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8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

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解放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形成于19 世纪4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

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就在于这种彻底的革命学说的根本特性就是实践性,它是为被压迫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而创立的,符合“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当时特定社会主题的需要。

近代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中国的不同阶级曾提出过不同的理论和进行过不同的实践,如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但面对异常强大的反动势力,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特别是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节节败退,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在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肯定成为历史的必然。

历史必然性:(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始于19世纪末,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于中国国情和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在实践探索中,中国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前进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前进将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传播、接受、实践、发展、理论基础、历史条件、实践探索、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结论、前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流派之一,自诞生以来就吸引了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

自19世纪末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最早是由留学日本的学生将其带回中国。

随着中国亲历近代化进程的磨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提出过“三民主义”思想,但是他很快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建立了人民公社等一系列制度,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不断加深。

不仅是在学术领域,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将马克思主义纳入了课程体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理论素养,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首先,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极大特殊性对理论发展的特殊需要。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原来典型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社会性质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中国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更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

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这种极大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新问题,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加以中国化,使其变形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历史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从毛泽东1930年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到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熟谙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

其次,它昭示了我党对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这一发展规律的自觉体认。

经典性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的土壤。

因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它在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选择的过程。

不同文化系统在各自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步性,由此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在历时,性展开过程中的时间落差,从而形成了异域文化之间的势位差。

当一种文化处于低势位的时候,它的时代性要求就被凸现出来,成为文化发展的迫切追求,同时也决定了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扩散、传播的必然趋势;相反,当一种文化处于高势位的时候,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强化和重建民族性的方面。

这是文化发展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近代文明充分发展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它标志着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确立,是近代文明孕育出来的时代性最强的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作者:杨晓东王辉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07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个从自觉到到不自觉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同中国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

这一理论和实践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锐利的思想武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20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十月革命实践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忠实继承者,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认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1](p256)“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

”[2](p223)强调“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控制下解放出来。

”[3](p237)历史证明,有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体的结合本国实际,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虽然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不可能全面的、整齐划一的指明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包括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能提供现成的、一成不变的答案,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要经历一个本土化、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等议题。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意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最后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持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产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和源泉。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入与发展、对接、革命实践、改革开放、历史过程、意义、道路、持续传承、发展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社会危机等严重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思想,其中不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武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他们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逐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国内国际两个”至少在”相互促进的重大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的理论体系,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我国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实现强国富民的基础性之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1)它具有其历史依据,即是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引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并取得发展壮大。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奋斗。

(2)它具有现实依据,即是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时期,特别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因而,始终坚持与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成文一件历史重任。

(3)它具有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实践,大胆突破和扬弃了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而形成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社会发展历程和西方现代化的冲击。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列强侵略、国民政府抗战、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一直在进行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统没有办法应对现代化的挑战,因此,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求了与先进世界联系和交流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这也是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所在。

中国近代史的实际情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在抵御侵略中的失败。

这些历史遭遇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新的出路,寻求新的理论和思路,寻找一种与列强相抗衡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国家兴起时代的重大思想力量,横空出世,成为改变世界的一股伟大力量,它的出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一过程驱动了中国社会向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迈进,也极大地加速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

林彪曾经说过:“用世界观来看待一个社会,就是同这个社会的现实作斗争。

”因此,近代中国必须在国际接触中吸取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和思想,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

而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完整、科学性强、实践指导性强和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来的作为丰厚的精神财富,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领导人和思想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从彻底落后的封建社会向现代化进步,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革命过程,需要逐步解放生产力,根除陈旧的制度和观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独具的革命思想、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变革规律等可以有效指导中国在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进行革命道路的选择和实施。

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性付诸实践,逐步使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这是进入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进行的重要努力之一。

总而言之,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历史,应对列强侵略和社会变革规律的推进过程,探讨新的思想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对现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九十多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失误。

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它的必然性何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入手,继而从四个角度论证了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必然性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人类迈入了新阶段,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

