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

合集下载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及风格: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2、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3、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4、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5、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她以纤细的笔触和独特的笔法著称于世。

她的小说语言独特,凝练而委婉,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

首先,之一是言简意赅。

她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片刻之间将一个故事深入人心。

她常通过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用简练的文字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文中,她用“红玫瑰”和“白玫瑰”来隐喻两个女主角,以此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女性的困境。

这种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

其次,还体现在她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上。

她擅长通过语言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矛盾。

她能捕捉到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并通过细腻的文字技巧将之展现出来。

比如在《小团圆》一文中,她以女主角秦萍的视角,描写了她对婚姻的期望和失望,通过对她对花园的描述,深入揭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这种对情感的细腻揭示,使得张爱玲的小说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共鸣。

再次,还体现在她对细节的关注上。

她以微小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现其性格和命运。

她善于通过观察人物细节,把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隐晦的描写表达出来。

比如在《金锁记》一文中,她通过女主角尤利西娅的穿戴、喜好、行为等细节,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小说更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最后,还表现在她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运用上。

她常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感和思想融为一体。

她通过穿插过去和现在的场景,回顾和展望,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命运的沉浮。

比如在《生死场》一文中,她以“我来告别这个时代”作为开篇,通过回忆过去的片段,将主人公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运用,使得张爱玲的小说更具有跨度和层次感。

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言简意赅、情感细腻、注重细节以及特殊运用时间和空间等。

她的语言风格独特,以寥寥数语展现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一段纯美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语言艺术,将这段爱情描绘得生动而细腻,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语言的运用、意象的构建以及文化的体现等方面,解析《倾城之恋》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文化的表达与传递。

首先,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巧妙运用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上海话,刻画出了那个时代上海的独特风情。

小说中的对话流畅自然,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20世纪初的上海滩,感受到当时的繁华与庸俗,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例如,在小说开头的第一章中,贾平凹与邓丽君的对话就展示了上海话的独特韵味:“我看那个贾聪明也与我吃吃醋。

”“醋多了不好。

”“花心似的。

”“我们偏七个月生么。

” 这段对话不仅凸显出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当时上海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

其次,张爱玲在小说中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读者的共鸣。

她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细节丰富的场景与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冲突。

例如,在故事的结尾部分,贾平凹在看到邓丽君与其它男子相拥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被张爱玲巧妙地通过意象描写表达出来:“贾平凹解了肩巾递过去,有人接了,一人在用力拉邓丽君的裙带。

错乱的人群中,邓丽君被一下子行到粉红的围巾里去了。

”这个简单的动作与细节,意味着爱情的结束与离别的情感,使整个故事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落下帷幕。

此外,张爱玲在小说中还多次反映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文化背景与现实风貌。

她通过主角的话语与行为,巧妙地呈现了一个层层婚姻关系交织的家族,及其所代表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更凸显了主人公跨越层层桎梏追求真爱的艰难与付出。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一、冷静中窥伺人性用两个字来形容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冷静。

她似乎总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以局外人的态度冷静的陈述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性表露。

【冷静的语言叙述现实】张爱玲小说中的语言之精准,词句之凝练,“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多加评论,只说她冷静的风格。

文字似乎不能用冷静来形容,但是除了这两个字,不能更恰当的形容张爱玲的文字。

以局外人的视角冷眼旁观事态的进展,冷静的叙述。

无论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激烈的争斗,多么凄美的爱情,在张爱玲笔下,一律冷静。

而这冷静中流露出的冷酷,更让人心生寒意。

现实的威力在她冷静的叙述中表露无疑。

美好的情感在现实残酷的扼杀下毁于一旦。

在她冷静的语调中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讲故事的口吻来讲述现实,冷静的话语来叙述,对于现实的残酷的表达,其效果比激烈的控诉更加明显。

