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出版法规(解析、填空)
简答题:1、简述我国出版法规的基本特征及具体形式。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具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礼仪规范、社会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所不具有的以下三个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它具有普遍约束力,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律规范又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律规范既规定人们的权利,也规定人们的义务,且人人必须遵守。
它通过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建立和维护有利于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我国的出版法规主要有七种具体形式:①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出版事业所作的原则性规定,是出版法规的主要渊源和出版立法的根本依据。
②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专门调整作品、创作、传播、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③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1990年7月发布的《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
④行政规章。
如2004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制定颁布的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⑤地方性法规、规章。
⑥国际条约。
如我国1992年加入的《伯尼尔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⑦法律解释。
3、如何认识我过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制定的主要特质。
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的制定同其他政策法规的制定一样,都离不开一定的基本准则或原则。
出版政策与出版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出版政策、出版法规的制定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是一个国家立法原则在出版活动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出版政策、出版法规制定工作的一般规律。
它在出版政策、出版法规的制定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可以决定各项具体出版政策、出版法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如何理解出版法规与出版职业道德的关系?出版法规与出版职业道德在下述三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1)内容上互相吸收。
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的,而法律规范一经确立又补充和发展了道德规范。
(2)职能上互相补充。
道德与法律常识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那些?功能: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3.教育功能。
作用: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从本质上看,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
2从历史上看,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
3.从内容上看,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4.从作用上看,两者互相补充。
道德对法律的创制具有指导作用;对法律的实施具有保护作用;对法律的漏洞具有弥补作用。
职业道德概述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其本质是:第一,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联系。
第三,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4、职业道德具有哪些社会功能?1. 促进职业活动的健康进行。
2.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积极影响。
3.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4.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
职业道德的内容4、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有那些?一、正确认识职业价值。
八年级思想品德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 职务高低 一律平等 ___。任何人不论____、_ 国家法律 功劳大小 ___只要违犯____,就要负 法律责任 ___。
3、2013年10月25日上午,山东省高级法 院对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 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 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 的原判。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 C A、法律是规范高官的行为规范 B、法律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 力 D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4 、列宁说 :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 机构,法权就等于零。”表明( C ) A、法律依靠社会舆论来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如何理解?
5、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
十二届人大会议
2013 年4月25日,第十二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 议表决通过的《旅游法》
1、为什么把法律称为“国法”? 2、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是什么?
3、十二届人大会议表 决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旅游法》体现 了法律的哪个特征?
特殊 1 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
法律的含义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C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 征。下列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B )
A、我国农村将全面推进税费改革 B、厦门特大走私案主犯被判处死刑 C、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教育部放宽高校报考条件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一)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二)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具有高度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标准。
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提供的行为标准是从各种具体行为中概括出来的一般尺度,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场合和特定主体的个别性指令。
可预测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容具有稳定性,可以反复适用,人们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以预先知晓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法律后果,以便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认可”则是指对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
可见,无论是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法律规范的效力在形式上具有了普遍性和统一性,全社会必须人人遵守。
3.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任何社会规范的实现都要有一定保障机制。
法律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了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在人类社会中,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起到规范和引导社会行为的作用。
法律的形成和实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并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点以及法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来探讨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或社会共同制定的,用于调节和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和准则。
它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可以约束个人和组织的行为。
法律源于社会的需要,通过立法程序得以确立和实施。
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等各种形式的法规。
二、法律的特点1.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法律适用于全体人民,不分国籍、种族、地域、性别等,保障人人平等。
2. 法律具有强制力。
法律规定的行为和禁止的行为必须被遵守,对违反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法律具有稳定性。
法律是一种相对固定和不断发展的规范体系,通过相应的立法程序来确定和修改。
4. 法律具有权威性。
法律权威来源于国家的合法性,它代表着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念。
三、法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限制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尊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确保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公平待遇。
3. 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通过规范和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劳动者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减少社会不公和歧视现象的发生。
4. 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法律通过调整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关系,增加社会公德意识,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5. 保护个人自由与尊严。
法律保障每个人的自由权利,限制政府的过度干预和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确保人们的尊严和自由受到保护。
四、总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强制力和权威性使其能够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吉大 《法律基础理论》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理论 课堂笔记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具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
这是以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位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2、社会"规范"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律通过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立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立的。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的调整,而非个别性的调整。
根本法指的是在整个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根本法就是宪法的别称。在中央和地方都有立宪权的联邦制国家,根本法是宪法的一种,及联邦宪法。无论何种国家,作为宪法典的宪法,都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经由特殊严格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的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的,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的形式。
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三)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社会公共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一国际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而"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
初二政治上学期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旧人教版
行为的行为。如何克服这些不文明的陋习,成为
当前市民非常关心的话题。
•
有人认为:只要加大处罚力度,就能克服这
些不文明的陋习。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C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 力
• 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你的选 择哪一项?
