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患者术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研究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缓解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治疗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栓的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骨折;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多种原因引起静脉管腔内形成血凝块导致的。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后期表现主要以下肢疼痛和肿胀为主,严重者可引起下肢水肿、皮炎、郁滞性溃疡、继发性静脉曲张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下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及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2.5±6.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69.5±5.7)岁。所有患者均为髋部、膝部手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危险评分结果均为高危或危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严重程度、分类、体重指数、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及既往病史情况,为行手术的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认真评估存在的高危因素并做好预防工作。
1.2.2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食用低脂、清淡、富含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患者便秘时腹压增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血栓;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患侧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劝诫患者戒烟、戒酒。
1.2.3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够,且理解能力差,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原理、过程及周围病房手术成功的例子,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向患者宣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4体位护理
指导患者下肢抬高20°左右,膝下不可垫软枕、不可过度弯曲,以免影响患侧肢的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勤翻身,多做深咳和深呼吸动作,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早日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发生静脉血栓;不能下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做屈伸、内外翻运动,足踝部做内外旋转运动;必要时可指导患者使用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1.2.5防止下肢静脉损伤
输液治疗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若一定要采用下肢静脉,要合理选择静脉血管,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并做好防止药物外渗及刺激性药物输注的预防和观察工作;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抗凝工作。
1.2.6药物预防
对有高危风险的患者,可使用肝素、法安明等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并注意观察服药后患者有无出血点及过敏反应。
1.3评价标准
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缓解情况: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下肢静脉血栓高危评分转为低危,彩超复查结果未在发现血栓;明显缓解:疼痛明显减轻,下肢静脉血栓高危评分为危险,彩超检查未发现该病;轻度缓解:疼痛有所减轻,下肢静脉血栓高危评分为高危,彩超检查未发现该病;无效:疼痛未缓解,下肢静脉血栓评分为高危,彩超检查中有血栓。有效缓解率一完全缓解率+明显缓解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
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静脉穿刺、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等;骨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被动体位等使患者活动受限;瘫痪、长期卧床、手术麻醉等使患者血液淤滞;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等。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1)提高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国内相关报道显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为47.1%。说明下肢静脉血栓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手术后患者的护理,系统的、全方位的评估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熟悉掌握其临床症状,并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2)对于已经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要及时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且避免患侧肢体过度活动和按摩造成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疾病。(3)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意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患者讲解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预防知识,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该病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缓解情况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科学、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措施,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病率,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和痊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