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和分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是 对 受 聘 人 员 所 聘 岗位 履 职 情 况 的 总 结 和 于本科生课程教学与研究助理或专职研究工
检验 ,没有 聘后管理作 保障 ,岗位管理就 作 ,不 参 与 部 门 决策 。
会 流 于 形 式 。 聘 后 管 理 是 建 立 有 效 激 励 机 制 的 内在 要 求 。⑥ 1 身制 教 职 .终 主 要 分 为 终 身制 助 理 教 授 、副 教 授 、教
展 之 间 的平 衡 和 聘 后 管 理 、考 核 问题 ,应 从
( )终 身轨道制体 系 一 终身轨道制体系教师岗位主要分为终身
设 岗条件、学科发展协调等方面来解决。 ⑤
四是 强调聘后 管理 的重要作用 。如教 制教职与非终身制教职两类, 终身制教职主 育部人 事司 副司长 吕玉 刚认为聘 后管理是 要 为专任教师 ,从事本科和研 究生的教学 , 推行 岗位管 理制度 的重 要保障 。聘后管理 指 导, 研究等工作 。 非终身制 教职主要侧重
较 , 当前 我 国高校 的 岗位 设 置 与分 类 管 理 制 教职 遵 循 的是 一 套严 格 、明晰 、客 观 、公 为
研 究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

正的评选标准和程序。 一个教师被高校聘用 而奋斗 , 如期满未能获得终身教职 , 则必须 2 非终身制教职 .
主 要 分 为 助 教 、教 学 研 究 员 、兼 任 讲
置与分类管理研 究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随着近几年 国家人事体制 改革 的推进 , 编制 和 岗位 结 构 比例 问题 、“ 肩 挑 ” 设 岗 双 高校人事制度也在不断进行着 改革和探索。
改革 实践 中的难 点 , 直 受 到我 国广 大 高等 一
问题等七大障碍 , 只有合理解决才可 能做到

高校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路径

高校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路径

[收稿时间]2020-08-30[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姚曼华(1986—),女,山东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建设。

徐国瑞(1990—),男,江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师培训与教师发展。

王喆(1983—),女,山东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分类管理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方式,加强分类管理有利于发挥不同类型教师的优势,调动其积极性。

文章按照学科研究领域把教师分为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两种类型,按教师的岗位任务和性质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型四种类型,分析了每类教师的特点以及发展瓶颈,提出了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分类管理;分类发展;高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2-0192-042022年2University Education目前高校教师类型多种多样,各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发展模式和路径差别较大,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是开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向。

高校师资队伍的分类发展与大学职能、学校类型、教师专业发展、校内岗位设置、教师评价模式等因素关系密切。

一、高校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一)高校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现状1.政策层面高校工作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有助于突破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瓶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只有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进一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

浙江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办法浙大发人〔2011〕52号为深入实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的不断优化,根据国家和省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1.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2.按照教师、专职科研、管理、实验技术及其他教学科研支撑队伍的不同要求,兼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现状,合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规范设置各类各级岗位。

3.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主要依据岗位职责、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学术经历以及为学校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对海外引进人才,业绩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要求可适当放宽。

4.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主要考虑岗位职责、工作和任职经历、工作实绩。

5.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调整原则上采用逐级申请、择优评聘。

二、岗位分类及聘用范围学校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不同,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三类: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聘用范围:1.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各类教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

2.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在学校、学部、学院(系)等党政机关管理岗位任职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但暂时没有过渡到职员职级的专职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在学部、学院(系)及其他单位的专职科研、实验技术、图资档案、出版技术、工程技术、财会等岗位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岗位设置1.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正高级岗位、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

正高级岗位分4个等级,即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任务,结合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现有人员职务结构比例基础上,确定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朱晓芸;徐晓忠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本论文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学校推出的教师岗位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和相关配套体系等重要举措,并对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发展思考。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朱晓芸;徐晓忠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基于岗位设置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人才胜任力模型与开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岗位设置调研为例 [J], 游可为;林际福;
2.岗位分析理论在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J], 陈永煌;王延喜
3.浙江大学:积极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 [J],
4.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J], 乐园罗;楼程富;朱永平;余潇枫;朱益民;毛水生
5.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探析 [J], 孙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 精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 精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根据《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浙江大学教学科研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浙江大学工学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建筑工程学院各学科发展的目标以及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特制定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

