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商业空间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昼夜喧呼, 灯火不绝 。但
都城的夜市无论在空间分布、经营规模或是在夜 市景观上 , 都无法与扬州、汴州等唐代地方商业 城市中五彩斑 斓、充满活力的夜市场 景相比 ③, 除了全民性的节日和一些特殊的活动, 宽阔的长 安大街在夜晚仍然是空旷冷寂的。 关于中唐后期都城坊市制松弛 , 商业点突破 坊市向外扩展, 商业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 一直是 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感兴趣的课题, 并取得了 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 问题侧重点不同 , 绝大多数成果在论及坊市制松 弛商业点在市外的分布时基本上都是在反复征引 同样的材料 ( 仅是引用条数多少的差别 ) , 以证 明唐代中后期长安城的商业活动扩展到了市外, 得出唐代中 后期 城
二
中唐以后商业点向 市 外拓展的空间形态
太阳未落即散市, 因此, 营业的时间并不太长, 尤以冬天为甚。长安城的市在形态上表现为封闭 的地理空间 , 又实行封闭式管 理, 两者 相辅相 成, 一方面表现出都城政治功能的强大 , 另一方 面也说明了经济功能的薄弱和局限性。 东西两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核心 , 分布在 都城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 区段 , 从商业区位上分析 , 东西两市布局是合理 的。但长安城实在太大了 , 东、西两市面积经多 次考古勘探实测分别为 0. 924 平方公里、 0. 956 平方公里, 相对于一座 84 平方公里的都城 , 它的 面积仅为都城总面积的 2. 2% , 实在是微不足道 的, 并且都城所有的商业贸易均在此进行, 二市 的服务半径远达三四公里以上 , 在步行时代必然 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所以, 据有关学 者考证, 似乎在唐前 期坊市制度严 格执行的时 候, 商业活动的地理空间也不仅限于市内 ②, 一 些特殊的行业, 就不在市内设置, 如经营殡葬业 务的东西
①
6 处 , 说明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 , 方便市民生活 的商业点不发育, 仅仅是在市外零星分布, 没有 形成新的商业空间。所以 , 市外虽有商业活动存 在, 但在唐代前期长 安城总体上一 直保持着封 闭、对称的双核心商业空间结构。
凡市以日午
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 。就是说, 市是中午二点时开始营业,
57
表1 市别 东市 ( 都会市 ) 西市 ( 利人市 ) 东西长 1000 1031
唐长安东 、 西两 市街道形态要素 ( 单位 : 米 ) 南北长 924 927 墙基宽 6 4 8 顺墙街宽 14 14 井字街宽 30 16 水沟街宽 0. 9 0. 9
中央 , 都隶属于大府寺。市署设有市令 , 主管市 肆, 建立标记, 校正 度量 衡器, 编 制各种 商品 上、中、下三等价格 , 检验手工业品规格, 管理 买卖奴婢牛马契约的订立, 早晚市门的开闭等。 市场的营业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 , 众以散
内固定经营的商业点外, 在城内街巷和坊内还活 动着一些流动售货的商贩 , 它们根据人口分布的 特点和聚散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 方便城市居 民 。与此同时, 满足居民夜间生活消费的夜市 也开始出现。李隐 《 潇湘录 》 记载 : 有布衣于长安中游酒肆, 旅舍。 崇仁坊北街 贞元末, 至夜 , 多酣醉而归
隋唐长安城继承汉魏以来集中坊市制的规划 传统和管理制度 , 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 发展 , 逐渐达到了坊市制度的顶峰 , 使长安城在 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封闭的堡垒型、人为的强制性 和超强的稳定性。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 封 闭的坊市形态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 逐渐从极致 到松动。本文以长安 城商业空间形 态作为切入 点, 来考察长安城空 间形态特质和 发展演变的 轨迹。
第 20 卷 第 2 辑 2005 年 4 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 nal of Chinese H istor ical G eog raphy
