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张爱玲语言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一、荒凉的音韵如果说鲁迅、卡夫卡小说的荒凉带有寓意的色彩,是思想家思想的产物。
那么张爱玲小说的荒凉则是建立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的,而且是对日常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是一种悲观的感叹,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感叹。
张爱玲说她自己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在《怨女》中有一段银娣出嫁前的描写:“邻居婴儿的哭声。
咳嗽吐痰声,踏扁了鞋跟当作拖鞋,在地板上擦来擦去,擦掉那口痰,这些夜间熟悉的声音都已经退得很远,听上去已经渺茫了,如同隔世。
她翻来覆去,草席子整夜沙沙作响,床板格格响着。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一会儿又被黎明的粪车吵醒。
远远地拖拉着大车来了,木轮辚辚在石子路上碾过,清冷的声音,听得出天亮的时候的凉气,上下一色都是潮湿新鲜的灰色。
时而有个夫子发声喊,叫醒大家倒马桶,是个野蛮的吠声,有音无字,在朦胧中听着特别震耳。
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所以也忘了怎么说话。
虽然满目荒凉,生命都是他的,大喊一声,也有一种狂喜。
”文中“满目荒凉”一语道出了银娣在出嫁前内心的不安、恐惧和矛盾。
婴儿啼哭的声音原本是透露新生命、新希望的暗喻,但那接下来的咳嗽、吐痰、粪车夫子清倒马桶的喊声等等,则把新婚的美好象征——新生活、新生命、新希望的憧憬顿时降为一种污秽难堪的现实。
粪车夫子对照着即将出嫁的新娘,希望对照着践踏,荒凉对照着狂喜,这种种极端的矛盾两级可能就是张爱玲所说的参差的对照吧。
其中,把痰和粪这两种污秽物用在准备出嫁的姑娘身上这种写法,实在是大胆到令人怵目惊心,不是一般人敢想敢用的联想吧。
在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的描述中,我们没有看到一点“喜”,那粪车夫子的吠喊声更是给人一种漫无边际的怅惘与压抑,反倒更加凸显了银娣出嫁前“满目荒凉”的内心情境,荒凉弥漫、回味深长。
张爱玲小说荒凉的气氛还在于她叙述的调子,那种特有的回忆的,冷漠淡然的调子。
如《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她以纤细的笔触和独特的笔法著称于世。
她的小说语言独特,凝练而委婉,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
首先,之一是言简意赅。
她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片刻之间将一个故事深入人心。
她常通过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用简练的文字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文中,她用“红玫瑰”和“白玫瑰”来隐喻两个女主角,以此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女性的困境。
这种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
其次,还体现在她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上。
她擅长通过语言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矛盾。
她能捕捉到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并通过细腻的文字技巧将之展现出来。
比如在《小团圆》一文中,她以女主角秦萍的视角,描写了她对婚姻的期望和失望,通过对她对花园的描述,深入揭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这种对情感的细腻揭示,使得张爱玲的小说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共鸣。
再次,还体现在她对细节的关注上。
她以微小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现其性格和命运。
她善于通过观察人物细节,把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隐晦的描写表达出来。
比如在《金锁记》一文中,她通过女主角尤利西娅的穿戴、喜好、行为等细节,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小说更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
最后,还表现在她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运用上。
她常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感和思想融为一体。
她通过穿插过去和现在的场景,回顾和展望,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命运的沉浮。
比如在《生死场》一文中,她以“我来告别这个时代”作为开篇,通过回忆过去的片段,将主人公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运用,使得张爱玲的小说更具有跨度和层次感。
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言简意赅、情感细腻、注重细节以及特殊运用时间和空间等。
她的语言风格独特,以寥寥数语展现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摘要】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
成功的原因除了她小说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一幕幕对于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外,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
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展现了她语言的华美。
平声字的运用奠定了悲哀的基调,叠音词的运用又使这种情感迂回荡漾。
华美与悲哀,在张爱玲笔下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和诠释,从而形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语言特色;华美;悲哀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她以冷静犀利的笔法揭示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等都市男女的人生百态。
其对人生剖之透彻、运笔之精湛,令人称道。
张爱玲在《茉莉香片》的开头谈到“……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同样也可以用此来括:华美而悲哀。
本文试从修辞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华美的风格“华美,又叫华丽、绚丽、富丽、藻丽,就是情思丰富,情感强烈,语音动听,辞彩缤纷,艳丽绚烂,光彩夺目,生动形象,呈现出艳彩、新奇之美。
”’(+大凡描写多姿的景物,抒发细腻的感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大都表现为华美的风格。
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在语音、词汇、句式、辞格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张爱玲小说中,引人注目的是其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
张爱玲充分利用具有形象色彩的、浓艳的描绘性词语描写房屋建筑、自然天象、居家陈设、服饰装束等,从而显得富丽华贵、色彩斑。