一、原则与目标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施“1311人才工程”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本原则,进行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并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推动师资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争取到2017年前后,学院初步建设一支与世界同类一流学院规模相近的稳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科研及其辅助人员队伍。

即形成一支以5名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为领军人物、10名左右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级人才为骨干中坚力量、5个左右面向重大任务或科学问题的创新团队为核心结构、50名左右支撑学院未来发展的年轻骨干教师为基础力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能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能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接轨的师资队伍,以及一大批具有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能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专项科研任务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实施分类管理,坚持“分类引导、科学考评、强化激励、动态调整”的基本办法,按照“岗位分类、考核到人;支持团队、保障骨干;鼓励推广、协调发展”的方式,通过分类考核,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按照学校总体分类框架,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确保具备各种特长的教师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二、岗位设置与比例(一)岗位设置根据学校和学部实施分类管理的原则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院各学科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学院设置教学与科研岗、教学与应用研究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岗、科技研发与咨询岗、团队聘任岗。

各类岗位的基本要求如下:1、教学与科研岗:具有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浙江大学事业编制人员分类管理暂行办法-浙江大学人事处

浙江大学事业编制人员分类管理暂行办法-浙江大学人事处

浙江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学校建设和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要,为体现教学科研人员分层次、分类别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晋升制度,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探索建立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和要求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和考核。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特点、任务、工作需要及发展目标,特制订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一、教学科研人员的分类⒈根据我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将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分成五大类岗位:(1)教学科研并重类;(2)研究为主类;(3)教学为主类;(4)应用推广类;(5)其他类型。

各类岗位数量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学设置。

⒉允许教职工在符合相应类岗位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本人实际工作情况申请选择其中一个类别;已聘在教学科研岗位(含科研辅助岗位)的教学科研人员若申请进入教学科研并重类以外的岗位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核同意报学校人事处批准后,可以进入该岗位。

⒊对不同类别的教学科研人员实行不同的考核要求及政策支持。

⒋在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建立考核机制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所有在职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管理等各项任务,未经批准,不得在校外兼职、兼课。

对主要精力不在学校的人员不再保留其人事关系。

二、教学科研人员的分类依据、基本要求及相关政策⒈教学科研并重类①教学科研并重类教师是指既能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又要承担高质量本科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学科研并重类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其中新进入这支队伍的人员一般应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内“985”重点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的博士学位。

新进入教学科研队伍的教师均纳入教学科研并重类岗位进行考核。

②教学科研并重类教师的岗位考核主要以高质量教学、高水平研究、高水平成果为主。

学校将根据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之间的差异,分别制订考核办法,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科研并重类岗位的具体要求。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楼成礼]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楼成礼]

2020/1/24
7
1.2学部制改革的基本原则-2
➢ 要有利于加强人才整合培养,更好地适应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
➢ 有利于创新干部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学术型管理干部任用、管 理和考核的有效制度。
➢ 根据各大类学科的特点,分别设计学部功能及相应的组织结构。 同时,根据各学部的规模、任务、功能、工作量和产出等要素, 合理分配各类资源。相应调整校部机关的设置和职能。
理学部
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球科学系、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工学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械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电气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航 空航天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信息学部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努力形成面向未来、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 于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 代大学制度。
2020/1/24
2
➢ 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
一是通过学部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重心的适当下移、 学术管理重心的适当上移,促进两个重心的有机结合。
二是通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 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聘任制度改革、考核评估体 系改革、分配制度改革高度整合起来,形成合力。
➢ 通盘设计,整体推进。
2020/1/24
8
1.3学部的定位
➢ 学部主要是进行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是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 形式,是受学校委托协调所辖学院(系)工作的机构。

