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理论论文
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
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摘要: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此不赘述,本文重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1、道德观教育2、人生价值观教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在这中精神下,构建了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
而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们应该用这些精神鼓励和教育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畏艰辛、有所作为,养成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的良好品质。
3、义利观教育“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
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道德根基。
它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
以群体、集体、整体为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价值取向。
“以天地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充分体现了“尚群为公”的整体主义精神。
而且在义利关系上,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先于利,但并不完全排斥利。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对利益的追求,只是要求“以其道得之”,“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只重个人利益,漠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部分人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3篇
传统⽂化教育论⽂范⽂3篇幼⼉传统⽂化教育论⽂⼀、学前⼉童传统⽂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园教育指导纲要》[2]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适合幼⼉的现有⽔平,⼜有⼀定的挑战性原则;既符合幼⼉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的⽣活来选择幼⼉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在对幼⼉进⾏传统⽂化教育时要讲究⾃然,防⽌⽣硬刻板。
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幼⼉的认知⽔平,能培养⼉童良好⽣活习惯,培养⼉童思维能⼒和动⼿能⼒的好素材。
⽐如神话传说、寓⾔故事、建筑、陶瓷等。
要讲究“因势利导”,形成正确启蒙,以正当、正确、正⾯的内容和⽅法教育蒙童,保证幼⼉健康成长。
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亲⼦教育,共塑⼉童完美性格。
⼆、学前⼉童传统⽂化教育的基本⽅法1.形象教学法幼⼉的思维⽅式,0-3岁是直观⾏动思维,3-7岁是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上才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对幼⼉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选⽤图画来开展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法。
形象教学法,就是利⽤图⽰、图⽂等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进⾏教学的⽅法。
2.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分⾓⾊对故事进⾏模拟表演,再现情景的⼀种教学形式。
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幼⼉的创造性和想象⼒,训练学⽣的表演才能。
3.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幼⼉通过阅读、游戏、学具操作、实验等来实现认知⽅法。
这种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幼⼉的积极性,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等在⼤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获取知识。
4.叙事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教学的⼀种思路或理念,是近年来主要运⽤于外语教学的⼀种⽅法。
叙述是⼈们认知和表达世界的⼀种基本⽅式,讲故事、听故事是幼⼉的天性和本质。
叙事教学法适⽤于中国传统⽂化中神话故事、寓⾔故事、经典诵读,甚⾄是某些古诗的教学。
这种讲述式教学不但让幼⼉获取认知,启发⼼智,还实现了道德教育。
[3]三、学前⼉童古典⽂学教育中国传统⽂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国学教育的学术论文
国学教育的学术论文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国学教育的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国学教育的学术论文篇一论国学经典教育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正在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每个人,复兴国学无疑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就中小学及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是当下教育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基础教育国学教育制度化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考验而屹立不倒,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国学要义。
在一百多年前,国学经典还是整个中华民族争相诵读钻研的典籍,短短的一百年后,人们已经放弃了对它的“忠诚”,而这源于中国近代数次思想上的大变革。
变革的领袖想要唤醒愚昧保守的民众,极力破除传统落后文化,却有些矫枉过正,几乎将立身之本连根拔起,那段时期里国人谈“经典”色变,国学经典的辉煌不复往日。
当21世纪翻开新的历史篇章时,国际上掀起了“软实力”的竞争,各国文化争奇斗艳。
各种“申遗”运动使我们看到占领文化的高地是现代国际竞争的一种新的气象,人们更关注一国的民族魅力、文化气息、历史积淀,而不仅仅是GDP。
如何使中华民族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自我和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盲目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只有重拾中华之魂——国学经典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少年是一国崛起的力量。
作为民族的希望,少年一般被认为是可塑造的未来之才,而塑造的方式既取决于一国的发展理念,又决定了一国的发展前景。
因此,国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国学经典教育观念。
一般认为,通过基础教育,即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课程来实现,是长远而有效果的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理论教育学论文
教育理论教育学论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多个层面和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和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效果等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教育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教育理论的定义和意义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等方面。
它是教育学的基础,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只有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教育理论还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持,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的学科。
教育哲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2.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等。
3.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过程,以及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理论、智力与学习等。
4. 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科学,包括教育组织、管理、领导和监督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组织与管理、领导与管理、监督与评价等。
三、教育理论的启示教育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在这里列举几个值得思考的观点:1. 教育目的的多样性。
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的单一模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来制定。