• 你做出这一选择的简要理由是 什么?
课后思考与练习
•
拥有一个绿色、活力、繁荣、文明、和谐的
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
建全国卫生城市,但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
乱丢垃圾,乱贴野广告,违反交通法规等不文明
实战讲练
2004年四月,信息产业部为加强对短 信的管理,发布了《关于规定短信息服务 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1月1日,全 国开展了严厉打击利用短信息实施违法犯 罪的活动。散布谣言,编造扰乱社会的虚 假信息、侮辱诽谤他人,损害机关信誉和 他人信誉,恐吓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以 备工安机关列为重点打击的五类短信违法 犯罪行为之一。据此回答1-3题: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第 一 课
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法律与 社会主义道德联系密切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 有助于公民自觉做到守法和会护法
法律
法
律
是
一
种
特
殊
不同
的
行
为
规
范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中考政治复习课
初二年级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 行为规范
法律硕士法理学简答题
一、法理简答:(02年和10年的,神似!)14.(2012)执法的基本原则15.(2011)法律制定的特点(重复)16.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
4)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5)法的制定、执行和适用必须依照一定程序进行,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新加)1、【2010】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的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形下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力的问题。
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而是行为主体的行为部分。
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部分,包括可为的模式,应该为模式和不得为的模式这三种模式。
3)法律规则的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规定。
2、【2009】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重复)3、【2008】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1)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虽然在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本主义法律在调整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在保护财产权方面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维护资本主义所有制始终是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
2)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政府。
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是通过自己的代理人来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式和主要形式是建立代议政府。
资产阶级主要是通过政党来掌握政权的,政党制是资本主义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
3)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在形式上人人处于“平等”地位,都平等的享有各种“自由”,这种平等和自由统称为”人权“。
4、【2007】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法是社会规范
法是社会规范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
下面将从法律的定义、功能、特点、重要性以及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阐述法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被视为一种社会规范,主要是因为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标准。
法律通常由立法机关制定,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法律的作用是明确规定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范围,规范社会关系,引导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行为,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对违法者进行惩罚,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此外,法律还保护公共利益,例如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公共卫生等,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权益的实现。
其次,法律的特点决定了它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法律的普遍性使其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其地位、财富或权力。
法律的强制性意味着违法行为将受到处罚,无论个人意愿如何。
此外,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使人们能够依法预知行为的后果,从而更好地遵守法律。
最重要的是,法作为社会规范对社会和个人都有深远影响。
对于社会而言,法律能够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正义,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同时,法律还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对于个人而言,法律起到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法律的存在使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个人自由的实现。
法律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如言论自由、财产权等,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如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不得从事违法活动等。
总之,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预见性的特点,影响了整个社会和个人的行为。
法律的存在为社会提供了有序与公正的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法定的行为规范,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利益。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定义、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则。
法律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以确保其内容的明确性和可预测性。
法律的制定通常经过立法程序,并由行政机关或司法机构负责执行和解释。
二、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多种功能,包括: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法律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同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以及争端和冲突的解决。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 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利益: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它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自由和尊严不受侵犯。
3.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律通过为社会提供一种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鼓励创新和投资,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制性:法律是强制性规则,违反法律将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通过强制力来保证其有效性和执行力。
2. 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权力大小。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平等公正,没有特权阶级或个人。
3. 明确性:法律的内容应该明确和清晰,以便人们理解和遵守。
它不能存在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规定,以确保公正和预测性。
四、法律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法律对社会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它提供了一种规范行为的范本,避免混乱和无序的局面。
2. 公正与平等:法律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无论其社会地位和背景如何。
它消除了弱者受欺凌和压迫的可能性,并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3. 维护利益和权利:法律确保人们的权益和利益得到保护,通过设立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框架,使社会成员能够相互尊重和合作。
法理学练习题+答案解析
法理学练习题一、单选题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统治阶级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通过国家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它规定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应该这样行为,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是一种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系统B.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识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主要调整手段的行为规范D.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只对敌对阶级存在2.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A.法的强制性B.法的国家意志性C.法的程序性D.法的规范性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主要体现了法律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4.下列选项不属于法的正式渊源是:A.宪法B.政策C.规章D.国际条约5.关于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说法,错误的是:A.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相同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C.所有法规的效力是相同的D.任何法律的效力都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B.