这词义上构成古今字。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古字(被借字)只把部分记词职务转移给今字(借字),而自身仍然承担着余下的职务。
例如“何—荷”就是这样。
何字甲骨文作,像人有所担荷之形。
《说文》:“何,儋也。
”儋即担字。
由于何字经常要承担记录疑问代词“何”的职务,于是本义就另借荷花的荷字,而除本义之外的其他职务仍由何字自身承担。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内—纳、见—现、女—汝、閒—闲、泉—钱等等。
这类古今字,在古字将部分词职务转移给今字之后,古字与今字分别记录的词,往往是词义不同、词也不同的词,因而在读音上也往往略有差。
另一种是古字(被借字)把自己的记词职务完全转移给了今字(借字),今字通行为正字之后,古字往往被废弃。
例如:“彊—强“就是这样。
彊字从弓畺声,本义是“弓有力”引申为凡强劲之称。
这个字产生得很早,在西周金文中常用以表示强力、强大的意思。
而强字从虫弘声,本义是一种虫子“蚚”,产生在战国之后。
由于彊与疆形近易混,彊又与强同音,且强的本义极少用,地是后世便借“强”为“彊“,不久借不还,遂使彊字完全被强字取代而废亡。
类似的古今字还有:辠—罪、迻—移、—俟、—溺等。
这类古今字往往是古字的义项单一,今字的义项也不多,且本义罕用,所以今字在淘汰了古字之后,不仅不不会影响表义的明确,反而能使习用的汉字字数为之减少。
这是社会对用字的正确选择。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由母字分化构成的古今字,虽然都是社会为着养活某些字的兼职而调剂职务而分工的结果,但是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
前者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转移部分职务,即用增加乙字的兼职来减少或取代甲字的职务,不造成汉字的增益;而后者是采用新造分化字的办法来分担兼职,造字了汉字的增多(使用异体字来分担职务的结果,使原来的音义全同的一个字变成了意思不同的两个字,实际也等于造了新字)。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后面要讲的通假字也有区别。
通假字是共时(同处于某个时代)的暂时借用现象,在某个词义上通假字不能完全取代被通假字的地位而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而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则是历时(前后不同时代)的永我性的借用现象,在某一词义上,借字(今字)完全取代了被借字(古字)的地位而成为记录这个词的正字。
例如“早”与“蚤”是通假字,在早晚这个词义上,“蚤”只能在某一时代暂时借用为“早”,并不能最终取代“早”而成为记录“早”这个词的正字。
“见”与“现”是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在显现这个词义上,自从“见”把相应的兼职“借给”现字以后,“现”在后世便完全取代了“见”而成为记录显现这个词义的正字。
3.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古今字。
异体字本是音义全同、记词功能也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但是随着汉语和社会用字的发展变化,一部分异体字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