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件—绪论

教育学课件—绪论
1、特点:更为科学化-解决了一些根本的 问题-教育学建立在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基础上
2、著作及思想
杨贤江: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
作,教育超政治、超阶级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 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 期
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 对象:青少年儿童 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开展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三者之间关系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教育学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 狭义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起源
e ducare educare 对人进行引导 教育是引导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简单的经验概况和总结——提出一些独 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 来
(二)、教育学家及其著作
(三)教育学创立阶段 主要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
要学术派别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三)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孟子 《学记》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课件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2.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

3. 学前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方面。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因材施教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 使学生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理解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意义。

4. 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学前教育学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以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

3.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5.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学绪论2. 板书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2)请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3)请列举三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一·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简答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简述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也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2)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学的源泉,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历过哪几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何在?(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辨析题: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即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

答: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与教育方针。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答: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概念:答:(1)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

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教育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学第一章 绪论

在西方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 教育》等可以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 志。但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 来,始于英国哲学家培根;而把教育学作 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则最早始于康 德。1776年康德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 哲学讲座中开始讲授教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作为(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讲授。
(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1776-1804 )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 认为是科学教育学产生的里程碑, 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西方传统教育学 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教师”中心。 2.“教材”中心。 3.“课堂中心”。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
宏观理解 中观理解 微观理解
一、教育学的概念理解
概念理解
–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为研 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 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 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 微观:教育学是以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学 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 教学方法: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 – 《学记》第一次从理论上总结了先秦时期的
教育教学经验,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 和教学的专著。
(三)西方教育家
–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师 从柏拉图。他认为 要使人得到和谐 发展,必须进行体育 德育、智育
(三)西方教育家 –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分析教育现象, 教育著作有《新教育大纲》和《教育史ABC》。

教育学2

教育学2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2、有助于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

4、有助于学习其他教育理论学科。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教育的起源学说:1、生物起源论2、心理学起源论3、劳动起源论4、交往起源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的发展表格:教育学的发展表格:被誉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昆体良的《雄变术原理》比学记要晚300多年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誉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他也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并将他称为传统教育派代表。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教育活动、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的种类:一、对象分: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二、性质分:正功能、负功能三、层次分:基础功能、派生功能四、客观分:筛选功能、协调功能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2、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手段、是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文化的传承功能、文化的创新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的选择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改善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结构更趋于合理化、有利于人口迁移)个体发展功能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他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pptx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整理版.pptx
.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及其基本理论
《高等教育法》对各层次高等教育的业务要求做了如下规定:(重点)1.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 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 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
大学生的大脑皮质的沟回已经完善、分明。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能够承担起紧张复杂的学 习任务。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简答) (一)智力活动发展的特征 (二)情感发展的特征 (三)意志发展的特征 (四)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五)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活动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选择)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选择)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里 的发展,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不同于以前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选择)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高度的自觉性 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深刻4.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有新的发展 三、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简答) (一)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 (二)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专才,即专门人Leabharlann ,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 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如何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重点)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 程调
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 第二,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 能等具体情况确定要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1.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及其关系 西方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高等教育可按其总体规模的发展依次分为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 及高等教育。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5%时,属英才高等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 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普及阶段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不仅有入学率这种量的差别,而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3.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趋势。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 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其四,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再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 该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 第三节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教育学》,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教育学是研究 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辞海 ·教 育、心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 页。)

“教育学所研究的主要是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现象, 研究在这一现象领域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即 包括了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也包括了中小学教育 中的特殊规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 育学》,1984年版,第1~2页。)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阶段
独立学科教育学形成的背景

首先,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 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

其次,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 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
再次,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 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 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 前科学转变成科学。

2、哲学取向的观点: “教育学之 为用,在示人以教育上之各种学说,
使吾人研索时有依准凭籍”。(王
炽昌:《教育学》中华书局,1922
年版,第5页。)
3、无明显取向的观点:石联星:“教 育学以研究教育活动为对象,其目的
在发现教育活动各种原理原则。”
(石星联:《教育学概论》,中国文
化服务社,1946年版,第1页。)
第一章 绪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任务
研究对象在学科形成中的意义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唐朝韩愈的《师说》,较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外教育史上一篇出色的教师专论。