大学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

大学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

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XX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旨在引导教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和潜能,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内生动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三条坚持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动态调整、统筹兼顾的原则,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绩效考核,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第二章岗位类型第四条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四种类型。

(一)教学为主型岗位: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和公共事务工作。

(二)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并完成一定的公共事务工作。

(三)科研为主型岗位:主要承担科研工作,并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公共事务工作。

(四)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岗位:主要承担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艺术创作、政策咨询等工作,并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第五条对聘用在教授、副教授、讲师岗位的教师按照上述四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校级及以上科研平台的专职科研人员均按科研为主型岗位进行管理。

第六条各学院在制定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时,应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队伍现状和事业发展及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各类型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第三章岗位职责第七条岗位职责是教师在相应岗位聘期内应承担和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是教师岗位聘用、年度(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职责体系。

教师的岗位职责由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公共事务工作三部分构成。

什么是现代大学

什么是现代大学

什么是现代大学一今人提到大学理念、大学理想、大学制度时,浮现在中国学人脑海中的理想模式就是蔡元培主政时期的北京大学以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是古典大学模式在中国的最好时光。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第一次发表的演说中提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生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1917年初,蔡元培发表演讲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若“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饱受德国古典大学理念浸染的蔡元培将大学视为研究高深学问,追求真理之机构,学法科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学商科不是为了个人发财。

但是,纵观今日之高校,MBA、MPA、法律硕士等独领风骚于全球,读书已成为做官、经商、谋生之必经途径。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冲破了蔡氏理想中的古典大学的边界。

故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个以社会为对象的服务站。

由象牙塔到服务站,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从西欧中世纪走来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已有近千年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学组织在不断变革。

但是,大学的真正伟大变革是在“二战”之后,自美国始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浪潮,高等教育组织日益多样化,大学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一致的、高度同质化的学术组织,高等教育所关注的组织体系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大学”。

今人每每怀念过往,痛斥今天,但是,蔡氏时代的古典大学已经是落日余晖,残阳夕照,是余音绝响,我们今天的大学不可能回到古典大学时代。

大学已经从古典大学发展到现代大学,大学的理念、制度、模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企业化组织模式越来越成为大学的组织模式,大学的知识生产已由自由探索为主发展到协同创新,大学的学术共同体正在走向一个分裂的整体,大学正由古典大学进化到现代大学时代。

浙江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学校建设和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要,为体现教学科研人员分层次、分类别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晋升制度,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探索建立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和要求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和考核。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特点、任务、工作需要及发展目标,特制订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一、教学科研人员的分类⒈根据我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将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分成五大类岗位:(1)教学科研并重类;(2)研究为主类;(3)教学为主类;(4)应用推广类;(5)其他类型。

各类岗位数量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学设置。

⒉允许教职工在符合相应类岗位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本人实际工作情况申请选择其中一个类别;已聘在教学科研岗位(含科研辅助岗位)的教学科研人员若申请进入教学科研并重类以外的岗位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核同意报学校人事处批准后,可以进入该岗位。

⒊对不同类别的教学科研人员实行不同的考核要求及政策支持。

⒋在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将逐步建立考核机制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所有在职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管理等各项任务,未经批准,不得在校外兼职、兼课。

对主要精力不在学校的人员不再保留其人事关系。

二、教学科研人员的分类依据、基本要求及相关政策⒈教学科研并重类①教学科研并重类教师是指既能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又要承担高质量本科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学科研并重类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其中新进入这支队伍的人员一般应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内“985”重点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的博士学位。

新进入教学科研队伍的教师均纳入教学科研并重类岗位进行考核。

②教学科研并重类教师的岗位考核主要以高质量教学、高水平研究、高水平成果为主。

学校将根据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之间的差异,分别制订考核办法,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科研并重类岗位的具体要求。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及其对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及其对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及其对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概述•高校教师行为取向的内涵与外延•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对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当前高校教师岗位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背景与意义探讨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对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优化高校教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概述岗位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职责和要求,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并对每一类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任职条件、评价标准等,以便对其实施管理。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指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并对每一类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任职条件、评价标准等,以便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

