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因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一、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如学生的学习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等。

教育行为规律是指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行为,如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二、基本概念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指导原则,它是教育学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标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两个方面。

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

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4.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组织形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三、发展历程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哲学阶段:古代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心理学阶段: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如杜威、皮亚杰等。

3.社会学阶段:社会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原理开始关注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如杜尔凯姆、永瓦克等。

4.科学化阶段:教育学原理开始注重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如布鲁纳、高勋等。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绪论
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 《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mǔ)、皇皇者华)三篇,表明学习的开始; 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认真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 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 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 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 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 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做官要尽职,学习要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1919年2月,李大钊在《晨 报》发表了《劳动教育问题》 一文。在文中,他强烈呼吁 为工人争取受教育权,说 “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 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 一般人知识的要求”。
杨贤江:《教育史ABC》(1928)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
1930年,杨贤江(1895—1931)以 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 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成功的秘诀》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 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 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老师示 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 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 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乘 日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告诉 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儿位同学坚持了?”这 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 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关于教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17世纪的事情了。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我们真正获得对人类教有话活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特殊性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3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教育学及其发展
PART2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教育学的产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科学化时期
前科学时期

马工程教材-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材料分析题完整答案

马工程教材-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材料分析题完整答案

前言自从换了“马工程”教科书后,每学期上完《教育学》课,总有学生问我:老师,有没有课后习题答案?每次我都说:没有。

学生略显失望。

问得多了,我就有点烦,解决烦恼的方式就是自己做一份答案。

但课后习题比较多,做答案很费时间,况且像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没有做的必要。

只有材料分析题有点难,那就做材料分析题的答案吧。

这些材料是从不同的地方选的,被改造成了试题,放在某些章节的后面。

这意味着如果要提供答案,就要结合这些章节的内容,而有些内容实在很难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只能尽可能相联系。

有的答案要点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源,请原谅我没能一一记录,这里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但所有答案都经过了我的思考,而且尽量从教科书和我读过的教材、教育学著作中找依据,并没有照抄网上答案。

材料分析题的题干,我懒得输入,这些材料都在网上有公布,有的还能找到原始资料,我就复制在了文档中(没仔细订正,可能有错别字)。

这份答案是供修读我的教育学课的学生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自己学识浅薄,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

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再来修订这份答案。

JXNU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四、材料分析题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正如米歇尔.德.蒙田在16世纪晚期释义使徒保罗时提出的那样:“自以为是的人不再懂得何为‘知’。

”又或如他在关于维吉尔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科学用过于敏感细微的方式看待事物,太矫揉造作,有别于常理和自然。

”他引用塞内加的话说,教育的作用,就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而我们是从常识中求得助益的,正如后来17世纪的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帕所说:“因而,我觉得,有时单纯愚笨的‘白痴’常常能看到那些被人类‘传统’蒙蔽了的‘学院博士’所无法察觉的东西。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分析上面这段话,阐释其中包含的正确认识,批判其中片面的结论。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唯物辩证法包括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

本文将以《教育学原理》的绪论为题,对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学科的最基本理论,它以教育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形成一套关于教育的科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内容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教育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同时,研究教育的目的可以指导教育的实践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2.教育的方法:研究教育的方法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手段和途径,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方式。

研究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和不同教育环境的教育方法。

3.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规律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

研究教育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意义与作用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指导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指导教育与发展:教育学原理通过对教育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可以指导教育与发展,引领教育走向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培养教育思想与能力:教育学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思想和能力,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质,为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教育学原理》的绪论是教育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介绍了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项贤明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性理论。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是关于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教育学原理,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既具有优秀工程素质,又能够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工程人才。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影响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具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的影响,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塑造社会未来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应该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因此,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三、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将教学中的问题引导至实际工程应用中,并将学生培养成工程实践中有效解决问题的人才。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方法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必要条件。

教育方法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方式,还包括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教师教学态度、教材编写方式等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在学生本科阶段,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马工程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提高空间和动力。