传统文化与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与教育论文现代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现实环境,更不能远离民族发展延续的主题,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传统文化与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传统文化与教育论文篇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将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民族风俗、民族技艺融入进去,更应该在更高的教育规划中体现我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积淀。
文化战略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民族特有的精神,民族灵魂的独立性。
关键字:传统文化地区民俗教育改革教育方式中华民族是古老民族的中流砥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她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让世人景仰膜拜。
在中华民族数千载历史岁月里,关中地区的文化历史地位自始至终都处于民族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自盘古开天,今至国家发展,中国的身躯里没法不流淌着关中地区的血液。
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关中就是这个人的心和大脑,如果有灵魂的话,关中的精神文化就是全民族的灵魂。
关中地区悠久浓烈的文化气息延续至今,这和它本身在地域位置和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
从地域上来讲关中处于黄河流域的中上游,西起甘肃天水,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黄河在此向北流去,东到潼关接河南并山西,黄河自此一马平川流向东方,而他的这个一挽正好将关中拥在怀中,因此在历史上自秦至明清这里的文化安定繁荣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是地域上的保护。
在历史地位上来看,人类起源于这里蓝田猿人,大荔猿人到半坡母系氏族社会,再到夏周、秦汉、隋唐,这些历史的传承在这里一直延续,以此中华民族成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没有文化断代的民族,而且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和黄河一样在曲折中激荡,但是延续发扬着。
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我们本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这些价值不菲的宝贵财富却不被人们重视。
我们关注教育上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在关中地区这块历史文化浓厚的土地上调研,按理说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沉淀最为浓厚的地区,这里的人民应该理解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展现出非常有效鲜明可靠的教育方式,可是在我们做的调查中发现人们几乎忘记了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至于现代教育模式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是难以启齿。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型教育模式层出不穷。
然而,在探索创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
本文从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价值以及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
我国拥有悠久的教育历史,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继承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探讨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并从中汲取启示。
二、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1. 强调师道尊严,重视教师的作用。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
2. 注重德育教育,强调学生的品行修养。
传统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修养。
3. 重视实践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
4. 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传统教育教学实践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价值1.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品行修养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促进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共2篇)
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论文(共2篇)第1篇: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必须保有、传承、发扬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教育,唯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创新与发展。
中小学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中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各地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健全、教材质量不统一、教学方式较单一、师资素养不整齐等乱象。
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新时期,在中小学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下足工夫。
只有把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程、教材、教学、学生活动、社会环境中,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编写相应教材、提高师资水平,搭建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让传统文化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一、转观念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中小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致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整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探争论文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进展,很多的家长慢慢忽视了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
反而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孩子除了上学之外,还有一系列的舞蹈、钢琴、绘画、写字等需要去练习,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特别大的压力。
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我国文化的精华,假如家长与老师能够重视其传统文化的作用,就会让孩子从小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每一位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与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传统文化课程的精品课程虽然还存在,但是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学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这就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很大的缺失,幼儿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其课程的设置与学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老师可以在幼儿时期就提倡孩子们多读像《三字经》这样的经典,虽然其中的一些文化经过岁月已经有所变化,但是大部分的思想都是精髓,虽然幼儿可能对其中的一些道理不太了解和明白,但是只要有传统文化的课程伴随着同学,他们就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以前的思维。
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文化的精髓传播给每一个同学,这样通过幼儿时期的课程学习,同学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能有大致的了解,虽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意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幼儿时期所学习的文化能让每个孩子受益一生,对于孩子以后的道德修养有很大的作用。
二、重视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从一诞生就受到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示范者。
家庭中所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发生的事情都会对孩子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渐渐深记于心,并向父母看齐。
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在平常的打交道中,就要懂礼貌、懂礼仪,孩子在做错了事情,就要让孩子去赔礼,并且去改正,当然父母自己做错的事情,也要勇于担当自己的错误。
我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论文