岗位分类管理的定义岗位分类管理的作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岗位分类管理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目标,从而促进其职业发展。

增强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岗位分类管理,可以使高校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从而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岗位分类管理,可以使高校教师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分类标准不够清晰和明确,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

问题分类标准不够清晰:目前,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的标准不够清晰和明确,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

分类标准缺乏动态调整:现有的分类标准往往是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的,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无法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浙江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浙江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实现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委办〔2009〕138号)精神,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实际和事业发展需要,现就做好我省高等学校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一)政府举办的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

(二)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臵管理。

(三)岗位设臵管理中涉及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基本原则(四)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

通过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强化内涵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用人质量和用人效益。

(五)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的原则。

岗位设臵要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推行聘用制度和促进用人机制改革结合起来。

通过竞争上岗,完善人才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充分调动高等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六)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

从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水平、队伍建设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三、岗位类别设臵(七)高等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包括校、院(系)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的设臵要适应增强高等学校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九)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浙江大学理学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理学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

目录浙江大学理学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聘任工作实施办法 (1)附:浙江大学理学部各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聘任工作实施细则数学系 (16)物理学系 (28)化学系 (42)地球科学系 (54)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69)浙江大学理学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聘任工作实施办法为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工作,根据《浙江大学关于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精神和《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与聘任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新一轮岗位聘任和理学部各系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岗位基本要求与设置(一)岗位基本要求与基本职责受聘任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严谨的学风,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较显著的业绩,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有组织参与应用研究与技术推广的良好水平。

各类岗位的基本要求与基本职责如下:1.教学科研并重岗:应同时具有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

实施岗位分类聘任时,根据岗位和学科特点,对1958年以前出生的教师,可适当放宽至硕士研究生学历。

对于今后新聘任(或新引进)为教学科研并重岗的教师,一般应具有海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学位。

同时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应领衔开设本科生课程,原则上每年保证基本的本科教学或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工作时数。

理学部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团队教学岗各系基本教学时数要求2.研究为主岗:应具有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或科学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做出原创性、创新性研究成果。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

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基础研究和重大国家(地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3.教学为主岗: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学效果优良、教书育人成效突出,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编写与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

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不再是铁饭碗浙大30%教师将转岗社会服务

教授不再是铁饭碗浙大30%教师将转岗社会服务

教授不再是铁饭碗浙大30%教师将转岗社会服务教授不再是铁饭碗浙大30% 教师将转岗社会服务2010 年12 月03 日10:24 文汇报樊丽萍在浙江大学任教逾2丅0年,王虎和他的同事兼好友赵欣之间,最大的差别或许就是头衔:王虎是教授,赵欣是副教授。

虽然两人所属学院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但日子过得一样“滋润”:有学生带,有课题做,工作稳定,衣食不愁。

然而,浙江大学正在推行的一场人事改革,却让两位大学老师的职业生涯出现了拐点:王虎还是王虎教授,但赵欣却要“下课”了——他将离开讲台,不再与学生和学术打交道。

刚刚过去的11 月,浙江大学推行的一项名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人事改革,终于到了收尾阶段。

从今年暑假以来的几个月,学校里有些人心惶惶。

因为按照这项新的人事改革方案,有一定比例的老师将不再续聘原先的教研岗位。

未来不久,他们将走向全新的社会服务类岗位。

不站讲台、不做科研,那还算是大学老师吗?在这场改革面前,浙大的老师们不仅面临着一次身份认同危机,也预感到一丝紧张——大学教授,未来不再是一个铁饭碗。

【30%教师转岗社会服务】按照大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浙大的教师岗位被分为5 大类。

改革方案的最初设想是:各学院内大约30% 的教师将被“分流”到社会服务类岗位,告别学生和学术。

王虎是浙大的一位文科教授,填写学院下发的2010 年岗位聘任表,他感到有些吃力。

今年的教师聘任办法,和以往截然不同。

按照《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下称《实施意见》),在浙大今年的教师聘任中,学校将按照大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把教师岗位分为5 大类,分别是“教学科研并重岗” ,“研究为主岗” ,“教学为主岗” ,“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和“团队科研/ 教学岗”。