【冷静的现实顺延人性】冷静的语言叙述残酷的现实,这现实也显得冷静起来。

虽然残酷,却是再自然不过,似乎不这样便违背了自然规律一般。

在这残酷而冷静的现实中,人性的弱点一览无余。

现实的残酷促使人性发生畸变也是顺理成章。

【解释】: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代表人物便是《金锁记》中的七巧。

七巧原是麻油店中的女儿,嫁给了姜家身残病弱的二少爷。

因此毁了她的一生。

平凡人家的女儿嫁进大户人家,生活上的不习惯,个性的倔强,使她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爱玲对于她婚后五年的生活没有多加描述,只从五年后说起。

然而七巧生活的压抑也可以想象。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人性的扭曲与畸形是在所难免的。

七巧心里还存着对幸福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又让她不得不防。

严苛的现实逼得她的人格发生巨大的转变,她只识得金钱了。

人性发生巨大的扭曲与变化,在这冷静而残酷的现实中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似乎不发生变化,倒不正常了。

在这现实中,人性的转变是再自然不过的。

二、在时事中随波逐流的情感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极少有喜剧,即便是有了一个好些的结局,其过程也必是曲折的,不肯顺顺当当的让人家在一起。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导语: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

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在我国文坛史上,张爱玲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她之所以能够在文学界颇具盛名,就是因为她笔下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处处透出的对人性的洞悉和解剖,在她的作品中,语言艺术无处不在。

词句绚烂、修辞巧妙,无不凸显出她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平声字的运用渲染了整体的悲哀基调,叠音字又让情感百转千回,华丽和悲哀,在她的诠释下都成为了美的代表,共同造就了张爱玲小说独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标签:张爱玲;小说语言;语言特色引言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多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为背景,讲述这些时代、背景之下都市男女的人生浮沉。

她非常善于对事情的深入剖析,洞察内心,以笔法精湛而为人称道。

在《茉莉香片》的开头,张爱玲写道“……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她的小说艺术,即“华美而悲哀”。

本文尝试由修辞学的角度着手,来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探究,感受其中的华美和悲哀。

一、古典文学的印记张爱玲骨子里是偏向传统的,有非常古典的一面,虽然她的行为表现和中国传统女子很不一样,小说中的人物却各个都是典型的“中国人”,体现出典型的中国特征。

无论怎样的人物,都被贴上了中国化标签[1]。

古典文学语言就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红楼梦》的痕迹。

以《金锁记》来说,二者除了故事环境相似之外,书中的人物的说话风格、言行举止等风格都非常相近。

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都是细腻的语言,想到那些人物的举止神态,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那些活泼的、生动的话,就像是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口中说出来的,但在《金锁记》当中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

比如她描写曹七巧出场的部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

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一个疯丫头的形象跃然纸上,性格风风火火、说话泼辣刁钻,和凤姐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张爱玲是我们国家现代文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女作家。

她的文学成就高,同时,她的小说中的语言也独具魅力。

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智慧、才情和敏锐。

而她的语言特色则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母语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她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

本文从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出发,探究其多方面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希望能够从她的小说的语言艺术探究中,更好地展现出张爱玲在文学领域的才华。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有着张爱玲气质的小说作家。

她的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不论是故事的结构、或是独特的视角、或是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效果等。

和其他作家相比,她的小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她的是独具优雅且深刻。

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她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篇好的小说,它的语言不仅能够在描述事件和人物以外,而且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艺术恰是如此,她在小说中的语言使用可谓是出神入化,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各有不同。

如鲁迅的一般比较冷峻、犀利;沈从文的则是清谈、质朴;钱钟书的则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林语堂的也不失幽默机智……同样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也有她独特的风格,正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她在文学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其语言特色如下:(一)古典和现代的糅合从张爱玲的出身看,她所在的家庭,是一个走向衰落的官宦家庭,虽然走向了衰落,但是也毕竟是书香门第。

这给了张爱玲很高的文化熏陶的环境。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她又尤其偏爱小说。

在阅读时,她一遍又一遍地去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的语言风格。

企图在优秀的作品中探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规律。

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积累了许多有营养的写作养分,这些东西,给她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奠定了她的文学基础。