国务院制定的《外汇管理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矿产资源法》D.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7.《立法法》第95条第二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________裁决。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总理8.下列选项中,属于非诉讼程序法的是:A.民事诉讼法B.行政诉讼法C.刑事诉讼法D.人民调解法9.“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这句话表明:A.自由是法的最高价值B.秩序是法的基本标准C.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D.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包括:A.刑法B.国际法C.行政法D.社会法11.以下不属于法律关系的是:A.被告人聘请某律师进行辩护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是每个公民的义务C.王某对其未成年儿子损坏他人手机进行赔偿D.甲乙两人是师生关系1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与法人B.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行为C.法律关系的内容只是权利D.法律行为能够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1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王某驾车将前车追尾B.某学生旷课被开除C.防卫过当使对方致残D.赵某因愤怒刺伤对方14.为提升业绩,柳某在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做直播节目,被交警处以记分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考点19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6﹑公、检、法的职能 ﹑ •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 照 法律规定,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 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 (1)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 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 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 • (2)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 督机关。 • (3)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 3﹑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 •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 护人”。 • (1)法律维护公共秩序。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 法》等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 务,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 (2)法律维护公共安全。(法律对特种行业、公 共娱乐场所、水陆运输、民用设施、施工设施等 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非法携带、存放枪支、 弹药、刀具,或者违反危险药品管理规定,违反 渡船、渡口安全规定,或者在铁路、水域航道、 堤坝上挖掘坑穴,放置障碍物,损坏、移动指示 标志,在施工场所对沟井坑穴不设覆盖物、标志、 防围等行为会妨害公共安全。)
• (3)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在商品经 济条件下,必须由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各种 经济活动,否则经济活动就会混乱不堪。 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 的客观要求。我国《民法通则》、《合同 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了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平等、公 平、诚实信用等基本规则,使正常的经济 秩序、经济活动有了法律的保障。 • (4)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 犯罪行为,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 人”。
• 4﹑刑法、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 ﹑刑法、 • (1)刑法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什 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处以何种刑 罚的法律。 • (2)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 (3)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 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主要特征。 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主要特征。
试述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试述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内容摘要:所谓社会规范就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包括风俗、道德、法律、宗教等具体形式。
法律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其调整功能强大,地位突出,是当今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关键词:社会规范法律规范特殊性一、对社会规范的理解(一)社会规范的涵义。
规范的涵义大致接近于标准、尺度、规矩、准则、规则的内涵。
作为规范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为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对其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规定与控制,是指导和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手段,是社会成员相处的准则,具有社会性和个人性的双重性质。
(二)社会规范的种类。
社会规范种类繁多,包括风俗﹑道德﹑法律﹑宗教等形式。
其中,风俗习惯是出现最早﹑最普遍的一种社会规范。
风俗是通过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多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循而形成的,故风俗一般是传统的,长期存在的。
其次,是比风俗习惯高一层次的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对那些与社会共同生活关系较为重要的事物与行为,给予是非、善恶、公正或偏私的评价,加以褒贬生成一定的道德标准后形成的。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了的行为规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再者,是被神化了的社会规范,即宗教规范。
它采取了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形式,具有极强的自制性,在一定社会中起着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
最后就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特殊于其他所有社会规范的法律规范。
二、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法律规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机构保证其实施。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在产生方式、调整手段、适用范围、强制方式、程序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其他社会规范所没有的特征:(一)法律规范的国家性。
法律规范与国家始终密不可分,它是由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是以国家的名义产生的,并以国家的名义赋予其特定形式而存在的。
这与其他社会规范有着极大的不同。
1、法律规范的内容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形式上可以说是国家意志。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通用4篇)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通用4篇)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篇1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什么是法律一、教学目标: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二、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三、教学过程:1、示标、出示思考题。
(1)示标:屏幕(2)出示目标思考题:屏幕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指导自学:(1)明确自学内容:什么是法律(2)指出自学要求:通过自学,回答目标思考题。
(3)指导自学方法:自读课文,精读文字,泛读小字,结合插图思考问题,用笔划出答案,在不懂的地方打“?”。
(4)规定自学时间:8分钟。
(5)指明学后检测方法:问。
(6)教师活动的安排:行间巡视,调查自学情况,督促成绩较差的学生,适当辅导。
3、自学检测: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
4、教师点拨5、巩固复习6、检测:发训练题,教师则行间巡视,练习结束后同桌互看。
附板书要点:什么是法律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①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了法律。
②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①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
②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篇2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什么是法律一、教学目标: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二、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三、教学过程:1、示标、出示思考题。
1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答:①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人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既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法律,就要付法律责任,既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3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及联系?答:相同点法律与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不同点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联系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一方面,法律的强制力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宣扬,曾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另一方面,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不但自己能自觉的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处于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揭露的和有力的抵制。