王虎填报的是“教学科研并重岗” ,凭借多年来在学院里的“江湖地位” ,他认为自己“上岗”不成问题。

浙大的多数老师,不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都把“教学科研并重岗”列为首选。

浙江大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浙江大学人事处

浙江大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浙江大学人事处

浙江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加快推进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规范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依照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队伍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体原则1.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将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任务要求,强调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控制和结构比例控制,科学合理设置各类岗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2.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强调岗位意识和职业特点,根据各类岗位性质和工作内涵,科学制订各类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建设一支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专业技术队伍。

3.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坚持公开、公正、合理、择优的原则,强调“质量导向”,注重“工作实绩”,对申报者的职业道德、教学质量、学术技能、研究成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进行全面把握和综合评价。

通过完善评审制度与程序等,不断推进我校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第二章岗位设置1.学校设置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卫生技术、高教管理、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资档案、出版技术、会计等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在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中,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师应申报教授和副教授职务;教学为主岗教师晋升正高应申报教学为主教授职务;团队教学岗教师晋升应申报团队教学高级讲师职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教师应申报农业推广研究员和副研究员职务;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岗,专职科研人员应申报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团队科研、专职科研研究员和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务;先进技术研究院教师应申报国防技术研究研究员和副研究员职务(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岗教师也可申报国防技术研究研究员和副研究员)。

3.各学部、学院(系)应对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结合教师队伍现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高级职务结构比例,以及校内晋升和海内外招聘的比例和要求,校外招聘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0%。

因人施教 分类管理

因人施教 分类管理

因人施教分类管理
李丽
【期刊名称】《21世纪中学生作文》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有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优等生,忽视厌恶学困生,从而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升学无望而失学,造成学生流失。

即使在社会、家庭的压力下勉强留在学校的学困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常常无事生非。

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

如此下去两级分化,对本地区人口整体素质将会产生严重影响。

【总页数】1页(P71)
【作者】李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岗南中学,河北石家庄市05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J], 朱晓芸;徐晓忠
2.加强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立法完善分类管理法律制度: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政策建议(一) [J], 曹艳林;刘方;王北京;李敬伟;赵淳;英立平;郑雪倩
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中小企业局江西省工业园区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江西省工业园区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J],
4.分类管理:我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论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内容与途
径 [J], 刘晓明;王金明
5.ABC分类管理法和CVA分类管理法在药库管理中的应用 [J], 李滨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推动教师职业分类发展_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

1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教对高等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师实展的必然需要。

高等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跨分越式发展,实现从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外延类——管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施推理式的转型,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和推进高等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以教师队伍建设浙动教江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浙师学江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朱大教教学—2020年)》精神指引下,浙江大学、清华晓岗师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分别开展教师岗岗浙师江位位位分类管理的改革探索,结合教师自身情分徐职杭况,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向,对教师岗州类晓分位进行分类设置和分类管理,实施不同的学管忠业310058术考评和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实现多通道职理类业发展,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创造力,为世界改分)革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管实浙江大学从2005年10月起酝酿进行类践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开始进行摸底调研。

为发在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例试点工作中,学校凝炼提出今后要重点抓展好的“八大行动计划”和20件实事。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岗位分类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5月,学校发布了《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试关键词教师岗位分类队伍建设行)》,标志着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职业分类发展改革全面启动。

内容摘要本论文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一、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学校适应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岗位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学校推出的建设高水平创新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教师岗位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和相关配套体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新浙大成立后经过十系等重要举措,并对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余年的努力,学校在科研论文、科研经费、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发展思考。

作者简介:朱晓芸,女,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教对高等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师实展的必然需要。

高等教育要实现新一轮的跨分越式发展,实现从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外延类——管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施推理式的转型,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和推进高等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以教师队伍建设浙动教江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浙师学江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朱大教教学—2020年)》精神指引下,浙江大学、清华晓岗师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分别开展教师岗岗浙师江位位位分类管理的改革探索,结合教师自身情分徐职杭况,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向,对教师岗州类晓分位进行分类设置和分类管理,实施不同的学管忠业310058术考评和收入分配制度,从而实现多通道职理类业发展,以进一步激发教师创造力,为世界改分)革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管实浙江大学从2005年10月起酝酿进行类践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开始进行摸底调研。

