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灯笼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1、社戏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偏僻.()欺侮.()宽wèi()zhǔ()咐怠.慢()撺.掇()凫.水()潺.潺()yǒng()跃屹.立()家眷.()jiǎo()洁好歹.()归省.()叉.港()jiù()树弥.散()兽jǐ()纠gé()踱.步()2、辨字组词。
楫()掇()篙()屹()凫()辑()辍()蒿()迄()岛()揖()缀()嵩()讫()袅()3、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_____()相_____()哄_____()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社戏》的作者是,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
1、社戏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偏僻.(pì)欺侮.(wǔ)宽wèi(慰)zhǔ(嘱)咐怠.慢(dài)撺.掇(cuān)凫.水(fú)潺.潺(chán)yǒng(踊)跃屹.立(yì)家眷.(juàn)jiǎo(皎)洁好歹.(dǎi )归省.(xǐng)叉.港(chà)jiù(桕)树弥.散(mí)兽jǐ(脊)纠gé(葛)踱.步(duó)2、辨字组词。
楫(jí)舟楫掇(duō)拾掇篙(gāo)竹篙屹(yì)屹立凫(fú)凫水辑(jí)编辑辍(chuò)辍学蒿(hāo)蒿草迄(qì)迄今岛(dǎo)岛屿揖(yī)作揖缀(zhuì)点缀嵩(sōng)嵩山讫(qì)收讫袅(niǎo)袅娜3、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xǐng )归省相(xiàng)旺相哄(hòng)一哄而散散(sǎn)散文(shěng)省略(xiāng)相信(hǒng)哄骗(sàn)分散4、《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下注释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社戏/鲁迅2.回延安/贺敬之3.安塞腰鼓/刘成章4.灯笼/吴伯萧第一单元1.社戏①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有删节。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②【消夏】避暑。
③【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语出《诗经·小雅·斯干》。
意思是潺潺的山润水,深远的南山。
秩秩,水流的样子。
斯,这个。
干,山润。
幽幽,深远。
旧时孩子上学一般要背诵《诗经》中的一些诗篇。
⑤【行辈】辈分。
⑥【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①【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②【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
③【伊】第三人称代词,“五四”时期的文章里常用来指女性。
④【礼数】礼节。
⑤【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①【写包票】也称“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对把握。
包票,保证书一类的东西。
②【凫水】游泳。
③【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驾船的人。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④【橹】比桨长而大的划船工具。
⑤【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⑥【蕴藻】水草。
⑦【叉港】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①【神棚】演戏时搭的供奉神像的棚。
②【乌篷的船】即“乌篷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的。
③【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演员。
④【铁头老生】那个演员的外号。
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下文的“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⑤【日里】白天。
⑥【白地】空地。
⑦【一折】一出,一场。
③【交椅】这里指靠背比较大、有扶手的椅子。
①【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②【夜渔】夜间捕鱼。
③【罗汉豆】蚕豆。
④【旺相】茂盛。
①【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②【乌桕树】也叫“乌柏”,一种落叶乔木。
③【渴睡】瞌睡。
安塞腰鼓介绍
安塞腰鼓又名“打腰鼓〞,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展,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 概述安塞腰鼓,沉重、强烈的鼓声,欢快、健美的舞姿,充分表达了陕北人民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和坦荡炽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
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
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国为最。
以后各代多用刁: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
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展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展,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
“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根底的民间艺术。
据调查,安塞县12万人口中,约有1万户人家有腰鼓,会舞弄者达五六万之众。
[1]安塞腰鼓 - 历史开展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的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从《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并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灯笼》一文,作者围绕“灯笼”,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小小的灯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作者赤诚的情感。
“写作”要求“学习仿写”。
仿照学习过的课文或其他课外优秀的文章进行写作,学习它们所运用的体裁、题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
通过假设情景、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随机应变、巧妙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措施1.反复诵读,加强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由课本延伸到生活。
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文体形式,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如图片或视频,展示文章中所提及的民俗风情,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作文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作文《安塞腰鼓》仿写《课间跳绳》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
他们的脚下是平坦的操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微凉的风轻轻吹过,却吹不散他们的热情。
看!一甩,一蹦,一跳,绳子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孩子们像轻盈的燕子,在绳子间穿梭飞舞。
那速度,快如闪电;那身姿,矫若游龙。
“啪啪啪”,绳子抽打地面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如同激昂的鼓点,奏响了青春的旋律。
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滚落,滴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但他们不在乎,依旧尽情地跳着,笑着。
每一次跳跃,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落地,都是对坚持的肯定。
这课间的跳绳,跳出了活力,跳出了激情,跳出了孩子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操场上的足球赛》一片宽阔的操场。
一群生龙活虎的少年。
他们的身旁是欢呼的人群,他们的心中燃烧着胜利的火焰。
阳光热烈地洒下,照亮了他们坚定的眼神。
瞧!一跑,一踢,一传,足球在他们脚下飞速滚动,少年们像勇猛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那气势,锐不可当;那力量,排山倒海。
“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好似汹涌的波涛,激荡着少年们的热血。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他们顾不上擦拭,依然全力地奔跑,拼搏。
每一次射门,都是对梦想的追逐;每一次防守,都是对团队的守护。
这操场上的足球赛,赛出了友谊,赛出了勇气,赛出了少年们永不言败的斗志!《灯笼》仿写《风筝》虽不像灯笼那样红彤彤,透着喜庆,但风筝在天空中飘荡,也别有一番趣味。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亲手为我做了一只风筝。