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28年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能否走好下面的路全在于我们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号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要想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就必须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化。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具体来说就是两个部分,一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个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共产党诞生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所取得成就无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首先,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极大特殊性对理论发展的特殊需要。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原来典型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社会性质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中国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更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

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这种极大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新问题,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加以中国化,使其变形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历史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从毛泽东1930年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到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熟谙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

其次,它昭示了我党对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这一发展规律的自觉体认。

经典性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的土壤。

因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它在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选择的过程。

不同文化系统在各自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步性,由此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在历时,性展开过程中的时间落差,从而形成了异域文化之间的势位差。

当一种文化处于低势位的时候,它的时代性要求就被凸现出来,成为文化发展的迫切追求,同时也决定了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扩散、传播的必然趋势;相反,当一种文化处于高势位的时候,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强化和重建民族性的方面。

这是文化发展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近代文明充分发展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它标志着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确立,是近代文明孕育出来的时代性最强的先进文化。

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及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总结为“两化”: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民族的文化物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民族化;其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使之操作化、行为化。

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延伸和目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历经反封、反帝、反军阀、反官僚等各阶段,经历近半个世纪,就在中国陷入迷惘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然而、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的革命者不可能在马列原着中找到有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方案,而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理论成果,目前产生的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文化背景:以往向西方学习未能满足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反而在客观上提供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现实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地位: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过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同马列主义,毛思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马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条件政治:两半社会史中国处于长期不统一的状态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帝国主义极力保护和宣扬封建主义的反动思想和腐朽的伦理道德,将其作为他们统治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强在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中图分类号: BO-0文献标识码: 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强在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归于失败。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一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文化落后,国弱民穷。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也因此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国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关联,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创造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奋斗目标和必然结果。

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国救民,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

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原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学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这一学说在其继承者的逐渐发展完善下,到20世纪初已经发展为一种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世界无产阶级在备受鼓舞的同时,其政党也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真理,前苏联的革命道路模式是获取革命胜利的最好模式。

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

代表性的人物先后有陈独秀、李立三和王明。

他们即使在中国革命已经遭受挫折的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前苏联的革命经验仍然置信不疑。

那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又为什么会提出马克思中国化这一历史课题呢?第一,它是中共人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结果。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分析,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这么一套革命理论,那就是,共产党人首先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通过发动工人运动,为革命积蓄力量,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通过武装暴动夺权国家政权。

人们通常将之简称为“城市中心论”。

1917年,俄国共产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对这一革命理论进行了成功的验证,结果是可行的。

深受俄国革命影响的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大部分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绝对真理,不容变通,俄国革命道路即是中国革命要走且必须走革命道路,不容变通。

虽然李大钊等人也曾提出过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中去的思想,但在党内未能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更未能自觉地加以应用。

结果;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结果使中国革命损失惨重、步履艰难。

1921年,中共自其成立之日起一直到大革命失败甚至后面更长的一段时间,就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城市,发动工人运动。

然而,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两把屠刀就将党近六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毛概期末考试大题锦集

毛概期末考试大题锦集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内涵?简述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那些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考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P2-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已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1)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具体问题。

(2)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实际:首先要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其次,要认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与实践的经验。

再次,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并把上述几种实际联系起来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第一,二者的区别①形成时期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层次:专升本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必然过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和应用中创新出新理论,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把带有西方文化印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开创伟大事业并不断推向前进,绝不是偶然的,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1]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书斋里制造出来的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2]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并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只有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它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万能的教义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来解决各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而只能提供无产阶级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性、必然性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只有不断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
时代的需要呼唤着科学理论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是由中国现实社会救亡图存的民族的需要决定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必然过程
历史证明,任何外来文化要想同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就必须在本国找到适合外来文化的生长点,其前提是必须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某种价值契合性。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形成于欧洲工业文明时代,它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但它又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时代发展过程的产物,在它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容纳了人类文化的积极成果(当然也包括中国优秀文化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一个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相契合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促使中国历史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原则,能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不断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

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关系到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年的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

实践证明,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偶然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