例如:(1)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登的电影院。
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
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边的框。
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
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当地铺着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的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
(《沉香屑·第一炉香》)(2)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巾,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字。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1”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而文学语言则是作家创作艺术形象的手段。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不同的作家都会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张爱玲小说作品的语言,朴素中透露着奢靡,凝重中流丽,有悲情苍凉的氛围,能用奇妙诙谐的比喻,运用独特生动的色彩,反复运用的不同的意象和象征等,逐渐形成属于张爱玲自己独特的语言。
但是张爱玲自身对于娴熟语言的驾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与她自身的成长社会家庭环境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张爱玲本是李鸿章的外重孙女,在当时社会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出挑的作家天赋。
张爱玲的小说独具娴熟、精湛的语言,文字中富有创造力,都给张爱玲的小说注入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这也正是她的小说会一直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原因。
这么一个身跨两界并雅俗共赏的作家,在当时来说却是第一无二;张爱玲自幼接受的是西洋学堂的孜孜教育,不过她却只钟情于她的中国小说艺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用心去观察,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在当时的众多新文学作家中,会选择走这条路子的人真的很少。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爱玲作品和她的语言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写的十分荒凉和赤裸,绝境中把生存的意义依托在短暂的肉身乐趣上,通过触摸去把握物质的动向。
所1蒙田.随笔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56.以她在对于语言的表达上有着充裕的物质和细琐的细节描写,渗透在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中,通过自己非同凡人的细腻观察,灵活地融入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感受,用浓重的色彩涂上,用纷繁复杂抹上,以细腻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那虚无悲凉的人生旅途。
身处这篇繁华的喧闹里,处处暗示着大限的到来,警醒着人们注意到这繁华背后的苍凉,大喜过后的大悲,她牵引着这场曲径通幽的道路,披荆斩棘中品出当时社会生活底色的无奈与悲壮。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一段纯美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语言艺术,将这段爱情描绘得生动而细腻,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语言的运用、意象的构建以及文化的体现等方面,解析《倾城之恋》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文化的表达与传递。
首先,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巧妙运用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上海话,刻画出了那个时代上海的独特风情。
小说中的对话流畅自然,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20世纪初的上海滩,感受到当时的繁华与庸俗,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例如,在小说开头的第一章中,贾平凹与邓丽君的对话就展示了上海话的独特韵味:“我看那个贾聪明也与我吃吃醋。
”“醋多了不好。
”“花心似的。
”“我们偏七个月生么。
” 这段对话不仅凸显出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当时上海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
其次,张爱玲在小说中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读者的共鸣。
她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细节丰富的场景与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冲突。
例如,在故事的结尾部分,贾平凹在看到邓丽君与其它男子相拥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被张爱玲巧妙地通过意象描写表达出来:“贾平凹解了肩巾递过去,有人接了,一人在用力拉邓丽君的裙带。
错乱的人群中,邓丽君被一下子行到粉红的围巾里去了。
”这个简单的动作与细节,意味着爱情的结束与离别的情感,使整个故事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落下帷幕。
此外,张爱玲在小说中还多次反映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文化背景与现实风貌。
她通过主角的话语与行为,巧妙地呈现了一个层层婚姻关系交织的家族,及其所代表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更凸显了主人公跨越层层桎梏追求真爱的艰难与付出。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
1、白流苏刚到香港时,她所看到的香港:“那是个辣辣 的 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 广告牌, 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水 里,一条条,一抹抹 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窜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 闹。” (《倾城之恋》)
用红绿两色调绘出一 幅杂乱无序色彩图来展现海 边触目的景色,种种鲜 辣的色彩泼洒在画布上,就似一 幅现代画作品。形 象地描绘出香港的繁华、凌乱,也把 流苏初到香港的 兴奋、迷茫、恐惧的内心表现出来。 浓厚的色彩展示 了白流苏在香港的遭遇,揭开了白流苏 与范柳原“倾城之恋”的序幕,映衬出悲凉的人生画面。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 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 来做比喻,就连很多 别人已经写过、写滥 的事和物在她的笔下, 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 发生了联系,变成了 绝妙的比喻,变成了 她任意驱使表达人生坎坷和无奈,高度的概括和 准确。