那是用竹条和纸糊成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的老鹰。
爷爷带着我来到田野上,手把手地教我放飞。
我拉着线,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心也跟着飘了起来。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
每当看到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就会想起爷爷,想起那片绿油油的田野。
风筝,是我童年的欢乐,也是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糖葫芦》不像灯笼高高地挂着,引人注目,可糖葫芦在街头巷尾出现时,总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亮晶晶的糖衣包裹着红红的山楂,像一串晶莹剔透的宝石。
安塞腰鼓的简介
安塞腰鼓的简介“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09年国庆典礼,并赴日本等地进行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表演安塞腰鼓的特点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
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曰,“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充分证明当时在西北边塞腰鼓的盛行。
部编版八下《《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预习知识点
部编版八下《《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预习知识点1.《社戏》课文预习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旧时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
按照我国的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在绍兴地区,人们以演戏的形式进行祭祀,那时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课题概括了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
二、主题概述文章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农村小伙伴形象,表达了对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小伙伴美好情谊的眷恋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手法作文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手法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最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吗?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农历新年了!为什么呢?因为农历新年可太热闹了!大约在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忙着布置房子,扫地洗窗,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爸爸也买了很多新年饰品,像是红灯笼、福字、春联什么的,都挂在家里。
妈妈说,这样一来,新的一年就能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了。
过年前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很兴奋,因为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和弟弟在客厅里玩捉迷藏,妈妈在厨房里做点心,香哎喽喽的味道滚滚而来。
爸爸把空心砖上的焰火一根根摆好,等着天黑时放。
夜里十二点一到,我们就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辞旧岁,迎新春!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香喷喷的屋里弥漫开来的年味给熏醒了。
妈妈炸了好多家乡的小吃,有油条、烧卖、蝴蝶酥……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着,口齿不清地说:"妈妈,太好吃了!"爸爸乐呵呵的,说咱家过年就是要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一家老小穿着崭新的衣服,互相拜年。
祖父祖母也从老家过来了,给我们拿出压岁钱,我和弟弟高高兴兴地把钱包好。
中午时分,我们全家就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主持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台下的观众們都拿着小旗子,场面太热闹了!节目照例是舞狮、杂技、相声小品等,每一个节目我们都看得入迷。
尤其是晚会的最后,总会有很多明星嘉宾一起登台,大家跟着他们的口号高喊:"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这时,电视前的我们也跟着大声地喊。
晚上呢,外公外婆、姨姨舅舅们也都来к我家做客了。
妈妈备办了丰盛的年夜饭,有鱼、肉、蔬菜,还有寓意吉祥的年糕和汤圆。
吃过热腾腾的大餐后,我们就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天儿。
爸爸请客人抽着旱烟,阵阵烟雾从他嘴里喷出。
姐姐拿着手机和朋友视频,我和弟弟则跑到外面放小炮仗。
不一会儿,天空中就绽放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烟花,映红了整个小区。
大年初一过后,我们全家还会继续拜年、走亲戚。
不管走到哪里,处处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高高挂;家家户户的门口贴着春联,写着"年年有余""招财进宝"之類的吉祥话;广场上还有舞狮、舞龙等传统民俗表演。
《安塞腰鼓》(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3课《安塞腰鼓》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
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
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
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
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
波涛更加亢奋了。
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
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
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
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
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
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
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
“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
”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
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
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教案合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教案合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1《社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
(3)感悟社戏之美(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1)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学生回答】几位同学讲的很好。
的确是,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 检查预习:1、生字注音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撺掇cuān duo 踱duó颇pō怠慢dài 吁气xū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楫jí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篙gāo2、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作文指导——开头结尾
技巧四:引用佳句,文采飞扬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 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 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 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 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 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 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 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坚信,在未知的旅程中,同样可以收获新的
能量!