我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论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本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渗透着先民的智慧,是文化发展的精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促动民族发展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传统文化日渐被忽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以及社会、学校教育将教育重点放在应试教育内容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水准远远不够。
尤其是当前的幼儿教育,传统文化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名字以及由来、习俗等;有些青少年甚至对四大名著不甚明了,严重缺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这不但是当前教育的悲哀,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所以,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幼儿教育之中,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促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1.课程设计多样对幼儿学习课程精心设计,促使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全面理解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进幼儿教育之中,必须利用好幼儿园这个主阵地。
以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依据,重点培养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感以及自豪感,以培养幼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为教育切入点,实行课程设计,展开幼儿教育。
比如,在课程设计中,利用阅读课穿插汉字的构造以及组成,以感受汉子独特的韵律美以及形体美;再比如,在教授古诗《静夜思》时,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幼儿对于历史探索的兴趣。
通过设计传统节日的课程,为幼儿讲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由来,同时还能够为幼儿扩展节日习俗、过节礼节等;另外,为幼儿介绍与节日相关的传说,比如,在“春节”的课程设计中,能够适量加入“祟”以及“压岁钱”等民间故事,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兴趣,促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2.丰富活动形式改变传统的活动形式,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系列,将传统文化教育寓于丰富的活动形式之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
中国文化传统教育改革论文
中国文化传统教育改革论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中国文化传统教育进行改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其次,中国传统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因此,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者,中国传统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健全,甚至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因此,需要改革教育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总之,中国文化传统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2)
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2)1、我们在保证国家规定的常规课程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引入了传统文化教育。
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补充。
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教育入手,对孩子们进行孝道教育、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从而为将来构建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对幼儿的一切教育,都要从“孝道教育”开始。
一个人如果不能孝敬他自己的父母,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教育孩子做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是帮助他们培植福根!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将来对社会也不会有很大的贡献!《弟子规》是一本难得的儿童启蒙教材,它包括“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七项内容,主要是从行为规范入手,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人格塑造,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尊敬师长。
《弟子规》里面有如下这样一些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还有:“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再有:“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等等。
孩子们经常学习、背诵古人的这些训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日常行为。
因此,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根据《弟子规》的内容,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去做:①培养孝心,对父母亲要有一片赤诚的孝顺之心;从孝顺父母开始,慢慢培养“爱心”,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品性和习惯。
②培养恭敬心,对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有一份恭敬心,对人要有礼貌。
③培养专注能力(定力),要使孩子能够把心静得下来,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能够对学习有兴趣。
传统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教育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强调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和知识传承。
本文将从传统教育教学的特点、实践方式以及其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教育教学的特点1.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传统教育教学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教育。
教师作为传道者,肩负着传承儒家文化的重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注重知识传承传统教育教学强调知识传承,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
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就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3. 强调师道尊严传统教育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具有崇高的地位。
学生要尊敬师长,遵循师道,刻苦学习。
教师则以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为准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4. 注重实践与体验传统教育教学强调实践与体验,主张“知行合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二、传统教育教学的实践方式1. 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是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诵读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都是学生必须诵读的。
2. 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礼仪,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修养。
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都是礼仪教育的具体体现。
3.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学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如《诗经》、《楚辞》等,都是学生必须学习的。
4. 书画教育书画教育是传统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修养。
如《九成宫醴泉铭》、《兰亭序》等,都是学生必须学习的。
5.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传统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学生可以了解民间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关于古代教育论文
关于古代教育论文古代教育的观念和思想则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所用,古代教育智慧是古代教育精华的结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古代教育论文范文一:大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教育之绵延[摘要]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绵延不绝的原因。