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一部由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爱情与人性。

作为这部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语言魅力在整个故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1. 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中式的语言笔触多以抒情、委婉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而西式的语言描写则更加直接、豪迈。

这种对比式的语言描绘,使得整个情节更加生动有力,并且深刻展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力量与魅力。

2. 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语言被运用为一种隐喻与象征,不仅仅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更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在小说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象征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特征,而这种象征又通过书中的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转化,同时也让人们对于语言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3. 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对话无疑承载了极为重要的情感和情节。

通过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张爱玲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语言冲突与碰撞,其中蕴含的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中式的委婉、含蓄与西式的直率、坦诚在对话中如同交织的色彩,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绚丽多彩。

4. 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我们不得不提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韵律美与表现力。

张爱玲的文字如同音乐般动人,她运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修辞,将故事中的爱情与人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些令人陶醉的文字,无疑是语言在作品中展现的最迷人之处。

总结回顾: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进行全面的探讨,我们发现在这部小说中,语言不仅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是文化碰撞与传承的载体。

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以及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魅力。

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的语言特色归纳

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的语言特色归纳

中国三四十年代著名作家的语言特色归纳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

成功的原因除了她小说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一幕幕对于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外,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

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展现了她语言的华美。

平声字的运用奠定了悲哀的基调,叠音词的运用又使这种情感迂回荡漾。

华美与悲哀,在张爱玲笔下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和诠释,从而形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语言特色;华美;悲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她以冷静犀利的笔法揭示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等都市男女的人生百态。

其对人生剖析之透彻、运笔之精湛,令人称道。

张爱玲在《茉莉香片》的开头谈到“……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同样也可以用此来概括:华美而悲哀。

本文试从修辞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华美的风格“华美,又叫华丽、绚丽、富丽、藻丽,就是情思丰富,情感强烈,语音动听,辞彩缤纷,艳丽绚烂,光彩夺目,生动形象,呈现出艳彩、新奇之美。

”’(+大凡描写多姿的景物,抒发细腻的感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大都表现为华美的风格。

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在语音、词汇、句式、辞格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张爱玲小说中,引人注目的是其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

张爱玲充分利用具有形象色彩的、浓艳的描绘性词语描写房屋建筑、自然天象、居家陈设、服饰装束等,从而显得富丽华贵、色彩斑斓。

例如:(1)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

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

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边的框。

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

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当地铺着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的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

(《沉香屑·第一炉香》)(2)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巾,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

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

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

乱世倾城与子成悦——试论张爱玲《倾城之恋》语言特点文学1106班徐雨萌 22 在中国现代文坛中,张爱玲的小说如同一枝繁花绽放着奇异的光彩。

作为张爱玲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的《倾城之恋》被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反复品读,不仅仅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波荡起伏、感人至深,更是因为它的语言别具特色、奇秀精当。

一、迥然的城市和恰当的氛围——形象之美故事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发生的。

文章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气息:一边是“胡琴咿咿呀呀拉着”,京戏一板一眼的唱着,外强中干、人多为患又相互算计的上海白公馆;一边是灯红酒绿、“栽个跟头也要比别处痛些”的欲望都市,才子配佳人、有着欧仆服侍的浅水湾饭店。

作者刻意把一段看似普通的爱情拉锯战安排在这两个城市之间,用生活化的语言、多种叙述手段、多角度的描写巧妙的营造气氛,使社会大背景的形象美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深含的意蕴和道理的暗示——意蕴之美使人难忘的语言往往是含有道理的。

和其他的爱情小说不同的是,《倾城之恋》中许多语言有深度、耐人寻味。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等等,这些语言经得起仔细考究,不一定是真理,但是在文章特定的环境下直接道出了读者的心声。

并且,它在不同时间段品读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体味。

三、多变的句式和纷繁的词句——节律之美小说多个文段有长短句、叠词、成语、俗语等的使用,使语言有节律美,轻快有张力。

平白的叙述也不显得死板,读起来上口,有吸引力。

例如:“从小时候起,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

推着,挤着,踩着,背着,抱着,驮着,老的小的,全是人”;“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