Vo l. 20, N o. 2 Apr. , 2005
唐长安商业空间形态分析
李 瑞1, 2
(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陕西西安 , 710062; 2. 南阳师范学院旅游与环境科学系 , 河南南阳 , 473061)
[提
要 ] 通过对长安城市外商业点空间分布 、 存在 时间和经 营业种 的分析 , 重 新认识 长安城商 业空间 发展演 变
的特点 。早 期都城的商业空间形态呈封闭对称的双核心结构 , 中唐以后 ,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 生活的需 要 , 商 业点突破市坊限制 , 在朱雀街东以皇城景风门外诸坊和以东市为核心的部分坊里内相对集中分布 , 形成 了以东市为 核 心的商业区 , 在朱雀街西则分布较少 , 在外城城关处仅有零星商业点的分布 , 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商业 功能空间 。 所 以 唐代中后期长安城商业空间形态表现为 [ 关键词 ] 唐长安 商业空间 形态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 5205 ( 2005) 02 - 0057 - 10 [ 中图分类号 ] K 928 [ 收稿日期 ] 2004 - 06 - 21 [ 作者简介 ] 李瑞 ( 1965- ) , 女 , 河南南阳市人 , 南阳师范学 院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 境与经济社 会 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 、 历史城市地理 。 一核 、 一区型 结构特征 。
⑤ 《唐会要》 卷 86 《街巷》 , 中 华书局 , 1955 年 , 第 1584 页。
饼店、小食店的设置 ①。中晚唐时, 东市西北的 崇仁坊, 已 一街辐辏, 遂倾两市 , 西市东北 推为繁华之最 。除了在里坊 的延寿坊 , 也被
这些样本并不是唐长安商业点的全部, 样本的数 量会随着新的碑文、墓志的出土而有所增加 , 但 就目前所统计出的唐 长安城坊里内 商业点的数 量, 已能从中看出前后期商业空间形态变化的特 点。为了便于对比和分析 , 分街东、街西 ( 以朱 雀街为界 ) 和外城城关三个区域分别单独列表, 并根据表中资料绘出商业点分布示意图。 通过对表 2、表 3 和市外商业点分布示意图 的分析, 得出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坊里内商业点 的分布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商业点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 若以朱雀 大街为界分东 西两个区域 进行对 比, 分布在街东的有 40 余处, 分布在街西的有 15 处, 东西分布不均衡; 若以 延平 延兴大街 为界分南北两部分 , 则商业点主要分布在街北, 街南只有 4 处商业点分布 , 南北分布也不平衡; 还有一个分布稀疏的区域是都城西北部 , 即金光 春明门大街以北, 皇城、宫城以西 12 个坊里 区域 , 仅有 3 处商业点分布; 若从更细致的观察 看, 没有商业点分布的坊里有 74 个 , 占总数的 68% , 有商业点分布的坊里为 34 个, 占总数的
凶肆 , 西肆在丰邑坊 , 东肆也不在
东市内 。两市四周个别坊里和位于重要交通线 上的城门附近以及大明宫前的坊里 , 就逐渐出现 了零星的工商行业, 一些小贩也在里坊之中设摊 贩卖 , 作为对市的补充。 1973 年 , 新疆博物馆 考古工作队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合作, 对吐鲁番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第 206 号墓进行了发掘。在墓 中发现了年代大体上是 662 其中 689 年间 , 即高宗、 等等 则天后时期的 《 质库账历 》 , 妹尾达彦先生根据 南坊钗 、 南坊钗师 、 东家染头 记载推定 , 长安城新昌坊内也存在着店铺 ④。但 关于早期市外商业点的记载文献中并不多见 , 在 所查阅的大量文献中 , 出现在前期的商业点仅有 58
① 《唐六典》
卷 20 《 太府寺》。
② 杨宽 : 《中国 古代都 城制度 史研究》 , 上海 古籍 出 版社 , 1993 年 , 第 210 页。 ③ 《两京新记》 ④ 妹尾达彦 :
卷 3。 《唐 代长 安
店铺 立地
街西
致富
潭 》, 《布目潮风先生古稀纪念 文集 东亚的 法与社 会》 , 汲古书院 , 1990 年 , 第 191- 243 页。
② 《太平广 记》