当七巧遭到季泽拒绝時,张愛玲描写七巧的神情 象
1、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 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 2、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你若懂,也不用我讲了! 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 ……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 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 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 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倾城之恋》)
——从《倾城之恋》、《金锁记》进行分析
“华美,又叫华丽、绚丽、富丽、藻丽,就 是情思丰富,情感强烈,语音动听,辞彩缤纷, 艳丽绚烂,光彩夺目,生动形象,呈现出艳彩、 新奇之美。” 大凡描写多姿的景物,抒发细腻的感情,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大都表现为华美的风格。 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在语音、词汇、句式、辞 格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张爱玲小说中,引人注 目的是其词语的艳丽绚烂和辞格的奇巧脱俗。 张爱玲充分利用具有形象色彩的、浓艳的 描绘性词语描写房屋建筑、自然天象、居家陈 设、服饰装束等,从而显得富丽华贵、色彩斑 斓。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
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在我国文坛史上,张爱玲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她之所以能够在文学界颇具盛名,就是因为她笔下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处处透出的对人性的洞悉和解剖,在她的作品中,语言艺术无处不在。
词句绚烂、修辞巧妙,无不凸显出她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平声字的运用渲染了整体的悲哀基调,叠音字又让情感百转千回,华丽和悲哀,在她的诠释下都成为了美的代表,共同造就了张爱玲小说独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标签:张爱玲;小说语言;语言特色引言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多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香港为背景,讲述这些时代、背景之下都市男女的人生浮沉。
她非常善于对事情的深入剖析,洞察内心,以笔法精湛而为人称道。
在《茉莉香片》的开头,张爱玲写道“……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她的小说艺术,即“华美而悲哀”。
本文尝试由修辞学的角度着手,来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探究,感受其中的华美和悲哀。
一、古典文学的印记张爱玲骨子里是偏向传统的,有非常古典的一面,虽然她的行为表现和中国传统女子很不一样,小说中的人物却各个都是典型的“中国人”,体现出典型的中国特征。
无论怎样的人物,都被贴上了中国化标签[1]。
古典文学语言就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红楼梦》的痕迹。
以《金锁记》来说,二者除了故事环境相似之外,书中的人物的说话风格、言行举止等风格都非常相近。
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都是细腻的语言,想到那些人物的举止神态,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那些活泼的、生动的话,就像是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口中说出来的,但在《金锁记》当中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
比如她描写曹七巧出场的部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
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一个疯丫头的形象跃然纸上,性格风风火火、说话泼辣刁钻,和凤姐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导语:语言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她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是分不开的。
一、比喻与暗示的奇妙运用张爱玲的小说有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打成一片,轻描淡写地呵出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
(一)感觉化的比喻张爱玲的比喻生动、形象,构成方式为外物感觉化。
人生是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剧中的某个角色。
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导演着,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异常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奇情奇景,她用自然景物衬托了人物的心灵空间,让人从中领悟出最悲怆的人生之谜。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来做比喻,就连很多别人已经写过、写滥的事和物在她的笔下,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发生了联系,变成了绝妙的比喻,变成了她任意驱使表达爱憎的工具。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写女人肌肤嫩白的比喻又何止千种万种,却从来没有人把这样的肌肤之白比作往外泼的牛奶。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二)暗示化的比喻暗示化的比喻是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精华。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
浅谈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前言张爱玲于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她是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我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她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
她最注重的是女性笔下的女人们人物,对女性心理的挖掘极为深刻,阐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无奈。
这些女性无论怎样挣扎、怎样拼搏、怎样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苍凉凄美,没有出路。
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不再如旧时代女性一般依附于男人,做男人附属品。