3、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4、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一一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2、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学者是:夸美纽斯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的学者是:洛克4、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育学2、专升本《教育理论》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4、批判教育学五、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导文化的作用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传统教育的代表
.
2.《学校与社会》:杜威(1859~1952) ——实用主义的代表 ——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3.《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马克思
主义科学教育学
13
.
(四)现代教育学形成阶段
1.《教育过程》布鲁纳:1963年 2.《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1956年 3.《教学与发展》赞可夫 4.《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1970年
在他准备跳下来之前,父亲跟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也 有一位父亲跟儿子。故事中的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翁。这个富翁 的儿子有一天爬到一面墙上往下跳。这个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 着接住儿子。可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 开了。
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这个富翁跟他的儿子说:我让你跌 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候也未 必信得过,何况其他陌生人。
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22
.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
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
28 重我。”
.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 “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 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第一二章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二章 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 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 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 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 人的活动。
2、《小学教育学课程》胡寅生
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 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借 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 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受 教育者的身心形成预期的品质。
❖ 第一,现代学校的山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 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 第三,教育的公共件日益突出
❖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 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 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列变革。
❖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 到全面理解。
——一门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 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教育问题:如功课负担重 、公平问题 教育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孕育在哲学 的母体中
独立形态 教育学的产生
多样化 现代化
(一)萌芽阶段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 教育的现代化 ❖ 教育的普及化 ❖ 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的法制化 ❖ 教育的个性化 ❖ 教育的国际化 ❖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 农业社会的教育 ❖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 第二,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因此,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P3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P2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P34 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

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指大学的专任教师。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

但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

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任课教师的教学在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同时,还有位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和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

)P4-65 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特征。

P76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P97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P108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P10 9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P1110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体系的总体结构图
宏观层次—理论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哲学、教育史学等
中观层次 部门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中等教育学等
边缘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经济学等
教育活动与过程 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等 微观层次 应用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测量学等
各科教育法
三、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对象也是在不断发展变 化的。如今,它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分支。如教 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传播学、教育未来学、 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家庭教 育学、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特殊儿童教育学,以及各科教学法等。可谓科目繁多。
狭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即结合中 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研究和阐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它 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原 则和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并涉及到教育史上和当今世界上的 重大教育事件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总之,本课程主要是在广义教 育学的背景下,从狭义教育学的角度站在教师这一立场结合中小学教育的 实际重点论述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 二、广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认识对象和研究的特定领域。正如毛泽东 在《矛盾论》一文中写道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 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 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各 种矛盾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已有 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制约。但它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经验,也不是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汇编。它是根据一定社会(或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 和教育实践的需要,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从自己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对教 育思想的理性概括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感性认知,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阐述 的指导教育实践(包括教育决策)的理论。教育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6年,大概活了一百岁)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守藏史,掌管东周王朝图书典籍。他见闻广博,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过周礼。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即今 流传的《老子》(汉以后被称为《道德经》)一书。其哲学思想含有丰富、生动 的辩证法内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阐述了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老子认 为,道的最本质特征是无为,它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应教育 人们做到无为,也即做到无事、无欲。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 之,顺乎自然,不勉强地进行人事干预。所谓无欲,就是除去私心妄念。生长万 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他认为, 如能做到这些,自然说明一个人具有高深的德行;以己及人,则天下将自正,人 们彼此相安无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他所希望培养的,就是具有这种无为品 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他还批评当时儒家的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他从无为的教 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不争、知足、贵柔、取虚等教育内容。
返回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二、教育学的独立和发展时期 三、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繁荣时期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 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同在。而研究教育 现象的教育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它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在教育 这种人类社会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和专门的教育者-----教师产生后,有关教育活动的经验和知识 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并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诞生的。也就 是说,先有教育这种人类社会活动,然后才有关于这一活动的理 论,即教育学。但它一旦形成,又指导着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 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又随着教育实践活动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的教育学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 教育理论的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 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段历史很长,在这漫长的岁月 里,教育学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有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 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结合着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来探讨教育方 面的问题,总结概括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我国古代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二、广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研究教育 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进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可分为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时 所产生的内部问题和教育与其外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外部问 题。如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育与 社会文化的问题,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大小 将教育问题分为宏观的教育问题、中观的教育问题与微观的教育问题。教 育规律既可以分为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也可以分为宏观的教育规律、中 观的教育规律与微观的教育规律。
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提出了绝学弃智和观、明、玄览等。老子所要绝的学, 并不是科学之学,也不是见道之学,而是卜筮之学,巫守之学,术数之学。一句 话,是指当时的官学。这种学是统治者的工具,绝去这些邪伪之学,则精神不受 它们的束缚,也就不再上怕神、下怕鬼,落得个自由自在,故曰:绝学无忧。老 子之弃智,乃反对统治者的巧伪,老子并不主张无知,而是主张有知,有真知灼 见,亦即明事物之理,知自然之道。为此他还提出了观、明、玄览的方法。观指 直观或直接观察,即以物观物。观物之后,还要知其常,即知其条理法则。要知 常,就得用明。明就是照见而把握其本质,即所谓知常曰明。知常仅知一类事物 的条理法则,还是偏而不全,所以要融合诸法则而一以贯之,那就要用玄览,即 综合全体大用而统观之,以知大道。总之,他的教育思想洋溢着自然主义精神, 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尤其在个人的道德教育(修身养性)方面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