了商业点分布的区域差异 , 不利于对唐代中后期 长安城商业活动、商业空间特点的正确认识及商 业空间演变原因的分析。在这一领域中值得借鉴 的是妹尾达彦先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⑥, 他把不 同时期存在于不同坊 里内的商业点 标注在地图 上, 具体直观地反映了商业空间的变化 , 但他的 研究有几点仍须进一步深入: 第一 , 需要进一步 丰富样本 ; 第二 , 对空间形态前后演变的特点进 行归纳和总结 ; 第三, 对演变 的影响因 素进行 分析。 本文根据这样的认识和思路, 对相关研究进 行整理, 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 , 特别是 依据李健超先生的 《 增订唐两京城坊考 》 对商业 点样本进行了补充, 列出长安城坊里内商业点的 分布位置、经营时间、经营类型, 并逐一标注在 长安城平面图上 , 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以肯定
一
前期封闭、对称的 双核心商业空间形态
部平面形态要素的部分数据 ① ( 见表 1) 。可以帮 助我们建立起对东、西两市空间结构的更直观的 认识。 长安城不仅设有两个集中的贸易市场, 对于 市场的管理更是相当 严格, 充分表 现了其封闭 性。市署和平准署是市的管理机构 , 设在市场的
① 宿白 : 《隋唐长 安城和洛 阳城》 , 《考古》, 1978 年 第 6 期。
④
① 《太平 广记》
商 业网点突破坊 市, 遍布全
月,
卷 452 《任氏》: 唐 天宝 九年 夏 六 既行 , 及里门 , 门扃 未发。门旁 有胡人 鬻饼 之
、或者
⑤
在个别坊内有方便居民生活的商 等过于笼统的结论。这些研究忽视
业点存在
舍 , 方张灯炽炉 , 郑子 憩 其帘 下 , 坐 以 候鼓。 中 华 书 局 , 1961 年 , 第 3693 页。《资治通 鉴》 卷 203, 光宅 元 年 ( 684 年 ) : 有飞 骑十余 人饮于 坊曲 , 中华 书 局 , 1956 年 , 6418 页。( 唐 ) 李肇撰 《唐国补史》 卷中 : 古老言 , 五 十年 前 多患 热黄 , 坊 曲必 有 大署 其门 , 以 烙黄为业者。《西 京杂记 ( 外二 十一种 )》, 上海 古籍 出 版社 , 1991 年 , 第 439 页。《四 库提要》 认为 此书 载开元至长庆间事 。
③
长安城封闭的坊墙约限城市生活, 违反了社 会发展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物质和 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居民不可能永远被限制在定 时、定点起闭的坊、市区内活动。城市经济发展 和居民日常生活都要求突破时空限制, 获得更大 的自由。所以从唐朝中叶开始 , 强制的封闭性堡 垒在城市商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开始由极致到逐 渐松动, 政府维护坊市制的努力和城市社会经济 发展突破坊市制的要求两种力量交互冲突, 使坊 墙的打破和修复相间而行。长安城内突破坊墙侵 街现象屡屡出现 ⑤, 伴随着侵街活动, 长安城的 商业空间逐渐突破了市的限制 , 在里坊中已有酒 店、茶肆和其它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
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 布设在专门划定的 市坊内, 各占两坊之地。东市 ( 隋称都会市 ) 位 于皇城 东南 角 ( 今西 安交 通大学 以西 ) , 西市 ( 隋称利人市) 位于皇城西南角 ( 今西北大学以 西) 。两市东西对称 , 极为整齐。从平面形态和 内部结构上看, 东、西两市都呈方形, 周围筑有
皆
卷 156 《崔 洁》, 第 1125 页 ; 卷 400 《邹骆驼》, 第 3216 页。 《寄汴 州令狐相公》, 《全唐诗》 卷 300; 王 建 : 《夜看 扬州市》, 《全唐诗》 卷 301; 卢 纶 : 《送吉 中 孚归楚州旧山》 , 《全唐诗 》 卷 278。 ④ 参见盛会莲 : 《唐代坊市制度的发展变 化》 , 《 西北 大学学报 》, 2000 年第 5 期 ; 凡 丽 : 《唐代市场的演 变发 展及其影响》 , 《大理师专学报》 , 1995 年第 3 期等等。 《唐代 地域结 构与运 作空间》, 上 海 辞书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279 页。 妹尾达彦 : 《隋唐 长安城与 洛阳城 的都市 结 构比较 》, 《 庆祝 谭其骧先生八 十寿辰暨 从事学 术活动 六 十周年国际中国 历史 地理 学术 讨论 会论 文集》 , 复旦 大 学 , 1990 年。
ຫໍສະໝຸດ Baidu
坊墙 , 市中间有 井
字形的街, 通向四面的八 字
个门 , 把全市划分成九个长方形区域。 井
形街的中 心部位 , 东西 宽 295 米 , 南北 长 330 米, 设管理市场的市署机构, 即市署和平准署所 在。市的四周靠墙壁有街 , 建立有许多用作行栈 的邸店。市坊内用街道分割成若干地段 , 以安置 市廊摊位, 东市 有 220 行, 西 市行业比 东市更 多。两市内百业兴旺 , 经营商品种类繁多, 有为 数不少的西域胡商在西市开店经营。 通过对东西两市的考古发掘, 获得了两市内