张爱玲的作品大都反映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她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描述,即便在今日,对于我们而言,仍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值得共同探讨和研究。
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来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从而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与埋葬,从中更加明白新时代的女性应该走出历史的沼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哈尔滨学院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2级姓名袁梦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4年6月20日摘要张爱玲是一个很擅长运用语言文字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比喻不拘俗套、出奇制胜,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她的色彩语言也与众不同,不同的色彩在她的小说了有着不同的意义;她也大量使用象征和意象。
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张爱玲在其小说中对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审美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艺术特色;目录摘要 (I)前言 (1)一、意象营造故事氛围,“凉”字方显本色 (2)(一)用“意象”营造故事氛围 (2)(二)对“凉”字的偏爱 (3)二、比喻与暗示的奇妙运用 (5)(一)感觉化的比喻 (5)(二)暗示化的比喻 (5)三、语言色彩鲜明、描写景色奇特 (6)(一)色彩语言的独特性 (6)(二)用颜色来表现象征 (8)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人性方面有深刻入微的挖掘,表现“压抑的悲哀”相当出色,更令笔者惊叹的是她的语言特色,也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
可称出神入化,有很多令人叫绝的齐喻、齐景、齐彩、奇情。
以一个年轻女子的柔婉作品入木三分刻画、冷艳逼人的描写,她的观察之细致,笔力之张扬,语言之放恣,且不论作品是否在超级发挥上达到大师水准,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张爱玲的小说堪称一绝。
她的小说仿佛是一树的繁花异果,又似刚刚从人间的温厚情感里洗练出来的,词语新鲜而独特,令人爱不释手。
一、意象营造故事氛围,“凉”字方显本色(一)用“意象”营造故事氛围所谓“意象”,也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目录一、小说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 (2)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 (2)2.运用色彩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 (2)3.运用空间及时间的距离感营造遥远的意境 (3)二、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1.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4)2.小说语言的朦胧化效果 (5)三、小说语言暗示封建女性的宿命感 (6)1.贵族女性的宿命 (6)2.平民女性的宿命 (7)四、各类词语的灵活运用突出小说的语言特色 (7)1.大量俚语、俗语及禁忌语的使用 (8)2.用病态、阴冷的语言写人、物、事 (9)3.小说语言“尊道、佛戏儒” (10)五、结语 (11)参考文献 (11)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摘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朵艳丽奇葩,她的一生被视为传奇,而见证这个传奇的“主力军”便是她的小说。
她的小说语言,准确而又犀利,冷艳而不失风韵,赤裸裸地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也清楚地表达了她的情感与思想。
她以敏锐冷酷的笔触,演绎了“张爱玲的传奇,传奇的张爱玲”。
她的小说语言就像一件艺术品,让我们在研究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时,不仅能感受到其所带来的美感,还能让我们读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情冷暖。
关键词:阴冷;陌生化;模糊性;宿命感Abstract: Zhang Ai Ling is a gorgeous crowd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f last century, her life was regarded as legend and the main force of writing her legend life is her novels. Her novels language, elegant but not break charm, which naked analyzes the heart of human. Language is the thought outer of performance ,the novels which writed by Zhang ,to a extent ,are her crystallization of her thought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nd the discoursed between words .That means, her use acute and cold languages ,deduced Zhang Ai Ling’s legend , legend of Zhang .when we study Zhang’s languages, not only can we as an art to feel the beauty it brings, but also reflects the social features.Keywords:cold; strange; obscure; predestination一、小说语言营造的遥远的意境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擅长营造遥远的意境,像是带着读者穿越时空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张爱玲是我们国家现代文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女作家。
她的文学成就高,同时,她的小说中的语言也独具魅力。
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智慧、才情和敏锐。
而她的语言特色则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母语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她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
本文从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出发,探究其多方面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希望能够从她的小说的语言艺术探究中,更好地展现出张爱玲在文学领域的才华。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有着张爱玲气质的小说作家。
她的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不论是故事的结构、或是独特的视角、或是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效果等。