4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是一致的,是相铺相成的,要把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我们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 法律为什么要维护公共安全?答:公共安全是只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6 什么是犯罪?答: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生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处以什么刑法的法律。
7 为什么说刑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答: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一)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二)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法律文书还有法律特有的要求法律文书除了语言较为流畅,用词基本准确,表达方式较为得当,无明显语义模糊外,还有法律特有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表现为三个方面: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3.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文书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而言是基本素质要求法律文书这门课程的考核要求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全面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制作具体法律文书的能力和水平。
明朝为什么会产生宦官专权?明朝的皇帝重用宦官,长此以往,宦官专权是必然的。
法学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重点是每一个部门法的基础理论和制度,难点是如何把握掌握学习的范围、尺度、深度。
法理学的期末复习依据法理学的期末复习依据是文字教材、教学大纲。
其他一切辅助资源是用来帮助学习、理解、加深记忆的,不能作为复习依据。
教学大纲所列的知识点都在考试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大的知识点里可能包含若干小的知识点,在复习时一定要细致。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具有高度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标准。
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提供的行为标准是从各种具体行为中概括出来的一般尺度,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场合和特定主体的个别性指令。
可预测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容具有稳定性,可以反复适用,人们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以预先知晓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法律后果,以便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认可”则是指对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
可见,无论是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法律规范的效力在形式上具有了普遍性和统一性,全社会必须人人遵守。
3.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任何社会规范的实现都要有一定保障机制。
法律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了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家机关强制措施的保障只是法的实现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而不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必经途径或惟一方式。
4.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规定人们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法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故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是由法院通过判决创制的法,它虽然表现为文字形式的判决,但不同于由法定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通常将判例法视为与制定法相对应的一种法律渊源,也归入不成文法。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一定不利后果的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它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根据;它体现了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它通常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组织予以认定;它是国家对违法行为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
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法律制裁的目的在于保护权利,惩罚违法行为,恢复被损害的法律秩序。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治的概念法治就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就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法治不同于法制,它们是两个概念。
1.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系统。
法制主要包括(1)一国的法律规范系统;(2)一国的法律实践;(3)法律意识。
法制是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的,任何国家政权都有法制。
2.法治则是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普遍的守法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
法治是同政治民主相联系的,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不等于实行了法治。
有了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依法办事。
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必然要求依法治国。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于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作了全面系统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具体来说,依法治国应该包括以下涵义:(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的是治理国家的主体。
(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治理国家必须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宪法和法律来进行。
(4)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
(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程序治理国家,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吴丽娟:回复: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结合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把依法治国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来,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是具有人们可以遵循的代表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利益、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2)是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力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人员,有着崇尚法治的人民群众的国家。
(3)是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机构权力受到法律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4)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
宪法的概念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中,宪法渊源是其外部表现形式,宪法规范是其实质内容。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其内涵主要是指与一般普通法律相对应的根本法。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处于一个国家统一和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宪法的根本法作用在于法律、法规必须依照宪法的规定产生,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律、法规通过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等等。
另外,宪法也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基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在宪法得不到实施或者在违宪的状态下是无法实行依法治国的。
不突出宪法的权威,就不可能真正地通过宪法来反映人民的意志,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凡是制定宪法的国家,在宪法中无不明确确认和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基本人权原则最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宣言中得到体现,如美国的《独立宣言》。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如我国宪法第33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
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也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与政体同属国家形式。
它指的是特定国家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内部的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国家基本上有两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是指由若干普通的行政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央与地方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国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家交往的唯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