昼夜喧呼, 灯火不绝 。但
都城的夜市无论在空间分布、经营规模或是在夜 市景观上 , 都无法与扬州、汴州等唐代地方商业 城市中五彩斑 斓、充满活力的夜市场 景相比 ③, 除了全民性的节日和一些特殊的活动, 宽阔的长 安大街在夜晚仍然是空旷冷寂的。 关于中唐后期都城坊市制松弛 , 商业点突破 坊市向外扩展, 商业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 一直是 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感兴趣的课题, 并取得了 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 问题侧重点不同 , 绝大多数成果在论及坊市制松 弛商业点在市外的分布时基本上都是在反复征引 同样的材料 ( 仅是引用条数多少的差别 ) , 以证 明唐代中后期长安城的商业活动扩展到了市外, 得出唐代中 后期 城
二
中唐以后商业点向 市 外拓展的空间形态
太阳未落即散市, 因此, 营业的时间并不太长, 尤以冬天为甚。长安城的市在形态上表现为封闭 的地理空间 , 又实行封闭式管 理, 两者 相辅相 成, 一方面表现出都城政治功能的强大 , 另一方 面也说明了经济功能的薄弱和局限性。 东西两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核心 , 分布在 都城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的 区段 , 从商业区位上分析 , 东西两市布局是合理 的。但长安城实在太大了 , 东、西两市面积经多 次考古勘探实测分别为 0. 924 平方公里、 0. 956 平方公里, 相对于一座 84 平方公里的都城 , 它的 面积仅为都城总面积的 2. 2% , 实在是微不足道 的, 并且都城所有的商业贸易均在此进行, 二市 的服务半径远达三四公里以上 , 在步行时代必然 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所以, 据有关学 者考证, 似乎在唐前 期坊市制度严 格执行的时 候, 商业活动的地理空间也不仅限于市内 ②, 一 些特殊的行业, 就不在市内设置, 如经营殡葬业 务的东西
①
6 处 , 说明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 , 方便市民生活 的商业点不发育, 仅仅是在市外零星分布, 没有 形成新的商业空间。所以 , 市外虽有商业活动存 在, 但在唐代前期长 安城总体上一 直保持着封 闭、对称的双核心商业空间结构。
凡市以日午
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 。就是说, 市是中午二点时开始营业,
57
表1 市别 东市 ( 都会市 ) 西市 ( 利人市 ) 东西长 1000 1031
唐长安东 、 西两 市街道形态要素 ( 单位 : 米 ) 南北长 924 927 墙基宽 6 4 8 顺墙街宽 14 14 井字街宽 30 16 水沟街宽 0. 9 0. 9
中央 , 都隶属于大府寺。市署设有市令 , 主管市 肆, 建立标记, 校正 度量 衡器, 编 制各种 商品 上、中、下三等价格 , 检验手工业品规格, 管理 买卖奴婢牛马契约的订立, 早晚市门的开闭等。 市场的营业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 , 众以散
内固定经营的商业点外, 在城内街巷和坊内还活 动着一些流动售货的商贩 , 它们根据人口分布的 特点和聚散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 方便城市居 民 。与此同时, 满足居民夜间生活消费的夜市 也开始出现。李隐 《 潇湘录 》 记载 : 有布衣于长安中游酒肆, 旅舍。 崇仁坊北街 贞元末, 至夜 , 多酣醉而归
隋唐长安城继承汉魏以来集中坊市制的规划 传统和管理制度 , 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 发展 , 逐渐达到了坊市制度的顶峰 , 使长安城在 空间形态上表现为封闭的堡垒型、人为的强制性 和超强的稳定性。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 封 闭的坊市形态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 逐渐从极致 到松动。本文以长安 城商业空间形 态作为切入 点, 来考察长安城空 间形态特质和 发展演变的 轨迹。
第 20 卷 第 2 辑 2005 年 4 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 nal of Chinese H istor ical G eog raphy
Vo l. 20, N o. 2 Apr. , 2005
唐长安商业空间形态分析
李 瑞1, 2
