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doc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doc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教学设计限度化学反应限度教案化学反应的限度参赛课乙烯必修二教学设计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限度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

它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速率,第二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限度。

本节课重点讨论第二课时。

(二)学习目标分析 1.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2.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技研究中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步了解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发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并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知的学习,通过讨论等方法归纳总结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板书设计篇二:《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能够分析并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三、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像,包括火焰、爆炸、酸碱反应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什么了解。

2.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解释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转化的极限。

3.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30分钟)分别介绍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对比,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限度的。

4.平衡常数的计算(30分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提供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和示例。

通过实验数据的解读和计算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讨论。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考。

6.总结和归纳(10分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影响因素的要点,并强调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图像展示:通过图像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反应速率的变化,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学会运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限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2.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3.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4.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5. 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

2.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运用,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不开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2. 讲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解释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3.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平衡常数的运用。

4.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展示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过程。

5.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化学反应限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平衡常数计算方法的熟悉程度。

4.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限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网络资源:如相关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关系。

2. 第3-4课时:讲解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平衡常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第5-6课时:演示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过程,分析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化学反响限度【篇一:化学反响的限度-教课方案】《化学反响的限度》教课方案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响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讲课对象主假如高一下一般班的学生。

一、教课方案思路剖析 1 、教材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看法、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对前方知识的回首、总结以及深入和提高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使用价值的两重担务;为培育学生剖析、办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确立了基础。

同时,化学反响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响的一个必不行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课要点:化学均衡常数看法的理解。

教课难点:化学均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使用。

2 、学情剖析:学生在高一《必修 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响、化学均衡状态等有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响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特点。

定量剖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采纳顺序渐进的方法,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将一个个数据最后转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看法。

二、教课方案设计1、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 1.掌握化学均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响的均衡常数,2.理解化学均衡常数的看法及其使用。

过程和方法:经过对“化学均衡常数”的议论,培育剖析、办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守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在剖析问题中能够领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对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后认识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 、教课方法问题解决法、议论法、解说法指导教课。

3、教课过程4 、板书设计化学反响的限度一、可逆反响1.看法:在同样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响称可逆反响。

2.特点:①不可以进行究竟,有必定限度,②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响在同时进行,③必定条件下,正逆反响达均衡。

二、化学均衡1.看法:当反响进行到必定程度时,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均衡状态”,简称化学均衡。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的介绍;2.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的教学;3.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2.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资料;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器材、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的概念?它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

【讲授】1.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1)摩尔比法:根据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从而得到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对于A与B之间的化学反应:A+B→C,如果实验数据表明在实验条件下A与B的摩尔比为1∶2,则A对于B的限度为1∶2(2)摩尔质量法: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来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如果反应物A的质量为50g,摩尔质量为10g/mol,反应物B的质量为80g,摩尔质量为8g/mol,则A对于B的限度为(50g/10g/mol):(80g/8g/mol)=5:10=1:2(3)体积法:根据反应物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的关系来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如果反应物A的溶液体积为100mL,浓度为0.1mol/L,反应物B的溶液体积为200mL,浓度为0.2mol/L,则A对于B的限度为(0.1mol/L × 100mL):(0.2mol/L × 200mL)=10:40=1:43.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A和B是两种可燃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如下:A+B→CO₂+H₂O。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计算A和B之间的化学反应限度,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程度和产物生成的多少。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计算并理解化学反应限度与实际产率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的实际限度。

教学内容:1. 概念解释:化学反应限度是指在理论计算下,一定条件下所能获得的化学产物最大量。

2. 化学方程式: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向学生展示化学反应限度的应用。

3. 反应限度计算:解释如何通过存量比和反应机理计算化学反应限度。

4. 实际产率与反应限度的关系:解释实际产率低于反应限度的原因,例如失去反应物、副反应等。

5. 实际反应限度的解释:介绍实际反应限度与理论反应限度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原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提出学习的目标。

- 回顾之前学过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概念,与反应限度进行比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示例方程式解释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

- 解释存量比和反应机理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限度。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化学反应的实例,让学生计算并比较实际产率与反应限度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分析降低反应产率的原因,并讨论如何提高反应产率。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计算反应限度和实际产率的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方法,并与教师一起讨论答案。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小结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反应限度与理论反应限度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原因。

- 提出一个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与化学反应限度相关的作业题,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辅助工具:-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示例方程式和计算步骤)。