——《有那样一抹色彩》
开头:唯书有色,艳比西子;唯书有华, 秀于百卉。我最希望能有书香满屋,一 片宁静。
结尾:孤独时,书是益友;忧愁时,书 是敞开的窗户;阴霾时,书是灿烂的阳 光……读书吧!无论何时,打开书本, 那脉脉书香就会催开洁白的心莲,与书 香相伴,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它就从指尖 悄然流逝了。我真想时光的脚步能慢些,再慢 些,让遗憾变成圆满。 ——《我真想时光的脚步
再慢些》
什么是宽容?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踩编了 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 宽容。”(《宽容,从这里开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 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
技巧四:联想回忆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 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 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 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 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 一切还好吗?
(选自满分作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五:融情入景
安塞腰鼓 灯笼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 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 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 —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 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 革命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 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 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 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
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 。 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 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 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 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 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仿照《灯笼》和《安塞腰鼓》写一篇作文
英文回答:As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ou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amp Cage and Anse Luang Dru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and demonstrated our unique cultural charisma. As a traditional handicraft, the lanter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rich cultural cont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s, night festivals and Mid—Autumn festivals, which not only light up festivals and evenings, but also place the aspiration for a better life. As a folk dance that originated in the north Anse region, the Anse Clan demonstrated a strong folk culture and unique dance moves, reflecting our ancient and magical culture of inspiration. These tw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e the treasur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eserve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inherited. The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protect and inherit th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promote the flourishing of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of the State.《灯笼》和《安塞腰鼓》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展示了我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仿写安塞腰鼓和灯笼的作文
仿写安塞腰鼓和灯笼的作文English:In the heart of the rural countryside,the sound of the dragon dance drums echoes through the air,vibrating with the pulse of the excited crowd.The performers,dressed in vibrant red and gold,dance with precision and grace,their movements synchronized to the thundering beat.The dragon,a magnificent creation of bamboo and paper,undulates and writhes under their guidance,symbolizing luck and prosperity.As night falls,the scene transforms into a different nterns,each unique in shape and design,are lit and carried by children and adults alike.They glow like stars in the night sky,casting a warm and inviting light over the faces of the revelers.The lanterns,often depicting scenes from folklore or nature,tell stories that are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Together,the drumbeats and the lanterns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joy and celebration,binding the community together in a shared experience.It is a night where传统and modernity coalesce,wher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mingle in a dance of light and sound.中文:舞动的龙与灯笼之光在乡村的深处,龙舞鼓声在空中回荡,与兴奋的人群的脉搏一起跳动。
安塞腰鼓和灯笼作文200字初二
安塞腰鼓和灯笼作文200字初二Ancient Chinese culture is filled with rich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古老的中国文化充满了丰富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传统已经代代相传。
Among these traditions, the ansai waist drum and lantern festival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在这些传统中,安塞腰鼓和灯笼节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The ansai waist drum is a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that originated in Ansai, Shaanxi province. 安塞腰鼓是一种源自陕西安塞的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形式。
It is a unique performance that combines drumming, dancing, and acrobatics, showcasing the talent and skill of the performers. 这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结合了打鼓、舞蹈和杂技,展示了表演者的才华和技巧。
The dancers wear colorful costumes and carry small drums around their waists, creating a dynamic and visually appealing performance.舞者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围着腰部背着小鼓,打造出一场动感且视觉上令人愉悦的表演。
The ansai waist drum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s often performed during festive occasions and celebrations. 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代名词,经常在节庆活动和庆祝活动中进行演出。
仿写安塞腰鼓和灯笼的作文
仿写安塞腰鼓和灯笼的作文“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在小镇的上空回荡,一条金色的巨龙在人群中穿梭飞舞。
这是小镇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的舞龙表演。
我早早地来到街头,等待着巨龙的出现。
街道两旁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兴奋地呼喊着。
终于,远处传来了密集的锣鼓声,一条巨龙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龙头高高昂起,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龙角高高竖起,仿佛在向天空示威。
龙身是用金黄色的绸缎制成的,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舞龙的队伍由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服装,腰间系着黄色的腰带,个个精神抖擞。