(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陕西西安 , 710062; 2. 南阳师范学院旅游与环境科学系 , 河南南阳 , 473061)
[提
要 ] 通过对长安城市外商业点空间分布 、 存在 时间和经 营业种 的分析 , 重 新认识 长安城商 业空间 发展演 变
的特点 。早 期都城的商业空间形态呈封闭对称的双核心结构 , 中唐以后 ,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 生活的需 要 , 商 业点突破市坊限制 , 在朱雀街东以皇城景风门外诸坊和以东市为核心的部分坊里内相对集中分布 , 形成 了以东市为 核 心的商业区 , 在朱雀街西则分布较少 , 在外城城关处仅有零星商业点的分布 , 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商业 功能空间 。 所 以 唐代中后期长安城商业空间形态表现为 [ 关键词 ] 唐长安 商业空间 形态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1 - 5205 ( 2005) 02 - 0057 - 10 [ 中图分类号 ] K 928 [ 收稿日期 ] 2004 - 06 - 21 [ 作者简介 ] 李瑞 ( 1965- ) , 女 , 河南南阳市人 , 南阳师范学 院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 境与经济社 会 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 、 历史城市地理 。 一核 、 一区型 结构特征 。
⑤ 《唐会要》 卷 86 《街巷》 , 中 华书局 , 1955 年 , 第 1584 页。
饼店、小食店的设置 ①。中晚唐时, 东市西北的 崇仁坊, 已 一街辐辏, 遂倾两市 , 西市东北 推为繁华之最 。除了在里坊 的延寿坊 , 也被
这些样本并不是唐长安商业点的全部, 样本的数 量会随着新的碑文、墓志的出土而有所增加 , 但 就目前所统计出的唐 长安城坊里内 商业点的数 量, 已能从中看出前后期商业空间形态变化的特 点。为了便于对比和分析 , 分街东、街西 ( 以朱 雀街为界 ) 和外城城关三个区域分别单独列表, 并根据表中资料绘出商业点分布示意图。 通过对表 2、表 3 和市外商业点分布示意图 的分析, 得出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坊里内商业点 的分布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商业点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 若以朱雀 大街为界分东 西两个区域 进行对 比, 分布在街东的有 40 余处, 分布在街西的有 15 处, 东西分布不均衡; 若以 延平 延兴大街 为界分南北两部分 , 则商业点主要分布在街北, 街南只有 4 处商业点分布 , 南北分布也不平衡; 还有一个分布稀疏的区域是都城西北部 , 即金光 春明门大街以北, 皇城、宫城以西 12 个坊里 区域 , 仅有 3 处商业点分布; 若从更细致的观察 看, 没有商业点分布的坊里有 74 个 , 占总数的 68% , 有商业点分布的坊里为 34 个, 占总数的
凶肆 , 西肆在丰邑坊 , 东肆也不在
东市内 。两市四周个别坊里和位于重要交通线 上的城门附近以及大明宫前的坊里 , 就逐渐出现 了零星的工商行业, 一些小贩也在里坊之中设摊 贩卖 , 作为对市的补充。 1973 年 , 新疆博物馆 考古工作队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合作, 对吐鲁番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第 206 号墓进行了发掘。在墓 中发现了年代大体上是 662 其中 689 年间 , 即高宗、 等等 则天后时期的 《 质库账历 》 , 妹尾达彦先生根据 南坊钗 、 南坊钗师 、 东家染头 记载推定 , 长安城新昌坊内也存在着店铺 ④。但 关于早期市外商业点的记载文献中并不多见 , 在 所查阅的大量文献中 , 出现在前期的商业点仅有 58
① 《唐六典》
卷 20 《 太府寺》。
② 杨宽 : 《中国 古代都 城制度 史研究》 , 上海 古籍 出 版社 , 1993 年 , 第 210 页。 ③ 《两京新记》 ④ 妹尾达彦 :
卷 3。 《唐 代长 安
店铺 立地
街西
致富
潭 》, 《布目潮风先生古稀纪念 文集 东亚的 法与社 会》 , 汲古书院 , 1990 年 , 第 191- 243 页。
② 《太平广 记》
