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绪论
教育学绪论和课程概述
绪论一、课程论的概念教育科学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本体论(教育基本理论)教什么?————课程论怎么教?————教学论教什么是要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问题。
1、定义课程论是以学校课程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揭示课程选择与组织的规律与编制方法的一门应用教育学科。
课改(新课程)轰轰烈烈的现象(本质是什么)教材内容繁杂问题(怎么处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人生经历短促有限的矛盾)——产生了课程论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经验、兴趣的问题语文教材远离儿童的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一课:《马踏飞燕》,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第二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介绍的是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一幅俄罗斯油画上的内容: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吃力地拉着沉重的货船,艰难地行走在伏尔加河边。
孩子们刚刚过完春节,他们再过一个学期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六年的小学,他们将要告别活泼可爱的儿童时代,进入少年期,刚刚开学的二月——多梦的春天已经来临,他们的兴奋点多着呢。
怎么选这两篇虚写的文章来开启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呢?这不是存心让人不喜欢语文吗?内容陈旧的问题陈旧的语文教材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选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则大体上是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便是写景抒情文章也是如此……象报告文学这种注重新闻性、现实性的文体,课文中选的仍然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五十年代的作品……(议论文)除了领袖讲话和鲁迅作品之外,其余几乎都是一些人云亦云、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
而更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总共二十八篇课文中,竟没有一篇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议论精辟、文字精彩的作品。
仿佛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生活在二十世纪末,而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人。
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绪论)1、教育学:(P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在我国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2、实验教育学:(P15)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它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但它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文化教育学:(P16)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既不能采用纯粹的概念思辨来研究,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方法来研究,而必须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4、制度教育学:(P17)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等人。
认为教育制度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教育制度来完成社会的改革;其缺点在于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显得不科学,缺乏说服力。
5、批判教育学:(P19)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新的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金蒂斯等人。
他们认为当代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其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通过对他们进行“启蒙”来消除学校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第一章)1、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3. 学前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方面。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因材施教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 使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意义。
4.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学前教育学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
3.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绪论2. 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2)请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请列举三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2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2、有助于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
4、有助于学习其他教育理论学科。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教育的起源学说:1、生物起源论2、心理学起源论3、劳动起源论4、交往起源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的发展表格:教育学的发展表格:被誉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昆体良的《雄变术原理》比学记要晚300多年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誉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他也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并将他称为传统教育派代表。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教育活动、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的种类:一、对象分: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二、性质分:正功能、负功能三、层次分:基础功能、派生功能四、客观分:筛选功能、协调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2、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手段、是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文化的传承功能、文化的创新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的选择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改善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结构更趋于合理化、有利于人口迁移)个体发展功能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他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物
观点
蔡元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美育 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教育独立思想: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脱离宗教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对教育的研究 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 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 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通过“陶冶”与“唤醒”来建 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师生关系诸方面给人 以新的启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 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该书构建了教育学的逻 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明确提出 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 。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 比较、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法。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观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三中心)。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及其发展
绪
论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培训班、体罚、择校 教育问题:弹唱跳、体美不受重视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 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 绪论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 律的科学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人 类社会生活之中。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 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 系,以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 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
(Plato)、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古罗马的昆体良( M.F. Quintilianus)等都在各自的著作 中阐发了各自的教育观点和主张。
柏拉图(Plato约BC427347 , 20-28 岁 师 从 Socrates,40 岁 时 在 雅 典 办了Academy-学园,第一 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继 承苏格拉底的助产化,认 为可以从具体事物达到对 理念的掌握。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年出版)标志教 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产生。
J· Comenius,1592年 A· 3月28生于捷克尼夫尼茨 城,10岁成为孤儿,受摩 拉维亚兄弟会资助,22岁 大学毕业。36岁因避天主 教的迫害,侨居波兰的黎撒, 58岁受兄弟会推选为教主, 68岁病故。
朱熹曰:“学不可躐等”,“便依次序。”(《论为》)。
“柴(高柴)也愚,参(曾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先进》)。 另外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普及教育主张,“自行 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时人尊而号为 “卿”,故又称荀卿, 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 卿,战国末期赵国(今 山西南部)人,先秦著 名思想家。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绪论)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培育和规范人的发展,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教育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物的外部联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表现形态是多维度、多方面的。
教育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育的社会价值中,可分为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教育的个人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教育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功能,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育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教育学的任务:在研究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客观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阐明教育工作的原理、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教育(第一章第一节)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满足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教育学——绪论
教育学
执教人: 执教人:李素华
本课程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绪论 教育·人 社会 第一章 教育 人·社会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 课程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五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上)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六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下) 第七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 第八章 课外活动与课外教育网络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少先队工作 第十二章 教育科研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 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 图的《理想国》 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 著作 。
柏拉图