她仿佛做梦似的,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向前一扑,自己以为是枕住了她母亲的膝盖,呜呜咽咽哭了”。

四、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手法之美个性化语言是“张体”小说一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别具一格的色彩描绘。

“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镶着窗子里一幅大画。

张爱玲作品语言风格赏析

张爱玲作品语言风格赏析

张爱玲作品语言风格赏析2013107141 阚文彬张爱玲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家世显赫但到她这辈家室已经没落,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悲剧色彩,以一种悲剧感述说着一个个悲剧的传奇故事,这同样也是她的内心真实写照,由于其朋友不多,知心者更是少之甚少,她沉默寡言,所有的内心独白,只能在作品中才能充分的展示,以近乎真实的写作手法没把人性的自私,卑锁,冷漠,虚伪,扭曲,变态,都展示的淋漓尽致。

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和脆弱,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想必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接下来说说他的文字语言。

张爱玲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傲然与冷漠的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在语言表达反面技巧圆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跟善于运用多重的修辞手法使其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效果,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至于语言,我个人对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推崇备至。

其中的一方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另一方面是专注表达,突出感受性,“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罐里。

旁边有黄红的蟠桃式瓷缸,里面是痱子粉。

下午的阳光照到那磨白了的旧梳妆台上。

有一次张于买了个柿子放在抽屉里,因为太生了,先收在那里。

隔两天我就去开拍屉看看,渐渐疑心张于是否忘了它的存在,然而不能问她,由于一种奇异的自尊心。

日子久了,柿子烂成一胞水。

我十分惋惜,所以至今还记得。

”我想只有张爱玲可以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

另如《弟弟》,这种独特的情感到目前位置我只见于张爱玲笔下。

这很大一部分归于张爱玲的语言功力。

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用词精炼得当,最求表达的目的性和可感性,有时甚至不惜舍弃语言用法上的完整,比如“创造性的爱”。

语言风格突出的是《更衣记》——体现语不惊人誓不休,《弟弟》体现的是感受性。

(《私语》《烬余》是张散文中最登峰造极的两篇,张爱玲的散文特色的各个方面都在这两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语言特色在这两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技巧圆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试从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象征意象的运用三方面展开分析。

标签:语言特色;比喻;色彩;象征;意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问世之后,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中构成了独特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一、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张爱玲是一个善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来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张爱玲的比喻不但是独特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作家而言,更近似怪异。

在写《花凋》里川嫦的父亲郑先生时,她写到:“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时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酗酒吸鸦片,心还是孩子心,他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

“缸里泡着的孩尸”,多么恐怖的字眼,就像上层人士不说脏话一样,风雅的文人也决不碰触这样的字眼,也许想都想不到。

可是张爱玲这样出人意料地写出,好像不符合常人的习惯,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字眼了。

郑先生的装腔作势,他的严重的不合適宜在张爱玲残酷的比喻中一下子现出了原形。

而正是这句话为下文打下了伏笔。

郑川嫦在有生之年没有长久的幸福过,连死后还要被装点成家庭的门面,全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家庭。

这就是张爱玲语言的魔力,仅仅用一个辛辣的讽刺比喻,就统一了整篇小说的背景,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发展。