为首的小伙子高举着龙珠,龙珠在他的手中上下飞舞,仿佛一颗跳动的火焰。
巨龙紧跟着龙珠,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时而昂首,时而摆尾,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挤到人群前面,近距离地观看舞龙表演。
只见一个小伙子双手紧紧地握住龙杆,身体微微后仰,脚步稳健地向前移动。
他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专注。
在他的带动下,龙身如同波浪一般起伏,金色的鳞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巨龙来到了一家店铺门前,店主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
巨龙在鞭炮声中欢快地舞动着,仿佛在向店主表示祝福。
店主笑容满面地递上了一个红包,舞龙的小伙子们齐声喊着“谢谢老板”,声音洪亮而整齐。
舞龙的队伍继续向前行进,所到之处,一片欢腾。
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我跟着队伍一路奔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
突然,巨龙加快了速度,在空中来了一个漂亮的翻转。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条巨龙之中,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和激情。
不知不觉,舞龙的队伍来到了小镇的广场上。
这里是表演的终点,也是最热闹的地方。
小伙子们更加卖力地舞动着巨龙,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
巨龙在广场上盘旋了几圈后,缓缓地低下了头,仿佛在向人们告别。
锣鼓声渐渐远去,舞龙表演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安塞腰鼓灯笼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灯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安塞腰鼓灯笼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安塞腰鼓灯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 掌握安塞腰鼓灯笼的基本制作方法;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安塞腰鼓灯笼的实物和图片;2. 制作安塞腰鼓灯笼的材料:红色纸、金黄色纸、剪刀、胶水、彩带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安塞腰鼓灯笼的起源和文化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灯笼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制作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3-5人组成。
每组一份材料,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依次进行制作。
其中,带头的同学先进行纸质腰鼓的制作,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其他部分的制作。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灯笼的制作。
4. 欣赏和分享:等灯笼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比,选出最好的几个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5. 练习与巩固:完成制作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演腰鼓舞蹈来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安塞腰鼓灯笼的制作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体会到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 绘制安塞腰鼓形象的海报,展示在教室内;2. 组织学生为学校或社区举办安塞腰鼓灯笼制作和表演活动;3. 邀请专业的安塞腰鼓表演团队来学校进行表演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 回顾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了解程度和学习收获,评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情感体验;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到制作腰鼓灯笼的具体过程,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制作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
通过教学延伸,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促进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手法作文
仿写《安塞腰鼓》或《灯笼》的手法作文《乡村放映会》
在我的记忆里呀,有那么一件特别欢乐的事儿,就是乡村里的放映会。
一到有放映会的时候哇,那可真是热闹极了!天还没黑呢,孩子们就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呼朋唤友地往那片空地上跑。
大人们呢,也慢悠悠地走着,手里还不忘拿点瓜子啥的。
夜幕渐渐降临,那白色的幕布就像一块神奇的魔法布一样挂起来啦。
放映机开始“嘎吱嘎吱”地响,一束光投射到幕布上,哇,大家的眼睛都亮啦。
放的电影都是一些老片子,但大家看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哟。
小孩子在人群里窜来窜去,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哇哇大叫。
大人们呢,边看边议论,“哎呀,这人咋这样呢”“哈哈,这可太有意思啦”。
我呢,就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幕布,跟着电影里的情节心情起起伏伏的。
有时看到紧张的地方,心都提到嗓子眼啦;看到好玩的地方,就跟着大家一起放声大笑,那笑声能传出好远好远呢。
在那片夜空下,大家都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仿佛忘掉了所有的烦恼。
那一束光,那一块幕布,还有那一群欢乐的人,就构成了我记忆中最美最独特的画面。
如今呀,虽然电影院里的条件更好了,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乡村里的那场放映会,那热闹而又温馨的场景哟,真的让我好怀念好怀念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课前准备】教师: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1.掌握生字词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学们,欣赏了这幅精彩的表演场面,你的心中必然会有所触动,那么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场表演。
(交流评议)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有困难。
不妨让我们一同欣赏刘成章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竟至于使我们如痴如醉。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提问: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说明: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声地朗读
找出描写“腰鼓”部分。
三.研读全文
1.理请结构(师生齐读)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内容赏析
⑴.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如: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
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⑵.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体会、领悟即可。
)
3.品味语言
①.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
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②学生间互相交流
③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句式上:
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辞上:
大量运用排比。
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结: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4.配乐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四.作业(迁移练习)
1.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2.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第4课灯笼
【导学目标】1.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萧的灯笼。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斡旋(wò)幽悄(qiǎo) 霍骠姚(piào) 怅惘(chàng wǎng) 2.词语解释
斡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幽悄:幽深寂静。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3.走近作者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边听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
【交流点拨】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交流点拨】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四理解语言探究写法
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交流点拨】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作者围绕“灯笼”所抒发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
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
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板书设计】忆灯笼忆祖父、母亲念乡情、民俗爱灯笼指夜路、暖人心凭今吊古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