和其他作家相比,她的小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她的是独具优雅且深刻。
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她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篇好的小说,它的语言不仅能够在描述事件和人物以外,而且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艺术恰是如此,她在小说中的语言使用可谓是出神入化,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各有不同。
如鲁迅的一般比较冷峻、犀利;沈从文的则是清谈、质朴;钱钟书的则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林语堂的也不失幽默机智……同样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也有她独特的风格,正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她在文学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其语言特色如下:(一)古典和现代的糅合从张爱玲的出身看,她所在的家庭,是一个走向衰落的官宦家庭,虽然走向了衰落,但是也毕竟是书香门第。
这给了张爱玲很高的文化熏陶的环境。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她又尤其偏爱小说。
在阅读时,她一遍又一遍地去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的语言风格。
企图在优秀的作品中探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规律。
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积累了许多有营养的写作养分,这些东西,给她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奠定了她的文学基础。
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新-探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精品
探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篇一: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目录一、小说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2)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2)2运用色彩语言营造遥远的意境?????????????(2)3运用空间及时间的距离感营造遥远的意境????????(3)二、小说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4)1小说语言的陌生化效果????????????????(4)2小说语言的朦胧化效果????????????????(5)三、小说语言暗示封建女性的宿命感????????????(6)1贵族女性的宿命???????????????????(6)2平民女性的宿命???????????????????(7)四、各类词语的灵活运用突出小说的语言特色????????(7)1大量俚语、俗语及禁忌语的使用????????????(8)2用病态、阴冷的语言写人、物、事???????????(9)3小说语言“尊道、佛戏儒”??????????????(10)五、结语????????????????????????(11)参考文献???????????????????????·(11)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摘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朵艳丽奇葩,她的一生被视为传奇,而见证这个传奇的“主力军”便是她的小说。
她的小说语言,准确而又犀利,冷艳而不失风韵,赤裸裸地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也清楚地表达了她的情感与思想。
她以敏锐冷酷的笔触,演绎了“张爱玲的传奇,传奇的张爱玲”。
她的小说语言就像一件艺术品,让我们在研究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时,不仅能感受到其所带来的美感,还能让我们读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情冷暖。
关键词:阴冷;陌生化;模糊性;宿命感,,,,,,,,,’,’,,;;;一、小说语言营造的遥远的意境1运用人物、场景营造遥远的意境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擅长营造遥远的意境,像是带着读者穿越时空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一部由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爱情与人性。
作为这部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语言魅力在整个故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1. 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中式的语言笔触多以抒情、委婉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而西式的语言描写则更加直接、豪迈。
这种对比式的语言描绘,使得整个情节更加生动有力,并且深刻展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力量与魅力。
2. 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语言被运用为一种隐喻与象征,不仅仅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更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在小说中,红玫瑰与白玫瑰分别象征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特征,而这种象征又通过书中的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转化,同时也让人们对于语言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3. 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对话无疑承载了极为重要的情感和情节。
通过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张爱玲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语言冲突与碰撞,其中蕴含的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中式的委婉、含蓄与西式的直率、坦诚在对话中如同交织的色彩,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绚丽多彩。
4. 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我们不得不提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韵律美与表现力。
张爱玲的文字如同音乐般动人,她运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修辞,将故事中的爱情与人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些令人陶醉的文字,无疑是语言在作品中展现的最迷人之处。
总结回顾:通过对《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语言魅力进行全面的探讨,我们发现在这部小说中,语言不仅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更是文化碰撞与传承的载体。