- 白板、标记笔。

- 练习题集。

评估方式:-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 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于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方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如何通过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能够应用限度概念解决化学反应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限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限度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2.能够独立解决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介绍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操练(15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限度概念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概念;2. 掌握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 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限度反应与剩余反应的关系;2. 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2. 出示一道问题:“当氧气与铁粉发生反应时,氧化亚铁(FeO)和二氧化铁(Fe2O3)是两个可能的产物。

如果给定50g铁粉和63g氧气,那么反应后剩余的哪种产物较多?”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30分钟)1. 解答导入提问,并引入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限度反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某一物质的用量已经完全用完,不能再继续反应,此时反应即停止。

剩余反应指的是仍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但未反应完全的物质。

可以通过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来判断哪种产物会剩余较多。

2. 讲解限度反应的计算方法。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找出限度反应物质与剩余反应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2)将已知的物质量按照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摩尔数。

(3)根据摩尔比例计算出限度反应物质的用量。

三、实践与运用(30分钟)1. 设计实验:以氧化亚铁(FeO)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设定反应的初始物质量,并反应一定的时间后进行化学计量实验,验证反应物质的限度反应量。

2. 实验操作流程:(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氧化亚铁和氧气的化学计量关系。

(2)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按照实验要求将试剂称量并放置于反应容器中。

(4)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并进行化学计量实验,确保反应物质的质量。

(5)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限度反应物质的用量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反应限度的教案(3篇)

反应限度的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化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应限度的概念,掌握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反应限度的概念2. 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1. 反应限度的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烧杯、玻璃棒、蒸馏水、氯化钠、硝酸银、稀盐酸等。

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化学反应?请举例说明。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反应限度。

二、新课讲授1. 反应限度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反应达到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

2. 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a. 反应物剩余量: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剩余的量。

b. 生成物量: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的量。

c. 反应程度: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观察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探究反应限度的表示方法。

2.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b.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c. 记录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

d. 重复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限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1. 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引出课题:反应限度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反应限度的应用:a. 控制化学反应速率: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达到最佳程度。

b. 优化反应条件:根据反应限度的变化,调整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c. 预测化学反应结果:根据反应限度的变化,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和产率。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反应限度提高反应效率。

2. 分析生活中如何利用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2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 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 课时)【教学设计】【问题】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表一2SO2+O22SO3n(SO) 2 2 2 2 2余SO21.2 0.2 0.14 0.1 0.004表二2CO+O2=2CO2思考,并记录笔记强化记忆当堂反馈精讲点拨【板书】2、特点:不彻底,有一定限度1、18O2 + 2 SO2 2SO3,此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后,混合物中含18O 的粒子有。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 +Y2(g)2Z(g),已知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 为0.3 mol·L-1 B.Y2 为0.4 mol·L-1C.X2 为0.2 mol·L-1 D.Z 为0.4 mol·L-1【素材展示】由蔗糖饱和溶液的溶解问题,引出对可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这里有二个过程,溶解和结晶,在饱和溶液中这二个过程停止了吗?2、为什么固体的总质量没变?通过所给数据,绘制密闭容器内浓度随时间分析并讨论问题,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认真思考,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问题。

增强对可逆反应定义与特点的认识,并能与习题相结合,养成由题目回归本源知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及较为客观的现实,形成可逆的动态平衡概念理解。

合作解疑变化图像。

并结合所学速率知识,联系反应学生讨论,数据分析,通过数形结合,将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快慢的问题。

【副板书】画出速率平衡图像,并顺利引出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体系。

【板书】二、化学平衡1、定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解决所提问题。

概念的理解:前提:实质:外观的表现:3、N2+3H2 2NH3 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 和H2 不再化合了B、N2、H2、NH3 的浓度相等C、平衡建立前体系的总质量在不断变化而数形结合理解问题。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科学史话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掌握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并会运用此特征判断某一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3)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并会分析化学反应限度的速率――时间图像(4)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目标(1)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探究二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三、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化学反应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的,我们正是据此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如化学实验、化工生产等),给定量的反应物是否会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变为产物?如果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

板书: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化学反应的限度师: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多媒体】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探究一: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学生活动】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而出现了反应的限度问题。