为发在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例试点工作中,学校凝炼提出今后要重点抓展好的“八大行动计划”和20件实事。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岗位分类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5月,学校发布了《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试关键词教师岗位分类队伍建设行)》,标志着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职业分类发展改革全面启动。

内容摘要本论文以浙江大学教师岗位一、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是学校适应分类管理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岗位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学校推出的建设高水平创新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教师岗位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和相关配套体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新浙大成立后经过十系等重要举措,并对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余年的努力,学校在科研论文、科研经费、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发展思考。

作者简介:朱晓芸,女,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徐晓忠,男,浙江大学人事处师资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师资管理。

2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成果奖励、专利等指标上都有非常显著的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提高,这些都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的支撑。

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十余年来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学岗等5类教师岗位。

大提升,但是,对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并重岗要求同时承担高水平科目标,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大差距,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主要表现在学术领军高端人才的数量与学作。

进入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师都应承担基校的队伍规模和发展需求还不相称,师资本的本科教学或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工作任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偏低,拔尖优秀青年教务,但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减免。

研究为师人才规模偏小,教师教学热情与教学水主岗要求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平有待提高等等。

是基础研究和重大国家(地方)项目、国建设创新创业队伍是适应国家工业、农际合作项目研究。

教学为主岗要求主要承业、医疗、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等专业领担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同域社会服务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领衔开设本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各专业领域生存发展的科生重要通识课程、大类课程,每年保证核心竞争力,高校如何承担专业领域改革相当的教学工作时数。

创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如何成为引领文化、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要求主要承担农服务社会的排头兵,是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业与工业技术推广、公共政策与其他科技咨个重要议题。

然而,由于受到原来单一的询、医疗服务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考核评价体制限制,一些擅长技术推广和团队科研/教学岗要求在科研或教学团队中成果转化的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造承担团队项目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助理、项成教师精力分散、疲于应对,社会服务质目技术管理或协助承担一部分量大面广的通量整体水平不高。

识课程与大类课程基础教学工作。

由此,学校希望通过实施教师岗位分类(二)建立多元化教师业绩评估体系管理和分类评估,对进入不同岗位教师采取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根据岗位不同的定位发展和不同的考核要求,使教师职责和任务要求,为进入各类岗位的教师设能专心于自己擅长的方面,引导教师合理自置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评估要求。

觉发展,充分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师申报性和创造性,充分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教师系列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其中教学为主个人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铸造一支能岗教师晋升正高可申报教学类教授职务);够面向国际前沿领域问题和国家发展重大问研究为主岗教师申报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题,面向社会各专业领域创新发展要求,支高级职务;团队教学岗教师可申报团队教学撑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师资队伍。

专业技术高级职务;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二、浙江大学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岗、团队科研岗教师申报社会服务与技术推革的主要举措广、团队科研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农业技术(一)科学合理设置教师岗位体系推广中心的教师申报农业推广类专业技术高学校根据教师职业分类发展需要,设置级职务。

为配合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3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革,2010年学校适当扩大了社会服务与技能。

对经批准转入学校机关管理人员,对其术推广岗、团队科研/教学岗的高级职务评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岗位聘名额。

津贴参照机关副科职人员的岗位津贴标准执对于不同岗位教师,学校根据其职业特行。

学校还允许各学院(系)为教师转岗设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估要求。

比如社会服务置少量管理岗位。

与技术推广岗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学校主要三、浙江大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考核其为社会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所作出的革的成效重要贡献。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技截至2010年底,全校共有3400余人参术创新、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果;为政府和社加了分类管理,约占应参加教师岗位分类人会提供优质的政策咨询和人才培训服务;成数的97%。

通过实施教师岗位科学分类,破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等解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在有限等。