通过对比式的语言描绘、语言的隐喻与象征、对话中的语言冲突与沟通,以及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魅力。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爱玲在现代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技巧圆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试从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象征意象的运用三方面展开分析。
标签:语言特色;比喻;色彩;象征;意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问世之后,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中构成了独特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难以忘怀!一、独特而又形象的比喻张爱玲是一个善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来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张爱玲的比喻不但是独特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作家而言,更近似怪异。
在写《花凋》里川嫦的父亲郑先生时,她写到:“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时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酗酒吸鸦片,心还是孩子心,他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
“缸里泡着的孩尸”,多么恐怖的字眼,就像上层人士不说脏话一样,风雅的文人也决不碰触这样的字眼,也许想都想不到。
可是张爱玲这样出人意料地写出,好像不符合常人的习惯,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字眼了。
郑先生的装腔作势,他的严重的不合適宜在张爱玲残酷的比喻中一下子现出了原形。
而正是这句话为下文打下了伏笔。
郑川嫦在有生之年没有长久的幸福过,连死后还要被装点成家庭的门面,全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家庭。
这就是张爱玲语言的魔力,仅仅用一个辛辣的讽刺比喻,就统一了整篇小说的背景,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发展。
二、极度热爱的色彩语言张爱玲有着很强的色彩感。
她能够剖析同一种颜色的不同变化,以准确的表达细微的心理活动。
试以绿色为例:“客厅里的门窗上,绿漆还没干,她用食指摸着拭了一拭,然后把那粘粘的指尖贴在墙上,一贴一个绿印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学生姓名:申晓冬学号:20067021081中文系院(系)汉语言专业专业指导教师:蔡朝辉职称:讲师摘要:语言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她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是分不开的。
集中来看,奇妙的比喻,诡异的色彩运用,和她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各种象征和意象,是其小说语言的主要特色。
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独特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语言特色;比喻;色彩;象征;意象Abstr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writers to create artistic image. Every writer has his special language style. Zhang Ailing’s works have always been well welcomed by readers. This has much to do with her unique attractiveness in language. The wonderful figures of speech, the application of peculiar colors and the variety of symbols and images that appeared repeatedly in her article gave an unique flavor to her novels constitute a unique screen and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to the people.Key word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alogy; color; symbol; image语言是作家创作艺术形象的媒介,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华靡中有朴素,流丽中有凝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
张爱玲对语言的娴熟驾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她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身为李鸿章外重孙女的张爱玲,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从小便表现出非凡的作家天赋。
三岁时就能背诵唐诗宋词,七岁时就开始写了生平第一篇小说。
她文学底蕴的积累是广视角和大范围的,《水浒传》,《西游记》是她自小的课外读物,她熟读《红楼梦》、《老残游记》、《醒世姻缘》、《金瓶梅》、《海上花列传》等文言白话小说,这些作品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作品,以及外国作家毛姆、劳伦斯和哈克斯莱等作品也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问世之后,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激荡人心,特别是她的小说所独具的语言更是娴熟、精湛,富有创造力,让人难以忘怀!一、独特形象的比喻语言是作家风格的外套,就像某些人有他独特的胎记一般。
张爱玲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作家,她看似世俗实则超凡脱俗,这点主要表现在她对事物独树一帜的敏锐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她把这种感受用恰到好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比喻外化出来。
比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让具体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而比喻要形象生动,就要恰如其分的说明事物又不落窠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像她最经典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让人禁不住一读三叹,拊掌称妙。
张爱玲是一个善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来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似乎万事万物皆可拿来做比喻,就连很多别人已经写过、写滥的事物在她的笔下,也突然就与其他事物发生了联系,变成了绝妙形象的比喻,变成了她任意驱使表达爱憎的工具。
她的比喻大概有两种特色:一种是新颖独特的,一种是新奇怪异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牛奶比喻女人手臂洁白的新颖独特描写。
在一般人看来,固体的手臂再白,却与液体的牛奶毫不相干,两者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一点“白”是相似的。