板书:1、化学反应限度: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完成或达到的最大程度。

【随堂练】例1、H2+O2 ===== H2O,H2O ===== H2+O2是否互为可逆反应?例2、在可逆反应体系2SO2(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探究二:2SO2+O2 2SO3(一定条件下,向一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O2,请分析以下问题)(1)反应起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是否相同?(提示:此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2)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的浓度是如何变化的?(3)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如何变化的?最终达到怎样的状态?(4)能否用图示表示该过程?【学生活动】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

6.2.2化学反应限度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

6.2.2化学反应限度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

6.2.2化学反应限度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教案名称:化学反应限度适用年级:高一教学时长:1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3.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2.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与反应物的摩尔量的关系;2.如何控制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实验装置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1)化学反应限度指原始反应物中所含有的某个组分的极限含量。

(2)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候会出现多余的反应物,这会导致反应的效率降低,浪费原始反应物等问题。

因此,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产生了。

化学反应限度可以起到控制反应的作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反应浪费的情况。

2.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1)通过化学计量法计算。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原则是:化学反应中,不会有任何一个原子的数量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因此,只要知道反应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摩尔数,就可以计算出反应的限度。

(2)通过实验测定。

有些情况下,我们无法通过计算出精确的反应限度,所以只能通过实验来测定。

实验测定反应限度需要借助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具体操作方法会在实验环节讲解。

3.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1)反应物的摩尔量。

反应物的摩尔量决定了反应适合化学式中每种元素的数量。

(2)反应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化学反应限度也就越高。

(3)反应物溶解度。

反应物的溶解度会影响反应物在反应液中的浓度,进而影响反应限度。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展示化学反应中多余反应物的浪费情况,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二: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

以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

步骤三: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演示、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限度优秀教案【篇一: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4、板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2.特征:①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②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③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二、化学平衡1.概念: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限度微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限度微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按从熟悉到陌生、从形象到抽象认知规律理解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量变角度(C 、υ)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使抽象知识图表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对规律的推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是很奇妙的,让学生是体验化学之美科学之美。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理解难点 理解化学平衡概念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Ⅰ、导入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教师讲解拔河比赛的规则和比赛时的发生的情况引出化学反应限度[思考1][投影] 在一定条件下把3摩尔氢气和1摩尔氮气置于容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N 2、H 2、NH 3浓度变化情况填入下表,最终能生成2摩尔NH 3?[分析][投影] 你能以N 2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为例作出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吗?开始:正反应速率 =最大 逆反应速率 =O过程:v (正)减小 v(逆)限度:v (正) = v(逆)图示:v (正)v(逆)t 时间2、化学平衡(1)定义:[教师]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 v(逆),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一定的状态(限度),这种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记忆)[教师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析并得出化学平衡特征](2) 化学平衡特征:逆、等、动、定、变例题N 2+3H 22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 2和H 2不再化合B. N 2、H 2、NH 3浓度相等C.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C (N 2) C(H 2) C(NH 3) 起 始 最大 最大 O 过程 减少 减少 增大D. N2、H2、NH3浓度保持不变小结:本节课介绍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化学平衡限度的特征,知道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限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按从熟悉到陌生、从形象到抽象认知规律理解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量变角度(C 、υ)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使抽象知识图表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对规律的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是很奇妙的,让学生是体验化学之美科学之美。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理解
难点 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导入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
教师讲解拔河比赛的规则和比赛时的发生的情况引出化学反应限度
[思考1][投影] 在一定条件下把3摩尔氢气和1摩尔氮气置于容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N 2、H 2、NH 3浓度变化情况填入下表,最终能生成2摩尔NH 3?
[分析]
[投影] 你能以N 2
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为例作出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吗?
开始:正反应速率 =最大 逆反应速率 =O
过程:v (正)减小 v(逆)限度:v (正) = v(逆)
图示:
2、化学平衡
(1)定义:[教师]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 v(逆),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一定的状态(限度),这种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记忆)[教师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析并得出化学平衡特征]
(2) 化学平衡特征:逆、等、动、定、变
例题N 2+3H 22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2和H 2不再化合
B. N 2、H 2、NH 3浓度相等
C.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D. N2、H2、NH3浓度保持不变
小结:本节课介绍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化学平衡限度的特征,知道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平衡时v(正)= v(逆),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变
课堂作业
1、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2. 对于可逆反应M+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3.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候,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对于化学平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
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整个反应处于停滞状态;
③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状态可能会被破坏。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