中国古代教育家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变精神,具有穷则思变、察几知著的伟大智慧和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高尚品德,所创立的教育思想和制度简易能从,因而中国古代教育绵延数千年。
[关键词]大易哲学;教育;绵延Abstract: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educators' spirits of unceasingly striving and their great virtue and great wisdom of thinking about changes while in extreme poverty, and their all-inclusiveness and excellent morality resulted in their simple-to-follow educational ideology and system, thus made the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develop continually.Key words:the Yi philosophy; education; continuity中国古代教育分三个发展周期,相替不绝,绵延数千年[1]。
对于其他文化和文明来说,这是一个难解之谜,而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易与教育之绵延不变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试论传统教育不容忽视
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流行文化论文摘要:传统经典文化和崇高的人生美德,是大浪淘沙,沉淀历史、积淀文明的结晶。
因此接受传统教育,学习经典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尤其对于正在求学的茶苹学子,更应成为时尚。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流行文化论文摘要:传统经典文化和崇高的人生美德,是大浪淘沙,沉淀历史、积淀文明的结晶。
因此接受传统教育,学习经典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尤其对于正在求学的茶苹学子,更应成为时尚。
传统美德、经典文化是人类奠基性的财富,传统经典就是我们敬爱的先人们灿如织锦的文化造就的主线,是中华民族世代尊奉的美德。
从先民的歌唱、圣贤的著述,到元明清的戏曲、平话小说,无不贯穿着人文精神,大爱情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基调就是关心人世,热爱人生,健进而厚德,中和而崇礼,尊重自然万物而心系苍生家园。
传统美德是历史大浪淘出的真金一样的文化精华,是我们整个民族选择的结果,它穿越时空,久已激起世界上有识之士的赞赏和悦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应该拥有坚定的信仰。
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
目前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产生盲目樊比,畸形消费,冲昏头脑,越来越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不等于奢侈,优势不应引来懒惰,进行吃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顽强的意志是传统道德的根本顽强拼搏的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风格;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市场竞争的“法宝”。
我们必须高扬顽强拼搏这面旗帜,在学习领域扫除形形色色的浮躁现象。
很多青年学生不喜爱自己的专业,出现厌学情绪,坐在教室魂不守舍,心不在焉,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终日漫无目的,其实就是缺乏顽强的意志。
传统教育的方法论与实际应用
传统教育的方法论与实际应用传统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近代的学校教育体系,传统教育的方法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实践模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教育的方法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期为现代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传统教育的方法论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强调知识传授、伦理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者。
在这样的框架下,教育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包括个体指导、集体学习和实践操作等。
个体指导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一对一的师徒传授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种方法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既包括学术上的引导,也包括情感上的关怀。
这种个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技艺传承中表现尤为明显,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个别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集体学习则是传统教育另一种重要方法,在古代,包括书院和私塾等教育机构中,学生们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共同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们可以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集体学习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学习形式,都是传统集体学习的延续。
实践操作作为传统教育的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技能型教育中尤为突出。
例如,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实践是学习的核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反复操作,掌握必要的技术和技能。
这种“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传统教育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现代教育在这一点上也有所反思,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重视实践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德育教育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代教育除了教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题研究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试论陶行知对传统教育中儒墨道教育思想的继承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陶行知对传统教育中儒墨道教育思想的继承一、中国传统教育的定义及分期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孕育着悠久的中国传统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指的是发生在过去、延续至现在并影响到将来的那些基本的教育特质,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含教育观念、教育理想、教育心理、教育态度等)两方面。
①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分期,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中国教育史家张瑞瑶先生曾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把中国传统教育分成七个阶段:从原始自然形态的教育到学校的萌芽;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私人自由讲学的兴起和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定;儒学独尊的学制系统的建立;学校教育从中衰到更高阶段的复兴;自由讲学之风的再起和教育理论的深化;封建教育的没落与启蒙教育思潮的产生。
后来,张先生又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两个高峰,一次转折”。
教育学家黄济教授则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汉代的儒学独尊后受到三次大冲击而使儒学发生大的思想转折的三个大的变化时期: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一次冲击。
我认为此两种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传统教育的分期,但对传统教育各个阶段的本质把握并无太多区别。
只在是否把中国原始社会的广义性质上的教育纳入传统教育之中存有不同,但此区别对本文的叙述并无影响。
②二、陶行知对传统教育的批判陶行知在《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中指出十二年来一直以三件事为己任,其中一事便是反传统教育,陶行知反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升官教育,以及‘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这也是陶在《生活即教育》、《“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曾多次表达过的观点。
在《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说明书》一文中,他更明确地指出传统教育的几大问题:(1)是学校与社会隔离(2)是生活与教育分家(3)把师生的界限分得太严(4)是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5)是教劳心者不劳力,不教劳力者劳心(6)教人先费几年,把知识装满了再去行(7)是教少数人升官发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教育理论论文:我在传统教育理论上的反思
在教育理论上,就让我们从孔子开始吧!