写女人肌肤白的比喻有很多,却从来没有人把肌肤之白比做往外泼的牛奶。
这样的描写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1]张爱玲的话语止于此处,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比喻,但是其中却又蕴涵着深幽绵远的暗示,这种暗示似有却无,把作者想说又不必说出、把读者能懂但又看不到的话不知不觉地说了出来,好像是张爱玲不经意的一个眼神过来,就让读者随即体会到了她在此处细微的感觉,完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的交流。
她在《茉莉香片》中写到: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
她是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死在屏风上”。
“屏风上的鸟”不仅是对聂传庆母亲的比喻,而且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成了某种生存境遇和思想性格的象征,它包孕着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隐藏着浓郁的苍凉意味。
绣在紫色缎子屏风上的白鸟,华丽馥郁的背景映衬出有翅难飞的白鸟,貌似富贵,实则僵死,是陷入无爱婚姻的旧式女性命运的最好写照。
这样的描写在《金锁记》里也有很突出的表现。
七巧笑了一声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睁着眼直勾勾朝上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主人公曹七巧因为婚姻的不顺,爱情的缺失,使她大大增强了对金钱的占有欲,这种畸形膨胀的欲望使她一步步走向疯狂,并借其疯狂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更可怕的是她儿女的人生也被她彻底毁掉了。
爱情和金钱折磨了她一世和一家,不仅毁了她自己,而且毁了她的儿女。
在这里,张爱玲把七巧的耳坠比作铜钉,实在是出人意料,也不愧是天才之举。
她金子的耳钉把她死死的钉住了,她没有了幸福和快乐,她金钱的玻璃匣子把她牢牢的禁锢了,她没有了自由和情感。
她是死寂的,孤独的,可怜的,她就像那只美丽的蝴蝶一样,虽然有一对美丽的翅膀,但是却没有飞舞的力量。
这种暗示化的比喻是由于作者对她深切的怜悯,也同样唤起了读者的怜悯。
她还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在张爱玲眼里,风不仅有色,而且还有形,那一群白鸽子钻到季泽的裤褂里,飘飘拍着翅子,美丽动人,却惹人伤感。
伴随着季泽的离去,七巧的爱情彻底消[1]盛爱平.浅谈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得体性[J].浙江:浙江大学学报,1998,(4):20-25.逝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化为白色的虚无。
她没有了过去,没有了未来,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女人”。
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
此处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语言渲染,文字简洁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得细致入微。
这真是神来之笔,自然灵动。
这种奇喻的效果比机智的议论更为出奇制胜。
这就令人不得不承认天才作家的存在了。
张爱玲的比喻不但是独特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作家而言,更近似怪异。
许多通常人们认为美的事物、善的事物,在她的笔下都和我们的日常经验发生了扭曲性的变化,有时让人读后瞠目结舌。
但正是她的这些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来。
并且这样的比喻使讽刺变得明亮起来,幽默也将更加凸显。
在写到《花凋》里川嫦的父亲郑先生时,她写到:“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时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酗酒吸鸦片,心还是孩子心,他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
“缸里泡着的孩尸”,多么恐怖的字眼,就像上层人士不说脏话一样,风雅的文人也决不碰触这样的字眼,也许想都想不到。
可是张爱玲这样出人意料地写出,好像不符合常人的习惯,但似乎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字眼了。
郑先生的装腔作势,他的严重的不合适宜在张爱玲残酷的比喻中一下子现出了原形。
而正是这句话为下文打下了伏笔。
郑川嫦在有生之年没有长久的幸福过,连死后还要被装点成家庭的门面,全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家庭。
这就是张爱玲语言的魔力,仅仅用一个辛辣的讽刺比喻,就统一了整篇小说的背景,推动了所有情节的发展。
这就是张爱玲化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二、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不仅比喻用的出神入化,而且对色彩也特别的敏感。
张爱玲在使用色彩语言时不合常理,这也是她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小说家用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但是张爱玲却有独特的色彩心理。
在她的作品里白色不再是人们热爱的对象,而红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她对色彩有她自己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在她的《天才梦》里写到:“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其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1]她对于色彩是有着不同的见解的,在散文《童言无忌》里她对色彩有过这样的议论:“色泽的调和,中国人从西洋学到了‘对照’与‘和谐’两条规矩,用粗浅的看法,对照便是红与绿,和谐便是绿与绿。
殊不知两种不同1的绿,其冲突倾轧是非常显著的,两种绿越是只推扳一点点,看了越使人不安。
红绿对照,一种可喜的刺激。
”[2]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在写景中张爱玲善于运用色彩对比的效果。
如《心经》中:“背后是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的一点渣子也没有,有是有的,沉淀在底下,黑漆漆,亮闪闪,烟烘烘,闹嚷嚷一片---那就是上海。
”她笔下的上海,明朗恬淡的蓝绿色与黑色相称,大自然的澄清与人类社会的污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天幕下边的漆黑的、乌烟瘴气的环境中,生活是灰暗的,冷酷的,充满着人性的厮杀与欲望的挣扎。
这是张爱玲作品的主旋律,同样离不开色彩的构筑。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作者描写梁太太家的花园:“白的栏杆,红的杜鹃花,杜鹃花外是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红、白、蓝,色彩鲜明,让人赏心悦目。
但是作者却说:“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读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生硬的搀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这段文字耐人寻味。
张爱玲要用极美的色彩让读者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幻景中有阴谋,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