成果表现形式可以是论文、专利、成果的岗位资源内开展高水平师资的持续引进,奖励、总结报告、咨询报告等。

推动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新的发展。

教师岗位在学校岗位聘任中,根据不同岗位教师分类管理以岗位分类为切入点,通过为教师的工作任务要求,明确学院(系)教学科研队伍设置不同职业发展通道,优化学术评价并重岗教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所应承担的和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基本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时数;提升。

同时,通过调整岗位,使得一部分教明确教学为主岗教师所应承担的最低的本科师转移到其他岗位,为新引进高水平师资预生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时数。

对于研究为留了空间。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对学校教主岗、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岗、团队科研/学科研事业的推动已经初步显现,通过设置教学岗教师,由各学院(系)根据实际需要求是特聘教学岗和教学为主岗等政策,营造安排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任务。

了更好的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环境和(三)建立教师分类发展配套体系政策导向。

学校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首先是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核心教师队工业技术推广等六大服务体系,学院(系)伍素质提升。

教师职业发展定位明确之后,积极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拓展教师发展空教学科研人员结构和层次显著改善。

教师岗间,为社会服务推广岗人员提供展示才华和位分类改革是在教师原有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能力的舞台。

各学院(系)可根据需要安排聘任、分级岗位津贴等制度基础上的拓宽和承担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等工作,以及一定延伸,丰富了岗位制度的分类维度,为不同的教学工作任务和人才培养工作。

对社会服特点和发展志向的教师提供了多种职业发展务与技术推广岗教师,学校将根据他们所在路径。

的平台为社会和学校所作的贡献,所取得的其次是调整少量人员岗位,拓展人才引具体成效核定相应的聘岗经费。

进空间。

通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将少量不学校、学院(系)还专门设置100个左适应专任教师队伍要求的人员调整到其他岗右的党政管理、实验及图书管理等岗位,以位,适时分流主要精力不在学校的个别人聘任部分转岗的教师,充分发挥其个人技员。

同时,新岗位分类坚持“科学考评”和4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4・・“动态调整”,保持对队伍的适度压力。

教师学校紧密结合各学部、学院(系)的实际,岗位分类改革之后,专任教师规模得到有效不搞教条主义,在岗位设置、岗位比例、教控制,专任教师队伍“瘦身”,为继续引进学科研并重岗的基本教学时数、聘期等问题高水平人才留出了空间。

上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听取不同院系和学科最后是完善各职业通道,有力支持学校意见。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深入学发展。

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为不同教师提供不部和院系,加强指导,总结经验,发现问同职业发展通道。

如面向教学型教师,出台题,及时协调。

了保障了基础教学津贴的相关办法,并设立坚持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

“求是特聘教学岗”,享受长江学者待遇。

教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从理念的提出、方师分类管理改革为学校重视教学,加大教学案的酝酿、工作的推进等过程中都充分听工作的资源投入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整个改革成为浙四、浙江大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大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努力的成果。

岗革的思考与总结位分类管理改革的酝酿到推进历时近3年(一)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时间,方案修改不下20稿,各种类型座谈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平稳较快推会达到100余场。

学校加强宣传和沟通工进各项举措作,通过校内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沟通教师岗位分类制度是一次深刻的人事制解释,让每位老师都知道分类管理改革的度改革过程,涉及广大教职工的现实利益和进程,各级党委行政负责人亲自做好个别未来发展,触及整个收入分配制度和学术评老师的思想工作。

机制的调整。

因此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从一开(二)不断巩固和深化教师岗位分类管始就引起校内外的强烈关注和激烈讨论,其理改革成果,完善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营中不乏尖锐的批判和强烈的反对意见。

在这造优质人才环境任重道远样的背景中,如何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之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取得了初间的关系,动员和引导广大教师和各级院系步的成效,但要巩固和深化改革取得的各组织围聚在改革大局中来,就尤为重要。

项成果,因异制异地为不同岗位建立完备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广大教师主动性。

的职业发展体系,进而形成新型的人事文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宗旨是让教师在学校改革化和人才发展环境还需要长时间的深入实发展事业中“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发挥践和探索。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人事制度改革是一把利剑,在破除影响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