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因材施教”。
在我看来,因人施教也是可以的,因为因人施教在考虑了学生本身状况的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样,学生的发展前途可能就更大。
又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我们都知道这一理想化的教育选择,而教育选择的实际情况往往是“有教有类”,就好像即使是孔子,也是需要十条干肉作学费的,虽然这也是生活的需要,这已经是“有教有类”的情况了。
在这里就提示我们:一般情况下,需要我们研究的是“有教有类”;特殊情况下,需要我们研究的是“有教无类”。
夸美纽斯与凯洛夫都曾经强调过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在我看来,这些原则的强调都有其一定的片面性。
比如直观性原则,强调的是直接可以看到的,这样我们就强调了教具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知道,就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言,大尺度空间与微观世界的领先发展常常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如果做成直观的教具来示意,就可能背离真实的状况或者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这里我认为,可观测的事物是符合直观性原则的,但其他就未必了。
因此,这样的原则的正确性在没有条件的情形下就显得是错误的或者是精
确性不够的了。
从教育的过程来看,我认为这类表述应该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发展,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应该符合从直观性原则向抽象性原则发展的过程。
再比如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如果深入追问一下,教育就是生活么?学校就是社会么?怪不得杜威的理论在当时推行不开呢,由此不难看出,这种理论不能够推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还有赞可夫的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和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原则。
我们如果冷静地思考一下,第一个原则显然是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矛盾的,第二个原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显然是囫囵吞枣的,第三个原则显然是和“生活即教学”相矛盾的。
这三个原则适合于使优秀的人使用,或者按年龄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学习越倾向于符合这三个原则。
以目前在我国“时髦”的学生常用的学习理论来说,行为学习论的基本局限在于只能解释外显行为,不能解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
信息加工论的局限在于人机类比,以偏概全,不免有些机械主义的色彩,同时,也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而难以解决人的情感、动机等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局限在于否定客观知识的真理性,有主观唯心主义之嫌。
又如我们可以参考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但绝
对不能够照搬,因为加涅的学习分类说仅仅是一种假说,没有科学依据,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内容,没有以可靠的科学实验为基础,也没有针对一种确定的学习类型开展研究。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一是需要成熟学习理论的指导,如皮亚杰的学习理论;二是可以在加涅的假说基础之上,继续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再如加德纳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智能的心理理论,不是教育与教学的理论。
理论中的主观因素分析仍占主体地位。
应该减少部分实验研究及论证中的主观臆测,对部分观点作出更详尽信服的解释。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未能很好地结合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我们不禁要问:加德纳先生首先遇到的提问是智能就只有八项么?还有一个就是确定八项智能的标准是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种理论必得我们进行批判的思考后才能够提取有用的精髓。
其中的反对意见可能更有利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照搬模式,人云亦云。
参考文献:
孟小芬.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质疑与思考[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