二、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张爱玲有着很强的色彩感。

她能够剖析同一种颜色的不同变化,以准确的表达细微的心理活动。

试以绿色为例:“客厅里的门窗上,绿漆还没干,她用食指摸着拭了一拭,然后把那粘粘的指尖贴在墙上,一贴一个绿印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流苏刚到香港时,她所看到的香港:“那是个辣辣 的 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 广告牌, 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水 里,一条条,一抹抹 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窜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 闹。” (《倾城之恋》)
用红绿两色调绘出一 幅杂乱无序色彩图来展现海 边触目的景色,种种鲜 辣的色彩泼洒在画布上,就似一 幅现代画作品。形 象地描绘出香港的繁华、凌乱,也把 流苏初到香港的 兴奋、迷茫、恐惧的内心表现出来。 浓厚的色彩展示 了白流苏在香港的遭遇,揭开了白流苏 与范柳原“倾城之恋”的序幕,映衬出悲凉的人生画面。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 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 来做比喻,就连很多 别人已经写过、写滥 的事和物在她的笔下, 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 发生了联系,变成了 绝妙的比喻,变成了 她任意驱使表达人生坎坷和无奈,高度的概括和 准确。
当七巧遭到季泽拒绝時,张愛玲描写七巧的神情 象
1、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 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 2、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你若懂,也不用我讲了! 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 ……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 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 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 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倾城之恋》)
——从《倾城之恋》、《金锁记》进行分析
“华美,又叫华丽、绚丽、富丽、藻丽,就 是情思丰富,情感强烈,语音动听,辞彩缤纷, 艳丽绚烂,光彩夺目,生动形象,呈现出艳彩、 新奇之美。” 大凡描写多姿的景物,抒发细腻的感情,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大都表现为华美的风格。 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在语音、词汇、句式、辞 格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张爱玲小说中,引人注 目的是其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 张爱玲充分利用具有形象色彩的、浓艳的 描绘性词语描写房屋建筑、自然天象、居家陈 设、服饰装束等,从而显得富丽华贵、色彩斑 斓。
2、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 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街上 小贩遥遥摇着拨浪鼓,那瞢腾的“不楞登…… 不楞登”里面有着无数老去的孩子们的回忆。 包车叮叮地跑过,偶尔也有一辆汽车叭叭叫两 声。(《金锁记》)
“微微”、“昏昏”、“遥遥”、“叮叮”、 “叭叭”,五对叠音词,渲染出一种悠远漫长 的氛围。在这日复一日毫无生气的姜家,一点 点的悲哀,也会如墨浸水般弥漫扩散。而曹七 巧那扛着半辈子枷锁的压抑、悲哀、凄凉,就 是在这样的空间里一层层、一重重回旋荡漾。
1、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 音乐,细细的喜悦……她微微地抬起脸 来……季泽两肘撑在藤椅的扶手上……深 深地唉了一声。……又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金锁记》)
繁密叠音的使用,造成形式上的整齐,声调 上的回音,调制出余味深长的韵律。 “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在心中 辗转反复。七巧“微微”地抬起脸,季泽“深深” 地唉了一声,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这细碎的 喜,这无奈的悲,仿佛回音一样,回环往复。
色彩在张爱玲的小说里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 符号,而是她对语言出神入化的把握和摆布,是 她对往事、对生活、对情感、对人生、对世界的 一种常人不能、不知的超越和诠释。 张爱玲在使用她的色彩语言时,并不是总按 牌理出牌,按照常理用词——— 这也是她的一 大特点。传统的小说家用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 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但张爱 玲却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色彩心理
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 花椅披桌巾,大红平金五 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 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 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 缸,银漱盂,银花瓶,里 面满满盛着喜果。帐檐上 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 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 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琉璃珠 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 (《金锁记》)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 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使声音 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 得到强化,从而使铿锵的越发 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 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
张爱玲小说的荒凉则是建立在对于日 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对日常细 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是一种悲观 的感叹,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感叹。
对“凉”字的偏爱张爱玲的小说里,“凉”字 用得特别多。如“苍凉的手势”、“悲凉的风”、 “冰凉的感觉”等等。她的故事大都有着“苍 凉”、“悲凉”的意味,读起来自有一种忧郁感,但 并不沉重,是所谓一种淡淡的哀怨,一种很美、很舒 服的感觉。 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前言》里写道:“有一天 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 惘惘的威胁。”
——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鲜明而凄怆。
这个比喻不仅把七巧此时痛苦、压抑的心境表現 出來,也暗示出七巧在姜家的生活如同蝴蝶标 本——— 沒有一点生命力。 (《金锁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