2024版马工程《教育学原理》pdf

2024版马工程《教育学原理》pdf

1 2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文化、推动科技 创新等方式,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 领域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 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同时教育也通过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等方式 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应主动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
3
教育应积极回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挑战,不断调 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同时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1/25
13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 的基础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 础和依据。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 须遵循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不能违背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教育政策是教育制度 的补充和完善
教育政策是教育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它可以针对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 教育政策也可以为教育制度的实施提 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教育制度 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课程和教学是相互作用的,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而教学则是 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学也可以对课程进行反馈和调整, 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18
05 德育论
2024/1/25
19
德育的概念与任务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等方式,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 价能力。
2024/1/25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为德育提供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基础,德育则引导智育的方向,确保科学知识用于造福人类和社会进步。二者相互 促进,共同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责任。打 造石器是对小孩教育的第一课。他们带着小孩到河滩上去。遍河滩的 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孩子起初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于是指 给孩子们看,说打制工具要拣那坚硬而又光滑的砾石。还要用一块大 的平石作砾砧,才能敲出刃口和锥尖来。孩子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 错,这就变成了他自己的经验。
•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 学校已有庠、序、校、学等不同等级和性质的名称; • “庠者,养者,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
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滕文公上》。
• 礼、乐、射、御、书、数已成为当时学校的学习内容; • 奴隶及其子女,无权进入学校学习。
扩展:稷下学宫
• 基本错误:
• 教育不仅仅是模仿,更有意识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单 纯用模仿解释人类的教育活动,抹杀了人类教育活动的 文化性和社会性。
(三)劳动起源论
• 劳动起源论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 础上,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 直接运用,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章节提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一、教育的起源
问题: 老猫教小猫捉老鼠是教育吗?为什么? 小明看见妈妈在擦桌子,也拿块抹布擦桌子,
•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应该是前苏联的米定斯基,《世界 教育史》。
主要观点: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 动;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2.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3.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一)根据规范程度
正规教育是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 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 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 或其他制度化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指“任何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试图为 某些相同的学习者和学习目的服务。
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
古代典籍中的“育”
1.生育。《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 也。”
2.抚养。《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
3.培养;教育。汉匡衡《祷高祖孝文孝武 庙文》:“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
4.生长;成长。《礼记·中庸》:“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却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 儿童或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之上。
★ 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人 身尊严,从而更正确的在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发现适合 自己个性发挥的社会角色,这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同: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二)根据存在形式
实体教育: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在具体的现实环 境中对那些有学习需要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影响的 活动。 虚拟教育:脱离物质空间的限制,以电子技术、信息 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三)根据存在范围(P57)
思考: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呢?
古代典籍中的“教”
1.教育 :“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 之义。”
2.教导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3.告诉 :“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 4.教练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政教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6.通“效”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绪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 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 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 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期
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已是
17世纪的事情了。
学习交流PPT
5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
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础和
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明确将提高民族素质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宗旨。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交流PPT
24
5 PART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 指导思想
学习交流PPT
15
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 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 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学习交流PPT
16
教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 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交流PPT
1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课件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课件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家庭教育
第六,在教育的过程、途径和方 法上,家庭教育具有非规范化和 非程序化的特点。 第七,在组织管理方面,家庭教 育的实施是非制度化的,没有行 政部门领导和管理,家长有很大 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目录
contents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学习者 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学习者是有着不同个性特征、思想意识、兴趣爱好、认知 风格和习惯偏好的个体,其在教育活动中是以一种高度个 性化的状态生活着的。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 和。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育及其本质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 在规律的科学,需将明确教育本质,即“教育 是什么”作为其必然的认识起点。
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社会现 象和活动,拥有极其漫长的历史。因此,我们 要更好的理解“教育是什么”,就不能不了解教 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只有多一份回望,才能 多一份智慧。
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有章】【考频版】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有章】【考频版】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2
考点 1 教育的概念 ................................................................................ 2 考点 2 教育的本质 ................................................................................ 2 考点 3 教育的起源 ................................................................................ 2 考点 4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2 考点 5 教育的基本要素 ........................................................................ 2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6
考点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6 考点 2 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 ................................................................ 6 考点 3 教师专业化(补充) ................................................................ 6 考点 4 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 7 考点 5 班主任(补充) ........................................................................ 7 考点 6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7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PPT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PPT

劳动起源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过程中的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 论是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正确主张,其正确性及合理性源 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劳动起源论
劳动促使人产生了语言 和思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 经验的传递创造了条件。人 类的教育就是伴随着人类生 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推动 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 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 需要。
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 分离
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 体个别施教
现代社会的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现实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及社会通过学校对学习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学习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
较强的可控性 教育的专业性 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
第一章完,感谢聆听
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意味着教育活 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 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 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 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 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 验室、虚拟校园、心理 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PPT模板下载:/moban/
/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特殊 性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 对象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 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 为深入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 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PART
3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
展➢ 教育学的产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生教育学的发展趋 势
教育学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 教育的经验和教育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 域的新方向。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 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明确要提出要以苏联在建 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为鉴, 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5学习和研究教育学
PART 的指导思想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 ,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 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 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 方法。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
4 PART
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教育理论的发 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斯宾塞(1820—1903)的《教育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 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 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
育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 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 诸多学科的总和,这些学 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 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 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 于教育科学体系一级学科的地位。在教育科学体 系的诸多学科中,教育学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 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教育活动还包含着现实 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从 事教育活动的现实的个人都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因此其 教育活动在具有历史性和现 实性的同时还具有理想性。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 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
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 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PART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斯宾塞(1820—1903)的《教育论》
PART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 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 学。教育学原理,有时又称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原理” 等,是一门教授和学习教育 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 基础知识,包括关于教育的 一般原理等的课程。
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关于教 育活动的理论的产生却是人类文明已经相当繁盛的春秋时 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则 已是17世纪的事情了。
教育学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 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发展的学说的提出,在理论基 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思想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是 我们真正获得对人类教有话活 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之一。
PART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习教育
PART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 指导思想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 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 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 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 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 论的重要行动指南。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个体的教 育活动,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 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没有现实的个体的教育活动, 也就无所谓其他层次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人的教育活动是复杂 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 因为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 目的往往是多重的而非单 一的。
卢梭的《爱弥儿》
熊谷五郎(1869—1914)的《教育学》 杨贤江的两部著作《新教育大纲》和《教育 史ABC》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 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教 育的经验和教育理论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 方向。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 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明确要提出要以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 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为鉴,独立探索符合中 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 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
PART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教育学的产生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产生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 学界通常视之为近现代独立 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教育学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我国教育学这在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 的同时,也没有停止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探索马克思 主义的教育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将提高民族素质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宗旨。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字体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绪论
目录
contents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 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绪完,感谢聆听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 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 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 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 产生的。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前学科时期
前科学时期
科学化时期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 社会生活领域拓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 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