了商业点分布的区域差异 , 不利于对唐代中后期 长安城商业活动、商业空间特点的正确认识及商 业空间演变原因的分析。在这一领域中值得借鉴 的是妹尾达彦先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⑥, 他把不 同时期存在于不同坊 里内的商业点 标注在地图 上, 具体直观地反映了商业空间的变化 , 但他的 研究有几点仍须进一步深入: 第一 , 需要进一步 丰富样本 ; 第二 , 对空间形态前后演变的特点进 行归纳和总结 ; 第三, 对演变 的影响因 素进行 分析。 本文根据这样的认识和思路, 对相关研究进 行整理, 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 , 特别是 依据李健超先生的 《 增订唐两京城坊考 》 对商业 点样本进行了补充, 列出长安城坊里内商业点的 分布位置、经营时间、经营类型, 并逐一标注在 长安城平面图上 , 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以肯定
一
前期封闭、对称的 双核心商业空间形态
部平面形态要素的部分数据 ① ( 见表 1) 。可以帮 助我们建立起对东、西两市空间结构的更直观的 认识。 长安城不仅设有两个集中的贸易市场, 对于 市场的管理更是相当 严格, 充分表 现了其封闭 性。市署和平准署是市的管理机构 , 设在市场的
① 宿白 : 《隋唐长 安城和洛 阳城》 , 《考古》, 1978 年 第 6 期。
④
① 《太平 广记》
商 业网点突破坊 市, 遍布全
月,
卷 452 《任氏》: 唐 天宝 九年 夏 六 既行 , 及里门 , 门扃 未发。门旁 有胡人 鬻饼 之
、或者
⑤
在个别坊内有方便居民生活的商 等过于笼统的结论。这些研究忽视
业点存在
舍 , 方张灯炽炉 , 郑子 憩 其帘 下 , 坐 以 候鼓。 中 华 书 局 , 1961 年 , 第 3693 页。《资治通 鉴》 卷 203, 光宅 元 年 ( 684 年 ) : 有飞 骑十余 人饮于 坊曲 , 中华 书 局 , 1956 年 , 6418 页。( 唐 ) 李肇撰 《唐国补史》 卷中 : 古老言 , 五 十年 前 多患 热黄 , 坊 曲必 有 大署 其门 , 以 烙黄为业者。《西 京杂记 ( 外二 十一种 )》, 上海 古籍 出 版社 , 1991 年 , 第 439 页。《四 库提要》 认为 此书 载开元至长庆间事 。
③
长安城封闭的坊墙约限城市生活, 违反了社 会发展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物质和 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居民不可能永远被限制在定 时、定点起闭的坊、市区内活动。城市经济发展 和居民日常生活都要求突破时空限制, 获得更大 的自由。所以从唐朝中叶开始 , 强制的封闭性堡 垒在城市商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开始由极致到逐 渐松动, 政府维护坊市制的努力和城市社会经济 发展突破坊市制的要求两种力量交互冲突, 使坊 墙的打破和修复相间而行。长安城内突破坊墙侵 街现象屡屡出现 ⑤, 伴随着侵街活动, 长安城的 商业空间逐渐突破了市的限制 , 在里坊中已有酒 店、茶肆和其它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
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 布设在专门划定的 市坊内, 各占两坊之地。东市 ( 隋称都会市 ) 位 于皇城 东南 角 ( 今西 安交 通大学 以西 ) , 西市 ( 隋称利人市) 位于皇城西南角 ( 今西北大学以 西) 。两市东西对称 , 极为整齐。从平面形态和 内部结构上看, 东、西两市都呈方形, 周围筑有
皆
卷 156 《崔 洁》, 第 1125 页 ; 卷 400 《邹骆驼》, 第 3216 页。 《寄汴 州令狐相公》, 《全唐诗》 卷 300; 王 建 : 《夜看 扬州市》, 《全唐诗》 卷 301; 卢 纶 : 《送吉 中 孚归楚州旧山》 , 《全唐诗 》 卷 278。 ④ 参见盛会莲 : 《唐代坊市制度的发展变 化》 , 《 西北 大学学报 》, 2000 年第 5 期 ; 凡 丽 : 《唐代市场的演 变发 展及其影响》 , 《大理师专学报》 , 1995 年第 3 期等等。 《唐代 地域结 构与运 作空间》, 上 海 辞书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279 页。 妹尾达彦 : 《隋唐 长安城与 洛阳城 的都市 结 构比较 》, 《 庆祝 谭其骧先生八 十寿辰暨 从事学 术活动 六 十周年国际中国 历史 地理 学术 讨论 会论 文集》 , 复旦 大 学 , 1990 年。
ຫໍສະໝຸດ Baidu
坊墙 , 市中间有 井
字形的街, 通向四面的八 字
个门 , 把全市划分成九个长方形区域。 井
形街的中 心部位 , 东西 宽 295 米 , 南北 长 330 米, 设管理市场的市署机构, 即市署和平准署所 在。市的四周靠墙壁有街 , 建立有许多用作行栈 的邸店。市坊内用街道分割成若干地段 , 以安置 市廊摊位, 东市 有 220 行, 西 市行业比 东市更 多。两市内百业兴旺 , 经营商品种类繁多, 有为 数不少的西域胡商在西市开店经营。 通过对东西两市的考古发掘, 获得了两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