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必修一(人教版) 第十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收集和整合资源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养成,在学生积极提供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获得对政治学科学习能力的历练以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介绍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
简单地说,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学生对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本科的逻辑结构是:由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引出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由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引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由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引出围绕主体、抓住主线,可以说,这个课时,是在为下一框题,更好的阐述“科学发展观”做铺垫。
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过最基本的国情教育,对这个框题应该不陌生,但是本框题当中涉及到许多新的概念,如常见的GDP和绿色GDP,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涉及到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集约型发展方式等新概念是陌生的,且这些理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实际,又存在着较大的隔阂,这是这节课必须要面对的难点。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难易的分寸,利用发动学生收集到的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受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会有学生在提出、分析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对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偏差,教师要秉承基本立场和原则,要善于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该课在设计过程中无法规避的又一难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材料汇总分析法(2)讨论法(3)对比分析法(4)讲授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七、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多角度收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就,留心存在不足之处
2、个别汇总学生材料,定下本课基调,了解学生动向
3、播放个别视频文件,尝试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