2、 萌发时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 《学记》 。 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 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论演说家的培养》 它比我国的《学记》晚了三百多年。 它比我国的《学记》晚了三百多年。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1、教育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教育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教育学的概念
布鲁纳 布卢姆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 年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 《教学与发展》。 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年
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本阶段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 远未完成。因此, 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 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出这一阶段的特点。
教育学--绪论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唯
心主义者。提出著名的“智德统一论” (不科学)。
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产婆术”(问答 法)——即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 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 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包括四个步骤:(1)讥讽 即不断 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 (2)助产 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归纳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 共性和本质;(4)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
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 领域;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 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 畴的体系; (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 研究机构
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家中企图
探索教育规律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1632)奠定了近代资产 阶级教育学的基础。夸美纽斯顺应时代 要求及时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制”(中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试用, 于1902年正式采用)。夸美纽斯主张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由此提 出“泛智论”思想,要求实施“百科全 书式”的课程理论。 夸美纽斯一生颠沛流离,战乱中丢失了大量教育书稿,
3.中西文话语系统的接轨
中文对西文关于“教育”一词的接受和大量使 用,大约是在近代化开始之时。 王国维翻译斯宾赛的《教育论》,则象征着我 国“以学为本”的话语系统逐渐转向了“以教 为本”的话语系统,而我国对“教育”一词的 理解和使用也终于与西方对“教育”的解释走 向一致,与国际接轨。
《学前教育学》教案绪论
《学前教育学》教案-绪论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概念与意义1.1 学前教育的定义1.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3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4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1.5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2.1 儿童发展原理2.2 学前教育原则2.3 学前教育方法2.4 学前教育环境与材料2.5 学前教育评价第三章:学前教育内容3.1 语言教育3.2 认知教育3.3 情感与社会教育3.4 身体与健康教育3.5 艺术教育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4.1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4.2 学前教育课程实施4.3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4.4 教学方法与策略4.5 教学资源与材料第五章:学前教育教师与家长5.1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5.2 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5.3 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5.4 学前教育家长的角色与作用5.5 学前教育家园合作的方式与策略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6.1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与特点6.2 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系6.3 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法规6.4 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保障6.5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第七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7.2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设计7.4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第八章:学前教育与国际视野8.1 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8.2 我国学前教育与国际接轨8.3 国际化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8.4 跨国学前教育合作与交流8.5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第九章:学前教育案例分析9.1 学前教育成功案例分析9.2 学前教育问题案例分析9.3 学前教育创新案例分析9.4 学前教育改革案例分析9.5 学前教育实践案例分享第十章:学前教育实习与实训10.1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意义与目的10.2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内容与要求10.3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实施与指导10.4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评价与反馈10.5 学前教育实习实训的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中“学前教育的定义”和“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部分。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PART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2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科的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 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 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 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 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 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不同层次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人的教育活动是复杂 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 因为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 目的往往是多重的而非单 一的。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活动是复杂甚至充满矛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教育活动还包含着现 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从事教育活动的现实的个人 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因此 其教育活动在具有历史性和 现实性的同时还具有理想性 。
教育科学:是运用方法研究人类活动的诸多总和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 于教育科学体系一级学科的地位。在教育科学体 系的诸多学科中,教育学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 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育学和科:是体系中的基础,处于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 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 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608赫尔巴特在1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教育学原理绪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学习教育学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高教育思维和教育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2)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教育学文献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1.教学内容:(1)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和特点;(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过程与方法等;(3)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教育学原理的概念、特点和原理等知识,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学原理的问题,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教学难点:(1)教育学原理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教育学原理与实际教育问题的联系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教育问题,引起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授环节: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重点突出教育学原理的运用和意义。
教育学绪论总结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就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突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的创造历史的具体统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人物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末期 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 括 国外最早教育学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学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不足: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评价:已具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描 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
但是对自己理论的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相类比。
便 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试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英国宾塞《教育论》、德国梅一曼《实验教育学》、美国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 作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发表 《教育过程》一书。
历史法 1.观察2.谈话调查法3.查阅资料4.问卷1.单组实验法2.等组实验法3.循环实验法统计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中学教育学绪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重任。
在学习中学教育学绪论的过程中,我对中学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和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学教育学绪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学教育的本质中学教育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阶段,它既是对小学教育的延伸,也是为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中学教育学绪论,我认识到中学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种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包括道德、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的培养。
中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学教育的目标中学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国家规定的中学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德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公民。
3. 情感与意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4. 审美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5. 身体与健康: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中学教育的内容中学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国家规定的中学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
2. 德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5. 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学教育的方法中学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